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彭彭是对的人。
这周七夕档上映的影片放眼望去没一个能打的,这一点我们在周一的前瞻中已经说过了。
不过《快把我哥带走》这部片名和海报都让人提不起兴趣的国产青春片,却着实让人意外了一把。
这两年国产青春片似乎找对了路子,不再用堕胎车祸出意外那一套韩剧的东西来编故事,也没有找一堆快30甚至30多的演员来演高中或者大学生时期的故事。
去年的《闪光少女》就是这样,用的演员与剧中人物年龄差距并不是很大;而《快把我哥带走》中的张子枫今年才16岁,去演一个高一学生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闪光少女 (2017)7.22017 / 中国大陆 / 喜剧 音乐 / 王冉 / 徐璐 彭昱畅选用年轻演员也并不代表着演技令人堪忧。
无论是去年的彭昱畅+徐璐还是今年的彭昱畅+张子枫,都是不可多得好演员。
需要注意到,这两个组合是铁打的彭昱畅,流水的女主角。
而看完本片后不得不佩服彭昱畅的可塑性实在太强。
不仅可以在《闪光少女》中饰演情愿备胎的暖男一名
也可以在《大象席地而坐》有出色的表现
而这次他又将一位贱贱的哥哥塑造的惟妙惟肖。
虽说本片彭昱畅可以说是最大亮点,但张子枫也真的完成的很不错。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次记住张子枫是因为她在《唐人街探案》结尾那鬼魅一笑,实在让人毛骨悚然。
但之后她却接了《李雷和韩梅梅》以及《推理笔记》两部莫名其妙的片子,让人不免担心她的选片品味。
还好这部“快哥”又为她正名了。
片中她饰演的外表要强,内心胆小的妹妹也是十分可爱!
彭昱畅和张子枫二人很好的呈现出一对相爱相杀的兄妹,以致与我一块看的小伙伴说看着片中的兄妹也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妹妹产生了共情。
而在剧情层面,由于本片是改编自同名漫画,所以总会有些中二感。
整个剧情也是在兄妹的人设强设定下进行的。
哥哥一直在犯贱耍宝,妹妹一直早熟懂事+暴力。
妹妹一人完胜四五个小混混这种设定其实只要接受了影响就也不是很大,毕竟片中许愿成真直接让自己哥哥成了别人哥哥这种设定更“扯”啊。
但本片好就好在并没有纠结在如何去科学地解释让自己哥哥消失这件事,直接用许愿成真带过,反正漫改作品这种中二的设定还蛮可爱。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可爱的设定,哥哥成了别人的哥哥,所以在揭露真相时妹妹成了旁观者,从而获得人物成长。
这样比哥哥在临走前写一封信告诉妹妹全部真相要好很多。
不过我还是很反感片子开始段落的MV拼接质感。
快结尾时的不断出现的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将人物情感外化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法。
最后那句“你把我落下了”可能很好哭但也真的很好猜啊!
实在是太套路了!
但有了两个主演,尽管本片问题不少,对我而言观感还是很舒服啊!
所以,从去年的《闪光少女》到今年的《快把我哥带走》,可能我国青春片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起一个卖相不那么差的片名以及做一张吸引人的海报吧?
2025年看的第二部电影。
一个很少年的童话梦境。
有兄弟姐妹的人应该很能共情电影中兄妹的那种相处模式。
自己的妹妹,只能自己“欺负”,不能别人动一根毫毛。
那种长年相处、亲缘之间的默契,是不需要语言就能明了的。
但是,懂事的人总是承受最多的人。
电影对于父母的爱表现得很少。
或许在青春期的孩子意识里,父母重要但实际已经退居在生活中的隐蔽处。
更多的是同龄人之间共同摸索成长之路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个大人,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感觉到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即便孩子懂得父母分开是好事,但稳定家庭关系的消亡,仍然让孩子们不得不拔节成长,面对疼痛。
时分咧着嘴笑着说:“妈妈有x叔叔,时秒有妈妈,那爸爸有谁呢?
