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你于天堂,此后万物暗淡。
”“爱在生命期限,来日永不再见。
”“若无爱音讯,世界即苍老。
”没错,这三句很煽情也很矫情的话,来自于黄真真导演的《倾城之泪》。
从宣传词到电影到音乐,都看得出导演憋足了劲想让大家使劲悲伤内牛满面,但遗憾地是我只看到了用力过猛的故作姿态,而导演期待的悲伤效果?
恩,我只能说也许是我泪腺天生不发达。
《失恋33天》火了之后,很多人总结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提到营销推广做得到位外,还提到一个词“接地气”。
这部电影让很多中小成本的片子看到了希望,让大家都觉得以区区八百万的投资换来三亿多的票房,这基本上是个神话的故事其实还是有点渺茫的机会让大家可以畅想下的。
是啊,这部电影让大家知道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不只是势利眼喜欢看大导演大投资大卡司的“三大片”的,只要你电影拍得对观众胃口,戳中了人们的泪点笑点,群众们还是不会吝啬自己笑声眼泪的。
但是,有几部电影能满足这几点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条件呢?
回到《倾城之泪》上来,此片的宣传早早放出话,“亲,这是爱情绝恋;亲,请备好纸巾和爱的人一起泪奔。
”他们甚至还体贴地附送上了纸巾,外包装上赫然印着上面几句文艺悲情的宣传词。
癌症,绝恋,死别。
很琼瑶很韩剧的桥段,但可惜所有的桥段都已经被用到烂俗。
第一滴泪里的周冬雨和李治廷,演绎一对双双患有绝症的恋人。
然后周冬雨为了让李治廷接受治疗活下去,对他撒了一个很美很天真的谎。
然后呢,你应该猜得出来。
李治廷接受治疗得救了,而周冬雨撒手离开人世,两人从此阴阳相隔。
周冬雨基本沿袭了《山楂树》的路子,很纯很天真,哭戏也是不带虚的,每次看她梨花带雨流眼泪的时候,我就想起做宣传时她认真地说:“拍哭戏的时候可累了,都要哭抽过去了。
”介姑娘真是实心眼。
曾经在《岁月神偷》里很帅很文艺的李治廷到了这部电影里变成了喜欢傻笑以及作痛哭状的咆哮帝。
小心哦,景涛哥,有后辈在向你发出挑战了!
可能要适应这部电影的外放风格,李治廷帅哥的表演也走起了外放的路子。
但习惯了他做校园情人走温文尔雅的文艺范,一下子突然变成景涛同好,我是该出戏呢还是出戏呢?
第三滴泪的故事就不剧透了,恩催泪点就是窦骁与陈乔恩苦尽甘来准备结婚的时候,陈乔恩因为一个不怎么合理的理由也离开人世,然后窦骁深情款款地要跟陈乔恩举行冥婚。
如果说第一滴泪还有两位嫩得出水的小鲜肉让大家感受下青春的气息,窦骁和陈乔恩的第三滴泪还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呢?
非得找出一个的话,恐怕就是窦骁的那一口白牙还有陈乔恩的台湾腔了。
其实思来想去,这两个故事还真是极其虐人,按理说应该具备了催人泪下的基本元素。
但为什么就是让人好像隔岸观火般的距离感?
除开演员的演技,恐怕就是剧情的没“接地气儿”以及没有诚意了。
作为一部打算让人泪奔的电影,光有让人泪奔的野心是远远不够的。
电影首先公开的这两滴泪,剧情已经实在经不起推敲,中间刻意营造的泪点更是显得生硬。
主演们还摆开了一副“你看你看我都哭成这样了你还没感动么”的架势。
导演都还没铺垫好让观众入戏,演员就已经不管不顾自行泪牛成河。
亲,不是我冷血动物没感情,实在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你们眼泪横飞的架势吓到,或者雷到了。
你看你看,谁的眼泪在飞,反正不是我流下的就对了。
《倾城之泪》是一部摆明了以”消费眼泪“为目的的商业电影。
宣传方打着”史上最感人的催泪弹“的旗号招摇撞骗,其影片质量不忍卒读,观众的观影消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落泪,其结果可想而知,贻笑大方。
身为香港年轻女导演的黄真真,在北上试水大陆的第一炮,就不幸哑火,几近透支口碑及信誉。
然而,我们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这部贺岁档小片沦为炮灰?
