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就忍不住二刷了,视觉享受和情感需求它都能满足,小雁从可爱成长为会吃会游泳会飞的领头雁,机器人不断复写代码的行为变化,狐狸从敌对到依赖,三个好朋友在荒野认识了更多朋友,在寒冬一起取暖,甚至一起对抗机器人公司的召回。
机器人对小雁更像母亲一样无私呵护,狐狸对机器人就像暗恋一样自我攻略,有一点一家三口的意思。
机器人的造型和功能很好,每次注视眼睛都有情感传达,荒野机器人对我这样幼稚理想主义的人来说刚刚好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对《荒野机器人》就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毕竟梦工场一向保持着过硬的水准。
然而,影片不仅满足了我的期待,甚至超出了预期。
因为一个小乌龙,还意外地看了两遍。
原本想看原版,却因操作失误买成了国语配音,这段国语配音的观影经历让人非常难受,甚至可以说如坐针毡。
后面我会详细说明为何国语配音版本相比原版让我如此难以接受。
先回到电影本身,除了相对出色的叙事,最让人沉浸其中的无疑是梦工场带来的精致视觉效果和精湛制作工艺。
通过细腻的制作手法,影片成功塑造了生动的角色和逼真的场景,尤其是群雁迁徙和火烧森林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讲述了机器人Roz流落在荒岛上的生活,她意外成为大雁小布点儿(Brighbill)的“母亲”,并与岛上的动物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通过虚拟的世界,影片展现了人类最质朴的情感,如母爱、成长、勇气,以及打破程序化思维。
现在重点来说说为什么同样的电影,国语配音版和原版之间会有如此大的观感落差,这不仅仅是《荒野机器人》存在的问题。
1. 文化差异:很多台词、表达方式和幽默感都深受英语文化的影响,翻译成中文后,某些语境和双关语无法自然转化,导致台词显得生硬。
例如,大雁长老和Fink的两段演讲,原版自然流畅,而国语版却显得缺乏感染力。
2. 情感表达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音调和情感表达方式,英文中的情感节奏与中文并不完全一致。
在小布点儿跟老鹰学飞那一段,英文原版配乐的情感流畅自然,而中文配乐则因过于清晰的咬字削弱了氛围感。
3. 配音演员的表现:优秀的配音演员不仅要传递原版演员的情感,还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动画中的角色尤其如此。
比如,原版中Fink的声优表现出色,而国语版相比之下则显得平淡。
4. 习惯与偏好:如果平时习惯了听英文原版,突然切换到中文配音,可能会产生违和感。
这也是我个人的习惯问题,影响了观影体验。
尽管如此,国语配音还是非常适合小朋友的。
他们能通过国语版轻松理解故事,感受那些质朴的情感,这就足够了。
7.5/10 这个分数其实有感情分,人生第一次看超前点映,在百讲的观影体验实在太好,电影的萌点笑点爆点泪点观众都有接住,整个气氛非常融洽,这或许也能说明这部电影上映后会是一部合格的合家欢院线电影。
但是从故事本身而言,《荒野》或只能堪堪及格。
电影的叙事本身就有些混乱,一个直观的感受是里面想塞的东西太多了。
Roz找到其他报废机器人的情节好像劈空而来,没有什么线索铺垫,而这居然引出了公司回收Roz(真·机械降神)和雁群闯机器人中心的情节,还有雁长老的出现和牺牲,塞得东西多了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局促和割裂,从Brightbill飞走开始我就陷入了混乱懵逼的状态,最典型的就是Brightbill的身份转变,前面雁群如此歧视Brightbill,来个雁长老轻巧的一解释就化解矛盾了?然后长老又轻巧地牺牲了?大家就都信任尊崇Brightbill了?还有尽管你想往机器人的命题上靠,但我寻思Brightbill了解机器人和他带领大家飞出去有什么关系吗,而且这麻烦还是小b惹得呢。。。
最有趣的是Brightbill前嘴刚说机器人有什么协议不会伤害大家,后脚长老就牺牲了,我甚至怀疑导演是不是解构主义的忠实爱好者23333(真的觉得就拍到Brightbill飞走其实挺好的,完整且流畅)最让我感到迷惑的问题是电影本身想要表达什么。
