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有点被感动到噢。
人生暮年,害怕容颜衰老,害怕荣誉不在,似乎人生的一切意义都被时光侵蚀,变得腐朽。
不知道我的老年会是什么样子,希望还有友情,还有爱情。
这才是生活,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吃饭-睡觉而存在。
生活属于勇者。
也许现实生活是处处妥协、是言不由衷、是委曲求全,但是总有那么一两次需要你鼓起勇气接受现实的无奈,还能挣扎做自己。
不是做莽夫,而是带着执着坚持内心,为自己。
如果你想让自己沉静下来,这部电影也许是个好的选择。
(劇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與廉頗相反,《黃金花四重唱》(唱快人生;Quartet)的女主角Jean的歌唱事業高峰已過,自此封口,因為她只想停留在最光輝的時刻,不欲獻醜人前。
但看老戲骨演戲,臉上皺紋都是真的,每一絲都在說故事,不像那些這邊化老妝演戲,那邊拍護膚品廣告的年輕明星。
導演德斯汀荷夫曼年過七十才首次執導,拍的就是「尚能飯否」的故事,輕輕鬆鬆,跟年過八十仍然挺直腰骨的硬漢奇連伊士活迥然不同。
場景設在一個專為退休音樂家而設的安老院裡,住有曾經風光一時的樂師、指揮和歌唱家。
為了籌募經費,他們每年都會演出籌款,但今年有一個皇牌退出,門票銷量大跌。
另一方面,當年的皇牌歌唱組合三缺一,還欠Jean。
好消息是她要搬進來了;壞消息是,她是男高音Reginald的不忠前妻,反臉多時,而她也決心收山。
因為是老人院群戲,不少篇幅描寫其他音樂家排練的過程,熱熱鬧鬧。
主軸卻是Jean和Reginald的感情線。
黃金組合另外兩人是拄著拐杖仍然口花花的Wilf和返老還童的Cissy,負責搞笑,十分搶鏡。
大陸網民說相對《那些年》一類「小清新」電影,這戲就是「老清新」了。
問題不是夢想,而是甚麼夢想都實現了,更過去了。
Jean就是無法釋懷。
Wilf和Cissy則是一笑置之,反正都是最後一程。
Reginald不能釋懷的卻是Jean,離婚多年一直單身,最愛也是最痛。
為了保持喜劇的調子,感情線和Jean如何面對巔峰已過的心態轉變兩部分篇幅太少,兩個老人重聚後之關係轉變也來去甚快—— 懷舊、餘恨、追悔的內心戲,正是飾演主角的Maggie Smith和Tom Courtenay這些國寶級演員大顯身手之處。
人生走到差不多只能回首的階段,如何轉念、如何珍惜?
現在的處理像一口氣乾掉醇酒,不免可惜,應該給他們多點時間迴旋細味。
(原載於am730「730視角」,2013年06月03日)
触动心灵的片子,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不要在你的年代去审美他们的美好的年代!
敬伟大的艺术家!!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涵盖了诸多人生的哲理。
艺术家的老年生活丰富风趣。
我老了也要如此,活波轻松优雅。
其实现在就应该这样。
很温情的电影,音乐也好听到哭,全剧最喜欢的就是古典音乐,太打动人心了。
英伦老年喜剧《四重唱》是一部讲述退休老歌剧演员们生活的影片。
本片根据罗纳德•哈伍德同名舞台剧改编,由《克莱默夫妇》、《雨人》的主演,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担当导演。
77岁的汤姆•康特奈,73岁的宝林•科林斯,《哈利•波特》系列3-7部邓布利多的饰演者74岁的迈克尔•甘本,都在本片中担任重要角色。
甚至还有在《哈利波特》中饰演麦格教授、在大热英剧《唐顿庄园》中饰演伯爵老夫人的80岁的玛吉•史密斯,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上场了。
该片虽说是喜剧,但却并不是为了搞笑。
卓别林说,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
该片在一种状似欢快的氛围中,穿插着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人们对老去这一事实的恐惧。
这些老人都曾年轻过,也都美丽过、潇洒过。
他们有过辉煌的岁月,而现在却只能在这一方天地里怀念那还能唱得上高音,吹得响小号的时刻。
时过境迁,观众开始指责他们不如当年,却忘了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包括观众自己也会经历这么一天。
