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敢如此拒绝帝王结亲并羞辱的人,那还要属“关二爷”关羽啊!
朱元璋为了避免赐徐达异姓封王的尴尬境地,由马皇后提议与徐达结亲。
敢拒绝与皇族结亲也就算了,而且还借机吐槽朱元璋小时候与朱棣一样调皮捣蛋!
徐达如此没有政治智慧的嘛!
历史中有过这样一段来描述徐达:他一直都勤勤恳恳的在为朱元璋办事,性格谦虚谨慎!
朱元璋可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代表之一,虽然一生没有“动”徐达,但是也不至于这么随便的与帝王聊天吧!
在朱元璋面前说 朱棣他高兴什么?
编剧你确定徐达敢吗?
历史记载,朱棣和徐妙云属于少年伉俪,彼此应该都中意对方。
徐妙云在结婚前,就在宫中侍奉了马皇后几年,马皇后和朱元璋都很喜欢徐妙云。
朱元璋提议成婚的时候,徐达肯定是马上跪下谢恩了!
现在的古装电视剧这是正式开始进军明朝了?!
只要不让“于妈”来当编剧与制作人,这部古装剧十部中九部能看!
剩下一部留给《延禧攻略》。
《山河明月》聚集了一众大名鼎鼎的戏骨配角陈宝国,张丰毅,王姬等。
但真正的主角是冯绍峰饰演的朱棣和颖儿饰演的明成祖仁孝皇后。
因为这部讲的就是朱棣的一生。
故事从明朝初年的朱元璋平定前朝残余势力,史称“洪武北征”开始!
但是,这是第几次北征呢?
时间点上和配角人物上显示应该是第二次北征,但是主角人物又对不上了!
历史上第二次北征,徐达是主帅,冯胜是右副将军,李文忠是左副将军,徐达为中路军,李文忠为东路,冯胜为西路。
以蓝玉为先锋,先是大败王保保。
然后,徐达轻敌冒进,被元军击败,被迫敛军守塞。
只有冯胜的西路军获胜。
《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一开始竟然没有出征,李文忠变成了北征主帅。
直到传来他战败的消息,这才令徐达挂帅!
删减第一集上来也有删减,剧情进行到蓝玉带领着一拨人去了土剌河,并俘虏扩阔的王妃珠云其木格及儿女们。
再发现珠云其木格,开口说话之前,他撞了一下珠云其木格的肩膀。
并且蓝玉没有从其木格嘴里问出王保保儿子的下落。
接着就是蓝玉醉酒睡着了,营帐里只有耿炳文和地上的两滩血,耿炳文还劝说:皇上和太子最见不得这个。
这里应该是有删减的!
历史上对这件事是有记载,是蓝玉觊觎珠云其木格的美,强行发生了关系。
后者不堪受辱自尽了。
自此,蓝玉的最终结果和这件事是分不开的!
剧里的大将蓝玉历史上可是落得个“剥去皮骨,株连九族”的命运!
写在最后这部剧目前对外释放的消息来看的确是有删减,原剧集数是八十集,被删减到了五十三集。
国产古装剧集最大的毛病就是强行给“恋爱”加戏和一些扩大的狗血宫斗!
明史作为最有料的历史史诗,真的希望这部《山河月明》能做到展历多一些,摒弃无用恋爱剧情来戏说历史!
前两天,冯绍峰、陈宝国等主演的《山河月明》终于在压箱底两年多之后播出,原本的80集被删掉了31集,开播第一天买的热搜,就让人产生了非常不妙的感觉。
“《山河月明》战争场面”“《山河月明》戏骨云集”“《山河月明》陈宝国张丰毅互怼”
我之前在评价《大明风华》、《鹤唳华亭》等所谓的大制作时,提过“精致的烂剧”这一说法。
所谓精致的烂剧,就是巧克力味的屎,表面上看特精致特唬人,服化道很烧钱,特效不五毛,市面上有点名气的老戏骨划拉一大堆,然后一本正经地演一个小学生文笔的烂故事。
很不幸,《山河月明》也是其中之一。
这片在立项时是占着重大历史题材的名额的,所以那些说不能以正剧的标准去要求这部剧的粉丝和水军可以退下了。
我就不多说那些不算太影响剧情的历史细节了,比如开篇蓝玉就在北征蒙古之战中追击王保保,而且还打输了,败绩传回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主帅,同时还想让朱棣娶徐达的大女儿徐妙云为正妃。
如果对历史不熟悉的话,不会觉得这部分剧情有什么问题,但是但凡看过点《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一整个无语住了。
蓝玉是什么人啊?
天纵奇才,明朝的二代将星,光芒足可比拟徐达、常遇春。
历史上他在洪武五年为徐达中路军的先锋官,在野马川打败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游骑。
而洪武五年,朱棣才12岁,历史上他是在洪武九年,16岁时和徐达长女成婚的。
所以开篇蓝玉打的那是个什么败战?
