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兵传奇,虽说本片中的镜头剪辑很一般,很多处剧情安排让人感到有些突兀,但我个人还是很看好这部影片。
可能因为我对欧洲战争史的爱好所致。
但影片所描绘出的雇佣兵这个特殊人群的面貌、生活、感情还是很到位的。
他们社会地位低下,连个正统的番号都没,却有着令人敬畏的勇气——每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便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站在队列的最前面,去完成对于正规军士兵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管这种勇气因何而来,都会促使他们成为帝国军队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但是其相应的地位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是始终被贵族所忽视的一群人。
整天忙于生计,经常被拖欠军饷,为了吃饭钱甘愿冒生命危险。
最终的归宿都只能是以悲剧收场。
甚至人过中年以后,他们自己都看明白了这一生只能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煎熬。
剧中男主角Alatriste是一个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雇佣兵,这也是当时佣兵们很普遍的一个性格特点。
像其他佣兵一样,他没有自己的生活,把大把的时间都泡在了酒吧里,日复一日。
对他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只有战斗,在战场上他是个专家,手段干净利落,经验丰富。
而且冷酷无情,为了完成任务甚至可以把自己亲密的战友亲手杀死。
但他却有着一颗怜悯的心,收养已故战友的孩子,抚养他长大,还因为同情而放过了重伤卧床,曾与自己对立且结下恩怨的雇佣兵Luis de Alquézar。
而在María de Castro成为皇帝新宠的时候,他却倒在了Luis de Alquézar的剑下,险些丧命。
Luis de Alquézar又死于为父报仇的Balboa剑下。
在他看来感情是奢侈的,他对待感情的态度真诚直白而不失理性,不为一己之私轻易承诺别人。
因为他的固执最终没能和Luis de Alquézar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虽然这也和Luis de Alquézar的职业特性社会地位有关,但和他自己冷酷的性格、刀光剑影的生活也不无关系。
最后Luis de Alquézar感染梅毒被修道院隔离,Alatriste依然拿着项链去见她,两人相拥而泣,怎奈为时已晚。
看后让人心里一酸,眼眶一湿,不由得为这份感人至深的真情和两个身不由己的小人物而感叹、惋惜。
雇佣兵们终生都是在这种相互厮杀中度过。
看似自由的佣兵,实际上却像人偶一样被自己的命运左右着。
影片最后上尉奋力一刺,为一个平凡佣兵的一生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却把一个西班牙佣兵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深深刻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17世纪,西班牙王国为了扩张领土等等目的,常年在欧洲大陆掀起战争,而作为国家军队外的佣兵,为这一时期战争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本片战争场面不多,几个决斗场景也是轻描淡写。
但对于主人公Diego血雨风霜的一生,以及凄惨的情感经历描写颇费纸张。
这是一部耐人回味的影片,对于17世纪那个战争年代历史了解加深有着很好的作用。
对于17世纪的西班牙我们能够知道多少,历史书上学到的大航海时代,殖民地,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也就这么也而已。
对于西班牙国内的王权,宗教势力,佣兵,完全是陌生了。
据说《Alatriste》把5本书压缩到2个小时的电影,时间跨度20年,这让一个不了解背景的人看的一头雾水,且会觉得电影有点松散缓慢,这是N多史诗片难以避免的弱点。
但影片中展现的那些华丽反而古代服装,还有建筑,如油画一般,还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另外片尾一场平原军团大战也勉强撑起了所谓大片的名号,但电影中表现的种种都是悲剧,看完只有历史的沉重,没有快意。
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中精彩的斗剑,笔记西班牙可是佐罗遥远的祖国,有n多好的剑客。
不过西方的击剑总是没有俺们的武侠那么绚烂好看。
——响马大日报http://niuma.blogspot.com
这部电影看过很久了——它本身就是好久以前的片子,可能算是关于西班牙最大的史诗片?
