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在中国被禁让我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看,刚看第一集的时候一直内心在问这部剧好像可以不用禁播吧,看完第二集觉得真是要禁播。
因为这是一部一本正经在编故事的洗白剧。
第一,剧中一直在混淆日本在中国本土战场和伪满洲这两个地点的概念,会让人误认为在伪满洲所做的各种帮助开垦,各种深得民心,包括极个别出于人类本能的善良的日本人代表了所有日本人在整个中国的所作所为。
第二,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上说过日本战俘包括移民是整个二战战败国所受待遇最好的,剧中却无限放大战败对日本的打击和代价。
美国二战后期对日本本土的破坏远高于苏共对日本战俘的伤害,而且战争结束后苏联是不能随便杀战俘,剧中却在颂扬美国在韩战的角色第三,GCD尽管有纪律优待日本战俘,是否有具体史实证明战后大量强迫日本医疗队为其服务,但是剧中的共产党向日本人鞠躬致谢真是不太可能有人说这部剧拍得很精致演员演的好,但是我看到的是菜菜子的各种玛丽苏和中国人操着日式中文外,还有各种穿帮和演员的用力过猛让人随时出戏。
我想到了和《永远的零》一样,日本在反战剧中充斥着对战败的不甘心,对参与战争的日本人精神的褒扬,就像在说输了尽管遗憾但是你们做的事情还是令人尊敬的
契机我是2021年10月15号在抖音上无意间刷到的电影解说,当时被吸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人拍的抗战片,比我们自己拍的还要真实”,因为手撕鬼子看多了,确实挺好奇真实状况是怎么样的?
更好奇日本人拍的抗战片会是怎么样的。
当时马了之后也经常刷到了几次,看下来是平民也是受害者的观点,大致了解了。
看原片的契机是,在B站也刷到了,我就想着,再看看B站相对深度一点的内容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解说提到了在满洲中日其乐融融,我有点不确定。
在那个视频下面很多评论是“洗白的垃圾电影”,还有一个UP主做了2个关于这部电影的视频,一个是发现2021年国庆之后有大量文案相同、电子配音的解说视频在B站发布,账号等级不高甚至只发过一个视频。
我也去看了一下,发现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不排除有计划地发布,但是还是有很多真实地电影解说在做。
这个题材本身就是有争议的、有话题的,包括我自己也是被“日本人拍的抗日剧”这个话题吸引了。
一个是片中有哪些地方可能与史实不符,比如满洲中日其乐融融;日本人上战场去打中国人,中国佃户一起欢送;中国土匪见到女人(女主)很兴奋。
一部电影不同的解说看出来不同的角度,有人说是洗白美化日本,有人说是反战的好片,这样的反差矛盾冲突促使我一定要去看原片。
史实我们现在没办法完全了解,毕竟过去了70多年,但是一部电影,出现不同解读让我很费解,其中原因是什么。
结论先说结论,看完原片之后,我的结论是:电影基本上真实,主要传达的观点也是反战的,不过确实有洗白和美化的部分,没有美化日本军队的残暴,美化了平民在战争中的角色,不可否认的是平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煽动之下平民的战争积极性应该不低。
符合逻辑/史实的部分女主希代的“圣母”情节女主希代在小时候落水被中国人救起,妈妈被护士精心照顾后痊愈,所以立志加入红十字会,并对中国人比较友好,甚至在军国主义的宣传下,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生命是平等的确实很难的,虽然很多人说太理想、太圣母,但是从角色出发也是符合逻辑的。
不过这样的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应该是极少数,但是也不能一口咬定日本人都是嗜血的。
希代所在的护士团加入解放军历史上确有其事,因为要继续打解放战争,共军当时很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所以征召了日军的医疗队。
“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
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有很多。
”上述讲话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56年6月27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说的。