”却最戳泪点。
有时候大人不如孩子,在孩子们的懂事下,大人的借酒消愁、恶语相向,显得如此难看。
哥哥是即将走向大人的孩子,他或许已经懂得大人的无奈,但他更理解孩子的纯粹。
在吵架的父母面前没有责备怨念,只是熟练地背醉酒的爸爸回家,但又故意拖延妹妹回家的时间,免得撞见父母吵架。
哥哥在大人的纷争面前无能为力,却在用所有的能量保护妹妹。
保护的或许也是自己已经失去的那份相信、对父母的依赖。
演技上来说,彭彭出演非常自然,无论是搞笑还是催泪,都拿捏得十分到位。
或许因为妹妹当时还小,演技显得略有稚嫩。
犹犹豫豫在一星和两星之间,那还是给1.4星吧,四舍五入。
漫画原著党,说是粉丝,在长久停更前和这一系列事前是的。
我从第一话开始追,整部漫画都刷了好几周目,出的书也一本一本买回家。
接着这部漫画就火的不行,出了番剧还拍了电视剧拍了电影,作者也几乎不更新(现在好像恢复更新了)更新也只是几格,完全没有笑点和以前的精彩。
和同学一起在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看得我几近入睡,勉强把打哈欠挤出来的生理盐水当泪水,和我喜欢看的好朋友表达感动,差点就把回国来好不容易倒回来的时差又给睡回去。
开头哥哥妹妹的互斗有了一些漫画的感觉,有趣又生动,时分在漫画里也是这样带点贱贱永远不是个体贴的好哥哥。
好吧,如果你这样拍一部喜剧的话,尽管笑点强凹我一点也没发笑,但为了我喜欢的角色我买账。
可看着看着,时秒因为摩托车的事儿恨自己哥哥了,走上了魔幻不解释风。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和我一样,以为餐厅老板是什么重要角色,可能是为了衬托神秘气氛吧。
一长串剧情无聊又尴尬,几个男配角没什么展现人设的机会,没演技一说台词很多演员尴尬得像是在背课文。
时秒在这串长臭剧情中了解到了自己哥哥是多么爱自己,我能理解导演的想法:先让哥哥做“坏事”,再给一切找个理由,感动催泪。
可你为了笑点设计的种种哥哥事迹,在你创造的这个强调真实性的电影世界里,解释怎么就这么不合理呢?
你收拾酒瓶子就必须要给妹妹扎好所有的辫子?
你为了给她摩托车把她钱都拿走了?
你非要用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不让她回家?
我气的不是他的恶作剧,在原漫画里时分也不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好哥哥,他对时秒的关心也就这么一点,这些拿别人的钱各种事儿他都干的出来。
讨厌的是要给这些做解释,非要给他安上一个完美暖心的人设,导演不考虑一下合不合适吗?
逻辑问题也很要命,按照表现时秒许愿后应该是进入到了一个平行时空,在那里时分的妹妹是妙妙,餐厅老板也没有消失。
那她再许愿后,又回那个世界了是咋地?
一切都没有个合理的解释,稀里糊涂哥哥又变成她的了,然后哥哥跟爸爸走了稀里糊涂就结尾了。
吐槽一点,假如我们拿爱情这点来打比方。
这对兄妹在妙妙是他妹妹时的表现,就好像他们俩是真爱,而妙妙是个恶毒的用权势逼迫时分娶了她的妻子,她和苗时分不是夫妻,她才是格格不入惹人烦的那个。
离婚方面问题无法理解,既然早晚都要知道,为什么不能好好和妹妹谈谈,就不怕她突然从爸爸妈妈嘴里知道承受不了?
这又不是漫画里都是小孩子不理解的剧情了,怎么这点倒是来个忠实还原?
