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关在黑暗的小世界里,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来到他的身边,你不嫌弃他外表的丑陋和内心的自私,成为第一个愿意与他交流的陌生人。
于是他为了报答你,不惜一切代价帮你续命,让你和你爱的人在不断的轮回中无数次相遇,而他,只要能在你察觉不到的角落,安静惬意地欣赏你的幸福,也就足够了。
最伟大的不是给别人幸福,而是穷尽整个生命来服务于别人的幸福。
这样的痴汉,除了《千与千寻》的无脸男,剩下就是这个老吸血鬼了吧。
另外楼下有提到奸情,那我就再开一下脑洞。
有木有发现,男主喝了老吸血鬼的血液(可能还混有其他液)之后,回去跟老婆性爱不和谐了。。。
楼主就不呵呵了,好戏在后头。
作为影史上最红的吸血鬼,德古拉堪称吸血鬼界的super star。
他最早来源于爱尔兰作家Bram Stoker于1897年出版以吸血鬼小说《德古拉》(Dracula),不仅奠基现代吸血鬼流行文化,还开创了吸血鬼题材的genre,简直就是新一代的开山怪......因此很多同学会认为德古拉是世上第一个吸血鬼,但本片似乎持有异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德古拉不是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他是如何成为吸血鬼的?
《德古拉元年》就是在试图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说“试图”,是因为《德古拉元年》在细节考据上实在太不严谨,去IMDB上看一眼,都是洋妞洋小伙儿们的血泪控诉,年份对不上!
国家对不上!
人物死因对不上!
或许你要嘲笑他们认真就输了,这不就是一开脑洞的电影吗?
可问题是电影里的角色用了历史上真实人物的名字好吗。
德古拉原型被认为是历史上的弗拉德三世(Vlad III),曾统治瓦拉几亚,他有个外号叫“穿刺者(the Impaler)”,因为他的爱好是杀完敌人后将他们钉在尖桩上。
而电影里的德古拉在成为德古拉之前,就叫作弗拉德王子,统治特兰西瓦尼亚,也就是传说中的吸血鬼故乡。
虽然这两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地方都在罗马尼亚,但它们真的不是一个地方。
类似细节bug很多,当然,如果你觉得这种小节不用拘泥,那么...当我没说。
《德古拉元年》的故事和叙事都很简单粗暴,毕竟要在92分钟里面塞进国仇家恨、众叛亲离、亲情爱情、与虎谋皮、对抗诱惑、复仇之战、甚至是几百年过后的命运相遇,是很赶的!
所以这部片里的角色,除了德古拉本人,基本都是打酱油似的存在。
甚至我们的反派大boss,土耳其帝国的苏丹王子,除了跳出来说了几句典型反派台词、与主角德古拉完成boss战外,毫无存在感。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反派大boss和德古拉曾经亲如手足,但对不起,完全没从片中get到,好端端一场相爱相杀大戏设定,就这样被生生浪费掉了。
那么继续我们的问题,德古拉怎样变吸血鬼的?
简单来讲,就是他需要借助外力抵御外敌,保护自己的亲人和臣民,而这个外力就是吸血鬼的力量。
而这个吸血鬼的力量从哪里来?
从住在山洞里面的一只古老吸血鬼来。
让人醉了的是,电影居然完全没有介绍这只老吸血鬼的来历,我们只知道它叫卡里古拉(Caligula)(而我google了一下,Caligula这个名字,是罗马帝国第三任皇帝的别称,他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早期的典型暴君)。
这只老吸血鬼外型神似《嗜血菌族》里的血祖,指甲又长又脏,说话还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所以当他在片尾恢复美貌,变成老狮子look时,把我吓了一跳。
不过,喜欢吸血鬼题材和男主演员Luke Evans的同学们,应该还是能在片中找到一点儿乐趣。
比如,看男主刚刚获得吸血鬼力量时,一步步解锁吸血鬼炫酷技能:身体复原能力变强、瞬间get千里眼顺风耳、日行千里,不过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动起来就变身大团蝙蝠”这个设定,看得我目瞪口呆,脑海回荡着:我的蝙蝠装,时尚时尚最时尚。
以及,如果你不介意男主打起架来像开了外挂,那么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场面还是值得“哇哦”一下的,尤其是最后他开启“体感”模式操控大群蝙蝠打土耳其军队的时候,你会觉得“还能这样?
