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我走进了中影电影院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之前我只知道钱先生是“两弹一星之父”,坤哥为了演好钱先生在妆容上、英文、公式、演技、心理状态等下了功夫,因为坤哥哥对这部电影对这个角色的认真和执着,所以我也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无限期待。
现在,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颇多,首先是坤儿的演绎,感觉非常好,那种对梦想的执着,那种钱先生面对种种境遇表现出来的神态都把握的很好,整部电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基调,会让你觉得一起内心澎湃,你会羡慕他们为梦想的执着,你会佩服他们克服重重难关获得成功,你会觉得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
不得不说,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很聪明很厉害,学术的造诣极高,这是我们所佩服的,与此同时他也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坚持理想的信念,在面对回国的这一问题上,他从未妥协,当美国当局拿出那些条件来诱惑钱先生留下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却只有回国的坚定,说实话抛开过度而言,那些条件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确实是极高的诱惑,但是,有梦想、爱国的钱先生确为了祖国抛弃金钱,因为为了梦想,锦衣玉食、华裳彩服就都算不了什么,这是内心的伟大,是对理想的执着,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回国之后,面对完全没有科技基础的中国,钱先生在党的支持下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战友们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研发,不得不钦佩他们的才华和毅力,那份精神值得我们永久继承,看到他们为了梦想牺牲一切的时候,你是多么羡慕他们,希望自己这一生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希望跟着一位拥有梦想的梦想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这部影片看完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一点点反思,其实人生和职场又何尝不是追梦的缩影,又何尝不是需要我们有一颗执着的心,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过得开心,自己的事业有成, 偶尔我们也会认真思考,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实现他们,我们希望自己努力地时候,也可以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一个好的引导者,所以我们不停地在努力,不停地在摸索,我想,我们不放弃努力的时候,梦想就不会放弃我们,这一生或许不会像钱先生一样创造载入史册的历史,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我们的人生精彩。
PS:很羡慕钱先生有一位伟大的太太,真的真的很好,祝福钱先生和钱太太另一个世界幸福。
也感谢豆瓣给了我提前观影的机会!
印象较深的:一,在美国大学执教的钱学森,黑板满满的公式,下面的同学完全不明白他讲的什么,钱说,这种问题没有必要向你们再解释,潜台词的意思是,来上我的课应该对这些公式问题应了然于胸,要研究我研究的领域这些公式问题必然是要懂的,即使我们不是站在同一个秤上对话,怎么你那也不能缺太多两。
下面的另一位中国学生记住了这个场景。
回国作为院长为大家引领讲解导弹装置图,钱看出同事们并非真懂但为面子及对钱院长的尊重崇拜却依然说懂,钱意图讲解大家未解的问题,每次想到大家却说所有的都不懂。
看着又是满满的图和公式,时间的两条平行线在此交织,回想到了在美国的那堂课。
钱放下天才般的傲气和自尊,不怕费事重新讲解,当年的中国学生现在的中国同事会心一笑。
二,钱为祖国和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罗布泊默默耕耘时,吸引来了新来一批的年轻工作人员,他们带着仰慕好奇的心情来看望钱,只要看一眼就对他们是莫大的鼓舞,钱走出小泥房,鼓舞大家,几句轻声的鼓舞和恳亲的眼神,对仰望自己的人就是巨大动力和鼓舞,时间再一次倒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美国求学在自己仰慕的世界级科学家手下读书,回国前,只说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动力。
(谁不是啊?
自己喜欢尊敬的老师如果对自己轻轻鼓励那都是巨大财富和动力啊!
所以好老师的影响非常重要)三,结尾处钱问妻子会不会后悔嫁给自己,辛苦一生,蒋英说,记者问丘吉尔的母亲一生有没有什么遗憾,其母答,我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我为英国生了丘吉尔,也许这个比喻不是那么恰当,但是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钱学森你这个科学家。
感动...四,现实纪录蒋英教授走到钱老的灵柩前,脸贴着脸,动情。
什么事是相濡以沫什么是执子之手,谁能不动容。
五,在讨论会上,那位原来的院长虚心学习不断努力在会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钱没有因为从前他的顶撞和不服气就忽略或埋没他的想法,而是鼓励发现别人的进步,不计前嫌。
作为爱国片还是很全面的,坤儿的演技进一步提升。
演聂帅的一出场就有点笑感,但是人家是四川人,没办法。
配乐有时让我有好莱坞战争大片或阿凡达的感觉,还是很贴切。
感慨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如此高寿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艺术细胞及妻子的音乐熏陶分不开,才子还不偏科。
因地制宜,不钻牛角尖,回国在国内没有相应的技术和工厂条件下,因地制宜而不是直只拍桌子喊没有基础相应材料怎么可能做出来,利用现有的条件不等待美国的数据也不仅仅依赖俄罗斯老大哥,自己自力更生创新。
时时保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在如此的压力下,能够把它转化成动力,调节能力是多么的厉害,这和之前经历过大风大浪分不开,善于积累经验,把过往的失利不利化成以后前进的动力和家底。
值得学习!!!!!!
