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小队》这部电影对老中医的意义非凡。
凭借对它的期待,本人才顺利活过上半年…最近本片终于流出清晰资源,心情激动程度堪比拿年终奖。
回忆两个月前,《自杀小队》北美首映后烂番茄38%的新鲜度曝出的时候,老中医恨不得和歪果友人心连心,一起联名抗议关闭烂番茄这个bullshit网站。
纵使北美上映后口碑扑街,远在欧美、港台地区的盆友看完后纷纷吐槽,本人还是对影片怀有八十度期待。
在沐浴更(睡)衣后,怀着朝圣的心情开始看《自杀小队》。
看到第54分钟,老中医就不争气的昏昏欲睡…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情,下面开始我图文并茂、绝对负责的吐槽。
影片一开始,自杀小队的几位成员愉快的监狱生活一闪而过。
随后一位黑人大娘开始翻案头,介绍小队成员的背景属性。
成员们出场自带简介标签,让老中医感觉这场面既像教导主任通报批评坏学生,又像游戏中的角色亮相。
此处简单介绍下小队的主要成员:
【死亡射手—威尔·史密斯饰】当过雇佣兵和杀手,擅长格斗,精通各类枪械,有一款绑在手腕上的消音手枪。
他最大的软肋是11岁的小女儿。
【小丑女—玛格特·罗比饰】哈莉·奎因本是阿卡姆疯人院的精神病医生,她自告奋勇成为了小丑的主治医师,后来却疯狂的爱上小丑。
在小丑的折磨之下,她几次死里逃生重生为小丑女。
【瑞克·弗莱格—乔尔·金纳曼饰】政府军官,小队的总指挥。
女朋友被堕落女巫附身,为了保护女票而为黑大妈卖命带领自杀小队打怪。
黑大妈特别声明,如果弗莱格死了,其他小队成员也别想活。
【复仇恶魔—杰伊·赫尔南德兹饰】拥有自由操控火焰的能力,曾因失手杀死挚爱而悔恨不已才自愿被关进监狱。
曾发誓不再使用火焰力量,直到队友遇到危险,这位善良的玩火Boy才再次出山。
【杀人鳄—阿德沃尔·艾格拜吉饰】因参加军方的基因改造实验,变成了鳄鱼一样的怪物,拥有高于常人的力气和体能还有獠牙跟爪子。
虽然长得丑,但有时却能语出惊人。
【回旋镖队长—杰·科特尼饰】闪电侠的主要敌人,拥有杀伤力的回旋镖,因为加入无赖帮而进了监狱。
他是整个自杀小队最像坏人的坏人。
【活结—亚当·比奇饰】擅长使用化学药剂,也是个善用各种武器和战斗技巧的杀人专家。
但没露几面就领便当了。
【武士刀—福原凯伦饰】和几位恶棍不同,武士刀的角色近乎于弗莱格的保镖。
丈夫被人杀害后,武士刀成为了冷血杀手。
据说她的刀上寄宿着死者亡灵。
而主讲人黑大妈阿曼达,就是自杀小队的创始人。
她希望这些坏人,能为政府干一些脏活儿且付出极小的代价。
在讲到重点坏学生兼大BOSS,堕落女巫的时候,黑人大妈还采用了道具+真人演出的混合模式。
坐在一旁的其他官员可能和观众一样心想:这黑大妈真是中二极了。
于是这些自带萌点的坏人们,要在黑人大妈的掌控下去执行任务——救出一个叫HVT1的人,激烈的突突突戏也就开始了。
由于主角是坏人,他们自然不会乖乖的执行任务。
教唆犯回旋镖队长和耿直Boy活结,首先打起来逃跑的主意。
于是五分钟后,可怜的活结就因脖子里的纳米炸弹爆炸而领了便当。
教唆犯回旋镖队长小插曲过后,任务继续。
可能由于人物实在太多了,导演担心观众一脸问号,于是就不断贴心的闪回。
大概就是,观众OS:这是谁啊,怎么回事,啊,怎么打起来了?
导演大大脑补,啊,上帝们看不懂了,没关系我给你闪回一下就明白啦。
小丑女的回忆终于在影片还剩下半小时的时候,负责带领小队的政府军人弗莱格,告诉了大家这次任务的真正目的——杀死社会不稳定因素+超能异种堕落女巫。
队员们一听,觉得简直wtf,纷纷撂挑子不干了,决定先去酒馆里先喝一杯压压惊。
雨夜、美酒、队友,在酒精的作用下,自杀小队的成员们聊过去,谈未来,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几个超级恶棍,毫无戒心的谈论着自己的身世背景,单纯度堪比韩剧里的傻白甜。
几杯酒后,只是一心想救被女巫偷走身体的弗莱格也扛不住了。
在想要金盆洗手之前,把死亡射手女儿的信甩了出来。
看到女儿的信后,父爱爆棚的死射一下憋不住了:为了让宝贝闺女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去执行任务!
其他的队员也不知道为啥,就被打了鸡血一样重装上阵,走向了对阵最终BOSS的巅峰之路。
多么的正能量,多么的无逻辑啊!
至于话题不断的小丑女,的确是影片的最大亮点。
角色疯癫可爱的性格也还原度较高。
小队的成员们紧张兮兮的执行任务时,她不忘顺手牵羊的偷个包包。
面对一脸凶相的“武士刀”,哈莉主动伸出小手和这位日本寡妇交朋友。
还夸奖她“你的香水真好闻,那是什么味道,是死亡的恶臭吗?
”
全片最让老中医觉得内心一颤的画面,就是小丑女回忆的片段:小丑问哈莉“你愿意为我而死吗?
”她毫不犹豫的回答“yes”。
小丑转念一想,这太简单了,随即问道“你愿意为我而活吗?
”哈莉却犹豫了一下,才回答“yes”。
记得漫画中的小丑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做坏人很开心,因为随心所欲。
”坏人们之所以坏,就是因为不需要底线。
而超级英雄大多苦大愁深,就是因为要背负太多责任。
再看看这部电影,说好的坏人、血腥、少儿不宜、三观不正去哪儿了!?
自杀小队的成员们团结友爱、奋发上进,完全不像无期徒刑的末世罪人,活脱脱一队内心温柔的古惑仔。
不但正义感超强,且道德感爆棚。
先有一直忏悔杀人无数,不想再当武器的玩火boy,挺身而出为了队友释放超凡能量。
更有爱女儿如生命的威尔·史密斯,展露出盗亦有道的仗义。
而原作中,毫无道理毫无感情的一级罪犯小丑,在片中对哈莉简直深情到让人落泪。
不但多次舍命营救哈莉,分分钟要吻上去的痴情Look也让原作粉丝全程惊呆。
这才是真实相处模式这年头,连坏人都没有坏人样了,你们的初心呢!!