大开眼界”。
再比如,德古拉和他老婆在一起的戏,基本没穿上衣,于是你有大把机会慢慢欣赏Luke Evans的肌肉,顺便一提,本片有几次床戏。
什么?
你还关心他老婆美不美?
好吧,有胸!
再顺便一提,饰演德古拉儿子的小演员是Art Parkinson,也就是《权利的游戏》里的瑞肯大帝。
他长得越来越像布兰了......再再提一句,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致敬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里面好几个镜头都神似啊。。。
比如德古拉穿刺敌人的剪影啊,他老婆从高塔上掉下去的那个镜头啊,还有他抱着她老婆泪奔的那个镜头啊。。。。
吸血鬼、狼人和科學怪人並列為世界三大怪物,當中又屬吸血鬼最受歡迎。
據信,自從有電影以來,以吸血鬼為題材拍攝的作品已超過兩百多部,遠勝於其他兩者。
不過發展至今,吸血鬼早已褪去過往以身著貴族禮服的德古拉(Dracula)為原型的古典形象,融入流行元素,轉化成更為廣義的吸血鬼(Vampire),甚至活死人/喪屍(Zombie)亦脫胎於此,足見吸血鬼對包括電影在內的流行文化影響甚鉅。
1931年,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拍攝出第一部吸血鬼有聲電影,劇本是根據愛爾蘭作家布蘭姆‧史托克(Bram Stoker,1847-1912)出版於1897年的小說《卓九勒伯爵》(Dracula)改編。
時至今日,環球影業再度以這部經典小說為本,重新將這個不朽的故事搬上大銀幕。
新版《德古拉:永咒傳奇》和過去以德古拉為主角的吸血鬼電影有什麼不同?
誠如英文片名裡的「Untold」所表明,電影所揭露的是一個未曾觸及且不為人知的故事。
於是乎,我們看到的德古拉不再是眼神邪氣、膚色死白、身形消瘦的妖邪形象,而是充滿無私之愛──包括對國族的大愛,以及對妻小的愛──的正義英雄。
此舉是顛覆嗎?
其實在歷史上,羅馬尼亞人便視其原型,也就是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Vlad al III-lea Ţepeş,1431-1476)為民族英雄,因他曾奮力抵抗並化解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攻擊。
這項史實即為電影的故事背景,並以此打造一部氣勢磅礡的史詩。
在電影的敘事中,弗拉德(Luke Evans飾)於兒時曾被送至鄂圖曼土耳其當俘虜,並在訓練下成為頂尖的殺人工具。
血雨腥風的日子終使弗拉德厭倦,他渴望的是和平,遂離開鄂圖曼土耳其回到瓦拉幾亞,成為受人愛戴的領導者,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庭。
如此明君何以變成人人畏懼的吸血鬼?
或者說,身處黑暗、形象妖邪的吸血鬼如何與賢明愛民的君主連結起來?
