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没打算写这篇东西,这电影虽然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但并没有特别的触动。
和Catch me if you can一样,这完全不是一部斯皮尔博格电影的感觉,看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导演换成另一个人,我也丝毫不会怀疑,就好像同学看完catch me if you can给我打电话的时候,突然才想起来那是老斯的片子(我们都是他的fans)。
在下电影之前,我就已经在mov8上看了flyerzeng为电影的花絮碟写的文章,说老斯之所以风格大转变,是因为他也是911症候者,所以一扫之前史诗沉重的电影题材,改为及时行乐(汗)的富有活力的喜剧形式。
我便是看了这篇花絮的花絮才决定再下一次这个电影(之前下过DVDSRC版本,没字幕……听了十几分钟还是算了= =,那Krakozhia口音英语啊……还有那清洁工的印度口音英语啊…………),当时在LJ里面写到:老斯啊老斯,我喜欢你是没错D!
这么一把年纪,有着如此盛名还能重新审视自己并且确定新的风格,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
今天终于看过以后,也对他的转型有了结论:我是喜欢他现在的风格的。
我很喜欢Catch me if you can,而这部《幸福终点站》,我虽然不觉得这是一年里面看到的最好影片云云,可是确实出色,够了。
足够了。
其实,大概是因为一边打围巾一边看,本来就处于一种比较慵懒的状态,而里面的情节,虽然有些荒诞(据说主角是真有其人?
强……),却又如此贴近。
里面的机场,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Tom Hanks从刚被拘留下来的语言不通茫然无助,到后来的用收集推车挣硬币,又到后来的接装修任务赚比机场BOSS还要高的工资,他与机场里的人越来越熟络,生活在里面也越来越自如。
他有钱可以买Hugo Boss的西装,有钱请自己心仪的女人在特等席用餐,以前对他不屑一顾的机场BOSS还不得不求他帮忙,他在复印机上引下的手掌贴满了机场的店铺……这是喜剧,虽然不是美国派那样的性喜剧,50次初恋这样的轻喜剧,可是里面的笑点,完全不是故意卖笑,拼命挠痒痒的感觉,那些情节是如此的普通而亲切,让人会心一笑。
清洁工老头等着看别人走过湿地板摔交呵呵直乐也好,Tom的几个朋友利用公务之便频频堵截让Catherine美女绊坐在Tom腿上也好,在两人用餐的时候老头在旁边玩杂耍也好,都是那样的自然愉快,作为一部电影,这似乎不够夸张也不够爆笑,但是,生活里开心的点点滴滴,不也就是这样吗?
说到底,这电影的主题,其实是颇沉重的,因为政权被推翻而不得不滞留在美国机场九个月的人,怎么看都是悲惨到不行。
不知道祖国那边亲人在战乱中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要在美国待多久,可是在机场那些可爱的人们帮助和点缀下,整个故事是这么可爱。
老斯自己显然也没着力去写刻画Tom的无奈和无助,他肯定是有的,在这种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不认为Tom的人物居然会神经大条到马上适应环境就这么在机场开始新生活的地步,只是我们所看见的他,不是那个方向而已。
一直在等待的悲哀和茫然,被那些小小的幽默冲淡了。
他有了朋友,他有了工作,他的听力越来越好(虽然口语还不是这么流利XD),他恋爱了……这个机场,并不是幸福的终点站,电影里面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幸福(也许除了机场BOSS……),他们也会烦恼也会流泪也被抓着小辫子,可是他们最后都微笑着欢送着Tom出门,脸上洋溢的,是幸福。
片尾字幕前段,每个人的名字用手写形式流畅的出现,微笑的看着,虽然现在的武汉零下四度,寝室里更是一个冰窟窿,但是整个人被那句“I am going home”幸福到热泪盈眶。
Tom Hanks那结巴的Krakozhia音英语,阿甘的憨厚脸庞,被融融的灯光模糊了。
阑珊的纽约街头,仍然是没有家的温暖。
电影里面,机场boss想找机会让Tom离开机场,让他假装害怕回到祖国,作为难民(?