我想看的,不是一个不管妹妹说不说什么都能考虑到的假哥哥,这部电影只是又塑造出一个这样的幻想人物而已,而且还不成功。
电影里哥哥大段大段想要催泪的独白,时不时就要响起的悲情音乐,过度刻画的亲情都让我厌烦。
希望以后再有漫改的导演能尊重原著,万岁万幸和甄开心的性格是被夸张放大才有的笑点,绝不是几个只为了衬托主角的普通高中生,他们的奇怪才是漫画的一大笑点。
我爱时分更多是他的普通平凡,和犯贱耍宝,总能在比你想象中更坑一点,没有绅士风度,又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时秒的样子。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我个人认为它不是部好电影。
依然期待以后的快把我哥漫画可以有更好的走向祝愉。
一开始有多讨厌哥,最后就有多心疼他,最后的反转太戳人了😭。
你以为每一次的“欺负”、“压榨”都是哥哥因为顽劣,事实上都大有深意,他会知道你最喜欢的烤肠需要抹好多辣椒,会费劲心思集卡为妹妹准备生日礼物,他以自己的方式在守护这个家,守护妹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生日愿望成真”,哥哥不再是她的哥哥,作为旁观者,妹妹才看清了哥哥一次次“撒泼打混”的真正意图,才明白那一次次的逗她是怎么回事。
人总是失去后才会懂得原来自己拥有的是怎样珍贵的东西。
电影中给了妹妹第二次的"机会"——闰月生日,在闭眼许愿吹灭烛光、许愿完成的那一刻,一切正常向前,当哥哥还像错换之前那样送妹妹回家时,一切似乎没有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哥哥没有换回来,但是坏了的路灯是什么时候修好的呢?
直到回到家中,一切才明了,哥哥安排好了一切,和母亲协商后,把最稳妥的生活方式留给了妹妹。
一直以来妹妹最渴望的就是父母双亲和睦,家庭温暖,到头来才发现有些事情勉强不得,只是哥哥先他一步长大了,为她挡住了那片阴影。
漫长的生活中,工作家庭父母疲于应对,哥哥反而成了切切实实伴她长大的人。
影片最后,哥哥选择和爱醉酒父亲去乡下生活,让妹妹跟着妈妈这边完整的家庭生活,将妹妹的喜好一条条整理给妈妈的另一位,知道妹妹怕黑设置了开关灯……当妹妹追到车站,哭着喊“你不要我了吗”,两人泪眼对望,我都要哭了😭太戳人了……影片的设置很巧妙,看似是这样,实则暗自有伏笔,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潜移默化,一切已经不同,尤其是两次许生日愿望,真的是细节满满,最后太惹人哭了。
反正,“妹控”题材总能拍的好看就是了,因为,它总能那般亲密无间,又带着些许禁忌味道。
一根烤肠就能引发一场真假兄妹情的危机。
哥哥时分和妹妹时秒,驻足在学校旁的烤肠摊旁就挪不动了脚,妹妹说“买吧”,哥哥内心一顿挣扎后还是:“作为吃土一族,回家吃剩饭比较划算。
”妹妹只能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烤肠却被哥哥一口吞到底,妹妹上去就是一个左勾拳,打到你哭着找妈妈。
瑟瑟发抖,亲...亲兄妹吗?
©《快把我哥带走》动画让人怀疑人生的兄妹相处,却是《快把我哥带走》里的日常,日版里把它的名字翻译作“没有给我哥吃的药”,也是很接地气了。
《快把我哥带走》原本是漫画家幽·灵在快看漫画上连载的一部国漫,因为人气很高,先是动画化被做成了泡面番,这又有了电视剧和电影版。
©《快把我哥带走》电影剧照电影版拍的很可爱,彭昱畅和张子枫两个小演员也是格外可爱,每天整蛊耍贱、日常坑妹的傻哥哥,看到最后,也能让你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感慨一句“国欠哥”。
你以为小哥哥是坑妹狂魔,其实人家是终极“妹控”,深爱她、保护她,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一心捍卫她成长的纯粹与童真。
“妹控”一词源自ACG(Animation、Comic、Game即动画、漫画和游戏)用语,指的是喜欢妹妹、爱护妹妹的一种情结。
本来,兄妹情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亲情的一种,但ACG文化在90年代商业狂潮里偏偏能把它发展成为萌属性的一种。
1999年3月,游戏杂志《电击G’s magazine》发起了一项名为“妹妹公主”的读者参与计划。
在和读者的互动中,最终诞生了12款有着不同萌属性的妹妹,有的温柔善良、有的迷糊软萌、有的成熟妩媚...可以说是全方位吃定了你宅男群体。