「我一直很好奇德古拉怎麼變成吸血鬼的。
」製片麥克迪盧卡(Michael De Luca)說道。
這個問題遂成為電影的主要論述,希望能填補吸血鬼德古拉傳說背後的空白;換言之,也是企圖為德古拉「漂白」,賦予他一個即使身不由己也必須變成「怪物」的正當理由。
於此前提之下,愛無疑是最簡便又不容置喙的理由。
嚴格說來,片中對愛的著墨不多,僅以幾個簡單的互動場面帶過,話雖如此,卻也提點出弗拉德為了戰勝敵軍,選擇變成吸血鬼的原因:保衛人民,並實踐對妻子蜜蕊拉(Sarah Gadon飾)的承諾,避免讓兒子因格拉(Art Parkinson飾)步上自己成為童兵的後塵。
在穆罕默德(Dominic Cooper飾)的脅迫下,弗拉德原本只能在人民和兒子之間二擇一,無法保全兩者,但一句「拯救國家不是孩子的責任」顯示出在他的心裡,愛民與愛子是同等重要的事。
正是這番決心,讓他瞬間變得偉大,甚至堪稱英雄,另一方面,卻也使他必須變成吸血鬼。
原來,英雄與怪物不過一線之隔,一如「德古拉」所指的既是龍之子,同時也是惡魔之子。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香港導演鄭保瑞的《怪物》(Home Sweet Home,2005),片中的兩位母親同樣為了孩子犧牲自己,變成幾近「怪物」的存在。
愛,可以讓人脆弱,但也能使人無比堅強,父母對孩子的愛尤其如此。
在《德古拉:永咒傳奇》之前,電影裡描繪的古典吸血鬼多以負面意象出現,甚至是恐怖的怪物,這樣的形象在片中受到轉化,即在成為怪物以前,吸血鬼也是人;不僅如此,倘若飲用吸血鬼的血變成吸血鬼,只要在三天之內能克制住吸食鮮血的欲望,便能變回人類。
這樣的安排十分有趣,不僅模糊了人類與怪物之間壁壘分明的界線,更讓兩者成為浮動性的存在。
如若人類是絕對純潔、光明且良善的存在(片中的蜜蕊拉無疑是最佳代表),那麼怪物即是可怕、汙穢且只屬於黑暗的存在(吸血鬼以鮮血為食,只能在陰暗之處活動)。
在此二元對立之下,弗拉德/德古拉的存在確實破壞了規則;或者正如哈姆札(Ferdinand Kingsley飾)所言:「嗜血的欲望仍存在你的心中。
」就算是百般不願意,我們仍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怪物。
這個事實就像弗拉德鎖在門後的龍騎士鎧甲,是他「不想再看見的東西」,因為鎧甲一方面是保護自己的物品,另一方面也象徵著戰爭(殺戮)。
我想這正是弗拉德不願讓兒子成為童兵、步上戰場的真正原因:試圖抹去一切的惡,守護人類最後一絲的純潔。
因此因格拉雖然身為國家領導者之子,我們卻未曾在片中看見他習武練劍的場面,足見弗拉德對他的保護是多麼用心良苦。
可惜的是,誠如學者甘尚平所言:「在現代的恐怖片中,似乎不再給予觀眾任何的期待,恐怖片越來越悲觀,似乎更加肯定我們本性中的幽暗面必然會勝過光明面,人類必須面對最恐怖的事實──存在我們內心的邪惡是無法被消滅或控制的。
」弗拉德的犧牲與努力終究是徒然;他或許成功避免因格拉變成「怪物」,更招來陽光消滅所有的吸血鬼,卻無法徹底淨化人類的血液,因為最後獲得永生,存活到現代世界的是他,而非因格拉。
(這裡亦可視作「信耶穌,得永生」的詮釋,不過這是另話了。
)當然,作為主流商業電影,《德古拉:永咒傳奇》的主旋律並不是這麼陰暗且負面,片中不斷以正面且積極的視角看待光明與黑暗並存的事實,就像因格拉所說:「再黑的夜都會有太陽升起。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太陽升起後黑夜必然來到,弗拉德與蜜蕊拉生生不息的愛不正隱喻了吸血鬼(怪物)的血液將永續傳承下去?
