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心心念念的电影,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先锋的电影也是一种不容易啊!
两个强盗,一个叫薛十三,另一个叫陈六,到苦竹林村打劫,这是个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了。
而这个两个强盗的故事虽然小,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么一段。
当苦竹林的里正被十三揍傻后,真的,大家都傻了。
村民们好像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里正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用不能自理来形容。
人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来都是里正安排的生活没有了支撑。
以至于后来,当里正出卖了全村人的时候,长期被奴役惯得村民 们居然还被蒙在鼓里。
还有一段,当两个强盗在这个看似安宁却又不安宁的村里生活时,村里来了个诗人。
可笑的是,接待他的依然是刚刚开始接待马四。
可能真的是压抑的日子过惯了,连接待个过客也不敢自己来。
到了晚上,十三问李白:“先生, 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的呀,你们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
”六:“卖身太辛苦了”唐朝的百姓们,或者说封建时代的百姓们,你们除了经商,除了种地,除了打劫,除了当兵,真的是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虽然说现在是现代社会,但是人治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看过蜗居的很多年轻人都明白,现在除了找关系,除了做小三,除了潜规则,我们还有什么出路。
我们就是电影中的诗人,当知识不在能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吗?
当我们每天研究这研究那的,到头来 你还不是和住在这个城市里市井小民一样,一样要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一样要为水费电费煤气费而烦恼!
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多少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我们与其做个清高的,苦于卖诗的诗人,还不如去种田,去当兵,去经商,去打劫!
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混的好!
最让我感慨的是,村长里正的震惊一戳!
到了最后,里正还是那么的忠于官军,说好只是去抓那两个军官们,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是大开杀戒。
自知是被军官们放了鸽子的里正,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他没有把气发在了军官身上,在烧的只剩下残木的屋子里,我们看不到里正多官军的抱怨,看不到里正的体恤自己的百姓,更是看不到对保护村民的十三和六的感谢,相反的是,是他断送了那十三的性命。
到死他都认为是他们两个强盗给了这个村不幸!
是他们剥夺了他在这个村里的威严,悲哀!
我的唐朝兄弟,我的末路前程,迷茫。。
2024年3月20日20:22:29稀里糊涂,迷迷糊糊。
四十年前,两个强盗薛十三和陈六在打劫时敛得大量财宝,他们将财宝埋藏后,途经苦竹林村,为救少女罗娘,他们杀了几名官兵。
村民怕事,将他二人抓获,但两人趁夜逃跑,村人利用陷阱再度将二人抓获,送交官军,岂料女屠夫鹦哥帮忙,二人再度脱险,并大开杀戒。
两人留在村中,陈六强奸了罗娘,却爱上了她,一门心思要留下做女婿,他和薛十三的友谊遇到挑战。
村长引来了官兵,没想到官兵要屠尽全村。
强盗奋起,带领村人和官兵对抗,激战后,村民几乎被杀光。
薛十三被杀,陈六逃走。
多年后,陈六带妻、子重回苦竹林村。
故事讲完后,在明媚阳光下,陈六安详死去 [2]。
其实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可是为什么有一个人说很烂,大家就都说烂。。。
一句话评论里排在第一位的总是些尖酸的讽刺的话。。。
一直很喜欢王小波早期的短篇小说集《唐人故事》,取材于唐人传奇,文笔自由不羁,叙事现代洗练,在古装影视剧铺天盖地的时代,倒是似乎从来没有人试图拍王小波的唐人故事,这些像是童话,或者更像是梦,像是灵魂在历史中的游走,从今天的一个市井红尘,走到千年前的市井红尘,从大约是在市场和技艺上都觉得是个很为难的事。
但是这星期我发现了一个可以拍《唐人故事》的导演,因为他做出了《我的唐朝兄弟》。
古装喜剧这个名词,这个冬天被《三枪拍案惊奇》弄得有点尴尬,《我的唐朝兄弟》在这前后出来,也实在有点沾了晦气。
但是看完却有惊喜,这分明就是师法黑泽明《七武士》,胡军姜武两人一身唐代强人披挂,从林中施施然出来的镜头,摇曳的光影像极了《罗生门》等黑泽明中年的作品。
张艺谋号称向黑泽明学习了无数次,却没有《我的唐朝兄弟》那样真正向黑泽明致敬的诚意之作。
故事很简单,只发生在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山村,既无庙堂之高,亦无江湖之远,一群山野僻民,两个流窜山贼,醉心于古装题材的导演们几乎从来没有演绎过一个没有英雄豪杰、没有帝王将相、没有王孙美人的唐代影视--那可是唐朝啊!
