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是一部反封建的片子,但我还是觉得李少红三观不正,每个人物都很扭曲。
周迅和黄磊前面明明可以在一起的,不管是在成亲前阻止,还是老爷第一次发现他们情愫的时候就坦白。
偏偏要选择偷情,不管是新社会还是旧社会,婚内出轨都是最错误的选择。
黄磊这个角色就是渣男,还不如老爷,前面懦弱逃避,表面说着爱女友,背地里暗恋小嫂子,女友跑了也不追。
大哥对他那么好,他口口声声说不能不能背叛大哥,结果还是给大哥带了绿帽子。
周迅的人设崩的太快了。
前面老实善良、一心只想报恩。
去了城里突然就变了,思想解放的也太快了。
老爷虽然对大太太二太太很残忍,但至少符合那个时代的礼教道德,至少他没有对不起黄磊和周迅吧,结果被自己最爱的人和亲弟弟背叛。
那个时代是很愚昧,但造成这个悲剧的一群没良心的人,一个三观不正的编剧,而不是那个时代。
秀禾偷情导致了自己难产不是吗?
就不说她背不背叛老爷了吧。
她明明知道耀辉有未婚妻,她就应该保持距离,而她还和耀辉谈恋爱,上床,怀孕。
老爷没有生育能力,如果她不偷这个情,她就不会难产而死了。
她的难产而死,自己占了一半责任,摇摆不定,脚踩两只船的渣男又占了一半责任。
我实在无法接受,他们两个谈恋爱。
耀辉和未婚妻是自由恋爱的呀。
他们两个又不是谁胁迫的。
老爷同意他们谈恋爱了,但是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不能让别人知道。
耀辉还不同意。
最后还和他哥说。
决定和未婚妻结婚,他哥都震惊了。
但还是把公司都交给了他,自己回老家了。
耀辉到乡下去找他们。
老爷最后同意耀辉带秀禾走了,但是要他放弃公司隐姓埋名,他退缩了,找秀禾告个别就走了,而且还不告诉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也是,他都要抛弃秀禾了,干嘛要告诉她呢?
我搞不懂耀辉结婚的时候摆个死人脸干什么?
不想和人家结婚,直说呀,人家又不是非你不嫁。
搞得好像被胁迫了结婚一样。
总之这个耀辉一开始就不应该撩拨秀禾,说要解救人家出去吧,给人家找个工作就行了,干嘛还跟她谈情说爱呢?
明明自己有未婚妻了。
两个人就堂而皇之的谈恋爱,上床。
把未婚妻都当成空气。
更何况就和之前家里那么穷,妈妈又死了,只剩哥嫂。
太太把地给了他们。
还把秀禾接过来。
如果留在那个家里,她以后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
能过上好日子吗?
哥嫂又会怎么对她呢?
最近很想看一部叫《半是蜜糖半是伤》的剧,可是迟迟等不来定档的消息。
深陷剧荒之苦的我在B站电视剧区看到《橘子红了》口碑极佳,体量合适,就打开看了。
标题借个梗。
对于听惯了如“不愿染是与非,怎料事与愿违”式的直白抒情,看多了高清画面疯狂磨皮和当代流行造型的我来说,在2020年回顾18年前的央视王牌剧,我确实欣赏不来阴森凄凉的OST也get不到演员的颜值(不过承认OST有它精妙的地方,演员也都非常耐看)。
此剧编剧的水平大大刷新了我对国产剧编剧水平认知的上线,是我看过家庭伦理剧中的巅峰之作。
所以,尽管本人评分原则中的一项是只有反复看全剧的才能给五星。
对《橘子红了》我可能没有耐心、勇气和时间再看一遍,但这个剧本绝对值得5星+。
第一次看李少红导演的剧,震撼,随便一个镜头都值得拿到影视欣赏课上去分析艺术手法、艺术效果。
全体演员的演技,精湛,看到他们我才知道所谓“老戏骨”不是盖的,我现在娱乐圈蒸煮的演技放到这里无疑垫底(不是踩他是事实)。
编剧琦君,我记得学过一篇她写的小学语文课文,题目忘了,只记得“栉风沐雨”这个成语是从那儿学来的,她文笔很凄美,笔下的人物命运总会让人深深的意难平。
剧中大太太为了把老爷从二太太身边抢回来,引进三太太秀禾为老爷生孩子。
表面上看,秀禾是大太太固宠邀功的一颗棋子。
然而人有七情六欲,压抑她只会引来“区区一颗棋子也有反噬主人的一天”。
秀禾与替代老爷拜堂的小叔子耀辉一见钟情,经过几番挣扎,他们发生了关系。
后来,老爷被诊断出不能生育,秀禾却怀孕了。
乍一看,非常狗血。
我记得我在老爷回乡下之前发过一条弹幕,大意是”为什么一个男人的恶要毁掉三个女人“。
后来看到老爷回橘园对秀禾的疼爱,以及再到后来带大太太骑马,挺百感交集的。
