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貌似下个月18号才上映,但是今天公司福利今天下午提前看了。
还不能带手机进电影厅,保安拿着个电子检测器弄了半天才让进。。
之前看过trailer觉得还不错,看完以后有些失望。
1:剧情实在是一般,基本没有什么剧情起伏可言。
2:估计导演是想拍得像纪录片,所以采用了手摇摄像机的拍摄手法,结果就是看着特别晕。
配上各种3d电脑特效(wikileaks的信息组成的信息海洋飘来飘去),我这种玩cs三个小时都不觉得晕的人都有点不舒服。
3:好吧,我英语的确不咋地,但是各种口音的英语也实在是让我吃不消。
好像既不是英国英语,又不是澳洲英语,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对白我估计只听懂百分之七十。
4:卷福的演技还是很不错,有几场戏笑起来还真是像阿桑奇,台风也很像。
最后一段独白的时候,他的马脸占满整个屏幕,很震撼。。。
5:其他的设计剧情就不多说了。
6: 我要是编剧就编点告密者的戏,Bradley Manning怎么把东西弄出来的,反正都是机密,随便乱编也没人管啊,电影嘛,又不是纪录片。
最后电影里只提了一句他刻了张cd写了个lady gaga。。。
电影最后一段加分个人理解导演就是想表现出两个主角的理念冲突,assange本人只想做到纯粹的不针对人而是就信息本身而言的公正,而daniel在对处理信息这个分歧上显然是把自己放在一个hero的立场上,不是说herolism这个东西不好,事实上任何牵扯到人性的东西都不该随便的去定义他的好坏。
影片中一直在争议的是否该对原始信息进行redact后再公开,而进过加工后的信息还能称之为truth么?
打个比方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案件报道,里面的人物都用了化名,每次你看到这样的报道文章你觉得有多大信服度?
你是觉得你在看一个真实的新闻,还是最后其实只是把它当一个故事看待了。
另外,每个对信息redatcting的人能保证自己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影响么?
深入一步的问,你又怎么知道自己没有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非常待见这段话,原文没背下来不好意思说个中文的大概意思就是:没有人会告诉你真相是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他们的版本的故事,如果你想要真相,就自己去搜寻。
关于这句我后面很想再给他加上一句,不过人们只愿听他们想听的真相。
我在浏览神夏3的短评时看到一条评论说给神夏3高分都委屈了小时代(大概意思是这样,具体我也记不全,暂且当我对那条评论的理解版本吧),作为四娘一生黑和神夏脑残粉的本人第一反应当然是呵呵,但是转念想想,这也只是别人表达自己的观念而已,我干嘛差点急得跳脚骂娘,所以我心里多少也是🈶些控制欲在作祟,看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就算是很平和的表达都觉得刺眼恨不得喊出逆我者亡不是么。
片中说assange是一个有很强控制欲的人,他前基友又何尝不是,否则哪来后面的冲突,不然就是抖S和抖M的你情我愿完美结合好么。。。
所以大家也别装公正别装和谐了,有啥你就说出来,表去搞什么人参公鸡弄的最后好好的辩论成了掐架,片里美帝gm就干了这事,人家泄了你的郭嘉机密你就开始攻击人家的个人卫生问题,有意思么。。。
还有好多想轮番吐槽出来。。。
不好意思这篇过于意识流的影评已经不能算影评了。。。
但是还是真心推荐下大家去看,影片拍摄手法我是外行拎不清,但是看完后会让你去思考很多问题而不是纯吐槽的电影,与我而言就算一种成功了。
最后,维基泄密真滴是个八卦的好网站~
米国拍出来的,而且当时牵扯的人还在世,又是改编自丹尼尔的书,肯定有偏颇,还有电影里面的记者怎么回事啊,我看过关于这个记者对阿桑奇的评价,虽然也认为阿桑奇这个人激进,不信任别人,但肯定了他是一个为了正义可以牺牲自己的人,里面也太米国政府脸谱化了吧。
其实觉得最讽刺的就是其中一个新闻报道,奥巴马说,开放透明的政府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窃取并散播资讯是犯罪的。
关键是你不透明啊,所以人家才会想窃取并散播让人民知道政府是怎样的。
我觉得他说出来都尴尬,更何况是听到和看到的人 等等,里面说阿桑奇的白头发是染出来的是个什么鬼?
