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感情是浑然天成的,单纯的,自然并且简单。
”“所以真正的感情最终是与一切盛大无关的事。
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
也许仅仅是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
”--《素年锦时》写这篇影评也算是兴起所至,作为一只单身汪,窝在宿舍写了一下午论文被拉出去看电影,候场时刷了下豆瓣影评,奇怪的是,长评大部分都是推荐的,而短评则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于是把其中一则短评笑着念给朋友听,大概是说本来准备给两星,因为觉得刘亦菲粉丝刷五星因而感到不满,改成了一星。
朋友皱着眉说,这就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评论了呀,完全不提电影质量,只在关心粉丝是否刷评价。
嗯,于是沉默了一瞬,有了想在看完后写影评的欲望。
进影院时还很早,看着空空如也的座位,文艺片这么不受欢迎?
坐下来按老规矩自拍发票圈,一抬头已经有不少人进场,等到熄灯开始播放时,整个放映厅已经坐满。
最后离场时大家明显都意犹未尽,灯亮后我和朋友打算听完片尾曲再走,一回头吓了一跳“艾玛这么多人还没走啊”看完电影的感觉有几点,一是摄影的美感,就连我最怕看到的蚕都拍出了萌萌的感觉,嗯更不用说雾气弥漫的成都和巴黎了,最喜欢那个马荣和艾尔莎吹尺八的地方,觉得又有对称的美感又有一种禅意。
作为一个专业有涉及摄影的菜鸟,摄影满分。
然后是剧情,我是看了影评剧透后去看的,所以差不多完全理解了剧情吧,并没有很多人说的剪辑看不懂的感觉,觉得情节还是算紧凑的,大家对巴黎和成都部分最大的疑惑好像在于时间轴部分,但看到后来可以看出来,是先成都再巴黎(嗯从怀孕那里)。
至少你让我现在讲整个电影的故事脉络,我能讲给你听。
关于演员,讲真,要说面瘫,我比较想提名的反而是黎明,刘烨的角色不出彩限制了演技就算了,黎明大大演父子争女人这么刺激的角色都全程冷漠脸也是real不能理解,亲吻女主角的时候也完全看不出来动情的痕迹。
但是!
余少群简直逆天!
在医院的床上挣扎的时候眼睛里满是血丝,而投入川剧的时候,特别是给自己上妆的时候,那种举手投足的痴迷简直刻在了骨子里,喝个满堂彩。
刘亦菲的演技一直是争议中心,先不说盛世美颜(虽然这确实难以忽略,我的天啊她的手她的背她的脚都好美,我简直不想照镜子了,妈哒让我们这种平凡人怎么活)咳,嗯说到演技,爆发戏很棒,眼神惊恐身体颤抖走路腿发软还情不自禁抱着马荣哭(那些一边哭一边还能跑出个几十米迎风流泪的女主角其实不够伤心吧,我超伤心的时候完全腿软走不了路啊,只想直接坐下来哭)。
在马荣第一次吻她的时候眼神和小动作也很萌很真实,从“他亲了我?
天啊”的不可置信,马上转为“啊所以他喜欢我吗”的狂喜,略羞涩又主动地吻上去(毕竟人物设定是在法国长大的,主动是正常的吧2333)还有马荣不送她回宿舍的时候,把不开心挂在脸上,虽然显得包子脸肉更多了(捂脸逃走)但是好萌,我前面的一对情侣笑出了声。
当然,不足的地方也很多,额尺八和DJ打碟的融合是确实略尴尬的,不过幸好尺八真的好听。
刘亦菲打DJ,嗯还是违和的,囧。
然后,黎明大大的台词也是尴尬所在,台词显得很刻意,配音(不知道是不是黎明大大原声)更尴尬,特别干,嗯刘亦菲那种略沙哑的女声再适合文艺片不过,而马荣这个角色,声音显得突兀干涩没有感情。
(黎明大大的粉丝会不会打我啊有点紧张讲真)还有的就是《孔雀胆》那段戏,最后马荣喝下毒药倒地后,小林跪地伏在他身上,一片静默,然后镜头拉远,没了。。。
额,我个人觉得这里是整部电影的一个冲突到达高潮的部分,应该再做一点处理让观众有那种感同身受的悲凉感吧,比如幽幽响起尺八声或者特写小林的表情什么的(戴导不要打我233)另外,有人的评论说这部电影是4p吗?
