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统

Vice,为副不仁(港/台),位居次席,Cheney,Backseat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史蒂夫·卡瑞尔,山姆·洛克威尔,娜奥米·沃茨,艾丽森·皮尔,埃迪·马森,贾斯汀·柯克,丽莎盖伊·汉密尔顿,杰西·普莱蒙,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副总统》剧照

副总统 剧照 NO.1副总统 剧照 NO.2副总统 剧照 NO.3副总统 剧照 NO.4副总统 剧照 NO.5副总统 剧照 NO.6副总统 剧照 NO.13副总统 剧照 NO.14副总统 剧照 NO.15副总统 剧照 NO.16副总统 剧照 NO.17副总统 剧照 NO.18副总统 剧照 NO.19副总统 剧照 NO.20

《副总统》剧情介绍

副总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曾拍《大空头》(The Big Short)聚焦美国次贷危机的导演亚当·迈凯(Adam McKay)日前与派拉蒙签约,将导演一部讲述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故事的传记片。而布拉德·皮特的“B计划”制片公司也将继《点球成金》、《大空头》后再次与迈凯合作,制作这部电影。 迪克·切尼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也是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效仿对象。布什当政八年时间里,表面上切尼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小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的很多决定,包括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等都是由他定夺的。 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奇门遁甲蝙蝠侠:突袭阿卡姆记忆的技法第六个嫌疑人被众神捡到的男孩第二季私事第一季度假胜地心慌慌危情杜鹃如果我是有钱人最高纪录不速之客–请进客人华灯初上第三季白石山下一家人情探着魔杀人鼠实验当家小娘子吉斯林:最后的日子津门三少爷救姜刑警危险的停车场自杀房间2:仇恨者草原上的男孩迈克·艾普斯:委屈求红权力的游戏第三季伙伴威洛比家的孩子们七夕之恋小小校长

《副总统》长篇影评

 1 ) 先知只是比你我先知道一步

切尼家族,美国上层主流代表。

2000年当上小布什的副总统,让家族再上一个台阶。

切尼还是1995至2000年间任哈利伯顿公司的主席和行政总裁。

重入政坛后获得退职金2600万美元。

哈利伯顿,这家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服务公司之一,当然是油气企业的最佳伙伴,而布什家族是美国大型石油公司Chevron(雪佛龙)的第三大股东。

家族的一些成员拥有天然气和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康菲石油)的股份。

同时小布什任内发生的9/11事件,直接导致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2003年)和阿富汗战争(2001年),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布伦特原油价格于2003年8月摆脱30美元的长期桎梏,飞升冲天。

并于5年后的2008年8月达到147美元巅峰!

同一历史阶段,著名的巴菲特先生也诞生了神来之笔。

2002年至2003年期间,伯克希尔共计支出约4.88亿美元购入1.3%的中国石油港股股票,一举成为了中国石油第三大股东。

到2007年下半年,中国石油市值达到2750亿美元。

这一年,巴菲特以40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石油股票尽数抛售,获得大约700%的超额收益。

所以,先知总是事先知道了一些,于是成为先知。

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真实真谛!

对了,布什家族还与军工产业有重要关系。

不过和油气产业比起来,估计军火并不算主要。

 2 ) 我们都是权力诱饵下的囚徒!这部今年奥斯卡最佳中的禁片太诱人

2015年,凭借讲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片《大空头》技惊四座的亚当·麦凯,今年又选取了一个极有争议性的人物带观众一窥911事件前后的风云变幻,《副总统》由此成为了今年奥斯卡提名影片中政治意味最浓的的影片。

相比夺冠呼声最高的《绿皮书》,胖哥更喜欢《黑色党徒》,以及这部《副总统》,因为他们都有观照现实的企图,在他们面前《绿皮书》只是为现实打上柔光的“滤镜”,想当然的“麻醉剂”。

《副总统》却回忆了过去,梳理了当时,连接了现在和未来。

即使影片中的观点有些“一家之言”的意味,但它至少做出了结构和分析的姿态,没有选择性逃避和视而不见。

亚当·迈凯说:“我一直觉得切尼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很想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他、他到底信仰什么。