总之,这里没有哪个人物是能简单地贴”渣“、”婊“、”封建“标签的,都很丰满、复杂,有自己的个性和难言之隐。
至于”睡嫂子“这样疑似三观不正的操作,我觉得电视剧做到的是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孰是孰非没有盖棺定论,一切交由观众来思考、评判。
如今以男女主隔着棺材板一爱到底为主线的电视剧席卷屏幕,前几年虐恋“三生三世”还不够,今年直接升级到“九生九世”,以后不知道还要折腾几生几世几代人。
倘若我今后再看到剧情陷入“和好->误会->再和好->再误会”的无穷无尽无脑无趣无聊无厘头循环,我可能会怀念《橘子红了》吧。
我看了这么多电视剧,小作文也写了一把,曾经自以为看剧看得炉火纯青。
不论原速看还是倍速跳看,我都能把人物、情节分析得八九不离十。
直到看了《橘子红了》,我才知道自己依然是个对艺术、历史、人性认知肤浅的渣渣。
我之前从电视剧中学到的,不过是解析脸谱化人物、套路化剧情的“公式”。
当层层递进的剧情挟着一次次精妙的反转不断推进,当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背景存在不可割裂的复杂联系时,我的解题“公式”黯然失效。
所以我只能一边拍着大腿感叹着编剧、导演牛逼,一边给自己提出做不出来的阅读理解题:1. 橘子、风筝在剧中有什么作用?
2.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全剧所有主/次要人物:大太太、二太太、秀禾、老爷、耀辉、宛晴、娴雅、编剧的人物形象3. 大太太和二太太对老爷的爱有什么不同?
4. 老爷和耀辉对秀禾的爱有什么不同?
5. 老爷对三位太太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6. 大太太对秀禾,秀禾对大太太,大太太对二太太抱有怎样的感情/情绪?
如何理解她们三人之间的关系?
7. 二太太和编剧的关系是怎样的?
他们对爱情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8. 宛晴的爱情线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
9. 秀禾的结局说明什么?
有什么时代意义?
……看得越细,能想到的能提出的问题就越多,这些问题我就先留在这里了。
所以,这是一篇毫无营养的剧评,想点倒拇指的手下留情。
不过我很希望有人能跟我讨论答案,评论区、私信都随时欢迎。
十四年前的电视剧,十四年后的我在昨晚刚刚看完。
夜里辗转了半个晚上,在着翻云覆雨的意境里睡去了。
一大早,就找来原声带来听,最后还是决定在这里写下点感想。
如果那天不与耀辉相遇,是不是飞不起来的风筝就会一直被困在这巷子里。
巷子里的风筝是飞不起来的,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到了田地里,到了长满芦苇的小河边,在与疾风的搏击中才能升上天空。
秀禾,你娘想告诉你的是——与这个人,离开这个巷子。
你没有,你甘愿为了你的恩人回到了巷子中去,去做那个不会飞上天空的风筝。
还记得那天你喝醉了,与耀辉坐着小船,你幽幽的唱到:一江水耶 流不完 流呀流呀 望不到边 小小船儿 水上飘 小呀小妹妹 坐在船上面歌声悠扬,你笑靥如花。
之后,你们带着花环,走进橘园,趔趔趄趄中,你帮耀辉扶正了一下头顶的花环,互送简单的赞美。
多好的一个梦啊,你说,这是你最快乐的一天。
当时,橘子正红,你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
那天,天欲雨。
你在咖啡厅里说耀辉怯懦,也正是那天,耀辉追出去找你,在细雨中对你说了他爱你。
你们相拥,决定把这一切告诉大家。
只是,时局如此弄人。
你怀了耀辉的孩子,耀辉在痛哭中告诉你,他要走了。
你们最后深深一抱,如此,便只能相望了。
你决定在生完孩子之后就离开容家,离开这个困住你自由的巷子。
只是你没能离开。
不,你离开了,你离开了容家,离开了巷子,离开了耀辉,离开了这个让你痛苦了一辈子的社会,你去了你娘那里,记得问一下你娘,为什么那天偏要让风筝飞起来。
或许,从你和耀辉一起种兰花时,便注定要如这兰花一般,在这个永不停歇的雨中凋零。