感动!!!!
林永健老师的出场给一直严肃的现场带来了共鸣般的笑声,尽管影片前半部略显跳跃甚至有些乏味,但归国后的部分着实让我眼泪了一把。
向爱国科学家致敬!
信仰,不论在哪个年代,都弥足珍贵!
推荐 ps,从没写过短评,刚发表后不晓得为神马在列表中看不到鸟。。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从盒子里面挑的这部电影ॱଳ͘冲着张雨绮和陈坤看的,但中间我有好几次热泪盈眶(つД`)陈坤也是我喜欢的有眼技的男演员,张雨绮在这样的电影里面,难得丝毫不显得弱势,尽管戏份很少,但能从她的演绎当中,感受到两位先生的深厚爱情ᐕ)⁾⁾我感动的地方有三个,第一是钱先生对他的同事说,我只想着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第二个地方当然就是成功发射啦,第三个地方是他想起归国前说过,只要回到祖国,种苹果也愿意(つД`)以前课本上为先生的爱国之心,献身精神所感动,但只是很初浅,知道美国不让他回来,但从未想过,就算先生理论水平再高,国内落后的工业如何生产零件(;д;)电影着墨不多,但足以让我看到那一代航空航天人的初心ヘ(;´Д`ヘ)我爱我的祖国
非常开心第一次被豆瓣抽中在2月24日晚在中影影院参加了《钱学森》的提前看片,谢谢豆瓣给的机会!
看完这部电影,我很激动,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他为了祖国的强大而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待遇,冲破了重重阻力,最终回到祖国的的回报,被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将永远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最后,还是感激豆瓣机遇的宝贵机会,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观影活动!
谢谢!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本是可以作成史诗的。
加州理工,冯卡门,喷气式飞机,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世界航空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勒令遣返,无端扣押审查,战俘交换,随便抽出一个头绪,就可见二战结束后冷战的漫天阴霾;国家领导人前的军令状,近乎白手起家建立航空工业,大漠深处的两弹一星工程,随便一个,都是这个国家成立之初如履薄冰的步伐。
激荡的历史风云慢慢远去,留下一个中国男子的内心坎坷挣扎。
一个秀丽杭州的聪敏孩童,庚子赔款留学的青年才俊,加州理工,全美也就是全世界航空届的佼佼者。
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上一路狂飙突进,知道突然而至审查迫害让一切戛然而止。
而后,现代都市里贵族西装换做大漠深处中灰暗中山装,连手插裤兜也换做以手撑腰。
以前加州理工校园里那个上课不屑言语,一黑板一黑板书写公式的严厉冷酷钱教授换作了听不懂还会重新来一遍的钱院长。
面对竖立着的东风二号导弹,在心底里默念对美国同行的告白: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
回国多年后面对美国受奖邀请时,以美国欠他一个道歉作为拒绝理由时,依然可见他那一身的傲气,正如年轻的他向夫人求婚时,只说跟我走这么一句话。
刻意压低的讲话音量,总显湿润的眼眶,是美国梦想破灭后的隐忍,还是家国情怀深沉的爱?
这部电影讲高中历史课本的大事年表里面的1960年第一颗导弹上天等单调的句子画面化,不得不承认,作为祖国的大好青年,在看到发射成功的画面时,我入戏了,内心是真真正正自豪骄傲的。
比起课本上单调的文字,新闻里官方的报道,给我们这些不太了解那段历史,对钱老的印象单单停留在“两弹元勋”的人一个获得知识的机会。
特别推荐中小学组团观看,说不定可以激励出新一代的小小科学家。
坤哥的演技很好,但中国演员们的英文对白还是大大的硬伤其实整个电影的配音差不多都是悲剧,皇阿玛的毛主席PK老鼠眼林永健老师的聂sir,,,难道这是导演悉心埋下的小包袱?
引发了处处笑点。
再加上潘虹老师的晚年蒋英,真是让你不出戏都难。
Anyway,还是很喜欢影片塑造的钱学森形象,中国绝不能少了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钱老,祝安好
我觉得这部电影挺失败的!
选角失败叙事方式失败,第一陈坤张雨绮外形不符合,第二张雨绮的嗓子能扮演歌唱家?
第三流水账拍摄。
着实无奈¬_¬`但怀着对钱老的尊敬,还是看完了整部电影,不过颇具讽刺的是,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刻且打动我的不是演员所塑造的某段情节,而是电影结尾掺杂的那段纪录片,蒋英被后人搀扶着贴近钱老脸时,那一刻我泪目了,切身体会到,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是相知相惜相濡与沫!
本来只打算给一星的,后来因为最后纪录片那个画面,加多两星!