意思是阿桑奇这个人就是一个充满虚假,谎言的人吗?
但是据我了解(看采访),阿桑奇有过染成棕色头发的时候,但发根那部分都是白的,意思就是新长出的是白发。
而且他那么忙的人居然花时间打理头发?(囧)我想知道后面Daneil和Marcus后面摧毁的告密者平台是真实发生的吗?
“The estates of the realm...are sometimes distinguished as the three estates: the clergy, the nobility, and commoners, and are often referred to by medieval ranking of importance (as the hierarchy was ordained by God) as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Estates respectively.The term "Fourth Estate" emerged later, in reference to forces outside the established power structure, and is now most commonly used in reference to the independent press or media.”--Wikipedia article on "Estates of the realm"”存在于独立媒体以外不受任何权利约束的媒体“——这是本片片名对于wikileaks的解读。
由于任何报道,传记,都会带有再创作者本身的态度和主观意识,我也并没有带着观看事件本身的态度来看这部影片。
所以这里对于任何人物的评价也将于真实人物本身无关。
同样作为划时代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相信社交网络会比这部片更戏剧,更好看。
尽管我本人并没有看过社交,只因为看过的友人说那片让他对人性很绝望。
这个威胁了全世界各个权力中心,使新闻界为之动荡的男人,在本片中被仰慕赞叹着,也同时被讥讽批判着。
他过人的天分决心和毅力被放在天平的一头,而另一端放着他的谎言自大和某种程度上残酷的天真。
Julian这个角色的两面通过Daniel与之交往的过程而逐渐被揭露出来。
这种剥洋葱般的对于主角的探索是本片的主线。
在Julian周围有这样一些需要考虑的相关者——有曝光价值的个人和团体(开始的银行,到最后的美国政府),需要被保密身份的线人,只能通过媒体阅读消息的大众,以及通过传统手段获得新闻的主流媒体。
最初的想法总是简单又美好的。
通过加密的上传平台使线人身份无法被追查,促使更多人匿名分享主流媒体无法套取的信息,以互联网免费新闻的巨大传播能力,使被曝光着受到威胁而不得不作出回应或改善。
这样一个想法也许能在TED的讲台上得到满堂喝彩,但实际的实施却并没有想象的单纯。
基本上,这世界有90%的想法都会因为人类本身的各种局限而无法成为现实。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历史会不断重复,世界上永远有贫困和歧视,社会不断革新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Julian创造的动荡促使持有秘密的人重新衡量利弊,激励阅读新闻的大众对于被灌输的消息作出思考,也威胁主流媒体独享的话语权。
但他单纯的动机和过于简单的行事原则让他无法考虑到会不慎自曝身份的线人,和被这些秘密威胁到生命的关系人。
如果说之前的固执只是一个人性格上的执拗,在这种时候,是否知进退就检验出一个人是否还站在良知的岸上。
Daniel第一次与Julian在雪夜的争吵,以及第二次在卫报楼梯上彻底的决裂就是这样的区别。
说到底,把Julian逼进绝路的还是他自己。
从一开始他就决定不去考虑结果——像施舍一般给予大众的信息真的是他们所需要的么?
这些信息的流出有什么后果?