©《妹妹公主》剧照这之后,由这个IP开发出了漫画、动画以及更具影响力的游戏,在二次元正式宣告掀起了“妹控”风潮。
说是“妹控”,其实却越来越有点跑偏,发展方向成了“德国骨科”,也就是兄妹恋。
不过,这也早早有迹可循。
早在1983年,富士电视台就播送过一部安达充原作改编的动画,名字叫《美雪,美雪》。
安达充是画什么的人,代表作《棒球英豪》,你就知道《美雪,美雪》的柔软风格了。
©《美雪,美雪》剧照美雪,一个是温柔美丽的女朋友的名字,另一个是多年未见的妹妹(没有血缘关系)的名字。
安达充把男主角对妹妹美雪的保护与伤害、动摇与最终坚定画了整整12卷,在他笔下,让一个本来略显狗血的三角恋故事变得清新优美,纯真质朴。
这部算得上是最早的表现兄妹题材的漫画了,而且是最早的“伪骨科”,但和90年代后出现的“骨科”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90年代初,随着《同级生》这类成人游戏和GALGAME(俗称美少女游戏)的源起和兴盛,各类主打萌元素的美少女角色出现了。
比如青梅竹马、比如爱豆、比如眼镜娘、比如运动少女...然后,也有了妹妹。
《同级生2》中的妹妹鸣泽唯,和男主角8岁起就同住一个屋檐下,互相打闹、彼此依靠,然后,还互相爱恋,实际上,这也是游戏的卖点。
©《同级生2》中的妹妹鸣泽唯当年鸣泽唯的人气太高了,本来,她只是游戏中15个美少女中的一个,但因为各种人气屠榜,才被设置为了第一女主角。
而随着唯引发的高人气,后来读者票选妹妹属性的《妹妹公主》横空出世了。
《妹妹公主》直接在整个宅圈掀起了不小的“妹控”风潮,“妹控”这个概念也由此开始深入人心。
不过,虽然后来还是有《反叛的鲁路修》那种单纯极致的“妹控”题材,但这个领域,已经被“骨科”占领了。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染红的街道》、《缘之空》、《腹黑妹妹控兄记》...听起来是妹控,其实分分钟是后宫番。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和《缘之空》这一类作品的大热,已经把单纯的“妹控”变得不再单纯。
去年在霓虹大热的真人版《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就是一部漫改的“伪骨科”,可见人们对这个题材的强烈热情。
这一类作品的大热,已经把单纯的“妹控”变得不再单纯。
去年在霓虹大热的真人版《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就是一部漫改的“伪骨科”,可见人们对这个题材的强烈热情。
©《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剧照所以,像《快把我哥带走》这样一部纯粹的“妹控”,在一众“骨科”的包围下,显得是多么珍稀。
汉尼拔是一个优雅的食人者,当他在[沉默的羔羊]里,以仅仅16分钟戏份征服所有观众时,一个疑问出现了:是什么塑造了食人者汉尼拔?
在[少年汉尼拔]里,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童年,还有童年时的妹妹。
出生在二战前立陶宛的兄妹俩,本来有着明媚温暖的童年,可爱的妹妹就像是他的小尾巴一样,每天跟在他身后。
妹妹,是他最爱的亲人。
但德军的闯入和到来,不仅让幼小的他亲眼目睹父母的死去、家园的消失,更可怕的是,面对食物短缺的困境,德军吃了他的妹妹。
©[少年汉尼拔]里小时候的汉尼拔和妹妹痛失妹妹时的悲伤与绝望,从此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以及性格黑化的转折点。
残酷童年题材里,似乎总有一个被“牺牲”的妹妹。
赚足人眼泪的[萤火虫之墓],仍然是有一个最后因营养不良而死去的妹妹节子。
当兄妹俩在野外追逐着萤火虫而舞,当哥哥用简陋的梳子为节子轻轻梳头,当女孩饿到将死还在担忧哥哥的下一顿饭...
©[萤火虫之墓],哥哥和妹妹节子在乱世中相依为命这些细节,全都成了让人落泪的理由,也是某种无声的控诉。
兄妹俩的相依为命,哥哥在艰苦环境下对节子竭尽所能的疼爱,小女孩的柔弱与坚韧,都让电影显得愈发残酷。
伊朗电影[小鞋子]里的兄妹也是,9岁的年龄,本来正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为妹妹一只鞋子的丢失,两兄妹开始每天轮换着一双鞋穿的生活。
电影结尾,哥哥用尽全力奔跑在赛场上,他的脑海里回错着妹妹的声音“我没有鞋怎么上学?
