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你妈多不符合射区规范?
今天把墙上的画涂掉了,涂完后突然变得郁郁寡欢。
我一直觉得好玩和好看的东西应该是短暂的,这样才更有价值。
可看到干干净净的白墙一面,就如同某些记忆被掏空的感觉,许是一个人生活的过久,加上几年不正经工作。
几乎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很难让别人介入。
前些天和以前的同事一起吃饭。
临散场,sherry对我说,“你又变成正常人了?
”我回答,“不是债务缠身,恐怕你见不到我正常的一面了。
”其实我并不是怕负资产的人,这种日子也有三四年了。
俗话说“……虽然我还是挺发愁,可已经不痒了。
我觉得动画片比真人秀好的地方是,它可以不必担心人物的演技,而更侧重于去对剧情进行深入挖掘。
很奇怪的是人们可能无法掌握自己的表情,情绪,状态等诸如此类,却可以凭空去创造某些自己能掌握的东西。
我想,这种创造也是人们去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种发泄。
当我们想凭空创造某些东西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去反映自己的内心。
比如我写东西的时候就很难控制自己不正经的心态,做手工的时候又强迫自己把东西做的几近完美。
可生活中别人眼中的我却是如此的正经和能凑合。
这种表里不一让我恼羞成怒,我到底哪点儿正经了?
我又一次翻出《Mertopia》,这是国,是理想国,是反乌托邦。
其实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现实,当然共你妈产 共你妈妻还没实现。
而《乌托邦》却成为一种空想。
所以,影片把主题定位于理想国,还是要更多的去反映现实。
只是,何为理想,谁的理想?
反正不是你妈我的理想。
理想这玩意儿早已随着上吐下泻排的一干二净。
别人说我们应该有更好的更多的,以便满足充分的物质需求;别人说身边应该有更漂亮的姑娘,以便带出去倍儿有面儿。
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我曾经设想过未来的女朋友可能是个妓女,那么我决定可以完全忽略她的社会角色。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牛b哄哄的表现自己的伟大。
我只是说作为一个妓女,和一个白领,以及公务员并无丝毫差别。
当然,妓女和公务员实际上都瞧不上我这号人的。
又你妈负债,又你妈不好好工作,又你妈没什么前途,又你妈臭脾气等等,等等……不是对生命特别失望的人,怎么可能为了忍受我,想早死几年吶?
操,我明明说的这部动画片。
实际上我仍旧觉得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是延续了柏拉图的观点,政你妈治,体你妈制,人性,谋杀,干姑娘,当傻B……至于乌托邦,当然是反乌托邦,这个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
也间接证明导演在明知故犯中泯灭了理想中的道德观。
归根结底,我认为这么做也是没错的。
妓女用肉体换取金钱,OFFICE LADY用青春换取金钱,小伙子用理想换取金钱。
这些,又有鸡毛区别?
有时,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服务行业从业者。
当然仅仅是想象,我并无资本去收费。
那我出卖了自己,大部分是自己的想法,然后被各色人等去奸 淫,月底收钱。
我真想不出到底哪点要强于妓女。
连你妈逃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别说那活人死人都弄不出来的射会保险。
恩……当然我是讨论动画片儿,体制下的地铁,体制下的人群,剧情又是中规中矩的剧情。
但我还是把这个片子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惊恐小镇》归结为本年度到现在最牛b的三部片儿。
我能说什么呢?
一切影评都撤鸡巴蛋,爱看不爱看都是自己的事儿。
那些影评人一天到晚拨弄着自己的生殖器,就以为自己高潮了。
真的?
除了意淫和手淫,你们到底有多冷淡?