或许电影不是为了一个具体的目的而创作的,但是这并不能解释 《荒野》 带给我的混乱感。
混乱感首先在于主题的多且杂,我臆测影片是想讨论机器伦理与人性的命题并附带讲了个人生价值实现(more than we were programmed to be)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外,还讲了成长(涉及挫折,歧视),母性,以德抱怨和动物一家亲(非常大团圆的设计)。
如果你抓住一两个主题深刻发掘,又用其他元素增加丰富性,感觉像是很高级的思路,但现实的表达效果是隔靴搔痒不痛不痒。
混乱感其次在于影片表达方式的不纯粹,一个让我很膈应的点(虽然似乎是影片的一大卖点和泪点)在于Roz因为一场意外伤害了Brightbill全家这件事,这作为人性化的Roz抚养Brightbill的动机,能不能立起来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身为机器人的Roz对所有小动物几乎一视同仁的关爱(以至于将各级食物链集中到一个洞穴),但对于这一“灭门惨案”处理的却如此平淡(不是说Roz故意如此,我是强调“平淡”,和之后救动物时的极尽渲染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实上影片前几次提到这件事甚至是以笑点的形式出现的),不能不让人觉得“双标”,包括被狐狸芬克信手吃掉的螃蟹……影片想要表现荒野丛林的残酷复杂不确定,可又把狐狸的洗白,Brightbill的被接纳,动物们的团结协作做得如此简单;亦或者影片只是想讲一个童话故事,可是这个童话故事的基石居然是一桩不断被淡化的灭门惨案,这种表达的不纯粹注定让影片失去深度和力度,而掉入二律背反的陷阱。
但上述问题都是思考后的想法,在观影过程中我能感受的最直接的问题,还是在于那些最基础的情节设计。
一个是Roz对自身程序进行了重写,这个可以接受,说实话看到这行自白我甚至有惊艳的感觉。
但是,你重写了那也是program呀,你被读取信息了凭什么还记得?你关机了凭什么还能听到声音??
你把自己内部系统都拆了凭什么还能活着???
就因为你重写了程序?
(能不能教我写写,我高低给你发个paper)这已经不是童话了,这是神话(恼)。
第二个就是跨食物链大团圆,我们就不讨论在这么温暖的环境里动物能否冬眠了,关键你前面还在铺垫森林的残忍残酷,一瞬间大家就一起休息最后甚至一起打败机器人了,反正我的感受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大团员的氛围这也太不择手段了吧。
所以设定到底要不要有边界感,在这部影片里机器人当妈妈甚至覆写程序,这是设定,但是直接变成不死通灵超神机器人,我觉得这就超越了“设定”的范围,荒野丛林弱肉强食也不乏合作温情这是设定,但你让凶残大黑熊瞬间人畜无害,我属实不太吃这套,你可以用一些高级的概念,新奇的设定,但是不应该过分到这样的地步,我们可以讲童话故事,也可以讲神话故事,甚至可以讲无厘头意识流都行,但是请不要摆出一副认真讲故事的姿态,不断逾越我们能接受的设定的边界。
梦工场用这部动画来为自己的30周年庆生。
导演克里斯·桑德斯以往的电影充满了人与野兽间不可调和的对抗(《疯狂原始人》《驯龙高手》),这一次他以机器人为媒介,在这部人类缺席的电影里开展了一场人性试验——编号萝斯姆7134的家庭助理机器人在送货过程中被台风冲上太平洋西北海岸的一座无人岛,无人接收的她被迫全力开动内置程序来适应荒野生存,并意外地担负起抚养一只孤雁的母职。
在荒野,被打回人类原形的机器被迫与毛烘烘的岛民们一同互助互学,施授善良并重建信任。
这是部手绘的荒野与CG制作的机械世界结合的动画,萝斯在出场时是清晰的纯CG图像,随着她养育小雁的过程,她的身体开始布满风霜,开裂和生锈,满是擦痕和薄苔,画风也转为纯手绘,与小岛融为一体。
这时候她看起来就像是像宫崎骏《天空之城》中的园丁机器人,一个意味深长的致敬,出自对自然的认同和谦恭,对万物生灵无私的同理心,超越逻辑的爱,源自未知之处的情感,以及为了他人茁壮成长而放手的那种苦乐参半的选择。
*本文有关键情节剧透,请谨慎阅读。
最初看到《荒野机器人》这个名字,我以为它又是一部讲述荒岛求生的电影,只不过主角是一个机器人。
但实际上,这部电影远不止于此。