详情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65896/扩展阅读《 被留用的日本人 ~不为人知的日中战后史~》, 通化事件不符合逻辑/史实的部分拓荒团和中国人其乐融融在日本占领东北成立满洲国之后,日本政府确实发动了许多人到满洲殖民,其中大多是在日本本土生存压力比较大的下层平民,比如希代的老公中川亘为了给家里节省口粮,跟随拓荒团到满洲有力土地成了地主。
平民被灌输的观念是来帮助建设满洲,实现大东亚共荣。
到这里其实都还是符合历史的,但是中国农民佃户和日本拓荒团的地主其乐融融,我觉得不太可能。
先说我的主观印象,一直以来在电视上看到的在东北中国人被奴役,某部电视剧中东北沦陷之后日本要求中国人在家门口悬挂日本国旗,中国人的反应是“真的成了亡国奴”,在日军控制的矿场日军洗脑“来了这里,你们就不要把自己当人看,在你们脑子里应该只有做工做工”再说日本平民可能受到的宣传,在日俄战争日本战胜后,几乎濒临破产,以英法美白人为首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同为白人的沙俄。
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因为是黄种人没有得到支持,没有得到战争赔款,这使得日本国内自上而下都很不满。
因此日本逐渐放弃了脱亚入欧的想法,深知因为黄种人的关系,硬挤进白人国家不太现实。
所以提出了大东亚共荣的理论,在政府的宣传下平民去建设满洲,实现大东亚共荣,同时下层平民也可以在满洲获得土地,单车变摩托。
理论和实际都说得过去,应该是有一些人自愿前往的。
然后看看历史情况,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战争行为,让中国佃户和日本殖民地主其乐融融我觉得可能性还是很低。
除非当时东北的农民被压迫,抱着换一个统治者试试看的态度。
类似苏德战争时期乌克兰人被俄罗斯人压迫,德军打到乌克兰时甚至被当做解放者,但这个可能性也还是很低。
看到zaker上的简介过后,就忍不住找来看了。
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
在抗日神剧的包围下,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设想过如果日本拍二战题材的片子会怎么拍。
就影视作品的角度来说,它是很深刻的。
或许有人会说,这部片子有刻意轻描淡写日本侵华军罪行的嫌疑,但是我觉得,这部作品想要描写的重点,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中发起国所犯下的罪行有多么恶劣,对被侵略国家带来的多么大的伤害,以至于那些犯下罪行的人需要为此有多么沉重的罪恶感。
这些都不是这部影片所想要表达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有所谓的刻意忽略这些东西。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战争的,悲伤却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如今的我们思考的地方。
第一点,故事主人公所执着的人道主义精神,这贯穿了整部影片。
看到有些人会使用“圣母”这个词,可能略带有嘲笑的意味。
一个人,坚持她的理想,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令人敬佩的事情。
如今,多少人摇着头说,社会就是那么现实,哪谈得上什么理想。
可能,一个未涉世事的小孩子会红着脸反驳,说理想对于他自己,何等何等地重要,但是得到的,总会只是那句:“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你就知道了。
”想起来,不禁是有些悲哀。
毕竟我们都活在这样的世界上。
当上校用枪顶着希代的头,让她放手的时候,她还是放开了。
(待续)
这部sp看着确实真让人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但是不得不说日本人拍的八路军都比咱们头抹发蜡嘴叼雪茄的雷剧拍的有诚意😂例如像菜菜子这样的大女优也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所有演员也都学习了中文,虽然作为中国人确实是听不懂她们的中文是在说什么鬼…🤣但可比咱们全员日本人开会都讲中文来的逻辑正确多了吧?
🤓至于内容不仅让我联想到常盘贵子、竹野内丰、反町隆史主演的那部关于溥杰和他日本妻子的sp。
其实这两部剧都算是反战题材,也是日本对曾经的侵华战争提出了反思忏悔内容的戏。
不过当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触及的点可能感觉有些粉饰的成分在里面?