如果想看毫无底线的真实人性,抱歉,你来错片场了,还是去看《黑暗骑士》吧。
此刻有点心疼华纳。
之前《蝙蝠侠大战超人》被诟病黑暗且冗长,于是《自杀小队》在拍摄时就开启了活泼幽默,容易圈粉的风格。
然而本片一上映,仍旧骂声泛滥…可能华纳的制片人们已经哭着精分了。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让我这个重度脑残粉都吐槽的电影;这是一部完美诠释了“手拿一副好牌,还打的稀巴烂”的电影;这是一部严重符合社会主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电影。
至此,老中医还有个想破头也不解的问题:这么积极向上、三观正确的片子居然不引进!
华纳大大你们是不缺钱呐!
最后,唯一的期待就是本片的加长版了。
但是没有期待,才能收获更多毕竟已经被炫酷的预告片和物料骗过一次噜。
二刷后更新——————二刷后我和朋友一致认为槽点还是这些,以及片子确实有很多剪辑非常生硬的地方。
比如预告中已有的哈莉打破橱窗,被Flag队长大骂“你们这些人有什么毛病”那一段在正片中非常生硬,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段子(我看预告第一遍就觉得喜剧感很强),结果因为前后的衔接气氛完全不对,现场根本没有一个人笑预告中整个倒酒片段都没了,感觉非常可惜。
那一段的“笑果”在预告片中看起来挺不错的。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病就是,慢镜头的尴尬运用。
第一刷的时候我看到整个结局部分一系列慢镜头就无比尴尬:扔枪也是慢动作,扔炸药也是慢动作,举枪也是慢动作,射击连眨眼都慢动作,反派转身想阻止还是慢动作。
这太令人尴尬了,我认为慢镜头的运用,尤其是漫改作品、决战之中的慢镜头语言,恐怕阿耶还要再向扎克学学... (甚至在前面打小怪的时候切了那样一个弹匣掉落的慢镜头也非常扎克施奈德???
看起来像反派但反派不过阿曼达的某人,被剧本塑造得非常薄弱,并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演绎空间,也让人对这样的反派留不下印象。
说真的,一个法师何苦近战,不懂。
陪着耍了好几圈之后才“除你武器”... 不过其实这个反派还不是死于话多和近战,而是读条读了一个小时等着主角来揍他们,已经注定失败了...朋友说DC这部SS有一个值得夸奖的地方,就是依然黑暗,而且人物都是“说一枪崩了就一枪崩了”,干脆俐落没有废话。
至于我说的是谁,大家自己看吧。
(以及涉及剧透的内容只在本文后半部分————————关于小丑。
我也真心为莱托感到惋惜,从预告就能看得出小丑被剪了至少占现有戏份1/4到1/3的戏份,而且还都是表现小丑变态、疯狂、杀人不眨眼的部分,结果正片里剩下的真的只有标准玛丽苏剧中的霸道总裁了。
我甚至觉得其实把某些尴尬的衔接和最后尴尬的慢镜头外加“某角色”的亲情故事好好剪一剪,小丑这些真的很小丑的片段完全可以被安排得下。
我整理了“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的正片删减片段一览”,在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5123457181090————————我的打分基本没变,从一刷就觉得大概在7.5左右,而事实是烂番茄上的“观众评分”和豆瓣上的评分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
总体来说缺点非常明显,但是当我二刷时放下了原本那种对剧本严肃性的期待后,又感觉不失为一部能看上几遍的娱乐电影。
真的要与BVS对比的话,BVS真的是越看越有感情的电影,而SS则更适合放松心情好好享受一场坏蛋们的胡闹。
我想说的是,虽然本篇影评我只给了3星,而文章下的“没用”评价几乎是“有用”的两倍,我不是来唱衰SS的。
自认为是爱之深责之切而已:我在一刷之前真的非常期待这部在娱乐性和剧本上的双重惊喜,而看完之后它确实没有让我有激动到战栗的那种心情。
从首页上大部分的repo和私下跟我交流过的人反馈那里我觉得大家都发现了跟我一样的问题,都一样多多少少觉得没有够劲。
但不管怎样,我也一样是一个小队票房大卖我就开心到不行的粉丝。
我希望DCEU一切都好好的,我希望导演们都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尤其是这之后的WW和JL。
我真的太期待了,期待到WW的SDCC预告放出来的时候一天看十遍,每次都觉得兴奋到汗毛都竖起来了。
以及,我真的更死忠于扎导了,相信他对DC这个漫画世界的爱会完整得体现在他为DCEU所做的一切之中。
————————————————————————————————————自觉作为一个DC粉,BVS吹。
我宁愿看一部没人喜欢的cult大片,当然,那不是商业电影的要求。
主流,没什么不好的,只是一部DC电影让我看完能内心毫无波动,这事态就很严重了。
看完之后我甚至没什么好剧透的。
发了一个微博说想看剧透的可以来私信我。
有人来问,我表示你希望看到剧透到哪种地步。
对方说就是剧情喽。
我甚至只能回复一句“XX是boss”,没了,这就是剧情。
我跟朋友说,其实我很相信第一直觉,看一部电影在前三秒,到第二个镜头的场景是什么,我就知道我会不会喜欢了…上一次有这种强烈的“完了,我不喜欢这个开头”的感觉还是在《魔盗团2》(虽然如果你翻我的短评我还是非常心软的)。
之前有个人说我光看预告就给一部电影感情分太戾气了,可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吧,我也希望能被打脸,可是…首先SS最大的缺点,就是完全不是期待中的那种badass到cult的风格。
为了看这部期待了将近一年的SS,我昨天又看了一遍《突袭阿卡姆》,因为知道影评不好,我祈祷着哪怕就是《突袭》的水平也好,但我内心还一直坚信DCEU的导演至少成品会比预告精彩和惊喜吧,所以更加失望了。
有人说SS的弊病和BVS一样,剧情设计、节奏、剪辑,都有问题,但我严正申明,完全不是。
我写过很多为BVS正名的东西,小范围传播给了几个朋友,以我的粉丝滤镜看BVS真的没有问题。
你可以用例子反驳我,那么我也会用解释去回复,虽然不敢称自己一定100%解读正确,但是绝对可以礼尚往来得讨论。
我认为,BVS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本书。
不论是什么样的作品都可以被评价好坏,但是书与电影不同的地方在于,你可以去逐字逐句揣摩文本,揣摩人物,然后读到你自己的理解,而不像“电影”这个影像载体只提供一个二维的形象。
要把一部电影拍成书,是一部好电影的前提,凡是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有提供广阔的解读空间的能力。
任何作品中一个立体的人物都不会仅限于二维的角色设定,它会有自己的个性,会speak for himself, 会do things on his behalf。
然后可惜的是,SS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给朋友举了武士刀作例子,一个流于表面设定而显不出光彩的角色。
首先出场,在日本执行任务,看起来和这次剧情没什么联系,甚至连与她加入都没什么联系。
然后在打怪途中她没有什么台词,完全是造型门面。