)留在美国。
但是面对boss“Do you, at this time, have any fear of returning to your own country?”的问题,Tom还是做出了“No”的回答,他说用自己生涩的英语说道:“Is home.I am not afraid from my home.”East west, home's best。
对于这个在机场待了九个月的人,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然后回家,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终点站》是斯皮尔伯格借助于这样一个题材来透视美国的社会众生相。
候机大厅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观望美国的一个窗口。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汤姆·汉克斯与机场主管的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关系与冲突就是一个外来者与美国官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汤姆·汉克斯在机场内接触的都是普通人,感受到的是普通人的善良、热情、互助,与这些人建立起了感人的情谊,而机场主管则完全是一个冷血动物,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官僚政客的固执、机械乃至心胸狭隘。
汤姆·汉克斯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的忠贞、勇敢、勤劳、善良精神赢得了机场所有人员的支持,而机场主管却是众叛亲离,无力抗衡民意,正反映了这种官僚政策的失败。
可以充分看出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重复了他一贯张扬的主题,就是人性的力量永远比机构的教条来得和蔼可亲得多。
电影的主题其实是颇沉重的,因为政权被推翻而不得不滞留在美国机场九个月的人,怎么看都是悲惨到不行。
不知道祖国那边亲人在战乱中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要在美国待多久,可是在机场那些可爱的人们帮助和点缀下,整个故事是这么可爱。
老斯自己显然也没着力去写刻画Tom的无奈和无助,他肯定是有的,在这种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不认为Tom的人物居然会神经大条到马上适应环境就这么在机场开始新生活的地步,只是我们所看见的他,不是那个方向而已。
一直在等待的悲哀和茫然,被那些小小的幽默冲淡了。
他有了朋友,他有了工作,他的听力越来越好(虽然口语还不是这么流利XD),他恋爱了……这个机场,并不是幸福的终点站,电影里面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幸福(也许除了机场BOSS……),他们也会烦恼也会流泪也被抓着小辫子,可是他们最后都微笑着欢送着Tom出门,脸上洋溢的,是幸福。
电影中有着对美国式民主和自由的嘲讽,一个只是怀着个人目的前来美国旅游的游客,被限制了他所有的人身自由;而他在机场领导的恶意限制下,也丧失了所谓的民主。
电影开头,却很自然的拿中国人开刷。
我明白太多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向往,可是这种向往在电影里却被恶意地进行了嘲讽,中国旅游团队在机场里开始企图闯关,因为他们被识破了偷渡的企图,当这帮中国人大呼小叫地跑在维克多的身后,我只是感到一种悲哀和遗憾。
因为这个现象确实在西方国家中出现太多了。
人要有理想和目标!
在追逐理想和目标的时候,不要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劳累的!
要用幸福的角度来欣赏这个过程!
也许这就是人生!
然而实现理想和目标后,也许就是“幸福的终点站”!
但也是下一个理想和目标的开始,下一个“幸福的始发站”!
人生可能就是在乘坐“幸福路”汽车的不断的往返当中!
但要用幸福的角度、感恩的角度!
你才会感到这是“幸福路”!
汤姆·汉克斯的片,真的部部经典,《幸福终点站》其实以前已经看过了,刚好看到有人提供下载,就再看一次。
纳沃斯基为了圆父亲的梦想,希望获取一个爵士乐手的签名而来到纽约,不幸却因为本国政变而成为没有国家的公民,只能在机场内四处游荡。
不过,纳沃斯基却很幸运,也很努力,在纽约机场的大厅里生存了9个月。
在这九个月里,他几乎得到了一切,差点包括一个女朋友艾米利亚。
不过故事的结局却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完美,纳沃斯基似乎已经做到了一切艾米利亚能感动的事情,不过,艾米利亚还是选择了“命运(destiny)”,并没有跟纳沃斯基一起,而是与那个有老婆孩子的男人走了,他的印度清洁工朋友也被抓了,而跟他作对的机场官员却依然升职了。
每个人都在等待,每个人等待的事情都不一样,有人得到了,有人失去了,有人坚持了,有人放弃了。
艾米利亚等了20年,最后获得了不知道是不是幸福的选择,纳沃斯基的父亲等待了40年,却没有等到心愿了却的那一天。
等待不一定总是美丽的,等待是一门艺术。
博弈的过程,就是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等待你认为值多少的事情,有的人坚持等待,却没有结果,有的人放弃等待,获得了更好的结果,这些或许可以说上天注定。
不过,等待却是一种牺牲的过程,人为什么等待?
