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圈钱为主的电影毫无疑问。
不过我确实疑惑,很多超级大烂片也有很多人看,为什么说到综艺电影就呈现N倍愤慨,各种没看过片随手拈来的怒骂.....不过我也可以理解黑它的,因为我自己对于《我是歌手》这种炒作老歌曲老歌手、编曲糟糕、淘汰制颇受质疑的节目也愤慨,觉得它破坏了好的音乐生态。
(oz...个人观点,不喜绕道)对比总结.....我就是喜欢电视上的《爸爸2》,所以对爸爸2电影能宽容,能接受这片。
所以就让能接受的人接受,不能接受的人不接受好了。
没必要让人与你一致。
回到电影本身,确实一般,从电影角度看是没涉及到一点艺术或故事。
从综艺角度看,环节设置上尽管加了上天入海的难度,却还是让人觉得缺乏诚意,似乎还没电视上好看呢。
姐姐从头哭到尾让我心疼,多多也颇压抑。
姐姐与Joe让我小感动了一把,一起成长相亲相爱是非常美好的感觉。
曹格看似文弱,在岛上倒也算井井有条,因为两个宝贝成长的越来越像男人。
最后,如果从综艺节目搬上荧屏后的电影能拍出味道,那形式完全不该是原罪。
有些从未上过荧屏的纪录片、传奇电影从不比电影差。
《 长》《春》《华》《山》与其眼睛盯着别人的优点羡慕、嫉妒,不如把目光收回,低下头来认真学习;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怎样不让别人比自己强上,不如暗自努力,让自己成为强的人。
人很多时候都是注意别人太多,看自己太少,所以才会患得患失。
其实,仔细想想,别人如何,跟我们一点都没关系,我们又何必因为他人的动态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呢?
专注别人不如专注自己;看好别人不如看好自己。
希望别人的成就带给自己幸福感,不如给他人带去幸福感。
学会收回目光,才是真正的有眼光。
自身的品味决定了自己的环境、身边的朋友。
当你埋怨自身运气不如他人,或是遇不到好的朋友时,应当审视自己,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先问问自己要什么,再问问自己有什么。
事不想不通,人不问不明,时常观心自省,才不会迷失自己;经常独处、捋清,才知道自己的方向。
学会摒弃让自己裹足不前的思想和观点;清理一些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人和回忆。
有所舍弃,才有所更新;有所吐故,才有所纳新;有所绝交,才有所至交。
首先:1、这片子的确很烂。
2、我是看了电影才来评价的。
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大概就是说到捞钱啊,没操守,综艺电影根本不能算得上是电影,这样的行为对电影艺术没有尊重、敬畏啊啥的。
其实我也十分不喜欢这样的电影QJ我的眼睛,但是这能全怪人芒果麽。
毕竟大多数人拍电影也是要赚钱的,又不是谁都能像昆汀,诺兰一样拍个电影又叫好还叫座。
躺着拍电影都能赚钱,如果是你你不干?
好歹看电影也算双向行为,没人逼你买票进电影院。
进电影院的人也都知道,自己是去大银幕上看综艺节目的。
总比花个钱以为看国产大片,结果是国产大烂片好点吧。
好歹人家没有欺骗你。
这种现象完全就是市场行为,有人愿意看,出品方能赚钱就拍,有人不喜欢就批评,这都是大家的自由和权利。
一些导演骂的这么厉害,如果你水平高,拍的国产电影酷炫狂霸拽,票房全面飘红,那大家肯定都去看您的电影了,还会去看这个?
要怪就怪大众的审美品味去,如果谁都像你们豆瓣文艺青年一样,这片还会出现在电影院麽?