嗯用安妮宝贝的一句话来回答吧“女人对一个男子最彻底的爱慕,是想为他生养孩子。
”所以还看不出来女主角一直爱的是谁吗?
至于和马建民成为伴侣,我个人是觉得欣慰的,难道在经历过那一对父子刻骨铭心的感情后,她就该凄凄惨惨哀哀怨怨度过余生吗?
和马建民明显是可能开始的一段新感情,也可能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像情人像挚友一样。
最后,嗯为了这部电影对单身狗带来的意犹未尽和感伤,我一口气打下了这么多字哈哈哈哈,希望可以帮助到想看又犹豫的你萌,总而言之电影值得一看,以我期末的无数论文作业考试的分数保证(另,短评区的一些让我觉得完全不像看过电影的样子,希望大家可以把焦点放回电影本身而不是放在演员粉丝身上。
嗯感觉又要被打了,匿啦,么么扎)
影片抽丝剥茧般的想要传达一个主旨,这主旨隐喻而细密,勾连不断却不明示于人,只一片藏在古老尺八里,被连同尺八一起安放在佛殿的丝帛,含蓄的露出一角。
它诞生于另一个生命之上,用与之共存的方式和谐而生,它来的平安而充满光明,仁爱慈悲,出于这对生的一点怜悯和尊重,它被称之为圣丝,安放佛堂,记录着苦行者的心血,机缘巧合,或许能够点悟他人也不足为奇。
当它被艾尔莎无意中发现时,尺八和丝绸,相遇和爱情,就共同给这个女留学生带来了一段只有她能感悟的人生经历。
故事穿插在法国与成都,讲述的细碎但不凌乱,很多镜头下来都给人以朦胧感,像隔了蜀地薄薄的晨雾一样看不真切,艾尔莎像是融合其中的女主角,又像抽离了一切的旁观者,她体验但不沉溺其中,她经历,成长而变化,连接着每个故事的要点,你却只能通过与之一起的其他东西,才能触摸到她的灵魂。
她就像被马荣用蚕丝缠着的蛹,像建民纹在她左脚的幼虫,你看得到她的束缚,她的疼痛和煎熬,于是在她破茧的那刻,感到由衷的欢喜而舒畅,夜孔雀展开在她瓷白细腻的背上,美得自由而恣意艳丽,你想到她曾经站在一块画着夜孔雀的幕布前骄傲的对马荣说着什么,那双飘逸灵秀的翅膀,现在是真的生在她心里了,马荣说的对,艾尔莎这名字也好,但夜孔雀更像她。
作为留学生的艾尔莎非常喜欢她所在的城市,多少次她骑着单车穿行在这座城市里,转山转水转佛寺,看沉睡和苏醒的城市万千,晨雾穿过她的身旁,她的头顶,是流云滚滚的碧空。
马荣对艾尔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生命,也以对生命的敬畏出现在艾尔莎的面前,他有着对一切事物天生的严谨和爱意,亦师亦友的影响着艾尔莎,他热爱并尊重生命,可能是他为蚕蛹吹奏尺八时,从曲子中流露的古朴而苍凉的哀伤使艾尔莎注意到了他,顺理成章的相识相爱。
而小林的存在,和他对艾尔莎浓烈且偏执的痴迷,则不断在考验着马荣,这个曾经对生命的尊重近乎虔诚的人,最后夺过儿子手中的孔雀胆一饮而尽:为父大错铸成后,辗转反侧梦里头,父女(子)生死阴阳走,九泉从此不回头...艾尔莎却从他这里真正懂得了生命的含义,她关注每一个孵化的蚕茧,在尺八里听取灵魂的震动,从点到面,由己及人,为病重的儿童吹奏,更重要的是她决定留下自己的孩子,那是艾尔莎对于生命最虔诚也最真挚的转变。
当人在两个选择间摇摆不定时,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可能会直接影响他的决定。
当时有没有想清楚,不重要,是不是从心所愿,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一次次选择之后,人生就这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马荣是,艾尔莎是,小林也是。
影片一直用一种绵密而深厚的力量拉扯着观众,用柔软而无形的力量包围着你,像蚕丝,像流水,巧妙的对抗着一切沉重而悲怆的东西,上善若水,水如果比作女子,便是艾尔莎这个样子吧,细弱,但坚韧,和缓,而力量无穷。
马荣和小林,糅合在一起对艾尔莎影响至深,建民则与她一起完成了救赎,埋葬在拉雪兹公墓的蚕茧,哼唱的送葬歌,腹中孕育的孩子以及新生活的开始。
至此,导演想要表现的生命与爱,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爱是一种天赋,发自内心,真诚,自然,它不需要太多的套路和公式,引人深陷,而生命与爱本是一体,一个赋予了生命更深远的含义,一个在爱的基础上得以延伸。