怪不得電影會以「遊戲開始吧」這句台詞結尾。
穆罕默斯(土耳其人)想让弗拉德·德古拉交出1000名15岁以上的小孩,以及德古拉的儿子伊格莱斯。
德古拉拒绝了。
于是穆罕默斯派土耳其军队攻打德古拉城堡。
德古拉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拯救自己的人民,所以他进入断齿山的山洞里面找到吸血鬼。
他喝了吸血鬼的血,然后他就能目极千里、耳听八方、奔跑如疾、力大无穷、伤可自愈。
德古拉在城堡即将沦陷之际及时赶到,以一己之力打败了土耳其的千人军队。
德古拉带领自己的人民,去山顶的修道院暂避风头。
穆罕默斯带领着土耳其军队进攻修道院。
德古拉的妻子玛莲娜摔下悬崖,生命即将结束时让德古拉吸食了自己,并让他去救自己的儿子。
德古拉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吸血鬼,回到修道院,将自己剩下的没有被杀死的人民全部变成了吸血鬼,组成吸血鬼大军进攻土耳其军队。
德古拉与穆罕默斯决斗,打败并吸食了他。
然后他命传教士带走自己的儿子,自己则拨开云层与吸血鬼大军一并被日光烧死。
最后,德古拉被一名仆人救活,生命延续到现代,遇到了和玛莲娜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米娜。
洞里的吸血鬼也活到了现代,嘴里说着:游戏开始了。
「玛莲娜-肤白如雪、美若天仙」
好家伙,五星给到卢克伊万斯的帅脸。
咋说呢,对这电影的第一印象还是高中时买看电影,有一期封面就是这个电影的海报,着实帅。
先说缺点。
现在的视角来看呢,只能说选角上——怎么想到让多米尼克库珀这张娃娃脸来当苏丹的,真的太逗了。
其次就是对于女主的刻画,真的太模式化与无趣了。
非常工具人。
连同儿子都是拖油瓶,懦弱又胆小,个性都不是很招人喜欢。
优点的话,先夸夸镜头与画面的油画质感(但是好看的场景有,廉价的场景也不少);卢克伊万斯的服化(是的,只有他一人,苏丹那个金甲看着真的廉价…)。
开头也很干净利落,几条矛盾与推进线交代得很清楚(身世、军权压迫、反叛抉择、无奈之选)。
中规中矩的剧本,毕竟也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了。
有一说一,虽然剧情早就明白得八九不离十,最后现代场景还是好苏哦🥺如果有第二部的话我还是会看的(总而言之…一部很适合卢克伊万斯迷妹观赏的电影。
Dracula Untold并没有想象中浓重的宗教色彩,这和Dracula (1992)的惊情四百年并不一样。
Dracula Untold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开头,在人们还不认为该是结束的时候进度条却英勇的牺牲了,于是人们看到了一个篇幅中包含了过去和未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的那个人还是叫Dracula,如果看过Hellsing OVA都会有一种相当的熟悉感,如果你把10部OVA都看了,估计这部Dracula Untold也会适合你。
因为某种程度上而言,Dracula Untold可以算得上是Hellsing里Alucard的血河的一部分和Alucard的族人获国家很完美的诠释。
虽然片中我看到了很多眼熟的面孔,但更赞的还是它的音乐以及场面描绘。
不得不说,在画面制作上,总有一股经费在燃烧的感受,对于里面类似游戏化的动作描绘以及那完全态的蝙蝠效果,如果这是游戏的话,那么这段CG一定会有很多人将其混剪到自己的MAD里。
吸血鬼还是那个老故事,关于Dracula和他的妻子的爱情线暂且不谈,新的人物线还是能看到很多,譬如上一代吸血鬼(不确定是不是始祖),还有为王子奉上杯子的那个线索人物,以及新登基的Dracula之子。
之所以说这是同人小说的思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看得出来整部电影中Dracula在努力的不让自己OOC,这里的Dracula还不是斯托克笔下那个苍白的没有影子的怪物,这里的Dracula并没有去继承Bela Lugosi所展现出的慢语速、贵族的矜持以及多年不死的沉稳,这里的Dracula虽然有了惊情四百年中的狠劲和力道却在上帝面前仍然非常的虔诚,所以说这里的Dracula和所有初生的吸血鬼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力量的渴望以及拥有作为人的感情。