结果在决战之前突然对刀开始各种生死离别…我知道这个设定里她的刀是妖刀,她杀了丈夫,丈夫的灵魂在刀里,然而她跟刀的感情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铺垫啊,这样的设定借由队长之口说出来,有复述设定的嫌疑:除了“告诉”荧幕前的观众之外,这一段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功能性。
这样的例子不少。
——————(以下剧透)——————————————————————————————————————————其实在进影院之前我就担心整部戏会变成一个组队-打怪-打怪-打怪-打boss-结束的公路片,中间穿插耍嘴皮。
想想,但凡是“组团”的剧情都会很散,真正好看的是组团之后的事情。
我知道以PG13的分级也不用去想这种敢死队能升华出什么来(比较起来BVS的升华部分其实很神学,而SS显然不可能往那个画风去靠拢)。
那么哪怕是独创一种“scumbag掺和惹事最后还是拯救世界”的风格也好啊。
结果SS选了最蠢的一条路:前一小时,组队,揭示boss威力,后一小时,打怪,boss竟然始终在吟唱时间,最后高潮,大家齐心协力打boss。
问题总结1)开场,用一种看似很酷炫的动画才会有的风格,以阿曼达视角把小队成员被抓的经历逐一叙述了一遍。
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惊喜的客串,但是这样让小队成员出场的方式实在不尽人意。
对比《突袭》开头,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大段的时间去介绍,否则就好像游戏剧情开场不能跳过的背景介绍。
2)与开头对照的,因为有了阿曼达视角的叙述,就好像完全引入完了人物设定,接下来就成了一篇以此为基础的命题作文。
比如,死射在动画中对他重视女儿的表现一直都是侧面描写:一张念念不忘的照片,挂在嘴边,或者像《突袭》里最后给某人来一枪的时候把女儿带在身边(…),她抱着洋娃娃听着耳机。
SS里的死射呢,耍帅是非常够的,不听命令也是如出一辙,但是一旦让死射的亲情戏占了太多、解释得太正面积极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么一心爱着女儿,又没有塑造他其他生活所迫理由的人,怎么可能非做个杀人的角色不能呢。
感觉从他最后出门的那一刻开始,这个男人应该一心为自己减刑回归社会正常上班才对…当然你可以反驳我,是他之前的犯罪太严重啦,他加入SS不也是因为能减刑吗。
可是这样为了表现设定而拍的剧情还是让人觉得“这很不badass”。
3)其实不够badass的剧情太多了。
个人感觉整部戏为了PG13(和“过审”)牺牲了太多,有一种集体洗白的嫌疑。
在受女巫诱惑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死射想当时就杀了蝙蝠,就可以不用进监狱了(可是这和他爱女儿,女儿就在旁边难道不矛盾吗?
);哈莉想要一个完整的婚姻生活(SS版的哈莉变疯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接受了小丑的电疗改造,所以也许不算洗白,但是这就跟我们理解的哈莉的“疯”产生了不协调);队长想跟Dr. June在一起;焰魔想要自己的家人回来(这就是一个与之前他自己的回忆杀比较符合的例子了)。
但是一转身,焰魔就智商上线说大家快醒醒,这些都是假的。
然后大家就继续大战boss,完全没想到焰魔还能变身,打死了boss二号,退场(在这期间其他人只是站着看热闹…)。
接下来的剧情又是槽多无口,哈莉理智得有些过头先不管了,她一直在疯和不疯之间转换。
Dr. June也要起死回生一次, “真爱战胜一切” 吗… 隔壁超人哭了。
4)以上剧情很大部分依然是“大家站着看戏”,虽然不重要,但是这种剧情就好像是舞台剧等上场一样… 最后阿曼达出现,可是当时哈莉的炸弹都解除了,只能理解为哈莉完全没有《突袭》中那么疯狂,才可能会以一台咖啡机为条件回监狱吧…说实话,从大家喝酒互诉衷肠,然后就决定要团结起来齐心抗敌的时候,这就已经在cool的路线上走偏太远了。
《突袭》里从来没有一刻这些人真的想齐心协力的,一群疯子、scumbag、罪大恶极的罪犯会想合作拯救世界,我不能被信服。
*纠正我自己,本文中提及的“但是当时哈莉的炸弹都已经解除了”错了。
事实上之前哈莉的炸弹只是一时被屏蔽了,所以当Flag队长毁掉控制器的时候她甚至还担心自己的炸弹会爆炸5)片中多次出现宣传期提的bad versus evil,然而这个bad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bad彻底的,而evil又是谁呢?
至少不是女巫。
女巫和哥哥的诉求不明,这本来是一个可以深挖的主题。
“They used to worship us”“But now they just worship machines”朋友们,这本来是《美国众神》啊…新神 versus 旧神,这样的主题甚至还能回归BVS。
结果女巫兄妹一下子就沦为了“想统治世界”最后毫无意外被kick ass的毫无理想抱负的普通衰人反派…那么好吧,evil是阿曼达沃勒?
她在看到小贩卖remember superman T恤的时候笑了,在被批准X特遣队项目的时候也笑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看出来她有哪里evil。
其实TAS到《突袭》里阿曼达的形象都很明确,站在军方和政府角度的对超能力者的约束,所以她研究凯德摩丝项目,所以她克隆布鲁斯韦恩,所以她组建X特遣队项目。
从一个角度来看,她甚至就像,扯远了,JOJO SBR里的大总统,虽手段卑劣,但是目的高尚…这一点跟很多作品中的卢瑟很吻合,(比如《红色之子》?
),所以在JLU和其他动画里也能看到他们搭档… 那么她是evil吗,只能看个人理解了。
SS的原声本来我也非常喜欢,因此非常期待电影。
可以看得出来想达到的效果是《银河守护者》的效果:给小队成员出场时几乎都有单独配乐匹配人物设定,还有更多在剧情进展时加入的怀旧金曲(甚至还真的撞歌了Spirit in the sky)。
可是一不小心就让音乐伴奏太过抢戏了,音乐比台词、画面、剧情都更突出首先的问题就是,听不清台词了… 其次影响了观看的情绪。
最后的结果,就像Man from U.N.C.L.E里一样音乐引领视觉,这个尝试变成了败笔…(我觉得大舅局的原声还是不错的,毕竟不完全是金曲串烧)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预告中有的片段正片中竟然没有,甚至有微博上引用外媒的报道,本来SS有两个版本,黑暗版的被华纳否了,于是上映了fun版。
我个人的反馈是:这是华纳吃力不讨好,两边都得罪。
SS的上映成品根本不可能被影评界认可,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 而我这种期待剧本故事性的粉丝群体也非常不满。
恐怕能满意的只有因为哈莉在预告中的表现而吸引的路人粉,但国内上映无望,这样一块大蛋糕又没戏了。
SS究竟有没有两个版本,剧本究竟是不是仓促之作,剪辑又究竟是不是外包,一切都成了罗生门,只有华纳和导演自己才知道真相了。
"It’s better to die on your feet than to live on your knees - Emiliano Zapata"导演是这样回应的。
我们无从得知这是他对于整个SS项目哪一部分的回应(仅仅是烂番茄上的评分吗?