汤姆•康特奈在片中说:艺术作品都带有一种无尽的孤独,而批评是最无法触及这种内涵的了。
宝林•科林斯也一再说: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因此当我们在屏幕上看这些老艺术家为艺术奉献着自己毕生的精力,我们应当倍受鼓舞,赞赏他们,并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信心。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能听到片中洋溢着那些欢快的或动人的歌剧选段,在影片最后,所有的老艺术家都登台表演,在沉淀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的退步,反而觉得他们的表情愈发生动,歌声也更具感染力。
当他们保持对生活和梦想的热忱,积极筹办晚会的时候,当他们忘情的在舞台上挥洒生命余晖的时候,当玛吉和康特奈决定携手共度余生的时候,我脑海中只回荡着那句经典的歌词:最美不过夕阳红。
PS:最后出现这些老人今昔对比的照片的时候,忍不住潸然泪下。
老去是一件太过悲伤的事情。。。
四重奏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格调了,虽然剧情很老套甚至都能猜到结局但是一点不影响在我心里的分数,天气不好的时候看看这种温暖优雅的轻喜剧真的会让心情好起来。
故事里的音乐家养老院大概是我梦想中的地方了,一群不服老的“孩子”体面的可怕,他们西装革履认真搭配每天的配饰,为自己的热爱而活着,哪怕都无人关注,哪怕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水平,但依然认真的活着。
不管是画面还是配乐无不让我沉溺其中,年老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认为自己已经老去,就像电影里说的『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强大的卡斯阵容,当片尾字幕旁配上群演音乐家们两张今昔对比照的时候,很少有人会不为之泪目吧,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仿佛每一个毛孔都在诉说着故事。
我喜欢雷吉那段关于嘻哈和歌剧的比喻,就像他说歌剧一开始听的人也是穿着便装一边吃喝乱扔东西,可能这就是导演为什么要使用大量的咏叹调台词,这不是一个高深的离生活很远的东西,古典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流行乐。
最近天冷看书看的巨慢,偶尔再聊个天一本书能看上半个月,间歇着看看电影不能总是看综艺和吃瓜啊,感谢豆瓣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
《四重奏》,2012,达斯汀霍夫曼导演,四星推荐。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昔日愈辉煌,今朝难别离。
这本《四重奏》在一个音乐人士的养老院拉开帷幕,玛吉史密斯饰演的歌剧女王最后登场,风韵犹存,不可方物。
几乎很少人能有勇气和智慧面对衰老,病痛和死亡。
本片以古典乐为背景音乐,在欢快的旋律中,赋予喜剧色彩,讲述庄严老去,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情感和价值。
看见剧中简和雷吉坐在树下,情深意重,宛如佳人绅士,重回当年,绮年玉貌。
扮演男主角雷吉的汤姆康特奈衣冠楚楚,风度十足,一看就是美男子,找出汤姆年轻时候的照片(图三),用力咽了口口水。
玛吉是我最爱的女演员之一,堪称英国表演事业的瑰宝。
从一开始见她,似乎已是老太太了,无论是《哈利波特》里的麦格教授,还是《唐顿庄园》里可爱刻薄的伯爵老妇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刻板老小姐,几乎化身为英国的一部分,与艾伦瑞克曼、艾玛汤普森这些演技精湛的表演艺术家,将英国细枝末节、传统与历史带到人们眼前。
一定要找她一本年轻时的电影来看。
配角亦是精彩,四重奏中的其它两位,个性十足。
还有霸凌希德利克,是最爱的邓布利多校长扮演者迈克尔刚本,将一个霸道又能干的老人演的惟妙惟肖。
导演竟然是达斯汀霍夫曼,超赞!