而我认为,马荣的对生命的尊重,出于对佛教的虔诚和对生命的爱意,而艾尔莎对生命的理解,则多了仁厚与慈悲,明德明理,成己成人,仁基于爱而更宏大宽广,艾尔莎眼含泪水用法语呢喃着“我的孩子,我的爱”时,相信她的内心有对生命最自然的慈悲。
影片穿插的讲述方式并不会造成电影的凌乱而难以理解,细碎却更突出了一些埋藏的呼应内容,纹在艾尔莎左脚的蚕蛹和盛放在背部的夜孔雀,一头一尾的暗合了主人公的蜕变;被艾尔莎特意提及的金色脚链,成为电影冲突关键的信物;小林给艾尔莎按摩外敷的孔雀胆药酒、在拉雪兹公墓演奏的小提琴曲和建民口中哼唱的送葬歌,隐喻细密,缠绕不断,像法国街头浸浴的柔软气息,又像古老蜀地清凉却捉摸不清的晨雾,浓墨重彩的登台,洒鲜艳恣意的颜色,却轻轻收回,用肃穆又平静的方式结尾。
刘亦菲轻声细语的将几片支离的故事织成了锦绣丝绸,她的表演像无形的丝带,缠着你走马观花在别人的人生里,你看她像一个参与者,也像一个旁观者,若即若离又捉摸不透,最终完成了艾尔莎的破茧。
看到夜孔雀破窗而出飞向天空的时候,我知道艾尔莎蜕变了,演员也是。
马荣的爱情,亲情,影响了一个女孩的人生并使之成长,爱是一种本能,会随着生命一起延续下去。
影片叫夜孔雀·如果没有遇见你,如果没有遇见马荣,没有遇见小林或者建民,艾尔莎的人生会是另一个样子,“一番番青春未尽游丝逸,思悄悄木叶缤纷霜雪催,嗟呀呀昨日云髻青牡丹,独默默桃花又红人不归”,她的相思又要赋予谁,事皆前定,猜测无用,重要的是,她学会了爱自己以及这个世界,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传统的爱情给我们展现两个生命的致死交缠和一同毁灭,让我们为之震撼甚至赞赏,中国的梁祝,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夜孔雀则告诉我们存在一种更为坚韧和柔软的东西,发乎本性,能够支撑我们更好的生活下去。
写在前面:找出了尘封的账号,把自己影评贴过来。
当然会有粉丝滤镜,会带着主观情绪,只是不想看到她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
欢迎各位观影,欢迎有不同意见。
以上。
怎么说,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有点害怕。
加上昨晚的事,我望着阴郁的天空,内心莫名涌起一股……悲壮?
但是从第一个音符响起,就不自觉的沉浸到情绪里去。
然后开场就是突如其来的高潮,突兀的完全不打算让观众准备好。
尖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划开了记忆深处的涟漪,也划出了内心滴血的伤口。
其实故事非常简单,但表现手法一点也不。
一个虔诚的吹奏着古老乐器为小生命安魂的养蚕人,一个留恋着花都与旧情不忍离去的纹身师,一个内心残疾却渴望美丽的川剧演员,组成了朴实、执着,甚至有些病态的艺术家族。
一个兼具中式含蓄与法式浪漫的女留学生,以各种方式,与这个家族的命运交汇。
<图片1>尺八是马荣的象征。
那宛如古琴般高洁的设定、蚕场中的跪坐吹鸣和经阁里映着光亮的残卷,以及寻找不杀生的茧的努力,都映衬出马荣温良、隐忍又不善表达的内心。
我想艾尔莎心中还是忘不掉他的吧。
因此她会带着蚕茧回到巴黎,她会穿着Dior高定在塞纳河边吹响尺八,一如她穿着棉布裙子在成都蚕场里那样。
她会记得“每一个蚕茧都有一个小生命”,会最后改变主意。
三寸金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隐秘的性暗示符号,似乎西方作品里也并不少见。
所以小林会想到捏脚,这是他可以满足但对方不会断然抗拒的部位;也所以最初的纹身会在脚上,这是循规蹈矩的教育对叛逆出格内心的无奈妥协。
然而正因为它的隐秘,才会带来最炽烈的疯狂。
穿惯了跷鞋走惯了台步的男旦,在泳池这种可以最大面积邂逅纯洁躯体的地方,上演了经典的跟踪与恋物的变态戏码。
父爱与尺八,不足以使他平静;脚链与台词,成为点燃狂躁的火药桶。
有人说,小林就是孔雀胆,美丽但致命。
只不过我接受不了那么惨烈的结局。
就当她“变成蝴蝶飞走了”不好么?
