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看一次日本电影 描绘人性灰常精致 其中有说 人必须用双脚走出来的路 不然都很卑微 天真地以为不管以任何手段去成功 只要最后将钱物归原主就行了 可已经变了 最后里子快要被老板侵犯的时候 她不顾所以的资料 手中的一切四处飞去 她疯子一样 途中她麻木过 以为操纵贯也干的 都是深深的爱 多次说话暗示 话里有话 一旦看到贯也对激扬的人生两眼放光 充满羡慕崇拜的时候 她妒忌了 在最后一个受害者家里 她甚至想杀人了 最后鹰击长空 虽然贯也从狱中出来了 他们的分开了生活 一样顽强和对生活极渴望的人 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表面平静如初。
无论大屏幕上闪烁着多么炫目的特效,旁边的音响里传来多少道立体声,观众们咽下了多少粒爆米花,总有个地方的电影市场纹丝不动。
那就是日本。
在好莱坞电影盘踞世界电影主流市场已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日本电影依然维持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从黑泽明那一句:“我们日本人拍的东西,你们美国人看不懂。
”到北野武所说:“3D技术根本就是一无是处。
”这代表着日本电影已经从战后开始,有了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
这些内容很难用语言概括,如果非要描述的话,大概就是如同日本文学那样淡淡的忧伤,哀愁凄婉的氛围,散文式的叙事风格……总之,他们对视听觉“套餐”很不在意,对故事本身及人物内心刻画却特别在意。
今天要讨论的这部电影首先就没什么特别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简单的配色、简单的场景、似有似无缓和而温存的弦乐搭配。
男女主配角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什么夺目的服饰——为什么要说服饰呢?
因为这本身和剧情有关,这是一部男主角“骗色夺财”的故事。
既然提及到“色”,那必然涉及颜值服饰,可是导演似乎不想对此多费头脑。
片名“卖梦的两人”,玄机尽在“卖梦”二字。
字面理解,贩卖梦想、兜售梦想、出卖梦想,先得有“梦”而后为之。
男女主角本是一对有梦的夫妻——他们开了一家餐厅,凭借男主角出色的手艺,生意兴隆,然而一场大火却让十年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随后,夫妻分别至不同的餐厅打工,自我降格当厨师端盘子以维持生计,却时常被各种偷工减料的黑幕而闹得心灰意冷。
他们决意,攒够钱,再开一家店。
那段日子,男主角终日买醉,在夜店醉里偷欢。
正所谓“酒是色媒人”,他竟因此意外出轨,与一位被富翁抛弃的富家女发生激情,互诉愁肠之中,富家女大发善心,给了一大笔钞票给男主角。
镜头定格在出轨后,男女主角夫妻的洗浴室里,男主角因背叛妻子,心中担惊受怕,泡在浴缸中抽烟解愁。
妻子闻到衣服上异性的味道,冲到浴室里质问丈夫。
一通吵闹之后,妻子忽然把腿翘在浴缸边,说道:“要不你就这么干吧!
” 怎么干?
世间还有多少有梦之人呐?
渴望结婚的女编辑、孤独的举重运动员、被男人嫌弃的妓女、善良的单亲妈妈,男主角虚造身份,辅之以亲切的关怀,亲昵的关心,很快就走进了这些人的心房。
又是一通互诉愁肠,又是一次次互相释放激情。
这些有梦之女性,向全世界兜售梦想,而男主角则投其所好,为之买单——所谓的梦,还不就是这些爱与关怀?
男主角就此赚得盆满钵满,夫妻俩要开店一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就在夫妻精心策划的骗局行将败露之际,那些受骗的女性,仍然在犹豫要不要告发他们。
当警察对她们说:“他(指男主角)显然是诈骗,如果你告他,他就要去坐牢。
”女人们沉默地低下了头。
有的人说本片“三观不正”:居然婚内出轨可以用来当资本原始积累,妻子居然教唆丈夫出去以色谋财。
其实,导演的本意不在于刻画犯罪,而在于就此勾勒出都市中的“励志人群”“鸡汤人群”内心的脆弱和孤独。
他们太需要人相爱了。
所以,出演本片“骗色夺财”的男主角,既不高也不帅,长相气质甚至可以说“土”。
导演也正好借此,来反衬那些上钩女性的内心状态。
本片是一部关于“梦想”的众生相,借此描绘了都市青年人群的挫败与无力。
影片的结尾,为再开一家自己的餐厅而如此煞费苦心的夫妻二人,也逐渐迷失自我,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大梦套小梦,原来一切真的只是梦?