今天偶然看到有关信息,终于想起写个评论。
虽然我打了五星,但这部电影严格来说并不值。
大部分人看可能也就三星到四星,票房市场也说明它不算成功。
我个人起码有一星是给结尾的罗克鲁瓦战役,毕竟终于有电影完整的表现了西班牙方阵的交战。
B站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剪辑几乎都是最后的交战场景。
算是了却了一个半拉子军迷的执念。
说回这部电影,画面精美,演员演技也都很好。
吃亏就在导演太想完整描写一个帝国崩塌的细节过程。
通过主角的眼睛描述了了太多的人物和事件。
影片从1622年尼德兰战争一直讲到1643年的罗克鲁瓦战役,短短两个小时时间跨越了了20年的历史,期间还穿插讲述了主角和国王情人、他养子(是他战友儿子)和主角对手女儿的爱恨情仇,主角和另一个剑手惺惺相惜又针锋相对的对峙,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等等等等。
造成了影片情节割裂跳跃的厉害。
假如是一个对西班牙帝国历史不太了解的人来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主角莫名其妙的就去打仗了,莫名其妙就被裁判所主教针对了,莫名其妙就又去打仗了,不知怎么回事就到了结尾山穷水尽地步……只有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才能透过这跳跃的剧情理解这种历史大势之下,小人物无可奈何的悲哀。
首相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主角武艺高超勇猛无畏,奈何西班牙大势已去,都无法力挽国事颓丧的狂澜。
主角和养子都和人互相倾心相恋,却都被命运捉弄都无法真正在一起。
最想让我吐槽的,就是这个影片的简介。
不知道这个简介是不是制片方给的,网上对影片的介绍都是这个(连豆瓣都是)简直可以说是集不知所云之大成的东西。
难道就不能说清楚,这部电影就是通过中尉的一生经历,侧面描写了西班牙帝国从鼎盛到衰落过程中,芸芸众生的世态百相。
故弄什么玄虚呢?
还有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算了吧,反正也是小众产品,自己看着高兴就好。
许多人说电影沉闷,像记流水账,我表示五体投地,或许电影对你来说全部应该是快餐,想看带劲的或者戏剧化的,不如看一些热门美剧。
这部电影很好看,平凡琐碎的节奏加强了真实感,很像追求真实感的文艺片,但并不像严肃的文艺片那样平淡,电影中有许多带着真实感的精彩桥段。
这部电影真正可贵的是,表达出了那种被埋没于平凡中的高贵英雄精神,即使明知是徒劳明知会被埋没明知默默无闻,却仍挺起高贵的头颅,骄傲地做一个勇敢高洁的英雄,与流行的英雄主义完全不同,没有丝毫的虚荣和功利,不是为了被承认、崇拜,而只是天性如此,我就是一个英雄,我无所无惧,包括我不畏惧我不为所知,我不畏惧我有所牺牲,因为我就是英雄。
一部好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比较完整的给读者及观众演绎了一段历史时期内,一名西班牙佣兵的一生。
在我心中的地位,类似于余华的《活着》、张碧华的《霸王别姬》。
影片结尾时候字幕: “他既不是最诚实也不是最虔诚的人,但他的勇猛无人能及,曾在法兰德斯与步兵团并肩作战,当我看到他时,他在马德里苟且地活着,以4铜币的价格租售他的剑,永远地丧失了技艺与无畏的精神……” 以战友遗孤的口吻叙述了以男主为代表的佣兵在停战时期的状态,那就是帮都城人民做一些见不得光的脏活。
而影片开头的脏活,虽然引出了男主和大公的偶遇,同时也明确了佣兵团体和贵族阶层的巨大身份差异,而这种身份差异,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认为是上帝一切都安排好的,通过教会的不断洗脑,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一点,没有反抗。
男主开头接的脏活,却搅坏了皇室的安排,于是被当做替罪羊勒令离开都城去佛兰德斯前线卖命加送死,在前线也干的是最累最拼的活,但依然五个月没有收到军饷...战争获胜后侥幸留的性命回城,随后又开始了西班牙与葡萄牙十年左右的海上霸权争夺战,而这些时间,基本上代表了西班牙的黄金时期,从电影中的人口到器具到服饰,都能看出西班牙海外殖民的收益。
而男主海战雇佣兵结束后,国王被权臣逐渐架空,自暴自弃,同时大陆国家法兰西等国崛起,西班牙国运开始走下坡路,佣兵的日子也更难过了,于是重操旧业去帮皇室干起了抢劫的脏活。
活干的漂亮,国王赏赐给他一条金项链。
但是他的女人被国王看上了,他不割爱,那国王就找别的佣兵干掉他。
争斗的结局就是女的梅毒被国王甩掉,佣兵搏命互有死伤,皇室不动如山。