我靠这个电影太令我震精niao,完全就是政治阴谋论的大股东拍出来的——中途我找了碟片的介绍出来,才晓得是文森特加洛来的,非常CULT且素神秘论的feel。
电影一开头,我纠结了好久要不要看下去,因为实在不确定这片子究竟是个啥品种,算是动画片吧那些人头貌似又都是真的,说是剧情片吧那些身子骨真真都是纸片儿似的假的不行。
从没看过这么个纠结的电影。
整个片子的剧情算是交代的灰常模糊的,当然接触过《动物庄园》和《1984》的盆友们不会觉得阅读的吃力,说起来这个电影其实也可以改个时髦的名字叫《2024》之类的也许还会有更多粉丝慕名而来。
就还是“老大哥”那一类的路线,只不过导演的聪明在于一直在设置悬念(当然这个也是拍电影的基本功niao),又不断给人猜测成功的希望。
中间还有什么sex镜头之类的都可忽略不计。
总之还是算个大闷片的,幸好不长,又有点政治寓意,另外古怪的动画真人拼也有加分(如果都是真人扮演估计更难看下去了),尤其是演员的名头更有大加分——问题是我终于看完了!
所以其实这个5分是打分给我自己吧。。。。
啊哈哈哈哈笑着跑开了。
期待中这个瘦弱有点懦弱的男人最终会拯救了什么的。
老实说这画面效果搭配这个剧情有点不伦不类,或者说这动画效果本身就有点不伦不类,就算纯粹是为了show一下技术,也拿一个好的故事吧片中的每个人都有点像木偶,有些长久得不到阳光的呆滞,不知是不是受到影响,看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眼神都很迷离无意义。
用洗发水控制别人,很有想象力。
加上metropia,有一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
这个故事是不是告诉我们,莫要沉迷于浮云,到头来还不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影片的画面晦暗不喜欢,但是制作方式耳目一新,一个不错的构想,在网络时代或者说大数据时代,我们的行为早晚被时时监控,有迹可循,思想也可以通过行为来分析和判断。
我们谁都跑不掉。
影片看了两遍基本都弄懂了,但是影片最后,男猪脚屋里的kitty猫为什么不见了?
和爆炸的那个Kitty猫有关系吗?
这部电影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即使不用字幕也能看出男主角的思想挣扎,他一次次排除了对妻子的怀疑,致使让控制他的人都感动了,但是他在现实中又被自己的想象害怕了,情节非常曲折,总之反映了人类很简单的思维,现实与想象、信任与怀疑,好好看吧。。。
越说越乱的感觉
如果能有一个机会,能够在自己不在时窥视伴侣的一举一动,我想没有多少人会拒绝。
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小人物的意外经历的电影,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充满政治隐喻的电影。
1、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伴侣——生理上的抑或心理上的,至于理想的伴侣与现实的伴侣有多少相似度,就因人而异了;然而我们不会对理想的伴侣厌烦乃至怀疑,而现实的伴侣总有一天会让我们觉察出各种各样的不足和毛病。
可以说,影片中有两个我,执行监视的我与被监视的我。
执行监视的我中规中矩,而被监视的我却常发越轨之行——在一个地铁帝国不乘地铁而骑自行车,在该上班时不上班而去跟踪自己的梦中女郎。
执行监视者的伴侣是一条鱼——可以被视为理想的伴侣;而被监视者有一个说不上美丽的女友与之同居。
被监视者的女友很爱他,但每当她想与他亲热时他却逃进卫生间,对着自己的梦中女郎想入非非,以至于他的女友只能每天对着电视手淫。
故事以他的自行车毁坏为开端,他只能选择乘地铁去上班,然而在地铁中却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梦中女郎并跟踪了她,于是,一次政治隐喻揭开了序幕。
2、地铁公司通过地铁控制每个人的出行,通过电视机上的摄像头监视每个人的家居,又通过洗发水中的微型监视器监视每个人的头脑。
地铁帝国里的人愚钝至极,每晚都会定时收看地铁公司的垃圾节目——而地铁公司也借此满足自己的偷窥欲。
这让人不寒而栗的想起《一九八四》。