😅但对日本观众来说也算是比较深刻的自我检讨的剧了吧……例如他们认为过去的战争主要是被少数好战分子给错误引导了,他们的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改革开放过上好日子…😂以及他们的军民也在这场战斗中惨遭了很多不幸……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就类似这样吧🤣不过总体来说这部剧倒是把八路军演绎的很正面很红,倒是让我看的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就是那种明明他们很认真,我看着却有点好笑那种感觉……🤣🤣🤣
整部片子很怪异。
从头到尾有刻意挑选素材,美化粉饰的路数。
但是,最后一个字幕又来一个纯属虚构。
不知道这4个字是来自翻译小组,还是电视本身。
另外,电视剧本身有很大的史诗野心。
从侵华、内战到朝鲜战争,没有一个国内的导演能有机会拍这么大的跨度,这种在国内立项时就会被毙了。
最重要一点,无论是从场景,服饰,台词,意识形态……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了解是很深入的。
而且,我从上下集的集锦来看这不是制作最精良的日剧。
所以,作为中国人除了匹夫之勇,口舌之快,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认真研究日本人。
在这方面我们远不及对手。
真不明白那些说因为没有“正视”历史的,而去给低分的人是怎么想的?
涉及到日本侵略历史的电影就一定要把某些“暴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一定要把日本人的残暴不仁全部表现出来?
那《金陵十三钗》怎么不敢把日军挑孕妇的剧情拍出来,太难了,拍不出?
还是太残忍了不敢拍给观众看?
人家不是战争剧,只是以战争为背景的亲情剧,还是很感人的,而且人家也承认了侵略事实,也承认了战败,也承认了关东军的残暴,难道还要把南京大屠杀拍一遍你们才满意?
最后美军的仁慈,我想是应该是剧情需要吧,太残酷的所谓的现实,没有一点积极向上的“特例”,你喜欢看这种电影吗?
类似于德国《我们的父辈》,以几个主角的经历贯穿一段段大的历史阶段,称得上是一部严肃认真的好片。
剧情从小人物拍起,不过虽然是小人物,还是有着远大的红十字理想,以小见大应该就是这样吧。
红十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包含了多层的解释可能和冲突,比如救死扶伤,是不是对敌人也一视同仁。
比如忠于祖国,是不是被俘虏了就不忠了。
而且因为做战地救护,所以可以离开前线,而且也提供了吃饭的本事,让主角们可以经历这么多战争。
如果是塑造一个士兵的形象,那么必须要成为将军才可能活这么久。
《红十字》让人特别钦佩的是从比较真实的角度描绘了日本普通人眼中的满洲国、二战、朝鲜战争,也穿插描绘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并不是清一色的仇视(取决于各人的亲身经历),但是和《我们的父辈》一样,德国人和日本人印象里的苏联人都是蛮族。
这些角度比起那些把日本拍成战争受害者的片子更有力量,而且本片对日本的暴行也没有美化。
对于日本普通百姓来说,去满洲就是开拓新的疆土,那里有肥沃的土壤,可以和中国人共建和平社会(虽然日本人把自己看做比中国人高一等)。
这和德国人入侵苏联的想法是一样的。
百姓并不清楚政治,对军队的暴行也一无所知。
而中国百姓为了生存,也并不关心谁来统治,如果日本人对自己好,大家和睦相处也很不错(和台湾一样,东北的百姓也肯定有很多学过日语)。
