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片名。
看得出剧组是想要还原一场真实而残酷的阻击战,所以连剧情都没有设计,直接搞了一个毫不花哨的阻击战出来,做成了电影。
可是,阻击战,导演跟编剧都没有见过啊,那咋办?
只好参考塔防游戏,就是两个口出怪的那种。
敌人好像一波一波的怪物,除了一波更比一波强之外,毫无智商可言。
我方则是哪里需要去哪里,灵活支援,定点防守。
也没有什么计策谋划,就是硬刚,最后刚赢了敌人,拖慢了对方的步伐,完成了阻击任务。
于是影片结束。
总体索然无味,但是聊胜于无。
#电影生死阻击# ~ 电影虽然篇幅短小,内容有点俗套,但是貌似泪流满面的我依旧(尤其是几个小片段深入人心,一个小女孩和一只小黄狗在炮火中,身旁全部都是烈士;一个秀才书生,被炸掉了一只胳膊后,面临“鬼子”的前进,身怀炸药,从胆小畏惧死亡,到勇敢直面死亡牺牲,以自己的身体作掩护,躺倒在坦克底下…)因为内心是懂得那些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战士们的奉献,换来今天的新中国、虽然出生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其次,(仅表示自己的观点)现象不一定就是事实,目前的和平和安全,是因为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们在防守祖国,他们作为后盾,默默付出,我们也许是通过新闻或者其他途径看到,虽然身在和平年代,但依旧,还会有人牺牲和奉献,只是我们没有亲眼看到。
得益于每个人都是局部生活,平行生活吧。
最后,国庆节,祝福祖国!
致敬英雄,祖国最可爱的人是你们,千千万万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奉献祖国的英雄们!!
无名川、八佰、甚至中国医生,再到生死阻击,可以说是对中国电影发展现状的警钟。
1.可预判的剧情:一个硬要讲而讲的故事,并不在于让观众有感而发,自发的融入到剧情内,而是想要通过红专正强拉硬拽的把观众带进来,就想在看一个哭闹着要玩具的小孩一样,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你也知道他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真的没眼看,归结原因就是目前中国的导演与编剧们许多真的肚里没货,或者自己真的没有这样的感受,而是根据国家氛围强写一个剧本…爱国人的可悲,真正电影人的可悲。
2.肤浅的人物形象勾画:我们喜欢李云龙因为他不完美,或者他很真实,他或多或少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着自己向往的元素,这些人物很聪明,很有能力,甚至有时候还有点狡猾,做的事情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拍案惊奇的。
而不是一个一个只知道舍生忘死的木头人,做着一个个肤浅的决策,这样的人是有距离感的。
3.“无伤大雅”的选角与服装:当“嘎子”指导员上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部电影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关系户”就几秒钟镜头,没什么的,这样的处世之道怎么可能拍得出好电影。
毫无工匠精神与那种一眼看!
这个角色就是他了!
那种神韵…,李幼斌的英气被他那顶厚厚重重的棉帽遮蔽了一大半,越是这些小细节越能看出一个剧组是否用心,这些是骗不了关注的。
因为明星流量、人情世故而选定点角色,以及无伤大雅的定妆都将会是埋葬这部电影的伏笔,以及陪葬的那些被抢了档期、经费紧张的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200万可以拍得出来的亮剑,而几千万砸不出来的上海堡垒。
资本裹挟着的民粹主义是我们当前电影发展的一种现状,甚至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缩影。
喊着祖国666的人,很有可能是真的在民族与国家存亡之际,最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习大大说过青年人要有理想,祖国有希望。
我们只是在这片纷杂的利己主义的声音里呆的太久了,我们只是没发声不愿意与傻子吵架而使得缺少一种共鸣,希望我们都能进步吧。
影片的情节设计堪称经典,从非洲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引入,通过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石油管线,巧妙地串联起整个故事的主线。
剧情紧凑,节奏明快,从斯瓦格和观察员唐尼被上级抛弃、唐尼牺牲,到斯瓦格隐居山林、被上校重新召回,再到最后的反杀与揭露真相,每一个情节都环环相扣,悬念迭。
人物塑造立体多元 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色。
