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周六下午看到这部《东北插班生》,一开始看到漫画特效的时候觉得还蛮好玩的,等到大金链子小金表,浑身上下一身貂的王虎操一口东北话问:你这这么多吃的,有大包子吗?
瞬间出戏,深深觉得糟蹋了这张小鲜肉的脸。
尤其是他杠上台北高校老大张文风,两人对话一开口就是王虎:你瞅啥,瞅啥!
张文风:你很吊吼!
尬架的两个人完全没有吵架氛围,台湾小清新配上东北大碴子腔,有种奇异的混搭感,反而让人觉得特别可乐当然这种热血兄弟的设定,不打架根本不可能,拳脚棍子刀子酒瓶子,趁手的能上都上。
然后不用说大家也能猜的出来,重重矛盾中两个人相爱相杀,最后联手杀四方!
说真的导演决定拍这部片的时候,真的不是打着探讨文化碰撞的口号,想看看东北话和台北话到底谁能征服谁吗?
毕竟前一段时间福原爱嫁给江宏杰后,大家一直都在猜测福原爱东北话会不会被老公台湾腔带跑。
额,想的可能有点多,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部以南北少年间文化冲突为主线,抓取典型场景,浓墨重彩的写少年的热血兄弟情的片子拍出来的意义何在呢?
如果说是想以校园暴力作为黑社会的一个缩影,凸显各种复杂关系,利益冲突、诡诈诱惑的话,那高校未免太多了些;如果说是想可以拔高主题,说下两岸关系,这难免又有点牵强,所以归根到底导演大概只是想让人想起青春里那个倔强又热血的自己而已。
其实看《东北插班生》的时候正是我丧气最盛的时候:生活上无缘无故被房东赶出租住地,跟不靠谱中介扯皮赔偿金,工作上毫无起色加薪无望,眼见着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姑娘每日衣着光鲜,摇曳生姿,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对的,看到这段话就知道劳资特么是女的,不是18岁,非暴力爱好者,更不是狂躁症患者,在今年之前一直信奉能好好说话的事情就不要流血,但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憋屈认怂中,楼主觉得生活简直太他妈的操蛋了,看了片子后就想像王虎一样,拿着酒瓶子板砖跟中介七尺咔嚓的干上一架,或者做几个计划搞他老婆孩子,让他家鸡犬不宁,然而最终还是怂了。
好多人都会经历从豁出去少年变成社会怂包的过程,不管是因为丢掉上进心,还是怕失去现在的安稳,或是其他千奇百怪的原因,终究是学会了冷却热血。
像王虎这样大多数时间都是虎啦吧唧的人还真少见,所以我们喜欢看青春片,喜欢看燃片,不是想变回原来那个二了吧唧的自己,大概只是想看到那只敢挠人生咯吱窝的牛犊子吧。
《东北插班生》是一部描述青春校园兄弟义气的故事,然后这有不仅仅是一部青春电影,这部电影更是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东北校园大哥王虎来到台湾一开始与台湾校园大哥张文风一开始对着干,不打不相识成为兄弟,最后王虎遭遇危险时,歹徒对王虎轻蔑地嘲弄时张文风一句:东北人又怎么样,我们都是东北人!
干!
两岸血浓于水的情感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啊有木有!!
最后,王虎帮张文风顶罪回到东北离开台湾~~好吧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尾,但可喜的是,片尾还播出了一个小片段:便利店电视正在播出习近平和洪秀柱握手长达10秒的新闻,这时张文风与王虎又聚在一起,相视一笑,屏幕里又出现王虎在械斗时用手拉起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的镜头。
嗯,两兄弟的手握得很紧,就像新闻里习近平与洪秀柱一样,就像台湾与大陆的未来一样。
总之,这是一部让你有哭有笑,意味深长的电影!!
值得一看!
《东北插班生》是一部非常傻的作品,从名字就能听出来,从电影的时长也能看出来,不过这样的电影就当是一部搞笑的长篇小品去看,也是挺有趣的。
从这部电影里,你不难看出东北人的彪悍和义气。
可能很多人觉得东北人不是彪悍,而是“彪”,可是就是这样的作品,却能让我这样笑点低的人发自内心的笑。
可能是东北话自带喜感吧,这也是为什么当东北话遇上台湾腔,迸发出来的效果总是那么的逗逼!
其实这部电影我很早就听说,但是一直没有资源看到,最近也是因为在微博上有人po出了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确实能够让人捧腹大笑。
毫无夸张的说,就是光听东北人和台湾人对话两个小时,都不会让人觉得腻歪。
作为网络电影的《东北插班生》一定会有一部分受众群体的,男主角王虎那个“二”到不行的劲儿确实挺彪的,大金链子小金表,那么热的台湾却穿着一身貂,你要说不搞笑那都是骗人的!
这种打扮也确实符合很多东北暴发户的生活习惯!
只是一张嘴确实让人分分钟笑出天际!
哈哈,但是一副玩世不恭却又喜欢打抱不平的个性确实有东北男人的血性,关键时候还是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
东北人好交朋友,一旦交了配音,那就是肝胆相照、两肋插刀,一副“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的架势!