年轻的你,是不是也在机械的城市丛林中彷徨失措,又满怀梦想过?
是不是一样,也无比渴望着那些爱与关怀?
由于是现场速记+翻译不精确,部分内容需要大家自己意会。
本文内容可以转载。
——————————Q:未来您会想带来怎样的作品?A:我故意每一部都改了主题,因为我不想反复拍同样的内容。
所以虽然这次是踏入谎言的喝酒主题,但今后我的片子可能没有那么多谎言。
下一部打算拍二战结束后东京的故事,我没有拍过过去时代的电影。
因为是我不了解的时代,所以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研究。
以前我不大愿意做要花很长时间做的题材,这也很花钱,但我觉得现在可以做了。
Q:您是如何考量片中的举重选手。
A:我想的是要有一个运动员,考虑了很多种适合我的角色的运动后,有三种留下来——标枪、举重、柔道。
这几种运动在传统观念里比较男性,如果在这样的项目里要得到最好的成绩,可能保持不了美丽的身材,需要很重的体重和很多肌肉,要像男人的体格。
虽然他们的外表和所谓的美丽的身材有差距,但我看这种比赛时,觉得她们很美。
但是如果他们在运动之外的普通生活中,会遇到别人说他们的坏话,哪怕是女性都会说有偏见的歧视的话,所以她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也会有困惑,所以我选择这样的角色。
片中的演员为了演戏去练习,发现了自己这方面的才华。
教练说很可惜,如果她再早一点练习,是可以去奥运会的。
Q:如何突破性别的视角?
妻子知道丈夫出轨一开始很生气,后来却决定一起和他去做这件事,她是怎么转变的?
A:虽然是表面的情感,两个人如果一起工作的话,他们的感情也会抓回来,可以一起生活下去。
但是如果做了一个新的店,又回到了两个人的关系,但他们的关系未必回到原样,表面的恢复也不一定是恢复。
可能对她来说,开不开店已经无所谓了,而是保持这种游戏,至少不会分手,可能这是她最重要的意图。
Q:导演是看了鬼子来了才觉得香川照之适合哥哥的角色,想问问导演的观影习惯,比如要看多少数量,比如有没有考虑这个角色是不是适合放进自己的电影。
A:我自己想的是,要看很多的片子,老的新的都要看。
虽然我做这个工作很多年,但有很多片子还没看过,要说的话还是很尴尬的。
电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时看老片子会很惊讶,这个年代已经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新电影也有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比较好的片子,也有意想不到的片子。
在北京看了杨荔钠导演的《妈妈》,其中女儿先得了老年痴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故事。
我觉得要看很多电影,但我写剧本时看不了很多电影,因为我自己写故事时,要集中在自己的剧本里,不想受别人想法手法的影响。
所以我写剧本的时间里,有时一个月一部电影也不看。
那摄影灯光音乐这些所有的因素,我也会受影响,哪怕看烂片也会受影响——烂片是这样的,烂片是这样拍的。
有时候我会看到很好的电影,比如这个演员这个灯光好,但有时候完全都不想,我看到这样的片子是最开心的。
Q:如何处理日本传统美学与谎言之间的关系?
A:在日本也一样,就是不要骗人,传统道德里也没有说可以撒谎什么的,但是我觉得日本可能是很难表达人的本性的民族,日本人可能比较在意表面的东西,片子里的角色假装很成功做的很好,但他们不会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所以我电影里的人物,看不出来她们心里想的什么,也不太说话,一直忍耐,这样的人在日本传统社会中比较多。
所以在这样的文化里,很多人是不得不撒谎。
比如说在这样的Q&A环节,中国观众会很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非常直接,但日本不同的,很多人有很多问题想问,但就不说。
Q:导演拍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会强调什么特质?
导演喜欢的作家?
