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各个国家点出一个我最喜欢的导演来,那可以确定的是,日本是岩井俊二(或者新海诚),韩国是许秦豪,越南是陈英雄,意大利是安东尼奥尼,法国是吕克贝松。
除了许秦豪和新海诚知名度不是那么高,这些都是大导演,足见我的欣赏水平还是很大众的。
许秦豪的新片,是一次命题作文。
题目是,四川震后一周年,你看到的四川是怎样的。
写惯了方格子纸上800字左右作文的同学们,第一反应自然是要politically right。
我觉得要是把这部电影找个文笔清新的人写下来,放到我的高中那群语文老师手里,得满分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同样是灾难后的爱情,当年我也读过杜拉斯给雷奈写的剧本,没觉得什么特别的,大段的杜拉斯式对话。
后来看电影的时候,那黑白片实在悚人。
但也显得写实,镜头里埋藏在那些已经现出井然有序的样子的新建筑背后的,是被核污染而产生畸变的儿童,是根本无法消解的伤痛,是里面一句台词:广岛的黑夜没有尽头。
法国人的那种虚无主义的作风,和日本人的那种爱与死纠缠的风格在那个地点巧妙嫁接。
当然,你可以说广岛和四川并无太大的可比性,前者的伤痛具有一种被遗弃被忽视的内核。
后者不同,至少官方更想让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同心同德。
而非那些不合格建筑什么的。
是这样或者不是这样,我想分歧其实在一点:伤痛的深刻或平庸。
许秦豪身上有一点背反性。
——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也不遑多让。
但像是《云之彼端约定之地》就要好很多。
看起来拍的都是风景片,无论配乐还是镜头都可以拿来领奖的,其实就不是那种纯粹的东西。
许秦豪在《幸福》里夸大了这种对立,城市的浮华和乡村的平静。
但是如果我们回到《春逝》这种片子,他同样用简明的大自然和复杂的城市对比。
在往里看,就是伤痛与纯真的对立。
《外出》的情节我已经忘掉差不多了,当年只是冲着帅哥去的,这里不讨论。
单就《八月照相馆》而言,男主人公和前女友淡然的去旅馆,她穿上衣服的时候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了,自己就要结婚了。
他心里大概很痛,却在绝症之中一向平静安宁。
而另一个女主角呢,却是纯粹天然的可爱样。
《春逝》里是刚分手的女人遇到单纯的男孩子,她想爱却又犹豫。
《幸福》里则是在世上花花的游玩一番,最终得知自己已患绝症的男人,在疗养院里遇到喜欢自己的单纯女病人。
这一次,伤痛还在女主人公身上,而那个单纯的为了她连婚都没结的大龄跨国男青年,痴心不毁的回来找她。
我以为,许秦豪的好,就在如何表现这种复杂与单纯之间对立而引致的伤痛。
这么一说似乎也简单,不就是那个复杂的角色显得太神经质了。
问题就是他每每把那个人拍得如同静流之下充满尖利棱角的碎石。
我们屏息潜下去一看,心里也明白了他并不是什么坏人,觉得难受,却又只好自己安慰自己,等时间过去吧,终究会被石头磨圆的。
当然时间不会来,恋爱总会断。
无奈的是这次是命题作文,要符合制片方的要求,自然就不能痛到哪里去。
不仅不能痛彻心扉,而且只能表现单维的痛,就是那种丧亲之痛,别的什么都不许多拍。
搞得我看完了觉得那个黑白相框里的家伙当年和高圆圆是指腹为婚没有感情可言呢。
我估计着是因为按照中国zf的一向原则,拍这种震后的东西,要拍欢快的主旋律的,怎么能挖掘内心痛苦呢。
稍微给两个镜头就算了。
中心思想还是要表现出震后城市建设得和震前一样华丽,不,应该是更好,恩。
——我最无语的是,里面还暗示,为了治愈心中创伤,人们定期去医院。
看来是想说明zf的震后工作做得很周到。