但是战争的残酷,在它降临到自己亲人身上时才显得那么痛。
当天野希代看到自己抬的担架上躺着奄奄一息的士兵居然是自己的老公中川亘,她支持不住倒在地上,这一幕让我流泪。
对于参战任何一方的百姓,战争都是悲剧。
这部片子不用说教,很动人地诠释了这一点。
《红十字》可能是有点过于亲共,没有国民党什么戏份,而是大力描写共产党解救日本医护人员,然后给与思想教育,甚至其中一位护士爱上了八路军的日本干事。
不过从各种渠道听来的报道,这些事情应该也是有真实的背景。
相信片中很多镜头是在中国取景的,而且动用大量中国演员,中国人说日语,日本人说中文,美国人也说日语,这些都是精彩的看点。
天野希代和中川博人相互寻找、错过、守望、坚持的过程让这部片子充满心灵的震慑。
虽然剧情纯属虚构,但是每个人物的举止反应都很真实,是多年来难得的好片,值得学习。
8月10日二次补充,因为之前看完此片时哭的稀里哗啦,又在网上看到许多喷子,一气之下,满怀感情,很是激动的写下这片评论。。。。
也是有点醉2天后的今天,我也收到不少不同的见解,受教了,也冷静下来了,现在对原激情澎湃的答案进行补充————————————————————————————8月8日原文看到不少人在骂这部片子,我今天把前后篇都看了,有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个人觉得拍的挺不错的。
一:角度选的很好,让松岛菜菜子演一个战地护士,以她的视角写“她”的经历,我之所以打引号,就是因为它也写出当时战争中所有人的经历,中国人的,日本人的,俄国人的,战地护士们越辛苦,医院里的伤员伤势越惨重从背后越能体现出战争的惨烈,而这部片子以“人性”出发,完全和我们国产片走的是两个路子,不是像抗日神剧那样把中国人写成神,日本人写成猪,这样的弱智片子在中国不少,我不想再提。
二、真实。
对于这个片子,除了几个点比较夸张、形式化,总体来说是很真实的,从历史事实、人物、取景,没有违和感。
三、泪点。
这个片子和日剧的风格是一样的,虐心、温情,我承认,在看前篇的时候哽咽数次,在后篇的时候真的哭了,我认为一部片子,不做作,不虚伪,让人感动的肯定不太差劲。
对于那些个喷子,我来回答你们的问题。
1、你们说拍的烂,狗血。
我想说咱们中国的抗日剧有几个能比的上这个?
在战争中,中国人最牛逼,又是大侠,又是特工,特别潇洒,边打仗边谈情说爱,日本人全是傻逼,一下子就over了,只要是中国人绝对性的好,只要是日本人就绝对性的坏!
我不想说了,你说人家烂,你看看你自己国家拍的,先看看你有没有资格说他烂!
2.对于说这部片子美化了战争、跑题、以哭戏为买点,是给日本人看的日本剧。
我想说,什么叫美化战争?
难道要把割头、强奸、砍杀全部血淋淋的演出来就是最好?!
这部片子是没有直接写日本人的恶行,可是全片透漏出来的是日本人的罪行,你想想,这是日本片,日本是侵略国,这是给日本看的,要是直接写日本人的暴行,你认为日本的“广电总局”会让它播?
呵呵,恐怕剧本没拍就夭折了!
所以这部片子不是十分露骨的写日本鬼子的罪行,可是它确实写出来了!
日本男医生在俄国人来之前给护士氰化物并说你们不知道战败国会有多么残酷的经历,女人就是战胜国的猎物,这里难道不是暗说日本鬼子有多残酷?
难道不是暗说中国女人就是日本鬼子的猎物?
演俄国人强奸时令人震撼的一面,不也是演日本人对中国女人的所做所为吗?
暂时想到这些就先写这些。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今天补充内容知友们都推荐答主去看《我们的父辈》,我会去看的,谢谢⊙▽⊙好了,回归正题对于这个片,之前我是为它说话的啊,都是夸它的现在,我写写它的不足吧,是不是叛徒。。。。
才不是!
我叫兼收并蓄!!