秀禾命薄心高。
心中的浪漫情怀只能靠她放掉的风筝来寄托。
梦想是她仰望天空滴落的眼泪。
她屈服过,又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自己悲壮的命运。
六尺窄巷里他缓缓走来,那是成真过的梦。
容耀辉虽受了新思想熏陶,但依然改变不了怯懦的心与最后的妥协。
他雨中的告白的确可以感动观众很多次。
可是他配不上秀禾。
洁白的婚礼和洁白的葬礼,是对他命运的最大讽刺。
结局令人惋惜,秀禾这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女孩子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
近来翻旧剧,又翻来几部老片子来看,橘子红了是其中的一部。
故事讲的是一个江南小镇,大太太美菱没有给老爷耀华留下一儿半女而心怀愧疚,正巧看到欠租田钱的一家女儿神似年轻的自己,于是买了回来,打算让她做妾,完成自己的一份心愿。
以此,来对抗城里的二太太。
秀禾虽家里贫穷,但她识字。
身处的时代,又真是新旧交替的时候,年轻人一面口头上喊着革新,解放,可骨子里却仍然留着旧时代的血,刻着旧时代的烙印。
当秀禾遇到二叔耀辉时,他们都是在最好的年纪,遇到的最好的人。
可惜,命运的捉弄,耀辉不过是替大哥耀华娶秀禾进家门而已,当他掀起盖头的那一刻,他才发现眼前的女子,是他心中真正的所爱,而他也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她的心意。
他们的爱情在萌生,却因为道德和伦理不得不将这样的感情压抑着。
但外界的环境,年轻人之间的鼓励,新思想的涌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冲破道德的底线,试着去做一个改变命运的人。
可世事难料,耀辉最终还是为了家族的考虑,选择和他认识和相爱多年的女子,娴雅小姐在一起,他们门当户对,在很多人看来是天生一对。
他将心底的那份爱珍藏,他结婚的那一天,正是秀禾临盆的时候,最后留下了孩子,离开人世。
在挣扎与呐喊声中,她用自己的死亡来换一个新生儿的出生。
而这部剧,令人感动的绝不止这些。
有三处让人落泪。
一处是耀华知道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而愧欠了大太太,带她去骑马,然后他牵着马,对她说,我会补偿你的,从今天开始,我说到做到。
一处是当他知道秀禾怀了耀辉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准备回乡下之前,那段对话,他看着秀禾,跟他说,多想再抱抱你,哪怕是一次也好啊。
还有一处是秀禾和耀辉告别。
他们虽然都知道怀的是他们两个人的孩子但又无法在一起,诀别。
秀禾对耀辉说,你能再抱抱我吗?
然后他们拥抱在一起。
李少红的片子越拍越没有之前的味道,即使拍了同类的片子,收视率也未必能有过去的高,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
当时因为这部剧买了这个剧本,大抵故事太戳中人心,每次看了都会令人潸然泪下,令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部爱情片吧,剧中人人都发表了对于爱情的见解。
然而夹杂着亲情的爱情却又那样的错综复杂。
对于耀辉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更多的是打着爱情名义的自私自利和为所欲为。
他是任性又固执的,是自私又是无知的。
也许在那个刚刚觉醒的年代,对于新思想有着疯魔一样的追逐。
读了一些解放思想批判旧社会礼制的书,现实生活中若是被旧社会的礼制所束缚,就要使劲全身的气力去对抗,而不管何为伦理道德。
这样的认为自己是新思想的人,不仅有耀辉,也有晚晴。
他们的所作所为便是以新思想的书籍为行为指南,而不顾任何后果,就像是一个遵照教科书行事的书呆子一般,不依据现实情况做选择。
耀辉每一次对大哥的怒吼,每一次的质问,在我看来都是荒唐可笑。
与三嫂偷情后却又信誓旦旦做不到大哥的要求,也是如此的虚伪。
然而他为什么会得到很多人的谅解呢?