它探讨了生存环境如何塑造个体意识,以及现代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求生,是机器人萝斯被困荒岛后的第一要务。
她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思想像白纸一样单纯,但得益于她的本能——机器人的大脑——让她勉强抵住了各种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威胁。
不过,仅凭电脑程序并不足以在森林中长久生存。
因此,萝斯必须依靠那些生存的行家——动物们。
她学会了如何像鹿一样奔跑,如何像螃蟹一样攀爬。
甚至,她学会了动物们的语言,与这个小小世界建立了联系,也开始悄然地改写了自身的程序。
对萝斯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她的“孩子”小布点儿。
为了让小灰雁活下去,萝斯必须确保他吃得饱,教他游泳,让他在冬天来临前学会飞行。
换句话说,萝斯需要扮演小灰雁的妈妈。
可是,“扮演”和“妈妈”对于机器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词汇。
萝斯没有这样的程序,为此她请教了表演专家——粉尾负鼠(同时也是七个孩子的妈妈),得到的答复是:“我们都没有”。
罗斯只能学着去当一个妈妈,在小布点儿的成长过程中,她也在默默地进化,把“爱”的代码写入“心”中。
小布点儿是雁群中的一只弱胎,生来就比同类细小。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森林中,他本来难以生存下去。
然而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萝斯——一位机器人妈妈。
在萝斯的帮助下,小布点儿系统地学习了飞行技能,掌握了其它鸟类的技巧。
最后,在大迁徙中,他领导雁群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了族群中的骄傲。
从某种意义上,小布点儿成功改写了自己的“程序”,也就是被大自然淘汰的命运,并且更好地生存了下去。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的细节,当狐狸芬奇看到小灰雁依偎在萝斯身上睡觉时,他也悄悄地走了过去,蜷缩到萝斯的臂膀中入眠。
萝斯的身体虽然是冰冷坚硬的金属,但因为他们之间充满了深深的爱,靠在彼此身边就能感觉到温暖和安宁。
这部电影刻画了众多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离群却渴望得到爱的狐狸,贪玩又胆小的海獭,刀子嘴、豆腐心的河狸等等。
与大部分动画作品一样,动物们被赋予了人的个性,而且他们的名字也与它们的形象和特点紧密相关。
比如,萝斯给小灰雁取名Brightbill,这个名字在英语中意为“明亮的喙”,因为这是小灰雁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他那比同类更加鲜明的喙。
电影中的狐狸角色被称为芬克(Fink),Fink在英语中的意思是“告密者”,恰好符合了狐狸的狡猾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芬克配音(英语版)的演员是佩德罗·帕斯卡,这位老父亲专业户在《曼达洛人》和《最后生还者》后,又一次肩负起照顾孤儿的重担了。
负鼠妈妈的名字为Pinktail,源于她可爱的粉色尾巴。
在她的帮助下,萝斯学会了如何“演”小灰雁的妈妈,她的孩子们也教会了萝斯如何装死(这个技能在结尾大有用处),不得不说这一家人都充满演绎天赋。
另外,为粉尾配音的演员是《小鬼当家》中的妈妈凯瑟琳·欧哈拉,难怪这个声音听起来充满母爱的感觉。
森林中其它动物的名字也都值得玩味,比如雁长老的名字是Longneck(直译为“ 长脖子”),木匠河狸的名字是Paddler(桨手),猎鹰的名字是Thunderbolt(霹雳),棕熊的名字则是Thorn(荆棘)。
值得思考的是,动物与机器人之间,实则有一个微妙的共同之处。
由于其本能,动物能够自然地捕食、筑巢、入眠,它们常常会毫不犹豫地去执行这些固定的动作,就像它们是在遵循某种早已编排好的程序,在特定的时刻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有时候,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超越我们被设定的样子”。