具体是在哪年发生的?
只有编剧和导演知道了。
我明白,拍好历史正剧不是说要完全遵循史书来,《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也有很大一部分程度的虚构,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秉承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尊重历史大方向、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合理穿插戏剧化的细节,使史书上的寥寥几行字变得有血有肉。
比如你要拍武则天,可以为了好看,增加她的宫斗戏份,体现她是如何为了在残酷的后宫中生存下去,逐渐觉醒,并且生出对权力的渴望的,刘晓庆的那版《武则天》就是这么个思路。
但你不能打着拍武则天的旗号搞玛丽苏,把她塑造成圣母白莲花玛丽苏,所有坏事都是别人干的,她最后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捡了个大便宜,比如贾静雯和范冰冰拍的那两版武媚娘,这就是戏说,完全不能打着历史正剧的名头去这么胡搞。
但是《山河月明》就有那么离谱,多的不用说,在第一集的人物塑造上,就完全偏离了历史。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什么人?
性情冷酷、多疑暴戾,诛杀功臣,导致洪武朝官员人人自危,连他的儿子们都怕他怕得要死,连太子朱标的死因都和朱元璋有关。
(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是为大臣求情被朱元璋训斥,惊惧投水而病逝。
)徐达又是什么人?
虽一生战功彪炳,但为人谨慎,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朱元璋面前毕生恭敬谦卑,从来不居功自傲,因此才难得的在朱元璋对功臣的大清洗中得以善终。
只要掌握好这两人的性格特征,才能够拍出贴合史实的人物。
但是《山河月明》中的徐达,公然抗拒朱元璋的指婚,在朱元璋面前吹胡子瞪眼,不止话里话外看不上朱棣,还扯到了朱元璋当年的名声上……
居然说“你(朱元璋)当年在村里的名声,都要比他(朱棣)好不少”,还说如果自己长女嫁给朱棣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徐达这些放肆的话还笑得跟村口的二傻子似的……
徐达,你真是嫌命长啊!
怪不得开篇第一集朱元璋就要赐你烧鹅了(野史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现在的编剧和导演为了拍点所谓的搞笑互怼戏份,真是连基本法都不讲了。
当然了,肯定还会有很多无脑党说,哎呀你们这些读过点历史的人太烦了,什么正剧戏说,我不在乎那个,娱乐嘛,好看就行。
行,我也同意,毕竟当年我也是痴迷过《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所以我就来掰扯掰扯,如果我们不管历史,单从娱乐效果上评价,《山河月明》好不好看呢?
我只能说,很难看,是那种老套的难看。
因为它的主线剧情就是明朝何书桓周旋在两个女人之间要死要活的琼瑶大戏啊!
还是第一集,成毅扮演的少年朱棣就展现了自己的桀骜不驯、志向远大,具体表现为我翘课我爬树但是我背书很溜,我不服老爹的指婚,憧憬一份纯纯的爱情。
原先的《山河月明》有80集,之所以放出预告片两年多都没能播,播出前又被删了31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部打着正剧旗号的古偶剧花了很长的篇幅去描写朱棣追寻真爱的过程。
当然,历史上与朱棣鹣鲽情深的徐皇后必然不是他的真爱,为了制造戏剧效果,《山河月明》给朱棣安排了一位真爱白月光,是蒙古的公主,两人相爱相杀,想相守却不得,缠缠绵绵扯了80集。
△开播之前传把白月光戏份删完了,结果第一集开头不到五分钟她就闪亮登场了,一脸面对“侵略者”大义凛然的表情,还拿把火枪把蓝玉给崩了,这种野狗脱缰的剧情,谁喜欢谁最好去脑科看看。
为了这位蒙古白月光,朱棣是又抗婚,又逃婚,还想让她和徐皇后平起平坐当平妻……脑洞之大,剧情之琼瑶,真是连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都要甘拜下风。
看现在的剧情发展,朱棣和徐妙云要走的是先婚后爱线,和蒙古白月光走的是相爱相杀线,言情剧的流量密码都被你妥妥拿捏了。
我就不明白了,每年有那么多言情小说还不够你们拍的,为什么连历史人物你们也都不放过啊?
不给每个历史人物拍部恋爱戏你们就活不了了是吗?
就像历史上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一生才短短20多年,结果张若昀版的《霍去病》拍了整整70集。
活得不够长那就恋爱凑,男扮女装这种梗也必然少不了,从预告片上看还有三角恋的戏份。
(这剧已经积压五年了,我寻思就埋了吧,别播了。
)
我完全能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产剧都被拍成了言情剧,因为想要写好历史戏或者职场戏对编剧的门槛要求太高了,它需要大量的阅读或者行业实践、调查做基础,没个三五年的基础功夫打底是会露怯的。
但是写恋爱戏就简单多了嘛!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看两部《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不就够抄一辈子的了嘛!