A:我现在准备的下一部的主角是女性,第一次拍少女角色。
听说很多人也知道太宰治,我也很喜欢。
他写了很多人的黑暗的或狡猾的部分,不能展示给别人的部分。
很多人看了会想,他写的是不是我,所以我也想这样的文章。
香港上畫把片名改為「不道德的夫妻」,夠直接,但淡化了直譯的「賣夢的二人」或英文名字"Dreams for Sale"中「出賣夢想」的那層深意。
一個賊公賊婆做世界的故事:因為火災失去居酒屋的店主夫婦,利用丈夫的女人緣,還有女顧客的感情空虛和同情心,展開他們的搵錢大計...這是一部虐心的電影,看了胸口翳悶那一種。
導演西川美和自編自導的這個故事,對女性心態的揣摩相當細膩。
香港觀眾對隆子的印象,也許還停留在日劇黃金時代。
其實她早已拋下偶像包袱,前幾年憑「櫻之桃於蒲公英」晉身日本戲劇學院影后,戲路也越來越闊,上次話題作「告白」飾演喪女復仇的陰沈教師教更多人刮目相看。
這次飾演一個平民化妻子角色,財迷心竅下與丈夫的關係走向崩壞。
倔強、妒忌的性格,不期然讓我想起粵語中同音的(上杉)理子,但層次深入了許多,那些「要爆發但硬是壓下來」、「傷心得鼻頭一紅但我不要哭」的表情,是多年舞台經驗的累積與沈澱。
為了夢想而努力吧!
儘管心裡明白那是一條不歸的歪路。
我想起王菲的舊作「出路」:「我試圖接近幸福可甚麼是幸福我概念模糊 模糊 模糊」
谢谢大家。
这部电影是2012在日本上映的,后来过去12年了,我一次都没有看过(笑)。
所以我有点不放心我能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
Q:本片是先有小说还是先有电影?
A:开始我只想拍一部关于骗人的故事,什么类型的呢?
我觉得还是结婚比较有意思,因为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
被骗结婚跟人寂寞的感情有关系,所以想拍这样一个题材。
Q:所以这部电影没有原著对吗?
A: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写。
(笑)我不是所有电影都有小说版的,《蛇草莓》也没有。
不过后来关于这个故事,我又写过一个短片。
这个短片叫《绿的春天》,绿也是被这个男人骗的,但没有出现在这个电影里。
是从绿的好朋友的角度讲的。
Q:关于片名,卖的是什么梦?
是谁的梦?
A:有两个意思:一、夫妻的梦想:想开一个很好的店;二、被骗的女孩子们找到一个很好的男人。
对这对夫妻来说,相当于把梦想卖掉吧,我觉得。
Q:您认为这些女性的困境是什么呢?
她们有什么共性呢?
A:以前一直拍男性主角的故事。
很多人也问我,为什么作为女性导演不拍女性故事。
我想虽然我是女性导演,我也可以自由地拍男性故事。
但是已经拍了三部之后,我想,也许到了拍一部女性故事的时候了。
在日本,女性很早就可以开始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和人生了。
所以这个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类型受骗的女人,她们都相信这是自己选择的人生,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一方面还是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个男人结婚才是幸福的。
所以也有很多人问你什么时候结婚?
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幸福呢?
所以虽然现在人生的选择已经非常多样了,但传统观念的压力仍然存在,尤其对于过了三十岁后的女孩子。
这些女孩的心态经常是没有信心的。
对于她们来说,怎样算是幸福的人生呢?
我想拍一个讲述她们幸福的故事。
Q:关于体重运动员这种不同寻常的职业,您在拍摄时做了怎样的准备呢?
A:我想在这个电影里面拍一个运动员。
想什么类型的运动员好的时候,觉得练习时候需要比较多力量的比较酷,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
而且我也比较喜欢看举重,那时候我也做了很多调查,见了很多奥运选手,跟她们聊天,参观她们训练的场地。
我选演员的时候,找了一些体重超过80kg的演员。
那时候选中了一个剧团演员,她也为此做了举重练习,她非常有才华,甚至得到了专业教练的肯定,如果不是参加我们这部戏,她也可以参加奥运。
她后来也在很多比赛里拿了奖。
Q:关于您和松隆子考叉车驾照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A:拍这个镜头的时候也很多人过来看,要是他们拍下来说看她们是没有驾照的,会很麻烦的。
所以我们也花了四天去考。
松隆子在日本是比较顶级的演员,但她不拍戏的时候走在街头,也能不被人发现。
所以那四天我们在教室里一起学习,五六个人一个组轮流开车,但也没人发现她是松隆子。
直到考完试,他们才得知实情,都很惊讶。
Q:所以教练也没有放水?
