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来每到圣诞节前后都会看一个圣诞电影,今年看了《极地特快》。
一个很怀疑或者说不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男孩,在平安夜看到一辆开往北极的特快火车,犹豫中在最后关头登上了列车。
经历了一些艰险之后,终于抵达北极。
在那里他的同伴能够听到圣诞铃声,可是他却听不到,后来圣诞老人雪橇上的一个铃铛掉到他面前,他捡起来之后放在耳边摇动,一开始听不到声音,在他闭上眼睛说“我相信”之后终于听到了悦耳的铃声。
圣诞老人在到达北极的孩子中选择一个送他礼物,他被选中之后圣诞老人问他想要什么,他说要那个铃铛。
于是圣诞老人把铃铛送给了他,对他说:“这个铃铛充满了圣诞的意义,就像我一样。
记住,圣诞的意义,就在你内心深处。
”圣诞老人让他好好保管铃铛,他很郑重地把铃铛放在口袋里,但后来却发现口袋有一个洞,铃铛不见了。
他很失落,朋友安慰他说,你心中怎么想才是真的。
是的,就像圣诞老人说的,圣诞的意义在你内心深处,如果你相信,那个铃铛就一直在,不会丢失的。
还有一个小孩子不相信圣诞老人,从来不过圣诞节,他也被选中去了北极,在那里无数孩子的礼物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礼物盒子,一直抱着不肯放下,后来在圣诞精灵的劝说下才放进了圣诞老人的口袋里。
当他下了极地特快飞奔进家里看到礼物之后,抱着盒子兴奋地跑出来给车上的朋友们大喊:“看!
看!
圣诞老人来过了!
”他曾经是一个孤僻的孩子,在极地之旅中交了好多朋友。
或许他是一个不被疼爱的,没收到过礼物的小孩吧,才会不相信圣诞老人。
可是我小时候也没有礼物,但却一直都相信童话世界的美好。
好像在我对圣诞节有概念的时候,就知道那是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但知道真相并没有影响我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并不是真的相信有那样一个老人会驾着麋鹿拉的雪橇,从烟囱里爬下来送礼物,因为我小时候从来都不曾过圣诞节,也没有收到过礼物,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我相信圣诞的美好,也从来没有认为这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对我来说,根本就没有那种从相信到发现真相而不再相信的过程,一直都很喜欢童话,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童话世界。
那些对成年人竟然看童话很惊讶的人,不值得交谈。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这才是我爱的,是我衡量事物的标准,美的就是真的,并不一定要在现实世界里真实的存在。
我想起哈利·波特有一次问邓布利多教授,那些事情是他脑子里想象的吧,邓布利多教授说是的,然后又反问他但是为什么脑子里想象的事物就不能是真实存在的呢?
对我来真实的事情和想象的说没有什么分别,甚至想象世界的东西,讲究实际的人们认为不存在的那些事物更有意义。
让我惊讶的是,那些什么都要用真的假的衡量,只要是想象世界的东西都不屑一顾的人,在现实中却总是弄虚作假,没有多少真实的感情,能够带来利益的东西才是好的。
他们又怎么去要求事物的真实性呢?