审美情趣一流,镜头剪辑漂亮,幽默感化解现实的残酷,老去的悲哀。
虽不深刻,足够优美。
每一个人都会老去,然后离开。
只希望能像杨绛先生那样从容不迫的态度: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要走了
感谢春日影展这个活动,让我能够知道和观看这部电影正好我是一个古典音乐,又是歌剧的学习者,所以对电影里面的歌剧片段或者其他古典音乐片段都看的精精有味。
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心里面的乌托邦,整体电影的色彩是偏暖的色调,在森林中央有一个别墅,别墅里面都是住着最顶尖的老艺术家,他们老了以后都能受到最悉心的照顾,偶尔闹点小情绪但是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和老友之间开一点音乐沙龙,组组重奏,组组重唱。
平时还有跳舞老师,私人的泳池。
导演的第一个思考来自于把歌剧和Rap比较,他心里面可能也觉得这是变老的艺术,导演只是有一两个镜头给到了家人,电影主要矛盾还是来自于功成名就的女高音歌唱家是否愿意加入四重唱和以前的丈夫和解上面。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只能算是中等的电影,第一个理由是,这部电影对于不是学音乐和歌剧的朋友来说太不友好,因为基本上通篇都是堆砌的各种咏叹调台词里面更是古典音乐知识。
如果没有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会很乏味。
第二,是剧本的平庸,我看到一半已经知道了结局是什么和大概讲了什么,剧情也是老套的老友之间做了很多让她感动的事又重归于好。
我能感受导演在尽力挽回。
四重唱 (2012)8.12012 / 英国 / 剧情 喜剧 / 达斯汀·霍夫曼 / 玛吉·史密斯 汤姆·康特奈
故事在一段钢琴声中展开,画面颇为“震撼”。
褶皱的皮肤、不再灵活的手指、跟不上的节奏、逐渐显现的老年斑、无法集中的注意力、不自觉地重复自己……透露着一股不复青春的味道。
但就是这群年华不再的艺术家们,仍在为“Beecham House”——一间面向退休音乐家的养老院的筹资晚会排练,这大概是音乐的魅力(和资本的力量)。
01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Old Age is Not for Sissies这是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Maggie Smith饰演的女主Jean本是一名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到养老院后被曾经的同伴(Wilf——naughty boy,Reggie——ex-husband,Cissy——friend & fans)邀请参演《弄臣》四重唱,但她却因为担心自己发挥不好拒绝了,并对Reggie说出了名台词:“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very rude to you, f**k you!”依旧深爱着Jean的Reggie缄默不言,倒是好基友Wilf随后发出了兄弟般的呐喊:“Now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that would be rude to you, just f**king do it.”但这些都不足以让Jean改变主意,直到得知如果她不同意参演四重唱的话,曾经的对手aka手下败将将会压轴演出。
“over my dead body.” Jean如是说(呵,这该死的好胜心)。
我们为什么非要变老?
可能自诩依旧年轻的我们,无法感受老去的失落,读不懂这疑问中的情绪。
或许换一种说法,“我们为什么非要长大”,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无非都是一种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变化。
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学习、理解、得到、失去,其实都是在为迎接这种不可期的变化做准备,然而,不到变化那一刻甚至已经变化许久之后,我们才发现,这种准备是永远无法做好的。
彼时彼刻,do not be sissy。
我猜,这也是导演的心声。
毕竟75岁高龄执导电影处女作,很不sissy。
02歌剧VS说唱Opera VS rap“是rap不是read”“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大概是最近比较火的梗。
即便是我这种没有看《青春有你2》的无知群众,也在无数热搜的轰炸下了解了一二。
有时候,就是那么巧。
《四重唱》中Reggie在为学生做讲座时,对歌剧和说唱的概念也做了一番阐释。
艺术就是具有这种兼容并蓄的魅力。
无所谓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存在即有其意义。
合格的拥趸应该像Reggie一样,“大量研究”、积极调研,而非跟风吹或者跟风黑。
但遗憾的是,当前,后者总是占绝大多数。
一声惊雷拟,忽如柳絮因风起。
还好,我没得喜好。
只是不喜欢淡黄的长裙,因为,显黑。
03女人善变无常La donna è mobile这首世界名曲,出自威尔第歌剧《弄臣》。
主人公里戈莱托貌丑背驼,是曼图亚公爵手下一名惯会迎合的弄臣。
公爵浪荡轻浮,以玩弄女性为乐,连朝臣妻女也不放过。
而里戈莱托助纣为虐,引起了众人的愤恨,大家定计报复,让他不自觉地为公爵诱拐自己的女儿吉尔达。
里戈莱托发现自己竟将女儿交给公爵后,决定刺杀公爵。
但吉尔达对公爵一往情深,得知刺杀计划后,甘愿替公爵一死。
里戈莱托不得不面对自己买通的杀手杀害自己亲生女儿的残酷命运。
《女人善变无常》,是公爵爱上了另一个姑娘玛达琳娜,轻浮浪荡的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时所唱。
他责怪女人善变、水性杨花,实则他自己才是一个朝三暮四、虚情假意、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
是不是一开始以为这名曲是“谴责女性”的视角?