A:一起学的都是男的,他们都是工作需要,学的非常认真。
Q:关于片子结尾海鸥的意象,您有怎样的阐释。
A:我已经不太清楚了。
但是两只一起飞的海鸥,一只不在了,剩下的也还是可以继续飞,关于那时妻子状态的隐喻吧。
Q:看您的随笔得知您对胶片非常信奉,而这部电影是您第一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作品是吗?
A:那时数字技术一直在进步,已经达到跟胶片差不多的水准的。
我的确对胶片有信仰,但那时候我也发现我已经分不清哪个是胶片,哪个是数字拍摄的。
用了数字的好处,一个是我们拍夜戏比较多,胶片需要很多灯光,数字能减少比较多,成本降低了;二是可以调色,本片中的树叶可以变黄、变红,都是后期可以做的。
Q:您对大银幕有执着吗?
如何看待观众观看方式的变化呢?
A:真正好看的电影用手机看也是好看的(观众零星鼓掌),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鼓掌(笑),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声音吧。
在家里的音响也是很好的,但很多电影都是考虑声音系统的效果的,所以在电影院看跟在手机看体验也是不一样的,跟手机看也是不一样的。
Q:女性换卫生巾和自慰的画面好像跟剧情没有直接的关系,您是如何考虑放入这样的镜头的?
A:那个镜头表达的是他们夫妻之间已没有性关系。
虽然工作也忙,但是也会想要孩子吧。
男主在外面找很多女人也是妻子让他做的,但最后他们不再做爱,也不会有孩子了。
Q:女主在餐厅的时候,看到了一只老鼠,它跟《亲爱的医生》里的青蛙一样,也是经过训练的吗?
A:那个老鼠也是副导演养的。
这个副导演养了两只老鼠,因为拍完之后也不能放掉,所以他养到老鼠去世。
副导演是单身的,他悉心照顾老鼠,拍摄的时候关系已经非常好了,老鼠一直在他膝上。
Q:如何理解女主对男主又爱又恨的关系,以及她的复仇最后受害的都是女性。
A:这个主人公不应该恨其他的女人吧。
虽然这个里子是很强的女人,但是她也很依赖自己的丈夫,把人生都托付给丈夫的梦想了。
如果把自己的梦想寄托给别人的话,感觉自己牺牲了。
一旦发生问题和矛盾,她一直坚持的力量就会有逆反,可能开始恨自己的丈夫,恨周围的人。
所以她心理上黑暗的部分不是因为她丈夫的背叛,而是她自己内心本身的黑暗。
Q:您怎样看待家庭在这个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您作品中有怎样的反映?
A:日本的女性也变了吧。
但是我这次来北京的三天,我也听了很多中国女性比日本女性沉(重?
)很多,所以我也很惊讶。
日本还是比较传统的结构:男人在外工作,女人负责家务、养孩子、照顾老人。
一直是这样的价值观,虽然后来也发生了变化。
我觉得在最近五到十年间,男生变了,可能最后会像中国男人一样做家务吧。
(笑)Q:男主阿部先生的颜值来扮演这样的角色,让我觉得有点出戏(笑),您有考虑过其他男性演员吗?
A:我也不好告诉阿部先生他不帅(笑)。
当初我也想如果找一个很帅的男演员来演这个角色是合适的。
那我在调查过程中,我找了侦探,解决了很多骗结婚的事件。
他告诉我很多案件里骗人的男子都长得不怎么样。
其实长得普通的男人可能更好骗女人,因为很帅的男人女生潜意识里就会有戒备。
所以我想找一个很普通的面孔更适合。
但是我也不能说阿部是这样的人。
西川美和_卖梦的两人_20127.3坂田银时与佐佐木异三郎的对话里说和你们这些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卖梦的两人》里也总提及角色们对于“正常人生活”的渴望,和所有人一样满是玩乐的童年啊、和所有人一样地上学啊、和所有人一样地工作啊、和所有人一样地恋爱啊,在这种万众一致的俗流里,获得些正在体味生活的宁谧感受。