台湾的热血高校混搭东北插班生,制造了一出又一出的搞笑情节,比如王虎念英语,比如王虎一开始跟台湾早餐店阿姨谈论大包子等等,这些对话都足以让人笑掉大牙!
东北话听起来确实吐了吧唧的,但是却自带喜感,就像我们都喜欢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喜欢她的原因不仅仅是长得好看、爱哭鼻子和不错的球技,更多的还是那一口标准流利的东北话。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日本人却嫁给了只会说“你在索甚么”的台湾人。
两个人的爱情生活也是很令人艳羡的,还记得他俩参加的综艺节目里王楠探班的那集,应该是收视率最高的一集,也是最搞笑的一集,原因就是东北话!
这部网络电影不能用烂这个词来形容,只能说是文化差异导致的一些搞笑剧情,可这些搞笑剧情不是刻意的,是实打实的搞笑,这或许就是东北话撞上台湾话所迸发出来的效果吧,哈哈哈!
先给这部影片打四星吧,留一星进步空间。
之前一直看爱奇艺都在推这部影片,这次一上映就马上来看了。
东北话杠上台湾腔的设定很有趣,台湾小清新电影的质感混搭乡村爱情里走出的男主居然产生了很特别的化学反应。
喜欢喜剧的、喜欢热血兄弟情的,以及喜欢帅哥的,都是这部电影的受众(这样看来这部电影的受众还蛮广的)。
东北人真是天生适合演喜剧,即便是帅如林狗林更新,也是开口跪(笑跪)。
再加上现在流行反差萌。
当东北腔撞上台湾腔那就更是笑果加倍。
以前看台湾的黑帮电影总容易出戏,软软的台湾腔“我超狠的”狠不起来。
但东北话就不一样了,声调一高都觉得要打人了。
一个东北人硬拗台湾腔,台北人非学东北话,一来二去,笑点就出来了。
电影里面男主作为一个到台北读书的东北人,“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道理他一点都不懂,遇上本地校园里的“社团”(你懂的)一言不合就打架,但别忘了人家只是说话软,拳头并不软。
男生之间的友谊真的是打出来的,即便在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甚至是“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只要见到过对方被打成猪头的样子,就会油然而生一种革命友谊,这样的友谊作为一个女生是看不懂的,就像男生也想不明白女生们为什么上个厕所也要有人陪。
现在市面上的青春片都在谈恋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其实都是没追到的女孩。
《东北插班生》才像是专属男生的青春片,在热血青春的年纪里还不懂爱,一帮好哥们打打闹闹才是正经事。
年轻的男孩们都有英雄梦,路见不平一声吼,哪怕是欺负过自己的人被欺负也会逞强去帮忙。
帮兄弟作弊、追女孩、背处分,当年的那种奋不顾身,哪怕是成年后的自己,恐怕都无法理解了吧。
首先起个高调,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网络电影,但依旧没有挣脱出网络电影的范畴,在逻辑性和实际调查上剧组应该没有多做功课。
1.为了剧情推动,全程忽略警方,唯一的出场居然是让主角一个人顶罪,沙雕成这个样子的警方也是让人迷醉,导演估计和警方关系不好。
2.完全不清楚女主存在的意义,爱情吧没她事,只会搅稀泥,理由还尬的一批。
3.逻辑崩塌,校园混混涉及绑架、故意伤害甚至持刀伤人,事后一点事没有不说居然混战的双方还能拜把子?一脸懵逼啊。
4.东北人调查不过关,东北民风下面会讲到的。
但是,我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是笑了,东北话对上台湾话确实很有喜感,除却这个亮点,这部电影并没有让我购票二刷的想法。
东北人很少打架,甚至是很和气,但一旦确定非打不可,绝对会下狠手,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让对方不敢再招惹,所以,想拿东北人找乐子的朋友们,注意安全。
讲文明,树新风,扫黑除恶,从我做起,耶!