Julian不去关心这些,因为他并不当自己是一个圣人,他并不站在道德的高度审视自己,他所需要的只是做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足以让这个时代翻天动地。
影片开始不久,Julian因为不屑于那花花绿绿充斥着浮华科技时代产物的会场,带着Daniel跑出来一起攀上大教堂,俯视风雪中有些虚幻的都市。
童年生活的挣扎使他更加渴望把强大的力量抓在手中,哪怕这将会是一股毁灭的力量。
如果说Daniel对于Julian的崇拜,以及后来的质疑都是一个普通人出于本能的反应。
那么Julian开始对Daniel的友情信任和遭到所谓背叛后的无情反击则是一个人偏执的对于自我信念的维护。
Julian的人生中为了信念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儿子,曾经的伙伴,友情,到最后没有了安身之所,他似乎命中注定了要逃亡。
就算恐惧成为伴随人生的一种习惯,他也无法在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时淡定的喝完一杯酒,只是这种恐惧使他更激进,也逼他越陷越深。
就像所有改变过历史的人一样,Julian是特别的人,但他在这个时代的出现却有一定必然性。
影片接近尾声,Sarah Shaw看着电视上Julian的采访,坦然的说自己曾经想象过如果这些绝密的资料不慎流出会造成怎样的风波。
如果没有Julian没有wikileaks,也会有其他人带着相似的想法挑战与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相差甚远的公共信息发布。
但那个人如果不是Julian,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As Oscar Wilde said: "Give a man a mask, and he will tell you the truth."」「Courage is contagious.」「It does not matter how small you are as long as you have faith and a plan of action.」「You can't go far in this world by relying on people. People are loyal until it seems opportune not to be.」「You don't want ugly pictures, you should stay out of ugly wars.」「I guess everyone has secrets. Scars. Moments in time that shape them. Some we can get past. Some we can't.」「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ruth, no one is going to tell you the truth, they're only going to tell you their version. So if you want the truth, you have to seek it out for yourself. In fact that's where the real power lies, in your willingness to look beyond this story, any story. And as long as you keep searching, you are dangerous to them. That's what they're afraid of. You. It's all about you. And a little bit about me too.」
当初听说这部电影是因为卷福,下载了看也是因为卷福,其中还有一点是因为维基解密,这个网站名声也很大,爆料了几十万份秘密资料。
看完整部电影,有几句话印象深刻,一是,给他一张面具,他就会告诉你真相。
这句话就是真理,在生活中不能随心所欲,于是在网络上宣泄。
你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脏话,到处不停的谩骂,但是他说的不是真相。
而是自己痛苦的喷发。
人需要一个面具,面具会给人安全感。
梁朝伟说自己喜欢演戏,那是因为他演的时候,不会把角色当做自己,可以在角色下面肆意的发泄压抑的情绪。
很多好角色也是戴着面具,一个是希斯莱杰演的小丑,惨败的妆,血红的伤疤,乌黑的眼,绿色的西装,看似混乱的举止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去。
这个角色被他演的登峰造极,无人能出其右。
说说这部电影,我觉得看过的人很少,它不像一般电影那么吸引人。
如果你不看人物,单看电影里或者说真正披露的真相,by the way,里面爆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单看这些机密文件的公之于众,也足够让人震撼的。
