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语言
Une langue universelle,Universal Language,加拿大有个小波斯(港)
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巴哈兰·巴尼艾哈迈迪,罗吉娜·埃斯马埃利,丹妮埃尔·菲肖,伊拉·菲鲁扎巴迪,索班·贾瓦迪,萨哈尔·莫菲迪,巴赫拉姆·纳巴蒂安,达拉·纳杰马巴迪,皮鲁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波斯语,法语年份:2024
简介:找到被冻在冰雪中的现金的学生,带着迷茫游客的导游,辞职后去看望母亲的男人,三条故事线交织,身份变得模糊。 影片使用波斯语和法语,曾入围2024年戛纳导演双周并斩获观众选择奖。详细 >
如一场浅梦,逐渐步入超现实,但始终没有越过这个世界的屏障;结局的转换似乎暗示了三个故事之间只是视点的差异,但不如说是各个时空魁北克碰撞后形成的错位的世界
魁北克考里斯马基。如果衰败凋亡无可避免,那就在消极的乐观中得过且过。东北人狠狠共情了。
特色:三线缠绕并行,结局轮回,画面有摄影的质感。但题材聚焦于加拿大伊朗群体,故事性不强,过于私人自我的表达看着很云里雾里,很多镜头有大量符号意象,但你难以理解这是要表达什么
原来是《二十世纪》的导演,难怪形式感依然独树一帜,哪怕在安德森独步武林后也能有自身强劲的特色。在这个色彩极度内敛而谐和的小世界里,波斯语和法语做着切分,但戏里戏外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那就是应对萧条的迷茫,但哪怕是不得不猜忌与妥协,仍有那么些本质里的纯真与善良在拼命开花结果。时间打乱着发展,导演也把自己拆解进了故事,一片迷糊过后,还是会记得马苏德带着不耐烦的旅客观看自己最为宝贵的城市记忆,那里有一个1978年以来从未被打开过的公文包去象征信任,那里更有人等着1987年的商场喷泉再度给人欢喜。一切都在隐隐作痛,也在化冻。
【3.2】虽然看到很多其他导演的影子,但是在语境和表达中相当自洽甚至以此存在节奏的转变。
3.5 导演的摄影风格很突出,double double波斯版看上去就是一个shot的茶加热水哈哈哈哈@CanadianFilmDay
不太好看,不了解他们的情形不知道说什么
第一遍甚至都来不及分析,值得反复观看的绝精妙架构,错乱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加拿大和伊朗,过去和现在,儿童和成年,全部交错在一起,用片名告诉你,他们都有共同的语言。
太感动了,太好看了,感觉像是伊朗和北欧电影的混合物,阿巴斯和罗伊安德森
8thPYIFF。 这种片子最难评,结构搭建精巧,隐喻符号都做得很精准,但是无法消解观影过程的枯燥。
#BJIFF第八場#課堂室內戲幾乎復刻《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某些段落又有很強的阿基式關懷,對政治的處理甚至有《幸福的拉扎羅》的神秘味道⋯攝影質感很好,膠片特有的「靜止對象的動態感」非常明顯。可是少了審美的一貫性,創造力就無從談起了。
离着很差也不远了。20分钟弃!
D / 影像的组织逻辑明显松垮,煽情的部分也因为这种松垮而完全不奏效。创作者完全无法为自己的乡愁找到一种除了抛出佳句之外更绵密的表达方式。
有趣的三段论+偷偷大回环:冰块中的钞票既是后来冰融取出,也有可能是男子离家前放入冰中冷冻至今的;开头迟到的老师,或许就是因为中段抛锚的大巴而迟到的。轻松中也透露着淡淡的悲伤,但在冰天雪地的背景中因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又有了些许温暖。
6.5 对于几何构图和怪诞情节的迷恋保留了基本的可看性,可越到往后越对这个说着波斯语的乌托邦式的温尼伯感到困惑,好像只有似梦般的温情而看不到真正的思考,时间游戏的对照组也做得过于简单了。
看不进去
有点无聊
镜头语言超级喜欢,但奈何不住前日的舟车劳顿,昨日的一天六场,今日的早场电影,还是睡着了一会,导致结尾没看懂。
除却伊朗儿童电影韵味的有意致敬与延续之外 导演将加拿大和伊朗的文化空间相融合 构筑起一个经济在短暂繁荣之后却逐渐趋于萧条的假定时空 过往的历史和记忆成为城市与人类指认 留住现在的一种共同语言 尽管在凋敝的当下 这种语言呈现出了某种不可靠性 但冰块里的钞票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连接却超越了有限的时空而稳固地恒久存在着
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