《东北插班生》主角因在身陷麻烦之中,被其父亲送到台湾高中借读。
两地不同的“你瞅啥”文化,爆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相遇……剧情比较新颖,但内容太过“沙雕”。
两地不同的“黑天走道”文化相撞,演绎出一部别类的兄弟情意。
而影片的结尾更是突出“血浓于海、一家亲。
”观后感:你瞅啥……😂
那时的你站在盛夏蝉鸣的街迸发青春与活力的血也会以本意做你愿意不及后果也耻笑放弃那个兄弟有几天打成了亲密曾经本以平庸为敌才知苦楚来自近距离或许可以早点休息他在台北那几年过了几天就算受伤也会有甜遗憾是谁都不可承担时间他在台北那几天过了几年用戏剧的方式遇见也知情谊是青春热血积淀——东北插班生
在我的生命里,我一直渴望一份情义,真正的情义。
我感觉自己一直在演戏,或者沉迷在戏里,凭借着各种认真的COSPLAY去填充生存的意义。
火一样的年纪,遇上《东北插班生》,我相信,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不想去宣扬这部电影有多么搞笑,多么热血,多么劲爆,因为我觉得这只是皮毛。
当你入戏时,你会感受到野兽般外表的下面总是会有一颗无法撼动的真心,就是钢铁都不能让它变形。
这就是情义,真正的情义。
一部好电影的评判标准,不仅仅在于在短短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多么热火朝天,多么新奇劲爆,更体现在看过很长时间之后你的记忆里还有没有它的位置。
如果说世界上最强的影响力是穿透灵魂的影响力,那《东北插班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拥有了这种影响力。
像情人一样爱这部电影,因为它戳痛了我心里最脆弱的两个字——情义。
这个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懂情义,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获得一份情义的缘分。
一旦这种缘分在茫茫人海中奇迹般地发生,那就是人生的终极幸运,不论男人还是女人。
豪气干云天,情义大无边。
《东北插班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情义,它不会因为年龄而变质,不会因为利益而粉碎,不会因为灾难而破裂,纵然是刀山火海,也只有敢死不敢弃。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最大的思考和感悟,当青春和暴力联系在一起,不是因为他们幼稚,而是因为他们的心还没有被包裹,他们在用人类最原始最可怕的力量去捍卫在乎的人,在乎的信仰,这是一种赤诚。
我没想过一部青春片能带给我这么大的影响,我想只要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在心灵上有些许的洗礼,我不是一个很火暴的人,但是我热爱影片带给我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不是粗鲁的肢体攻击,也不是野蛮的呐喊叫嚣,而是带有一种人性的力量,触人心底,所向披靡。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真正的朋友,真正的爱人,纵使不远万里,也没有关系,“东北插班生”找到了,那我们呢?
入戏,求真,去认识真正的情义,去发现可爱的人,去誓死捍卫应该珍惜的人,待到终局,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同样有一群人在誓死捍卫着你。
东北插班生观看地址:
有人说,一个寝室里如果有一个东北人,那么这个寝室里就都是东北腔。
记得去西安旅游时,路上遇到其他的游人,听到他们说,东北话最好听。
我是东北人,自认东北腔不足,不知道这算不算遗憾。
这部电影的东北腔恰到好处,东北汉子的风格也招人喜欢,尤其是与台湾混混的腔调对比,更是一秒爱上东北话!
实诚,接地气!
自己的学生推荐的影片,说是很搞笑。
私以为搞笑元素还行,不难看懂也不难看。
导演的脑洞挺大的,湾湾发音也未免太可爱了。
回忆起青春,回忆起和朋友的过往,还是有些遗憾没有遇到可以为之两肋插刀的朋友的。
不是不愿意,只是自己的生活从来都是平淡居多。
但也真心希望,细水长流的情感能永垂不朽。
可能是过年吧,总在反思生活中的激情在何处何方,越来越觉得难以取悦自己了。
也越来越觉得难以理解和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些什么了。
不能算是什么好电影,动作戏拍得比较敷衍,文戏也是有点乱,但是点子不错。很多地方看着也很有趣。果然什么喜剧,空投一个东北人就没问题了。开年第一部,也想选个更有意义的,后来想想算了,还是轻松一点啦。
等了20分钟也🈚笑点的程度好尴尬啊
不够沙雕
东北山炮和台客的碰撞还是有笑料的,但这样的地域梗用多了也腻味,就跟香港电影里出现山东口音一样,重要的是还得把包袱铺得细致些,把故事讲好些,把感情戏或者无厘头穿插得更密集些。全片把重点放在中学生打架真的太无脑无聊了,就算不整点流星花园,怎么也得安排点基情戏啊,浪费了范、陈两大BL剧主角
感觉比我的少女时代好看多了 主演很有点自然。。。。
念英文那段活活笑死…攻受太好区分了
杠杠的!必须五星,好多年没看过这么品质的喜剧了,而且正能量满满啊,胜过现在的校园剧。这么低的分,你们是认真的吗?自己再去看看里面演员的演技吧,对比一下,现在那些偶像剧里的明星什么都不是!
做字幕的肯定不是东北人
xswl,急需王虎这样的东北S1,这个电影太蓝了
想知道台湾年轻人看完会怎么评价。我是看哭了
东北人招惹谁了,逗死人了……
哈哈哈哈
东北话+台湾腔,一堆小gay明星演了一个直男的故事。主要还出奇的有趣,看的好爽好解压,真没想到剧本还能这么写,陈昊森发型真笑死我,这么一堆人还在高中,是巨婴吗哈哈哈哈,不过片子真的又烂又搞笑,我太爱了
爱奇艺首页老有,就快进看了看,还挺逗,想起那个台湾男生给东北姑娘表白的段子
沙雕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微博的搞笑片段来拔草,发现除了微博发的片段,其他都不搞笑。东北人和台湾人的差异可以做的更好,可惜剧情又俗套了。
瞎JB看呗
烂片加傻屌电影,但我真的笑出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世界上最不搭的两种文化就是中国东北文化与台湾文化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电影把我们东北人塑造得跟傻逼一样。不过,我想了想,好像真是电影中塑造的那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小成本闹剧,不过可以看帅哥。
台湾男孩好可口哦!我强烈呼吁把这个题材拍成正经院线青春片!(目光徐徐投向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