你看,这朱棣在两个女人之间左右为难的样子像极了何书桓,大庭广众之下怼自己老爹大呼我的爱情我做主,在宫里爬树,又抗旨又逃婚,还被打屁股的剧情,活脱脱就是一性转版小燕子嘛!
总之,处处都是旧梗,处处都是套路,播第一集就能让你猜到接下来十集剧情的那种。
如果实在是闲的没事干了,可以当电视背景音打发时间。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听听都觉得闹心的程度,因为《山河月明》的魔改触了我的两个雷区。
1、虚构白月光才是真爱我深刻怀疑,我们影视圈的某些从业人员可能是有点绿帽癖在身上的,古代帝王和原配妻子伉俪情深的统共也没几个,其他广开后宫的你们爱怎么霍霍都行,就别瞎搞那几个有节操的了,但他们偏不。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间,他们要安排个隋朝公主当真爱;乾隆和富察皇后之间,《如懿传》非要胡编说继后那拉氏才是乾隆青梅竹马的真爱;朱棣和徐皇后之间更惨了,明明朱棣把蒙古人打的满地找牙,他们非要恶心他给他安排个蒙古公主当真爱。
要知道历史上朱棣一共9名子女,有7名都是徐皇后所生,婚后的前九年里,朱棣没有任何庶子庶女诞生,后来徐皇后不再生育,朱棣才有了两名庶子女。
徐皇后病逝之后,朱棣再未立后,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就这还硬编个蒙古真爱给他,把徐皇后精彩的一生拍好了不比你这胡编乱造强?
2、把明军拍成侵略者这点是最恶心的,第一集开头没几分钟,蓝玉俘虏了王保保的家眷,他要审问王保保的去向。
结果这部分剧情把北元皇室拍成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个个昂首挺胸,慷慨赴死,绝不招供。
而蓝玉则被拍成了进村的鬼子,一边喊着要坑杀老弱妇孺,一边还动手打女人,在北元革命志士光辉形象的映衬下,活脱脱变成了反面人物。
我就想问,这剧其实是明黑拍的吧?
看到这种剧情是让我想给《大明风华》道歉的程度。
现在总说要注意民族团结,所以杨家将不能拍,岳飞不能拍,袁崇焕不能拍,整个宋朝历史处处是雷区,拍个《大宋宫词》都被删改的乱七八糟。
行,这我们忍了,照顾少数民族兄弟们的感情可以,但是因此就可以随意践踏汉族人民的感情了?
把保家卫国抵御外族侵略的汉族将领拍成侵略者,达成民族团结非要以贬损汉族历史、洗白游牧民族为代价吗?
说真的,我不理解。
我也永远不会接受这种历史观。
转发自知乎用户,狐狸晨曦:「对你来说,这是大明朝的北京(注1);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大元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开府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王与母妃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而身为大明四皇子的朱棣,听到这种奇葩言论,居然颇以为然,而不立时严辞反驳?
——这里在三百年前,本是我们汉人的京师:宋朝的汴京城!
注1:朱元璋时代,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府为北京;朱棣登基后,才改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北京。
———————————————————————替换一下关键词:对你来说,这是中华民国的沈阳;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对你来说,这是印度共和国的孟买;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英属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驻节之所(注)。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蒙巴顿是印巴分治的推手)对你来说,这是韩国的汉城;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日属朝鲜总督小矶国昭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毫无违和感呢!
看到评分是5.5分,觉得有点高了,但是挺对不起我熬夜的黑眼圈。
首先,这部剧前半段导演的大剪子飞起,把剧情剪的稀里糊涂的。
真的感谢弹幕,你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是蒙逼中,前后内容不连贯,跳戏严重。
听说是80多集剪成目前这45集的,可见之前那些注水的大多是狗血言情,因为本身古装剧就没啥可以编的。
从剧情看来,蒙古公主和朱棣肯定要有点什么的,剧里没有一看就是剪了。
老朱,马皇后,朱标是我想的样子,毕竟都是同袍,不会谁没事做杀同袍的。
动手前老朱也会考虑自己的感情和名声。
其他人的演技还好吧,但是真的有很多看脸的粉丝,什么诚毅走了就不看了如何如何。
这部剧只能靠陈宝国等老戏骨趁着冯绍峰才能拉来投资,其他小鲜肉你再喜欢,也拉不来。
何况那几个人年轻时的样子找谁都行没区别,还有里面女演员长的真没辩识度,除了马皇后,其他女演员换了人也发现不出来。
其次,说点观后感吧。
这部剧里面有一些停棺材的镜头,很多人就说“见棺发财”,咋说呢…看来唯物主义教育真的很有必要,还有反诈宣传。
这种剧引来很多人明吹,辱骂满清,我是很不理解的,明清一路货色居然还有人吹,不过也是清朝还有人反清复明,丝毫忘了明末时为了藩王只能一再剥削百姓。
人啊,就是贱。
明朝好吗?