皮肤也一样。
肌肤之亲什么的,在儒家经典和章回小说里一直都是男女大防,所以纹身师这种职业或许有很多人羡慕吧他没有了过去,也没有合法居住的现在,即将只有2个小时就被遣送回国的他也不知道有没有未来,但他还惦念着画凤未点睛。
文艺片就是每个人都在做无聊的事情,都在不无正业,长笛手在蚕场厮混,川剧学生给人捏脚,纹身师帮忙养蚕,每一个角色与身份都是错位的,但每个人都在追求自由与极致。
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呢?
如果说马荣是尺八,小林是孔雀胆,那建民就是臭椿了,其貌不扬,任劳任怨,却是艾尔莎命定的归宿。
<图片2>艾尔莎自然是夜孔雀。
虽然有美得让人炫目的名字,但究其实质,不过是扑火的飞蛾罢了。
她足以灵秀到让老文青倾注热情,但扭转不了荒诞的命运。
她足以夺目到让病态者尾行和憧憬,却拯救不了他脆弱的内心。
她无数次的想找到一棵栖息的树想化茧成蝶,却只有纹身的刺痛在提醒自己无助的现实。
这不是表面上一家三口用蹩脚的理由追求女神的玛丽苏,而是女性视角追求自我的悲歌,爱是突然降临的。
就像她拿着不知道给没给出场费的6s拍他跪坐时,就像他突然把丝线缠上她的脖颈时,就像他最后对她说没有眼睛飞不走时。
艾尔莎最终顿悟了,于是她用最法国女人式的决绝拯救了两颗漂泊的心。
整部剧的拍摄手法可以叫为拍而拍,导演异常大胆的用混乱的时间、地点的画面切换与叙事来表达记忆的无序。
你会看到艾尔莎同时在与三个人纠葛,她出现在两个迥异的时空与地点,她穿着或相同或相反的衣服在做着同一件事,吹着尺八,跑着步,养着蚕,追逐着,爱情。
可能有些过于大胆,甚至有些点断显得很刻意,剧情呈现支离状,除了开头并没有什么悬疑却非常非常的绕,不仔细去理还真的很难想清楚。
但是导演的处理非常见功底,节奏的把控,画面的切换,颜色和音乐,都可圈可点。
整部剧的表演大概刚好跟拍摄手法相反,可以叫不演而演。
每个演员都融化在生活一般的氛围中,看不到太多表演的痕迹。
演的最好的反而是余少群,心理,动作,台词,梦境,变态的无可挑剔,又让人在厌恶之余深深惋惜。
缺点当然也有,过于大胆的剪辑和依然略显狗血的剧情是最突出的,迪厅之类这种细节处理的也不太好,总感觉有些多余。
关于尺度,我想说尺度不能成为表演的桎梏,但也不该成为炒作的唯一噱头,整部戏最大的尺度在于对变态心理的表达,情欲戏什么的,完全是拉灯党好么。
但我看到滚屏后“刘亦菲法语老师”、“黎明化妆师”、“尺八顾问”以及几十个司机,还是想为剧组深深鞠一躬。
<图片3>该说到茜茜了。
开场后之前莫名的恐怖也同样被尖叫声带走,然后发现终于看到包子穿成文青了,简直想冲上去舔屏……那几个长镜头不能再美好,塞纳河边的演奏,泳池边的邂逅,美背和蛾子,都是高清桌面的水准。
观影结束后,我可以很欣慰的说,她做的不错。
无论是难得一见的棉布裙子飘啊飘,还是毫无压力的大段法语对白,无论是忍耐的感情还是恐惧的迸发,她都扛住了。
关于台词,文艺片本身不需要太多,而她的气声,在文艺风的旁白中反而成了感情充盈的优势,当然平常的台词与旁白区分度不明显这一点还是要改。
爆发戏一如既往的好,日常戏灵动了很多,肢体戏也多了起来,压抑的场面还是不少但是为自己争取了HE,果然角色性格会影响人物表达。
整体说来,还有很大前进的空间,但我已经满足了。
其实发生了昨天的事,难免会有些消沉,也并不想写太多(还是写了好多……)。
但她心心念的目前最好的资源,终于还是没让人失望。
看着她跑路演,看着她倒下,也看着她被嘲;看着她开挂上封面,看着她戛纳走红毯,也看着她微博发迷之自拍。
不是经常有人嘲她长残了么,借用影片题目含义,斗胆借胡歌歌的金句: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
《夜孔雀》会是个好的开始。
<图片4>
今天刚刚看完,首先想说这是在看过茜茜所有电影中最舒服的一次,说实话对《三爱》和《露水》尽管是在影院看的,但完全克制不住想按快进的欲望。
但是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只有“舒服”两个字!