第二,看得出整部电影的框架布局并没有把以前的故事全部推翻,看完开头的一幕我曾经想过“如果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是Dracula转变为吸血鬼,然后化为蝙蝠该怎么办...”,还好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而是一幕一幕的高潮,虽然最后的部分并不能说是严格的过关打BOSS,因为这BOSS不想毁灭世界。
我曾以为会完全的跳出Dracula的格局说说Dracula儿子的事情,但这里的英雄仍是Dracula本身,结合Hellsing里Alucard那一大段的自白以及Alucard和Sir Integra的一段对话,可以完全的看出这里Dracula内心的挣扎。
这次的心意是Dracula的妻子也就是惊情四百年里的未婚妻有了很多的戏份和人性,不像惊情四百年里直接自己死掉了,但是便当领的还是太冤了一点,下次建筑堡垒记住加固天台的瓷砖。
另外,Dracula的儿子的勇敢着实让人惊艳一把,非常有志气的少年呀。
下次请与你那可以开血河的父亲多战斗一下吧。
总之,这次酒瓶子里的新酒味道的不太一样,有点喜欢这种血腥味比惊情四百年浓重又没有Hellsing那么重的新鲜体验,从快结尾的时候高楼林立的现代开始,随着上一代吸血鬼的一句"游戏开始..."弥散出去。
最近这段时间,围绕着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发表的「漫威电影不属于电影,更像是主题公园」的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中有老派的大导演对其力挺,也有年轻的电影人进行了温和的回击,当然还有大量的粉丝为漫威辩护。
然而,不管漫威电影是不是电影,这是个迄今「最成功最赚钱的系列」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否则也就不会有各大片厂都憋着推出自家的某某「宇宙」了。
商业组织要赚钱无可厚非,眼看着迪士尼凭着漫威宇宙赚了个盆满钵满,华纳、福斯(当年还未并入迪士尼)、索尼也各自开发着自己的超级英雄,环球影业自然亦会眼馋。
马丁老爷子的「主题公园」一说在某种角度上并没错,想必环球在世界各地打造环球影城时也对自己能拿到华纳的「哈利·波特」系列授权而庆幸不已。
事实上,环球自己并非没有超级英雄的版权,漫威旗下的「绿巨人」和黑马旗下的「地狱男爵」都是叫得响的角儿,可惜形单影只、不成气候。
至于其他系列,「侏罗纪公园/世界」、「速度与激情」、「谍影重重」等等也都拿得出手,但要形成具有规模的「宇宙」还是差了不少。
因此,环球在2010年前开始动起了推出怪物电影宇宙的脑筋。
说起环球最早的声望,还得归功于怪物电影。
恐怖电影本属诞生于欧洲的舶来品,受纳粹迫害的德国导演保罗·莱尼远赴美利坚避难,被慧眼识人的环球接纳。
在他的主持下,环球开发了《科学怪人》、《隐形人》、《木乃伊》、《德古拉》等一系列恐怖商业片,一时间名声大噪,也就此注入了怪物电影的基因。
坐拥数量惊人的怪物角色,不建立一个「宇宙」岂不可惜?
至少还可以从反复翻拍中榨取一些剩余价值。
2010年,环球推出了《狼人》,虽然卡司极其强大(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米莉·布朗特、雨果·维文),但因为剧情老套、缺乏新意,导致票房惨淡。
不过经过这次失败的试水,环球仍不肯善罢甘休,四年后号称环球怪物宇宙第一弹的《德古拉元年》上映了。
自从在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笔下问世后,德古拉在大银幕上历经了多次形象的转变。
纵观几部最知名的德古拉电影,1922年茂瑙版的《诺斯费拉图》有着最原始的恐怖氛围(个人影评参见《诺斯费拉图》:吸血鬼们,快来拜祖宗);1933年布朗宁版的《德古拉》开始注重对主角的刻画;1979年赫尔佐格版的《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回归了表现主义;而到了1992年鼎鼎大名的科波拉版《惊情四百年》,居然成为了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彻底改写了德古拉的恐怖基因。
在此之后,吸血鬼逐渐演变为最流行的文化符号之一,各类吸血鬼电影层出不穷,直至发展到诸如《暮光之城》、《真爱如血》等主打俊男倩女的作品。
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古拉」(或者说「吸血鬼」)作为一个古老的怪物,其恐怖属性是在不断减弱的。
以至于现在的观众听到「吸血鬼」一词,第一反应往往是嘴边淌着鲜血的帅哥形象。
那么作为环球雄心勃勃的计划的起手式,怎样才能调动起观众的消费意愿呢?