在什么也没经历过的人看来“正常”这个形容词说着很轻松,但一切还是都遥不可及,因为个体内外的两个世界都如此深邃复杂,难以预料。
这和《银魂》里那句台词所述的内容有相似之处,我们所期待的正常生活很可能是那些完美的人们才能消受的完美生活,它跟光速、绝对零度和普朗克长度这些物理量一样,只能无限逼近却不能达到。
影片出现的时间节点是2011年福岛核泄漏后不久,所以本片也大概率是对于日本家庭生活维度灾后“如何重回正常”的探讨。
意外事件使得传统秩序被颠覆,正如开始时餐厅的大火,也如当年惨烈的核泄漏。
灾后普通民众唯一的希望只是维持自己灾前生活常态而已,但连这种简单的诉求都需要拐弯抹角依靠道德沦丧的犯罪才能实现,或者像影片所展现的,连这样一番可耻的努力都无法帮助他们得偿所愿。
核泄漏的惨剧并没有一次性夺走所有人的生命,有部分人所经历的其实是种慢性死亡,影片中贯也和里子在火灾后的生活也是对此的精神复制。
走投无路时并不选择合法手段而是施以暴力,他们二人这个诈骗决定内核是很列宁主义的。
观众应该差不多能推测出来,他们在那时无论做出哪个选择,悲剧都已被注定,因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恶性循环。
补不足以奉有余,这是道德经的马太效应。
影片通过展现贯也在里子操控下的奔波,逐渐构架了一个边缘女性彼此隔绝的生态,偷情者、性工作者、苦于无法结婚的职场人与举重运动员,和拖家带口的单身母亲。
这里多支线的编排在节奏上确实有些混乱,但事后回想还是有迹可循。
作为这些人中的一两个,市泽夫妇若想逼近正常生活,需要做的是牺牲其他同类。
虽然他们始终让自己脱身于流程性的行骗中,可每段经历也各有区别,与那位单亲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大概是最能接近他们所谓“正常人生活”的,贯也甚至为此带去了从火灾里救出的厨刀。
厨刀是市泽贯也最宝贵的所属物,火灾里哪怕牺牲性命也要将它救出。
从符号学角度来讲,随身锐物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生殖器的外化。
对此一种过度的解释是,贯也自我的男性尊严是被抑制住的,所以始终需要携带一件外挂的阳具来证明。
这对夫妻的性别权力关系在影片里显然是有逆于日本传统社会的,男主人公需要牺牲色相而非努力打工来为自己的家庭养梦,并且他所进行的诈骗似乎也和样貌体态这些外壳属性也没有什么关系。
整个圈套都只是女性之间的内部博弈,而男性角色只是作为工具存在。
贯也和后来侦探的行动都不取决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而是源自其他女性的驱使。
非但没什么能动性,结局时也唯独他们受到了巨大伤害,一个坐了牢,另一个被捅了刀子。
和里子独守家中自慰一样,男性的缺位是逐渐被女性们主动挖掘出的结果。
更有趣的事情在于,恰好是男性刚刚打算在这件事里掺入能动性时悲剧被酿成,也恰好是代表贯也主观能动性的那把厨刀所造成的,这其中意蕴不言自明。
“我并没有拜托你们给我的生活带来幸福,为什么要承诺呢?
”台词虽是起了安慰作用,同时或许还是创作者藉此发出女性对男性的质疑。
这段夫妇生活从嘈杂的早市中开始,也从嘈杂的早市中结束,但环境中角色从贯也换成里子,估计有其意味深长的地方吧。
西川美和的片子,个人特色很鲜明,细节拿捏,情节穿线,强烈的人物性格塑造,懦弱的男主,老是把责任和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受不了一点委屈。
女主则是为了男主什么都可以做,变成一个欺诈犯都无所谓,他们两个人互相寄生彼此。
从头到尾,这个关系很感人。
其中有一个细节,电视上新闻说一对夫妇把吵闹的孩子给弄死了,男主说,哪有这样的夫妻,都疯了么?