不好,明从定国开始就已经土地兼并,藩王赋税沉重,拥兵在外的问题。
老朱可以镇的住,老朱死了,建文镇不住,只能还是武力的永乐上。
如果有人说明朝好,可以找找一个叫南辰up的视频,他是专门讲明朝的,里面老朱各藩王做的事只能用非人类来形容。
统治者有好的吗???
老朱让官员们老老实实的不贪污,问题老朱不缺钱啊,他住着最好的房子,用不完的钱。
这剧里有个情节好,功勋们骂老朱的儿子们,无非是投了好胎,没有任何功劳,谁会心服?
没有人会觉得钱少的,这是人性。
文臣误国吗?
建文三个活宝有错吗?
文臣确实误国,三个活宝想法没错,但是事情急了。
任何时候不缺提主意的人,缺的是躬身入局得人,能把事情做完做全。
认死理的人就是这样只考虑对不对,不考虑应不应该,这就是能臣与忠臣的区别。
自古忠臣多,但是能臣少。
还有崇祯帝有句遗言不知道真假,说的很对“文臣武将人人皆可杀”,这体现了崇祯残暴,还有面对利益大多数只有自己,什么忠孝节义就是屁。
从建文角度,他上来必须要搞事,他是晚辈,又是皇帝,他很急需要镇压住朝廷里外的藩王,功勋,老臣。
最后一部24史说的是什么?
是王侯将相,是刘汉李唐朱明,是各大武将杀伐掳掠,没人会记得靖难死的第一个士兵,没人会记得倒下去蒙古骑兵,他们都只是这些大人物的数字“今斩敌五千人”。
历史上太多苦难了,我们只是被左右的人,为了生活所裹挟,历史是他们这些大人物的,好与坏与我们无关仅此而已。
明朝?
清朝?
呵呸…
电视剧《山河月明》今晚就要大结局了。
该剧标榜是历史正剧,但开播以后,却未免让大家有些失望。
好在,从第16集开始,剧情变得好看了。
若是去掉该剧中后宫部分的戏码,还有那些家常戏说的成分,把海别的戏份彻底删干净,该剧的口碑还能更好一些。
不管怎样,这部剧我是从头认真追到尾的。
虽然称不上是历史正剧,但在近期播出的电视剧中,该剧的演员阵容和内容质量还是可圈可点的。
通过该剧,我又重温了一遍明朝初年的历史,也写下了若干篇剧评文字,和喜欢该剧的网友一起讨论剧情和人物,感觉甚好。
在追剧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剧中很多的历史bug,遂陆陆续续盘点了,剧中的细节和人物与历史史实不符的地方,今天一并整理成一篇文字,供爱好该剧的朋友对比鉴赏。
一秦王朱樉的正妃,是扩廓帖木儿的妹妹,历史上的名字叫观音奴,剧中名为敏敏帖木儿,汉名王月悯。
在剧中,秦王对这位王氏百般爱护,即使最后朱元璋逼他们和离,他也不肯,直到病死离世前还在牵挂着王氏。
但在历史中,秦王其实一点都不喜欢这位蒙古公主王氏。
他真正喜欢和宠爱的是侧妃邓氏。
二剧中,朱雄英和朱允炆年岁差不多大,一起读书玩耍,但在历史上,朱雄英比朱允炆大整整三岁。
三历史上的蓝玉,并不是死于朱允炆的算计,而是死于自己的狂妄骄矜,不守法纪,拉帮结派,以及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能坐稳皇位,而采取的清理功臣的行动。
四在历史中,太子妃常氏早已于洪武十一年就薨逝了。
那一年十一月,她刚刚生下次子朱允熥,当月就死了。
很可能是死于产后病。
而该剧中,时间已经到了洪武二十年了,常氏居然还活着。
五历史上,劝服朱元璋立朱允炆的,不是铁铉,而是刘三吾。
在历史上,劝谏朱元璋立皇太孙的,不是铁铉,而是一个叫刘三吾的老大臣。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死后,朱元璋召群臣商议立储事宜。
朱元璋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百官多不敢言。
只有刘三吾挺身而出劝谏道“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
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朱元璋听后不答,大哭而入。
过后遂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六朱雄英病死于1382年6月(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而这时他的母亲太子妃常氏,已经于四年前(洪武十一年)薨逝。
可在剧中,朱雄英死时,他母亲常氏还活着。
而马皇后是于洪武十五年八月病逝,比朱雄英晚了三个月。
可在剧中,马皇后是因为照顾出天花的雄英而染病的,雄英去后没几天,她也去了。
历史上,马皇后享年51岁,常氏享年24岁,而朱雄英早夭于8岁。