是因为对方让你觉得有了等待的机会与价值,而正是这种“觉得”,有时却可能害了一个人,等待,有时候也是一种上当的过程。
反过来讲,当你都没有想让别人等待时,不妨斩钉截铁一些,而不是编造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个人在机场大厅生活了9个月,总归还是有很好的学习的地方,我大概总结了下面几点:1、生存的能力,不懂英文,甚至连最基本的交流都不会,没有钱甚至连免费餐券都丢了,还受到了各种白眼,但是纳沃斯基首先想到的是生存,而不是在机场吵闹。
在九个月时间里,还要忍受那个BT的机场官员迪克逊的百般刁难。
如果一个人,在美国这么一个地方,没有钱,也不懂英文,经过九个月还能生存下来真是奇迹,普通人可能都变成了乞丐了。
2、乐观的心态,什么人有乐观的心态?
人品好的人,只有好人品的人才不会有那么多小肠子,做人才能大度,纳沃斯基人品是好的,没有想过害人,首先想到的是解决问题,人品好也为他赢得了很多机会,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在无聊的时候,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了生存的空间。
在他被以朋友的工作来威胁必须走人时,他几乎好不忧郁选择了走人。
3、坚持,迪克逊通过各种手段“引诱”纳沃斯基走出机场大门,甚至已经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试图把纳沃斯基变成难民,不过,纳沃斯基却回了一句,我爱我的祖国,我怎么会讨厌自己的国家。
甚至纳沃斯基在受到美女的引诱出去吃意大利餐也没有动摇。
当然,你可以说纳沃斯基比较傻,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走,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坚持的人。
4、学习的能力,不懂英文,怎么办?
通过机场的多语言小册子,学习到英文,然后再进行一些沟通,进而提升自己的“眼睛”,在国外,看不懂就基本上属于瞎子,如果听不懂就属于聋子,而不会说,就属于哑巴,只能通过学习来摆脱其中的一种,才能有生存的空间。
5、人际关系处理。
每个人,面对新的入侵者都会有戒心,所以当纳沃斯基面对扫地的、送货的等等对他的刁难时,并没有进行硬碰硬,因为这肯定没用,还会加重对方的不满,纳沃斯基至少人品是好的,他没有想通过特殊的手段来做到什么,而是通过一些事情,跟这些人交流,至少取消了“FBI”的帽子。
在一个新的环境,处理人际关系还真是一门学问。
6、抓住机会,很多人都说,给我机会,我能怎么样,很多人也说,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其实,我倒觉得,机会需要争取,机会也需要别人给的,不过最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机会。
为了吃饭,纳沃斯基发现了收行李车可以赚钱,为了吃饭,他日复一日跑签证,仅仅是为了帮那个西班牙人泡妞,不过,却换得了吃饭的机会,为了吃饭,他做了装修工人,不过,很明显,机会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是抓住了机会,因为他有能力。
豆瓣电影TOP120《幸福终点站》如果你不得不在机场滞留9个月你会怎么办?
斯皮尔伯格2004年执导的《幸福终点站》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众号“白羊剧场”后台回复“幸福终点站”免费观看)
依旧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维克多,在即将要跨入美国境内的一瞬间,被滞留了。
原来,在维克多登上飞机的一瞬间维克多的祖国——卡科吉亚共和国(虚构的国家)发生了军事政变,所以他的护照和签证都失效了。
现在维克多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所以维克多现在没有办法进入美国境内,机场也没有办法拘留他。
维克多掉进了现行制度的漏洞里。
于是弗兰克(图中光头—— 美国国土安全部工作人员)允许维克多在国际中转候机场范围内自由活动。
于是维克多拿到餐券,电话卡还有一个传呼机进入了国际中转候机场。
维克多不懂英语,所以他看不懂新闻,也不明白自己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更惨的是,在他帮助一位乘客的时候,他的免费餐券也被清洁工收走了。
夜晚降临,他只好找了一个废弃的候机场休息。
然后在洗手间洗澡洗头。
因为食物券丢了所以只能吃饼干。
维克多在机场安心等候,可是弗兰克却很着急。
弗兰克马上面临升职,但是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维克多,显然会成为他升职路上的大麻烦。
于是,弗兰克决定处理掉维克多。
弗兰克暗示维克多今天中午换班保安会迟到5分钟,所以维克多可以偷偷进入美国。
但是弗兰克心里想的却是如果维克多真的跑出去,那么一个没有签证和护照的人自然会有人逮捕,自己的麻烦也会解除。
结果维克多发现了一直监视他的摄像头,最终决定留在机场等待。
没有钱在机场如何生存呢?