一.文本定位提及本片导演黄真真,熟悉香港电影的影迷一定会想起诸如”社会敏感话题“、”两性“”等标签,这位自诩开放的香港年轻导演曾拍出《女人那话儿》、《男人这东西》等曾引起香港社会反思的纪录片,她同时以《分手说爱你》、《六楼后座》等香港本土的都市化题材,赢得香港年轻影迷的青睐。
探讨两性关系、剖析男女情感,都市中的青春、欲望,是她在剧情片中较常规表现的主题。
黄真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隐瞒自己对商业电影的野心,在杜琪峰等香港知名导演宣布北上后,她也不甘示弱,加入到北上淘金的大潮。
《倾城之泪》是其北上后的第一部作品,文本背景自然就落户在内地,选择在上海。
这一次依旧是其与编剧老搭档郑丹瑞的合作,文本分为三段式剧情嵌套,每一段叙事单独可为一章,分别称之为”第一滴泪“、”第二滴泪“、”第三滴泪“三小章。
故事分别为“血癌少女与脑癌男生的纯爱”、“失聪的女小提琴手与老同学为拯救母校而召开演唱会”、“底层青年与女友的冥婚”。
三段苦情戏仍摆脱不了多年的“模式窠臼”。
一是人物模式化:孤儿型、伤残型等便是典型代表。
二是事件模式化:晚期癌症、车祸、寻母、抢劫杀人、丢孩子、被偷钱、谎言。
想必创作者应该是低估了观众的观影水平,八九十年代台湾琼瑶剧的叙事规律、近年来韩剧的“狗血”情节,观众早已烂熟于心,这些模式化小手段充其量不过是《知音》的PPT化,连煽情的基本段位都摸不到,更不用说观众被感动了,满场笑场也就直接证明其剧作的荒腔走板。
然而,黄真真本人在连日来的电影宣传采访时,当听到“观众满场笑场”的反应却是“吃惊”,并一再表示“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被故事感动到数度落泪”,且不论导演作何反应,无论真假,在其言语间即暴露出导演自身对市场环境的不了解所罹患了“水土不服”,这是可以确定的。
无论是黄真真,还是郑丹瑞,香港的创作者试图都去营造一个内地观众熟知的环境,无论是台词还是人物架构,都努力地去建立更多认同,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往往停留在表象,使整部片的风格都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中。
比如,周冬雨所饰演的“给力妹”,人物直接以网络语言命名,然而这个在2011年春晚上就被小品演员反复使用过的“热词”,注入到2011年末的电影中,犹如过时的地沟油,不但建立不了新潮的共鸣,反而徒增恶心。
不仅是语言,人物的叙事动机、所处背景也变得含混暧昧。
童话般的疗养院,晚期癌症却可以四处撒野的年轻人,寻母未遂的扯淡逻辑,从小民工一夜升职做老板的经历。
无论是大的段落,还是小的情节,可以令观众指摘的硬伤比比皆是。
黄真真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自己的“第二滴泪”也有一点像《老男孩》的意味。
言外之意,是即花了功夫,去研究了内地观众的审美情趣。
可惜即使是这样,“第二滴泪”拍得仍不如《老男孩》。
《老男孩》在镜语上运作得再粗鄙,也抵不过它的"情怀至上“,筷子兄弟太懂得如何取悦观众了,他们的电影思维虽停留在幼稚的初级阶段,但是他们至少懂得一点,那就是狠狠地往大众文化的心口窝插一把尖刀,他们更懂得“泪点”在哪里。
黄真真前作中的人物,也是“接地气”的,但那是在建立在本土化市场之上,那些鲜活的人物、犀利的情感剖析、残酷却不失文艺的灵气的故事,是建立在本土市场完全了解的前提之上。
掠夺内地观众的眼泪,哪有这么简单呢?