被监视者鬼使神差卷入了一场争斗,他与他的梦中女郎结成联盟共同致力于毁灭地铁帝国。
他以为是在为自己争取自由,其实不过是他的梦中女郎手中的一颗棋子。
执行监视的人发现他正走向毁灭,提醒他“生存”第一。
然而最终执行监视者死于非命,而被监视者却“成功”地毁灭了这个地铁帝国的核心,他脑中不会再有另一个声音对他说话,他不必担心回家后再被人监视。
而被监视者的梦中女郎也借被监视者之力成功消灭了对手,继承了地铁帝国。
梦中女郎显现本来面目,平凡的被监视者也只能筋疲力尽地回到他现实的伴侣身边。
影片中地铁帝国的老大身边常常出现两个身着笔挺军装的亚洲人,自然而然让人想到鸭绿江另一边的那个国家,又或者,就是鸭绿江这一边的这个。
而梦中女郎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又与这一个主义那一个主义有什么本质区别。
被监视者所代表的平民百姓在各种各样的政治口号中投身向前,而最后所争取到的不过是推倒旧的政治人物,换来新的政治领袖而已。
当政治口号最终显现为谎言,平凡的百姓……
🪐北欧联合制片 满屏外溢着北欧独属的清冷镇静机械化般的秩序感🪐这是一部拿下66届威尼斯电影节“未来数字电影”的科幻作品看似阴冷压抑的生存环境掩埋不住一些温柔的人在不远的2024年,人类危机重重而至,能源枯竭,经济萧条,Tre集团计划将整个欧洲地铁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并命名为METRO人们只能乘坐地铁出勤,生活品也处处被Tre垄断,其中销冠产品蓝色洗发水是Tre集团隐藏最深的阴谋,洗发水中的物质会渗入人的大脑形成等离子信号,久而久之人的所见所闻可传输回公司主机,主机也可以给人脑传输声音这些声音影响着你的生活方式、工作态度、购买决策而主人公罗格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受一个特殊女人的帮助开始了一场革命革命尚且成功,幕后居于高位的继续做人生赢家,罗格还是罗格继续普通人的生活🪐85分钟的影片,隐喻和讽刺持续不断被导演随机抛出总会有一个如高空坠物一般砸醒内心一直装睡的小心思或许是那个地铁中愣神的面容;是那个从工位起身后的茫然瞬间是似曾相识的脑中对话;是爱人赤身相见却逃之夭夭的下意识是对监视与被监视的欲望和恐惧;是被利用后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心甘情愿是用跟别人不一样来证明自己还活着;是在意到失眠又死鸭子嘴硬的说无所谓是穷极一生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个普通人…或许这就是导演的阴谋他造了个让我们可怜又畏惧的罗格然后这个罗格又在我们心里造了一个声音“我不是他这个样子吧…一定不是,我有证据证明不是”此刻鱼儿上钩了,鱼儿头上三尺是资.本,资本头上三尺是政.权定格这幅画并提名《地下理想国》
娱乐指数:★★☆深刻指数:★★★★感动指数:★★新意指数:★★★综合指数:★★★未来世界石油耗尽,人们天天乘着地铁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穿梭,地下最庞大的商业帝国企图用一款特制洗发水来控制人的思维,充满了关于极权统治钳制思想的政治隐喻,平凡而又向往自由的小老百姓给了这黑暗帝国沉重一击,不过终究还是被另一个政治势力所利用,不可避免地将陷入到下一个轮回。
从观赏性上讲,全片风格阴郁,人物表情僵硬,主角破坏反派阴谋难度过低,不管女主角多么冷艳魅惑、献身诱人,故事本身还是多少显得无趣。
由于白天睡的太多,导致夜里睡不了。
所以闲来无事写写字。
这部电影的好多影评我看了一些,涉及了很多的当代社会因素。
写的都不错,那我写什么呢?
不如,我延伸电影的灵感,写个故事吧。
在所有人的影评中,都只是说了如果发生监控的种种形式,都是外在的。
我往聊斋走走,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给我的印象极尽深刻。
如果是真实的呢?
想象一下: 月黑风高的某日,伸手不见五指,突然你的身体被控制了。
你的思想被实时监视,你想的事情不论是思想还是吃 喝 拉 撒 睡,别人可以同时段接收,你会不会很“惊喜”?
你的心脏的跳动 脉搏的次数 打嗝的次数 生气 悲伤 愤怒别人可以进行操控甚至夸大,你会不会“惊喜”?