维克多很快找到了答案。
将推车归还到原位,每个推车将会返还一美元的押金。
靠这个办法,维克多终于吃饱了饭。
慢慢的维克多也学会了一些英语,开始看着电视关注自己国家的情况。
但好景不长,机场里出现了专门负责整理推车的工作人员,维克多的又没钱吃饭了。
这时,运餐小哥找到了维克多。
运餐小哥已经喜欢托蕾丝官员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接近她,但是维克多每天会去询问托蕾丝小姐自己是否能进入美国。
于是送餐小哥想让维克多帮自己拿下托蕾丝小姐。
维克多就帮朋友开始了追妻计划。
运餐小哥就一直远远的看着,默默的关心。
此时,维克多的传呼机第一次响起。
弗兰克再次找到维克多,告诉他另一个进入美国的方法——申请政治避难。
只要维克多承认他害怕回到自己的国家,维克多就能帮他申请到政治避难,然后离开这个该死的机场。
但是当弗兰克真的问出“你此时此刻是否害怕回到自己的国家?
”维克多笑着回答“no”。
维克多在机场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和机场里面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熟。
一次晚上打牌的时候,他们问到维克多随身携带的那个罐子里装的是什么,维克多说是“爵士”。
弗兰克的上级来检查工作,弗兰克励志要为他们展现一个最好的机场。
于是他把维克多锁起来了。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位俄罗斯人疑似携带违禁药物,当他得知药物可能被没收的时候,他忽然情绪激动,妄图以自杀来保护这些药物。
翻译不在,弗兰克无奈之下只好找到维克多,让他在中间沟通。
弗兰克沟通之下得知这个俄罗斯人是为自己重病的父亲带药才去往加拿大的,他不知道这些药物需要证件。
他的父亲等着他回去救命。
那个俄罗斯人跪下来请求。
但弗兰克认为规矩就是规矩,于是俄罗斯人万分绝望被警察保安带走,维克多却在最后一刻说自己听错了。
这药是带给山羊的,而不是给父亲的。
维克多在机场这些时间,了解到给动物的药物是不需要登记的。
俄罗斯人对维克多万分感激,机场里面的人也对维克多刮目相看。
弗兰克在上级面前出了丑,他把怒气都撒到了维克多身上,声称只要自己在这里一天就不会让维克多踏入美国半步。
维克多在这里继续生活,他得知了清洁工老头原来是个印度逃犯,已经逃了23年。
还见证了运餐小哥和托蕾丝小姐的婚礼。
如果说《阿甘正传》中汤姆克鲁斯穷尽一生在奔跑。
那在《幸福终点站》中他在用九个月的时间等待。
看起来都是很愚蠢的坚持,但是他们遵守了自己内心的信仰。
结局剧透预警维克多打开自己随身携带的罐头盒,里面都是父亲喜欢的爵士乐手的签名。
但是还差一个。
父亲没有等到就去世了。
于是维克多向父亲做出了承诺,而他的等待就是为了完成承诺。
但是当维克多国家的战争终于结束,弗兰克却拿维克多在机场的朋友威胁维克多,尤其是那个印度逃犯清洁工。
维克多妥协了。
清洁工得知了这一切,做出了他这一生中最出格的事情。
他拦停了飞机。
对维克多大喊“我要回家了!
你也快走吧!