七空印案和胡惟庸案不是一个案子,而是明朝初年的两大案。
胡惟庸案主要是为打击淮西朋党集团和收回丞相权,而空印案属于经济案子。
《山河月明》为了省事,对于空印案并没有进行具体表述,而是直接就把这俩案子捏合到一块了。
所谓空印,就是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
朱元璋认为官吏可以利用空白文书簿册作弊贪污,所以要严惩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簿册者,此案牵连人数众多,史称“空印案”。
八朱棣居然成了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明朝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是毛骧,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就是他的杰作,后来案子结了,他也被朱元璋干掉了,以平息众怒。
第二任指挥使蒋瓛,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搜罗的,蓝玉案后被朱元璋赐死。
九该剧第一集,蓝玉带兵征漠北,算算时间,应该是明初第二次北征。
历史上,一直就是徐达任大将军。
而剧中,改为蓝玉领兵,他和李文忠失败以后,皇帝才派徐达去的。
十剧中的李景隆,打仗勇猛,指挥得当,没有妒忌部下,也没有故意放水。
而历史上的李景隆,嫉贤妒能,指挥失误,怕被部下瞿能抢功。
历史上李景隆在瞿能快要攻进城去时,紧急下令瞿能撤退,致使贻误战机。
而剧中却改为是燕王妃亲自带人守城,击退了瞿能的进击,关闭了城门。
历史上燕王妃确实曾上城带军民丫鬟亲自守城,但并不是瞿能撤退的原因。
十一朱棣夺取宁王之骑兵精锐,历史上用的是智谋,而剧中改为硬打。
历史上,朱棣假装可怜,去投奔十七弟宁王。
宁王看在兄弟情分,好酒好菜招待他。
朱棣的手下,却已暗中贿赂劝服了宁王手下的那些将领,最后朱棣摊牌,逼着宁王带兵和他一起谋反,还允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但朱棣当上皇帝就不认账了,不但不想和宁王平分天下,甚至连一块好封地都不想给宁王。
宁王想改封南方富庶之地,朱棣不肯,最后改封宁王到南昌。
剧中却改为朱棣带十万精兵去硬打,把宁王打败投降。
这无非就是突出朱棣的神勇罢了。
十二历史上,铁铉和朱棣并无私交,剧中却把他们描绘成一对知己好友。
十三剧中,姚广孝和铁铉竟然成了师徒关系。
而在历史上,两人根本没有交集。
十四剧中,姚广孝和刘伯温居然也是好友,而在历史上,他们可能并不认识,更没有成为好友的可能。
十五历史上,铁铉拒不投降朱棣,还痛骂朱棣是乱臣贼子,谋权篡位,朱棣恨得要死,把铁铉凌迟处死,还下了油锅。
铁铉的父母被流放到海南,大儿子充军,二儿子做了官奴,妻子和女儿被发配到教坊司为官妓。
而在剧中,为了突出朱棣的重感情和仁慈,即使铁铉不降,朱棣也不舍得杀铁铉,只想将他和家人流放,但铁铉自己铁了心求死,朱棣才勉为其难下旨赐死,以成全他的忠义。
历史上,硬骨头铁铉见了朱棣,誓死不跪,但在剧中,铁铉一被带到朱棣面前,就主动跪下了。
十六历史上的徐达,为人谦虚谨慎,从不多言,在军队中军纪严明,令出如山倒,威信极高,但在朱元璋面前,徐达却一直都是恭敬小心的,从不以朱元璋发小自居。
但在《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就和朱元璋称兄道弟,直呼其名的,还在马皇后面前揭露朱元璋小时候的丑事,还在朱元璋面前,公然贬低燕王朱棣,声称自己看不上这样的女婿。
不得不说,该剧一开始的风格,过于家常化了。
导演可能是想表现朱元璋虽为天子,但也重视亲情友情,有日常生活化的一面。
但戏说成分过浓,损害了该剧的正剧氛围。
对于该剧的历史bug分析,就到这里。
虽然存在一些史实瑕疵以及其它bug,但该剧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该剧豆瓣评分只有5.4分,实在是有些低了。
我觉得至少可以给一个及格分。
而我给它打的是四星。
可能许多网友,只看了《山河月明》的一两集,就匆匆给打了一星二星的评价,我觉得,不看完全剧就去给出低分评价,是既不客观也不全面的,对该剧也有失公平。
大家都去打了低分,可别吓得导演们都不敢再拍历史剧了。
那我们这些历史剧爱好者,岂不是要失去看好剧的机会了?