至于大众的审美品味为什么低呢,我没本事回答清楚,也没胆量说清楚…以前听李志说过:“你对这个世界有什么不满,不要说,去做”。
我觉得导演有空批评别人,不如脚踏实地试试如何戴着镣铐起舞,也是慢慢培养观众审美的一种方式。
对于我们自己呢,多去电影院支持那些你喜欢的作品,尽量不要在网上下载。
不要脸地想起《推拿》上映时,全宁波没几个电影院排片,为了给娄烨贡献票房,横穿半个宁波也要去看。
我觉得这样杯水车薪的行为可能也比空开嘴炮来得更有意义一些。
ps:本应该以身作则不去电影院看综艺电影,以实际行动抵制的。
但是大半年没见的朋友约我一起去看,反正我是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大批特批人家刚要去看的电影。
到了电影院后,发现大多都是家长陪孩子以来看的,人家看得很开心,欢声笑语的。。
怎么着,电影完了,我得堵住出口,对他们狂喷教育一段麽?
唉!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时候室友都在追我没看,这次还是偶然看了快本才开始追的,没想到我居然能一路追下来,虽然费曼没来,但还是带着家人一起去看了大电影,说点小感想吧。
节目组选地点挺用心的,本初子午线啊小岛啊海滩啊什么的,应该是花了心思的。
姐姐太可爱了,头发也是real好,简直羡慕嫉妒恨......Joe还是一如既往的缺乏安全感,好在他还是跟薯条爸爸一起去荒岛了。
说起来,跳伞那环节明显是为曹格特意设置的,突破一下自我啊还能给孩子做榜样,挺好的。
好久没见到姐姐哭鼻子,在电影里看到还是蛮想念的,贝儿多多羊羊他们哄她的时候也好逗“我觉得这样应该不好”其他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心灵鸡汤,哄孩子也很有一手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这个品格低下的电影最核心的受众群体:就是那些渴望过上“上层”社会生活而不得的“包法利夫人们”。
平心而论,就作品而言我非常喜欢《包法利夫人》,也非常喜欢福楼拜笔下的“艾玛小姐”。
但是在TG土地上的 “爱玛小姐” 们面目却尤为可憎:“爱玛“受过教育,热爱美,崇尚真挚的爱情。
中国布尔什维克版的她们人云亦云,年轻的时候向往小鲜肉,岁数大了就去跳广场舞,向往赵忠祥和芮成钢的肉体,她们欲望强烈,资质可怜却不自知,天然就觉得就应该有一个霸道总裁来滋养她们,她们抱怨老公赚钱少,杰宝短,她们也不爱看书,不能独立思考,离开了群体就无从辨别是非,聚在一起就依靠动物性活着。
她们就是妇女版的流氓布尔什维克,这个傻逼视频就是她们窥视中国“上层”社会,和她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婚姻家庭生活的欲望投射。
所以不怪导演也不怪制片人,这是品格低下的市场所决定的。
由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同类节目移植而来的大型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万千观众的支持下热播两季,成为当下并不多见的超话题类综艺节目。
借着前两季的风头,《爸爸去哪儿》迈出荧屏,走入影院,在2015年初闪亮登场。
此次的外景地走出国门,选在了瓦努阿图以东、汤加以西的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村长李锐坐镇,陆毅、黄磊、曹格、杨威则带着贝儿、多多、Joe、Grace、杨阳洋这几个古灵精怪、人小鬼大的孩子相继前来。
从第一季开始一直看,印象最深的还是大电影!
借着这部综艺看到了更多不同的风景人文,也多了很多想去的地方哈哈!
对我来说挺有意义的,小学时候看从里面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多多黄忆慈,很喜欢她,大方善良,很有气质的女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思维。
总而言之还是童年的回忆,经常坐在沙发上看完都已经很晚了还是意犹未尽,很有价值呀。
贺岁档想要看个合家欢,挺为难的。
不服气你去影院看看,美国无产少女在搞过家家闹革命,小矮人童话在硬努史诗。
好莱坞如此,国产片更没新鲜事。
最大的新闻是综艺人打败了电影人,前面是《奔跑吧兄弟》开路大卖,接着是更加老少适宜的《爸爸去哪儿2》来势汹汹。
在一个以深度为美的国家里,爆米花电影大卖总要招来非议,屁大个事一堆人大惊小怪。
《泰囧》当年刷新票房纪录,也有人直指太“肤浅”。
问题是,商业电影本身就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居家老小没心没肺地哈哈一乐,行不行?