电影里,萝斯在暴风雪中把无助的动物们一一救起,并将他们带到木屋中取暖。
动物们也许是第一次看见火,他们能够感受到火的破坏力,但也能感受到火的治愈力,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靠近火焰。
动物们也是第一次与自己的天敌住在同一屋檐下,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暂时休战,并在最后共同对抗侵犯森林的敌人。
森林的生存环境让动物们各自发展出一套固定的程序,而科技的发展无疑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萝斯的出现改变了动物们的命运,更展示了科技与人性关怀相结合所带来的可能性。
但是,当反派机器人闯入森林大肆破坏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加管制的技术造成的负面后果。
人类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旨在突破自身的生理局限,协助我们完成更多艰难而复杂的任务。
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进化,这些技术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
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引发我们的深思与忧虑。
在电影的结尾,萝斯为了保护森林里的朋友们,毅然踏上返回工厂的飞船。
这似乎是电影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即当科技的弊端暂时大于利益时,我们应该努力让它变得更好,等待时机成熟再投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在萝斯与小布点儿分别后,他们最终在机器人工厂重逢。
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故事的进展和森林的结局,但是当两颗有爱的心灵相遇时,我们相信结局一定会是美好的。
说实话这部电影吸引我这么早去电影院看的原因就是因为前两个预告片下所带给我的非传统迪士尼合家欢电影的感觉。
【年度期待!
梦工场2024科幻动画《荒野机器人》首曝预告,好美好萌好燃好暖好催泪!
-哔哩哔哩】 https://b23.tv/J3UUCpr【画面震撼!
太美了!
梦工场动画《荒野机器人》正式预告,"驯龙高手"导演-哔哩哔哩】 画面震撼!
太美了!
梦工场动画《荒野机器人》正式预告,"驯龙高手"导演_哔哩哔哩_bilibili尤其在第一部预告片中机器人在荒岛激活并探索整个荒岛生态的过程,像极了人类在旧人类遗址中探索寻找曾经的历史面貌。
加上机器人与自然,生命与非生命的碰撞,孤独一人与陌生的整个生态,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落寞寂寥的感觉,也与传统的迪士尼电影味道不同,尽管这个故事的画风确实很萌系。
而看到正片后,这种感觉在电影前四分之一确实感觉到了,个体的渺小与自然的庞大,陌生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不同的冲突,但这些直到罗斯触碰到大树上的蝴蝶开始故事正式进入主线,随后一系列意外事故发生直接把主线任务交给机器人主角,到小布点儿的出生后,故事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变成了迪士尼熟悉的主场:合家欢电影主题、爱与和平以及顺便可以提到的环境保护,还有不能缺少的家人。
当然就不说后面动物在新时代机器人科技的钢铁洪流下击败抓捕机器人并通过大雁动力学飞过了机械飞船并撞破高科技玻璃这些显而易见的bug,单单讲讲罗斯先拼尽全力逃出飞船,前面刚说自己是荒野机器人,后面就说自己不能待下去,为了你们我得回去跟人类谈条件。