所以我们就做了深挖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虽然只位居“副总统”职位,但切尼堪称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有权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现在的国际地位、政治架构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而他为了攫取权力所采取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结舌,挑战了美国的司法公正和国际法的底线。

可以说,切尼为了达成自己的权力欲望和政治目的,发动了战争,收刮了民脂,甚至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副总统》就讲述了切尼从青年到老年,登上权力巅峰的心理变化和高超手段,还有那些微妙时刻对于切尼人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要在两个小时内讲述切尼几十年走入权力之门的动荡经历,故事主线需要输出巨大的信息量,且同时要保证观赏性,亚当·迈凯“驾轻就熟”的使用了类似《大空头》里的快速剪辑,第三人称旁白,保证理清脉络,同时给予关键信息点解释的时间。

《副总统》的剧本结构在一众提名影片中绝对算是非常复杂的一部,非线性叙事,倒叙插叙,甚至故意打断和留白,让观众一直保持着高度注意力,看得实在过瘾,舍不得错过一帧画面。

开片就将权力巅峰的切尼“全盘托出”,在那个混乱的时刻,只有他看到机会,保持冷静,运筹帷幄,把所有人当成棋子或大鱼,他是操控者,执渔杆的人。

他下一秒的决定,直接改变了911的进程,对发动举世震惊的伊拉克战争吹响了号角,极大的影响了美国政治结构的未来走势。

可下一秒,叙事猛的剪辑到了切尼最落魄的时刻,酗酒被耶鲁大学开除,被迫到家乡拉电线杆,打零工。

两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对权力有了欲望。

一个拉电线的受伤工人被毫不留情的赶走,让他明白了无权力者的悲哀和落魄,他不愿成为可以被随时替代和赶走的“螺丝钉”。

二是爱人妻子、未来夫人的痛斥和威胁,让忠诚于婚姻和爱情的他必须绝地一搏,完成人生的触底反弹。

力透纸背的简单两幕,是社会和家庭最终把他引到了权力的窄门,里面漆黑一片,藏着鲜花和荆棘,他甘之如饴。

影片在第一幕就完成了它的叙事风格,将剧情张力拉伸到了高点,这为后面“跑火车”般的叙事节奏提供了适应时间。

随后,我们看到了切尼“卧薪尝胆”,一步步获取权力的非凡经历。

在叙事结构上,切尼登峰之路的主线之外,始终有一条幽灵般的支线,一个身份模糊的二级人物,以第一人称解读切尼的内心状态和局势动态。

这位角色以各种身份不断出现在各个历史阶段,直到片尾,主题闭合之时,观众才恍然大悟,这条暗线是全片最为震撼的结构设计,戏剧性十足,充满了讽刺,极力挖苦了切尼的伪善。

类似寓言性质的叙事手法在剪辑上更为明显,全片多次出现“钓鱼”的场景,片尾不断出现的鱼钩亦说明了影片的主题。

特别是在切尼和小布什,为了新一轮总统选举谈话时,鱼钩一次次的浮在水面,等待鱼贪心的咬上去,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有时候,这种权力关系表现的更为直接,在运筹帷幄,谈判间隙快速剪辑入猛兽捕获猎物的画面,更是象征了切尼的老谋深算,计谋得逞。

影片中,小布什几乎完全沦为切尼的牵线木偶,切尼在第一次和他谈论总统事宜时就发现了小布什的两个特点:

弑父情节,希望超越自己的父亲老布什的成就;但实力平平,完全就是菜鸟中的菜鸟,能力无法匹配野心,让切尼看到了他登上权力巅峰的可能性。

他一次次的甩出权力的鱼饵,让一众贪婪者,成为他的牵线木偶,他的猎物,他的盘中餐。

在成长道路上,他充分的理解了政治的目的始终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什么”;只有他能决定谁去替代谁,而没有人可以替代他。

终于,整个小布什的权力运转机构都被他所控制,到处安插着他的亲信,表面上小布什能够决定一切,但最后发号施令的人其实是切尼,而小布什做的只是通过他的嘴说出切尼的心愿而已。

影片结尾看得人胆战心惊。

那个不断揭露切尼的幽灵原来是每一个美国大众的代表,切尼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居然做出了“杀人越货”的事情。