出于对这些东西的厌恶,再加上许秦豪不但没有坚持他的路线而且居然一反常态的拍了个happy ending——要是《幸福》在两人搬到小屋幸福劳作就the end了,你试试是什么感觉——所以虽然这片子还是清水出芙蓉般养眼,我只给三颗星。
题外话:ms长大了就觉得高圆圆不是那么好看了,以前看《十七岁的单车》和《男才女貌》的时候里面的高圆圆还是很漂亮的。
还有,她的英语口语实在是。。。
我怎么说也是专八出身,听得无比艰难,就是让我听BBC VOA也不至于啊,汗颜呐。
高圆圆、郝蕾、徐静蕾并称为娱乐圈的几位著名文艺女青年,徐静蕾怎么看都带着几分俗气,郝蕾则在禁片《颐和园》里和郭晓冬坦诚相见,二人挥汗肉搏的场景让人至今难忘。
我一直比较喜欢高圆圆,至少她看起来比较干净。
《好雨时节》这部片子刚开始让人感觉很好,成都悠然的气质渗透在每个镜头中,杜甫草堂里的竹林萧萧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成都的宣传片。
但是随着影片的继续,我越来越失望。
郑宇成和高圆圆蹩脚的英语和二人同学的背景让我顿时想起了最近被恶搞的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
他们总是在怀旧,导演似乎希望他们的感情来得更加顺理成章,却做作得像是伪装成处女的小姐。
“你当年如果不是那么爱吃泡菜……”“你当年想当诗人……”“你记得我向你表白的时候吗?
”……诸如此类,我仿佛回到了毕业后的同学会。
在夜晚的成都街道,郑宇成扮演的朴东河就像一个从韩国远道而来的嫖客,使尽浑身解数勾引着欲拒还迎、欲说还休的女导游吴月(高圆圆饰),二人一唱一和,擦出性欲的火花。
两位老同学共同来到宾馆开房,正当我以为二人干柴烈火,即将发生一些少儿不宜的情节时,导演开始制造矛盾冲突了,欲火焚身的朴东河尽管成功的把吴月带到了宾馆房间,但吴月拒绝了他,用一句“I’m starving.”气得他七窍生烟。
朴东河不敢翻脸,只好采用缓兵之计,打算带导游姑娘出去玩一天,玩累了再寻机会,可怜的他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居然被告知对方已经结婚了。
导演想打一把温情牌,最后抖出的包袱是,吴月的丈夫在五一二大地震中不幸身故,吴月暂时不打算找男人。
电影《2046》中有句台词:“爱情这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得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主题,朴东河显然来得不是时候,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吗?
然后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不想这么快寻觅新欢,亲爱的高圆圆同学为何又要自然得不能再自然地和郑宇成调情呢?
真是想不让人误会都难那。
故弄玄虚的韩国导演,让人实在无语。
不自觉地想起那首雷人的歌《李雷和韩梅梅》,那些一起长大的小暧昧,他们要是不再遇见该多好。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背过这首诗,后四句会背的人不多,但前四句绝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我小时候读这首诗只是觉得字都不太难,读起来还挺押韵,不知不觉的就背了下来,很少去想其表达的意境到底是什么样的。
前几天,看过许秦豪导演的最新作品《好雨时节》,并和许秦豪本人以及其他观众讨论过后,感想颇深。
不由自主的联想起这首诗,虽然它是在描绘一幅春夜雨景,表现作者喜悦的心情,但用来形容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感觉,很贴切!