更何况,黄真真是一个骨子里的文艺青年,受过美国学院派的良好教育。
虽然故事内核是糟糕的,但是可以看出导演还是有类型电影的概念,只是在商业与艺术的矛盾中纠结挣扎、摇摆不定。
明明是商业类型小片的架构,却大量加入文艺腔浓重的台词。
比如在三段式段落中间引用格雷斯·汉森和海伦·凯勒的话,比如在”第三滴泪“时,男女主角梦想着去盐湖的段落等。
本来就水土不服的质地,再加之文艺腔的台词,观众观影过程中如果能哭,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为电影的难看程度而悲愤难鸣。
二.宣传策略在上映时,宣传方打出”最感人的催泪弹“”观看此片一定要带三包纸巾“等软性广告。
总之大力突出”泪“字,泪水随之也变得廉价,同时又充满了铜臭味。
”泪“是手段,是招数,是挟持观众进影院的任务。
如果眼泪变成了一种变相的交易,那么从宣传方的策略就能猜透,他们的信心不足却要充门面。
《倾城之泪》自然没有《倾城之恋》的力量,《全城热恋》《全球热恋》,就是恋到全宇宙,大跃进式的口号也无法解决影片质量这一最关键性的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复杂而悲情,制片方想当然的以为观众需要像年终总结般的情感宣泄,但这种哭——这种原始的、生理机能的功能是建立在其产生内在强大共鸣之上,这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只能沦为低俗的情感快餐。
这种宣传策略毫无置疑是愚蠢的,现实已然悲情到底,残酷、血腥,观众撕心裂肺、疼痛难忍的程度远超电影中的区区三滴泪。
而这三滴泪,却羞辱了观众的自尊心。
By the way,大家是否还记得2001年赢得票房成功的国产催泪大作《我的兄弟姐妹》?
在票房低迷的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宣传过”哭掉几包纸巾”了。
而过了十年,一切仍然没有改观,“眼泪”越发变得荒谬和可笑。
值得留心的是,在那部《我的兄弟姐妹》中,梁咏琪即扮演了成功的音乐家,如出一辙的苦情戏,连招数都不换,就这样登堂入室,你还能指望,观众能哭多久?
内有甚详细剧透,慎入《倾城之泪》的导演黄真真也算是身经百战的导演,拍过《完美嫁衣》、《分手说爱你》这种以细微的感情脉络勾搭着观众七上八下的作品,她拍《倾城之恋》,我觉得就算不是驾轻就熟也是手到擒来吧。
虽然说海报是抄人家的,但是咱们看电影带入任何先入为主的情绪,总是不好的。
然后我就华丽丽的看了这部电影,电影分三部分,分别就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从前有个富二代发现自己得了脑瘤还顾不上伤心就遇上了一个比他还惨的得了血癌的姑娘,姑娘活泼开朗陪他度过本应该很痛苦却因为爱情的滋润而觉得帅呆了的日子,后来姑娘发现自己的老娘已经抛弃自己有了新的家庭万般悲痛要和这个富二代一起死,却被隔壁床的女人的男人一言惊醒梦中人而决定把生的希望留给富二代,祝他康复之后给他办了个个人展然后告诉他自己已经离开了。
这个部分最诡异的部分就是两个人相爱的太迅速了,没有一点电影情节的铺陈,两个人就迅速的看对眼了。
男主角从最一开始的得知自己生病的愤怒状态瞬间就变成了恋爱模式,周冬雨饰演的给力妹更是一开始就流露出了“我对你有意思哦”的小情愫,果然疾病是爱情最好的催化剂。
更郁闷的是按照电影的走向给力妹应该恨死了自己的妈妈,怎么最后就原谅她了还把回信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她,这就真的只能说是病糊涂了。
当然最经典的地方是不知道是周冬雨还是导演还是编剧真的不懂什么叫做给力,这件事真是够给力的。
那么这个恋爱—分开—死亡—联系—揭秘的情节走向像什么的,我觉得还是很像是电影《只是爱着你》的。