”
维克多终于决定踏入纽约,全机场的人都倾巢而出祝福他。
维克多的等待迎来了到了终点。
电影海报上有一句话“Life is waiting。
”“生命就是等待。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等待。
维克多的父亲在等待爵士乐音乐家的签名。
维克多在等待自己国家战争结束,踏入美国。
弗兰克在等待升职。
空姐在等待那个可能会响起的传呼机。
运餐小哥在等待托蕾丝小姐的注意。
候机大厅里形形色色的人也都在等待着。
生命就是一场等待,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不管是小到排队等待就餐,或者是等待生命中的另一半的出现,都是一个等待的过程。
甚至别人的等待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我们的等待在别人眼中也显得可笑。
每个人都抱着一种执念在生活,这或许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理解,但等待并非是一成不变。
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历的过程。
因为终其一生来说,我们等待的最终结果都是死亡。
人生也就是一场在等待死亡过程中的狂欢,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消极悲观,有人随遇而安。
“Life is waiting”。
你无法改变,但可以选择。
(公众号“白羊剧场”后台回复“幸福终点站”免费观看) 白羊剧场 和你一起拒绝烂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
凌晨五点半看完这部电影,窗外天已经蒙蒙亮。
《幸福终点站》,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等一下,这不是《拯救大兵瑞恩》的阵容吗……片名是有够口水的,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一直忽略掉这部片的,另一个译名叫做是《爱你无国界》,靠,主演必须是twins、谢霆锋之流才配得起这片名吧虽然每天都在给别人放电影,自己却是几乎快半年没静下心看过一部完整的片子了,每天就追着看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这种我只要负责傻笑就好的综艺节目逗自己玩。
今晚是康熙都来完了睡意还没来,就想随便在迅雷上找一部电影催催一下睡意,无聊沉闷无所谓正好当枕边片儿。
结果一看就看到了天亮……汤哥是来自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杜撰出来的小国家的旅美游客,趁着他躺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中打盹的时候,祖国遭遇军事叛变主权易手,小汤哥一下飞机就成了无国籍人士,在纽约飞机场被及时的拒签了。
小汤哥当时的状况和他之前在《孤岛余生》里一样尴尬,出不了飞机场,也回不了国。
小汤哥使出他在《孤岛余生》中鲁宾逊般的创造力和小强般的生命力,在机场里用你十辈子也想不出来的办法存活了9个月(是9个月吧……赶快写完睡觉去了,就不去查证啦),非但如此,还成了机场里的雷锋、情圣和赌神,拥有一座废登机口改装成的豪宅,一份很有前途的装修工作,一座金碧辉煌的喷不了水的喷泉和一众死忠的fans团等,如果再给他半年的时间,我绝对相信他可以在纽约机场里为他的祖国复辟。
说实在的,这部片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它和台湾的综艺节目很像,“梗”(大陆叫包袱)超多超好笑,而它没有成为经典的原因大概也正是因为落入这种了大众喜剧片的套路。
但套路是套路,好笑还是非常好笑的。
不然综艺节目怎么那么多人看啊。
看完片子后我马上就上豆瓣找了影评来看,清一色都在说片子阐述的是“等待”,人生就是等待,一票人的等待之类的……好吧,我承认,我对这个主题并不感冒。
感动到我的是小汤哥成为机场地勤之王的阳光历程。
如果你突然间没了国籍被困在异国他乡的一个机场里,语言不通,进退两难,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被炒了鱿鱼,银行账户清零,手机卡里连个打电话叫家里支援的费用都没有,你会怎么办?
当你连一个新疆大饼都吃不起的时候,你如何设法邀请心仪的辣妹陪你一起共进意大利红酒晚餐?
如果你是一个每天为了能不能上班准时打卡而烦恼的白领,突然把你扔到了青藏高原那样的驴友圣地,你是会从容的跳舞哼歌还是玩命的在稀薄的空气中搜寻手机信号给老总打电话请假?
……小汤哥的人生随着祖国主权的沦丧而得以开启另一块堪称诡异的舞台,你我的人生又得需要怎样的理由才能让它崭新如初?
是的,崭新如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疲惫与狼狈,逐渐老态又不见起色,日复一日千篇一律,无聊与无奈仿佛已成定局。
然而即便人生有多不如意,有多沉闷,也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去打破这个闷局——这样的麻木和弱小似乎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小汤哥让我看到了重新来过一遍的人生并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你肯去为了一个汉堡包在机场里打杂赚钱,只要你肯为了与心爱的她共进晚餐而去做装修工人,只要你肯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在机场里睡9个月的候机椅……只要你是为了你心底真正想要真正热爱的东西去生活,脱掉白领的西装银行家的领带,你过得会比现在更加快乐。
有多少人生,可以重来。
——关于这个主题,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引子,看到这里的你,我们会让你看到更多的意想不到:)
一个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Viktor,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
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Viktor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
这一等,便是9个月。
在这9个月的等待中,Viktor一点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
138分钟的片子, 除了最后的几分钟,几乎都浓缩在极其有限的一个小空间里---肯尼迪机场候机大厅。
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把时间延展;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却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等待:折腾着Viktor的海关局长Frank,等待着老局长卸任,等了17年;Gupta,因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缉,逃匿在机场做一个清洁工,一做23年,而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她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
开餐车的Enrique,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Viktor的父亲,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个签名,他在九泉之下,等着儿子帮他圆上最后一个签名。