在豆瓣这个平台上面不想掩饰刘亦菲粉丝的身份,但是我想以一个客观的观众的角度来写这次的影评!
首先对于整个电影的中心主题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一开始,艾尔莎来到蜀锦工厂(应该是这么叫吧)要找马容学习尺八,了解到整个蜀锦的制作过程会有着蚕蛹的死亡,每一匹华丽的丝绸下面都无可避免的伴随着大量的屠杀。
这种感觉就像鳄鱼皮的鞋子,鸵鸟皮的包这样(只是突然这么想)。
然后艾尔莎在寻找尺八的过程中无意中知道臭椿树的茧制作的丝绸可以不用杀死蚕蛹,佛教用的是这种丝绸(这个地方好像有佛教交流文化什么的,记不清了),然后艾尔莎和马容开始在成都找臭椿树。
说明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人是有着相同三观的,那就是尊重生命,以至于后来艾尔莎选择留下孩子也是这个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相爱了,就像艾尔莎说的,“爱永远是突然降临的,只有没有爱过的人才以为爱是一个感情渐变的过程”。
总之爱情降临在他们两个身上!
后来便是艾尔莎在学校遇见马小林,马小林是一个心理上有问题的男孩子,他对艾尔莎的迷恋毁了他们三个人。
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马容后来没有真的死,因为他还要照顾小林,是不会去自杀的。
在这一段中最打动人的是马容每次在快到小林学校的时候都会让艾尔莎下车,自己打车回去,只是怕小林看到受刺激(在这里,有可能猜到两年前小林为什么会发病了),马容的歉疚和坚持,艾尔莎的委屈和妥协,演员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说两次桥头分别的镜头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我记得没错的话,马容是要让艾尔莎打车回去的,可是她却选择走着回去,即使知道第二天会脚疼,她还是选择走着回去,在这里可以看出,艾尔莎内心其实只是一个单纯的渴望着爱情的姑娘。
她选择妥协,但是赌气走着回去…真是…而马小林,他对艾尔莎是痴狂迷恋的,我自己认为那不算是爱,至少不算正常的爱。
余少群的表现是很棒的,我自己认为是四个人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
他把对艾尔莎那种痴迷表现的很真实(是因为本来就喜欢茜茜的缘故吗…)。
后来艾尔莎回到法国,遇见了建民,两个人因为性格相投迅速成为好朋友,但是建民因为非法滞留法国遭到遣返回国,艾尔莎以他是她丈夫为理由使建民留在法国,后来两个人相伴走下去,这个地方导演并没有交代两个人是不是真的在一起,估计是把结局交给观众吧!
以上是比较客观的说,接下来就要展现一个粉丝的反映!
茜茜真的太美了啊~~法语说的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好好听啊!!!
以前看法国电影,老是觉得他们说话嘴没张开,嘟噜噜的,但是茜茜说起来特别好听啊…还有几段哭戏很自然,比以前要自然,进步很大!
唯一不喜欢而且不理解的是她为什么老是以癫狂的状态表现癫狂的情绪?
换一种更加内心的方式会更好吧,反正一看见茜茜癫狂我就想笑(我不是一个好的粉丝)。
最后,茜茜是一个漂亮,努力,而且有自己想法的女演员,希望她以后可以进步的更快一些!
国外一些特别厉害的女演员到三十多岁才开始表现出彩,我们不着急!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选择剧本时选择有意义的剧本吧!!