环球给出的答案是兼顾传统和当下。
在故事上选取了传说中德古拉的原型人物,罗马尼亚的「穿刺大公」弗拉德三世,彰显出正统性。
同时大概是出于怪物宇宙整体价值观的考虑,舍弃了弗拉德三世凶暴残忍的一面(喜欢穿刺之刑,动辄将敌人或臣民钉在尖木桩上),并将其塑造为抗击土耳其军队的英雄。
另一方面,着力渲染了大公夫妇的爱情,把他之所以选择成为吸血鬼归因于为了保护妻儿和子民,特别是当他的妻子坠楼而死之后,弗拉德悲愤交加,彻底皈依了黑暗的力量。
以爆米花电影的角度看,观众可以接受内容肤浅和娱乐至上,然而恐怕很难接受无聊。
作为一个起源故事,《德古拉元年》的情节设定不失稳健规整,但却毫无创意可言,缺乏引人入胜的地方。
弗拉德每一个选择都显得按部就班,反而不死的诅咒、黑暗的冲突都仅仅是潦草带过。
而战争与打斗画面也十分枯燥乏味,一部以奇幻为卖点的电影居然不在吸血鬼的能力上下足功夫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宇宙」不是想推就能推的。
要建立电影宇宙,有两点关键要素。
其一是角色的联动性,需要有统一的、合乎逻辑的世界观。
这一点超级英雄电影无疑具备了很大的优势,不论是漫威还是DC,本就拥有庞大的漫画世界作为文本基础。
而环球的怪物宇宙,包括华纳打造的怪兽宇宙,都不得不重新考量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更改金刚和哥斯拉的尺寸就是最直接的例子),也就难免会出现生硬的地方。
其二是故事本身有没有看头。
环球的怪物角色,说到底其本质是为了吓人而存在的。
但时移世易,人们对「吸血鬼」、「狼人」、「木乃伊」等早已见怪不怪,更何况环球为了所谓的创新而将恐怖风格进一步弱化,变成了纯粹的动作冒险电影,等于是舍本逐末,失败是可以预见的。
《德古拉元年》的受挫并未让环球死心,只是在对外宣传中淡化了其作为怪物电影宇宙第一部的标志意义,并把这一口号用在了2017年《新木乃伊》的粉墨登场之上。
当然,那是又一出「惨案」了,我们留待以后再讲。
♑
2023年5月3日15:50:31《德古拉元年》是由加里·肖尔执导,卢克·伊万斯、多米尼克·库珀主演的动作奇幻电影。
影片展现了一个爱情悲剧里,一位有缺陷的英雄在充斥着魔法和战争的黑暗年代里所经历的故事 。
影片于2014年10月10日在美国上映。
在世纪之交,年轻的弗拉德王子和他的家人通过统治他们的小王国过着一个 平静的生活,然而,当一个土耳其苏丹要求弗拉德提供1000个男童和他的儿子来创建一个军队时,弗拉德开始寻找一种可怕的力量,那力量将会帮助他从土耳其人手里保护他的王国和家人,但却必须付出一个可怕的代价,以及因此遭遇到的背叛与欺骗。
[1]片中弗拉德王子的多次关于爱、荣誉和家庭的演讲显得沉闷冗长,此外,影片的对白也显得僵硬呆板。
很显然,《德古拉元年》只打算扮酷而不想言之有理。
(《芝加哥太阳报》评)(一)折叠小地主阶级也难逃被大地主剥削和压迫的命运(二)这个王后也太自私了,送一千孩子她不在乎,送她的儿子她就不乐意了!