这部电影是根据丹尼尔的书改编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是维基解密的创始人之一,不过与朱利安阿桑奇不知为什么闹僵了,所以在书中把朱利安写的有点不堪,把它写成了自私的,名利心很重的,不在乎其他人的人。
在电影开拍前,阿桑奇就给卷福写了信,劝他不要接演这部不真实的书,所以在电影最后,卷福对着观众说了一段话,说你看到的不是真相,如果你想要知道真相,必须自己去追寻。
这段话也是导演为了显示自己没有用偏颇的观点来看电影,而做的一个解释。
这个世界有很多龌龊的秘密,维基解密披露了一部分。
你会发现,几乎不是政治就是财富。
最神秘的,也是最残酷的。
结论是,值得一看。
不太會寫文章,既沒深度也不有趣,只是小小的我看完後的小小感想分享請不要太認真。
危機解密比想像中好看,看完後讓人思考很多嚴肅問題,尤其是對於記者或常常想要知道真相的人更需要看,裡面的事件時代離我們很近,當事人也都還活著,看起來很有真實感,而畫面的處理也很明快跟科技感,看之前先稍微了解洩祕的那幾件新聞事件會覺得電影更好看。
對我最大的衝擊是,這部片把我這種可以說是混混諤諤平凡生活著的死老百姓,帶到很高的高度去看網站的揭祕(第五階層)這樣的議題是否該存在,他在揭祕中扳倒了銀行,揭發肯亞弊端,跟美國政府作對揭發阿富汗戰爭的黑暗,阿桑奇主張不做編刪全文放上網頁,這點真覺得是革命,因為第四階層的記者已經越來越不可靠大部分常加入個人觀感來編修新聞,以台媒來說不管平面電子媒體都已經傾向為商業利益、為自己私利個人情緒、為政治取向……等等偏頗聳動來製作新聞(綜藝),我看新聞只相信3成,剩下7成只能自己判斷,而最近的安導也說台灣的人很好,但是政治、媒體很亂說的很好,不編修文件可以某方面對峙現代記者已經失去了須中立為社會福祉及人民想知的理想,而透明洩密也能嚇阻到一些不法勾結的現象。
可是又像電影裡指出的不編修掉個人隱私,會對事件當事人,像曾私下幫過美國的外交友人及情報員的安全產生道德上的疑慮,我覺得阿桑奇的情報革命絕對是前衛思想,可能進步了50年都有,就因為太前衛所以現代的大環境還沒適應出一套既能透明監督弊端又不危害到人的成熟環境。
劇中一段美國外交官員要打包離職說的一段話,外交官可能在外辛苦步步為營的工作10幾年才有一點點成果,卻被維基洩密發佈外交文件短短幾個月就破壞了,這點就覺得或許洩密前多些同理心多了解背後運籌帷幄的辛苦,以及有時外交也是一種維持國與國平衡世界和平的方法。
題外話外交官兩段我都很喜歡,被洩密在文件中偷罵別國總統那段很幽默,在中東國家幫助美國外交官的教授最後終於逃出來也很緊張。
再來講主人翁阿桑奇,我相信他是個天才,能想出這樣高度跨時代的想法,並且付諸實行,沒有瘋狂執著是做不到,再沒遇到丹尼爾之前,只有一個人ㄧ個伺服器沒收入過著像吉普賽人的生活,要忍受孤單跟極大壓力的,雖然遇到丹尼爾後認識很多人,也開始讓網站有資助者,到最後因理念跟丹尼爾決裂,阿桑奇就是一匹孤狼,無法融入任何組群,也聽不下別人的意見,只是堅持做下去,心理跟信念有多強就是成就他的高度,在平凡人眼界的我看來太佩服。
接著說演阿桑奇的BC,很可惜這部是根據丹尼爾的書,所以幾乎都是丹尼爾的視角在拍的,其實丹尼爾才是主角吧,而且丹尼爾本人也有跟演員講他的心境,所以丹尼爾在劇中很突出個性也很討喜,BC也是演的很好有孤狼的感覺,但畢竟無法見到本人,很多心理戲可能要用揣測的感覺沒那麼深入,像我很想知道阿桑奇答應丹尼爾父母的邀請去做客但從中途跑掉了,是忌妒還是羨慕自己沒有過的正常家庭嗎?他自己的童年真的如此怪異嗎?及阿桑奇知道網站被丹尼爾及友人破壞時,又再次被朋友背叛的心情如何?啊好多疑問喔,接著想去買阿桑奇自己寫的書來找找看電影中沒描寫到的蛛絲馬跡,如果這部是以阿桑奇為視角拍的話,BC應該更有發揮不會有點綁手綁腳的感覺了,就是完全不同的電影。
Brave souls. 无论根据哪个版本,我都理解到了世界还是需要brave souls的,无论在哪个年代,对抗暴君的只要方式还是需要激起人民的愤慨,让人们理解到无知的可怕性! 这一点又何其难呢,总觉得自己只要做好应该做的就好,但是你所知道的如果是别人让你知道的,那么也就等于你什么也不知道去。
具有这样勇气的人还是少数,所是值得尊敬的。
没有国界,也就没有战争。
最近才喜欢上看传记式的电影 电影没出的时候只知道大表哥参与了演出 大概记错了报道 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大表哥吸毒的故事下载的时候才知道是在讲维基解密我不了解维基解密 电影的前半部分略显沉闷缺爷的脸的确不太适合这个发型1个小时后对我而言才是高潮 线人全家会不会因为这次文件的泄露而丧命还好他们没事阿桑奇大概是偏执的 所以才会不删改线人的名字关于 过去害死的人 和 未来会害死的人我想我们没有理由忽视任何一种电影本身而言 缺爷的演技还是挺棒的 奇人的头脑不是我这种普通人可以理解的就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只不过马克的正面形象到是明确了很多阿桑奇要的是完全透明的政府丹尼尔等人要的 大概是在透明政府的同时 保住不该死的人的命阿桑奇的故事 维基解密的故事 也许不是2个小时的电影就可以说明白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论题 又怎能轻易的宣称 谁对谁错呢PS 不得不说的是 缺爷还是短发舒服点啊 阿桑奇本人真心比缺爷帅..大表哥的戏份也少的可怜 好莱坞没那么好混阿 慢慢来叭...