),但是在我看来,SS成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妥协,一种不可能讨好核心粉丝,又不能完全做到吸引并留住普通粉丝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说说亮点。
我不是一个小丑粉。
我很喜欢莱托版小丑。
如果叫嚣只能接受莱杰版小丑的人看完SS又要爆发一阵高潮的话,就让他们去吧,把一个已经去世的演员框死在一个角色里,你认为这是一种尊重吗?
莱托版的小丑非常漫画式的疯狂,从头到脚都很夸张都很bad都很无可救药。
有人诟病小丑戏份太少,和电影风格不符,不如删了。
首先,成片里绝对不是小丑的全部戏份。
其次,小丑这种级别的反派,在自杀小队的场合肯定是作为“戏份少但惊艳”的角色存在的。
虽然可以诟病放着这么好的角色不用来做boss,比如《突袭》剧情,但是人家最后挖了一个大坑呀。
难道你不对小丑出场、逃脱、躺在一圈武器中间还有和他的新手下在谋划些什么感到无比好奇吗。
说到这里,我甚至认为结局前的那一分钟,杀回来的小丑比整部电影的主线更好看更有故事。
无比期待小丑在蝙蝠单人电影中能展开的戏份。
*二刷发现一点,小丑救哈莉时,身穿礼服,胸前别花。
(而片中其他时候经常是颈挂大金链,端坐夜总会的哥谭帝王样,且一言不合就一枪崩了敢打哈莉主意的混混,对哈莉无限牵挂关怀,连短信都堪比“开门,我在门外”级男友...以及最后,本蝙有的,闪闪有的,海王算是有。
(彩蛋就不剧透了,需要剧透的请微博找我)。
本蝙的戏份比我想象得要多,并且很好看。
而布鲁斯韦恩甚至更好看…——————————————出影院时感觉四星,讨论完感觉三星。
我等着二刷看能不能提分吧
该片根据DC漫画改编,讲述了一群超级罪犯成员都是面临严重牢狱之灾,他们只好为美国政府做事,以此来减轻自己罪刑的故事。
感觉超酷的一部片子,在某个契机下突然看到小丑女的照片,哇,觉得好炫酷,就去找了这部电影来看。
还是蛮不错的,本来一直以为对漫威,超级英雄这类电影没什么特别大的兴趣,但是这部电影让我突然对漫威类型的还挺感兴趣的。
小丑女和丑爷真的是酷炸了,超爱他们两个。
剧情也不无聊,看点还是有的。
总的来说,还不错的一部电影吧,可以一看。
在《自杀小队》正式上演之前,就被预告片,剧照吸引了,一群反社会分子啊,特别那“脏妞”,造型很诱人啊。
公映后,听到的则是一阵不佳的反馈,最近,听说“加长版”已放,赶快看看,毕竟也不排除剧场版本被剪折了的可能嘛。
看完这片,不能说糟糕,倒也打的热闹,但是和很多观众感觉一样,距离本来感觉应有的气质有差距,导演显得想法太多,英雄们拯救世界这么忙,还不迭的把镜头散来散去,要挖掘“坏人”们心理的柔弱面,结果那个别扭啊,为啥不能如《死侍》那样一贱到底,来的更简单些,更纯粹些?
如此多的“奇葩”,这部电影本该很有趣纵观如今的英雄电影,套路化痕迹明显,无非正义一方(哪怕有瑕疵,总还是正义的)战胜邪恶一方,邪恶的一边折腾来折腾去,无非也是倒腾“毁灭地球的N种方式”。
英雄们这边呢?
不能让他们过于强大,毕竟西方文化里,突破自我,以弱胜强是永恒的主题,英雄们啊,必须得有毛病,要么能力不足先要被恶势力海扁一顿,要么心理有些毛病要自我突破,这方面典型的就是《蜘蛛侠》。
还有个日渐流行的策略就是:堆人,这样各有所长,你力大无穷,我能眼观六路,你能放火我能吐水,你能隐身我有金刚不坏自身,对不起,我这说的是葫芦兄弟,不过大体就是这个套路。
《自杀小队》显然走的是群像路线,而且现在的审美观念下,古典式的的英雄已经式微,有瑕疵的英雄才有魅力,所以,本来,本片这充满个性,性格各异,本领五花八门的组合很能拍一部喜感十足,热闹无比的电影的,结果,很遗憾,导演让这个过程成了大银幕上的情感节目,顺着导演的镜头,大家各诉衷肠。
队长有些邪气,这里要推荐这位演员参演的精彩美剧《谋杀》其实,挖掘英雄内心的苦与痛,这也是挺好的路子,比如《蜘蛛侠》,比如诺兰版《蝙蝠侠》第一部,当然,诺兰是个牛人,英雄电影能拍的心理捕捉犀利,还能拍出社会历史感般的凝重。
不过更多时候,在超级英雄电影套路化的今天,恰恰角色性格刻画和剧情流畅变得更加重要,成功的英雄电影都有成功的角色塑造,本片的角色风格显然更应该向《死侍》那样的玩世不恭,或者《银河护卫队》那样的角色感觉靠。
开头有这个意思,都是些社会的奇葩啊,能力也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随着影片的深入,味道变了,导演的镜头也乱了。
是的,哪怕是群像电影,你也得有个主线,一切围绕这个主线服务,特别商业动作片,观众希望得到的还是娱乐体验,要打的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本片令人遗憾之处就是它常常让观众跟着要大干一场,突然中间把你硬拽向一个分会场,一会看死亡射手的父女之情,一会看小丑女的后现代主义爱情,一会又是放火男的家庭悲剧,能痛快些吗?
小丑在片中位置有些尴尬毫无疑问,无论从观众期待,还是导演本意,片中的小丑女都是焦点,造型和气质上,小丑女的塑造也还算不错。
但是,导演在小丑女身上渲染的和小丑的爱情故事总是有些出戏,其实,莱托在本片中塑造的小丑气质还是很棒的,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成了一个尴尬的所在,要么跟着小丑女发疯,要么就是带着一帮人拿着枪突突突,一个本足以站在舞台中央的角色,偏偏成了一部与本片主线平行无关的言情剧的男主。
试想,如果只是简单交代小丑女的诞生,然后让这条线彻底除掉,影片或许会更加纯粹,小丑女的坏或许会更加迷人。
不过,好在尽管影片被导演折腾的有些散,破坏了流畅性,降低了娱乐性,但是最后还是打的热闹,这是美国电影工业强项,足以兜底。
虽然,我不明白,为啥导演让那些被女巫“寄生”的小兵们一副足以让人犯密集恐惧症的造型,但是它们还是很好的履行了给超级英雄们展示本领当炮灰的作用,一路打打杀杀,场面还是很热闹,不过显然是部过目即忘的电影,哪怕有威尔史密斯这样的老将撑场,也还是让人印象寥寥。
看了这么多超级英雄电影后,我愈发感觉,在美国电影工业展现特效场面已经跟玩儿似的今天,人物个性的塑造将成为一部此类电影成功的更加核心的要素,而《自杀小队》却太多想法,太多线索,却让这帮本应该很个性的人们成了一帮只是有故事的人,可惜了好材料,没有做出好菜肴啊。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aboutfilms
美国企业家M·K·阿什曾经说过:承认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鉴于此,我要冒着被广大DC粉喷的风险,先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X特遣队》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嗯,我说出来了。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口碑就不必说了。
上映5天后,《X特遣队》的烂番茄新鲜度已经掉到了26%,与DC曾经的耻辱之作《绿灯侠》持平。
有不少评论说,影评人那都是在故意抹黑DC电影。
你看观众好评度,不是还高达71%吗?