(脸皮够厚。。
= =)受了知友、豆友们的启发哎,爪机码字好累•﹏•现在我是一条一条对我写的进行反击。。。。
我也是醉了,没错,之前我说的,我现在找出我的一丢丢缺点吧。。。。
哈哈以下来自豆友阿木木的评论(有修改,我只选择了我认为正确的部分):一、角度取巧。
日剧擅长从小人物视角出发,抓高大全的道德标杆,讲故事和赚泪水也是行家。
普世价值的确更容易产生认同并接受,但换个时期、换个战争背景、换个国度,这个故事依旧可以很煽情很精彩,因为故事的核心不在反思某场战争,而是小人物的经历浮沉。
如今刚好应和了“70周年”,这样的角度很精明也很取巧。
二、真实度有限。
可能是因为日剧自有特色的画面色彩,感觉这个充满苦难的时空显得那么明亮而干净,戏剧性还是要靠编的——不是说编剧在说谎,而是真话没说全,(我补充:媒体呈现给你的难道不都是它想给你呈现的内容吗?
别说这部剧了,这是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能“呈现”全貌的,真是寥寥无几)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高明的说话技巧?
三、泪点的问题。
前面说了日剧擅长讲故事赚眼泪,本剧也不例外。
因为主角作为一个圣母型正面的人物,大半生却被虐得死去活来,夫死子散,却依旧独立、坚强和博爱,正应了鲁迅的悲剧观。
圣母与悲剧的矛盾,产生了十足的泪点,因为主角又是被刻画为一个弱小的战争的旁观者,她被卷入战争的各方,裹挟着历尽浩劫,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
让人感动不差,不过这感动却来得糊涂,缺乏清醒和冷峻,让中国的感动者觉得有些尴尬。
讨厌,这个人怎么说的这么有道理,把他拖出去!
╭(╯^╰)╮最后我想说的这部片子是对于中国反抗日本没有评价,女主对中国的抗战没有评价,女主只是不希望有战争,希望和平,是没有明确反省日本侵略中国这个错误。
在这里我想起柴静在《看见》里写的:来自熊田亚楠的信“有人质问,当初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对战争?
我想,是因为国民已经被教育得对“上面做出的决定”不抱怀疑。
”我想,这是日本的武士道教育,是日本民众的悲哀。
哎╮(╯▽╰)╭这个片子算是给日本人开了个好头吧希望以后的片子能直视历史,直视错误O(∩_∩)O谢谢大家,你们再也找不到这种拆自己台的答主了,^(* ̄(oo) ̄)^
就像大竹医生说的,战争降临后,一切都变得虚妄。
这是今年看的最赞的反战影视作品。
能够感受到反省的深刻,实际上我觉得这样的反省,从小人物的视角去看待战争,其感染力远远胜过说教,口诛笔伐,控诉。
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
这个片子首播时间是今年的八月一日,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日本人都能看到这个片子。
战争没有赢家,苦难总是属于百姓。
最后要称赞松岛菜菜子和饰演大竹医生的演员。
另外一部片子也很想推荐来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881646/2010年的<归国>
作为情感片来看,延续日剧的特点,比较细腻。
作为反战片来看,也延续日剧的特点,偏颇明显 就前篇而言,说说偏颇之处。
这片的主旨 1 开拓团本性是善良的,虽然是占了你们土地,感到遗憾,但是我们有博爱的护士,正义的男主角,最终 “日中谅解使得村子融洽多产富饶” 。
(穿插田园风光) 2 军队是凶残非人的。
对中国人坏,对自己人也凶残。
3 (片尾部分)俄国人破坏了和睦共荣的局面。
4 游击队的土匪,使能够被“爱”感化,但是为什么他还要拿枪打我们呢?
是没吃的了(小孙语),所以出来抢。
很遗憾。
女主角男主角被塑造得带有超然的正义感(而且是自发的,不是被共军改造),要说感人,是有的。
可惜他们这样的人,在真实的历史中,在那个时代的日本,有几多呢.....这算不算扭曲美化侵略历史呢?