《好雨时节》,也是一个春季多雨的早上,男主角郑宇成到成都出差兼旅游,踏入这个被雨水洗刷得什么都很清亮的世界里,从小就喜欢杜甫,怀有诗人梦想的郑宇成偶遇自己的大学同学,曾经互有好感但又不好意思告诉对方的高圆圆。
一幅“美景”+“美人”的画面勾起了郑宇成大学时候的美好时光,他决定重拾这段感情。
在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跳舞,一起回忆,一起重温那段美好过后,两人之间误会渐渐的解开了,爱情的种子开始萌芽。
但是高圆圆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个阴霾始终提醒着她不能接受郑宇成的爱....经过内心的挣扎与阴霾谜底的揭晓,在影片的最后,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给了男女主人公,也是给我们观众一个美好的希望 ——画面在“雨中,高圆圆推着郑宇成从韩国寄来的自行车,两人重逢”戛然而止。
没有壮观的大场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好雨时节》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各种细节,表现两人感情的微妙变化,轻轻的,淡淡的,就像那首诗里说的一样,润物细无声。
看这样的电影可以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也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听到男女主人公用心弦波动演奏的爱情乐章,细细听来,很美。
大部分的中国影迷了解许秦豪大概是通过那部《八月照相馆》,以及以后的《春逝》、《外出》、《幸福》。
他的作品风格细腻,节奏舒缓,多用长镜头,配乐直指人物内心波澜,善于抓住人物的细微变化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被誉为“散文电影”。
这次的《好雨时节》虽然继承了以上所说的很多特点,但是刚刚结婚生子的许秦豪,内心还是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也就导致了其电影风格与原来相比稍有改变。
比如这次的《好雨时节》中,加入了喜剧性人物,这是他在前四部长片中没有过的;还有这次的剪辑,相对来说节奏比较快。
这样的改变到底好还是不好,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判断,我在这里不好以偏概全,看完电影后的您,自己体会吧。
下面我说说我个人比较确认的东西:关于演员的表演。
这部电影很多时候男女主人公都是在用英语对话,刚开始听一个中国人和一个韩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讲英语,说真的还有点不适应,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电影所营造的爱情气氛在色彩饱满的背景下逐渐浓郁起来,慢慢的你已经不会特别在意两个主人公到底是在说什么语言沟通,心灵的直接沟通早已消除了语言障碍。
无论是听他们说英语还是在说中文,都很自然,都很舒服。
关于剧本创作。
作为一个主题先行,一个关于5·12大地震的电影,导演许秦豪(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没有像他以前电影那样把爱情作为一个很纯粹的命题去讨论,而是加入了灾难背景,硬性的加入了一些条条框框,限制了编剧的自由发挥,但这样的设定不一定就是坏事,就像中国古代的律诗一样,待着脚铐跳舞,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给我的感觉是,镣铐没有成为他的限制,而是被他巧妙的转化为叙事工具,水到渠成。
关于成都。
看完电影后,一些本人来自成都的观众觉得电影里描绘的,和自己认识的成都差别非常大,简直就是另外的一个城市。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导演拍摄非本国题材电影无法躲避的一个问题,或者对于那个城市的观众来说是一个电影硬伤。
很遗憾,对于一个生活环境与电影故事发生环境差别非常大的导演来说,要做大家都满意,太难了。
总结一下,虽然这部电影照比以前许秦豪的作品风格稍有变化,但是一个人要想变得不像自己真的很难,所以这部电影仍然深深的打着许秦豪的烙印,需要看电影的你细细品味,慢慢体会。
这部电影的上映日期是10年01月20号,前有《阿凡达》的炮火余威,后有《孔子》的围追堵截,这个时间点,一部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文艺小品上映,真的生死未卜,但还是祝福《好雨时节》好运吧。
就凭男女主角的气色和影片的景色,很难不吸引我。
男的很帅气,女生很漂亮,而且是越看越喜欢。
男女主角都很优雅、干净,两个婉约的人不断寻找当初的记忆,在互相玩笑中翻开曾经的感情。
俺要毫不掩饰俺对韩国唯美电影的喜爱。
唯美电影不仅仅是将美丽的景色、美好的事物和养眼的俊男美女展现,唯美还是一种生活情调,就是将生活的美好通过这种美好的事物细腻地表现出来。
唯美,在慢节奏中细腻地表现生活中清流一般的可爱和感伤。
俺很早以前就想,如果让韩国人来拍红楼梦,那该是一件多美的事?