就酱(❁´◡`❁)*✲゚*
还算客观吧。
貌似钱教授是受了美帝国主义的迫害后赌气回国的,如果当时美国政府没那么SB,没有迫害钱学森呢?
如果钱学森不回国,在美国拿两三个诺奖,最多回国搞几次讲座当当客座教授,就像现在某某人一样,可能收到的鲜花和掌声会更多。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不会有假设。
那时候的人做事就凭一种信念,无坚不摧的信念,愣是几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制造出导弹。
如果放在今天,金钱至上的时代,除了抄袭和山寨我们还能做出什么东西。
钱学森是个天才,但是如果他不是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如果美国政府不允许外国人参与火箭导弹的科研,可能他也只是个论文发的比较多的大学教授而已。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还是间接的得到美国的技术支持才造出两弹一星。
说“完全凭自己的力量”的时候底气不是很足吧。
在中国钱学森是个现象级的人物,可能几十年也遇不上一个,而在美国钱学森只是个比较优秀的科学家,不多见但也还是经常有。
一个人才的成长不光要有自身的天分,更要有合适和宽松的成长环境。
天才常有,难得的是良好的环境。
土壤好,天才必然会一个接一个的发芽。
钱学森这辈子可以说是圆满的,有坚定的信念,有和自己兴趣相符的事业。
最重要的,他有一个他深爱的同时也深爱着他的女人陪伴,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没有之一。
再说说这部电影,张铁林演毛主席是个败笔,绝对的败笔。
真不知哪个脑残选的演员。
古月挂了之后,毛主席这个角色的垄断被打破,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敢梳个背头点根烟就敢演毛主席。
形象不形象的我们也就不挑了,说话那个别扭劲我们也忍了,可你好歹找个中国人来演毛主席吧?
你找个外国人,来演中国的革命领袖,你让那些还在唱红歌的人情何以堪那
在学校大礼堂看的片子,在那种庄严地环境下有一瞬间的心潮澎湃,所以不从什么专业角度去点评这部电影,当然我也做不到,就单纯地讲讲自己的触动,觉得这里的部分台词还是很戳人的。
第一处,我觉得编的很好的一个地方,钱学森前辈回国前接受采访时,有一个中国记者用英文采访他,钱学森用英语讲“作为一名中国人,向中国人提问该用中国话”然后用中文讲“我不想回答你”,这里就和钱学森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记得钱学森的夫人在探望被监禁的钱学森时警员让他们讲英语,然后夫人义正言辞的说你没看出我们都是中国人吗!
没错,这就是在细节方面体现出的气节。
第二处,单纯的一句台词,“手上没有枪,和有枪不用是两码事”,我想这不仅适用于电影中的场景,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吧。
第三处,还是要赞一下蒋英的胸怀,她说中国可以没有像蒋英一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
最后,像前辈致敬。
钱学森都哭了
开头很不错,一早就知道要标注爱国主义四个字,预料之中。
算值得一看⋯⋯毛爷爷总让我想起皇阿玛。
那船乍一看还以为是泰坦尼克
相当一般……
把传主塑造成冷面的学霸不说,连学术发布会的布景就光租了个大饭店就拍了。党给你们的钱,你们花到哪里去了?你们的良心给狗吃了吗?
打击老美算是重头戏
虽然分数不高,但是还是为这位伟人,这位天才感动~
不赖的制作 华丽里小有大气 但主题一味的把钱学森刻画成了一个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与缩影 而偏偏失衡在他个人的成就和人生曲折
平铺直叙乏味寡淡的流水账。陈坤演得也烂,气质也不合,中途终于把科学家演成领导了,当然这可能是事实上的变化也未可知。
太主旋律了呃...
就当科教片励志片,那么效果还是不错的。陈坤2011年是丰收年,传说拍了11部片子,也不敢太草了吧
看场4分钟就把故事讲完了 后面便是流水作业~好在坤哥的表现不过不失 林永健的聂帅倒挺像回事儿~缅怀钱老~
虽然它拍得很不好,但是看到最后我还是哭了。张雨琦完全把蒋英演成了一个花瓶,她一张口说话太吓人了。
撸完了。厂花你非要拍这种主流片子么丫的你哪里像个科学家了还是好好演中性角色吧。其次就是,特效啊情节啊真的很烂,真不怪我逆反心理这么重。加之那段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谁敢说呢,被美化被虚构的东西太多了,审美审丑都疲劳而无意义了。
最打动人的 是追寻理想时的纯粹
传记最怕拍成流水账,这片就是。钱学森出国了,钱学森出名了,钱学森要被遣返了,钱学森被软禁了,钱学森回国了,开始研究了,导弹成功了,原子弹成功了,卫星成功了,钱学森死了,剧终。什么都有,又都是走马观花,陈坤总会让人想起雨化田,张雨绮的声音怎么那么怪,多一分是给陈坤的。
阿玛变主席,口音很标准嘛!
中规中矩。。过去的人真不容易。
各种出戏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