山河月明昨晚看完第一集,查了查资料,已播的北征部分与历史有关键出入,因此,不适合当正史剧看,只能算历史的真人同人。
简单梳理下剧情,给有兴趣继续看的朋友参考。
看简介,整剧是朱棣的成长史,讲他怎样成为一个军事家、zz家。
第一集里朱棣一出场就关心着遥远的漠北的战争。
剧中的大漠北征,正发生着两场战役,一场是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袭击了李保儿(明征北大将军)的大营,一场是蓝玉(明将)袭击土剌河,俘虏了王保保的家眷。
朱棣虽远在战场之外,但根据两军的奔袭情况,预判战争的未来走向。
剧中他引用的“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分别是“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
”古代的行军速度一天大约三十里,极限行军会导致部分兵员掉队,粮草辎重丢失,从而影响战局。
朱棣由此判断,李保儿(大表哥)虽有危险但没大碍,而蓝玉会遇到麻烦。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棣的军事潜质。
从漠北的战役上,也可以看出:1. 王保保用烟熏取胜,是个狡诈智计型的将领,对明军是个挑战。
徐达未来与他对阵可能存在困难,剧中朱棣如果有机会参与对他的挑战,也不是容易的。
王保保妻子遇害,加大了未来的冲突。
2. 蓝玉急功近利且残暴、自大,既无视李保儿的命令,也不在意王保保与二皇子的亲眷关系。
蓝玉是太子朱标妻子的舅舅,从这里也可以猜测到,未来蓝玉可能成为朱棣的强劲对手。
3. 朱棣称呼李保儿大表哥,有亲昵的意味。
朱棣未来的妻子徐妙云(即未来的徐皇后)和朱棣一样,在第一集出场露脸,建立了基本形象。
民间传说,徐达背部长痈,医生说不能吃鹅肉,会死。
朱元璋忌惮徐达功高盖主,于是派人给徐达送去鹅肉,徐达是个聪明人,一看就明白了,第二天就死了。
剧中,徐妙云一出场就制止徐达和弟弟妹妹们偷吃鹅肉,接着又劝弟弟明白自家的身份。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将门虎女,徐妙云是一个相对成熟,且有自己思想,性格相对强势的人。
她的成熟理性与朱棣的顽劣既构成冲突,也有一定的互补。
不管徐达吃鹅肉是不是真的会死,但徐家与皇家存在微妙关系是确实的,徐达与朱元璋的对立统一会延续到下一代的朱棣与徐妙云上,而朱棣与徐家的联姻也有可能改变他在朱家的地位。
朱家防徐达,会延续到防既是朱家儿子又是徐达女婿的朱棣上。
先介绍到这,第一集信息量还是不小的。
而 明史·西域传 中的描述则更加让人自豪。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万方,遣使四出招徕。
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
又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
自是,殊方异域鸟言侏亻离之使,辐辏阙廷。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而四方奇珍异宝、名禽殊兽进献上方者,亦日增月益。
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余威及于后嗣,宣德、正统朝犹多重译而至。
” 朱棣巅峰之时,也就是北京落成大典之上,来朝使团,东起日本,南抵爪哇,往西去,则有帖木儿帝国,印度南部诸邦,埃及马穆鲁克使团,和钦察汗国的附属国使团。
不论是数量还是贡使范围,都是古代中国之最。
其余“水旱朝告夕赈”,修大典,凿运河,西洋舰队贸易使沿海一带贫民多博承买卖而致富,本色钱粮纱钞三千余万,府库积粮至红腐不可食等等,文治之出彩,更胜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现在古偶剧都还挺大排场,请一堆老演员来做配,有啥子用嘛,演了个啥子?
这个剧,好像是力求在礼仪方面比较认真,但是又好像闹着玩一样,我就不说徐达说老朱村里名声,鲜花插牛粪,马皇后揪老朱耳朵,拿鸡毛掸子抽老朱了,勉强你说这是电视剧,但是,徐妙云,冲他爹嗷嗷您也闭嘴,……这还有尊卑啊?
而且太子燕王刘基三人落座,燕王屁股够沉的啊,太子都没他坐的快,演武的酒局,太子站着举杯,秦王晋王燕王坐那挺稳当啊,晋王还甩脸子走了?
黑人问号啊……咱就说还有没有点礼仪礼法了……像古装剧的礼仪问题,就……很难吗?
这个剧,的特效……最开始那个羽毛栩栩如生的鹰,我想起来金星的那句,天上飞地是鹰吗?
搞笑呢么?
我看动漫呢?
还有诸王赛马,这点破戏,还要假骑?
我记得冯绍峰在知否里的马戏,也不是这样的啊演员这边我真的……冯绍峰多大了?
他十七八?