我也以为是。
查了资料才晓得,应该说是“男人善变无常”才对。
Wilf虽然很淘气,“因患病而有些行为不受控制”,但这种坦然面对自己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表扬的——总比伪君子公爵好。
而所谓“女人善变”,更是不知从何说起。
在我看来,女性角色自古至今,变化甚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影视乃至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多半都是“隐忍”和“脆弱”的代名词,有时会被冠以“贤良”的美誉,但始终脱离不了“弱势”的桎梏。
连莎士比亚都说,“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脆弱)。
虽然不知道从哪一年起,大女主忽然成为主流,但在其所谓的奋进之路上总会有无数个男角为其作配,而女主的主要技能还是“示弱”。
总之,我感觉是没见过什么正常的女性角色(也可能是我见识少)。
可能是因为正常人没有爆点吧。
反观男性,倒是无论角色如何,都大有可为——忠奸善恶先撇一边,反正和隐忍二字不沾边。
就算沾点边,如《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祁同伟等人(不好意思,最近看的正剧太少了),也都是“有所图谋”,不像大多数女性角色,就是单纯的“认同隐忍”,除非“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但必须要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好好忍着,当不好“贤良淑德”的莞贵人,才需要进化成钮祜禄甄嬛。
这对树立现实的、正常的性别观毫无益处(不过现在还需不需要强调性别差异也不好说,大众口味变化太快),倒是很有可能引发性别冲突。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很是期待女人起码是角色上可以善变一点。
04我喜欢的台词 Words
Do not give the suspense for eternality.
Works of art are of an infinite loneliness, nothing can reach them so little as criticism.
Let me just say no modesty, that all great artists need a great director. And, here I am.(我觉得这也是导演的心声)
我们关于老去的期待是什么? 一个头发花白,皮肤褶皱,弯腰驼背,反应迟钝的老人,我们对他的期待是什么?
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着,找到一个阳光好的地方坐下来,路过的行人冲他打招呼,他也微笑着点头示意。
时间是这样的稀少可是又可以这样尽情地用来在阳光下挥霍,因为这时大概可以什么都不必在乎,什么都不必再去追赶。
我们期待的老去,好像就是这样阅尽千帆终于看淡,然后以一种平和的姿态面对人生。
可是这不是老去,我们的肉体生老病死,精神上却永远在各种各样的迷茫,痛苦和选择之中。
对年龄进行期待毫无意义,只有这个时刻想要的,没有应该的。
热爱的每样事物都在生命里刻下痕迹,我们应该怎样去接受一切事物平静如死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永不平静。
就好像这部电影里的reggie一样,影片开头他是一个标准的英国绅士,文质彬彬,恰到好处的死板,如他所说,正在“庄严地老去”。
可是在简出现的那一刻他突然碎了,身体颤抖,没有礼貌地大发脾气,躲在教堂的阴影里,不小心发出声响被简找到的时候懊恼叹气。
所以爱出现的证据之一是不是它会让人生动起来?教堂里的对话大概是一个转折,他们再次坦白面对彼此。
reggie在jane的脆弱面前并不是无动于衷,或许正是她毫不顾忌地为了往事而痛苦才让他愿意坦诚。
然后他们才开始平和地沟通。
年少时的喜欢好像都是骄傲脆弱的,所以尽管难过也不愿意表露生怕显现出自己的在乎,尽量表现得好像“你一点都不重要”用来维护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所以时间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终于可以坦诚。
散步的时候jane问起,所以当时的演出他是否都是因为她而退出,reggie看着她的眼睛一次又一次点头,就像是迟来的表白,把很多年的伤痛一点点铺开展现在对方面前。
我不知道他看着她流泪心里是否有一丝快意,但是此刻他们都是坦诚的。
小插曲是回去时碰巧看见一对小情侣慌乱地从草丛里走出来,女孩子赶紧解释“我们什么都没发生”jane回答“我们也是”,reggi震惊地看向她,真是好高级的暧昧啊哈哈哈好像说了什么实际什么也没说。
我这样描述的时候,我只觉得他们是这样可爱的一对,有过遗憾,慢慢缝合,苍老的只是肉体,我们的心反而在时间里拥有更多坚定的力量。
所以最后在舞台上,reggie镇定地微笑着求婚时,才有那么多感动。
那一瞬间我真切地感受到,爱不会老去,仅仅只有时间流逝而已。