只不过那部电影拍得更加的细致,这部分只是想用展现女主角是怎么在死前鼓励男主角的桥段骗取眼泪而已,可惜周冬雨和李治廷的表演都太生涩了,帅是帅,清纯还是纯,但单纯的靠颜是不能够得到这第一滴泪的。
第二部分——从前有个校长他的学校要倒闭了于是他想到自己以前的学生里有个特别牛逼的拉小提琴的和一些别的牛逼的人,他让那些人里一个曾经和拉小提琴的看对眼的男人找那个拉小提琴的结果人家发现她已经聋了。
老校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瞬间崩溃了但清醒以后仿若忘记这件事一般让大家准备开音乐会。
大家赶鸭子上架就去劝那个拉小提琴的,又个更牛逼的拉小提琴的告诉那个特别牛逼的拉小提琴的用心去听音乐结果这事就成了。
音乐会要开幕院长本来带着呼吸机瞬间康复了和大家一起表演却发现学校被封了,他们就跑到公园里演奏,然后就大获成功了。
先不说梁咏琪饰演的失聪的小提琴家怎么就一瞬间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康复了,也不说老院长怎么就戏剧性的一听坏消息就要死一听好消息就立马起身了,就说银行怎么就能一夜之间把你们音乐学院封了,就说音乐学院怎么就除了这些主要演员连个人都没有,杨琳号召大家去看演奏会的录像怎么就嵌入的那么假,剧组的经费真的那么紧张吗亲!?
还有就是最后不管从演奏的感觉,和演员的表演,莫不是参照了《交响情人梦》,连他们要哭出来的感觉都那么像。
很像小人物的奋力一搏,但真的没有那种让人的心也飞扬起来的感觉。
第三部分——从前有个穷小子想追一个穷姑娘,结果天天给人家打伞就追到了,他们有个心中的圣地就一起攒钱准备去,但是穷小子出车祸了所以钱都赔进去了。
穷姑娘觉得不能这样了就把穷小子轰到城里打工,穷小子带着穷姑娘的钱和一个应该是led的大屏就去了,然后三年后变成了有钱人回去和穷姑娘结婚,结果在拍完婚纱照那天遇到打劫的姑娘为了保护钻戒就去世了,穷小子就和她冥婚了。
坦白的讲,矬子里拔将军的说,这个部分是三个部分里最好的,不管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剧本的情节设置都比之前的正常了很多。
两个人哭得真的很到位啊,80%的情节都在哭,20%的情节都在为哭做铺垫。
但是男主角扳着大屏幕满处跑的情节还是让人十分诡异,还有一大盒子里面都是钱您也不藏着还真是个2,最后那么捧着婚纱结婚的感觉说不出的别扭。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问题。
和前两部分比,这部分美好的好像梦一样。
铁盒子那部分,还是有些飞屋环游记的style。
其实我不排斥希望观众流泪的电影,因为我的泪点还挺低的。
但是导演的意图太明显却让我非常的不舒服。
就好像导演在你面前喊着我都让人病挂掉了你为什么不哭,我都让人被人弄死了你为什么不哭。
其实让观众哭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拿着洋葱熏俺们的脸,也可以用根小牙签撑着俺们的眼皮直到它自动润滑,但你不要捧着一部拼接而成的情节乱七八糟的电影,然后炯炯有神的看着俺们,告诉俺们这是三个关于倾城之泪的故事,你哭吧。
俺们就真的悲从中来,哭不出来了。
从来不写影评什么的,但考虑到昨晚浪费了2个小时看这个电影,我决定花个十几分钟吐槽一下。
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剧情狗血。
如果编剧是个小学生,写出这种水准的周记大抵还能获得个良好,但如果是一个成年的导演和编剧,弄出这么个剧情就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到底是拍电影的人没脑子只能鼓捣出这种水准的电影呢,还是拍电影的人没脑子的觉得观众没脑子?