《夜孔雀》就很不错~~~
喜欢的人很喜欢 不喜欢的很不喜欢 剧情合理很文艺<图片1>
戴导这部片子,用夜孔雀这个点把分散的多线叙事串联起来,在这部电影中,倒叙和插叙基本上是构成了这部电影。
导演用夜孔雀这样一种蛾子作为线索贯穿始终,采用蒙太奇的方式,用跳跃的手法,叙述了发生在巴黎和成都三个不同的故事。
用寻找夜孔雀这一时期,编织了网状叙事,将四位主人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遇到的爱情、亲情、友情、遇见和分开牵连起来。
在这样一个突出的象征和多线叙事中,把成都的文化,法国的文化甚至是现代文化的冲突和不用表现出来,长笛和尺八,丝绸和华衣,传统刺青和电刺。
诸多丰富的叙事元素都在同一个镜头中完成,里面的蚕茧、川剧、镜面、刺青都是基于叙事的要求设计。
结尾处孩子的存活和夜孔雀美丽的破茧而出,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而马荣的死亡和新生命的诞生在蚕茧破出的时间相互交替,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少未来还是光明的对吗?
父子冲突的原型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电影中小林的爱上艾尔莎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成为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是不允许的,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但是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迫使小林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在电影中,黎明所扮演的尺八高手带着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
从他一次次为了孩子让艾尔莎下车作为铺垫开始,到给孩子不断买花捧场,直至最后想代替儿子死去,这是夜孔雀所串起来的亲情。
在电影中马荣的心中明显孩子的地位始终大于爱人,大于一切。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吹尺八那个片段段。
黎明是跪着的,这是对于小林的救赎和悲悯感情的表现。
但是,就是这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和纠结让小林选择自杀。
关于演员的表现,刘亦菲的表演可圈可点,黎明也完美的出演了一位文艺男神。
少群更不用说,那个变态的眼神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关于夜孔雀的三段不同感情,马荣的钟情,建明的爱情,小林的偏执,都是生命破茧而出的一个阶段,只能说艾尔莎很幸运,她被三个不同类型的男人爱着,她遇到了,得到了。
《夜孔雀》,这部片的票房和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是有联系的,其思路比较像王家卫和老舍,王家卫善用背景,老舍善于象征。
用背景来引导剧情走向,用象征来逐步道明新时代女性“敢做”的独立担当和“敢爱”的思想解放。
片中马林的表现是病态的,他对艾尔莎(刘亦菲饰^_^之前四大名捕里的小圆脸,又瘦了一点)的关注更多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像另外两位男主考虑到艾尔莎的精神诉求(如马荣教学尺八和马建民为枯蚕唱祈祷诗)。
而马林川剧的两个特写,缠足小鞋和“旦角只能演,不能开口唱”,都点明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
这一切都决定了他与代表独立人格和善良美丽的艾尔莎不能走到一起。
马荣则算是一种改良主义,他用自己极重视的尺八和艾尔莎的dj同台演出,既是改良主义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一种认可,而西方文化中有两点很明显的特征,工业高度发展与尊重女性。
但是马荣身上还残留了一定程度的保守,考虑到儿子的感受而不敢光明正大的爱,和海报宣传“敢做敢爱”的主题是不一致的。
因此他被剧情否定也在情理之中。
而马建林(这个小哥挺有范的)则是一个有精神追求,又愿意把仅剩下的两小时留给艾尔莎的人,这和把最后时光留给儿子的马荣便有了区别——马建林才是那个敢做敢爱的人。
并且在此也能看出,马荣骨子里苟延残喘的保守——传宗接代是高于女性诉求的。
片中法国塞纳河畔,好几次都把镜头给了远处驶过的火车。