然而这的确是唐朝,游侠手中唐刀霜刃如冰质朴无华,少女的垂髫双髻,妇人的椎髻,胡床、碗,家具,这些在传世文物和绘画中出现过的东西,却被这么不经心随意地安置在破败的山村民居中,妥帖而且低调,好像寻常的不能寻常,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就是唐朝吧。
诗人和强盗一样神情暧昧地向山民要水喝,在月下一起喝酒,喝完了就着月色上路,穿林而去,高吟“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这不能是唐朝以外的朝代。
片尾还是黑泽明,大雨骤然停止,一道阳光照在脸上,像上天的启示那样的平静,他死了。
稻田里村民在快乐地收割,少女的笑脸如此明媚。
片尾曲唱道:稻子正好可以酿美酒,稻子正好可以煮粥喝,种稻子啊忙着收获,收获时节定在七月,七月流火正是凉快,我家小儿长了一岁,我家娘子梳头抹脸,脸上擦得是鹅黄粉啊...很少见到电影歌词能用现代白话,而完全表达上古民歌的风味,这导演一定是个他妈的诗人。
他就是那个诗人。
电影的电脑特效做的比较弱。
有点画蛇添足之嫌。
不过大概因为导演是诗人,想要一点诗意。
客观地讲,这部片子是不值四颗星的,但是国产电影就不能用世界通用的标准来衡量,毕竟国情不同嘛。
就现阶段国产电影的市场现状来说,一部片子只要是有诚意,就可以至少给上三颗星了,要是再能表达出一些什么,就足以给出四颗星了。
没办法,我不是不想一碗水端平,可是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采用双重标准,总不能凡是国产电影都三颗星以下吧。
这部《我的唐朝兄弟》原名叫做《苦竹林》,个人觉得后者明显高出一筹,可是终于改成了前者,看出发行方对于市场的妥协。
因为这样的名字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历史癫狂喜剧,而国内的观众对于这一类型的片子还是挺买账的。
实际上导演是想拍一部严肃的电影,讨论一些关于人性、关于法与情的问题。
片中,兵不像兵,在村中欺男霸女、专横跋扈、草菅人命、无恶不作;匪不像匪,路见不平一声吼,帮着村民杀死了作恶的府兵,并且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村民倒正是该有的样子,胆小怕事、欺软怕硬、麻木不仁、见利忘义。
里正张口闭口大唐律法如何如何,可那不过是为自私和胆怯寻找的冠冕借口。
不知为什么,这片子让我想起了《鬼子来了》,也许就是因为那些懦弱卑微到令人发指的村民吧。
导演杨树鹏是个新人。
影片的节奏控制、镜头运用方面都有让人不那么舒服的地方,可是就像前面说的,有拍一部真正电影的诚意,有想要表达一些想法的意图,已经很不错了,比起那些功成名就却自轻自贱的名导,强之百倍。
前几天看了南周推荐的《我的唐朝兄弟》,此后的每天我都会临睡前趴在电脑前看一会儿这部电影,这样才踏实。
难以说明其中原因,仿佛是有瘾,某种期许的存在。
言归正传,里正爷是这部影片中的二等角色。
所谓“二等”也就是字幕上主演之外的“联合主演”。
我和里正没有任何的关系,甚至演员的名字我也只是第一次听说,当然这与个人知识缺失有关——我在娱乐圈的各个人物、各种关系以及各类八卦的信息上处于盲区。
里正爷第一次出场场面可称够身份够面子。
在村民一声吆喝“里正爷来了”,村里人霎时闪开一条路,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比其他村民穿戴更加整洁的规整的人低头、抄手、快步走过来,在镜头前猛一抬头,抛出四个字“大唐律法”。
他的着装、拿捏的派头、吐字运气以及每一小步的动作不无让我加深这一个印象——年轻至今一直迂腐的书生,识几个字就得以担当村长。
就剧中的情节发展来说,里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性情决定了苦竹林和其他村民的命运。
他性格骨子里是犹豫的,妥协却不甘心于现实的境遇,但也无可奈何。
他在审讯二位强盗之时,常被薛十三问得无法回答,因为他内心也未必搞得清楚“大唐律法”是什么,那么他的坚持就没有意义。
一大把年纪了,还咬牙切齿堆砌辞藻,面对着不识丁的村民他算是鹤立鸡群,可惜在强人面前他的老脸已无处可置,只好装病不上朝。
里正虽不欺软但却怕硬,面对伙长爷、面对指挥爷时本来的那份自足瞬时不见了踪影,甚至在官兵抢淫掳掠的现实面前他又无法做出任何有力量的行为。
这与我等在无人处叫嚣在强大的气场前歇菜如出一辙,里正似乎就担负着揭露芸芸众生丑恶心理的重任。
他以为“大唐律法”包治百病不但可以擒拿强人还可以约束官兵,他以为“有理走遍天下”伙长爷会给赵子龙面子,他以为只要将这俩强盗押送官府就一切万事休。
其实,里正的理解错了。
在官兵要带罗娘走的时候,四郎的爷们表现直接被里正爷这位律法的捍卫者踹回了现实,“你疯了,你不要命了,你拿啥拼啊!