然后这片主要就是渲染了军人的横暴,不提 开拓团“平民”的真实,展现个例性质的人性光辉,结尾推脱了一把责任。
要说“反军队”,是有的,日本右翼看了这种“污蔑军队”“美化”的片,是会恼羞成怒。
历史上日军对于开拓团确实是采取“前期拉来殖民,后期抛弃不管”的态度,所以战后开拓团对日本ZF的诉讼 。
但是,看着片中”善良的开拓团“,对比一下历史。。。。。
只能说,这大概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的美好脑补。
因为强盗就是强盗,不是上门送温暖的NGO当然,日本人想要看什么样的片子,我们也管不到。
如果日本人拍个“日军莅临珍珠港是帮助美国改进缺陷”的片,美国人也是管不到的.....呃,这个就难说了
还是不错的,虽然说遇到丈夫尸体这样的事情比较狗血,但就一部电视剧来说够了。
老师的期末作业。看到最后字幕“本故事纯属虚构”。没什么感觉,不想评论。
日本反战片。
反“军人”的日式反战。渲染军人的横暴,不提开拓团“平民”的真相,展现特例性质的人性光辉,结尾推脱了一把责任。看着片中”善良的开拓团“,对比一下历史。只能说,这大概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的爱之脑补。 因为强盗就是强盗,不是上门送温暖的NGO ,
圣母的不得了,我的鸡皮疙瘩啊~
浅入浅出
一部三观歪过琼瑶剧的烂片,反战却不反侵略,淡化侵略战争,从来不提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儿。女主圣母癌晚期,宁可救路人也不着急救自己儿子,这母亲三观太歪,或者说编剧就是个伪君子。表面赞扬我党,实际上把思想改造说成洗脑,把土地改革说成滥杀无辜,实在可恶。各种历史事件生硬地加到剧情里面,尴尬
相比抗日神剧的答辩,这个宣传仪式性泰,也算是有点巧克力味儿吧。
历史这东西,真是靠人说的。
菜菜还是那么好看。这是应对二战胜利周年庆的吧
比较细腻,反思战争。表现手法总比手死鬼子,裤裆掏手榴弹强。
总的来说看到这部片,觉得挺好。一直以来都非常抗拒战争题材,太多的沉重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耻辱。此片似乎想要传播博爱的意念,用着制片人自己觉得客观的视角描述日本的中国的丑善。作为一个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中国人,看完此片后,谈不上认同感仅仅觉得我只想做个无国界的安静的美平民,以上。
日本人用4个小时拍了一部本国平民的史诗片,还借机敲打了一下在这段历史里相互掺和的四个国家,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好人。
“其实这片子试图绕开民族主义直接谈人性的普世价值,所以才会有如此不真实的圣母设定。”“20世纪30年代,家住佐贺的女学生希代(松岛菜菜子 饰)毅然选择成为一名随军护士。在经过艰苦的训练后,她如愿在毕业之际收到了应征通知书,于是随同一众胸怀崇高理想的女子赶赴遥远的满洲。谁知现实的残酷很快击碎她的理想,她一度失意地返回祖国,随后又如脱笼的小鸟般返回满洲,并与开拓团的中川亘(西岛秀俊 饰)结为夫妇,生儿育女。未过多久,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正式打响。小小的家庭被战争的魔爪撕得四分五裂,中川应征入伍,希代终日忙碌护理伤员,而他们的孩子则过早离开父母,品尝人世的艰辛。”
日本人拍这种东西,特别扭!又想表达关东军残忍,又想表达一部分日本人的博爱和善良,又想表达苏联不要脸,又想表达中国人胜利后的复仇,又想讽刺下共产主义洗脑,最后还是表达了,我们日本人其实本质是很善良的,你们苏联人是残暴的,中国人也是很多坏人的,你别指望日本人道歉。
抖音解说,日本导演爱华反思片
电影观众学看。比一味地强调仇恨和差别的片子高级,反战和人道主义的普世内核值得肯定,红十字护士有点像钢锯岭不拿枪想当战地医生的天主教士兵
主题是宣扬红十字精神的,和抗战没什么毛线关系,不过看看日本人表现的中国人和兔子很有趣。对兔子基本算是没有黑,视角还是比较中立的。
一般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