现在还是这种想法,如果以韩国唯美风格拍红楼梦,那一定是最唯美最梦幻的红楼梦。
现实生活很实际,很世俗甚至残酷,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电影需要调节地方,哪怕只是想象。
可能我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些唯美,但是只要有一颗唯美的心,很多事情都可以变得有美感起来,不一定非要到北海道看到美不胜收的景色,不一定非要到郊外看到蝴蝶的飞舞,不一定非要绝色美女在小巷里青丝飞扬回眸一笑,不一定有雪天从树下走过时被掉落的雪打在头上......我想,玻璃杯子上小水滴可爱的样子,小狗翻倒啤酒瓶,一个夏天的雨后头发衣服被淋了,坐车经过一片安静的树林,其实,都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看戏里的May时候不断地想起我的天秤座女同学,一样的天秤座式调情。
她们的调情总是非常的自然,像是蜗牛一般,沿路留下记号,让你慢慢追随。
风情但不让人觉得轻浮。
你觉得你们在”约会“,对她而言只是个”聚会“。
你觉得她在对你表示好感,对她来说这只是她亲切友好的个性。
你试探性的开轻浮的玩笑,她坦然的指责但绝不一本正经。
从后面轻拍你,你给自行车打气的时候的给你扇风。
(哦,多么可爱的一个小淘气!
)聊天的时候偶尔气氛冷下来,她会马上笑来缓解你的尴尬。
你沮丧了,她会安慰你,跟你说好听的话。
没信心的时候,她会称赞你,鼓励你。
(啊,她真是个体贴善良,善解人意的姑娘!
)一切都非常顺利,你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于是某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你甜蜜的回忆你们的****(牵手/抱/吻,反正就是共同的亲密记忆),她却说,没有啊,我怎么不记得,你乱讲……并且伴随着迷人的微笑,撒娇的口吻,流转的秋波。
(嗯,没关系啦,女孩子都会有点不好意思的。
),于是你就这暧昧的氛围里迷失了。
她依旧什么都不承认,但依然和你”聚会“。
她总给人留下美妙的遐想,当你忍受不了暧昧的煎熬而跟她摊牌,她很可能会一脸无辜的吃惊状,我当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没想那么多。
如果我让你误会,那很对不起。
虽然让你误会了,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朋友,好吗?
(再一次迷人微笑)这么一个”纯真又大方“的朋友,你又怎么舍得跟她绝交呢?
是吧?
=====================================================话说高圆圆本身就是天秤座,而且是毫无疑问的美女。
说实话,其实挺羡慕天秤座美女的,欲拒还迎,风情纯情之间永远把握的那么合适,态度那么自然。
她的主动是明朗活泼,她的被动是清纯矜持。
所以才让人欲罢不能,沉迷不已。
她做什么都是那么迷人脱俗。
你永远没办法恨她,讨厌她,永远没办法把恶毒的字眼加在她身上,只是怪自己太多情,会错意。
只能遗憾。
====================================================原作者不得已的备注:本文版权属本人个人所有。
那些摘章抄句放到自己博客帖子里的各位,请尊重原作者。
作为一个成都人,只能说这片子没有拍出成都的味道。
主角都不会说四川话,直接掉一个级别。
英语听着又不标准。。。
我怎么不知道肥肠粉这么有代表性,吃冒菜,串串香的人都比它多。
故事没啥情节,很别扭,既然自己明明结过婚,知道对方的意图就该早说出来,总是要等到出事后才揭晓,很俗!!