那也只是因为他比大哥弱,弱就有理,再加上大哥的强势,所以,他的无耻的行为在大哥强势态度的对比下变得楚楚可怜起来,而且他表现得很真,把内心的一切想法都付出行动,所以他赢得大部分观众的怜悯和支持,而对他违背伦理的行为缺少解读。
耀辉对于亲情,没有隐忍和爱。
他爱他自己更胜过大哥大嫂,他妄为到不顾伦理而追求自己的嫂子而又美其名曰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他不像大哥,至少做事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虽然看起来霸道非常。
耀华说得没错,秀禾是结了婚了的,而耀辉还依然觊觎着秀禾,那就是抢。
这里补充一句,那也是无廉耻的。
耀辉在发现自己爱上秀禾的时候,心里是不敢确定的,于是又赶紧想着与娴雅订婚,一边口上还说爱着娴雅。
这种行为百分百渣男是也。
依靠大哥大嫂抚养大,嘴上说着报答,明知道与秀禾的牵扯会伤害到大家,却又总是有意无意去做。
一边又以娴雅为倾吐的对象,却又不去体察娴雅的感情。
这样的耀辉,在整个剧中,就是渣一样的存在。
是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包括耀华和大太太,秀禾和晚晴,耀华娶二太太是为了传宗接代,大太太帮自己的丈夫迎娶三太太也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秀禾为了报恩而选择步入荣家大门,在耀华给他机会做选择时依然是为了所谓的报恩又选择正式嫁给耀华。
晚晴为了自己所谓的新思想一泄为快选择抵制大伯批判大妈。
剧中的晚晴对于耀华耀辉和秀禾的感情牵扯的过度干涉就是多管闲事的存在。
在剧中的人物,大部分的价值观都存在缺陷。
看的只是谁的爱更自私更无耻一些罢了。
大太太对于丈夫的爱,不惜以秀禾为牺牲品,就像耀华所说的,不要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的丈夫值得自己毫无保留地去爱就认为别人也是。
然而大太太对丈夫自私的爱建立在旧社会的思想上。
她本身也是个牺牲品,无可厚非。
姥爷呢?
他霸道且大男人主义,然而做事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对于秀禾,他给过她选择的机会,他不勉强她。
但是秀禾做出选择后,他觉得可以勉强她一些了,毕竟耀华是旧社会思想,他勉强她说她爱他,他大男人主义地为她安排一些事。
对二太太,他更多的是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尊重她的。
然而二太太是风花雪月的女子,她的爱是自私又世俗的,必须建立在金钱至上。
她的贪婪与世俗是耀华从内心深处与她产生距离的原因。
在没有知道二太太出轨前,他对她是慷慨的,也是自私的。
秀禾呢,她原以为自己能够为了报答大太太和她一生都站在同一条战斗壕里,然而时间越长,经历越多,眼界开阔之后,最后仅仅也只是以为荣家生个孩子就作为全部的报答了。
与小叔子偷情,并也美其名曰女性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应该不顾伦理道德吗?