其实这里暗语了他们后面所做的疯狂的行为也是如此不可思议。
而被骗的众女子,代表了社会上一代新的人群,剩女,这些人不缺物质,人际关系,缺少的是可以互相安慰的人,只有稍微对她们好一点点,在他们面前展现感情,就可以捕获她们的心。
《卖梦的两人》,2012年的影片,在12年后的西川美和国内首次影展看到,连她自己都说恐怕有点忘记当初的一次的细节。
一对勤劳努力的开小餐厅的夫妻因为一场大火,十年努力和积累毁于一旦。
不甘心的俩人,偶然发现丈夫抚慰失落女性居然还能得到不菲“报酬”,于是俩人开始利用丈夫这方面的“特长”,开始有计划地去欺骗那些渴望被温柔细腻的男性安抚的女性,以换取重启餐厅的启动资金。
被欺骗的女性有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家庭主妇……松隆子不用说了,日剧女王,我第一次看她的表演是《四月物语》中轻灵梦幻的女大学生形象。
这一次扮演感情骗子二人组中的绝对主导的骗子妇。
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她很快就收拾心情投入辛劳,仿佛毫不受伤,然而当她在丈夫的自我放纵获得灵感之后的做法,让人明白,她才是真正最痛苦最绝望的人,不然一个勤劳一生的人不会走上这样一条伤害可怜同性的不堪道路。
在影片中,文艺清新女神松隆子很普很累很伤很接地气,越到后面,越感受她的复杂、黑暗和纠结。
男主角、骗子夫阿部隆史,是我第一次看他的表演,他演出了能被松隆子“控制”,也能让被骗的人感受到他的确是在真情实感地付出。
只不过,他的付出可能还是不足以获得那些信任和金钱。
何况,他看起来实在有点普。
当然 西川导演也说,也许普的看起来挺正常努力勤勉的男人,在真实的生活中行骗起来更容易也更可信吧。
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另外的发现:越看越觉得阿部隆史非常像国内一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贵公子”角色专业户孙思翰。
只不过他比孙矮很多,除了五官像现在老了的孙思翰,气质差很多。
说起来第一位被抚慰的女性玲子,其实也是他俩餐厅火灾的“受害者”,玲子是救了他俩的社长的同事兼情妇。
躺在病房里社长委托自己的弟弟给了玲子一笔钱结束这一段情。
玲子在买醉后碰到男的,一夜风流后,被抚慰到的她决定把这笔分手费送给男的重启餐厅。
从那之后,陆续受骗的恨嫁的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其实都在与骗子夫的相处中得到了极大的情绪价值,她们绝大多数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因此她们的付出看起来也是无怨无悔,破局的是田中丽奈扮演的那位最恨嫁的白领,她不甘心,她找私人侦探,于是,骗局被破……骗子伏法。
这部片子的女演员都很美,有着与时代同频的气息,电影音乐也很棒,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烘托气氛,推进层次。
音乐的基调是丧的、惆怅,也应对人物的困境和挣扎。
片子也让我想起小津安二郎1933年拍摄讲仙人跳的《非常线之女》。
在探索人性和生活本身面貌之上,日本电影人一脉相承。
能把生活剖析得如此渗透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主人公的遭遇确实让人怜惜不过两人能想出这样的犯罪方法正式切中了当下人们最缺少的东西不过他们也不是十恶不赦只是从被害者那里“借”来钱之后恢复到自己以前的店面然后再把钱还上这些被害人虽然只得到了精神上小小的安慰却像是沙漠里的人得到了一个游泳池可见这种缺失有多严重阿部隆史虽然是这整个骗局的主导者在剧中确是表演了一个本色的人物因为这个人物的真实和率直才会有接二连三的人会送上门来而一心想要恢复自己店的松隆子在戏中表演极其生活化甚至连上厕所换卫生巾都在镜头前如此自然展现虽然全剧都在用轻松的方式在叙述这个故事但是犯下的罪终究需要付出代价影片最后的20分钟一切的矛盾点爆发出来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不同的人拿着自己不同的欲望在城市里飞奔影片最后的最后场景一个一个切换正好和片头形成呼应好像世界上什么都诶发生过一样太阳依旧从地平线上升起人们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受害者收到了自己被骗的钱镜头下压抑着的阴天和雨天终于褪去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呃 本来脑子里想的是“最好的谎言就是现实”结果不知为何就变成标题那样了……后面想想,这也许就是就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观感体验。
心里本想该如何如何,但结果却背道而驰但又殊途同归。
还真是——真实便是最好的谎言。
撇开男女主角二人的故事不说,电影中各种配角的人生也真是多姿多彩,无论是相信爱情的情人,还是化仇恨为意志的剩女,亦或是梦想希望都不曾失去(得到)的冠军,哪怕是年老色衰的流莺也都相信着那些更为悲惨的人生,期待着能从他们那儿汲取令自身向上的力量。
可是这都是谎言,哪怕它们多么真实。
最后也正是因为这些谎言才换来了她们的新生(旧途)。
而男女主角的故事更为有趣,要我用知音体吐槽来说就是《多情丈夫 处处留爱遍为哪般?