”
©[小鞋子]里的两兄妹所以,他要竭力奔跑,为妹妹赢得那一双球鞋的奖品。
93年,安德鲁·伯金拍摄了[水泥花园],讲发生在英国郊区的一个家庭的禁忌故事。
父亲猝死在花园的修葺活动里,母亲此后患病,郁郁离开人世,留下了4个孤苦的孩子。
较大一些的长子和长女偷偷将母亲的尸体沉入水泥花园之中,他们接着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妹开始独立生活。
哥哥长发,妹妹短发,在这个有着暗绿色墙壁、腐朽味道家具的水泥房子,发展出了一段不伦之恋。
©[水泥花园]里的兄妹更早的这个文本,是法国诗人、剧作家让·谷克多的自传体小说《可怕的孩子们》。
50年代,让·梅尔维尔把它拍成了同名电影,成为后来[水泥花园]、[戏梦巴黎]等电影的母题。
02年的法语片,甚至直接片名就叫[恶魔的孩子]。
©[恶魔的孩子]里的兄妹,一对随时在逃跑的兄妹最惨烈的孩子们的故事,兄妹间炽烈的、相爱的,又破碎的、残酷的。
最凋零无助、最残酷无解的,是童年,诡吊的童年,玻璃般的童年,不论是“骨科”与否,兄妹关系,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镜子。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记载的神话传说里,缔造日本的创世者便是伊邪那岐和他的妹妹伊邪那美。
传说,二人曾在天浮桥上将一根长矛投向大海,提起后,海水滴落形成的小岛,便是日本。
而二神后也降于岛上,男神左巡,女神右巡,相遇处结为夫妻。
其实,中国创世神话里的伏羲和女娲,也是兄妹的关系。
可见,即使在早先的神话里,也有“妹控”的一席之地。
曹雪芹写《红楼梦》,里面的宝玉可是个不常见的宠妹狂魔,对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他一见如故,二见钟情。
©《红楼梦》剧照“女人是水做的”,不论是自家妹妹,还是别的妹妹,他都有一种“处处怜芳草”式的倾慕和赞美。
日本诗人、童话作家宫泽贤治一生贫困而孤苦,在他短暂瞬逝的一生,也只有妹妹站在他身旁,支撑着他写下去。
妹妹早逝后,他不仅留下这首著名的《永诀之朝》来表达哀恸:今昔你就要远去了,我的妹妹。
门外的世界风雨交叠,却异常的明媚...还写下了永恒的经典《银河铁道之夜》,写了8年,直到临死前还在删改,只为了怀念妹妹,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妹妹。
©《银河铁道之夜》是对妹妹的祭奠诗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也一样一次次地写妹妹的身影:从蓝色的镜子里,妹妹纤细的身影飘然而出,他坠入黑暗中,仿佛已经死去。
妹妹你将去的地方是秋天和黄昏,蓝色的野兽在树下沉吟,寂寞的池塘静卧黄昏。
从文化角度,“妹控”大概出自一种深层心理,不论是源自一种保护欲,还是别样情感的转移。
因为它确实广泛存在,才会在ACG领域发展出了一整套妹萌文化,甚至是“骨科”文化。
反正,“妹控”题材总能拍的好看就是了,因为,它总能那般亲密无间,又带着些许禁忌味道。
-作者/卷卷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电影版,相对于漫画和电视剧而言。
可能是抱有的期待太高,所以落空了吧。
看预告片的时候,就有点不可思议,快把我哥带走结果哥哥真的被带走了?
我不喜欢的点:1. 和漫画原著并没有太多情节重合。
一致的是妹妹会武功,哥哥一直欺负妹妹,但漫画里妹妹也总是暴打哥哥的好不好,电影里就体现了一点点。
万幸万岁这俩货就出现了没几次,甄开心也就最后抱时秒的时候来了个特写。
兄妹俩的主角光环太耀眼了,把其他主角都屏蔽了吗?
还有漫画里根本没有哥哥被带走的情节;原著里设定兄妹家里很穷,但房子大到能滑轮滑是怎么个情况?
