这是一部群像电影,它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这是一部悬疑电影,它的悬疑全部来自女性;这是一个犯罪电影,它的凶手都是女性。
影片的魅力在于,当一切都集中在女性身上的时候,这一切都变得那么柔软、温和,没有那么跌宕起伏,没有那么暴力,没有那么血腥。
扫完墓之后姐妹俩拜访了姨妈,姐姐Sole疑惑,痴呆独居的姨妈家为什么会被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房子里为什么会有自行车,这是电影的第一次悬疑;在和邻居Augustine聊天中又带出了一个悬疑,Augustine始终没有放弃追寻消失的母亲,她的母亲为什么会消失;女儿Pola误杀继父后女主Raimunda为什么可以这么冷静的处理尸体,把尸体拖到快餐店后为什么又不急着处理掉。
这一切都没有警察的出现,仿佛就像平常生活一样,于是观众会好奇,观众会想要看下去一探究竟,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慢慢了解到这些处于漩涡中的女人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姨妈家住着原本在火灾中死去的母亲,姐姐Sole胆小怕鬼却在家里藏着那个“还阳”的母亲,Augustine上节目诉说母亲消失的故事是为了获取经费去治病,女主Raimunda不急着处理冰箱里的尸体是为了赚钱养家。
可是,这一切又带出了一系列疑问,没死的母亲为什么会找胆小的姐姐而不是大胆的妹妹女主,Augustine都已经在录制现场了为什么又要不惜惹怒自己的亲妹妹而离去,女主Raimunda为什么愿意为自己的女儿背锅。
她们似乎都在有意隐瞒着一些不为外人知道的真相,她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一些秘密。
原来,当年被烧死的男人是父亲不假,但那个女人并不是母亲,相反母亲是凶手,母亲为了躲藏而住在姨妈家。
Augustine没有在电视台揭露当年的真相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女主Raimunda父亲的情妇,破坏了别人的家庭,自己的母亲也有过错。
女主Raimunda庇护的不仅仅是她的女儿,也是她的妹妹,她之所以那么冷静是因为当年她被自己的父亲玷污过,面对同样的情况,自己的丈夫想要玷污自己的女儿,她才可以这么镇定的处理一切。
这些女人,在面对暴行时他们指望不上男人,因为那些施害者就是充满力量的男人。
Raimunda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玷污,她没法向自己的母亲解释,所以逃走了,背井离乡,与亲人隔绝通信;面对丈夫的一次次出轨,母亲Irene忍让了一次又一次,可是这样的忍让最终换来的却是自己的女儿被玷污,于是她只能自己动手亲手烧死了她的丈夫和情敌。
除了自己,能帮助这些女人的也只能是女人,帮助女主Raimunda搬尸的是女儿,帮助女主埋尸的是邻居女友,帮助母亲Irene藏匿的是痴呆姨妈,就连那个患上癌症的Augustine也能理解Irene放弃了向她复仇。
这些原本柔弱的女人,在面对男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摧残,变得愈加坚强、冷静、充满韧劲。
我想导演是偏爱、尊重女性的,在阿莫多瓦的镜头下,美丽性感的Raimunda不再负责男人的荷尔蒙躁动,胆小可爱的Sole能够泰然面对“死而复生”的母亲,隐忍沉默的母亲能够为了女儿铤而走险,善良理智的Augustine能够理解接受同为弱者的女人,面对人生路上的困难与障碍,她们不再选择沉默、隐忍、克制,她们愤然反击,她们在尘埃中像火焰般燃烧着。
如果感性已经变为弱势,那就只能拿起理智的武器。
讨论课讲《回归》,原来西班牙马德里附近有名副其实的寡妇村。
当地妇女在世时就为自己选好墓地并定期打扫。
视死如归,这里没有壮烈的意思,只是坦然接受。
最后两个讨论题又联系到1976-1973年阿根廷肮脏战争中,五月广场上斗争了二十几年的女人——三万政治失踪人口的母亲,妻子,女儿。
悲伤不凄艾,柔弱不软弱。
片中的雷蒙黛,在女儿杀掉丈夫,尖叫之后,即刻冷静。
先是吩咐女儿不要声张,随后有条不紊地清理血迹——甚至中途有人登门也能从容应对;隔日便另谋生计维持家用,后来又瞄准时机巧借援手,连夜为丈夫下葬。
一派冷血杀手的缜密镇定,几乎将情绪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
与《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中的女人们形成极端对比。
有意思的是,卡门在诠释了为爱发狂的女人的十八年后又在《回归》中饰演一个“幽灵”外婆。
这是阿莫多瓦的有心还是无意呢?