你拉不拉屎 何时拉屎 拉多少屎都不能由你决定,例假同理,你会不会很“感动”?
你讲话突然有错字了,心里与嘴上说的会有差别。
开始当乐儿看,后来发现是被控制了,你会不会“wow”?
你身体可以突然发生疾病,又突然可以痊愈,你会不会“哈里路亚”?
你发现躺在床上突然不能动了,像有人压着你,你会不会龇!
牙!
咧!
嘴!
的“娇!
羞!
”?
如果这样的监视是真实的呢?
我看了导演的论述,说如果有人监视会极度生气😒。
我想了想,嗯!
是会生气!
可如果是上面更匪夷所思的监视,那我是一定会炸毛儿,至死方休的吧。
半夜无聊,延伸了一下,呵呵。
想来是个延伸,因为如果真是事实且发生了,那我估计也得被精神病了,谁,会信呢?
而且如果这是如此,那此人之毒 狠必也不是普通人。
那不明就里的群众岂不是以卵击石,有生命之忧?
所以在此深夜我的浮想联翩也是挺有趣的。
不过是个故事,别当真,娱乐而已。
不过我再多想一下: 如果真有凭白遭遇此事的无辜人儿,定会特别“感动” “惊喜”的感知自己生命的使命: 此生将拼死与此畜生至死方休,绝不妥协。
咳,半夜延伸个鬼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概不负责。
在此让我得瑟的为人类无限的联想致敬,因为有无限的联想,才有了发明与创造,呵呵。
呵。
转载自http://www.sweden.cn/culture/art/film/2011swedishfilmweekinchina/metropia/directorsnote/作者:塔克•萨勒赫也许人们会把《地下理想国》描述成一部黑暗、幽闭的反乌托邦式的片子,但是它却很对那些喜欢看阴谋故事的观众的胃口。
那么,又有谁不喜欢一个好的阴谋故事呢?
有看不见的力量正在渗透和微妙地控制你的情绪与行为的这样一种想法或许并不那么讨人喜欢。
但是妄想赋予生命以意义。
真的,它对你有好处。
16岁的时候,我读了卡夫卡的《审判》。
我记得自己被他建造世界的手法给迷住了,在那个世界中——就好像在梦里一样——一切都有意义,而实际上一切都没有。
在那个世界中,一切都是有联系和有逻辑的,但却又是完全错误的。
在那个故事里,K是一个体制的受害者,就故事而言,这个体制是一个司法体制。
但这也可以是任何其他体制。
比如,正在实行的民主就是一个体制。
所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被这个体制压垮了,对其运作方式缺乏抵抗能力,于是逃跑,并不得不开始思考。
如果你陷入这种情形,那么你或许会开始觉得“你”是有问题的,而不是那个体制。
《地下理想国》故事的核心是,罗杰怀疑发生了什么严重的错误,有什么事越界了,于是,他出去寻找证据,以确认自己没有问题。
——一个吓人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完全可以理解。
我的意思是说,我自己就一直这样。
我无法相信自己,不断被自己的想法所背叛。
当我被自己的思考方式困住时,“塔克!
塔克!
停下。
别那么想。
”我得承认,这听起来好像我是个疯子。
《地下理想国》是一种恐怖故事,一个最坏情况的场景。
这可以用任何创作手法来表现,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但是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意识到,类似剧本上的东西在我身上发生过。
当电话营销员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或者当我读报纸的时候,我就会想:“哦,我的天啊。
我们正生活在《地下理想国》里。
”几乎就像是我不靠谱的想法还不够不靠谱一样。
监控无处不在:娱乐、政治、工作时、公共场所内。
还有希望享受看他人做私事的刺激而又不希望别人看到你做私事的悖论。
很多人使用互联网是为了把私事公布出来给大家看,回答问卷调查、更新Facebook状态,等等,这又是隐私的悖论。
如果政府给我家打电话说:“你好,我代表政府给你打电话。
你现在正在看什么呢?