第一部分,白血病友,相互鼓励然后相爱的故事,看的时候觉得实在是老土得想不出有任何的亮点可以拿来讲。
看到后来,原来是女的骗了男的,搞了个展览,自己死了。
演员演的太差,实在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值得相互喜欢的。
一个从小就没有妈妈的女孩,长那么大了,还会一听到女的说自己的女儿就伤心得要死要活,那么多年都怎么活过来的哟。
最后但两个人谈恋爱,来来回回邮件发了不少,就不知道打个电话啊,天天上网,聊个视频不行啊!
第二部分,失聪音乐家被神仙姐姐鼓励而从不能拉小提琴突然灵魂附体,拉得就像没失聪一样的故事。
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科幻片。
另外,那个音乐学校,除了毕业生,一个在校生都没有,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再说,那么大一栋楼,那么大的花园,能卖3个亿吧,还300万贷款不是小菜一碟吗?
再再说,银行也没那么大本事吧,贷款一到期就能把你房子封了。
这是要影射我国没有法治,批判银行垄断服务差吗?
第三部分,撑了个伞,男的女的就好上了,这是童话故事吧。
出了车祸,不是有保险公司吗?
赚了钱,就不知道存银行吗,非得放到铁盒里,等着被人抢?
去了上海,还是把赚的钱放铁盒,存银行啊!
上海是金融中心耶!
更吐血的在后面,学了两天英文,就变成了大老板,新东方不是没赞助这个电影吗??
更更更吐血的是,两人要结婚了,为了戒指,抢钱的把人给捅死了。
至于吗?
为了个戒指也不至于这样吧,上海治安这么差啊!
总的来说,电影里的人一半时间都在哭,哭的都莫名其妙。
虽然演员们演技着实乏善可陈(陈乔恩稍微好点),哭的功力倒是不错,比以前看的琼瑶剧还能哭。
为了让观众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惨无人道的让这几个人物纷纷经历白血病、被母亲抛弃、肝癌、神经病、失聪、出车祸、被抢劫、被偷、被杀,最后还来个活人和尸体结婚。
导演想方设法的要靠这样的大悲让人感动的流下眼泪,无奈最后只让人失望的吐出了狗血。
祝愿以后拍出这样不负责任电影还肆意的找大量水军打五星的导演的生活也能有如自己拍的电影一样精彩的情节。
补充一下,有人提醒,给力妹中间见到的那个女人是她妈妈。
我看的时候开始以为那人是她妈妈,游乐也说带她去见她妈。
但后来并没有她们相认的情节,而最后又出来了个“妈妈”,我以为那个人不是她妈妈。
在如此跳跃的剧情面前,我必须承认我没有脑子。
记得花园是学校的,因为梁咏琪说提前三十分钟到达学院,然后有专人带到演出场地。
记的不一定对。
一开篇就满屏幕塑料袋乱飞,真尼玛不环保。
然后李治廷又晕倒了。
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周冬雨叫什么“给你妹”,一副无脑小女生的感觉。
还搞央视问卷调查,“如果明天你就挂掉你会做什么?
”你不觉得问绝症病人这个问题是会被人打的么?
还有周冬雨看李治廷的眼神明显是艺校女生见到高富帅流着口水并且决心拿下的眼神啊,也算本色出演了。
后面的剧情就更扯了,还帮周冬雨找妈妈,找到以后发现是个按摩的……我都快坚持不到任贤齐出现了……结果等来了周星星的训导主任……哎呦我操周冬雨初中生水平的演技我实在受不了了,初中生的演技还演一个这么俗这么老套故事,真心无力吐槽了。
第二段看着那个校长,我就老感觉周星星会随时蹦出来,结果蹦出来的是梁咏琪的大长腿。
拉小提琴要穿那么高叉的礼服么?