美好的童话世界,圣诞老人,和这些有关的文学艺术的美,当然无法欣赏。
“有那么美的音乐、文学和艺术,正是这个节日如此迷人的原因。
”世界上有很多丑陋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人们都可以容忍,因为是真实的,但却容不下美的东西,只因为是想象的现实中并不存在。
真是可悲。
男孩从北极返回,下车之后对列车长说谢谢你,列车长说应该谢谢你自己才对。
接着又给他说关于火车,驶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不想乘车。
这是他一开始看到极地特快的时候问的问题。
回去之后他看到了圣诞礼物是一列玩具火车,后来又在圣诞树下看到一个盒子,里面是那个铃铛,圣诞老人给他的信中说在雪橇下面找到的。
他开心地摇着铃铛,和妹妹莎拉一起倾听铃声。
他父母拿过去摇却听不到铃声,他们说可惜铃铛坏了,事实上是他们自己心灵蒙尘无法听到那美妙的声音了。
电影结束的时候他说:“曾几何时,我大部分的朋友都能听到铃声。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都听不见了,甚至某年莎拉也突然再也听不见甜美的铃声。
现在我长大了,还是能听到铃声,就像所有真正相信圣诞节的人一样。
”不再相信童话世界,蒙尘的心灵是听不到铃声的。
《彼得·潘》中说,当他们回到现实,渐渐地不再会飞了,并非因为疏于练习,而是他们已经长大了,对过去的一切已不再相信了。
只有相信美好,才会发生奇迹。
杜鲁门·卡波蒂《圣诞忆旧录》里面里说,童年时候他经常和管家苏柯小姐一起去山上砍树,拉回去装饰,等待圣诞老人送礼物。
后来有一年他父亲很残忍地给他说圣诞老人是假的,礼物都是大人准备的。
当时我以为他会质问苏柯小姐为什么要骗他,没想到他很着急地去找她,急于告诉苏柯小姐她也被骗了。
他的反应当时让我又吃惊又感动又很伤心,觉得真是非常纯真,但却有人要故意伤害这样纯真的心灵。
他在受伤之后还想着保护别人,好在苏柯小姐好像又让他相信了圣诞老人的存在,让人再次感动。
去年圣诞节日志里面写着:“今天看到在密歇根州米德兰市有一所圣诞老人培训学校,1927年创办。
第一人校长查理斯·霍华德说:有人觉得圣诞老人是从烟囱进来的,但其实圣诞老人是从你的心进来的。
文中还说,相信美好的存在,也是对抗复杂世界的一种力量,这一点也不幼稚。
这话简直就像是我说的一样,我就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这样对抗这个可怕的世界的。
看到去年平安夜我说相不相信圣诞老人和童话,并不是说相不相信真有其人其事。
而是相不相信美好的感情和事物。
或者说自己的心里有没有那样美好的感情和向往。
有没有对于爱和美的感知。
永远都是这样。
”是的,永远都是这样相信。
特效满分,情节充满童真,还有作为男主的那个小孩子,眼睛真好看,深邃美丽、晶莹剔透,如星辰大海般闪烁着迷离飘渺的光。
另外有点好奇:1. 孩子们离家登上Polar Express时,就是孩子的父母们由于缺乏童真之心而听不到火车开动的隆隆声,那他们总还会出于细心呵护去照看孩子情况的吧,而这一看就会发现孩子不见了!
所以圣诞节晚上应该很多报警案—许多孩子失踪不见… 再者,孩子出门那么大声难道听不见?!
😂2. 圣诞老人一族每年任劳任怨地免费给全美小孩子发送礼物,都不亏本吗?!
^ ^ 3. 还有那么大一个礼物包裹,圣诞老人分发属于每个孩子的礼物时怎么好拿😂(好像很多童话故事都经不起推敲,罢了罢了。
圣诞节嘛,开开心心就好!
🥰🥳)当然电影主题还是十分美好,在圣诞节,人们可以拥有无限憧憬,要知道真的会有圣诞老人驾着麋鹿,伴着雪花飘落的清香和巧克力的甜蜜,携无数独一无二的精美礼物而来,只为守护那些永葆璀璨童真的心。
Kids, together with adults, please remember to smile at yourself and cherish life. That’s the inspiration of Christmas to everyone. Merry Christmas!
几年前圣诞在家曾经想看没看下去,今年在外度假可能更有心情看完了。
一开始也是抱着怀疑的心态,觉得这是骗小孩儿的电影,旁边的lg一直说没意思,但我还是再坚持看看,结果没想到这么大年纪居然被感动到稀里哗啦,可能是想到现在自己遇到的生活上的问题,和远去的童年与轻快,成年人的人生实属不易,但还是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不要委屈自己,像少年一样继续努力追寻开心的生活吧!