这才是影迷的心声!
这么说倒也没错啦。
不过如果稍微做一下横向比较,71%的观众好评度,与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中最差的《无敌浩克》持平。
连对面漫威去年的那部饱受抨击的大作《复联2》,观众好评度都高达84%。
漫威的几部好评作品,包括《复联1》、《美队2》、《美队3》、《银河护卫队》……观众好评度都在90%以上。
综上所述,至少在我看来,《X特遣队》的口碑失败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票房上来说,《X特遣队》上映首周末拿下1.3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了北美8月的开画纪录,这看起来也是很亮眼的表现。
不过,同样做一下横向的对比,《X特遣队》的开画票房,比年初的《蝙蝠侠大战超人》还差了3000万美元。
而且,和口碑同样扑街的《蝙超》一样,《X特遣队》面临着票房后劲严重不足的问题。
(《蝙超》的最终北美票房竟然不敌《死侍》。
用中国IP来类比的话,大概就是《孙悟空大战哪吒》大电影,票房输给《雷震子传奇》这个意思吧……)也就是说,“小队”也许并不至于会票房扑街,但受到如此严重恶评的影响,和《蝙超》一样无法达到预期票房成绩的结局,应该是难免的了。
我居然用了这么长的篇幅解释自己的结论……看来我还是很怕被人喷的。
以下才是正文:《X特遣队》这部电影的问题出在哪?
--以下内容完全出于我的个人观感 不专业 略有剧透---在我看来,《X特遣队》(以下简称《小队》)并不“烂”,它只是极其的“平庸”。
具体的体现是,整个观影过程让我觉得非常的无趣。
客观的说,《小队》完整的讲了一个每个人都看得懂的故事。
但是,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的推动都很生硬,没有出彩的笑点和燃点,全程无法制造任何的紧张感。
如果对电影没有期待,那我也许会说电影是“合格”的;但由于《小队》在电影上映前建立了极高的期待值,最终电影的成色就难免让人感觉很“失望”。
从电影本身来说,《小队》的人物和故事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人物本来应该是本片的卖点。
一群充满魅力的反派,被迫给政府干脏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下三滥没底线的内讧,想想都让人激动。
结果看完电影发现,这哪是坏人,这明明是一群听话的三好学生。
整部电影完全没展现出他们到底坏在哪。
比如最主要的角色之一死亡射手,明明是个收了钱就杀人的雇佣兵,被生生塑造成一个慈爱的父亲。
我还以为自己看的是《当幸福来敲门》呢。
人物情感的推进也非常的无厘头。
一群大恶人,在一起没待多久突然就相亲相爱了。
打敌人打到一半,一起到酒吧里喝了喝酒聊了会天,就决定去拯救世界了。
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角色过多,电影需要在讲故事之余,既介绍到每个角色,又展示他们的特点。
对面的漫威用好几部电影做的工作,《小队》企图“一部到位”。
最终的结果则是,不仅让电影显得零碎和混乱,又没能展现角色之间的互动。
像回旋镖队长、武士刀这样存在感差一点的角色,甚至几乎没能表现出他们的能力。
对了还有小丑,我靠我竟然差点忘了说小丑……莱托少爷的小丑,本来应该是全片最受期待的角色之一。
结果在《小队》里,他的存在感已经低到把他所有的戏份都删掉,对全片剧情都不会有任何影响的程度。
莱托少爷其实把小丑的鬼魅演的相当到位。
可惜在《小队》中,小丑完全成了小丑女戏份的附属品,每次出场基本都是“哈利哈利我爱你,快跟丑爷我回家去”……堂堂丑爷混成这样,真是让人心疼……小丑女确实是全片的亮点。
但这也基本上是占了人设的便宜:癫狂又风情万种,再加上性格女星玛格特·罗比的演绎,想不出彩都很难。
不过,大家别忘了,片里还有另一个风情万种的女角色:卡拉·迪瓦伊演绎的魅惑女巫。
这卡拉·迪瓦伊,之前是英国最红的超模,参加过两次维密的内衣秀。
在《小队》中,她也卖的一身好肉。
可惜,两位重量级性感女星双双卖肉,也没能拯救这部电影。
其实还蛮心酸的。
再说说本片的故事。
《小队》的导演大卫·阿耶,之前在接受《帝国》杂志采访时曾说:“过往那些超级英雄电影,总是在对抗来自莫名其妙星球的外星人机器反派,在他们设下倒数计时器摧毁地球之前。
不过说真的,谁他妈的在意啊?
”恭喜你阿耶,你自己拍出了一部谁都他妈的不会在意的超级英雄电影。
因为《小队》的最后大战,正是在对抗莫名其妙的女巫反派,在她建造一个大机器摧毁地球之前。
而且,技能牛逼的没边儿的女巫姐弟俩,面对一群用手枪棒球棍回力标的小混混,居然肉搏了半天,最后还双双被炸弹炸死……呃,你是认真的吗?
……在同一次采访中,阿耶还说,《X特遣队》是一个关于挣扎、疏离同时重生的故事。
港真,我是完全没有看出来。
电影倒是有突出体现小队成员的挣扎。
比如死亡射手一直在想女儿、炎魔一直在为自己失控杀了家人而后悔。
但这群恶人从来就没有疏离过。
如上文提到的,在一起待了没多久就相亲相爱了。
重生就更瞎了。
死亡射手最后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世界,自己说的理由是:我要让女儿觉得,她父亲不是一个只做坏事的混蛋。
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鬼……你要是有这种当模范爹地的觉悟,那就别去当杀手啊……你哪怕是说我要保护女儿生活的这个世界,都更有说服力。
炎魔最后为了干Boss,选择牺牲了自己。
他去战斗的理由是: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家庭,我不要再失去另一个。
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鬼……你们几个认识了两天就成家人了?
你死去的家人听到了会高兴么……总的来说,我知道电影想表现主角们的转变,但是这些转变的理由实在是低幼到毫无说服力。
于是,整个电影的主线就是:世界上出现了反派,一群表面上罪恶滔天实际上大好青年的坏蛋被政府逼着去打boss,打着打着彼此惺惺相惜情不自禁,于是只要坏人们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成为美好的明天……呃,你是认真的吗?
