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阳为什么要杀死智叔?
这样就再也回不去了啊。
”回去回不去,影片中提到过两次。
评判的标准都只有一个,有没有人失去生命。
只要生命还在,我们永远都还有机会,永远都可以重头再来,永远都有希望当什么都没发生。
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智叔死了,林晓阳死了,林晓阳的老公也约等于死了,何婉真的儿子被以为死了,何婉真拿着枪准备自杀。
似乎,所有的希望都已经灭绝了。
几乎都不忍心再看下去,就像以前影片中演的那样,在人绝望或者失望的时候,以前所有的美好都会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出现在眼前,在我对这部片子绝望的时候,前面一个小时里让我有感触的画面一下都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智叔看林晓阳和她老公跳舞的画面,何婉真,她老公及她老公现女友假扮争执的画面,何婉真看着电动娃娃回忆她儿子跟她说“你们吓到它了”的画面...我以为电影就在一声枪响中,伴随着我的回忆,出现剧终的画面。
绝处逢生..编导以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拯救了整部影片,拯救了所有绝望的观者,拯救了何婉真的一家。
何婉真放在身边长凳上的电动娃娃自己动起来了,那是一个遥控的电动娃娃,遥控器只有她儿子有。
于是她疯了一样的冲向前方的一堆大行李箱,在其中的一个行李箱中看到了她被绑的儿子。
电影在一家三口喜极而泣的拥抱中结束。
他们回去了。
智叔还是死了,不会再有一个像智叔那样的朋友和下属存在。
林晓阳还是死了,她老公没有钱去瑞士治病,只能在病床上等死。
他们都回不去了。
影片中回去了的人还有本来要被绑架的王富豪及其儿子。
因为一场误会,王家明小朋友安全无事,只是因为看见自己朋友被绑架而受到了惊吓,但是因为智叔跟他承诺一定就回他的朋友,并让他帮忙回忆绑匪的相貌,而恢复如常。
王富豪是一个有钱却把家人看的至关重要的富豪,可以为了儿子借出一千万给智叔,让他去救人,他的家人没事,一切都有重来的希望,他继续过上了简单的生活,喊喊不会输给绑匪的口号,陪着儿子继续过日子。
死去了的人,就那样死去了,会被人淡忘在记忆里。
活下去的人,继续活着,回到以前的生活里。
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永远都还有希望。
个人评价 人们在为了捍卫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时,完全非理性的疯狂行为.绝境中的人们,谁的对错?一个为了儿子,一个为了男友.也许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错误找了个最好的借口,甚至是神圣性的宣言. 但是你们都被上帝看透了,除此之外失去了那些更宝贵的,也深爱着你们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某种程度上很失败,为爱而失去了一切. 人的潜力好比冰山下藏着的部分,更加庞大,在绝境面前,我希望你们能告诉自己:希望在前方,胜利在拐角. 还有大伙支持着你们,这会是我们更持久的动力.
我是在从伊春到汤旺河的旅游大巴上看的这部电影。
一路上的美丽风光让我目不暇接,小兴安岭的蓝天白云绿树碧水不断地闯进我的眼里,我根本没有心思去看一部我估计会很烂的港片。
但是,这是刘若英演的片子啊,我不得不把心思和目光稍微收回来一些,开始关注电影。
说实话,影片的故事编得确实挺吸引人的,尤其欣赏刘若英充满张力的演出,还有张智霖,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有点小欣喜呢。
巨讨厌林嘉欣的扮相,很恶心,一直期盼刘若英能狠狠地抽她个耳光,不料她却被撞死,罪有应得吧,她能给我这个印象,可见她演出的应该是成功的。
影片的音乐很有特点,故弄玄虚,神神叨叨的。
一部不经意看到的影片,因为刘若英,我多说了几句。
罗志良导演。
主演林嘉欣、刘若英。
先按这个顺序说人,再说电影。
罗志良,印象中应该是个很年轻的导演,之前导演的作品有:《异度空间》、《枪王》、《救命》。
好像一直在星皓呆着,所以水平每况愈下,真是可惜。
就如同林嘉欣一样,本来大有前途,但被小公司给耽误了,又没办法接别的公司的活。
但话说回来,在这个年头的香港,有戏拍就不错了。
《枪王》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张国荣电影,记得有一幕……张国荣独自躲在黑暗里哭。
《异度空间》,也是我至今看过的可数的几部恐怖片之一。
林嘉欣,她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她,只是到现在,她拍的片子开始一部比一部变态,《怪物》……《阿嫂》……《绑架》,根本不把她当女人看,怎么难看造型怎么弄,难道是想学查理茨.塞隆吗?
可惜没有功成名就,每次的金像奖都只差那么一点点,反正我投的是她的,机缘已去,现在已开始走下坡路了,真的很危险。
刘若英,我有一个同学很喜欢她,以至于我说她跟陈升的事,他都要跟我较真。
我对她的感觉是无所谓的,不喜欢她那种软软的气质,也不觉得她漂亮。
好像气质是分地域一样,就比如说台湾人,总体上比较忘本,就显得比较做作。
还有韩国人,总体上感觉有些色厉内荏。
这个电影,娱乐嘛,所以开始还不错,但是结局,撞车啊,机器响以致找到儿子啦!