甚至连机场大厅里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很快就有结果,譬如那些在海关等着通关的人们,这个等待,只需要1分钟而已;也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如同抱得美人归的An;即使每一个美好的结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丽的过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说,我们每个人都如Viktor一样,在这充满变数的人生中,或许在某一个瞬间都会迷茫,然后去寻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说,“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 Niccol在写这个小人物时,是不是想着一位叫做Viktor E Frankl的人。
这位饱尝纳粹集中营种种艰辛的幸存者这样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学者,也不是成功学家,他只是在那样一个无从选择的环境里,在他那张憨厚的笑脸里,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语中,一连串令我们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现给我们如何乐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让自己离结果更近一步。
而其间的深意,与Viktor Frankl的表达,异曲同工。
这部Spielberg导演,Tom Hanks和Catherine Zeta Jones主演的片子,据称票房并不理想。
老实说,这部片子的确漏洞不少,结尾也多少有点画蛇添足;可是,这3个人的组合,却让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无限鲜活,甚至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画得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纵然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马行空甚至满怀童心的想象以及对人性的高调宣扬。
你或许可以觉得这是好莱坞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欢在外面刮着风的夜晚,抱着小瓜子,看一出充满温暖情调和轻松幽默,并充满“个人英雄”和毫无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轻喜剧。
然后,笑中含泪,若有所得。
P.S.:后来在海报里,看到这部片子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禁不住会心一笑。
2011-12-27快6年了,没想到这部片子引发了大家如此多的感慨。
或许世事充满无奈,Life is waiting多少有了些慰藉的意味吧。
回头再看,其实当年也未得真谛。
虽然影片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而所有的结果并不是空空等来的。
所谓的等待,其实是指我们在努力的同时,必须付出一些patient capital(耐心资本)。
貌似等待,而世事的布局在我们的心动和行动间已然转换。
新年之际,祝各位“等待”终成正果;若尚未见灯火,just hang in there: )
矫揉造作 !
剧情生硬 !
槽点满满!
如果这是一部国产电影可能会被喷的体无完肤。
但这是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的电影。
又一个阿甘似的男主角,又一个绿茶女主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矫情 为了煽情而煽情,以及强行加进的爱情戏 莫名其妙的一见钟情 绿茶婊至极的女主 “你很好但我们不合适,我还是更喜欢当第三者的快感 ”呵呵😊 开车小哥与前台接待!
我的天??!
这俩人在之前几乎没有接触女的连男的是谁都不知道,就因为一个钻戒?
就答应了?!?
原来找老婆这么简单…还有!?!!
是谁加进的喜剧的标签??!?
大晚上的想找个高分喜剧放松一下心情 。
难道加一个印度老头的转盘子节目就算喜剧了?
看完之后真是糟心!
Ps :越来越不喜欢上豆瓣就是因为这里强行文艺的人太多,这样的电影哪儿来的那么多人生感悟?
“人生就是等待等待就会得到幸福”大哥?!?
Excuse me ?!?
如果是这样的我辛辛苦苦上这么多年学是为了什么?
在家混吃等死岂不是快哉。
《读者》看的太多中毒了?
1.我一直在等一通电话,等了七年……我知道快了,维克多,所以我才无法斩断情丝,所以我住在宾馆里,行李整理好,随时准备离开,以免他周末想要见我。
没错,我一直等了一辈子,就是不明白究竟为什么。
2.Everybody is waiting.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什么。
3.你知道拿破仑给了约瑟芬什么结婚礼物吗?是一个金匣子,他在里面刻了字“命运”。
4.她简直是我的梦中情人,弗兰克,她简直让我魂牵梦绕。
5.我指名要你来接替我的位子,从现在开始,你将是这个机场的首席人物,就等华盛顿那边的任务书了。
影片讲述主角前往美国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在机场滞留的日子里,主角维克多一直在忍受着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的折磨,迪克逊把维克多视为晦气的象征,认为他是一个大麻烦,难以控制又想拼命解决。
但这并未给维克多制造太多的烦恼,这位老兄自得其乐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浓缩的物理空间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丰富的人生世界,发现这里每天经过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各自的人生悲喜,发现这里充满了慷慨与野心,荒唐与惊奇,身份与地位,循规蹈矩与意外奇遇。
并且他还在这里与空姐阿米莉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最终,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
片中诸多极具戏剧性甚至有着童话色彩的偶然巧合,是导演斯皮尔伯格一贯浪漫温情的作风,也是导演对孩童般纯真至善人性的肯定。
在这部关于“等待”的《幸福终点站》中,每个人都有所等待,东欧旅客维克托在等待国内战乱结束、机场长官弗兰克等待升职、空姐艾米丽等待有妇之夫的安家婚姻、餐饮服务生等待海关公务小姐的爱情、清洁工老头等待不看“小心路面滑”警告牌而滑倒、出洋相的旅客……等待通常都是漫长而痛苦的,不过当你心中充满希望、满怀乐观,“等待”也会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一个美丽的美国空姐对着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兴奋的连续约你吃饭。。。这还能再假一点。这种信守承诺的事情,我天天做。
一点也不好看啊。。。。。把真实的故事改的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真的
有点过于戏剧化了,像童话故事。夸张了些。男主角明摆着是被塑造成一个聪明的人,可是影片中感觉就像阿甘啊。傻B又不傻。大智若愚的夸张。为了一个承诺,故事很美,很激励人。PS:男女主角最终没有挣脱世俗在一起啊。电影名可以改为幸福等待吧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对于男女主角木有在一起的这个结局稍感惊讶呀~! 而且那个喷水池也没有弄好 还是挺现实的, 残缺美?