看来我以后真的要多关注关注古典音乐。
我发现任贤齐的戏路只有一条比较有前途,就是扮酷,其他的全部悲剧。
勤勤恳恳跟着杜sir混吧,说不定还有出头之日。
不过梁咏琪真的蛮漂亮,身材也好。
第三段我就不说什么了,因为我觉得实在没什么说的,太中规中矩了,属于本科生毕业作品范畴。
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窦骁拖着那么长的鼻涕说“等我”最后看完了才发现是黄真真导的。
唉,真的不能光冲着任贤齐就看这个片子,因为全世界的女导演都能力非凡,一部2个小时的片子,不仅里面的演员都死去活来稀里哗啦,还可以让观众看得死去活来反复煎熬自裁的心都有……请大家慎重观看女导演的片子!
前提是 我根本就没看这部电影但是说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电影我想 我是不喜欢周冬雨 哪里都想凑热闹反感极了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它作为2012头两个小时的开始,绝对受益匪浅终身不悔,好东西不能独吞,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滴泪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怀旧,懂得温故而知新,越是经典越是如此,只秀几次哪够,物极必反这种词在关于爱情的桥段面前是会溃不成军的,何况还是两个患有绝症的人的生死恋情。
“一见倾心再见倾城“这8个字绝对无懈可击,于是富二代和给力妹惺惺相惜地开始了没头没脑的恋情,再来点亲情的波动和病情的起伏做个催化剂,时间距离之于爱情都不成问题。
于是乎“对不起啊,我已经走了”这种剧情是很顺其自然的,善意的谎言是爱情的必需品么。
李治廷最后一声吼惊天地泣鬼神啊,那使力地劲真不愧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的获得者,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感谢我们吧,带你在经典爱情剧的回忆中走了一遭,你的面纸一定不够用了吧,所以呢,你要相信每年寒暑假芒果台播《还珠格格》居高不下的收视率的科学性。
还有啊,做学生的,一定要和老师打好交道,一个不小心就成了病友了,良师益友新义嘛。
第二滴泪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生活常识,绝对独家传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欢迎围观哦亲。
学校呢,拥有再多知名校友呢也是不可靠的,是会掉链子的,连300万的空洞也是填不起来的,并且是可以建个空中楼阁只培养毕业生的。
校长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哪怕是能为母校贴金声名大振的学生,在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是不问其生死的。
银行呢,是有贷款到期封学校神马的资格的,中国法律某一分支的新条约哦,提前预告!
人的大脑呢,也装有自动清除系统的,你看人家老校长的神经元们多懂得人情世故,听到坏消息它立马变金鱼。
而好消息一来呢,死了的脑细胞也能回光返照来一次穿越。
音乐无国界的论说在此处也被发挥地淋漓尽致,你看,人家柏林爱乐就来义演,机票食宿都不要你出,这外国友人当的多称职。
他们会告诉你,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足以让物体发生质的飞跃,更不用说耳聪者变健全人,眼睛一睁一闭这屏幕上出现的就是奇幻片了。
所以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嘛,哪怕是贝多芬。
对于第三滴泪我已经找不出具象的词可以夸赞了,因为各种亮点杂糅的力量真的太强大。
比如,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我们是可以买到去上海的车票的,并且已经发达到连搬运工都是中国通的外国人的地步。
可同时这金融中心却亏了自家人,辛苦赚到的钱只能放在铁盒里,除了银行,车保的涵盖面也是不大的,你没钱还我自行来取,劫色也太落俗套,场面做足拿两个钱意思下争口气就好。
此外,拦路抢劫者也是没见过世面的,钻戒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于一条人命的代价。
同时贯彻了一个没钱也要会享受的快乐生活态度:咱没钱,但咱有超薄大电视哦,随身携带,睡觉都来能当夜灯使。
当然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提示是:亲一定要学好英文啊,英文到位,所有跨行业的学习都不难。
你看人家打工仔,英语一好一秒钟变成学生两秒钟变成实验者三秒钟变成大老板,这身份转变的,多华丽。
分段理解完毕现在来个总结,这部片子可以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让你有非常高的成就感,一不小心以为自己被福尔摩斯附体。
与此同时,深刻严肃地让你检讨自己的良心,人家都那么惨了你怎么一点都不为之动容呢,作为一个正常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就算剧情再怎么经不起推敲,再怎么老套刻意狗血,人家好歹是一部岁末档的催泪大片呀,你看宣传的多文艺,神马“ 转眼你于天堂,此后万物暗淡”,“爱在生命期限,来日永不再见。
”还有亲民版淘宝体的:“亲,这是爱情绝恋;亲,请备好纸巾和爱的人一起泪奔。
”做的多够格,不看僧面看佛面,一滴泪没有的,你真是不够意思。
不过要是你够意思,我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毕竟文艺和二X只有一步之遥么。
一部晒哭技,晒悲惨的影片。
虽然主题好像在激励人们放下悲伤,重焕生机,但其实过于悲惨的剧情就是告诉你,无论怎么乐观,天意还是不可逆的。
黄真真,这次过于沉重。
关于梦想和爱的三个故事:疾病与生死、理想与现实 、爱情与奋斗!