至于中文译名,《浮花》或者《玩美女人》,和主题完全没有联系啊。
难道仅因为晕了凯奇,分了阿汤哥基德曼的绯闻女神吗?
一个女人。
亲生父亲强暴了自己。
亲生女儿是自己的亲生妹妹。
亲生母亲杀了自己的父亲。
亲生母亲死而复生。
丈夫强暴自己的女儿未遂。
女儿杀了自己的丈夫。
然而所有人都很坚强。
救赎,责任,永劫轮回,回忆。
这些沉重的词语在三代人的生命中重复着回归的步伐。
三代人的轮回。
然而宿命并非沉重,她们用自己的勇敢撑起了完全不规则的规律下和谐的生命。
风车,电视等等视觉和象征意义上的符号的运用和内含其中的隐喻恰到好处。
三一律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完美无瑕。
阿莫多瓦,这个名字就是这部电影的保证。
很感叹在平和冷静的节奏中,将如此紧凑而矛盾的悖论表现得如此唯美。
也许,正在失落的人们——如我一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勇气,无论是事业,是感情,还是生活本身。
很棒的电影。
推荐。
在阿莫多瓦的故事里,总有极为夸张却不失实的荒诞。
在[回归]的故事里,女人们笃信灵魂的存在。
他让善良乐观的索丽尔自足地生活。
他让保拉手中的尖刀刺入父亲的身体。
他让奥古斯蒂娜在寻母的祈盼中度过最后的时日。
他让艾琳安然目睹自己的“死去”。
他让雷曼达在多年后经历沉重而相似的一切。
在阿莫多瓦的镜头下,女人是那样美丽而坚强的。
[回归]被看作是阿莫多瓦回归女性题材的作品。
它的色彩一如既往地浓烈绚烂,灼目的红色成为主导。
它刻画母亲,如[情迷高跟鞋]般妖娆诡秘,又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般深厚悲怆。
它见证无情的谋杀和兀重的死亡,却不是悲剧。
这一场回归,那样饱满的感动。
2007.5.
《回归》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意象,就是硕大的风车:洁白的,巨大的电力风车在风中缓缓转动。
与此相伴的配乐中,提琴与竖琴演奏出舒缓的曲调。
风卷起黄沙飞舞的泥土路,远处则是一排排的风车,景象很美。
风车也很明显得呼应着西班牙的古老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巨著《堂吉柯德》中就有着堂吉柯德与风车大战的著名场面。
风车的车轮周而复始,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又契合了“回归”这样的一个主题。
西班牙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离不开红色的国度。
斗牛的红色斗篷、红色建筑以及西班牙人民内心的狂热与奔放。
红色作为一种颜色,蕴含的意味实在太多:温暖、希望、热情、奔放、爱情、凶杀、恐怖、伤痕、魅力、女性……作为导演的阿尔莫多瓦沿袭了以往作品的视觉风格,选择了色彩浓烈的红色。
雷蒙黛亦是一个离不开红色的女人。
雷蒙黛乘坐的是红色的巴士,身着红色毛衫,手提红色皮包,而她的女儿则身着红色条纹T恤在车站等她,她略有疑惑。
在返家的路上,停在路边的是红色的轿车,大片的红色有着不详的预感。
原来雷蒙黛的丈夫试图强暴女儿,却被女儿在反抗中杀死,大片血迹从倒在厨房地板上的丈夫的尸体下晕染开来。
作为强壮的中年男人,竟然被一个13岁的少女刺死,有些不可思议。
当雷蒙黛面对这一切时,我对她的表现尤为讶异,虽然她面露慌张,甚至尖叫,但是她却可以非常冷静,非常有条理的处理这一切,她甚至可以头脑清晰的清洗沾满鲜血的菜刀,慌而不乱的清理厨房的血迹。
当餐厅老板埃米利奥到访的时候,她可以自然的说出一个谎言,并巧妙的解释身上的血迹是女人的“那玩意儿”。
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的全貌,红色的沙发、红色的橱柜、红色的装饰物、红色的啤酒罐,甚至连墙上的相框的背板都是红色的,这个家庭的女性力量显然比男人更强,唯一的丈夫,唯一的男人,即使强壮,但在这个家庭中确是弱的一方,这样就很容易的解释了女儿为什么能够杀死丈夫以及妻子处理这一切时所表现出的状态。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雷蒙黛曾经也遭到父亲的性侵害,这是后话。
雷蒙黛和女儿拖着尸体来到了餐厅,雷蒙黛最终费力的把尸体放进了红色的冷柜中,更是一种女性力量的象征。
包括之后,她挖洞埋冷柜的时候,可以看到挖洞的地方正好被汽车红色尾灯照亮,从范围来看可以确定在拍摄时有额外的补光,这样刻意的设置强化了女性力量。
少女时代的雷蒙黛被父亲强奸,于是她离开父母,来到波拉阿姨家独自生下孩子,带大孩子,女儿杀死丈夫之后,又亲自掩埋,连请来帮忙的助手也是个身着红衫的妓女。
在雷蒙黛的身边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正面的男人形象,这也许就是造就她内心坚毅强悍的女性心理的原因。
提到男人,有两个男人的出现倒是很有意思。
第一个男人便是餐厅的老板埃米利奥,雷蒙黛开门的时候,他出现在镜头前,穿着的是一件红色的上衣,他们交谈中有这样两句对白“你的餐馆卖多少钱?