主角斯瓦格是一位退役的海军陆战队狙击手,他不仅拥有精湛的狙击技术,更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如狡猾阴险的上校、忠诚勇敢的新人尼克探员等,他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剧情,也使得影片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专业性强,细节到位 影片对狙击手的专业知识介绍得非常详细,从狙击的枪械到战术,都相当经典。
例如,斯瓦格使用的M40A3型7.62毫米狙击步枪,以及他在狙击前对距离、风速、湿度等数据的计算,都展现了导演背后做的功课,使得影片更加逼近现实。
主题深刻,引发思考 影片通过斯瓦格的遭遇,展现了正义追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深刻反思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如政府内部的腐败与勾结、情报系统的漏洞与不安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使得影片的剧情更加真实可信,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不足结尾略显仓促 影片在结尾部分的处理上略显仓促。
虽然最终揭露了真相并洗清了斯瓦格的冤屈,但在一些关键情节的交代上显得不够充分和细致,使得影片的结尾略显平淡。
部分情节略显套路化 影片在某些情节上略显套路化,例如“铁汉柔情的脆弱片段”和“嘲讽美国议员”等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有些俗套。
迫真演技和不明意义剧情就不说了,看到一小时我属实没绷住。
你静步刀人吧,还拿个大刀片。
结果理所应当地刀了第一个被第二个刀了,还好最后抢到了机枪。
机枪真的是响啊,很响啊!
就在这个时候女的还站在那大喊鬼子来了。
你是嫌机枪不够响还是嫌自己白给不够快?
啪的一下(指枪声)就白给了,很快啊!
扫射鬼子扫得正爽,机枪没子弹了。
这时一般人都会立刻给机枪换弹,但歪把子换弹确实慢了点,没得讲的。
于是我们这位被刀了一下的八路军就站起来用步枪开火。
迅捷白给。
我都傻了,这么好的射击位置,趴在那别动就行,你想动也动不了,肯定已经被人盯死了。
编剧写这段的时候都不带脑子呗都?
影片用片名“生死狙击”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生死只在你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如果当斯瓦格没击毙其他3名要暗杀他的狙击手的话,他早就已经死了。
可他活了下来足以说明他的出色。
可是我们这位出色的狙击手确被黑幕政治弄得狼狈不堪,四处躲藏逃窜,他作为军人、更是作为狙击手的荣誉感、骄傲感和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侮辱。
那些只会摆弄嘴皮子的政客把他原本还算平静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他对国家和军队的热情被一群骗子和小人无耻地滥用,谎言和罪恶代替了真实和公正。
这些使他义愤填膺,他要像他的祖先在开荒美利坚西部那样用枪和血来了断这一切。
他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孤胆英雄,因为没有那位和他一样有正义感的FBI“菜鸟”探员的帮助他不会成功,没有战友女友和探员朋友以及检察官有意、无意地帮助他也不会成功。
他是个善良脆弱而又正直的人,当通过制度和法律都无法解决显而易见的不公正问题,他只能用他擅长的狙击枪法把一切解决
整部电影只能怀着爱国主义伟大情怀来看。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缅怀。
但是,编剧和导演实在是功力太浅,整部电影槽点太多,看完已经无力再吐……不过为了导演还能进步,我就是累吐血了也得再吐点……🤣🤑首先这个军分区班子成员整体年龄偏大,这一脸褶子不是八路军中背锅的大爷就是八路军的最高指挥官才行,看着跟朱总和彭总差不多了。
再有为了让李幼斌、张光北等显得年轻,把这脸刮的溜光,看着一脸褶子像老太太似的,还不如留一点胡子茬更真实。
另外马家堡这里明明是一个县城,却说是村子,难道是老李不熟悉地形吗。
还有炸坦克有个桥段坦克由城门洞外往里进,当时城里边还是八路军控制,前两个人不会打,抱着炸药包硬冲牺牲了,后边的人还傻乎乎的硬冲,就不会躲在城门洞两侧,待坦克露头了从两侧攻击吗,八路军机动灵活的战术在这里丧失殆尽,看来是老李老了不会打仗了。
🥱还有护送大婶出城的战士居然把自己的冲锋枪给大婶了,要知道抗战时期,这种冲锋枪十分难得,这把枪一定比他自己的命还重要,他居然会轻易送给一个从来没开过枪的老大婶,真不知道是编剧胡编乱造,还是导演突发奇想。
整部电影几乎没啥情节,硬生生的塞进几个掩护老百姓撤离、小女孩死了爷爷、大婶和小女孩又回来等等情节,先不管这些情节是否能够推动剧情,关键是这些情节真实可信吗?