《极地特快》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的杰作,更是一次音乐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电影中的音乐和歌曲,尤其是"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已经成为圣诞节不可或缺的经典旋律。
这首由Matthew Hall和Meagan Moore演唱的"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以其纯净的童声和充满希望的歌词,传递出圣诞节的纯真与美好。
每当这首歌曲响起,观众仿佛随着小男孩克劳斯的视角,一同踏上了那列通往北极的神秘列车,体验一场关于信仰与梦想的冒险。
音乐与电影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魔法的圣诞夜。
从电影开头小男孩克劳斯的怀疑与困惑,到他在列车上的惊奇与发现,再到最终在北极的感动与觉醒,音乐始终贯穿其中。
《极地特快》通过其美妙的音乐和歌曲,成功地将一个关于圣诞的故事转化为了一次心灵的触动。
这首歌曲和电影一起,提醒着我们保持童心,相信奇迹,无论年龄多大,都能在圣诞节这天,感受到那份纯真与喜悦。
极地特快 (2004)7.72004 / 美国 / 动画 家庭 奇幻 冒险 / 罗伯特·泽米吉斯 / 汤姆·汉克斯 埃迪·狄森
曾经,我相信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比如掉牙仙子。
妈妈告诉我:如果掉了牙齿,就找一个地方站直,是上牙的话就向楼下丢,是下牙的话就向屋顶上丢,掉牙仙子就会保佑你的新牙齿长得很直。
6岁的时候,牙齿开始接连不断地掉,每次掉一颗牙,我都会一本正经地去找丢牙齿的地点,把牙齿丢掉,眼睛却不安分地四处找寻,很想知道掉牙仙子在什么地方看我。
现在想来,掉牙多少有一点疼。
我却不记得疼痛了,只剩下关于掉牙仙子的快乐回忆。
突然,我发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他/她第一颗牙齿松动的时候,我也要微笑着,告诉他关于掉牙仙子的故事就像妈妈那样。
在《The Polar Express》里面,那个胖胖的列车员说:“Seeing is believing.”从没有看到过圣诞老人的孩子们却还是深深地坚信他是存在的。
每年那个夜晚,他驾着八匹驯鹿拉的雪橇,飞行在月影中,比光还快。
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即使到了圣诞城,看见了驯鹿身上的铃铛,在雪映射的光芒下晃动,却听不见它们清脆悦耳的声音。
直到他们闭上双眼,大声喊出“I believe”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那不是假的,关于圣诞节的梦想,不是假的。
就像电影的结尾,主人公带回了一个铃铛,那是圣诞老人送给他的礼物。
他摇一摇,铃铛很清脆地欢唱。
他的妹妹拿过去,铃铛还是很清脆地欢唱。
可是,他的爸爸妈妈怎样摇,铃铛都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的妈妈温柔地说:“I'm so sorry, but it doesn't ring.”应当感到sorry的,其实是大人们才对。
他们不再相信那些关于圣诞故事的那一刻起,the bell doesn't ring,永远永远。
翻开我的日记,轻触那些稚嫩的笔迹。
孩提时代那些梦想,去了什么地方呢?
不是它们离开了我们,当我们回头去找它们的时候,它们一直在那里,安静地等着我们。
是我们抛弃了它们。
很喜欢一句话:“Miracles happen to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m.”没有了相信,希望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自己的梦想,无论实现与否,相信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圣诞节铃铛。
去摇一摇它,你还能听到它的声音吗?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本杰明巴顿只是童话,我们终是无法返老还童,但童真却永远可以存在,童话永远可以鲜活。
你相信这世上有圣诞老人吗?有时候seeing is believing,但有时候真实的却并不能看到。
就像我还是会相信,圣诞老人生活在北极,那里有一个礼物工厂,养着一群驯鹿,还有美轮美奂的极光。
每到圣诞🎄,圣诞老人就会坐着雪橇🛷送礼物来了。
纵使青春不再,铃铛依然会响。
信则灵!
首发于公众号 Phoenix的日常这是一部很适合小朋友,也很适合大朋友,更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的合家欢圣诞电影。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小男孩相信着圣诞老人的存在,却因父母和周围玩伴的影响渐渐模糊了自己的信仰。
圣诞前夕,他登上一辆驶往北极的特快列车,和一众小朋友开始了奇幻之旅...故事没有反派,甚至没有特别明显的高潮,拥有轻松完美的Happy Ending——故事的最后小男孩真的见到了圣诞老人,也得到了圣诞礼物,皆大欢喜。
相信圣诞老人就是对对圣诞的终极信仰啊!
这部2004年的电影我高二的时候看过,当时是6元一片的盗版DVD,今天重看还是回忆里的那种纯真味道,甚至连主题曲When Chirstmas Comes to Town响起的时候,我都能回忆起用MP3单曲循环学歌的画面。
而当时有些超前的3D动画今天看仍觉得制作精良,尤其是各种浸入式的过山车体验,非常刺激!