那个坝坝舞感觉也不怎么好看,音乐感觉就没对。
反正就很不搭调
影片开始就是一片绿意,风中的竹叶摇摆仿佛是季节的响应,是春天吧,应该是春末的情景,那花瓣也在纷纷自落,落在人们的肩上发梢,在杜甫草堂的意境里兀自诗意漫漫。
五月和东河的相遇一如当初校园里的纯粹,还是青春气息,带着植物的芬芳。
就是这样的明媚这样的简洁。
镜头里的人物表情和动作也是那么的自然美好,尤其喜欢结尾处,阳光淡淡洒来,明明灭灭之间是五月的轻柔笑意,而等待亦不是等待,它有着更为清朗的遇见。
这是一部对于美好的期望,无论是如何的创伤深重,都无法抹灭人们心中的爱,曾经的痛苦伤悲也会在美好的面前慢慢释怀。
不是遗忘,而是沉淀了,是一种更为广阔的心胸。
5.12地震给棒子导演的最大启示就是,可以安排女主角的丈夫被震死,好让棒子帅哥乘虚而入,来一场看似无望纠结但注定峰回路转的恋爱。
既然棒子导演可以有100分钟讲述他眼里的成都,那么我也来讲讲我眼里的成都好了。
没办法,棒子导演抛玉引砖,我义不容辞。
龟儿子我是个成都人,依我看,成都是个充斥着文艺小资和市井流氓的城市,大家要是不信,我现在可以做个表率。
我是这么理解这部据说是关于成都的棒子电影的:猪脚在电影里反反复复念叨过一句杜工部的诗,好雨知时节。
看完电影我仔细一回想,哎哟可不是“好雨知时节”么,莫不是女猪脚那死去的丈夫给棒子帅哥托梦,“本人已死,有机可乘。
墙已震毁,君可翻之。
”?
于是棒子帅哥巴巴地从小岛赶过来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
哎哟更让我们流氓兴奋的是,女猪脚好配合配合哇,才见面呐,女猪脚就说:“如你说,我们恋爱过,kiss过,那么就差XXOO啦(大概意思)”男猪脚立刻娇羞了,讲,你咋这样捏?
其实心里在想:跑得了风流寡妇跑不了杜甫草堂,我不着急。
帅哥啊,你倒是不急,人家小寡妇等着盼着及时雨呢。
电影一直紧扣这一主题,反复朗诵“好雨知时节”,连电影名字都干脆挂上这一句,真是大快我等流氓的心。
这片倒让我想起另外一部片,名字里同样有我爱你,不过不是CD,是P.S.。
这部片当中,美国寡妇历尽千辛万苦只为爱上另外的男人,重新开始生活;CD我爱你当中,中国寡妇芳心明许半推半就,真不知是要干嘛。
其实前半段男猪脚欲推还受,女猪脚欲拒还迎,在东方人眼里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丈夫刚死没多久,一下子爱上别人,这个社会舆论嘛还是要注意的嘛。
可是我就奇怪了,你明明都爱上这个人了,你可以说清楚吧,可以摊开了谈吧,一开始你隐瞒结婚也就算了,可到后来你说你结婚了,又不说老公挂了,莫非你在暧昧到天昏地暗时打定主意要守寡立牌坊?
这我就完全不能理解了,可是再一想,棒子拍的,我立刻释然了。
他们棒子的电影电视剧不都这个套路么,往死里作。
其实这片里还有好多我不能理解的事情,都是回头一想棒子拍的,我就理解了。
譬如里面的冬瓜秃头棒子男在成都生活了许多年(留学就在中国),见到女猪脚,讲,四川美女,这还是第一次。
我当时看到这段相当不能理解,我强烈怀疑邀请棒子导演来拍片的领导们木有把导演伺候好,晚上带导演去红灯区是去斗地主了啊?
后来一想,也对,成都一个发展中国家西部落后地区的城市,科学技术哪能和万物发源地棒子国比。
又比如,电影转来转去就一个杜甫草堂,说导演热爱杜工部的诗也不太像啊,从头到尾除了那句流氓诗压根没提杜甫什么事,让你来当差办事,交作业不能这么马虎潦草吧?