我一直都很喜欢。
”“可惜你不喜欢老板”,从对话中,可以得知埃米利奥对雷蒙黛有几分爱慕之情;另一个男人则是摄影组里安排伙食的小伙,此人并没有身着红色的衣服,但是却系着鲜红色的皮带(或腰包带一类的东西)。
红色是魅力的颜色,尤其是雷蒙黛这样的风韵女子更是魅力逼人,这两个男人都被这个女人的魅力所吸引,埃米利奥是从对话中看出,摄制组的小伙则是从两人的对戏中表现出来,两个男人的爱慕之情虽然表现的不够明显,但是足以体现雷蒙黛的女性魅力,亦是女性力量的另一种表达。
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很值得一提。
雷蒙黛答应了摄制组小伙的关于安排餐饮的要求,于是她便向朋友询问有什么食品可以借来急用。
她拖着小车走在路上,从画面上看,雷蒙黛只是穿着黑色的连衣裙,之前背的皮包放在了小车里。
她向第一个妓女借了一块肉,妓女身着红色的上衣,她向第二个邻居借了饼干,画面的后景则出现刚才的那个妓女,一个身着红色上衣的路人,一个手提红色皮包的路人以及一个穿着红色裤子的路人。
这时用一段长镜头来表现的,场面调度自然,像这样的调度在之后很多戏中都出现,在画面里总是有几个人身着红色衣服。
在此段中,所有的路人均为女人,没有出现一个男人,足以可见导演的细致安排。
整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场地是餐厅。
细看这个餐厅,红色的门窗、红色的座椅、红色的装饰物、红色的价格表、红色的可乐箱、红色的餐具等等。
从一开始,就暗示出这个餐厅必定会让这个女人得手,她可以一个人负责三十人的饭菜,可以独自管理这个餐厅,所有的红色元素表现出这个餐厅被这个女人的力量笼罩着。
在餐厅中有一场戏十分重要,即雷蒙黛现场唱歌,她身穿的是红色格子上衣,旁边的两个乐手穿着红色的衬衫,背景是红色的窗棂和贴在窗户上红色的装饰画。
她唱的这首歌是她年幼时母亲教给她的,她唱歌的同时想起了“过世”的母亲,对于她来说,此时是一段虽有些感伤但温情的时刻。
红色代表着温暖和幸福。
这一场戏中,红色元素几乎撑满了整个画面,反射出红色的灯光,让画面呈现暖色调,为情感做烘托。
雷蒙黛姐姐索尔的家中也有不少红色的元素,从剧情中我们得知,索尔和丈夫离婚了,这不得不使我产生想象,是否如同母亲和妹妹一样,她也杀死了自己的丈夫?