英国电影《四重唱》是一部视觉上非常优雅的电影,主角们是一群住在养老院里的音乐家——不同于一般老人,这家养老院只接收退休的音乐演员,他们中有小号手,小提琴手,歌剧男演员,歌剧女演员等,尽管垂垂老矣,这里的老人们精神面貌与形象打扮都有着受过音乐教养陶冶一生的风雅,与养老院这栋有着历史风霜的古老建筑,茵茵绿草、精心修剪的园艺相得益彰。
茶余饭后,老人们每天聚在一起排练,唱歌,散步,打球,不亦乐乎。
著名女歌唱家简女士的到来有点与众不同,她曾经在舞台上更加声名显赫,所以来到这里她住的是更好的套间,让工作人员单独把她的早餐拿进屋内。
作为故事的女主角,简明显有一个盛气凌人的架势,更加自我,尽管简是高雅的老妇人。
最后,当然简和关爱她的朋友们融合在了一起,加入了四重唱小团体,是他的朋友们让她不至于走向孤独。
电影其实想要告诉我们,不管您曾经是谁,不管您曾经有多么声明显赫,到了人生的冬季,离开社会走进退休生活后就不要再被过去的荣誉所累,不要放不下社会上的“专业评价”与虚浮的傲慢和过份自我。
更随和一点,与大家和谐相处,没有什么比晚年拥有一个良好的脾气和会给自己找乐的能力更重要的事了。
做一个让自己与周围人都开心的老人。
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睡着了。整个剧情推进得有点散乱,说穿了就是连哄带骗让个老婆子去唱个歌,但中间七荤八素夹了太多东西,每样儿都没讲清楚。整个片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台词,“什么是歌剧?歌剧就是挨了一刀,然后大声唱出来”
不婚不育,老了一起去文艺养老院吹拉弹唱,这片其实是:资深豆瓣用户的终极人生理想。
岛国最近讲夕阳红的电影很多嘛!去年有个涉外大饭店,今年有个老年四重唱。来看片的基本都是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四位主演的平均年龄为74岁,Maggie Smith最大都79了!Michael Gambon还是一副校长腔调呢!影厅里一直笑声不断,不过Billy Connolly那口苏格兰音听得我真心费劲,而且好些笑点没get到point
越到后面越没劲,看得人直瞌睡
#豆瓣春日影展# 第二十一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豆瓣春日影展计划也将告一段落,庆幸最终的休止符是由本片划上,它留给我了一个熨帖、恬然的收尾。和刚刚看过的《晚期四重奏》不同,本片的影调格外明媚且充满生机,丝毫不像是在演绎迟暮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之际,仍体面、倔强地活着,仍有对尊严和原则的执着,这与诸多亚洲电影中对老人形象的处理大相径庭,倒也反映出了东西方看待死亡、衰老等观念的区别。我不禁联想起了此次疫情中的一个报道,一位不幸染病的老人带着手抄的琴谱住了院,最后离世时,他的琴谱也不知有没有顺利归还给家属……人都会老去,我们应对生命更有敬畏之心才是。
看了十几分钟,看不下去。
人物性格鲜明。我们都曾年轻过,我们都会慢慢老去,这是生命必经的阶段。爱过,恨过,释怀,原谅,最美不过夕阳红。
對這些老演員老藝術家心懷敬意,但是這個類型的這個片實在是太水了。
拿花打茜茜😡浪子(女)一只脚踏进棺材了想挽回绿帽前夫大家还得供着她,醒醒吧“你的fans早就死了、消失了、分散了、买农场了”
风光旖旎的庄园,精致华丽的宅邸,耐心和善的护工,这里是专门为退休音乐家设置的超豪华养老院;悠扬动听的歌剧选段贯穿全片,加上一大把腐国国宝级的老戏骨,简直治愈到你通体舒泰。但市侩如我,在陶醉于古典音乐的魅力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想要优雅地老去,你需要存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钱。
看完片尾,怎么能不打5星呢!真是艺术人生呐~那个音乐艺术家养老院太棒了,里面那个金属架子做的亭子真的很美。
节奏太慢了 Tom Courtenay老了超帅
飛機上強忍睏意看完的。
中途离场
比较平淡的故事,没有太大触动。可是画面真的很棒!爱死古典田园风!
最后四人登台的画面真让人忍不住哭了出来。
剧情如同白开水,不紧张不刺激不幽默不新奇。可这些老家伙就是能让这白开水别有滋味,不说拿这片子爱不释手,至少看着会让你充满崇高的敬意。他们举手投足都是戏,说话唠嗑都有范儿。玛姬用那认真的态度去骂人,6分片子直接变8分,这就叫做魅力。
“You look very handsome"”You look very beautiful""We are both old now""Then let's get married."←放到这一段大家都wow了起来估计只有我和r妹哭了TvT觉得Reggie超级帅超级绅士啊!Wilf和Cissy超级萌!Jean就不用说了,法克鱿安得有说得好霸气w关键这片居然还有Luke Newberry小哥真是一本满足!
主角人设:渣女痴情男,萌妹老色鬼。整体没啥惊喜。开场有趣,中间极碎,高潮一般,结局脱裤看这?彩蛋有点感动。跟《内布拉斯加》差10个《涉外大饭店》,比《囧妈》稳一点。
*故事本身不算特别精彩,故事相对平淡了些。但胜在几个老戏骨的演技,还有好的音乐。其实每次看这些老人家演戏,都有一种舍不得看完,看一点就少一点了的感觉。算算看,导演达斯丁霍夫曼,加上这些主演的年龄加起来是多少,想一想我就觉得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