人物和故事略显幼稚尤其是第二个,但也可称之为单纯,感动不了我因为似乎是创作人的一种凭空想出来的东西,没有现实的根基和原型在里面。
音乐还可以!
有些故事,很突兀。
突兀的聚散离合,突兀的生死离别。
突兀的遥远而观望,突兀的庆幸它不在身边。
可是当看到这些突兀,好像就开始有点明白,自己拥有的是什么。
看到这些突兀,或许才会珍惜平淡的拥有,可以努力的时刻。
第一滴泪虽然结局早就注定 虽然了解被丢下的痛苦但还是尽自己所能地让你好好活着 一起死不是最浪漫的最浪漫的是 在我走的时候 告诉你 好好活着 活着真好第二滴泪不管有多困难 不管事隔多少年 梦想总在沉寂中召唤去向所有人证明 你是最棒的第三滴泪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下一刻会遭遇到什么 就像你从来不知道再坚持一下会遇见什么一样相信自己 相信爱相信艰难之后的下一刻无所谓真假 无所谓流泪与否我只想让你知道 珍惜所拥有的相信自己 相信爱最喜欢的还是第二滴。
爱情总是各有想法。
但是,梦想总是那样激动人心,引人共鸣。
圣诞通宵场的最后一部,在昏昏欲睡时放的。
以下评论略显犀利,但都是实话,不喜勿喷,不信请买电影票。
一开始知道这电影大概是半个月前,看了简介,当时一看这名字还想着去影院好好泄泪一把,专门买了包纸巾,可是...谁给我解释解释哪里倾城了?
又哪里飙泪了?
就在上周得知这海报是抄袭的,我去啊别以为把那两根横线倾了3度角就叫“倾城”,那么点小变化还不知道你是山寨的?
那么喜欢6格怎么不去画漫画呢?
总比6人头强吧别以为电影中从头哭到尾就是飙泪了,白花花的银子换的是莫名其妙的哭泣...看完就一个感受 卖泪水赚口水 真心是没蛋也疼啊其实我爱情片看的很少,但心里也是有把尺的,爱情片要出彩大致有3种,催泪的、搞笑的、残爱系的,这片走的是第一条路,真心失败。
说白了就是3段不咋地的微电影被牵强得拉到一起去。
导演丫是不是觉得这模式特新?
是不是觉得微电影火了我也来玩一玩就潮流了?
第1个故事,两个生癌的病人相爱,。
其实这题材拍的好还是挺感人的,但是剧本太老套了,敢不敢有点新意?
老套也就算了,那用心一点,刻画得感情细腻一点呢?
当中他们用DV拍摄的影像让我感觉导演是在节约成本...对周并不熟不好评价,只是觉得“给力妹”这名字太....李同学,你当初那部《岁月神偷》除了稍显生涩外还是挺不错的,但是这部我怎么觉得你的表演有点2B呢?