都比较牵强并且突兀。
真不知道那个编剧是怎么搞的,弱智!?
导演也真敢让这样的剧本通过。
但是话说回来,如今的香港电影,始终是值得去支持的。
看得出林嘉欣和刘若英在卖力的表演,尤其是后者,把什么劲都使出来了,感觉有点像郭富城在《三岔口》里的表演,不过比他演的还要过。
可惜的是《三岔口》还有拍了多年动作片的陈木胜驾驭,而《连环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我始终不太愿意相信这是能拍出《异度空间》的罗志良的作品。
作为一部环环相扣的悬疑动作片,它甚至缺乏起码的流畅感,断断续续让人看着实在不舒服。
剪辑更是让人感到一种新手的生涩。
整部影片好像都不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
其实故事建构的基础就很牵强,到后来导演很难自圆其说,简单的仇恨引发的血案这种剧情实在是太多了。
中间绕了几个弯最终没有逃过俗套的宿命。
林嘉欣死的方式让我不禁想起了《碟中碟三》里第一反派突然就那么死去的荒诞了。
虎头蛇尾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这里比较遗憾的是林嘉欣,看得出林妹妹的一番苦心,又是剪头发又是染头发,冷峻的表情始终笼罩在脸上。
可她越改变,我却越怀念《男人四十》里的她,《六楼后座》里的她,《恋之风景》里的她了。
那时候她是本色的,那时候她也是最迷人的。
其实有时候真得不太需要刻意的去挑战一些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东西,能把自己擅长的先发挥到极致,反而会好的多。
林嘉欣演的太好了,如果说这是一部两个女人飙戏的电影,那刘若英输的不止是一星半点。
不仅仅是刘一点都不像个能打倒壮汉保镖的督察,最重要的是刘演的太卖力,以至于有些刻意,很多地方表演痕迹过重。
比如她拿起电话就掉眼泪一段,不知为何,我很自然的就想起多年前林嘉欣在《救命》里经典的坐地嚎啕,同样是需要功夫的哭戏,林的那段却让人觉得震撼,你能由衷的感觉到她是真的绝望,即使知道是演戏,也能感觉她在为一段我们不知道的、也许与戏无关的真实经历而伤心。
而刘则只是让你赞叹她真牛,能拿起电话就掉泪,“演”的功夫很棒。
——对,回到林嘉欣。
《救命》那个时候的林也存在这个问题。
如果只拿林嘉欣自己比自己,林在这部里比《救命》也要好太多。
《救命》那时的她已经让我觉得有种微微的毛骨悚然,但与这一部的刘一样,那时的林有些浮躁,除了个别镜头让你叹服之外,整体表演没有流畅性。
这一部就不一样,自始至终沉稳至极,除了舞蹈老师稍有不像之外,其他一切都很好。
你百分之百的相信她会成为一个绑匪,而且会成为一个“好”绑匪。
洗衣房清障碍数人数那段尤为精彩,既有作为一个绑匪的机敏、迅速与冷静,又有初为绑匪当计策成功时的得意。
同时精明的应对随之而来的危险也让人觉得有种拍掌称妙的冲动。
所以,这使得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抱着一种不良心态,一直期冀着绑架的成功,我想如果这样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导演就达到目的了。
纵是这样,林嘉欣一头阴狠的短发仍然不能掩饰她“林氏招牌”特有的妩媚,这一点上真不知道应该算作角色多面性的成功还是角色完整性的小小瑕疵。
看这部片子的动力,一个是刘若英,一个是剧情;之前看过剧情,感觉还行,当然我主要还是喜欢刘若英的,所以才看的(毕竟现在香港电影不比以前,现在是没所谓的大片,香港电影是不看的)而奶茶在拍片之时传出的她出演的第一次裸戏也是动力之一吧^_^两个女人的戏自然是两个对立面的女人,感觉刘若英不适宜演这种严肃而且要悲伤的戏,主要是中间的要很悲伤的戏总觉奶茶演的有些做作,而后面悲愤的戏倒表现的比较到位,奶茶发飙之后可不是林嘉欣能惹的 ^_^林嘉欣演出的反角有点味道^_^剧情方面编剧埋伏笔还埋的不错,后面的剧情也比较难猜到,这对于现在已经都览片无数的我们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了,btw:香港新片dvd真是出的快,刚上映的片子就有了^_^
《连环局》的故事本来不错,但是工于设计,斧凿之处太多,何督察的几次变化过于快。
我想到了《赎金风暴》,相比之下过渡就很自然,节奏更疏密有致。
另外就是林嘉欣扮演的绑匪作为业余选手也太专业了,车臣的黑娘子应该重金聘请她,也省得她满世界找钱。
看完这个片子我想到了普京对恐怖分子的态度:永不妥协。
也许这是最冷静的方法,但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方法和结果是相反的。
两难的悖论是上帝给人礼物。
突如其来的绑架案,开头就制造紧张气氛,让人比较难以一下子掌握剧情。
一心想理解剧情,居然没发现变换了造型的林嘉欣。