……---结尾的分割线--不管DC粉们再怎么对电影的评价不满或不屑,《小队》令人失望都已经是无法辩驳的事实了。
不管原因是什么,《小队》如今的境况真的让人难过。
因为《蝙超》和《小队》的接连失败,是一定会对DC电影宇宙的未来铺陈产生影响的。
如果明年的《正义联盟》和《神奇女侠》再扑街,DC的前景就真的非常堪忧了。
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不知道还能说什么……真心希望,华纳能在接下来的电影里,用好DC的众多大好IP。
如果DC电影宇宙真的没能搞起来,想必隔壁的漫威也会觉得很寂寞吧。
所以,拜托,加了个油啊……<图片1>
事实证明,漫画可以像电影一样严谨。
但电影一定不能像漫画那样中二。
当然了,你可以说我不懂DC。
但不懂DC的我依然觉得黑骑是部神作。
所以这样脑残粉们或许就会明白,原来烂番茄是无辜的。
或许就是有黑暗骑士这样的电影存在,才会变成DC后来电影都成为其陪衬的理由。
但话说回来,DC有钱拍这些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为什么就没钱去请诺兰再拍几次呢?
当然以上听起来更像我才是脑残粉,就简明扼要的说,DC还是太急了。
全片除了小丑女好像是真正的反派,其他一个也未能表现出来,包括威尔。
即便是小丑女也是卖萌有余癫狂不足。
更别提沦为配角的小丑了,我不是针对谁。
希斯的小丑我不知道未来50年还有没有希望有人超过他。
坦白讲,这里面的小丑就像是一个奢华又有些怪异的黑帮头头,根本没有作为蝙蝠侠最强敌人的所拥有的恶。
影片还充斥着从钢躯开始就成定式的各种没有办法建立内在逻辑的自圆其说。
一群因为生命受到威胁而被迫走到一起的无恶不赦的人,因为一个不那么美丽又不那么感人的恋爱故事打动,决定真心为其卖命。
明明一颗boom就可以搞定的东西,却派过去死了那么多人。
虽然脖子里放着炸弹,偶尔打点小脑筋想走后门。
但作为一群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你就不能多编点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吗?
这么听话又有道德感,还做什么反派嘛。
另外那黑人大妈,旁边看戏的都死一沓了,你居然作为反派最有理由杀的人在最后还要串出来硬改结局。
你是走错片场了吗?
所以我才说一部一部来,导演一定觉得自己用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安排所有人的介绍是一件非常吊的手法。
反正我是不能接受的。
Harley Quinn在楼梯上回忆自己和Joker曾经甜蜜的瞬间时,拿枪对着贸然打断自己的Deadshot,恍惚却又温柔地说,have you ever fall in love?这姑娘从头酷炫狂狷不正经到尾,只有寥寥几个时刻是认真又温柔的,毫无例外都和Joker有关。
这样的人真的温柔起来是很要命的。
Deadshot愣住了,我也。
爱情啊,就算我已经好几年除了运动以外心跳数永不过百,那时刻还是觉得,这玩意儿太他妈动人了。
我个老司机在电影院居然浑身颤栗了,我确定不是因为室内温度太低。
插一句,给这电影一星二星的人大概都指望从DC专业出品一百年的爆米花电影里找到人生意义吧。
何必呢,鸡汤喝多会死人的。
反正至少对我来说,几个反社会人格相爱相杀比复联美队那种一起杀几个人就成绝世好bro的伪正能量要精彩的多。
Harley有多美,一个撒娇一个撇嘴一个开玩笑一个闹脾气有多迷人语言根本无法赘述。
颜狗们不分男女,就算是为了她一个人买票进电影院都一定值回票价。
真的,我一甜心少女,看到她唯一的想法是,真想把这个小妖精摁在地上操个三天三夜。
来,我们继续讲讲爱情。
她从一开始就注定是Joker这只野兽的猎物,没什么好说的。
他伤害她,控制她,虐待她,改造她,重塑她,因此他最爱她。
典型psychopathy的爱情模式,狠辣至极,因此柔情似水。
“Would you die for me?" "Yes." "Let's try a harder one. Would you live for me?" "Yes."Harley说yes的时候,又一脸那股子温柔。
她温柔地凝视着Joker,毫不犹豫地向后倒去,背挺得直直的坠进几十米之下的硫酸池里。
Joker龇牙咧嘴地犹豫了一秒,脱下外套就跟着跳下去,捞起他不会游泳的玩具,唇就紧贴上去,这回倒是连那一秒犹豫都没了。
Harley满足地大笑,Joker咬着她的嘴唇也笑,硫酸被他俩绿的蓝的粉的鬼头发染得乱七八糟,但那画面太震撼了,至少在我看完电影十二个小时之后的凌晨时分,我依然在为那场景悸动得睡也睡不着。
我右手腕上的纹身是德语,会一辈子跟着我。
Baader-Meinhof。
这个词能够解释纽约的夜景,布拉格沉静的海,初吻,巴黎八区的星空,还有他们俩。
结尾处Joker卷土重来,带着人马一路杀狱卒锯狱门,大步流星走到她面前,粗暴地一把抓住她的脸说,let's go home。
她笑得如同一个天真的孩童,不问也不讶异,只是马上扑进这个男人怀里甜甜地喊puddin。
虽然我知道这都是为了拍续集而走的套路,但我还是欣慰,就是嘛这伏笔才够味,凭什么只有军人能和碎成渣还能复活的爱人团聚呢。
我想,这个男人在她心中,一定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他大概这辈子只会爱她这一个玩物。
我眼睛一酸,你瞧,这两个人在拥抱的瞬间就都变得很弱鸡,说爱会让人变强大的人都是找打噢。
I'm a crazy person,而且我相信冥冥中注定。
所以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找到我的布丁仔。
I know my puddin is at somewhere. I'm not ready yet, but I'll always do when he comes to me. 我们相爱,我们抢银行,打打杀杀之余痛快地接个吻,今天在纽约明天就在东京当坏蛋,大不了被条子抓进去,我知道我们俩能把监狱和对方都操个底朝天。
这个五星,致爱情。
何时我们能再变得人模人样不论好坏?
答案都在心爱的人那里。
Suicide SquadX特遣队本片风格像极了同样出自华纳影业的《疯狂的麦克斯4》,每个人物都极具有个人魅力,并属于同一范畴类型:暴力,都是打家劫舍的主。
因个人所擅长“武器”不同,不会让观众产生雷同疲劳感。
同样,大反派小丑也有很大令人爱的特质,虽通过影片展现部分并不能达到精神病医生疯狂迷恋的那种程度。
至于剧情,who cares?!
哈莉还是超可爱啊!
特别是Robbie把一些小语气小心情都表现得特别棒!