实在是受不了这种严格套路、美化故事的剧情了。莫名其妙的恋爱、莫名其妙的反派、莫名其妙的工作,而且因为时间的原因,电影中大部分的情况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符合常理,何况这是在国际都市的机场。斯皮尔伯格给男主配备了一套无敌的话术技能,一身超强的瓦工技术,三个职责基本覆盖全机场的好朋友,还配了个白人美女和他谈恋爱,顺便把运气值也点满了。汤姆克鲁斯的角色在半傻之间又完美走上人生巅峰。暖心吗?哦是的,但我认为真实的故事不会是这样。
飞机场作为统一的封闭的故事空间同时承担着连接美国和外部世界并且困住主人公的现实功能和主题上美国社会的指代,因此在主人公神话色彩被完整建构之前的表意都足够精炼准确。斯皮尔伯格和伊斯特伍德同样以电影传达对社会形态的观点(虽然立场相反),前者相较之下始终不愿弃绝经典电影的情节滥套,他既想借理想化人物塑造反衬环境,又要以人物为中心展开世俗神话。不过加上普世价值的宣扬也令他的电影更为大众所接受。平心而论,越来越讨厌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这类角色出现在电影里,我更喜欢《老爷车》里的东木。
男主人公很会生活 求生意志和本领都很强啊 tom继荒岛余生后又来这一手 机场生存~~
看剧情简介就不是我的菜了。果然,15岁初中生树立正向世界观样板片,每个细节都梦幻地让我抓狂!超级英雄电影跟这部比起来可能都算一定程度上的纪录片。
如果是个动画片也许仅仅只是俗套罢了。矫情而说教意味浓厚的鸡汤,一帮成年人脸谱化地演绎处处透着讨好的童话故事,牵强得透出虚伪的酸味。看完很想吃汉堡王的川香鸡腿……
他怀揣着理想与承诺懵懂地来到命运的起点,然后遭遇挫折,学会沟通,遇见友情,邂逅爱情,忍受责难和恶意,坚持善良与本心。直到迈出命运之门的那一刻,朋友们向他挥手致意,擦肩而过的爱人微笑点头……命运门口的司机问他来自何方,他笑着回答自己的家乡,司机说他也一样。最后,他在黑夜的舞台旁实现拿到了闪烁着光辉的名字,从容自若的走向幸福终点。他身后余光,是霓虹满溢的广场。
剧本很有心思,对白简单却意味深长。汤姆大叔的演技很醇厚。总之是一部让你笑让你哭的电影。
faith is your undeprivable right
还是有点点感动的,总体感觉太SO SO了!
感觉看片看多了好像就看不进这种糖水片了,感觉充斥着一股劣质的香精味
看到餐厅那段笑死了~~~~
想起德波顿的那本《机场里的小旅行》,想想以前N次在机场过夜的经历,突然觉得这个片子的角度其实蛮牛逼的。有romance有恶人添乱还有圆梦之旅,有点意思
不正常的生活(机场里的)多少有点意思。
越往后越虚假无聊,还那么长,爆米花得吃三包吧
好看却也俗套,温情且又美好,这个故事就正适合寻求慰藉心理的人们,人这一辈子都在等待,你总会等到自己的命中注定,可以是爱情可以是梦想,也可以是未了之事,同样你只要足够善良,去哪个地方都会被接受,相信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