导演用痛失亲人来铺垫三年后的绑架,但还是让人决定说服力不大。
也许人性善恶的天平只需一点力就能偏转。
但林嘉欣做恶事不像恶人却得恶终,让人的思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刘若英一开始就表现的过于难以接近,而且性格过于偏激。
独立不是坏事,但独立到偏执就不好了。
这也让她在得知儿子被绑架后表现出更甚于林嘉欣的歇斯底里。
林嘉欣如老手般的绑架来的没有根据,只是因为三年前弟弟被绑架就练就了一身绑架好手的功夫有些说不过去,而绑架的起因究竟是因为对警察的不满,还是只是求财交代的不够明白,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但从她的表现上二者都很模糊。
刘若英更是一开始就是怨妇嘴脸,即使在得知被绑的是自己的儿子之前,也是一个丝毫看不出专业的警察。
而最后她的种种行为更是令人发指,只能说完全丧失了理智。
最后林嘉欣被撞死的电脑合成痕迹明显,除此之外剧情的硬伤不断,就不一一赘述了。
林嘉欣改变形象后变得和以往大不相同,的确有了绑匪的味道,但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她的清纯模样。
刘若英一直是知性形象,这次也是很有突破,两人的演技都还不错,只可惜剧本不济。
綁架之最原初意識形態本來在於:施害者與受害者(包括當時人及其家屬)的對立關係,但這種對立關係很明顯不能有力地闡述綁架實質所盛載的權力關係運作。
如果綁架所表示的是純粹的操控與被操控,則我們可以發現電影的基本設置,實是有意解構這種純粹的強弱關係:受害者林曉陽性林嘉欣飾)變成綁架者,最後又顛倒成為了受害者。
除了敵我分明的轉換,我以為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欺騙」。
讓何婉真(劉若英飾)由一個受害者(被綁架兒子的母親),變成一個時而癲狂時而冷靜的反綁架者的力量,是來自欺騙:欺騙警方、欺騙自己兒子已經死了。
綁架這個行為除了演繹施與受的權力關係以外,欺騙明顯是另一重心。
欺騙的意義並不在於,我應否相信交了贖款後肉心安全?
我如何相信你的錢是真的?
這類的機械式疑問;而是在於如果我的愛較少,我的欺騙便顯得更有力量,我可以操控你,因為我不會輸掉甚麼。
然而前段誤綁架的一段戲標示了林曉陽的一個獨特處境:她的愛的重量不遜於何婉真。
那麼綁架所衍生的權力機制便起了變化,這也是林曉陽變成輸家的伏線。
而這個位置的逆轉,則不難解讀出一個復仇脈落:以愛「控」愛。
在此金錢的「魔力」變得次要,局中人慢慢走向癲狂:為了成為這個機制中較強的一方,放棄一切,也就是要拿到操控這場失控遊戲的主權,更重要的是我要你失去摯愛的滋味。
這時甚麼身分都會甩掉,我們彷彿看到人類癲狂的本質,壓倒所有理性感性的認知。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綁架的意義實際上是由兩組的概念築成:「愛」與「放棄」;「信任」與「欺騙」。
然而電影如何從兩位女主角之間,穿起這兩組重要概念,濃縮在個多小時的螢幕之上?
無疑在這個層面的考慮上,電影是薄弱的。
林曉陽與何婉真所標示的,不外乎是幸運與絕望的差別,而不在於人與人、人與綁架之間千絲萬縷,互為拉扯的緊張關係。
則我們不禁要問:何以林曉陽命運如此悲慘,而何婉真雖在短時間內承受了痛失手足、丈夫和兒子的感覺,然而為何編劇便對她有一絲憐憫?
這顯示了一個缺失: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過於簡單化,而作為一部電影,這種粗疏令整個綁架結構的營造停留於一個欠缺力量的層面。
刘若英还是很会演戏的.
疯子。。。以及 疯子 = =
过家家式犯罪
shit,天杀的南国电影院,货不对板,原定的粤语版本放成了普通话版本,shit。
还成吧,香港的班底做到这个程度我只能给三星。
加一颗星给 林嘉欣~mua~
又见张智成。
我们的电脑第五部(宿舍)
刘若英演的不错,只是发型有点难看~
车内戏摄影
尽管长途汽车之旅漫长而有些枯燥,但是片子最多也只是打发一下时间而已。英姐的型还是不错的,只是插在角色里总觉得哪不合适,所有东西都很形式的感觉,没有惊喜..说句题外话..林总的腔调总是那么有特点..
2个女人彪演技。。加个张智霖,好看。。可惜张智霖是配音滴。也可惜林嘉欣不那么像妈妈。倒是够歇斯底里。。
好故事.
有时候明知道无能为力,还是得面对。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自己
弛弛不说我就完全忘了这部片子的存在= =…… 林嘉欣被车撞飞的那下我惊得下巴都要脱臼了。这特技实在他妈的太……有……趣……了
为小机器人做广告了
小麗麗強烈推薦的..奶茶真帥..
意外无处不在!
白头发的林嘉欣很劲爆
高智商犯罪类最低b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