除了开头在夜店跳舞那段感觉画风稍微有点不一样(,并没有觉得“过了”。
但是虽然很早就做好心理准备,小丑的戏份还是够少了…重点是丑哈mad love那一段就被这样带过…我不服啊…之前有看到评论说亮点都在哈莉身上,但我觉得别说小丑了,连哈莉都不是主角…对哈莉的塑造还没有火魔用心(当然也许是我期待太高了…然后我其实不排斥丑哈感情戏,小丑去救哈莉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大问题,92动画里,Harley&Ivy那一集,哈莉出走,小丑也是不习惯,急着去找她。
不是小丑粉,把小丑塑造得“霸道总裁”我也不太在乎。
但是我在乎的是,在小丑对哈莉一往情深的设定下,哈莉的很多性格就没法表现了,哈莉的形象比起漫画动画单调许多…在这个设定下,我甚至没法想象毒哈能如何上线…所以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这部电影对哈莉的塑造不够用心剧情好坏是我其次关注的,这部片只能说就是普普通通,我比较注意dceu里这些角色的人设呀…这部丑哈两情相悦的设定,之前被剧透的时候也就觉得还好,但是看完以后,真的觉得一言难尽…就连最傻白的动画漫画里都逃不过的,哈莉人设中最核心的设定:对J斯德哥尔摩的迷恋,一次次挣扎着离开,一次次悲哀的失败,都被删掉了…不探求那么多内心戏也ok,但是重点是我担心动画漫画里那些刚信誓旦旦说完“离开他我也可以”一转头“我已经开始想念他了”,伤痕累累对J已经完全失望看到J送的花又眼睛亮起来“Pudding…”,被J抛弃了无数次还一脸甜蜜的幻想“这次他可能是认真”被Ivy敲头,千方百计冲进监狱要杀J拿枪指着J后一秒就掉入J怀里…这些超级超级可爱的情节也许都不会在dceu里上线了…可惜了可爱的Robbie哈呀…但是说不定下一部换个导演人设就改了,J就移情了呢…到底还能看到下一部嘛……
看完了《自杀小队》……怎么说呢,比较失望。
我是个DC粉,DCEU的前两部作品——MOS和BVS我都给出了五星评价。
但这部SS,即便有粉丝滤镜的加成,它在我心中的程度还是四星。
开始吐槽时间。
一年前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这部电影。
哇,超级罪犯(supervillains)集结成的队伍呀,反英雄呀,哈莉·奎因呀……光是想想就觉得超级有趣。
随后出来的预告片让一大堆DC粉嗨翻了。
但没想到,观影时,这部SS暴露出了一些弊病。
1.电影节奏电影前40分钟的节奏掌握得不错。
在这40分钟的时间里,SS做了以下几件事:①介绍SS里的各位成员;②制造出电影里的反派——女巫;③成立自杀小队。
但之后……节奏就开始崩坏了。
SS成立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阿曼达。
中途一路突突突和突突突,偶尔死射还和Flag拌嘴,啊,还有小丑劫机……最后顺带拯救世界。
之后就没了。
将近2个小时,剧情冲突就这么简单你敢信?
要讨论SS的剧情节奏,就不得不提起BVS。
扎导的BVS,在院线版2个半小时里,塞上了四条线:大超线、老爷线、WW线、卢瑟线。
几条线分分合合,中间还有一些角色之间的交错,随后迎来了最终的决战毁灭日,这些剧情让我觉得非常的充实。
但反观SS,SS2小时的剧情里,只有一条“小队线”。
无论是Flag和他女友的感情纠葛,抑或阿曼达收集变种人,或是小队成员相互斗气或团结一致,通通都属于“小队线”。
至于“小丑线”?
算了吧,这条线比较失望,而且对剧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有没有这条线,SS都可以拍下去。
(其实弄出小丑线就是为了让粉丝开心一下的)是的,电影节奏有些问题,2个小时里,只看到这一条小队线,难免让人审美疲劳。
如果SS可以加上多线叙事的话,相信电影会更加好看。
比如阿曼达的线可以独立出来,反派的女巫线也可以独立出来——虽然电影里也是这么拍,但这根本对小队线没有影响。
如果可以换成下面这样就好了:小队线·主要剧情——被逼着解决危机,团队里有人内讧,有人慢慢觉醒想当英雄,有人嘲笑想当英雄的人;阿曼达线·主要剧情——威逼利诱收集变种人、与小队斗智斗勇,阿曼达的上层不信任SS,想借机铲除掉他们;女巫线·主要剧情——女巫脱离阿曼达控制、游说小队加入自己、寻求其他势力、为力保自己,协同阿曼达上层清除小队、最后无望决定找寻哥哥;如此一来,剧情就会变得复杂了,坏人不是简单的坏,好人也不会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好。
也许我想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吧,一群黑暗英雄,在无人信任、无人帮助的情况下, 为了自己的存亡而去拯救世界……哪怕拯救世界之后还是遭到万人唾骂,但他们毫不在意,在脸上挂着大大的神经质笑容。
2.人物转变电影后半段,人物的转变实在太过突兀了。
明明是坏人,怎么一个个都想要拯救世界了?
是的,他们是在变好,他们有点坏不起来……那为什么干脆不坏下去呢?
死射,威尔·史密斯来演果然有股好父亲的味道,他的转变还说得过去,毕竟之前他和哈莉还交心地谈了一次嘛。
而小丑女,玛格特·罗比的演技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儿,她那股疯劲只表现在以下几处:①户外被捆绑时笑着说“voices”;②打烂商店玻璃时;③炮火里冲向小丑时。
我有想过,为什么他们会给人一种“坏不起来”的感觉呢?
也许问题出现在那个芯片上。
这个芯片的设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只要不听我(阿曼达)的话,你们就会脑袋开花”。
这个设定限制了他们内在的疯狂和邪恶。
超级反派之所以迷人,全因为他们不顾后果地去做一些常人想都想不出的事情,他们把犯罪当作艺术去精雕细琢,他们是一群疯狂到极致的艺术家。
但SS的自爆芯片设定则限制住了这点,虽然哈莉他们还是可以自由行动,但他们大部分的行动都在阿曼达的掌控下。
而更主要的一点是,SS里缺少了棋逢敌手的超级英雄。
有超级反派,则必然要有超级英雄嘛。
尽管老爷露脸了几次,但都是不痛不痒的。
所以我想,也许SS里还可以加入一条老爷线?
老爷线·主要剧情——老爷暗中调查发现阿曼达在搞SS、老爷与SS碰面,但不信任他们、某种契机下老爷信了他们一次,随后与阿曼达谈判要求她交出变种人名单;如此一来的话,我相信SS会更加好看吧,起码不会仅仅只有一条单薄的小队线了。
再谈谈莱托扮演的小丑。
莱托演技是有的,但这个小丑……有点平庸。
他的行为不像个疯子,而是像个爱着哈莉的坏人。
他的故事基本都和哈莉糅杂在一起,由于电影主要讲SS,所以也不知道小丑之后要干什么。
小丑的存在,也许是给重启《蝙蝠侠》预热吧……3.思辨性为什么我会喜欢BVS和MOS?
全因为里面充斥着这样的思辨吧:什么是神?
什么是人?
神可以不受约束地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规范世界吗?
神可以全能并且全善吗?凭着自己的心意去做的好事真的算是好事吗?