”我会气疯掉的。
但是,如果一个私人调查公司打电话过来,问我正在看什么频道,嗯,这也许有点让人恼火,但是无害。
我们会告诉他们的。
我们知道他们的目的。
有些时候,当我想象如果生活在一个《地下理想国》那样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时,我觉得人们事实上会感谢由企业提供的给予他们思想的“帮助”。
我确信,如果你为某人每天提供十个积极的想法,人们是会同意签约的。
这是笔好买卖。
这也正是它以一种让人们愉悦的方式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这不是像《1984》里要求服从的专制政府,它就是一家拥有好点子的公司,他们只是希望将这个点子推广给尽可能多的人。
而人们都那么愿意原谅他们,甚至感激他们。
创业精神——他们就是想用来聚积人气的这种好玩的方式——让人们自愿为此买单。
我一直在广告业工作,对于那种用来建构一个公司身份认同的狂热崇拜甚至宗教的重要性十分着迷。
一切就像是某种游戏,企业家打着响指,说道:“你知道什么会非常棒吗?
如果直接通过人们的思想来沟通,这难道不会非常棒吗?
”然后,企业就以一种随机的、冲动的方式跟着这个主意运转起来。
这是那么令人陶醉,又令人恐惧。
而且,操纵一个人的想法也并不太难。
特别是恐惧。
让其他人的恐惧留在我的脑海里真是太容易了。
人们试着向我表示怜悯。
他们说:“天啊,花了六年时间在这部片子上,你一定筋疲力尽了吧。
”但是我喜欢它,我喜欢这个过程。
我可以花十年时间做一部片子!
不要为我感到遗憾。
如果我不拍电影,会感到不舒服的。
我喜欢与人合作,特别是做这部电影,做它的动画技术,我和那些有特别专门的技能的人——在仅仅那么小的一个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
他们都是手艺人,通常来说,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所有这些小的重要的细节能创造出比角色更重要的东西。
整个事情就是一种经历。
全部的数以千计的画面组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故事。
这就是我喜爱动画的地方。
我觉得它是最具表现力的电影形式。
凭借动画,你能够直观地描述某件事物给人的感觉,而不单是它的样子。
微妙的夸张和对透视的把弄可以让某些事物感觉上变得超真实。
就像是一首情歌。
你能感觉到真正的情感,即便歌词是关于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的。
通过动画,所有恐惧、沮丧和渴望都可以呈现出来,像梦境一样变形,但却是那么、那么的真实。
其实做成短片最好了
仅标记:不看动画、短片
反乌托邦电影中比较没意思的一部,于是需要依靠古怪的画风去挽救。
看到我想死了
非常独特啊
太长。
没看懂,女的挺漂亮
画面挺那个啥的 题材也挺那个啥的
2024年过去了,洗发水没有被发明出来
看点还是在于技术么……其实我真正的想说的是同学你到底想要我看什么啊!!!???
太过压抑的色调 和超现实感的造型 总之好像非常厉害的样子 有时间再细细研究一下,但是太……压抑了 给我非常痛苦的感觉 好像随时都会抑郁症发作
牛X的电影,不需要多说~
strange..strange..strange..
故事一般,人物造型太他妈酷了!!冲这个给5星
两三年前,还在岛国时,看过一周的挪威电影节展。每天下班后,疲惫不堪地辗转到岛国最南端,电影通常八点半开场,小小厅,看到十一点出门、回家、睡觉。虽然没记住多少电影的名字,也没看特别懂(忙着看英文字幕了),但还是对挪威或者北欧的风格有了深刻印象。这个Metropia典型的北欧风格。
外遇引发的洗头膏风波……
欧洲动画产业有骄傲的本钱...女主角很靓...Juliette和Vincent的配音有增色...roger老婆是按照凤姐的样子画的吗...
真没劲啊,小破片。视觉特色可以给三星或四星,原创度,故事,节奏都比较差。很难看。
动画制作风格挺特别的..剧情还行..就是部分有些人物表情实在太呆板了........剧情节奏很慢..悬念一般.没有引起人们好奇心.看着会睡着.2.8
what the hell kind of crap is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