为了延续切尼家族的政治实力,他终于出卖了自己的小女儿,放弃了维护她“同性恋”身份的认同,支持大女儿不承认支持同性恋。

影片在此将将切尼“换心”手术的过程掺杂其中,切尼终于为了权力牺牲了一切,他不但出卖了朋友,家人,还出卖了自己的心。

片尾,切尼以打破第面墙的方式宣称自己的无辜,他不承认阴谋,他为自己成为美国公仆而骄傲。

而他绕过司法,以副总统控制一切的方式方法被完全记录在案,下一个权力控,任何一位副总统都可以借此成为下一个政治强人,第二个“切尼”。

《副总统》和当年的奥利佛·斯通的《刺杀JFK》有异曲同工之妙,依靠剪辑和巨大的信息量制造“雄辩”似的压迫,让观众就范于导演的主观性论断之下,心甘情愿的接受两个多小时的意识形态灌输,叙事性洗脑。

片尾,导演亚当·麦凯还不忘调侃自己,让那个影响局势的“焦点控制小组”,美国的智囊团评价这部影片,最后他终于安耐不住喊出了内心话:“Why just showing fact will be consider liberal”。

是啊,即使所谓的自由也逃不开操控,也是被引导的一种结果,依然是被利用后的谎言,一种完成权力施行的借口。

中年人们为了意识形态和口号而大动干戈,一旁的年轻人正在讨论,快点去看最新的娱乐大片“速度与激情”,“听说那还很不错呢”!

 3 ) 掩卷脑洞开

据称佳评甚多,但观之不觉特别“好看”。

Bale演得有“胖感”,人物处理熨帖,但也谈不上格外出彩。

感觉大家对他都有无脑夸赞的压力,一旦涉及体重变化就更加如此。

其实体重变化只是幕后的故事,一切难道不是应当以电影本身作为评判依据么?

影片极尽戏谑之能事,相应的片中角色几乎全都小丑化了。

拉姆斯菲尔德形象偶尔会接近“相似”,但喜剧演员的底色仍然不时渗出,这大概不是太好的事。

拉总毕竟是能拿已知未知玩上半天文字游戏的人哪。

小布什的让权处理成了卖拐,同样流于轻易。

众人之中,唯切尼的妻子像个正面励志的故事,颇违和。

切尼夫妇莎翁对话的“床戏”有点妙,是(态度不够端正的)知识分子式的脑洞。

全片类似于在邀请观众一起玩一个知识分子气的游戏,是一出笑点过于书卷气以至于基本笑不太出来的滑稽戏,看过之后也基本没留下什么可堪回味。

众星云集,连Watts也来轧个小角色,这就有点狂欢意味了。

在争议声中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狂欢仍在继续。

话说美国流行文化传统中,左翼多出娘炮嬉皮士,右翼则多出铁腕阴谋家。

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大家审美的时候既有效率又有质量。

出口民调中如果能来个性格测试,不知是否可以发现性格和立场间的关联。

 4 ) 字数超了,去写影评?

Lots of good acting. Christian Bale once again transformed himself. Similar style to The Big Short, which can be thought of as "explainer movies": lots of voice over, lots of information being shoved down the audience's throat, while the director still manages to make it entertaining. What I don't feel comfortable about this movie though, is that this movie doesn't leave much space for the watcher to think, because the director has a very strong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subject matter, and he is presenting it in a matter-of-fact fashion. It doesn't matter if I share his point of view; it just doesn't make it an engaging movie.

 5 ) 为贝儿点赞

迪克·切尼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也是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效仿对象。

布什当政八年时间里,表面上切尼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小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的很多决定,包括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等都是由他定夺的。

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

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

此外,切尼五次拖延不愿去越战战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鹰派。

亚当·迈凯说:“我一直觉得切尼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很想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他、他到底信仰什么。

所以我们就做了深挖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切尼堪称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有权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现在的国际地位,而他为了攫取权力所采取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结舌。

” 本片一定程度上在调用《大空头》(The Big Short)的拍摄手法,导演亚当·迈凯(Adam McKay)把迪克 切尼的一生平铺起来,把这位传奇的副总统的人生阶段都立下节点,最后打破了第四面墙,安排了一个最大驱动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我,保护好自己的家庭。