”三句话句句中的,都赤裸裸展示了里正爷内心的慌张和无助,以及书生的气短。
“手无缚鸡之力”说的就是书生,还好,里正爷夸赞的是常山赵子龙之后,以填补武艺缺乏的大坑,看来他也有一个武侠的梦。
百无一用的书生却也有让人钦佩的坚持的一面,而这份可以称之为执拗的能力爆发之后改变了苦竹林村民的命运。
里正爷是一个知道典型的知道分子,不然他亦可以考取功名了;他知道一点律法,却浅尝辄止;他知道竹林内苍茫深深陷阱密布两个强盗一准掉进去了;他知道关键时刻还是要用笔来战斗,用布告欺骗了薛十三和陈六,引来官兵。
知道而不精深就容易出来卖弄,得到一些看得见的表扬,又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或者称之为没有适应优越生活的暴发户。
阿诚说,知道而不显出,是一种修养。
里正显然没有领悟,不然不会在官兵面前大呼小叫“我乃三国时常山赵子龙……”里正爷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每天吃饱,而是精神的寄托,两个强盗进了村子,里正爷受到挑战。
他无法承受这样的现实,一定要处之而心安,所以几次三番与十三、六做斗争,但是都败下阵来。
我们能在剧中看到里正内心的纠结,“可是,大唐律法……”他还是没有转过弯来,终于向十三下了毒手。
十三死去成全了自己的精神苛求,也成全了自己的死亡,这让我想到王国维清亡后入水溺亡。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我们何尝不是时刻维护着自己身份的尊严,当我们的大学生活受到挑战的时候不也一样手足无措吗?
里正爷在今天一定是一个穷困的教授,必定不肯为了自己的些许错误向学子低下高贵的头颅,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信任他不为了几千块钱的补贴和项目经费与系主任争得头破血流。
我与里正爷不一样,完全的不一样,不过就像当初看《武林外传》时吕秀才的一言一行深深触动着我,或许里正爷也正以某种身份出现,然后在某个舞台上振臂一挥,吸引了我等同僚。
罢了,里正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情怀终究在现实中搁浅,我也只好将目光放在房子车子女子身上了,可是,可是,也只能yy,如同里正意识里的大唐律法。
世界如此之大,总要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理区间的,只是我们也能有如此的相似。
南周那个版忒大了,大得不记住这电影的名字就好像对不起它家那么大的版一般,所以终究是看了,不过是下载的。
重庆这样大,去了电影院一看,满眼红红绿绿紫紫黄黄的三枪,哪怕给一个场子一次播映呢?
没,这片儿,没有地方,所以只好下载了,真的想看,别无他法。
以后要补个DVD版的,不然怎么成呢?
让我笑了又哭的本子,多长时间没看到了?
当然,这说的是国货。
一群人在一起认真做个东西,于中国电影就这么难?
每年都有一群人一起做了个东西,鼓捣得真是风生水起,最后异口同声地说,都是血泪作呀!
结果你一看,都玛丽隔壁的撒玩意?杨树鹏他好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他告诉你,我做了个东西,是这样这样。
你看了这东西,也是这样这样。
这多难得啊,和明星不做虚假广告一样难得。
专业,毛几代几代导演,如今一看,皆是狗屁,且拖着港台电影下水,变着法儿指的就是你兜子里的钱,至于他的玩意儿是否值这个票价便无人理睬,你还是自愿,且不能写个状纸去告他骗人。
所以这片子那样的弥足珍贵,那样的妥帖。
人是不是那个朝代的人呢,故事是不是那个朝代的故事呢?
其实祖国故土这么几千年,祖国故土的人民这么几千年,骨子里的根性是未变的。
所以看着这些山贼村民里正你笑了,看着那些官兵你怒了,听见求饶说一家老小啊你戚戚了,看见有人死了你郁闷了,最后太阳出来了你哭了。
杨树鹏不是专业导演,专业除了从你口袋里面掏钱不会还你点啥,除了让你在办公室同事磕牙的时候不落人后,还能给你什么?