很多人厌恶二太太与大伟媾和怀了孩子后的不知廉耻,却不想秀禾也是如此的。
只是看比谁能够表现出一副诚实面孔来,比谁更道貌岸然,比谁更绿茶婊罢了,当然二太太在这方面只能对秀禾望其项背了。
追求真理,追逐内心的需要,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然而就像权利与义务并存一样,我们对爱的追求,皆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道德与法律之上,否则就是妄为,就是无耻。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若人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内心的需求,那么社会将迎来灾难,乱伦、杀人越货,打劫强奸,都也不过是追求内心的需求,无论是邪恶还是欲望。
生而为人,年龄渐长,都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无可奈何、遗憾。
相见不如怀念,也有另一番凄美。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有一二如意事的惊喜。
人间正道是沧桑,坦然接受后,或许会迎来柳暗花明。
2000年的一部剧一直到现在才看全,真是不容易。
那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那种唯美的调调还不错。
头脑中留下的画面大概就是黄磊和周迅头戴明黄色的花环在桔园里游荡以及那只飘在江南阴郁天空的风筝。
假期先来无事,老爸霸占了我的电脑于是只有去看电视,换来换去无意中又瞟到了她。
我总是觉得和一些好的东西相遇是一种缘分,无论是书、电影还是音乐。
看电视剧有个习惯,就是只看我喜欢的戏份,余下的就跳过去。
而我只喜欢有悬念的,还有就是男主和女主暧昧的时候。
看完的时候感觉很复杂,因为她讨论了太多事情。
反封建的就不多说了,历史课本、语文课本已经一谈再谈了。
爱情、人性、男人、女人、命运、抗争、追求、价值...关于爱情和婚姻其实要说也是老调重弹。
其实,古代社会女子也还不错,至少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丈夫有三妻四妾是正常的。
而现在,却要时刻警惕着。
有人说中国在过渡,过渡时期最痛苦,却也是。
西方社会也不错,至少男女是真正的平等,离了婚男女也是一样的。
越长大越觉得累,心累。
看着爸爸妈妈在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发愁,深陷于各种琐事无法脱身,听着周遭各种事情。
越来越觉得维系婚姻真的太难,更别说一份我想要的纯度的爱了...深爱的人总是爱到逃离,那么浅爱的就能够久长吗?
坐在那里谈谈、相相亲,没几个月就结婚的,有多少是幸福的?
很多事真的不敢去想...我常常问自己一些问题,换与不换的问题。
可悲的是,最终的答案唯有亲情是此生不换的。
其实好像也没有很可悲吧...呵呵。
以前总是说人定胜天,而先在却常常想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正如秀禾和耀辉的相遇、车站逃走的失败...突然就想到西方古典的命运悲剧,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抗争的,我们唯有顺从。
或许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我会笑着看我以前写的东西、那时的梦想、理想,而实际上却妥协于一份还好的工作、一个还好的男人、一个还好的家庭...当听到又一首什么老女孩之类的歌的时候禁不住泪流满面。
幸运的话,有着一份世俗的幸福。
不行的话,为了某个理由也就那么凑活着。
我是不是太过悲观了呢?
呵呵。
世俗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对吧?
但,在那以前,我还是要拼搏一段的!
至少不让自己后悔,恩,不后悔。
离题太远,还是说说剧的事吧!
归亚蕾和寇世勋的表演自然是公认的吧!
对黄磊的感觉一直不错,是老师、好老公、人也长得精神,男子气概。
表演真的是没话说,懦弱、愤慨、无奈。
各种情绪都表现的恰到好处。
喜欢周迅大概就是因为这部剧吧!
江南女子的感觉,温柔但不失倔强、敢爱敢恨。
很喜欢秀禾逼着耀辉说出他爱她的那一段,导演和编剧也相当有才啊!
说道导演就有点要批了,有时候有点过啊拍着拍着惊悚的感觉就出来了,而且还喜欢用女鬼一般的声音做背景音乐。
后来的红楼也是这样吧!
琦君的散文感觉不错,恨自己没有生在南方啊什么时候可以去江南走走呢?
挺想的,还有内蒙和西藏。
秀禾用她的一生偿还太太的恩情,虽然她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爱,但是她却始终不辜负自己的责任,哪怕是牺牲自己以及自己的爱情,一个旧社会的悲剧,苦了多少真心相爱的人。
真情流露,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谁能过情关。
里面的角色虽然有所谓的好坏之分,但是都不让人讨厌,反而相当理解,他们也是无奈。
所以更得珍惜现在。
看到最后相爱的两个人要生生分离,耀辉对秀禾说:我走了,你自己要保重自己。
一直强忍着的秀禾再也没忍住,嚎啕大哭地拽住他的袖子,喊他的名字,耀辉。
那一刻,我特别能明白她的心情,别走,别走,求你不要走,没有你,我怎么保重自己?