老百姓不知道回来会送命吗?
不可信的情节硬添加进来还不如没有的好,都不如在指战员身身上挖些内容出来。
想想同是战争题材,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什么经典,因为他真实、自然,编剧、导演、演员都很哈罗少!
而这部《生死阻击》打的挺激烈,却可惜了这几位老戏骨了。
唉,不吐了,再吐就要吐血了。
最后,还是向这部电影的全体演职人员致敬,编剧、导演功力尚浅,但精神可嘉,希望他们不断进步,再奉献一部真正经典的抗战片,我吐完了依然还是期待!
李云龙的相关海报吸引了我,毕竟当初亮剑魅力无穷,让我看了无数遍。
这部电影中李云龙竟成了楚云飞的下级,这让我有点难以适应。
战争场面比《亮剑》强多了,炸坦克、炸房子、轻机枪、重机枪、冲锋枪、手榴弹、手雷,应有尽有。
估计剧组资金比较充裕,哈哈。
整体故事比较完整,可惜一些细节没做到位。
比方说军人把枪交给农村大嫂防身、自己不带武器走人,稍许有些随意。
一般农村妇女是搞不懂咋使用枪支的吧?
看到一小时的时候,小战士把手里的冲锋枪交给身边的老乡,说这个你拿去防身,我差点没喷了饭。
手榴弹炮弹炸起来的时候,就见一抔抔的黄土满天飞,不冒烟,不着火,这是啥战争片啊?
一个必死的定律,想死就站起来当靶子。
战士赴死的时候一个个口号喊得如此响亮,人物却显得很呆板,跟八佰里一个个背着炸药跳下去的战士差远了,只能说这个片拍得一般般,大概是为了国庆献礼,生搬硬凑出来的。
算是电视剧版的分支情节,优点在于对电视剧还原的挺好,从演员到布景设置原班人马,缺点是过于刻意了,人物脸谱化严重,都是优秀的演员但自己重演经典的自己还是有点难度的,而且岁数大了不好超越,国庆档期支持国产吧。
影片时间不算长,短期内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晰确实难度也比较大,碎片化有些严重,情节部分有些过于儿戏了,这可是战争啊,你死我活的。
能不能扶持一点正常的剧组。
小黄狗超级可爱
三星半,战斗拍得很激烈,但人物并不突出,几个《亮剑》里的演员带来了熟悉的味道,就是演员年龄偏大,状态不如从前。
7分
想要那只中华田园犬
主旋律抗日神剧,剧情除了主旋律就剩神了。
就冲这个阵容,它不值五个星?
结局还是很壮烈的,有当年骑兵连冲锋内味,作为网大,爆破和烟火都还不错,送老乡的那段剧情太弱智了,竟然把枪直接给了老乡。看在这几个亮剑老演员的份上,给个四星
21国庆
2024.8.18
讲的是一场小战斗,但却也残酷激烈。战场情况变化多端、武器兵力异常悬殊致使这支勇敢的狙击部队最终全部牺牲。该剧用无数个细节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根本没有什么主角光环,一发炮弹下来就足以让躲在壕沟里的人身首异处。没有煽情、没有幸运,到处都是死亡,只有不停地战斗战斗。
回忆
不如亮剑
十年寒冰,热血已凉。这种题材夹杂在抗战经典剧作和抗日神剧之间确实只有凉凉。老李和楚团长老骥伏枥,有心无力。这种风格廉颇老矣,不能演喽。机枪火炮,一顿操作猛如虎,清点部众,全都是生龙活虎。还是编剧实力有限,演员状态掉线。
小黄狗不错☺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亮剑》剧场版
我很意外为什么评分会这么低,抛去家国情怀来讲,很多镜头还是很好的,虽然这种片子很多了,但我仍愿意推荐,勿忘国耻,致敬先烈
为了李幼斌张光北想给高分,可是如果给了高分,又怎么对得起当年的他们。
我还以为是《亮剑》原来是另一个题材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电影战斗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