多角度蒙太奇剪辑,要政权的博弈和河边钓鱼做了类比,事实上,鱼和人无非都是置于两端的利益体,鱼竿象征着权利,左右一寸都是博弈。

克里斯蒂安 贝尔的表演是极其传神的,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整场就看他一直高度还原着带着看。

 6 ) 拍电影真的不需要负责任啊

只要没有审查制度,能拉到投资,组个有名的班底,雇几个记者攒点故事,谁都能往总统身上扣屎盆子。

这些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影响造成了,态度表达了,提名拿到了。

一句based on true story, 但还是艺术创作。

当事人就算再气,除了派个杀手,法律上还真不能拿他怎么样。

拍电影真是liberal们最好的手段了。

(怎么还没人拍川普?)当然,这位liberal导演非常聪明地使用了戏谑手法规避了政治故事的枯燥感。

就像最后讽刺大众的那一段对话,对只热衷"速度与激情"的观众,政治轻浮化的处理真是最好不过的操作,导演驾轻就熟,让人看得过瘾。

 7 ) 还是只能看贝尔

【短影评】Christian Bale (图二)是当今最出色的男演员之一,他出演的电影我基本每片必看。

我知道他能做到演谁像谁,但要把他和布什时代的副总统切尼(图五)联系在一起,还是挺困难的一件事。

但《副总统》里,他真的向观众奉献了一个几可乱真的切尼,让人几乎忘了贝尔。

影片用花哨的蒙太奇揭示切尼这一人们并不了解的副总统的前世今生。

年轻时的切尼,有种粗鲁和谄媚的气质,有时还会让你意识到:这是一个把自己迅速增肥的贝尔。

但当切尼步入他的老年,成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影子控制者时,他身上贝尔的影子完全消失了。

贝尔的表演,此时进入化境。

此时老年的切尼,处于权力漩涡的中心,在政坛权谋中有毕生的历练,这时他的面部表情是不易察觉的,他的说话是低声细语而冷酷漠然的。

贝尔细腻收敛的表演,才最好地刻画了切尼的城府和老谋深算。

给贝尔配戏的有两位相当重量级的演员:饰演他老婆的Amy Adams和饰演拉姆斯菲尔德的Steve Carrel。

两位配角表演相当出色,但比起贝尔,还是逊色太多。

总之《副总理》电影拍的花里胡哨,价值观还是老套的左派,但表演的确是一流,明天贝尔拿个奥斯卡最佳男主我完全没有意见。

 8 ) 为副不仁-荒诞的权力魅力

这周其实看了两部电影,本来打算只看一部,但是偏偏在今天误打误撞就看了第二部,所以我决定把第二部留到明天或者后天写作为下一周的影评。

这周要写的主题是——《副总统vice》。

主要讲的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副总统之一——迪克切尼。

所以这部片也算是伪纪录片。

虽然它在本质上还是属于“爽片”,是那种能够满足观众窥私欲的电影,将政治黑料一起打包放送给观众,从而使得观众获得一种畅快感。

但是再很大程度上,导演亚当麦凯还是赋予了他一个以某种艺术角度上看得感觉。

文章脉络一开始是以一个普通美国公民作为旁述,描绘了迪克切尼在担任白宫defence minister时竞选总统结果因为其女儿gay所以放弃选举的前半生。

而这个前后的停顿,导演用了播放cast让观众误以为,“呀这么美好的故事到这里就happy ending了”其实不然,亚当麦凯的电影怎么会让你如此失望,还可以去看看他前几年很成功描写美国次贷危机的电影——《大空头》。

而切尼的后半生是作为小布什的副总统,导控了伊拉克战争的开始,以不断放大的权力也行争取自己的目的。

而一开始的美国公民跟切尼的联系在于,他把他的心脏,移植给了切尼,以切尼的心脏挖出来是黑色的作为整个故事的结束。

另外,最后还有一个小片段是关于对政治保守派的描述。

我对拍摄手法的赞赏1、其实故事情节上给了切尼两次重生。

第一次是放弃竞选后,播放演员表,而又用小布什急促的铃声给开了第二段政治生活;第二次是切尼即将临近死亡,而开头的旁白是一切的铺垫,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也是开始他第三次政治生活。