(三)中世纪战狼(四)节奏冗长,对白稀拉,内容混乱,毫无观赏性可言。
吸血鬼题材,感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吸血鬼本人的 颜值,武力值,哈哈哈。
大部分观众其实也是当做爽剧来看吧。
《夜访吸血鬼》 《惊情四百年》还有后面有争议的 《暮光之城》系列,多少也都是有这两方面的因素才更受关注一些的吧。
电视剧看过《吸血鬼日记》,后面剧情也是够扯的,可能是太长了。
听说还有《真爱如血》,《初代吸血鬼》等等。
又一次抱住科普嘅心态睇电影,虽然肯定不比《惊情四百年》正统,但有时候睇下改编版嘅历史都不失为拓宽视觉嘅好门路。
本片话就话喺讲东欧吸血鬼鼻祖德古拉公爵嘅故事,但既冇锁鞭,亦见唔倒恶魔城,实则喺一场穿越时空嘅魔幻大乱斗,其中有转世嘅爱情,有王位争夺,有家族世仇。
话说嚟自于中土世界嘅史矛革killer巴德喺孤山一战后家园被毁,只好化名德古拉,带领长湖镇遗民漂泊流浪,好唔容易搵倒座被荒弃嘅魔多城堡,本想安居乐业娶妻生娃,奈何生出个娃竟然喺个Stark嘅转生,而咁岩一族喺维斯特洛被屠戮殆尽嘅最后Lannister,帅大叔泰温爷就喺对面嘅山顶卧薪尝胆!
要知道Lannister嘅族语喺“有债必还”,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泰温爷决定要用最恶毒嘅办法置Stark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嘅境地。
借住泰温爷为佢解锁嘅技能,德古拉面对十万土耳其大军,上演最低难度真吸血鬼无双,无双技能完全唔使补气,可以一放放一晚,一爽爽半天,大战过后突然良心发现,再放个阳光烈焰送全体吸血鬼见father去了。
后事喺土耳其苏丹被打到元气大伤,休养三百年后借住王室气质勾引公爵夫人,混佐个英国首相做,功德圆满而终;而泰温爷发现Stark竟然冇死到,亦怀住满腔愤恨追杀德古拉到廿一世纪,然后就明摆住要待唔知有冇嘅下一集见分晓了。
百度佐一下德古拉原型穿刺公嘅历史,基本都可以喺电影中搵倒影子,其实学历史最好就喺咁样,可以将文字影像化,亦算喺圆佐我睇呢部戏最基本嘅目的吧。
就电影本身而言,非常一般,可以归入爆米花电影一类了,唔推荐,唔收藏。
6分。《惊情400年》的前传吧?基本就是看 Luke Evans个人耍帅秀~~其实我要说老吸血鬼才是本着绝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跑去特拉斯瓦尼亚的啊~~~
对于吸血鬼鼻祖德古拉的传说进行的重新的编写,他原本还是人类的时候,不再是战无不胜的国王,也不是因为爱人的死才否定了信仰,而是变成了他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小国国王,为了人民得以存活而化身恶魔,为了家人无奈成为永恒的吸血鬼,其中也有其爱人坠崖的桥段,算是比较有意思的创新。只是可惜影片中他为了人民化身吸血鬼,却被人民当做异端要烧死的戏,结束的有些突然,没能更好的针对人性和“谁才是恶魔”进行探讨,最后他拨云见日将吸血鬼子民消灭的戏份也总让人觉得怪怪的,不过就影片的打斗和特效来说,做的还算不错,男主对吸血蝙蝠的运用,相当有创意。当然,影片也存在一些Bug,比如反派知道对方怕光还在夜晚进攻,女主从那么高的地方坠崖还能美美哒和好好说话,还有反派死于话说的问题的经典套路,也都让影片并不能算多优质。
这个王后长得真美,这个德古拉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开挂。另外非常不理解他的逻辑,为什么王后坠崖后他要吸皇后的血,不是再等等就能以人类之身得到吸血鬼的力量了吗。
好人版德古拉。想起加里奥德曼的惊情四百年。喜欢这一类的电影。兰尼斯特家的小老头。史塔克家族的核桃大帝。
还不错的吸血鬼片子啊 从弗拉德三世变成德古拉的起源故事改编 虽然槽点不少 特别是最开始只会一个人单打独斗开无双 还有后面的蝙蝠拳。。。 但是整体剧情还能看 结尾来到了现代遇见了女主转世 是个惊喜
男主的形象还挺有意思的,一开始是中世纪蝙蝠侠,用黑暗的力量来换取和平,但他越接近恶魔的同时也越接近神明,最后让子民饮他的血+展开双臂自我牺牲完全就是耶稣意味,而他对妻儿的爱(也是他的弱点)又强调了他的凡人属性,与此同时Luke Evans+Weta的美术+抵抗诱惑的叙事又非常中土(甚至还有一个意义不明的咕噜式人物),然而过于单薄的剧情堆上这么满的元素就无可避免地变得非常中二。
挺好的呀,而且还会有续吧。大过节的打打闹闹多好。人家好歹也是为了老婆孩子豁出去了。德古拉的原意是龙之子啊,那我们泱泱几万万龙的传人,岂不都是他的后裔啦哈赞!那个仆人有点儿意思,从哪儿来的?