一个半道出家的导演拍了这样一出戏,不管他学了黑泽明还是谁,此片在这个时节的片子中孑然而立,已是中国电影眼下之杯具,又或者,就是一张茶几。
何等可贵的片子呀……半夜的想起六的话:卖身,太辛苦啊!
哥,咋能这么实诚?
院线都是势利眼,歪嘴诗人,他们不爱的。
大唐的风骨,在那些人眼中,已是隔世陈馊了!
古装片的主人公不是帝王将相、不是历史名人,而是虚构的某两个历史小人物,这本身就是大陆古装片一次题材上的突破。
当然这并不保证影片会更优秀。
《我的唐朝兄弟》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尽管从理性上来看,我可以挑出很多刺来——比如配乐单听不错,但是和画面走得太近,没有收敛;还有它对一些东西太点到即止了,一些本可以让它更有力量的东西,很明显它是故意放弃了:它把《七武士》中最震撼人心的人道主义的内核消解掉了,置换为插科打诨和最后一场不怎么严肃的屠杀(这当然是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原因的);当然还有剧情上和特技上的硬伤。
但我依然很喜欢它。
现在的大部分古装片,都是在假装苦大仇深,用视觉奇观来代替古人的真情实感,这可能也是古装片要拍大题材的原因——对他们来说,古代社会对当代电影最有利用价值的那部分东西在于它的视觉差异性。
把这种视觉差异性搞得越大,票房就越高——某张姓摄影师可能就是这样想的。
可被他们忽略的是,除了视觉差异,还有人文社会的差异、有思想情感的差异,和比所有这些差异的总和都要大的一个共同性——人的共同性。
《我的唐朝兄弟》轻松而不轻贱,它和目前市面上的山寨古装片的区别在于,后者并无想要表现那个时代,而只是借古装的漂亮壳子来宣泄当代网络话语;而前者当然也有流行笑话,但它至少是想给观众看看,那个除了帝王将相、除了金戈铁马的唐代小山村,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一股古装片的清流,并且我相信这是一个好开头,假以时日,我们会有更多的安静而贴近现实的古装片的出现。
但它们不得不和山寨古装片(以《三枪》为代表)和视觉奇观古装片(以《黄金甲》为代表)并排站在一起而备受冷落,因为信而好古在这个时代,显然成为奢求。
这样的影片,就算缺憾多多,叫人怎么骂得下口呢。
1 老村长最该死,全村人都该死。
2 别被女人困着。
3 没脑子的人最可怕。
死脑子的人更可怕。
4 该死的人迟早该死,那就别拖着,尽早杀。
5 弱智、死脑筋、懦弱的人,没有存在的价值。
他们活着,只能拖累身边的人。
6 永远别信官兵。
以上================本来想给5星,但是画面太差
你说我尖酸刻薄也好,说我吹毛求疵也罢,之前看过《南方周末》强力推荐文章的我面对杨导的唐朝兄弟,仍然陷入了无奈的沉默。
据说这片子是要向黑泽明致敬:从整个故事上看,是在模仿《七武士》;从姜武刻意摆出的造型上看,是在模仿三船敏郎。
当然了,文化这玩意,你学了我我仿了你,还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事了。
日本蕞尔小岛,竟然精致了泱泱华夏的文化细节,饕餮了泰西欧美的电影知识,生生捧出个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事实不但令华人牙酸,更令华人尴尬。
于是,不甘落后的中国导演们,开始奋起直追,开始向谁谁谁致敬,于是,有了《我的唐朝兄弟》。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胡军是北方汉子,喜欢在对白里说“炕”,于是他在片子里说的那个笑话,也有“上炕”这个动作描述。
可片子里这村子,浸在一片“方圆数百里”的竹海里,家家户户都是竹门竹窗,连那卧榻都是竹子的——真不知道那帮没见过“炕”的村民们,如何瞬间对胡军的北方笑话产生由衷的认同感,竟然能笑得死去活来。
看得出,导演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不过,跟大多数中国籍导演&编剧一样,他仍然是一个很不注意细节的人。
胡军、姜武们能顺着官道溜进村子,为啥就不懂得再顺着官道逃走,而偏要一头扎进“方圆数百里”的竹海,去自寻死路。