2、其实他的妻子,也是有详细刻画的。

在切尼参政期间,琳妮从鼓励其参政,到助其发表宣言,一直做好贤内助,一直也给出她充满了权力野心的心态。

所以导演也有刻意描绘,在切尼走上自我政治圆满的过程中,琳妮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3、片中充满了大量的镜头切换,镜头转移,其实是导演很明目张胆的在这部纪录片中揭发他对切尼这个人的看法,形象的认知。

4、有关于政治的电影,我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讲,也不是不懂,但是觉得自己单纯去评价,没有结合一定的环境历史的认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以后会重新在修改的原因。

5、整部电影的构思整体来讲,也都非常的棒,但是碍于是美国政治历史的电影,可能对于不同阶层的人的政治看法也就不一样。

6、但是我个人还是感觉,掺杂了很多导演以及导演咨询的人很多的标记有独立特点的观点。

不能说是非常客观。

但是导演也是非常努力的把他心中的切尼,给我们以大量的寓意以及剪辑,故事的策划给我们展示出来。

有一篇描写电影中很多细节寓意的评论,我给大家放出来。

我有很多点也是产品从这里看懂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55827/感觉现在写影评,跟一开始写影评不一样了好多,可能是时间太仓促了,没有把这个任务给做好。

好了快6.2了,我要赶紧把这个放出来!

 9 ) 权利的诱惑

副总统 (2018)7.02018 / 美国 / 剧情 喜剧 传记 历史 / 亚当·麦凯 / 克里斯蒂安·贝尔 艾米·亚当斯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的传记片。

影片时间跨度大,剪辑利落,对时空的处理很有深意,倒叙与插叙并用。

除了巧用时空,剪辑的另一高明之处在影片结尾,演讲台后小布什抖腿的特写与伊拉克战争中因恐惧而抖腿的特写被剪在了一起,极具讽刺性,引人深思,深刻反战。

传记片的核心是对人物的塑造:迪克·切尼爱妻子、爱女儿,对于家庭而言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对于工作而言他是个果敢的政客。

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是迪克·切尼为保护是同性恋的小女儿不被攻击,主动放弃总统竞选。

(这里影片还出现了类似片尾的滚动字幕,我惊讶于“怎么就没了”,没想到影片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亦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迪克·切尼)在小布什的邀请下,迪克·切尼重回政坛,从此开启了逐权夺利、呼风唤雨的晚年政治生涯。

大女儿利兹竞选州长时,迪克·切尼因为想延续家族荣光,鼓励大女儿追逐权力,反对同性婚姻,亲眼看着两个女儿反目。

结尾接受采访时,迪克·切尼面对镜头,义正言辞:让我因为保卫你们的安宁,维护国家利益而道歉?

No!传媒无法避免成为正式宣传的手段,这部影片立场鲜明,可以说是有些偏激,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但是从电影本身的叙事水平和艺术性来讲,是一部成功的好片。

 10 ) 相比绿皮书这种鸡汤片,我更喜欢黑暗至死的副总统

他把美国副总统这个摆设,玩成了阴影里的上帝。

聊片子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作者。

说实话要不是因为拉《副总统》,我都没有注意到美剧《继承之战》(Succession)的导演和当年拍《非亲兄弟》(Step Brothers)的是同一个人——亚当·麦凯。

他在接受对影片的专访时曾表示,“世界已经变了,我之前和朋友开玩笑说,我也希望能像2000年初时那样,嘻嘻哈哈拍喜剧,但时代已经不同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笑了。

导演亚当·麦凯(看照片是不是觉得没正行的那个更具宠物范儿)当然,让亚当.麦凯声名大噪的是四年前获得五项奥斯卡提名,并拿下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空头》(The Big Short)。

电影《大空头》(三大男神加持外加老处男联合主演的商战群戏)作为好莱坞著名的“白左”导演,亚当.麦凯显然不满足在《大空头》里隐晦的阐述社会政治观点。

极具“政治包袱”的他在参与制作了一堆商类片后,终于选择“商而优则政”,扛起RPG对准白宫(现任执政总统特朗普是共和党)。

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迪克·切尼《副总统》作为传记片,从内容上毫不隐晦的直指美国有史以来公认权利最大的副总统迪克.切尼,也是亚当.麦凯对共和党从尼克松到特朗普执政的解读。

影片从一开始就是直给。

一位戴金边眼镜的老货忽悠总统在天上待着别下来,然后端坐在总统紧急行动中心里发号施令……

电影《副总统》描述“911”事件还记得《华氏911》么?