从此人生的色彩全部都被带走,还原成一种苍白。
记得秀禾受了新思想的鼓舞,终于肯面对自己真实的心意,去追求自己一直幻想的爱情,面对同样逃避的耀辉,一向柔弱逆来顺受的她却可以拿最尖锐的问题去逼问心爱的人,去斥责他,去讽刺他:你是个怯懦的人,因为怯懦,所以不敢承认自己的感情,因为怯懦,所以你不敢见我。
这样的秀禾,是没有人认识过的秀禾,没有人见过她这么勇敢的一面,冲破所有的担忧、恐惧、负担,只是因为内心的那份渴望。
我在一天之内看完了二十五集中的二十集。
后五集看的分集剧情介绍。
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
不是拍的不好,恰恰相反,这是我最近补的国产剧非常出色的一部剧。
具有浓厚的导演个人风格,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影片无处不在的对细节的把控。
虽然节奏稍慢,但是电视剧可能受到很多方面影响,比如二十集的剧本最终剪成了二十五集等等。
但是这都不能掩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好剧,这部剧让我真正认识了李少红这位女导演的功力。
因为我越往后看,就越知道最后的结局,越是把自己带入了主角的世界,为主角的不作为叹息,也为这个悲伤的故事。
即使继续看下去,也不过是继续看剧中人物苟延残喘,因为什么人会做出什么决定,在剧情的推进中,导演已经清晰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一部好剧对比狗血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与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的性格都是经年累月形成的,没人会突然转性,而一部好剧里的人物行为是有逻辑性的,一个人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都包含在他的性格中,是经得起推敲的,万万不会出现狗血剧里人物性格动不动大变,坏人一秒洗白,都是纯扯淡,笑笑就好。
聊这部剧,就一定要先聊聊一切的起点,也就是故事开头楔子里的两人———大哥耀华和大太太。
这两人是故事的奠基人,也是故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故事里每个重要转折,结因这二人而起。
故事的历史背景定位于民国初期,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中国正经历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时期,上海成为有名的大都市。
大哥耀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带上家当独闯商海,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从此发家致富,使容家一跃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而大太太则一直留在了乡下,看守荣家乡下的家业 橘园。
耀华在城里站稳跟脚后,便从此扎了根,还娶了一位交际花做二房姨太太,而耀华最在意的事,在于想绵延自己家的子嗣,然而大太太当初无法生育,如今的二太太也一次又一次的带给他空欢喜。
大太太守着橘园,却等不来自己的夫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与自己年轻时非常像的少女秀禾,于是千方百计把她带回了容家,从此,拉开了这场悲剧的帷幕。
人物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一个人不仅代表他自己,更是某个时代某种形象的一个缩影。
而耀华,恰恰代表了那个时代封建家长的形象。
耀华不关心每个人到达在想什么,或者想要什么。
他真正关心的,是这个家族的兴衰,是容氏这个姓氏是否能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其他的一切,都是陪衬。
耀华的家长形象还体现在他对身边人所要求的绝对的控制上。
他不允许出现他控制以外的事,就像大太太监视他和秀禾圆房,就像耀辉迟迟不与娴雅完婚。
每当这种事出现,他便会出面重现树立自己的威严,作为家长的不容挑战的威严。
而他最在意的,也是自己的面子,当耀辉在众人面前让自己下不来台时,耀华皆暴跳如雷。