2.哥哥角色的塑造,我看的漫画理解的是无厘头又深情,捉弄妹妹但不过分。
但电影里的哥哥TRY TOO HARD. 为什么捉弄妹妹要给妹妹调晚闹钟还给她把头发绑在床上? 为什么妹妹买给妈妈的花在家里一片矛盾的时候还在带着花耍宝?
为什么说和妹妹捉迷藏自己却在打游戏?
为什么经常把妹妹的烤肠吃掉明明知道她喜欢吃?
在哥哥最后的解释里一切都是为了她好?
太生硬了吧。
难道只有这种惹妹妹生气甚至崩溃的行为才会让她不受到更大的伤害?
贱贱的人畜无害的微笑就可以让一切怒火烟消云散?
不可能。
而且哥哥戏太多了。
为什么妹妹干什么事都会有哥哥在旁边搞怪?
这是用来搞笑的?
所以才是喜剧片?
但是一点也不搞笑,只会觉得哥哥很烦。
3.喜剧片一点也不喜剧,接上面。
我看电视剧版的时候笑到拍床,台词自然不做作,情节流畅不尴尬,荣幸成为我上大学之后第一部一集一集追下去的剧。
但看电影的时候我全程面无表情啊。
一点也不好笑好嘛?!
如果是部亲情片,可以把喜剧这个标签去了吗?
至于上面所说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电影时长有限,只能精华精华再精华,哥哥的个性是精华中的精华,自然要夸张出来。
漫天都是好,第一次逆流而行,有点小紧张。
就是妈妈想让时分也跟着她继续在大城市生活的时候,他眼里有泪的笑着拒绝了,因为如果他和妹妹都跟着妈妈的话就没人照顾爱喝酒的爸爸了,虽然爸爸酗酒是恶习,但他仍然选择跟爸爸回老家生活,去照顾爸爸。
还告诉叔叔妹妹的喜好的时候,那种神情,真的很让人心疼,真是很感人,说明时分也是一个有担当爱全家的人,演技很棒!
加油彭彭。
另外虽然时分在欺负妹妹的时候表情贱贱的,但表情也很可爱啊,我也知道他是为了保护妹妹,但是当时没有想到一个更好的方法,也不知道妹妹对这种事情的看法,所以事情做的不够好,但是看到最后很理解时分,也很心疼他。
彭彭在其他的采访里说他小时候是被爸妈打大的,混合双打,虽然他笑着说的,有点搞笑,但是我却很心疼他。
希望彭彭以后更好吧,天天开心
演员不错,电影调色不错,不过感觉剧本太烂了,电影节奏也不行,现在越来越多电影都开始玩设定,夏洛特烦恼,羞羞铁拳,超时空同居还有这一部电影都是设定决定了剧情,可是这电影没放到一半就把“情感爆点”抖漏个干净,后面看着张子枫毫不意外的看到彭昱畅的好哥哥面,然后感动,真让我有些尬。
一直觉得看电影就像看小说,导演好好讲故事,可能这一手小反转垂泪效果更好,——尽管我也觉得他哥用他的“用心良苦”的方式爱妹妹也很尬(我要是张子枫,感受不到家庭温情时还有这种没心没肺的哥哥像智障一样耍宝添乱,我也大概率会希望他原地爆炸吧哈哈哈),偏偏导演玩设定,妹妹换了哥哥才轻易而聪明地透视到他哥哥的聪明操作,三下两下就把捉急的“良苦用心”抖露给观众看,后面的戏已经没啥期待了,感觉讲的不是故事,而是妹妹时秒的知后感,导演期待我们跟着她在哥哥形象小反转后感动不已,我却想把导演编剧摁在地上抽,这经不起推敲的破剧本白瞎了这演员这制作。。。
(ps:我觉得剧本的尬点在于,时秒内心敏感,需要爱和关照,哥哥要照顾的是妹妹的敏感脆弱而不是愚钝不谙事呀,换句话说,我认为哥哥要是直接把爱和温暖给妹妹,妹妹面对父母离婚时应该要更坚强,更能接受)
改编挺大的,没有抽出漫画中的某一段情节而是在保留设定,主题不变的情况下编的全新的故事。
反正本来就是兄妹日常,漫画也还在连载,所以无可厚非。
哥哥在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妹妹,而当时分成为了妙妙的哥哥,时秒才有机会发现时分隐藏在恶作剧下的温柔。
那些未说出口的,曾被误解的好意,揭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刻,总是煽情的。
“原来我曾经那么幸福。
”“希望我哥不论在哪儿,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快把我哥带回来!