后来我一想,杜甫当年玩诗的时候棒子在干嘛啊,于是我就理解了。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请棒子们,千万别爱成都,拜托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大学时期互相暗恋的人在成都的春雨里,重逢,相恋,分开,等待。
我不想承认故事的剧情多么多么俗套,高圆圆的英语口语多么多么不美式英式。
锱铢必较,未必好事。
我只知,一场成都的春雨,让我觉得清新。
片中计程车驶过的地方还有灾后未被清理干净的废墟,有歪斜的大楼,还有永远定格在5.12.2:28的广场时钟。
一个伤痕累累的城市。
那年的地震,我们还高三。
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大大的距离高考还有XX天。
我还在校车上抱着课本喝着牛奶睡回笼教。
车上的广播里主持人用急切的声音播报着前一天下午的大地震。
所有的睡意瞬间消失,牛奶洒了满身。
而后全国都被浓浓的悲伤包围,举国降半旗哀思逝去的人们。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这些哽咽了,电视上郎永宁泣不成声。
大地生生裂开了一条缝,却是很多人再也无法愈合的伤口。
may的丈夫死在这场地震中,可是一年后在中国竟然又遇到了东河。
高圆圆短发的造型真是美。
干净,清新。
说话的时候微微的仰着头,漂亮的下巴,有好看的弧度。
那双眼睛,满满的都是话语。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说的便是这样的女子了。
穿着水墨暗花的连衣裙在一群阿姨奶奶中跳社区舞蹈,笑的灿烂如花。
穿着工作服坐在回廊的阴影里,短发随风飘动,我似乎能听见风过的声音。
在回廊里,在藤萝间。
不疾不徐,从这一头到那一头,穿过你的指尖她的发。
吹亮了整个春天。
即使东河知道may有丈夫却又不知真相犹疑时,转过头,may都有好看的嘴角。
可是,5.12那天对着丈夫的遗像,穿着一身黑裙,抱着肩膀哭的像个不知所措的小孩。
满身的悲伤。
导演选择这样受伤的城市却拍了这么清新的电影。
成都古色古香的街道里,傍晚的小巷,杜甫草堂。
雨淅淅沥沥的下在了每一个地方。
下在了重逢后互相恋着的情人心里。
东河最后还是回了韩国,这并不是结局。
相爱的人,又遇上了,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断了呢。
故事的最后,东河挎着包在杜甫草堂门口看着may推着他送的那辆黄色的自行车跨过门槛,向他走来。
黄色,暖色。
初见面时东河责怪may怎么会把他送的黄色的自行车卖掉,可是他还是跨洋越海的送来了一辆一样的自行车。
如此,好雨知时节,来的正是时候。
纯是为了高圆圆来看这部剧,之前知道是中韩合拍,认为可能有些韩国元素,谁知越看感觉越像韩国本土电影。
查了下导演,韩国人,成名作全是一些爱情悲剧类的,正好是我最不爱看的电影类型。
而且整部电影的语言是英语大于韩语大于国语,而且女神的口语。。。
果然是中国式的,个人的品位不同,韩国电影一直不是我的菜,三星全是为女神给的。
就是圆圆姐的英语不咋地!还是人家韩国友人好!
啧啧。高圆圆
许秦豪复制自己 我还是落泪了 娘的
很一般的电影
高小姐英文发音的硬感完全破坏的电影应有的柔美 我宁可它是个默片
给点专业精神好不好?
高圆圆的英语还不错嘛~~
装失忆的目的是?铭记 or 忘记?话说,如果真的爱,手牵手逛两天动物园,也好过一夜情躺在宾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好英语是多么的重要啊
2.5★
a good rain knows 音乐很好
没懂,失忆了还是故意的啊,爱了还是没爱啊,莫名其妙的暧昧
恍惚间觉得那是CC,我喜欢这样的女孩,一直。
很装13,很YY的斯密达。
杜甫草堂很美 帅哥很帅 靓女很靓 只是 故事真他妈的烂
成都。
俊男靓女加美景,剧情俗不可耐,15分钟的片子硬拽了90分钟,高圆圆的英语简直不堪入耳
剪预告片剪得恶心···
如果没有最后的那个镜头,我会给四星。因为,有些东西,只能去怀念。
激情戏戛然而止 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