当你在片尾得知噩耗跪在地上痛哭时,你可知道,片场传来的是一片笑声?
并非我们的心是用铁做的,只是你的那段演技太做作了...第2个故事,请昔日恋人开音乐会,帮老师挽救学校。
两个大牌演员,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挺无聊的,以至于这段看到一半见周公了,不好评价。
第3个故事,一对苦B情侣,先男苦,再女苦。
这个在3个中算不错的了,演得还算真情,但是这故事太不贴近现实太狗血了好吗,没有一点共鸣,让观众怎么感动?
还有女主在拍婚纱时想到某件事幸福得哭了,那件幸福的事愣是在生前没告诉男的,于是我在想会是什么奥妙的事呢?
结果是“嫁给你”这么容易猜的谜底拜托别卖官,观众会很失望的。
最后那女的死了,男主悲催地迎娶一件被撑大了的婚纱,深情款款地对婚纱哭诉,太搞了你好歹抱着一个穿婚纱的充气娃娃呢,这样拍还有笑点,偏偏对着“无头”婚纱落泪,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让我搞不懂的是,这片有4个编剧,他们没有互改剧本吗?
3个故事牵连的那根线不能再自然点吗?
就感觉剧组想把片子拍成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结果观众一鉴定,原来是面盆里被冻结了的水。
如果你做不到,请别取这么动人的名字,干脆把片名改成《我哭我哭我哭哭哭》吧还真切点,再烂我也会体谅。
最后真诚的说一句 珍爱生命,远离烂片
我靠这编剧是吃屎的吗。。看到中途实在是憋不住骂声娘就逃了。。都无力吐槽了。。那个山寨王力宏。。又丑又装逼。。海报还是抄袭的。。傻逼无下限
周冬雨那段很温馨
1,黄真真 真的不会讲故事!导致在岁月神偷里病得让我动容的李治廷,但在这里病得让我无语。2,胖胖赚了我的眼泪,尽管台词真是矫揉造作啊!3,第二个故事其实很好,还可以表达更多更好,是你不会讲故事啊!4,最后一个故事OMG,送水小锅和地摊大姐,自动让我对号入座放定福庄的各种熟悉面孔……身不由
对于这部片子的评价很低,难道是对于国产剧的排斥么。
@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倾城之泪# 曾经有人说过,提前看片是你的优势你的资源,拍片都不容易的,不要为了图一时之快而打击了片方的心血。我的想法是,观众的钱袋子更不容易,为什么要让他们为虚假宣传以及质量欠奉的影片买单?长此以往才是对下游不负责任。倾城之泪,如果要我哭,来个催泪瓦斯才有可能
评分不是针对电影内容本身。
没有楼下一群装逼青年评论的那么差 虽然剧本写得非常非常戏剧性 但也不失风格和泪点
就第一个哭了
抄悲伤电影抄的很没有诚意,事实上除了海报一点都不像。其中一星是给看起来起码还很顺眼的梁咏琪的。
为什么我感觉特别假?
天谴真爱,O(∩_∩)O哈哈哈~
我不但没哭,反而很想笑啊,故事一个比一个幼稚,演员一个比一个烂啊,做死了,也就看陈乔恩的戏的时候舒服点~~
初中高中生孩子眼泪最好骗,这真不是骗人的,阵阵羞耻。
四星全给陈乔恩!
黄真真真不认真,无力说什么。
为了周冬雨,我打满分
满假的。。太多的急转而下吧!
故事无亮点、叙事无亮点、情节无亮点、演技无亮点一切都无亮点。
生命、梦想、爱情~有些细节还真是touch到我了,相当温馨有爱~~GIGI和乔恩的表演还是灰常赞的!只是编剧还真是bt,风格从大陆到香港再到台湾三连变就不说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惨无人道的让这几个人物纷纷经历白血病、被抛弃、肝癌、失聪、车祸、抢劫、被杀,最后还来个和尸体结婚,想骗泪点想疯了吧~
哭了。虽然拍的一般,但是真的触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