……诸如此类的思辨,在扎导的两部电影里,让我们不断地思考着。
可惜的是,这种思辨放在SS里就荡然无存里。
在电影里,根本找不到类似的内容。
其实深入挖掘下去,SS还是可以找到许多能够思考的东西的:①什么是恶棍?
什么是英雄?
②恶棍要做多少好事才能变成英雄?
③恶棍不想成为英雄,是错误的吗?
④恶棍假若成为了英雄,还会有人厌恶他们吗?
假若SS真的可以将这些思辨内容放进去,那真不得了,将会是一部反英雄的神作了。
但……可惜了。
两小时的内容,只是单薄的打怪剧情,以及突兀的人物转变,之后加个小彩蛋……这样的电影,跟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有什么区别?
所以,真为SS感到惋惜。
虽然SS票房不错,但我觉得,它还可以更好。
好难看……说故事说得乱七八糟 角色倒是蛮可爱我相信是演员的功劳。乔金好帅嘻嘻嘻 和死射麦麸太明显了吧(。)
太平淡了,这是唠嗑片吗?没什么激情 战斗力感觉除了焰魔都很弱。。
烂番茄上每一个评价都是对的,电影剪得很奇怪,节奏很仓促,人物发掘不均匀,反派有些无聊,很多打戏看不大清,配乐各种流行歌曲很参差烦乱。我全同意。有些让我分心了,但大体上我没有在乎。原因在于人物和表演,剪辑搅乱了一点化学反应,但就这样还是特别有劲。Harley跟Joker的关系也没搞砸。别怕。
#剧透#自杀小队,乌合之众。小丑女疯疯癫癫可可爱爱,美艳性感至极ToT~!Margot Robbie完全豁出去了!刚好昨天僵尸男孩去世,今晚“开房”选择看的这片刚好有和他极似的角色,触动万分,天意啊!剧情随意,掺杂大量对话文戏,导致核心的武戏份量大大压缩,更趋向一部行走型的夜间公路片。打boss就这样匆匆几下打完了?尤其这个boss还是计划之外产生的……死射对女巫致命一击前莫名其妙的插叙和慢镜不能忍,命运悲惨的复仇恶魔就这样同归于尽地牺牲不能忍!本蝙和鹅闪出场激动万分儿!!!!彩蛋里的老爷英俊倜傥!最爱酷帅湿发冷峻凌厉的武士刀妹子!!!莱兔的小丑不像小丑,反倒像做作的黑帮老大。小丑女正常模样姣好知性,幻象里的小丑和小丑女更是颜值巅峰,无妆丑爷貌美惊人。好想让乔大哥哥和Scott Eastwood哥哥同时操我!&gt;﹏&lt;[加长版]
1电影采用双线叙事,主线是自杀小队执行任务,还有一条副线是小丑一次又一次救走哈莉·奎茵。自杀小队、小丑、阿曼达·沃勒、魅惑女巫全都是反派,堪称狗咬狗。2自杀小队收到命令去营救一个人。他们到了大厦才发现,要营救的正是对他们发号施令的阿曼达。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还会去营救她吗?3见到阿曼达后,因为惧怕微型炸弹,所有人都不愿冒险去杀她。正是自私和不团结,导致所有人都被阿曼达牵着鼻子走。这就是人性。4导演确认,原本杂兵是类魔,终极反派是荒原狼。原本《蝙超》出现荒原狼全息投影;《自杀小队》女巫背后还有荒原狼,片尾彩蛋布鲁斯·韦恩拿到闪电侠、海王资料;《正联》蝙蝠侠组建正联对抗荒原狼。原本《自杀小队》并非和DCEU主线剧情无关,反而是重要的铺垫,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惜被华纳魔改了。
即使无视卡拉这个年度最让人讨厌的演员带来的影响,本片也相当平庸。超蝙全程下来十分难受(片长脱不开责任),不过单将一些片段(如大都会之战)拿出来看可能还比较舒服。而《X特遣队》无论看全片还是看片段都十分平淡。
我还算喜欢,比起之前那些腻得不行的英雄类型片。小丑女挺讨人喜欢的,但中间她和小丑两人的疯狂还是让我后脊一凉:我是永远也不想遇上他俩。逻辑很简单,漏洞什么的对这类片也习惯了;Cara妞是美但不喜欢她扭来扭去。
外网的负面评价说得都对,但止不住我喜欢哈利·奎恩啊!!!
垃圾。
我不管我要给五星,纪念在伦敦看的第一场电影。改编进去的温情桥段戳碎了我的点。小丑让哈莉跳进硫酸池之后走开两步又撕了衣服去救她,在飞机炸毁前把她推出飞机,最后炸了监狱对她说Let&#39;s go home,Deadshot因女儿被抓又因女儿得到救赎,这些隐藏在英雄主义背后充满人性的细节才是最有价值的看点。
之前看大家评价辣么差 我的期望值从二百二直接降到了负二十二(这句纯粹为了押韵...)于是好像也没有感觉特别差 给你六十分及格啦 其实可以给Cara Delevingne再扣个二十分 but I&#39;d like to turn staright for Margot Robbie 导演把好好叙事的功夫全都用在了配乐上啦 答应我 下一部好好讲故事
一群喜欢去化装舞会爱玩cosplay的大叔大婶们整蛊了一些特效做出来的无聊电影,预告片拍得好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
假如能拍成《小丑女传》,应该至少能打四星吧。她癫狂,脱线,但偶尔流露出的伤感以及旋即掩上的欢笑,有时看着,觉得真要动情。其他角色,也就死亡射线和福莱格没太掉队,或者说,至少健全点。角色走马般地过,凑不成大多出彩的局面,就有点浪费了,而且那么牛的boss,扭得辣么认真,最后这下场?
作为爆米花片子完全值得每一分票价。剧本再捋捋会更有劲儿,眼下进度人物场面配乐偶有细微违和感,但也远没有跟风狗说得那么惨。期待看到更多的讲故事角度,打算订蓝光。某重要男角的剧情完全围绕某女角展开作陪,这种投资量级的类型片里不常见,我很感动。
小丑女真迷人~爱情真迷人,即使疯狂和毫无缘由~为此加一星~
这些反派都不坏啊,就是有点疯癫……顶多是个银河护卫队的水平……
尼玛太扯,白眼翻累
2 剧本写得跟屎一般,剧情推动的不合逻辑和台词的愚蠢程度再上DC漫画改编新高度,而且搞笑的地方毫无笑点,热血的段落却笑点重重,真是亏了一众这么有特点的角色。小丑纯打酱油,女巫扭来扭去的瞎废话直接笑喷。
确实有点失望,感觉就像“等了这么久,就给我看这”,剧情简单低幼,抓坏蛋--放坏蛋--杀坏蛋;和预料一样,角色方面,除了哈莉·奎因和死射稍有亮点外,其他角色基本属于酱油党,包括小丑,很多台词和情节都像在拖剧情。全片下来整个就是低配版“X战警”,风格又贴近《死侍》,呵呵,DC还是不够争气啊
太难看了,让人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