再往严肃说,人民群众有没有肤浅的权力?
在主流电影人那里是没有的,冯小刚能肤浅,但观众不能肤浅。
冯导说了,综艺电影那是自杀啊。
这话说的慎人,好像观众纷纷花钱买票,不是去看电影,而是去看自杀一样。
我们一点儿也不难想象冯导的焦虑,拍烂片抢钱这么些年了,电影人居然连综艺人都打不过了,长期以往,如何是好?
只能以受气小媳妇的姿态,出来表演一番惨兮兮苦哈哈。
苦情戏码演完了,接着就是号召封杀了。
事实上,这种担忧是连锁性的。
拍喜剧的干不过综艺,拍主旋律的也害怕了,如果把新闻联播放到电影院去,每年的主旋律大片还拍不拍了?
这事儿没法深想,想深了能看出别人和自己的猥琐来,都在口口声声说观众,哪个又不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这些年中国电影人大批量的贡献烂片,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信用完全破产,在几个综艺节目面前就完败如此。
无论是《奔跑吧兄弟》,或者是《爸爸去哪儿2》,观众无需为电影人操心,爱看什么就去看什么。
《爸爸去哪儿2》的看点是什么?
来自综艺最高娱乐性水准。
它甚至不需要什么类型元素,就足以横扫院线喜剧片。
喜剧片本就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类型,综艺大电影的胜利并不是什么创新,只是把成功了无数次的模式,又重新复制了一次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我乐见综艺干翻电影。
为什么?
因为它活该呗。
让他们杞人忧天去,观众仍会去影院里看综艺,大家只是想笑一笑,这要求过分吗?
一点也不,谁也别装B。
来,干了这桶爆米花!
給五分兒很簡單因為我是多多和姐姐噠腦殘粉。
而且這些孩子都很認眞也都有成長。
感覺很欣慰。
但難以抵擋這個片子為圈錢就粗製濫造。
喜歡爸爸去哪兒噠朋友都應該是因為喜歡它噠眞實和幽默。
可這次噠大電影給人感覺都是安排好噠。
那些橋段也都是用過TV版用過噠。
李銳也沒TV版自然。
另外趙忠祥老師大節日噠當著這麼多小朋友噠面兒說是個交配噠好季節這樣眞噠好嗎...沒有吳鎮宇爺倆兒還眞是怪別扭噠。
總之我和男友還有男友他媽都覺得沒有爸爸噠假期好看。
《爸爸去哪儿》宣传海报2015年算是非常奇特的一年,电视真人秀节目频频被搬上大银幕,《爸爸去哪儿2》之类的综艺电影竟然能接连抢占新年档,并且首日就斩获了5000万票房,最终总票房为2.248亿元。
这奇特的现象不禁让人感到疑惑。
如果《爸爸去哪儿》只是一档在芒果台播出的综艺节目,那么请问把它搬进电影院的意义在哪呢?
节目也是一个半小时,电影也是一个半小时,那么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放在电影院里放,然后一张票卖30块钱呢?