啊,我想了一会,有点明白了:因为不注意细节这毛病,不但是中国籍导演&编剧的通病,也是上下五千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们从来没有改掉过的一个通病;于是,中国籍的强盗们根本不去研究逃走路线,偷到哪算哪,迷路了也无所谓;于是,中国籍的导演编剧们也根本不去研究剧本里的前后呼应,拍到哪算哪,穿帮了也不在乎;于是,中国籍的影评人&观众们也根本不去深究这电影里那些令人发指的大裂缝,看到哪算哪,看傻了也没关系。
我又注意到一个被某些影评人盛赞为亮点的细节:李白鬼魅一样的登场及离场。
他突然间来了,带着一个喜欢打瞌睡的童子;他突然间就跟两个强盗称兄道弟地一块喝酒了,也不问什么来龙去脉;他突然间就自娱自乐地吟了一首诗,还乐颠颠地向那两个文盲炫耀自己官宦商贾中的无耻境遇;他突然间又在喝到半醉的时候,拉上那个打瞌睡的童子,就在深更半夜里莫名奇妙地走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知道导演明不明白唐朝那当儿,人烟稀少的程度;不知道导演懂不懂,在人烟稀少的“方圆数百里”都是竹海的地界儿走夜路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杀行径;不知道导演晓不晓得,喝了那么多米酒之后,在微凉的夜里吹冷风走夜路,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当然,也许导演他自己根本就不喝酒,或者说不喝米酒。
他只是拿米酒这玩意当道具,当成个衬托强盗与诗人以及导演自己伟大形象的随手可扔的道具;反正我大概明白,米酒这玩意,喝少了没劲,喝多了,你非得睡一觉,天亮了再赶路,那才合乎逻辑。
所以我想说,如果您非得向谁致敬,干嘛不学得地道点,学得仔细点,把所有的细节都研究透了,再向观众聒噪?
像这样,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一部电影拍出来扔给人看,真替您说的那句向谁致敬脸红。
如若要向日本导演学习且致敬,先得学学人家对细节的变态追究。
想起宫崎骏的动画片《天空之城》,里面有个小细节:男孩帕苏要带着女孩西塔出远门,临走前,男孩想起要把笼子里的鸽子放出来,让它们自由觅食——其实这个细节可有可无,但导演想到了。
说句刻薄的话,中国籍的导演们恐怕顾及不到这样的细节。
他们只顾及名声和钞票。
变种七武士.....从剧本到导演的也一般......姜家这哥俩都有这情结呀......不过有一点说的对~在野的才是最大的强盗........另外阎王好贱小鬼难缠~小鬼是真的该杀呀..........
这部片子,笑点够,表演赞,摄影好,配乐妙。但是这种又装逼又苦逼又十三点还有很多黄色笑话的片子我居然莫名其妙的看不下去,断断续续分了三次才看完。哎,卖身太辛苦了...
为何我觉得如此一般
恍惚之间有些黑泽明的感觉,尤其是片头和人物造型,不过真心没多大耐心看下去,只是觉得山林里咋会有这么靓的两妞,低胸真诱惑……嗯,何方妖孽,大师兄速速收了她们。。。。。。当初听这名字,一直和《隋朝来客》分不清
剪辑很昆汀...情节很里奇...不过·已经很好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无语,不知道要说点什么。但是总的来说,只要是坏人都得死,这是大陆电影的主旋律。虽然陈六没有死成。但是他也没有享受到那些赃物。和谐。很和谐。另外 于小磊 此妞很骚。希望以后能够还有更骚的电影出现。再接再厉呀,这部电影女角色就你好看点。。胡军最近怎么老是看到他的电影?
如果叫《苦竹林》就再加一分
前10分钟,很跌宕起伏!矛盾的转移很多!加之黑泽明风格+实力派演员。给五星。就是觉得名字起的俗了些!
这是一部制作极其认真的电影,六百万的低成本拍出了一千万的感觉,这才是中国未来工业商业片的标杆。但这片实在一般,玩天皇的东西是根本不能引起共鸣的,七武士已经是电影史的极致,无法超越了,你又不是七侠荡寇志。不过笑点的设置很好,和同年的麦田都属于野心十足后劲不足的类型,但值得鼓励。
现在流行这种风格么,麦田也是,看了就忘了。
什么跟什么呃,完全不知所云。
原来这货是文艺片啊~
十三,你把东西弄哪儿去啦?
人物过于脸谱化,情节用力过度。
理解力有限没看出门道
挺有意思的,就是在节奏上有点跳,故事上想表达的太多~~
就记住了里面女的那团白花花的肉。
最近看的七部电影里,这已经是第五部我给两星的了…是最近的心情不适合看电影吗?
一个古代的小小村庄就演尽了人生百态,导演手法有些生涩,但很看好!
实属一般,不妨一看,惊艳罗娘,恶搞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