我滴个天……导演你这个眼神,我觉得珍视明救不了你了,你这个审美……这里头的女的,秦王妃,小大海别,少年妙云,大明的公主,这个脸啊,就非常的奇形怪状,总之非常缺乏美感……还有这个马皇后,她看起来像个恶婆婆,那嘶哑的声音格外的凶,还有我觉得演员如果台词功底好,你搞个原声就算了,不好的话麻烦,用配音演员吧,不然听着极为的不舒服,尤其是那种声音又闷又不清楚的那种噢,剧情和人设这一块,我就不想说啥了,虽说我这个人鄙陋无知,但是我觉得没有个十年脑血栓想不出来这种剧情……噢,还有这人设……不能说和历史毫无关系,只能说确实是差之千里……关系不大的样子……另外这个台词很有问题,大段的古文啊,这真是考验旧学底子啊,不好好读书,这谁能听懂,这是电视剧吗?
不应该这么编排台词吧,你看央视四大名著这样了吗?
剧情剪的跟那个破布碎子一样,前言不搭后语的,那人物介绍也是一秒就过了,你要是不想打上不要打,打上了能不能让观众看清楚呢?
你搁这考验百步穿杨的眼神呢?
噢,还有啊,拍古偶你就拍古偶啊,不要总是营造出一种不是古偶的错觉……另外我去看看这大场面的古偶谁导的,次奥,高希希……我说的,新三国里的熟脸这老些……高导的作品我就不说啥了,他那个新三国是精品中的精品啊,曾经,在我很不快乐的时候,靠着他的新三国获得了很多乐趣……啊,欲擒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所以,为啥不把公主送去给王奉先云飞保保呢……这个剧的太子,很牛逼啊,他很会呀,不是罚跪就是打人,我好像记不清了,他好像把路都走不利索的蓝玉打了八十军棍,气焰嚣张的三弟四弟,一个五十鞭子,一个五十军棍【铁枪】而且这仨人挨打有个共同的特点,都一脸愤愤不平不服不忿来吧打死老子老子也没错的表情……还有那个成毅啊,他也挺牛的啊,他是长了个铁屁股啊,你别说还给屁股镜头了……确实还挺上镜,这军棍鞋底子鞭子……说好的团宠呢?
鹤唳华亭的萧定权直呼内行……
宣传期间以为有这么强大的演员阵容:陈宝国、 张丰毅 、王劲松 、张光北 、杜源 、 郑晓加持,以为又是一部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朱元璋》,结果失望透顶,槽点太多了,以下列举几个,仅供参考。
1:在父为子纲的年代,谁家子女敢直接摔父母的手上的饭碗?
如果是个纨绔子弟就算了,可这个人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啊?
2:在君为臣纲,天地君亲师的年代,皇帝给臣下赐婚,你就算是不满意,当时拒绝就已经很劲爆了(毕竟确实有那么个有个性的臣下),但是你居然说这是你的鲜花插在皇帝的牛粪上?
你是曹操还是董卓啊?
如果是个白痴,没心眼的弱智就算了,一个这么能打仗的将军,能活到建国的将军,说得出这样的话?
3:开始前半集,哪两位将军来着,名字忘了,单独审一个女犯人,前元余孽,直接走上去碰人家肩膀是怎么一回事,那一瞬间我以为这女犯人是这个将军派遣进敌方的卧底呢?
更夸张的来了!!!
这个将军被女犯从鞋子里抽出手枪打死,咱不讨论那个时候有没有不用点火的火铳这种事(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就说,难道你们没听说过荆轲刺秦、鱼肠剑的故事吗?
审讯前不严密搜身,至少也得拿个麻绳捆了再送来吧?
莫非这是编剧的伏笔,军营里有前元内奸么?
4:记得毛泽东说过:“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然后在咱这部剧里,你们会看到一个天天挑灯夜读的朱棣以及会去抽背课文的朱元璋.........后面看不下去了,老演员们你们要洁身自好,千万不要晚节不保啊!!!!!
藏了四年多,终于摆上了台面。
看演员,重八徐达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一圈历史人物选角都是好演员,我原以为这部讲述《大明风华》前几十年故事的电视剧很靠谱,十集看完真挺失望的。
高导怎么那么多年还是没弄懂历史题材的古装剧咋个拍?
历史剧?
古装剧?
古偶局?
权谋剧?
你的作品类型到底是啥?
说是历史剧吧,各种人物出场时间线混乱不堪,朱允文年龄之谜,朱棣年龄之谜,刘基死亡时间之谜,铁铉年龄之谜,王保保活动时间之谜,对于喜欢明史的朋友看这剧是一脸问号。
说是单纯的古装剧或者古偶剧,你历史事件与教育说教类事件占比很大。
说是权谋剧,可朱棣 徐妙云 蒙古公主 李景隆 隐约的四角恋让人不舒服。
高导啥都想沾,想拍出历史剧的浑厚感,又想借着恋爱戏吸引年轻观众流量,最后只能四不像。
我看着这作品就是一部明初背景,为了编撰剧情强行忽略时间线集中人物出场的古装电视剧。
再说剧情,这剧情真的无语。
一堆能算电视剧之王的好演员拯救不了这糟糕的剧情。
你导演是觉得现在的观众都是沙雕?