影片结尾,男主作为老去的佣兵,为了金币,于是再一次踏上了为西班牙皇室出战的征途,最后一战男主死亡,电影结束。
从历史角度看,影片给观众展示了西班牙王国的兴衰,同时介绍了在当时的政体下,各利益团体和阶层的共存和发展。
历史给人的教训,就是最强大的堡垒不是外部攻破的,而是从内部瓦解的。
真的是一部用心的电影。
看完這個電影,已經是深夜1點鐘了,儘管熒幕上演員表已經放完,但是我依舊不捨得離開,總覺得本片主角Alatriste的傳奇故事不應該就這樣結束,儘管事實上已經結束,他也從一個男子漢大英雄淪落街頭,苟且偷生終其一生。
17世紀的人的觀念,相比現在或許已經改變太多,但是仔細想想,每個人的骨子裏都希望幸福地活着,希望國家強大,妻兒生活美滿,爲了這些目標而奮鬥,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西班牙強盛時期,男子漢的榮耀便是爲國爲榮耀而戰鬥,甚至有點維京人渴望戰死的信仰。
所以曾是Alatriste是光榮地爲國戰鬥的戰士,他浴血奮戰,爲了國王,爲了榮譽,爲了西班牙。
這本該是一個熱血的故事,卻在時代的更替中鋪上悲傷的陰影。
上流社會的放縱,國王的貪婪,大臣們的勾心鬥角以及生活愈加艱苦的百姓,逐漸讓西班牙衰落不如從前。
越來越多的人被抓走,被絞刑,明白事理的人都進了監獄,加上其他國家發動的進攻,都暗示着這個國家的岌岌可危。
可Alatriste他還是堅持原有的那份情懷,貧窮而傲慢。
不畏生死,爲國而戰,哪怕毫無軍餉;聽從命令,不起私心,哪怕殺了自己戰友;不畏王權,保持態度,即便對方是大公;感情專一,不離不棄,哪怕愛的女人一次次傷害自己……堅持如此紳士般的態度是他獨有的人物特色,也是他最大的悲哀。
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不得不放棄自己堅持的一些東西換取較好的處境,因爲多數不是特別有地位的人就算堅持再多,也很難得到肯定與重視,這種現象從古到今都有,所以在許多事情都要委曲求全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會選擇痛苦地堅持呢?
西班牙衰落不如從前,而他一直不屈不撓,堅持到最後,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
影片的最後,Alatriste拼上了最後一口氣去戰鬥,最後一劍,揮掉了他最後的尊嚴與驕傲,傳奇人物的傳奇就此結束。
結尾一句話帶過他的後半生,起初覺得意猶未盡,後來才發現,這是最好的結局。
《佣兵传奇》是一部西班牙的史诗巨片。
除了天才的欲望情色大师阿莫多瓦,除了那个狂放的拉丁情人班德拉斯,除了惊艳性感的西班牙女郎佩内洛普,纯正的西班牙电影很少进入常人的视野,但是这并不妨碍《佣兵传奇》成为06乃至07年电影的亮点。
虽然这是大制作,但是对于那些听到“大制作”仨字就反胃的人不要慌,这绝对不如华语大片那般流俗,它更注重写实而非好莱坞式的浮夸,之所以称之为史诗巨片恰恰是因为影片对底层小人物的栩栩如生的刻画,换句时髦的俗话,这是妙写人性的,透过一个为人卖命身不由己的武夫形象,我们能感受到一群人的奋斗,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不可救药的浪漫情怀和骑士精神。
迭戈,一个身份卑微的佣兵却是拥有荣誉与勇猛的男子汉。
在17世纪的西班牙军队中担任“上校”,所谓上校只是资历深而已,摆脱不了被权贵奴役的地位。
即使他孤傲,但还是必须在贵族王公面前低头,因为他只是一个低层的武夫。
他救了伯爵一命赢得了赏识,但是却和其他无关,这无法改变他的命运,他仍是一枚杀人的棋子。
个人感情方面,他深深地爱着美丽的玛丽亚,一位著名的舞台剧演员,但是他的爱情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是一文不值的。
他满心欢喜的拿着用命换来的国王的奖赏,费尽周折把它换成精美的珍珠项链,匆忙来到爱人住处时,发现在他心爱女人屋子里竟有一个男人,而他不是别人,那是置高无上的西班牙国王——赐给他奖赏的国王。
那一刻,我相信所有观众的悲哀都抵不上男主角他内心的那份失落,那是这个男人最最无助的时刻,却不是在血光剑影的沙场……他的养子伊尼格也面对着同样的命运。
迭戈希望男孩能够远离美貌但危险的少女——青梅竹马的安琪里卡。
但是干柴烈火炽烈的燃烧,任何“忠言”都成为苍白无力的逆耳之词。
安琪里卡打算和伊尼格私奔远方,却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在官僚家庭别有用心的强力阻拦下她还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和后代的贵族身份放弃了他们的诺言。
那急切而坚定的步伐变成了退缩和逃避的背影,一张无比苍白冷漠的脸庞烙映在屏幕之上。
女人为什么总喜欢折磨最爱她的男人呢?