这种“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投降”的奇葩逻辑和后面结尾说的罗斯肯定能回来,结果成为采果农田里的农夫。
这个故事总给我一种莫非美国也有文化审核部门,看你这结尾不合适必须整改,于是导演强行给加了个奇葩结尾。
所以整部电影从最开始满心欢喜一个非传统迪士尼动画的主题再到意识到看了预告骗后只希望平稳落地,再到最后结尾突然转折和总感觉导演想拍第二部的意思,让我看完总有种哭笑不得。
当然与更早前的另一工作室皮克斯拍的《头脑特工队2》至少是个新题材且立住了ip没崩坏。
但相比前面高峰的《疯狂动物城》和大师级的《玩具总动员》以及同一个工作室出品的《驯龙高手》系列和《穿靴子的猫》系列,只能说他跟同时代的同行比有余,但与前面的大师差了很多。
当然随着过去看迪士尼的我们渐渐长大,不再仅仅是看个动画片就兴奋的孩童,普通的伟光正、爱与和平直白主题的电影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观众,且随着观众在新时代对电影作品及更优质电影的美好向往与电影工作者资源不均衡,内容不丰富的矛盾的关系,过去迪士尼的主题似乎也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观众,而迪士尼似乎也该思考自己的动画电影是不是该准备转型而不是躺在现有的功劳簿上吃着旧ip的老本赚钱呢?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很高期待去的,我以为会是 walle 这种调性,但实际上完全不是 。
番茄新鲜度 100% 也有点夸张,看完我只能说大家这几年被烂片祸害得不轻,终于碰到一部正常优秀的片子可不使劲儿夸嘛。
整体来说如果按照豆瓣的评分标准,我个人给8分出头的样子,8.1,8.2 差不多,到不了神座那一档 但整体也挺优秀的,整体的调性其实是一部比较温馨的家庭片,另外动画片儿不要追求太多逻辑,本片还是很优秀的 。
前面有一段被熊追逐的戏码 小孩看着会有点儿恐怖。
带低龄孩子看的 提前给孩子做个心理建设
服了有的差评了 学了点高端词汇就爱现 一个动画片看出政治教育宣传片的效果了1:女权问题这部电影不存在女权问题。
首先roz是机器人,是机器人,是机器人,电影里有真人的,有活着的女的,那些女的都在工作!
出现的主要的活人工作镜头基本都是女性!
说到母职问题,轻轻笑了,这部电影讲的确实是母亲,但难道不是向观众传达母爱的美好吗?
难道逼婚逼生了?
roz对于小布点亦师亦母亦友,看不到其他感情是吗?
就凭roz用的是女性代词、女性声音,就说这是在洗脑小女孩,叫小女孩当妈?
难道不是因为母亲就是女的吗?
要是把roz的声音改成男的,岂不又要说明明现实都是妈带小孩,怎么动画改成男的,是不是歧视女性、剥夺女性的功劳?
2:“左翼”问题我滴妈,看个明显也面向小孩的动画电影还看出左翼来了,这敏锐度不去高层干干那是可惜了。
说把所有动物塞进一个房子里和平共处不合理?
那他们还能说人话呢,合理吗?
(虽然是roz学习了语言,但不同种类的动物语言都一样还能交流呢,合理吗?
)疯狂动物城合理吗?
小鹿斑比合理吗?
冰河世纪合理吗?
狮子王合理吗?
也是服了,动画片,懂啥意思吗😅要看食物链去看纪录片,绝对真实不左。
说roz是人类的代表?
拜托了,这电影里要是没有活人也就算了,是有活人的好吗?
而且活人设计了会攻击的机器人,直接攻击大雁群,害死雁长老,形象根本算不上正面吧。
roz全身tmd哪里像人了,什么他有四肢还会说人话?
这不废话吗这玩意人类设计的啊……有的人啊,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什么迪迦奥特曼猫和老鼠喜羊羊看的一套一套的,稍微长了点智商就开始转过头来对动画片秀思考秀深度,请尊重孩子的世界和单纯美好的童话故事,这也是尊重当年啥都不懂却还是能从动画片里收获快乐和幸福的自己。
再编辑:有的人说这本质上就是人类之间的故事首先哪个动物动画电影不做拟人?
不做拟人你还看得懂吗?
他们说的还是人话呢其次,如果非就要说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ok,那就把故事看全一点,roz把人家爸妈兄弟姐妹一锅端了,虽然是意外吧,但是确实以一己之力把小不点变成孤儿了,请问如果这是人类的故事,roz需不需要负责?
都不按情理来,按法律来也得负责。
更何况这部电影是动画电影,要给小孩看的,传播点美好的感情有毛病吗?