《副》片就跟闹着玩似的)老货和影片开始因酒驾被巡警抓现行的loser是一个人。

(偶滴橡皮男神) 这个loser被耶鲁开除,无所谓地回家爬电杆当电工。

无所事事各种作,又屡教不改。

忍无可忍的妻子琳妮终于放大招。

艾米·亚当斯饰演的琳妮·切尼 (当然……不是这个) “我不能去常春藤,我不能管理一个公司或者做市长,这个世界对女孩来说就是这么的不公平,所以我需要你”——琳妮。

(有没有体验出罗宾·怀特拿小鞭子抽凯文·史派西的……)心脏受鞭挞的loser去白宫做实习生,不动声色各种干,最终成为最有权势的副总统。

这么励志的逆袭,是不是感觉被导演燥的跟网红小说似的。

事实上影片这才刚刚开始!

阅读整篇大王影评受累点链接相比绿皮书这种鸡汤片,我更喜欢黑暗至死的副总统 喜欢没事翻影评的小伙伴们,也可以扫码关注“大王翩偏”

世界有颗三扒的芯

《副总统》短评

与《RBG》形成鲜明的意识形态对比。

8分钟前
  • 宝莲
  • 较差

片尾比较让人深思

12分钟前
  • 葱葱
  • 还行

亚当·麦凯这部也太令人失望了,看着像一位初出茅庐的30代美国导演鼓捣出来的,态度时明显时暧昧,风格时严肃时戏谑,对于迪克·切尼这个人物整体有些避重就轻的嫌疑,虽说政治传记片拍得太过老气横秋或四平八稳都杀不出来,但那些花活儿跟这类传记片压根也八字不合,前一小时宛如走马灯式的幻灯片,后半部分重点讲“猛料十足”的布什时期又鲜少亮点,七七八八罗列了这么一堆不够还得兼顾家庭线,吃力不讨好,另外旁白也忒讨厌了...以及每年颁奖季都必有两届总统会被美国人民拖出来鞭尸,不是尼克松,便是肯尼迪,所以这点破事儿还要再拍几百年?

17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对于迪克和历史政治不熟悉的情况下 看到犯困 仍然佩服贝尔的可肥可瘦能力 艾米完全是Lynne本人的感觉 在某些地方很具戏剧性 会怀疑真的如此吗 二女儿Mary的部分开始的有些突兀 但相较以往的电影个人传记的部分相对多了许多 需要二刷和字幕来了解详情内容 结尾的表达 大概是导演自己想说的吧 个人觉得在茶杯塔倒塌那刻最酷和一群年长一辈的观众一起看 深感影片的受众对象不同

18分钟前
  • Brownie
  • 还行

副总统不是摆设,万岁爷决定存在,九千岁决定状态,只要他想,看似坚硬的政治制度也能被小小的鱼钩戳出大窟窿,血流成河。是惊喜也是bug,电影完全把人物塑造成欲望的傀儡,很多段落都缺乏动因。亚当麦凯继续疯狂吧,奥斯卡迟早是你的!

2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Bale和Adams的表演十分精彩。但是電影總的來說和The Big Short比起來還是有很多欠缺的。一直感覺只是接觸了事件的皮毛,沒有足夠達到深度。不過還是反映了美國現今的political decay。作為global hegemon為所欲為的同時自掘墳墓。在民主的路上漸行漸遠,逐漸轉型為寡頭政治。Dick Cheney理當是應該去海牙接受審判的,但現狀是他靠Halliburton賺了盆缽滿盈可以安享晚年。Post credit那一小段電影自嘲可謂點睛之筆,概括了美國公眾現狀。

26分钟前
  • 風颭雲
  • 推荐

如果说《大空头》的间离效果让人印象深刻,那是因为有Michael Lewis的书打底,最后最后还是能高潮。到了这部《副总统》,导演还是用的这般花活,可惜这个为副不仁的故事,无外乎就是一堆站不住脚的阴毛论,最后这个故事只会让人尴尬,就连演员卯足了劲要冲奥,也因为导演的间离效果,把演员的人物塑造给间离没了,就算最后《纸牌屋》附体了,对比也只会让这个故事显得更老调重弹。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最后20分钟持续高能,怒加一星。