今天再次观看,我看到了更多当时没注意到的细节,可能是职业特点每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的缘故。
那我们就来依次讲一讲。
01 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表达自己——勇敢穿蓝色睡衣的主人公小男孩(以下简称小蓝)上车后,列车行驶了一段时间停了下来,窗外米色睡衣小男孩(后文简称小米)站在路边,犹豫着要不要上车。
在列车员确认他不上车之后,列车启动了,可小米却突然跟着列车跑起来。
眼看着小米被越落越远,体力不支一个踉跄跌在雪地里,小蓝拉响了紧急停车装置。
列车员气到模糊...见列车员怒气冲冲大步流星走向进车厢,小蓝很害怕,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终是小粉帮他解释了他的理由——不想让别的小朋友被落下。
而列车员被他们的理由所打动,只是发了发牢骚说“千万不能迟到”就走了——轻易妥协于小朋友们的正当理由,让人觉得这个中年男人有些可爱。
随即小米上车,却因为社恐特质没有去小朋友们都在的车厢,而独自一人坐在另一个车厢,这才引发了之后的剧情,这是后话。
我想说,虽然小朋友还不能“自立”生活,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表达自己,说明想法的权力。
所以作为成年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认真听其想法的义务,并且尊重他们勇敢真诚表达自己的态度。
但是前提条件,小朋友要有理表达,不要过于“自我”,注意时间场合。
02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小蓝上车后,邻座粉色睡衣小女孩(以下简称小粉),以微笑表示欢迎,非常友善。
而后当列车提供热可可服务,每个小朋友都认真的看着表演,享受着温暖惬意的饮品时,小粉偷偷藏了一杯。
“酒足饭饱”后,大家满足地靠在座位上出神。
小粉起身端出那杯热可可走向了小米的车厢。
车上有不能随便走动的规定,但是小粉觉得为了给小米送吃的没有问题,执意要去。
这时列车长又出现了,在大家都觉得小粉会因为擅自走动和私藏食物被斥责的时候,列车长却“大方”地同意了。
理由很可爱——既然有的小朋友没喝到,那我们就分一些给他!
列车长简直就是汤姆·汉克斯本斯!
我们都喜欢爱分享的人,觉得ta们“大方”“好相处”,而这些人通常小的时候都是会和小朋友分享食物的人。
吃在人的原始欲望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这个也是小朋友最大的欲望,能把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分出来一部分给别人(这里不说家境是否优越或贫寒),是很重要的品质。
小的时候会分享,长大了不吝啬,更积极地给予别人帮助,大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难得的品质。
对了,偏个题,这个颇有领袖特质的小女孩是有色人种。
女性领袖+有色人种的配置放到今天都会的觉得很新兴,更何况这是世纪初的老片子。
只想感慨优秀的片子真的是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优秀的!
03 如果你相信你自己,那我也相信你——信任小蓝因为弄丢小粉的票(而后找到了)惴惴不安,追到了驾驶室。
发现小粉并没有被惩罚,还因为两个驾驶员出去修灯泡而意外获得了能驾驶列车的权利。
小粉兴奋地介绍各个装置,两个人在车里拉响汽笛,玩得不亦乐乎。
此时,两位驾驶员修好了灯泡,几乎同一时间发现前方路况有变,需要紧急停车。
虽然小蓝直觉认为红色扳手的才是刹车装置,但是小粉坚持那个“看起来不像的”黄色才是。
最后关头小蓝相信了小粉,有惊无险,车停下来了。
“剪蓝线还是红线?
”是考验默契的最佳试题!
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已经慢慢抛弃了“单打独斗”的协作模式,团队协作才是王道。
而信任同伴,是团队协作很重要的一个特质。
你相信同伴有ta的优势,有ta的所长,放手给ta机会去做事情。
没有人喜欢随时被质疑,无端被揣测。
真诚地对待别人,信任ta,换来的也是别人的真诚以待。
如果人和人相处多一点真诚,这个世界会变得多美好。
这里许个圣诞愿望,祝世界和平!
04 每段旅程都有意义——成长故事的最后,在北极村目送驯鹿载着圣诞老人飞走后,小朋友们重新登上这趟列车,踏上回家的路。
列车长依次检票,在每个小朋友的车票上印出了字: LEARN- 多看,多听,多思考。
DEPEND ON, RELY ON, COUNT ON- 相信同伴。
一路上的各种奇妙经历,也让小米从社恐“我”变成了“我和我的朋友”。
LEAD- 你内心的领导才能是需要被挖掘的。
BELIEVE-信则灵。
正是在默念“I believe”几次之后,小蓝终于听到了jingle bell清脆的声响,并成为登上Santa雪橇的那个幸运儿。
相信“相信的力量”,这是句虽俗但对的话。
人生就像一列快车向前飞奔,偶尔暂停容乘客上下车。
路边风景快速向后划过,大部分都不会再现。
车上的乘客上上下下,鲜少能有重逢。
但是不要在意重点在哪,乘客有谁?