最后,非要争执有没有把机器人拟人化性别化,我建议先去向变形金刚开炮。
roz好歹从外观上都是一毛一样,变形金刚里的“女变形金刚”整的和卡戴珊似的,大熊大屁股的,还有厚嘴唇。。。
那才是真正的恶俗、无想象力好吧😑
挺妙的,看起来虽然是个科幻机器人故事,但其实是个没做好准备的不合群的年轻母亲迎接和抚养一个意外降临的孩子的故事。
育儿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挑战,但也可以是人生最大的价值所在。
和《白兔糖》有点相似。
育儿也不是自己的事,而是需要一整个社区的帮助。
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英语谚语“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
)”的具象化。
但这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当灾难来临时,每个人都能提供自己的力量。
互助才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
挺妙的,前几天看了个《有母亲等待的故乡》,虽然不是科幻故事,但却充满了科幻的味道。
现在又发现这个,虽然是个科幻的故事,但看着的感觉却完全不像个科幻故事。
这么好的故事居然能被《猫猫的奇幻漂流》抢了年度最佳动画,简直了。
左派的价值观真是越来越反人类了。
《荒野机器人》这部电影改编自彼得·布朗的同名小说,那是我孩子最喜欢的读物之一,我小时候喜欢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后面看上了西游水浒聊斋哈利波特,现在的孩子们的选择就更多了,之前给他买过故事绘本(偌大的故事书只有寥寥几页总让人感觉被骗了),稍大一点可以自己读书了,便有这些不甚复杂阴暗且富有教益的故事可以陪伴,相比于终日刷短视频,总还是好一点的。
我之前并没有通读《荒野机器人》的故事,但是孩子看着的途中问了我不少有意思的问题,有些关于野生动物的习性,也有些是关于离别或者成长,前两天,我陪着孩子去看了他心心念念的《荒野机器人》,是一部有意思的好电影,我也终于了解了他之前问题的来由。
一个机器人走入荒野,在处处碰壁的过程中覆写自己的程序,以冰冷的钢铁之躯成为母亲,成为丛林动物们的伙伴,而被其养育的小布点儿,同样面临着被孤立时的不自信与成长中的迷茫,我看完后知道为什么孩子之前这么喜欢这个故事了,因为它确实很美丽,影像化后的故事显然更通俗易懂,也有感人的配乐以及令人惊艳的画面,在面向大众的商业化与保留内核的纯真与善良之间取得了很不错的平衡。
当然,电影也让我想了很多。
如何融入崭新的环境,接受自己的现状并成为团体的一份子,我相信并不只是孩子的难关,对很多大人来说也绝非易事,工作的调整,公司的变迁,甚至从一个城市前往另一个城市,总是会走入陌生且令人焦虑的困境之中,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时哭了好久,虽然周围都是同龄的孩子,但是试图去成为一个团体的一份子,总不是那样轻松的差事。
就像电影中萝斯开始做出种种努力却仍被误解讨厌一样,工作中同侪相妒,幼儿园里孩子们之间看似简单又琢磨不清的关系,正映射进了这样一个荒野之中,或许我们并不像影片里的萝斯或小布点儿一样被看做异类,甚至被排挤,然而鼓足勇气与他人沟通,主动与人为善,也绝非易事。
之前我一直教孩子,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和别人打交道也好,之后未来的生活也好,我们都会有私心,会有七情六欲,但是如果打从一开始就精致利己,就畏头畏脚,那么就永远无法交上真正的朋友。
同样,以家长身份去看这部电影,也另有一种父母养娃艰辛的感同身受。
萝斯只是误打误撞成为了小布点儿的母亲,但却为了小布点儿的成长殚精竭虑,因为机器人老说大实话,所以经常看到萝斯在抱怨孩子的不服管教,但谁叫自己养了这么个孩子呢,哭了累了也要咬牙扛下来,最后孩子飞走远去,就剩下了老父老母在家独守空房,倒也蛮现实的。
我看到了萝斯的爱与守护,于是电影结束后我问孩子他看到了什么,大概是因为看到自己喜欢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来,他滔滔不绝说了好多好多,但是最后,他说他最喜欢的还是芬克,那个狐狸。
我问他为什么对这只狐狸情有独钟,他告诉我芬克看起来坏坏的,但实际心地又很好。
我想起了之前同是梦工厂动画作品《坏蛋联盟》里那群可爱的坏蛋们,或许小坏的角色看起来更酷一点呢。
那天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孩子突然又问了我一个问题:“我长大后,一定要离开你吗?