当他知道自己被二太太带了绿帽子时,依然谁也不说,将二太太愤怒的赶出门外。
耀华是一个披着新式外衣的封建形象,身上掺杂着封建家长和典型大男人的气息,他认定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一旦有人挑战,就猛烈的还击,继续将你压迫在家族的牢笼下。
而女人,更是地位远在事业和名望之下的一件事物。
即使他对秀禾动了真情,但他却不爱秀禾,因为他情愿为了家族名声而让耀辉秀禾痛苦一生。
耀华是一个只爱自己的人,为了所谓的家族,可以牺牲一切。
而大太太,则是一个只爱耀华的人。
爱到她已经为了抓住耀华的心,私自为他取一房姨太太,想通过孩子来获得耀华多一些的关注,哪怕是附送的。
大太太和耀华是相对应的,是封建家族最典型的女人形象。
为了丈夫付出一切,对自己比耀华大五岁以及不能为容家绵延子嗣怀有深深的愧疚感。
以及不甘心。
不甘心耀华被城里的二姨太抢走,不甘心耀华不再留恋橘园的事实。
大太太寻求改变,而这个契机,就是秀禾。
大太太精通封建礼教以及人情。
她用情与义紧紧的捆住了秀禾,让她成为容家一分子,让她忍受与耀辉的感情,一步步把秀禾推向火海,每当秀禾挣扎或快脱离的时候,就狠狠把她拉回去。
大太太口口声声说爱秀禾就像爱自己的女儿,然而,她爱的不是秀禾,她爱的是秀禾身上自己重获关注的可能,和可能降生的孩子对容家的意义。
大太太太过自私,自私到几乎摒弃了所有人性,为了自己和容家死死的抓住秀禾不放手。
我在这部剧真的恨过两个人。
一个是大太太。
一个是耀辉。
耀辉,一个注定在矛盾和挣扎中过一生的男人。
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接触过新思想,但每每面对家族情感和礼制时,耀辉总在犹豫不决,他不敢做出决定,他永远要顾虑所有人,每个决定都是双刃剑,必然会伤害到其中一边,而耀辉却永远在徘徊,在拖延,不敢去正面面对。
于是,他的软弱伤害了所有人。
这部剧很好的一点在于,导演知道观众在看剧的时候在想什么,并且,她切切实实的给出了解答,并且是通过剧中人之口,正面回答问题。
当耀辉和秀禾在咖啡馆争论耀辉是否懦弱时,秀禾一遍遍陈述耀辉懦弱,甚至胆小如鼠。
耀辉猛的站起来,想要说出自己一直想说但没说出的话,但浮现在脑海的却是大哥对自己说的话,耀辉又一次软弱了,他不敢,他怕伤害,却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只不过伤害的对象不同。
最后秀禾跑出去,耀辉还是在吴大伟的提醒下才追了出去,对秀禾正式表白。
耀辉连剧中最让我感到一点感动的行为都需要助力。
这绝对是导演刻意为之,耀辉如果是全凭自己去追自己的爱情,那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导演设计了这样的剧情,也就是在告诉我们,这场爱情,必定因为耀辉的软弱而不得善终。
抉择,可能会伤害一边。
不抉择,伤害的却是所有人。
耀辉和秀禾不是没有机会,相反机会太多了,从当初在乡下,耀华给过他们机会,耀辉因为软弱,失去了。
在城里,他有无数机会带秀禾走,但是他选择为了所有人开心继续伪装下去,永远让秀禾再等等,给他一点时间。
只满足于和秀禾偷偷在咖啡厅约会,甚至最后摊牌后,大哥不接受,耀辉竟然依旧屈服于大哥的威严下,屈服于家族的名誉下。
耀辉的悲剧不能全然归罪于时代的原因,耀辉的悲剧是自己亲手铸造的,他毁了容家,毁了秀禾的希望,也毁了娴雅的幸福。
如果不能兑现,就不要轻易给承诺,更不要给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对未来的希望,因为那样会比杀了她还难受。
我为什么这么痛恨耀辉。
因为我们总在期待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却亲眼看到它一点一点的因为一己的懦弱而失去。
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糟透了。
秀禾,一个让人心疼的女人。
一开始只是个为了报恩嫁过去以为人生就此终了的故事,终究因为认识了一个错的人而抱憾终生。
如果不是那天耀辉捡到了自己的风筝,如果掀盖头的不是耀辉而是耀华,如果没有读那本《觉醒》,如果,如果,如果。
秀禾的人生充满了太多如果,偶然,变故,秀禾也从最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农家少女变成在城里也能来去自如的三太太,但秀禾依然是秀禾,就像她始终穿着的旧式服装一样,即使她读了那么多新书,新思想,她也明白了女性一定要独立,但她依旧逃不开恩情的束缚。