这部电影简直迷死人!!!弗拉德变蝙蝠的瞬间赞哭了!!特效做成这样也是醉了!不过有些情节不科学惨 和基友吐槽重力加速度也是拼了 = = 隔壁鬼佬 都不知道我们在谈什么 囧 大肌肉么么哒 等你的霍比特!(我喜欢在澳洲的原因就是我可以同步看很多电影
除了女主惨不忍睹外其他的几个主要角色都可以用来开脑洞…故事极其老套无聊,如果是专为开脑洞而生的同人作大约会好些
两星。1.左手蝙蝠,右手吸血鬼。2.跟老吸血鬼打交道那出戏,好似浮士德对阵靡菲斯特。2.最后泰温·兰尼斯特出场,《冰与火之歌》乱入。3.德古拉身份揭示,因为抵抗不掉土耳其人,得到异域魔力,化身吸血鬼,成为德古拉,最后族人背叛,一抹阳光全部灰飞湮没。4.真渣!
终于德古拉变吸血鬼不是因为上帝的诅咒,而是因为山洞里面的某个怪物传递的。我刚刚以为这个比较靠谱了,没想到看到德古拉变身蝙蝠攻击土耳其人,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既然是untold的故事,那就靠谱一点,遵守一点基本的物理科学定理好波?片中除了男色可看之外,其他的就是几个黑色的镜头可以看一下。。
觉得挺好看的,从头看到尾,虽然没有《庞贝末日》精彩。
蝠群风暴实在是太bug了,不过德古拉这么厉害,为啥不一开始直接刺杀敌方BOSS?PS:核桃大帝蛮好认的,泰温大人我最后才认出来。。。
这片真的有剧情吗?卖肉为什么不拍avi。当然,我很负责任的看完了。
俗不可耐的剧本,卫生巾以一敌万,最后上演<步步惊心>似穿越的结局,瞎。
15世纪中叶,作风彪悍残忍的穿刺王弗拉德在土耳其苏丹的扶持下回到故乡特兰西瓦尼亚,建立起一个和平祥和的国家。然而此时此刻他仍受制于土耳其苏丹王穆罕默德,苏丹要求弗拉德献上一千个男孩充军,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孩子们都将成为嗜血统治者的牺牲品。不愿孩子重走自己当年血腥之路的弗拉德奋起反抗,屠杀使者。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他闯入神秘而恐怖的断牙山,期望借助传说中的怪物之手击退土耳其的入侵者。 他为了国家不惜抛弃良知和灵魂,由此注定了千古悲剧的开始。吸血鬼德古拉的传说由此上演……
电影的结尾是绝对要加分的。
港譯—德古拉伯爵:血魔降生。今天和爸媽一起看。很震撼,撼於弗拉德為家人和國家、子民奮不顧身、犧牲自我的勇氣。一切——壓抑、放棄、決定,都無法想象,他做了最忠于自己的決定。似有後續...
在黑夜传说之后,感觉古代的吸血鬼的故事都不怎么吸引人了,而且为什么觉得不管是背景和故事都好牵强,暗黑风格也是要有故事根基的啊!
德古拉元年:当一个灵魂热切期盼另一个灵魂出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81776/★★★☆17.12.13第一战时,土耳其来攻打,在包围圈秀战斗场景,秀的时间有点长,为了有足够秀,光打小兵不理主帅.末尾彩蛋最吸引人:德古拉的master尾行德古拉女票:游戏开始.为何认为这辈子和下辈子无关,那为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