从丹尼尔和朱利安第一次见面起,我就在等他俩反目为仇,因此虽然这片子剪的那叫一个西吧碎,我还是坚持看了下去。
主要我没想到他俩那么晚才翻脸,中间快进了几次感情都还挺好,让我不由得叹服:人妻就得是丹尼尔这样的,彻底放下身段,像TSN花朵,总发娇气,怎么能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男人呢——以上全是腐女瞎说,大家别放在心上。
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片子,略令人失望的是,不是关于阿桑奇的梦想,而是丹尼尔的梦想。
他女朋友说他想成为朱利安,其实不是,他一直想成为的,是英雄。
朱利安曾短暂的成为他英雄的模板,但当丹尼尔走到他脚边的时候发现,朱利安从来不想成为一个英雄,他也不用成为一个英雄,他是一个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神。
在成为神的跟班(俗称天屎)和成为英雄之间,丹尼尔选择了走成为英雄的路,当然,最后他能成啥,谁也不知道。
谁不想当英雄啊,整个欧美文化圈都有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古来明君与名将,都以某某英雄自比。
而丹尼尔,这个当代的唐吉可德,手持笔记本,挎着背包,就好像拿起骑枪,穿着铁甲。
这种情结其实也是自毁情结。
看看那些威名赫赫的英雄吧,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之流,哪个不是傲情满天、悲情满怀?
丹尼尔就想当这样的英雄,默默的看他缪斯最后一眼,带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冲垮那腐朽的、肮脏的世界——虽然可能在其他人眼里,他就是发了疯。
咦,怎么把朱利安说成他缪斯了呢……整个更基情了啊。
缪斯更应该是丹尼尔的女友,他何其有幸,得到这样一位伴侣,如果你要挑战世界,我在你身后。
或许,说朱利安是他的莉莉丝更恰当。
莉莉丝,引诱亚当夏娃吃下了智慧果,人们由此得到了智慧,但也失去了伊甸园。
当然,我不是很清楚现实世界的朱利安阿桑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但电影里,我看到的,就是这样。
再一次感慨丹尼尔真会挑戏啊,我就看过他两部片子,rush和这个,全都反客为主的把配角演成主角,一来他演技好,二来这俩片子真正的主角都太神(秘)了,人怎么能塑造神呢?
神,是生而为神的。
如果你生而为人,那只有两种选择:英雄,还是其他随便什么玩意。
以上说的基本是这片子的好话,下面是吐槽时间:一个比TSN更危机、更迷情、更宏大、更动人的故事,是怎么拍成这个玩意的?
为什么TSN能横扫颁奖季,而危机解密口碑票房双败?
我猜,是导演能力问题。
我原来真不知道,导演是这么重要的工种,我一直以为他就是片场官僚呢。
看卢平教授,我觉得他应该是仅次于朱利安和丹尼尔的角色,类似于TSN里的Sean,但是他到底干嘛的,看完整个片子我还是很模糊,好像他的整个存在,就为了说最后那一段话似的。
还有女外交官及跟班,猎鹰,都过来撸一把羊毛就走,整个没头没尾的,如果一开始就想把解救叙利亚(还是利比亚?
)那间谍当成后半段的主要冲突,女外交官的戏就应该好好铺一铺。
而想在呢,我说她是外交官都是猜的,她到底干嘛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以及减肥了的大表哥……他这角色就更没意义了好么,没准是为了反衬卢平教授,可卢平教授这个人都没讲明白,弄个反衬他的有毛用啊。
那个老子天下第二的黑客,也没干啥;女新闻发言人(?