影片的后半段,雷蒙黛很少穿着红色的衣服,反而她的母亲身上总是能找到红色,我想,母亲也是个女性力量的代表,她放火烧死了背叛自己的丈夫以及情妇,并凭借自己的力量不仅照顾了自己的姐妹波拉,还活到了现在,她甚至还去照顾气若游丝的奥古斯汀娜。
雷蒙黛毕竟也是一个女儿,所以在母亲的力量下,她便得更为依靠母亲,因此她要告诉母亲关于丈夫的事情,她说她需要妈妈,她需要母亲的力量。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剧中所有女性的嘴唇都格外的显眼,有时鲜红、有时暗红,不论怎样,性感的红唇亦是女性的专属。
阿莫多瓦的电影,很多只是喜欢,但能谈得上可以让我爱得无以复加的,只有《关于我的母亲》和这一部《回归》。
如果说《关于我的母亲》中间的母爱都已经纯粹到了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回归》中的感情,则恰是在厨房的烟火味与唠叨中流淌出来,这流淌让它有了更多生活的感念,让我回味起我妈的每句叮咛。
是啊,那么能干、算计但其实包含慈爱的人,只能让我想起我的妈妈。
观看过程中,这种感情压倒了一切。
阿莫多瓦真的太懂女人。
这一“回”,太久,从入夏到入冬,生生地5个月模糊了兴奋,想起漫鳗写过的一句话:爱,熬不过时间。
依旧是标志的艳色,如何也想不透如何在他的影片中,红色和蓝色相配竟是如此的好看,也许这种色彩早已深入骨髓,是民族的气质,所以他是西班牙的国宝导演。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个场景:影片主角蕾蒙达(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带着女儿和姐姐拜访阿姨的邻居,三个中年女人坐在庭院的右边,左边是她的女儿,此时的色调是中年的冷色与青年的暖色,分得如此清晰,简直怀疑老阿是不是在提醒女人岁月的无情。
依旧是母女的感情,这是老阿的拿手好戏,不得不提的总有《情迷高跟鞋》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只是当我们和老阿一同回归的时候,才发现美人迟暮,回不去的不仅仅是女人,还有老阿。
或许巅峰一到,也就预示着下滑的不久,纵然另辟蹊径拿自己的曾经说事,纵然吊足观众胃口再来一搏,这一次都逊色很多,一个平实的开头,讲述一段平实的母女亲情,这其中的不幸与努力都来得不那么过瘾,没办法,谁让我们是阿尔莫多瓦的粉,小称--阿粉。
美丽善良的蕾蒙达(网上的故事简介都这样形容)是个自强不息的女人,之所以这样说她,不仅因为她镇定的处理着因为企图强奸继女而被误杀的老公的尸体,更是因为她顺其自然地接手了老友让她代卖的餐馆坐起了小生意。
只是,总有些什么在影响她的情绪,早年命丧火海的父母、未婚生下的女儿、有些老年痴呆的阿姨。
影片介绍从蕾蒙达母亲的灵魂回来后变成了省略号,不由提起所有人的好奇心,这个灵魂的归来会影响什么?
这是个秘密,像阿姨邻居说的,一个灵魂回来是因为没有完成的心愿。
一个母亲,她最大的动力或许不象她说的是寂寞,而应该是惦念。
阿尔莫多瓦应该算是女性主义题材的领军人物,她的故事里鲜少有男人出现,忙碌的、混沌的、迷茫的、坚强的都是女人,纠葛在这样那样逃不出根本的情节中,仿佛只要有彼此在身边,就可以相互扶持。
这是个没有男人就清静的世界?