”“很可惜,是这样的。
”“那我也会像小布点儿一样,回来看你的。
”“我也会像萝斯一样,等着你回来的。
”
开始惊艳,后面逐渐被表达牵绊,变成了多民族融合教育片。印象深刻的是中间的一段,bot被许许多多动物拆解,太过惨烈我还以为是“机器人做梦”?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适合学龄前和低年级小学生看,后半段机器人动物大战与整体非常割裂,后半段可以改一下。小不点跟随大雁迁徙,萝丝与动物共渡寒冬这两段交叉一下,然后萝丝回到基地洗去记忆做农业机器人,冬去春来大雁重回小岛,迁移途中路过基地,小不点与萝丝再次面见,各种煽情+BGM,定格+HAPPY END!
烂剧情…乱套人类社会狗屎法则加上烂国语配音 我已阵亡
50/100 用动画理想主义来试图粉饰和消解某些现实问题,执行上根本不讲道理,表面上虚伪地侃侃而谈和平共处,却完全不谈某些物种如果只讲和平该如何生存,本质上还是过于幼齿了。但不得不说配乐和手绘画风很博好感
快跑!!大诈片!!!!(实打实的儿童片)
终于定档了,国内提前北美一周!之前有幸看过片,不愧梦工场制造,是今年动画电影里的黑马!燃而感人!人活的就是一股劲儿啊!谁说命运只有一条轨道?有些电影只供你座位上简单一乐儿,但有些电影会让你出来后回味无穷。
有什么大毛病,一群男的夸电影没有给小孩灌输母职,提了就是打女权?!真想一拳打爆你们这些杂碎
老旧的故事,老套的叙事。我们关注这部电影的原因只可能是爱。母亲的本能就是教会孩子应有的生存技能,母亲应得的回馈就是孩子的爱,我们都应该编写自己的程序。我不喜欢这部电影被贴上白左的标签,好莱坞的价值观不应该敌视,我个人认为这正是我们孩子最匮乏的东西,爱与希望
剧情走向非常cliche,这不就是母亲的一生,就像前面机器人还很坦诚的时候,她说照顾孩子非常self-damaging,但不耽误她拿出她的一切去托举男宝。为什么机器人领域女性要当主角要么是性感的性幻想对象要么是牺牲一切的母亲,真的够了。3分给绘画风格。不能更多了
这才是2024年该有的动画水平。
母职的风还是吹给了机器人……真是满满的正能量,自然规律和物理规律都比不过用爱发电的力量💪🏻如果美国有春晚,大抵就是这样的画风吧。(一星给配乐,一星给美术)
高阶物种的傲慢与偏见,一个趋近于理想形态的“人类”闯入大自然教动物们做事,告诉他们不要伤害彼此,丛林里都是一家人。怎么说呢?不是很恰当,但不自觉想到某综艺黄子韬体验日结工生活,累到不行放弃,然后对工人说“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才能干得起劲”。
今年的眼泪都跟机器人有关。机器人能否拥有情感已经是老套话题了,但这部电影还是把这个话题玩出了新花样。一个本来没有感情只有理智的机器人,在荒野上通过交朋友、当妈妈习得情感,并且学会覆写代码更新自己。她最本质的底色是善良,这份善良让她在优胜劣汰的动物丛林里保全自己并且保护了最心爱的小动物。最燃的一场戏是小绿眼学会飞翔,机器人没什么功利心,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完成任务,但这个任务却包含了最朴素的情感,越是真挚朴素越是动人至深。电影最后好像还有点隐喻,每只动物、每个机器人即使都不一样,但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争端杀戮无法解决问题,唯有求同存异才能生生不息。BUT,吐槽一下人类,做了这么高端精尖的机器人最后却让他们在基地里种田,人类实在是浪费技术、浪费感情。
真的还蛮好哭的,美术风格和分镜在关键大加分,但是第二幕过短导致母子关系的建立和破裂比较仓促让人物关系显得比较平淡
学学这讲故事能力,旁边的小孩说好看,大孩也看哭了。
20241228 年度最佳,让我想到瓦力那个时候的美好。
成年人看是有些太低幼。
旧书套新壳
看完觉得是深深的母职讽刺
环球影业算是完蛋了,制造出如此无聊的动画片,又保守又无趣。主要是故事完全模仿机器人总动员,真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