)就出场时候有点气势;还有那个最后和丹尼尔选择了不同道路的程序员小哥,不应该多点镜头么?
天使没人权啊!
还有缺爷……他是新一代男神没错,但是让他演这种片子里的阿桑奇,就跟让锤哥演亨特一样,从一开始就摆明了这人物太神、资料太少,没啥可挖的,你就来当花瓶吧。
那还不如让他和吱吱的角色互换一下呢,好歹吱吱和阿桑奇本人的脸的长度相一致啊!
阿桑奇应该不记得能力越大 责任也越大 反倒我大的容不下社会 成为反社会型人格了 不考虑特殊身份家庭们的处境 跟独裁有啥区别
围绕阿桑奇的事情本身就够复杂的了,导演处理的真是一团乱麻,可以看到所有东西都在摇摇欲坠。
新一代福爾摩斯卷福出演再合適不過,他本人個名太長實無法子記低,型格反社會式天才FEEL,雖然有可能競逐電影史上最差髪型獎(多半輸給老無所依的"氣菇"得梗頸二),佢獨一無二英倫式淡定又急促個語調,馬面配冷酷眼神,修長得來唔覺瘦,以後呢類猛人他預訂嗮嚟做都得…
后半段还行
我是来看BC和大表哥的
难看Shi了,虽然演员很卖力
在英国上映的时候一直想去看 结果非但没看成还拖了这么久…冲着结尾的采访给四星。看完之后明白为啥阿桑奇拒绝承认该片了 抛开剧情真实与否不谈 根据传记改编的本来就各执一词 缺亲在某些角度和阿桑奇还真的蛮像 只是刻意模仿的口音让人从头到尾听起来都像含着东西说话 好别扭…
Social Network太牛逼了,相信我,过十年《国王的演讲》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文艺小品,而Social Network将会是那种landmark式的作品...不过很好奇Zizek会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当然,其实他不写我也猜得出来他会写啥,反正“他们”写东西永远都一个样~
拿着拍暮光4的水准拍这部电影,真的很烂。两条线索发展地很蹩脚。
阿桑奇与维基解密的故事,背后仍是疑影丛丛。
该突出的点没有突出 开始讲道德 康博巴奇演的太累了 导演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挑战权威挑战传涛,传奇的人物,但电影怕的太差了吧
不太明白为什么票房能差成这样,算不上神作但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观点。领袖、精神诉求、牺牲、自负,信息的爆炸和时代的进步,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置越来越小,想变革世界没有那么容易。区区两年多,维基解密已经落幕,NSA和Snowden取而代之。
不管怎么说,就冲维基这个主题也得支持一下。似乎天才都有偏执
还不如那部纪录片呢。虽然这部片子主角是丹尼尔,而且似乎还是一个英雄式人物,真相到底是什么我想以阿桑奇的性格是永远不可能知道了。现实生活中最讨厌的就是丹尼尔这种人,自以为是的正义,如果wikileaks要有人在做filter,那和一般的大众媒体有什么区别,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剧情没什么惊艳处;倒是喜欢拍摄风格,手持影像感_纪录*~场景转换非常流畅*人物塑造的张力也不错。但整片看下来 还是感觉缺少了那种“WikiLeaks创始人”的初衷·灵魂!(他本身即争议性) 算是不少硬伤,流水账一般的呈述- 较为乏味。里面涉及到的政治视野,不便多论。剪辑方面不错。整体规划没啥亮点~
Geek用的都是Thinkpad,记者用的都是Mac
什么才是真相?
卷福的表演很精彩,丹尼尔也一直在尽心尽力的捧哏,可惜再好的演员也拯救不了支离破碎的剧本
其实我看这片是为了大表哥的,结果没几分钟戏……本片马脸福丑的程度又再次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而且我还受不了他的口音……至于电影本身,拍的太乱,导演把太多精力放在形式表达上,但故事不出彩不吸引人,最后只能是个不疼不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