重点是,你是否要搭乘这辆火车?
既然来都来了,要尽兴啊!
观影过程中我几度泪目,泪水更是在电影结尾处夺眶而出。
虽然我是泪点低如马里亚纳海沟,对于这部电影“是否好哭”借鉴意义不大,但是还是觉得在寒冷冬日看这个电影心里很暖。
结尾那段话,送给看到这的你,无论你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要相信一些东西啊!
不只是圣诞老人,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可以突破自己的边界,相信你的梦想,哪怕他们不切实际!
因为,信则灵!
最后,祝你,圣诞快乐!
我一直觉得圣诞节是个很寂寞的节日。
那么一大群人说着笑着,彼此祝福问好,可是我觉得正因为如此一个人的孤单在这里面就被反衬了出来,于是养成了过节就喜欢一个人待着的习惯。
Presents for the children wrapped in red and green.很早以前我是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就像我曾经相信有观音菩萨,有孙悟空一样。
于是我曾许愿希望得到很多很多玩具,可是一次都没有实现过。
于是我渐渐知道,也许这个老爷爷是不存在的。
长大了,有了比较多的零用钱,那些童年细小如牛毛的心事,可以自己去实现,只是这里似乎只是所谓的用金钱去满足欲望,和愿望相隔甚远了。
于是,连去填满的动机也丧失了。
这是个童话,而这个故事更适合大人去看。
因为小孩子本身就是童话。
我始终如此热爱动画,有人对我说,喜欢动画本身就是一种童真存在的方式。
我想大概我只是想要在动画中去触摸很多很多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感动。
那颗不大的心脏装载不了太多,我只希望能多一些真善美,少一点污秽不堪就很好了。
All the things I've heard about but never really see.我也像电影里那个小男孩一样不相信圣诞老人,可是现在,又觉得自己对圣诞老人太早丧失信心了。
其实没见过的东西不代表他不存在,于是我依旧有时会幻想这个世界存在这么个有着长白胡子顶着大肚子背着一个大麻袋的老爷爷。
他有很帅的很帅的麋鹿,和闪亮亮的雪橇,高兴的时候会撒下银白给孩子们当礼物。
这么想着,这个圣诞节我竟也有了少许期待。
我仿佛也听到了铃儿响叮当。
That's all I want 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
《美女和野兽》是打动过我的,这个也是。
我的理解不是童心的问题。
当然,童心也没问题。
我还觉得是个信仰的问题。
打动我的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使人向善,知道珍惜什么,知道人生什么最值得我们去追随,面对死亡也可以无惧。
在美国电影中,葬礼总是庄重和优美的,死者肉体回归了自然,灵魂前往上帝的怀抱。
多数死亡不显得悲戚,而仅是伤感,这似乎也与印第安人的生死观有一点的联系。
当然,我不懂,就这感觉吧。
在这部电影中,信仰甚至是有高潮的,与性爱无异。
美国确实是个清教徒国家。
他们对待上帝的态度单纯,以至固执。
所以美国曾经有个科幻片,说美国后来成了个清教徒的极权国家,具体名字忘了,演员是《教父》里的军师汤姆。
总之,美国人不像欧洲人,欧洲人对上帝一幅艰苦或苦难的认知态度,基于此,上帝不仅不能拯救他们,有时还要折磨他们。
美国人似乎一切都建立在对上帝矢志不移的笃信基础上。
因此,上帝只能保佑美国。
当哼着“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时,我就已经长大了。
孩子永远渴望长大,就像大人永远怀念童年。
所以童话对大人同样有意义。
极地特快刚出来时我大概是上高二,一个童年还没完全褪尽的年纪——起码对我自己来说,是这样。
喜欢美丽的幻想,坚信世界上有超自然的东西,相信奇迹。
某天,在某期英文报纸上看到大大的图片:蓝色的基调,雪地里一辆老式火车,呼呼地迎面而来,车顶的烟囱冒着白色的蒸汽,与银白的雪地相映成辉。
童话一般的色彩,梦幻而不俗艳。
那时,我指给同位,说:我一定要看这个电影。
现在偶然看到了,并且看得完全了,几年前那短短几秒的记忆就突然清晰地浮上来了。
记忆总是这样,需要一个触媒,凭空是显现不出来的。
那就来说说这个故事吧。