这就像大太太在她身上打得一个死结一样,她挣不开,逃不掉。
但是她还抱有一线希望,是她爱的那个人给她的。
一个人挣不开的结,两个人就能。
一个人做不了的决定,两个人就能。
只可惜,她爱上的是一个不该爱的人,耀辉不能救她上岸,只能两个人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剧里面,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个配角。
一是娴雅。
娴雅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没具体看后五集所以是在刨除这个的基础上写的)。
年轻,知性,乐意帮助别人,敢爱敢做,更没有一些小心机,即使在她明知道耀辉喜欢上了秀禾的情况下依然无私的帮助秀禾。
娴雅还有一双敏锐眼睛,当耀辉频繁说我爱你的时候,当他们马上就要结婚的时候,娴雅都能冷静的抽离,去思考这段感情,并依然踏上旅途去探索自己的内心。
娴雅的形象实在太过完美,完美的甚至不真实了。
所以她在这整部剧始终处于一种客观又抽离的状态。
还有一个,是吴大伟。
吴大伟如果在离婚律师类似的这种剧里往往是一个人物性格薄的就像纸的的反派人物,但是在这里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他敢爱敢追,只要确定了他真的爱她,即使自己经济拮据,也不怕为她尝试,他是耀辉的一个反面,导演刻意立了这样一个人物,来和耀辉形成对比。
在一样的地方工作,相近的年龄,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但是大伟勇敢的去做了,去追求自己所要的,而不是屈从于世俗眼光。
并且大伟是一个内心磊落的人,他帮助嫣红却不求太大的回报,无意看见秀禾和耀辉,也无意告密,最终被嫣红告密。
大伟做了耀辉做不到的事,却遇到了一个不爱他的人。
真是造化弄人。
从开头阴沉的开场,整部片子阴沉的色彩基调和贯穿全篇的类似挽歌的女高音吟唱,以及沉重的配乐。
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们,这是一部悲伤的片子。
我对耀辉充满期待,期待他拯救秀禾,拯救自己,却被他一次次的隐忍和退让磨光了希望,秀禾的希望也正是这样消失的。
微博上@耳帝在我是歌手三韩红夺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韩红夺冠,难道不是我们在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就预料到的结局吗?
那为什么我们还会一路看下去,并在最后揭开真相的那刻还有所期待?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了结局,但却依然不甘心于传统、权威、世俗的规则与伦理、命运的剧本与掌控,希望贫瘠的生活能在最后关头反转出一点新意啊。
”因为我们有期待,所以才会有失望,但即使失望,我们依旧怀有期待。
我们之所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因为在电影电视剧里我们经历了他人的人生,通过一次次的认识与反思,我们才能更好的过这一生。
道理不是用来听,而是自己去做的。
分割线---在床上用ipad打的...累死我了...
实习制作。
啊……为了八卦一下老同学而看的
演员阵容的华丽也掩盖不了这让人恶心到姥姥家的题材和剧情。
配乐跟运镜太奇怪了。
超M惊悚类琼瑶片 现在貌似又在重播了,真是天雷滚滚的主旨和台词啊,当年还是萝莉一个时还真被感动过呢勒了个去!!会教坏小孩子的好不好!不过话说回来,这导演还真的是很有个人特色呢~~~
剧的台词,布景,服装,道具都很讲究,周公子气质多变,喜欢。
现在的周迅不比当年
还不错,就是觉得太残忍
唯有死亡带给了我们真诚的勇气,富贵名誉都可以粉碎那本以为可以坚守的爱。21世纪了,依旧在上演橘子红了。
初中的时候看的,节奏太慢,受不了,那时也没看懂,现在剧情也记不得了
最喜歡周迅的一個時期。
童年阴影,觉得很吓人,也看不懂
鬼片一部,七月半快到了
鬼魅风看出来了。故事不咋地。总说周迅演技好+灵气我一直没get到。造型么还行,但是杂乱。弃剧。
没大明宫词感觉好
我就是喜欢
电视剧也可以如此文艺,还喜欢《大明宫词》,还有周迅~
老梁说周迅是慢慢红的。
= = 依然妖娆的周迅和依然骇人的公鸭嗓
老是感觉阴森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