33分钟前
  • Shotsordsoo
  • 推荐

2.5 / 相当于一篇语气诙谐处处大写加粗红字且带动图的八卦公众号高层秘辛推文。对权力的刻板想象往往只能让权力的网络隐形,继而把各种原因粗暴地引向漂浮孤立的个体并用各色笑料搪塞而过。以及,假如贝尔真的要拿影帝的话,不如把小金人给化妆师和剪辑师吧。

3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2星都给贝尔了,这样疯狂的折腾自己!剧情对一般观众实在是不够友好,散乱无序。不看也罢……

39分钟前
  • 南都小王子
  • 较差

艾米下次可以演希拉里了

42分钟前
  • 推荐

撇开政治立场,感觉喜剧的手段还是没能让观众走近这个人物,而且插入了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形式,对Cheney这个人的塑造还是感觉很干瘪,最后只留下一个又一个事件,还不够深入。

4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沃茨就客串了个主持人,算哪门子的主要演出电影

48分钟前
  • 虚空尽无
  • 还行

为副不仁,这个台译神了。角度和节奏都很神奇

51分钟前
  • 可风
  • 推荐

很传统的传记片,没有大空头惊喜,但结构建构得很有想法,叙事张力不弱,表演高级,感觉这次贝尔拿影帝概率不小。(PS:个人还是对政治片不感冒啊摔)

54分钟前
  • Soke
  • 还行

不得不说这个片子的形式和内容,都挺有意思的,但也就是有意思,比起切尼本人,琳妮·切尼显得让人更感兴趣。片名的《Vice》一语双关,所以那个《为副不仁》的翻译还挺神的。另外,芭乐和AA在这圈演员里也是俩狠人。

55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谁会在圣诞节看这样一部电影,结果第一次只能买到第二排的座位。琳恩切尼和里根的话放到今天说是川普说的也没有丝毫不妥。反复出现的鱼饵,民意被手持鱼竿的人操纵,持鱼竿者又何尝不是被权利引诱的大鱼。太阳能板装了又拆,对于liberal和conservative的隐喻还蛮有趣的。作者终于忍不住在彩蛋中呐喊“Why just showing fact will be consider liberal”,可是即使showing fact也有被操纵的余地,想想真的是费脑,也难怪小女孩说不如我们看速度与激情吧

56分钟前
  • 碎梦机
  • 力荐

最后十分钟的剪辑让三星上升成四星品质 但是大空头的张力不再 变得松散 戏谑变成drama 所以说成功也不是这么好复制 但最可怜是Bale 认真比对过了 这个切尼比波西米亚狂想曲要入木三分地多得多得多。

57分钟前
  • 糖仙贝
  • 推荐

终于把今年奥斯卡提名的几部最佳影片全看了。本片像拉洋片一样地把这位副总统的一生过了一遍,内容是我们这代人熟悉与有兴趣的,结论却难以认同;44岁的主演贝尓下了功夫,从青年演到老年。这位演员12岁时来中国拍过《太阳帝国》,前些年又来参演过中国电影《金陵十三钗》, 是位好演员。八部最佳影片提名的我喜欢的是《罗马》和《绿皮书》,至于谁会得奖咱们猜不准,这是美国电影人的奖,投票的是人家电影学院的会员们。

6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看过了,但是说实话,太多的人名、太多的历史事件、太多的政治术语,巨大的信息量向你砸来,作为一个对美国国家政治体制与历史不甚了解的人,说实话很难准确地对海量的未知信息作出反应。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野心政治家族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美国近代史政治权力的中心人物的,是如何影响21世纪初的全球的历史进程的。我只能说,美国人什么都敢拍,也什么都能拍。能够在电影当中大谈当代政治事件、政治人物。这在我们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我也怀疑是不是美国将所有的失败与过错都归结到某一个人物身上?当然,突然贝尔打破了第三堵墙,他将角色的所作所为归结为选民的集体意志,其实也没错。这片会让美国人反思么?

1小时前
  • 击破苍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