人为什么总是对得到的东西加以轻蔑,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时才知道珍惜?
在梅毒医院只能蒙着面纱的“病人玛丽亚”和整天以泪洗面的“女伯爵安琪里卡”最终都为她们的得到付出了代价。
佛兰得战争渐渐远去,无敌舰队从此不再无敌,成为败北之师,历史无限风光的背后是如何一种景象:战乱,枭雄,宗教,阴谋,背叛,美色,道德,良知。
当女人不再是昨日的温柔,当信仰受到玷污和质疑,多情剑客最值得信任的只有那把手中的无情剑了,男人们只有“像男人一样去战斗”才能忘却痛苦。
或许胜利和成功并不能令人真的满足,也不能令人真的快乐。
但是生命的归宿是血。
一曲荡气回肠的佣兵战士之歌,足以让屏幕前的我们血脉贲张,回味良久。
http://hi.baidu.com/%BA%AB%C5%F3/blog/item/487bf4039f4c89753812bbcb.html
这是一个拍大片的时代,尽管非好莱坞导演们嘴上说着唾弃的话,背地里却都在削自己的脑袋。
终于,西班牙也沦落到拍大片了。
叹。
Alatriste的故事在西班牙不能说家喻户晓,但的确是非常畅销的小说。
其作者Arturo Pérez-Reverte也来头不小,除了小说外,还常年写作谈论时弊的专栏,并且有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经验,还做过战地记者。
对于选择Viggo Mortensen来演Alatriste,一看变知是出于海外票房的考虑,甚至有消息说,如果没有他的参演就无法在北美发行。
现在这片子成功申奥了,和Volver一起,唉,还是让Volver赢吧,传统剧情电影万岁!
排开这些商业因素,此片还是值得期待的。
虽然主角的口音被西班牙国内媒体奚落,虽然导演头脑一热把五个故事连在一起一口气拍了2个多小时,导致时间跨度超过20年,而Alatriste容颜未老。
我还是要说,这毕竟是投资2千万欧元的大片,期待一下总没错的。
虽然看不出钱都用在哪里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心里还是矛盾的。
为什么花钱多的片子都不好好讲故事呢?
Volver以及之前得过n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班牙电影,或者不如说Almodovar电影,已经证明了西班牙有的是会讲故事的阿,为什么还要花一座山的钱去证明西班牙电影的技术一般呢?