可是,我们终究看到男人留下的印记,或背叛或离弃,他们在隐隐中影响,造就了没有他们存在的故事,一群不得不自食其力的女人,靠温情一路披荆斩棘。
当我问出,好奇老阿如何结尾的时候,影片结束了,有些说不清的情节就此拖延下去,任我们揣测。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会让现实的残酷吞噬这些善良的女人,她们终将会幸福,得到上天对她们的爱怜。
阿尔莫多瓦在一篇关于《回归》的笔记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我回到了喜剧;我回到了女性的世界;我回到了家乡拉马查;我回到了生命和故事源头的角色。
”
大师阿莫多瓦女性主题的作品从《崩溃边缘的女人》《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到《对她说》再到最近的作品《回归》一步步为他叙述手法和引申内涵而鼓掌女性主题电影很难拍摄一方面需要不凡的题材剧本一方面要把握好各元素的搭配西班牙影片波兰影片在世界影坛放彩脱离不开平淡中的真情生活和浓郁的音乐当在《回归》(VOLVER)中佩尼罗普泪盈满眶撕裂般唱着歌曲时就好像葡萄牙女歌手Mariza般 唱得观者也跟着感伤不已西班牙是忧伤的 越发如此感受 弗拉明戈舞和民歌都在诉说着哀愁和孤独阿莫多瓦能在新千年呈上这部作品佩尼罗普能越发投入真是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
这电影是耳闻已久了,阿莫多瓦的作品,跟佩内洛普的合作的非常完美,女人的坚韧,脆弱和互相关爱,在琐碎杂乱甚至有些不合情理的故事中丝丝渗透出来,两个家族三代女人的辛酸史,几乎没有男性角色,只有女人之间的耳语,争论和相互扶持,故事不复杂,虽然涉及了不少看起来划在法律边缘的事件,但导演特意淡化了这些细枝末节,着重表现女人们在遇到问题是所呈现出的状态,以及面对困难所做的努力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了几个佩内洛普的片子,她似乎成了这种凌乱,迷人,坚韧却命运坎坷的女性的专业户,但愿不要束缚了她的细路
故事挺有意思的,开场部分叙事效率很高,两组女性的背景铺陈,用作鬼假死和误杀的双重反转也避免了一些女性犯罪电影的刻意作秀,相互隐瞒的掩盖桥段有非常多的笑点,尤其是母亲扮俄罗斯哑巴,(不知道这个误杀会不会被陈导盯上),最后的母女人“鬼”和解展现了阿莫多瓦一贯温柔的笔触,让人非常感动。(8/10)
幸好这不是天朝,杀人不会在影片结尾被抓。
这歌唱得潸然泪下。
obviously it is a well made movie, but i am less interested in feminism.
帮女儿埋个尸体就叫坚强的女性啊你妈啊。
Penelope 完美得简直不真实
她演得真好。
改个新名字:你的阿姨我的妈,我的女儿是小妹
这拍的是个球啊。。。奇情与混乱的结合
这居然是男导演拍的,真的拍得太好太好了,把女性的苦难、坚韧、互助表现得生动而真实。平缓的镜头跟剧情发展产生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反差。
所谓大师,就是不好好拍电影,总想表达深刻的思想,你他妈的去搞哲学呀,这是视觉电影,各著名电影节只是提名,未获奖就是证明
真的无法理解这部女性主义的电影.
太美丽了么
想表达啥那?没看懂,都说女主长的好看也没觉得哪好看了,和埃及艳后似的,结局到底啥意思?
主题依旧禁忌得很阿莫多瓦,但在不伦之外同样能窥得一丝美感,华美的色彩,病态的香醇。三代人间的恩怨情仇伦理道德,在及其吊诡的氛围下逐渐抽丝剥茧,隔阂分崩瓦解,见得苦命女人各有各的苦衷,但结局殊途同归,一场轮回复刻得宿命又绵长,佩内洛普的出演无疑在艳丽之外又多出了那别样的西班牙风情。
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阿莫多瓦新作——《回归》。红色占据了我的双眼。红色的门、红色的巴士、红色的栅栏、红色的手提包、衣襟上花朵的红``````属于女性的红色,无比鲜艳美丽的红色,纯洁而又邪恶的红`````````身边那个因阻止父亲强暴自己而杀死父亲的少女,她既是女儿亦是妹妹。妈妈烧死风流的父亲和他的情人。一切的邪恶来自何处?河边的绿草干枯了,还能拥有美好的甜麦圈午餐吗?红色花瓣包裹的花蕊是白色的,那白是是圣洁纯真还是恐怖惨淡?深陷的大眼睛,丰韵的乳沟,弧线优美的双腿,勤劳而善
cruz好美
阿莫多瓦的编剧与色彩搭配能力令人叹服。影片不仅是一幅真正的女性主义群像谱,将女性的酸楚、隐忍、坚强与独立呈现得淋漓尽致,还使苦涩哀伤与幽默喜剧无缝融合,并巧设悬疑,故布疑阵,让观者体味到犯罪片的紧张感,连恐怖鬼片的元素也不放过。另外,整出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恰是对古老的俄狄浦斯神话的倒转,并通过男性的死亡与女性的回归(与贯穿始终的双线——犯罪-埋藏与赎罪-挖掘卓然贴合)书写出一曲温情与讽喻交织的悲歌。(9.0/10)
感受地到一位喜欢女人美丽胸部的GAY精巧手笔之余,一众各色鲜活女性亦如阿莫多瓦明亮的美学调色板。
着火的时候的风,擦墓碑时候的风,把垃圾桶吹走的风,老头们和男的,老太太们和妇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