法国两个世纪前就已开始工业革命,女性生产力得到解放,不再依赖曾经作为主要生产力的男性,人格更加独立,因此便能看到片中艾尔莎为了新生命做出的勇敢决定和要嫁给马建民留下他的道义担当;而与隆隆火车形成对比的,则是成都背景下,艾尔莎在落后的山路上中伤了小腿。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镜头桥段,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女性地位的问题。
现在国内男生的思想该考虑转型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解放了国内女性的生产力。
男生需要重新去思考和提高女性地位,承认女性独立的人格,重视女性的诉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化进程。
PS:我相信导演没有批评川剧的意思。
在过去男性确实是主要生产力,用今天的道德去评判先人显然是不合理的。
时代在改变,我们也需要改变,更重要的是正视眼下的问题。
刚和同学看完电影,观影结束后我们三个的意见就产生了分歧。
有一个同学认为很好,有一个则认为一般般。
而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完了,如果说能看懂这部电影,那么他会很喜欢,如果看不懂,那么这部电影就成了烂片。
看了豆瓣评论,评分很两极化。
真的很感叹于导演将成都拍的那么美,那么有感觉。
还有巴黎,真的处处充满了美。
选用插叙的方法剪辑电影。
如果有耐心看到后边,会觉得很精彩。
如果刚开始就忍受不了这种方法,那么真的会不知所云。
本片片名夜孔雀,其实艾尔莎才是真正的夜孔雀,心动总是一瞬间,马荣在臭椿树上突然吻她的时候,她突然就爱了,所以爱情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谁都说不准。
小林因为自身精神的问题,觉得艾尔莎对不起他,觉得自己的父亲背叛了他,他想喝下孔雀胆自尽,可是却被马荣抢了过来。
艾尔莎什么都没有做,她却失去了自己的爱人,最后留下了一个孩子。
刘亦菲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臭椿树上被突如其来的一吻震惊后的变化,还有最后建林说“夜孔雀还有一个眼睛没有纹,所以它不会飞走”之后刘亦菲眼神的变化,以及她说着她决定和建林结婚而法国只能驱逐一个没有居住证(忘了是啥)的人而不能驱逐一个法国女人的丈夫时突然放光的眼睛,和得意的笑容。
她好像已经不是那个众人眼中那个木头一样的美人了,她是真的有演技,希望客观的对待吧。
总之,这是一部没有那么好但是绝对不是一颗星的文艺片,希望大家可以有时间去看看。
仔细的领悟,人生真的是变化莫测。
《夜孔雀》剧透,慎入。
先声明,此片吐槽,并未针对你们的女神,也不针对我的男神,仅仅关于影片的吐槽。
无论看什么片影片,我都能找出闪光点,比如剧中音乐,比如沿途美景,比如演员妆容服装,比如某些小细节等等等可在此剧中,完全找不到啊,一拍到巴黎,就只会出现一条大河,一条大河,一条大河,真的,这条河水太重要了,必须说三遍,女神要么在河边吹尺八,要么在河边散步,请问,去一趟法国拍摄,天天拍河水,不腻么?
说到尺八,女神说在成都一寺庙中偶遇一个高僧,对音乐有研究的,结果真的就只有一幕,高僧带女神去一个破屋子里面从一个箱子里面找出尺八并让女神带走了,我的天,一个那么重要的尺八,就这么交代了事?
得来完全不费功夫啊因为这个尺八,男神女神有了很多的共识,相爱了,我真的感受不到你们的相爱,海报上写的“敢爱敢做”,我仅仅感受到了“敢做”,这不,男神的儿子余少群这个妖精,就吓疯了[抓狂][抓狂][抓狂]敢做之后,肯定就有孩子了嘛,两个月查出来有孕的,说明也刚从成都回法国不久,然后就认识了男神的弟弟纹身湿火华社社长刘烨,就纹身啦,一起散散步啦(对,没错,连散步都在那条河边),一起去墓地像树叶啦……正在准备打掉孩子手术之前,医生给女神一个药片,让她吃了,女神看着药片,沉思……镜头一转,女神正在病床上,正要被推往手术室,在手术室门口,女神跳下床,说她后悔了,不做了(说好的敢爱敢做呢??
)然后我旁边的情侣,女的很紧张,一直对男朋友是说:哎呀,她之前已经吃了药片了,现在不做了,会影响孩子吧(我好心塞,心里默默念,闭嘴闭嘴闭嘴,又不是你要做,瞎操心啥玩意,你两赶紧回家去啪啪啪吧)这对情侣说话不止一会了,看到蚕宝宝,说好可爱啊,看到小白兔,说好可爱啊……可爱你妹啊,能不能不在影院卖萌撒娇,能考虑一下旁边的单身狗么?
你两刚恋爱么?
还在走程序阶段么?
不好意思直接回家啪啪啪么?
(咳咳咳,跑题了)也就这样的相处,也没感觉感情多深厚,为了不让社长遣返回国,于是他们结婚了……昏了……我晕了,这是让弟弟照顾哥哥的孩子么?
太随意了,不过终于切合了主题,敢爱敢做反正最后剧中对啥都没交代,硬生生的堵在心口。
如果硬硬要找出此剧一个闪光点,那就是我通过这部剧,认识了夜孔雀✌️还有尺八,恩,就酱
1,我一直纠结的生活着,一方面,我喜欢蜀锦,必须留下杀死蚕蛹,另一方面,我却非常痛心于伤害这些生命,于是每日尺八为奏,为他们吹一安魂曲。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她,夜孔雀……2,我一直在寻找,什么是爱?