而从这部电影的内容来看,相比电视版,只是换了个地方,增加了几个游戏,还有跳伞,潜水,荒岛过夜等任务难度的提高,其他方面并无创新突破之处。
尽管这部节目的电影是如此的糟糕,但我认为仍有两点是值得夸赞的。
一是风景的拍摄方面。
《爸爸去哪儿2》的选在了太平洋中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斐济之上,直升机航拍的镜头非常好看。
而这里不仅有着想象中的蓝天白云海岸沙滩,电影的镜头还选取了斐济当地原住民的风土人情,所以还是让人有一定的好奇感。
再加上节目组特意请了赵忠祥老师来读旁白,当熟悉的声音缓缓迈进的时候,立刻就能勾起在座的家长同志们的回忆,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动物世界》之中。
二是主题上表达了感情的真挚。
亲子类实际上是非常适合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不仅可以和家人共度一个美好的假期,而且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曹格与儿子的“荒岛生存”,父子二人烧干柴,烤蜗牛,最后坐在海滩边看夕阳的场面,我觉得真是太美好了。
在电影的最后,所有人一同观看过去的视频时,这种深情告白的画面,还是非常感人的。
我并不反对综艺节目制作成大电影,譬如说《歌手》《跟着贝尔去冒险》之类的节目,也许换了立体声和围绕音响,加上3D巨幕,能够有着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但这种以游戏为核心的综艺节目,无论在哪看都是换汤不换药,毫无价值。
我很喜欢纪录片和传记片,但电影不是简单地把一个故事放出来就好了,不然和生活小视频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这部电影就停留在这个地步,毫无故事性可言。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评价事关“电影的本质是艺术还是商品?
”但我觉得不是,电影毋庸置疑是一门艺术,无论它是多是少,总归还是有点艺术,但我没见过一部电影一点艺术都没有。
这部电影刷新了我的视野,真的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可言,充其量只有艺术字。
如果你真的想要陪陪家人,我觉得可以带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去走走,那可比坐在黑灯瞎火的电影院里浪费一个半小时要好太多。
孩子未必爱看,家长未必感同身受。
而说白了,这类电影就是用来圈钱的。
不好意思,我给0分。
这篇影评,纯属吐槽。
这个东西存在就是在侮辱大银幕,让脑残飞,这个电影如果评分上三就又一次印证了脑残很多,世界不会好了这个定律。
吸管遊戲一定是為姐姐量身訂做的哈哈哈。討論綜藝電影是否電影根本是偽命題,如果電影是art的話,商業電影的本質已在漸趨奇觀化後與看馬戲和去遊樂場無異,綜藝拍電影又何過之有?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消費型電影,消費型電影只在於好不好看,這不比徐靜蕾那電影好看的多嗎
被一部几乎不能被称为电影的电影弄得又哭又笑的..好吧, 我就是传说中的"只要是你, 我都爱"的脑残粉
很温馨,觉得很幸福。姐姐好可爱。
grace太可爱了~黄小厨好有文化,好爸爸~
”傻B“这话不是对这综艺节目说的,也不是对这东西的制片人或者导演说的,人想赚钱,天经地义,我是对支持这片子的观众说的。
真人秀而已,并非电影。
除了姐姐太可愛了 就沒了。20150226@金逸影城5號廳 8排5座
黄磊和陆毅是用两种完全相反的哲学来养女儿的 因此多多有了8岁孩子不该有的演技与多愁善感 成了个心累的憋屈小媳妇 贝儿则是连心中悲伤和恐惧都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哈哈女王 黄磊大道理说得太多太早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慢慢在成长中体会? 还是姐姐最占便宜 用泪水和童真的甜言蜜语俘获人心 杨威简直没救
看得挺累。
还不错~孤独的牧羊人还是挺不错的~~
我就要看 你咬我啊(nc盖章🌟
好期待电影院多元化 *——*
大型综艺MV!这是对文化的亵渎!这种烂**也敢上电影院,电影院是放电影的的地方,你这是电影吗!别玷污了电影院!
人傻 钱多 速来
曹格好惨 少了吴妈费曼有点可惜 没那么想去斐济了 = =
适合全家总动员,厅内气氛好极了
瞎了... ...孩子非要看... ...
第一部看着还有趣,第二部虽有斐济的异域风情,但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而且与当地人明显融不进去。另,本片中导演煽情过度了。
不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