为什么导演心中对于正史浪漫的地方总喜欢加点又不讨人喜欢的私活?
只说一个问题,你朱元璋朱标在剧里并没有强行降智,还是一副掌握百官心计的权谋高手设定,为什么会允许国家对立阵营的皇室女性在自己后宫想干嘛就干嘛?
还是两个?
我隐约猜测编剧可能想把朱标的死跟这俩女人扯在一起,如果真是这样,这剧。。。
算了,也找不到形容词形容了。
最后是电视剧观影质量问题,据说是从七十多集改成四十多集的原因,导致剪辑上看着有些混乱,这个问题可以理解。
可是你打着大制作的旗子,特效属于搞笑级别的这就过分了吧?
第十集三王骑马,那一段假得没眼看,有个小问题,现在演员骑个马也都需要替身吗?
《大明风华》朱瞻基死前除了两个女主外的所有戏都挺好看的,《山河月明》里我喜欢看的只有朱元璋朱标对付朝中百官的戏。
最后,提名两个演得最好的角色,东宫总管八戒跟胡惟庸。
把历史剧拍成偶像剧!
服化道没问题,编剧瞎改确实不好但还能自圆其说,可这剪辑是干嘛吃的,有些连不上也就算了,这写朱棣,永乐朝才给了6集,加上靖难最多3集,你这洗白朱棣不应该多拍点永乐朝丰功伟绩吗?难道只要说他是被迫靖难就算洗白了。另外,陈宝国的朱重八绝对到位,但这朱允炆演的就是一白痴,这人要是能在位4年到是个奇迹。
22.5.2真是虎头蛇尾啊,但是听说删除了很多集,难怪有些剧情接不上,真服了当今审查机构,无语。
所有人的演技都能get,全员都原声台词这点就很可。陈宝国、张丰毅、王姬这几位老戏骨演技没得说,何晟铭将太子朱标的沉稳内敛演绎的到位,成毅演的少年朱棣很惊喜,小妙云的台词力感觉一般,不过目前来说节奏和氛围都还不错,期待后面的剧情~
唉,静帧好美,用心了!故事全面垮台,没有主线,没有矛盾,没有蛰伏,没有雄起。前一秒在这活着,后一秒在别的景挂了,全靠听对话推剧情,这不是四六级考试,撑不起张力阿高导。
真的不好看
又是好演员栽进了烂剧本,服化道无比精致,特效却无比弱智。从争国本到靖难那段才稍微有点历史正剧的样子。
剧情整体上看是连贯的,据说删减了很多,完整的80集戏份应该人物更饱满。陈宝国、冯绍峰演的父子二代帝王都挺好的。
北伐-打虎-靖难,帝王杰克苏Judy三幕剧。PS:国产剧区评分系统真的太乱了,建议新剧放完开分。
被剪的乱七八糟,不过想把比较生活化的朱明王朝表现出来,这一尝试还是不错的
确实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剪辑了非常多的内容 有时候明显的也感觉到了剧情不连贯 看不明白 但是老戏骨之间的 和朱元璋马皇后之间的剧情 我可以再看20集
大明!大明!
只看了八集突然给我换人,精分了,剪辑拉!
拍的什么玩意儿,你说你不挂正剧皮,专业不对口一大堆人也懒得来看,还非的给你挂个皮,这不是找怼吗?
当剪辑变成遗憾时 我只能臆想山河月下老戏骨的碰撞 心中的历史已固化成血 人物异特却因人而变 此篇山河月明应更是丰满的 可以更好
高希希应该是最不尊重历史的历史片导演。明史,清史,元史一概给我滚。想洗白谁就洗白谁。朱棣篡权都能正当化,真的闪瞎了我。
因为成毅只看了前面九集,也只给前九集五星。看见制作人高新杰,就知道肯定哪里有不对劲,这人剪的片子都很神金。成毅的演绎比较惊喜,很真实的状态,很自然的表演方式,把小朱棣这个角色的性格立住了,就很想看他的部分。
错漏百出,戏说吗?方孝孺宁海人,写成海宁,毕竟明代历史剧,不考证也算了,百度搜一下也不会吗?
“戏骨云集”的片子或将成为新型烂片重灾区,不一定粗制滥造,精美制作的烂片有别样的恶心。
改编可以,但不要胡编。徐达这样行事说话,100张免死铁券都不够用。一个皇子逃婚,一个大臣说要皇子做上门女婿。这不仅仅是不尊重历史了,而是不尊重基本逻辑和智商。白瞎了一众老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