为此我骑着车子,游走于成都的大街小巷,去寻找我的……爱。
于是,我发现了,他,一个不一般的人……3,什么是戏?
人生就如戏。
我发现了一个女孩儿,她有着光洁的肌肤和美丽的玉足,我迷恋上了她,我答应她,我会帮她保守这个小秘密,我会替她的小白兔喂食,好好照顾它……4,混过各国,最后却留在了这里---法国,似乎冥冥中有人会来到我的身边。
我为她纹了我最骄傲的作品——夜孔雀。
世界上有没有一种蚕蛹,可以让我不伤害生命,就留下美丽的茧?
夜孔雀破茧成蝶,留下的茧,是最合适的丝。
真正的爱过,才会知道那种刻骨铭心的痛。心疼所有爱过伤过的人。把四川的元素融进电影中,作为四川人感觉很亲切。女主刘亦菲演技越来越好了,颜值满分。最关键的是还有我的火华社长,啊啊啊,简直帅我一脸,完全抵挡不了他成熟帅大叔的魅力啊啊啊,必须给五分才能体现我对火华社长的大爱
挺不错的,本人比较喜欢文艺片。景美,成都古朴原生态,巴黎浪漫清新。里面传统元素很喜欢,第一次知道尺八,音色空旷悠远,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令人惊喜,川剧也喜欢。剧情也不错。女主台词、演技、法语都带给我小惊喜。余少群比较出彩,病态。刘烨温暖。配乐好听。
很喜欢很喜欢 好久没看过这么让人心里宁静又激荡的片子了 安静下来回味 真的可以发现好多东西 导演真的很厉害
很有传统感觉的文艺片,看得出来戴导对成都那种深刻的情感。戏中戏实在是太有感觉了!还有恋足癖的设定。上映后会带着室友再去看一遍,中国文艺片市场太小了
从导演对成都与法国的了解就可以看出他对这两个地方的热爱与感情 片子是用了心在拍摄的 可惜剧情实在是俗套又狗血 好在叙事手法与剧情相比值得称赞 比起某些纯粹为了圈钱的烂片 夜孔雀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 虽然算不上佳作 但也不是烂片
非一般恶心的文艺片
极致的美
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有些地方有点雷,算了,给多一颗星,毕竟导演好久没出来了,也算华人之光
看完影片感觉不到片子想要告诉观众什么
一星给刘亦菲
不错啊 看了点映 还蛮好看的 余少群的角色也是出彩 天仙的表现挺亮眼的
1.虽然海报很恶心,宣传感觉在卖刘天仙的美背卖尺度,但说这部片子色情低俗?只漏胳膊腿时间很短就色情低俗了,平常只观看新闻联播和时政要闻?2.片子故事很简单,是3条线叙述,看不懂的人也是怀疑近两年合家欢不费脑的影视作品好多了!3.虽不算绝好的片子,但在国产烂片云集的市场绝对直的起腰杆!
夜孔雀则告诉我们存在一种更为坚韧和柔软的东西,发乎本性,能够支撑我们更好的生活下去。
其实还不错呀 比预期好 音乐喜欢 故事很简单 导演的叙事剪辑还挺别致 使用插叙也不觉得突兀 情节蛮流畅 另外 这年头文艺片女主在经历一番情爱波折后还能拥有积极心态找到幸福生活的影片走向也是不易 其实我大晚上去电影 就是去支持下神仙姐姐而已……
为了天仙的盛世容颜和被剪掉的未知的40多分钟,勉强给我个三星。整体说来时一部装b文艺片,台词能好好推敲一下么,黎明介绍尺八那段,看着那么像百度百科。剧中各中矫情得我尴尬癌都犯了。
刘亦菲演技很好,美。剧情很好,文艺风十足。
好看,昨天去看了觉得不错,这么多黑子打一星是不是有病,果然脑残黑比脑残粉可怕多了。
爱情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很喜欢这段话,虽然故事情节不太吸引人,但是电影的细节特别打动人,很微妙的感觉
好奇葩的剧情。
故事很美,也很伤感,刘亦菲在这部片子中演技的确有很大的突破,艾尔莎的无奈,绝望,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说看不懂的,你需要用心,电影是所有演员,制作人,导演的心血,怎么能随意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