绝情妻子 结婚欺诈却只为圆他人梦》。
一对多好的灵魂伴侣,因为出售自己的灵魂为博取对方的喜悦,最终重新走上了互相理解的道路。
真是悲剧版的《麦琪的礼物》。
他们过分沉溺于现实这个最大的谎言中,满足了物欲,却满足不了对方的心,真是什么都不剩下了……顺带:有人说这电影节奏比较慢,我看第一遍时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看第二遍,便发现自己每快进5s,就会漏掉大量信息。
而且再次品味,也发现很多政治意味在内,例如突如其来的大火象征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而那把从火灾中抢救出的料理刀则象征着仅存的Yamato Tamashii。
豆瓣给分为什么这么低?感觉剧本非常好,人物心里刻划细腻,而且故事也新鲜,结局也没有虎头蛇尾,演员演的好,ost棒!还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么?!周日下午和一工科萌妹子一起看的,以此结束今年的tiff~~期待10月的亚洲电影节~~
监督桑,我懂你!
名过其实,观众的悲哀是想看炫技的时候却平淡的带过
西川美和的作品具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性和较强的社会警示功能。由扭曲的欲望组建的梦想,就像根基腐蚀的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没有圣洁和利他的初心,梦想终究虚无。“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全片最精彩的莫过于举重运动员——她就像陀氏笔下黑暗中闪耀的微弱之光,像“白痴”“圣愚”一样,正是被弱肉强食的世界所摒弃的善良,唤醒了犯罪主人公最后的一点良知。最终,为私欲付出代价的主人公,反而在肉身被囚禁之时,也终于悖论般逃出了灵魂窒息之处。
松隆子又一阴暗之作
永远别拿爱当借口去伤害
感觉不太现实
比较印象深刻的是 小纪说:“我有拜托你们给我幸福吗?” 还有男主的愤怒 还有女主狂吃东西的演技 女性导演还是会有属于女性的视角和细腻
我赠你体温 你赠我兴奋...好爱这个怪怪怪的故事...以及松隆子终于...变成了中年妇女....
为什么让阿部隆史演?!是为了强调不是这个男人有任何魅力,而是对方自身的需求?主题好,但没拍好
在中国现实题材电影还在一边儿远离普通人间烟火一边儿不说人话的时候,日本电影已经一边儿接着地气儿一边儿探讨生活一骑绝尘了。好电影,值得一看。
西川美和感情抓的太细以至于叙事方面的能力真是弱爆。
看松隆子从四月物语的少女到现在纯熟的女强人这个片子真的是浪费了松隆子的美貌和演技!其实我能说看到炸天妇罗就能猜到要着火了吗!第一眼窝囊废又玻璃心又难看又没主义的男人你对得起为了你的过失买单的老婆吗!!!我整整忍了俩小时啊时时刻刻都想揍那个男人啊!!!
一颗给表演,感觉这个题材如果做成11集日剧也许更好。压缩在一部电影里,略显纷乱,不如《亲切的医生》集中。
2.5分看前面觉得普通,往后感觉迷惑,再往后觉得创意是好的没讲清楚
正宗阴湿味,也确有既视感,困惑于男主角的外貌,然后导演映后说,不帅的男人更容易骗到女人,领悟了
奇怪的叙事逻辑,导演似乎一直往返在奇异震惊与平常现实之间,还自觉承担向观众交代人物命运去向的“责任”。。。
什么狗屁。
细节处理的很精致,对现代器物的隐喻性的使用也很有想法——例如用滚筒洗衣机的对二人衣物的搅拌引出男主人公第一次婚外情的现场,让我想起诗人朱朱的《寄北》。女主人多个隐而不发的表演也很到位,正如烧了一半的钱砸在泡在澡堂里男人身上,也让我想起来《冬眠》当中的酒鬼把女主人送来的钱烧掉的情节,但《冬眠》中的“烧钱”是寓言性质的意义上升,但《卖梦》中烧了一半的钱则成为女主人公因自尊而“自毁”却又不得不认清现实而继续惨淡经营时,其心境转变的客观对应物。这样精彩的细节还有很多,但我总觉得导演将细节打磨地妙趣横生时,无形之中失去了全局式的把握。或者说,当观众因小细节而被逗乐时,但结束后,却抓不住一个真正有力/富有解释力的脉络来回味电影——例如“想开店”在影片呈现的叙事强度其实完全不能支撑起主人公们那样的行动。
松隆子总是演这样腹黑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