一个快要不相信了圣诞老人故事的孩子,当然处于一个值得被拯救的“关键的一年”,于是极地特快开到了他的家门口。
寻找圣诞老人的旅程从此开始。
应该说,故事没有大波澜,遇险也就是小打小闹,更何况观众都知道结局铁定HAPPY ENDING。
但是看的就是过程么,看那些孩子们怎样从怯懦变成勇敢,从孤僻变成开朗,从怀疑走向信任。
吸引人的就是那些小细节,诸如那张飘呀飘又飘回列车的票,那只只有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人才能听到响声的铃,那些侏儒精灵如何准备圣诞礼物。
何以吸引我看下去,用两个字概括,大概就是,“温馨”吧。
最后,当小男孩晃动着银色的铃铛时,当他的朋友和妹妹慢慢听不到铃声时,我恍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
我永远相信,世界和我心里的某个地方,圣诞老人是存在的,就像其他一些东西。
制作比较精良,场景,嗯,宏大与细致结合,总之就是很典型的美国动画,有种3D版迪斯尼的感觉。
还是值得推荐的。
谨以此文,纪念我转角处的,刚刚走开的童年。
许多人都有过童年,但很多人渐渐遗忘了,渐渐不懂得什么是童真,也不相信曾经的童话。其实童话并不是虚有的,它是一种艺术,大家都知道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却常常忘记为什么艺术会成为人类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的本质。艺术,是让我们以美好的样式记住曾经悟得的冷酷真理。
【14thBJIFF】+.5
特效一星,主题曲一星,故事扣光。这是个不相信圣诞老人的人拍出来的东西。列车员脸模是汤姆汉克斯。主角是目前我见过最讨厌的角色。即使没有恐怖谷效应,这部电影也不可原谅。
买了快一年也没看 原本觉得很无聊只怪开头不吸引人这次特地在圣诞节要来临时看完觉得真不错 感谢Tom Hanks能投资拍这部电影
When Christams comes to town,因为这首歌才看的影片,实在精彩,满足了我对圣诞节的所有美好幻想。今年圣诞节准备再看一遍。相信,是一件及其幸福的事~
很少看到画面这么美,却这么无聊的动画片
07-09年之间,大学的时候,英语老师上课放给我们看的,喜欢,下课去问的老师电影名字,老师人特好,就是大家上课都玩没人听课,感觉挺对不住的。
Do you believe in Father Christmas?
儿童看会觉得有点恐怖,成人看又会觉得百无聊赖。搞不懂这电影的目标群体是谁,难怪当年口碑票房皆扑街
每个小孩心中都有一个圣诞老人,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在孩子们纯净的声音中找到了通往极地的特快
今天平安夜,当然是要点推荐啦!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MN!
一起看的电影126。这是什么沙雕剧情???威逼利诱必须相信圣诞老人,不然听不到铃声,收不到礼物,甚至火车出轨,朋友遭难,你们是传销吗???劣质的演绎捕捉,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不过是被抛弃的一种技术分支。
初中组织去看的,剧情画面啥的完全忘了(当时也没觉得多好),但里面有首歌叫《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我从初中听到大学,不好听你们回来随便骂我。
“驶去哪不重要,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搭车。”一个关于梦想的童话。视觉特效还行,最后一颗星给OST。
我怎么没看到汤姆汉克斯呢
情节过于简单。音乐很赞。
童话有时跟宗教很像:他们要求人的是同一些东西,他们要人付出的也都是“相信”。
没有回忆情怀,现在看只觉得3d效果非常creepy,要做噩梦,剧情也很硬凑,是我老了八。
特别祛魅!一年级英语老师放过Santa comes to town,以为是“全文中心“的金曲没想到就是在英雄主义但疯狂闯祸的男主的故事里的昙花一现。只有express这个概念本身亮眼。
我曾经到小学六年级都相信圣诞老人,然后有礼物。初中时我不相信了,仍有礼物。高中时我仍不相信,然后也没有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