”一起打打闹闹的日子,即使有再多不如意,也是掺着蜜的。
——有你陪我长大,多么幸运。
FLY组合出场率挺高的,我也特别喜欢《头条都是他》,尹深真的迷人🙈主演演技通通在线,影院一直充满笑声,到后面是笑中带泪,感动得一塌糊涂可是看到那个手机里的蜡烛又破涕为笑,开心公主抱时秒的时候全是起哄声。
可能还是电影时长原因吧,只保留了主线,没有过多交代其他角色,觉得漫画里“万岁”的设定也真的很有意思,但电影里并没有过多表现,多少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一颗星给彭昱畅的演技,一颗星给原著漫画。
怀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这部电影,毕竟是张子枫加彭昱畅,但浮夸的剧情完全没有青春的代入感:高三的哥哥疯狂到剪掉全班考试卷子的姓名拿来卖?
放学捉弄妹妹只为了让她不要看到爸爸妈妈吵架?
(坦白讲爸妈下班比学校放学还早?
) 单调的人设:闺蜜出场的时候,设定是有钱家戴粉红色眼镜打扮的像个小公主,我以为我在看学校组织的儿童片…当然闺蜜的颜值是肥肠棒的,但是这个人物太单纯太不做作,以至于男主变成闺蜜哥哥之后,闺蜜对他的百依百顺,太,夸,张,了… 哥哥这个人物本来是立得住的,后期表现出来的哥哥的好,哥哥的蠢萌,哥哥照顾爸爸不得不告别妹妹本来是立得住,但是前期哥哥的皮太过于夸张,导致女主在刚刚发现哥哥没了之后开心的一个人霸占家里的零食,作为观众我觉得这过得挺好的嘛,女主怅然若失什么啊… 还有爸爸妈妈,这两个人的形象完全没有塑造出来,爸爸只有酗酒,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酗酒,还要儿子每天来捞自己?
看的时候心里只有冷哼说,我要是妈妈我也跟他离婚…… 妈妈这个角色也挺可怜的,责怪爸爸的话从头到尾都只有“你能不能不要喝酒” ??
这一点编剧可以说肥肠不用心了,你不让父母这一层背景丰富起来,你让父母对女主的爱这么少(爸爸只有一个关灯,妈妈只有亲女主两口转身就走),我真的get不到你俩离婚还拆散兄妹俩这种感动点啊。
什么才能让女主的情感在最后的时候最痛?
和睦的家庭最终分开,默默爱着保护着她的哥哥不得不离开,这才最痛。
然鹅真的缺少这么一点渲染… 父母可以吵架,但是父母对女主真的爱好少啊…… 最后夸一下彭昱畅的演技,集拼图的蠢萌,换妹妹后对女主的那几幕,竟然有点帅。
被爸爸回家(虽然不知道爸爸为啥这么丧,每天都这么丧)还是挺心酸的。
漫改不易,且改且珍惜吧
【C+】胜过绝大部分国产青春片,较为真实的展现了中学生活,笑点自然,泪点也是精心设计过的而非硬煽(找卡,怕黑都有前后呼应)。编剧很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在时分成为别人的哥哥后,时秒对哥哥的感情从讨厌到怀念,靠的不是『一个人过久了才想起哥哥的好』这种将推动全交给时间的薄弱情节,而是因身份变化让她从第三方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这给予情感更丰富的动机,也让角色有了更多成长。但片子也有很多不足,气质太卡通太孩子气,成人世界简单的像过家家,偶尔产生自己在看快乐星球的错觉。而且片长太长不够精炼,出现了好几次情绪一直拖沓不收尾的情况(尤其是结尾),张子枫很出色
片子很抬张子枫,00后真的是长大了。彭彭的戏份有点尬,零散,但喜感真的足,也能看出他真的二十多了,不再适合演十几岁的少年。一个很不错的中低成本项目,真正以小博大吧。开场看拍摄取景跟《疯狂的赛车》同地,这家摄影真挺随便。万岁万幸那一小段插曲很好笑。结尾难,结得不错。难得不做作很贴近新生代。三星半
很催泪,拍的不错,两位小演员也很出色,尤其是彭昱畅还有满满的少年感,笑容简直可以融化一切。如果是几年前拍出来,可以理解为对某种政策的批判,必定是要加一星的,而现在只能说是顺应某种宣传,味道多少有些变质。
只适合14岁以下观看的儿童片+生育宣传命题作文片+旺旺食品超长广告,而我只觉得全程尴尬不合理。
青少年读物
两个演员的演技是不错,哥哥捉弄妹妹的桥段很老套,但是故事情节始终让我无法get到泪点
快把这烂片撤走!特么的,表演这么夸张,剧情这么幼稚,竟然还有人说看哭了,我勒个去。。。可能是不适合我这年龄段?