所以说闯进好莱坞还是唯一目标。
剧情上,由于我没看过原著,无法对改编质量提出任何意见,当然五本书化成一个故事,其浓缩性可见一斑。
其中Alatriste和Iñigo两人两段爱情故事都讲得不够明白,可能是时间太短造成的。
所以就现在两段故事的内容来看,女人全部背叛了男人,而且最后都悲惨结局,这实在是有点令人。。。
厌烦。
奥斯卡还是选Volver吧,让大男子主义靠边站。
我可以理解这里所说的年代是17世纪飞利浦四世统治时期的西班牙,估计会有n多人用这一条来给这两段故事找理由的,就算这样,可Angelica一长大简直就变了一个人,性格中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强硬,这样前后不搭的性格好像只是为了使得最后她没有赴约的情节变得合理一点。
虽然我一直在说这片子的不是,却又一直让各位期待,其实是因为这是一部由西班牙自己拍摄的历史题材的影片。
虽然主要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当时的社会环境都是真实的。
由本国人自己来拍摄,所代表的视角也是相对权威的,更能引起注意。
另外,全片的摄影十分了得,有好几次都让我想起了某副油画。
破败的墙壁,从侧面窗户里缓缓泄出来的一缕阳光,要不就是虚实结合前后相应的几个人像。。。
说实话,在战争场面较多的片子里还真是很难找出这样安静而不失层次的油画场景,Alatriste里面遍地都是。
So,这似乎也证明了导演一有钱了就开始装修自己的片子,装修费花大发了就从编剧稿费那里扣。。。
最后还是选了“推荐”,虽然到最后我也没搞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推荐,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待大片的矛盾心理吧。
不知该怎么打分。
制作极致精良,摄影帧帧匠心,但叙事似没有充分展开。
不过,反刍一下,觉得也不失为留白式的言简意赅,情节还是合理的。
这片子是特供西班牙人内需的,就没打算做成国际大片,没打算外国人看。
字幕中提到君主制。
那时英荷都有这方面讨论,史书中倒未读到西班牙是否也有。
不排除是原著作者的当代视角。
做个不知是否确切的类比。
多年前有部国产片《大清炮队》,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国家烂了,民族仍在。
这大约也算是一种路径依赖。
西班牙躺在殖民地流入的滚滚财富上腐朽,大清躺在精巧完备的社会秩序和既有文明上腐朽。
它们维持了社会稳定,却无法实现社会动员,也就无法面对竞争。
联想到,马基雅维利对于罗马共和国的解读,真是精辟之至。
共和国时期的内部纷争,正是罗马强大的原因。
在江山永固和国力强盛之间,可能只能二选一。
他应该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结尾的战争戏拍得不错
画面很美。
摄影真好,剪辑略乱。。。
还有人记得西班牙曾经是世界之王吗?
佣兵传奇:🌟🌟 流水账式人物传记。亮点在最后的冷兵器战争场面还原,包括长枪阵对决的细节非常考究
很艰难的看完了—-第一次感受到脸盲的痛苦,始终没认清谁是谁…. 但是演技 光影 服装 道具 包括群演,都是一流的。有空再刷
西班牙大投入大制作,演员阵容也是西班牙第一线的。讲述17世纪西班牙的老兵的传奇故事,在王室挥霍无度,却仍在肆意扩张的情况下,一批西班牙老兵仍然忠心耿耿,为国捐躯。当然没这么绝对化,其中穿插了爱情故事(实质上爱情故事是主线),宫廷斗争等等情节。画面很不错。Nacho Pérez
超级大闷片呀
战争场面太少了,剧情也很拉垮。
我要补西班牙历史,难怪么看明白。就觉得人物氛围很浓郁很浓郁,西班牙语还是唱的比说的好听。2小时25分,折磨啊。
看完了,没看懂,后来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对白讲的是西班牙语。。。晕啊,不过还是部能吸引我看完的电影,赞一个。
没意思
由点及面,由小及大
画面美,但是拍得过于流水账了,基本就是一个武艺高强的男人在战场和私斗里不断获胜,顺带养个娃谈个恋爱,最终不得不被砍的故事。
“他既不是最诚实也不是最虔诚的人。当我看到他时,他在马德里苟且的活着,以四铜币的价格租售他的剑,永远的丧失了技艺与无畏的精神。”租剑人即杀手,一句有关西班牙语的双重隐喻。全片将汗牛充栋的大部头压缩的支离破碎,好在画面还是很古典的。
看不惯,没有文化背景看的很艰苦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节奏是不是慢了点
从中可以了解封建西班牙的一些历史往事,大人物的追求和无耻,英雄和小人物的悲哀,忠诚和义气的碰撞,荣誉与金钱的冲击,让人嘘叹不已。
2.5
西班牙人脸盲症发作。。。剪得七零八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