反转得有些凌乱刻意,还是闪光少女里的彭 真切自然
点映。年度“最佳”二胎宣传片无疑了,介于幼稚与天真之间,全片完全以青少年视角展开,有点投机,过于理想化。受众面太窄,初中生及以下小朋友看完之后可能会感动满满有共鸣,但这种糖衣炮弹满嘴甜的电影对我来说就太图样图生破了。还是那句话,老了,这类确实看不动了,但小年轻该是有小年轻的浪漫。
这个哥哥也太成熟了,与成年人无异,居然会那么看得开和为妹想得到,他这个年龄也太超前了,片尾车站妹妹对他说那句(哥,你落东西了,你把我落下了)戳中我的泪点,整个电影也算有趣,几个人的戏,搞笑又温情。
今年份的《闪光少女》吧,故事稀碎,差一步就骨科了,但台湾导演拍出来的青春片还就能接地气又不土。彭昱畅真是不错,贱兮兮的样子完全是个小黄渤,还比黄渤年轻时好看点儿,全片所有笑点都在他身上了,未来值得期待啊
7,整部电影其实是用了情感片类型模式做的,不过用这种方式聚焦兄妹情还是挺有趣的。而且在表达青春方面也算清新有趣。尤其是:彭昱畅、彭昱畅、彭昱畅。他是全片最大加分项,又萌又贱的角色,可爱死了!
喜欢两位主演,演技都很赞,剧情也挺好,前面很有趣,后面有些虐,总体看来还是一部挺棒的电影。
前半段节奏欢快明厉,后半段的煽情模式是很标准的偶像剧套路,放在这俩兄妹身上竟毫无违和感,CP感强到溢出银幕。因为看睡着了,也不知道结尾发生了什么,故事新颖但也有点不接地气,无法产生共情,(也可能是我年纪太大了)但两个小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加分项。买这场完全是因为大影节阿拉姜色和路过未来中间间隔时间有点长,小西天周边无处可去,用来消磨时间,没想到比预期要好。BTW,小西天牌楼斜对面有一家刀削面推荐,色香味俱全。此时此刻夕阳余晖洒在桌面一边吸得面条滋滋响很有感觉,外面人行桥旁树影斑驳,哈哈哈,跑题了。
没看出二胎政策好,倒是看出了离婚大军多。兄妹俩的相处模式太欢喜冤家了,导致整个故事的走向都很诡异。“听说”的郑芬芬拍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厦门童话,95后小朋友们满脸的胶原蛋白啊~(怪蜀黍露出慈祥的傻笑)
前半段爆笑,后半段虐心。彭昱畅的转变让人惊喜,他和张子枫真的像兄妹。
整部电影的缺点要说我可以罗列一整篇 剧情逻辑硬煽情演员通通都有问题可这还是我从几年前追到现在的漫画啊 两个主演都是神还原 我漫画里的人终于活蹦乱跳出现在了荧幕上 就这一点我就超开心了也不知道哪儿戳我反正就是硬生生哭了半场(那些diss时分的人你们根本就不懂这部漫画哼!
不一样的青春片,算是给独生子女一份意淫的礼物。后面那段,我座位后的妹子靠着男朋友哭得稀里哗啦的。
显然没有把握好漫画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角色行为不像真实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剧情大多极为幼稚,很想一拳打死这个哥哥,保护妹妹不一定要做的这么过分
快速看完,无法理解这种精心打造的温情脉脉。#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