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后的结尾早已在预料之中,但是看到周围人有些惊讶的表情,我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结尾改了,要看港版。
或许这就是香港这一类型电影在内地公映面临的尴尬局面吧。
这是罗永昌暂离银河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做杜琪峰的左右手这么久,多少还是学到了一点东西,操刀这样的片子,其实走银河惯用的套路就可以了;只是罗永昌自己的作品,一直想表现出一点“不同”,我认为这主要是在他心中强烈的人文情结。
在老杜的电影哲学里,各方博弈、勾心斗角者无数,几乎模糊了好坏的界限;罗永昌则想在这方面体现一点差异,于是这是罗永昌式的银河作品:暗战2,天生一对,两部PTU的续作。
虽然每次提到《暗战2》的时候,总是会摇头叹息地说这是“狗尾续貂”,故事性太弱,但还是会有一丝感应,觉得相比《暗战》的凌厉,续作走的路线偏软,虽然不够吸引人,但是够温情。
我相信对于这一部《报应》而言,罗永昌的技法逐渐纯熟了,他的特点和老杜不同。
如果是老杜来拍,最后的真凶很有可能就是张可颐,因为要争上位、争遗产继承权,而任贤齐的角色,则是一个第三方,他既依附于黄秋生,又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最后的结尾可能是多方在饭局中摊牌。
但是这一部的导演是罗永昌,这就意味着故事不会这样“犀利”,罗永昌是相信好人心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小齐,一个被自己折磨的黄秋生,以及一个被拆散的家庭。
最后收场的时候,谁都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迷途追凶》这样不知所云的片名相比,《报应》更反映了片子的主旨,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这块多米诺骨牌推下,何时是一个终结,还有多少人被牵连其中,这好难猜。
当我们看到一个渐渐成熟的罗永昌的时候,他却要暂别银河了;什么时候回来,怎么回来,过几年再看吧。
因为怕遭遇和谐版,一直拖到现在才看了《报应》。
罗永昌还是有想法的。
《报应》是银河出品里很少见的,把剧力的基座放在家庭伦理上的犯罪片。
而且,一反银河作品里通常对于主角感情的克制乃至吝啬表达(爱情片除外),《报应》的第一男主角黄秋生,几乎可以说是通片感情戏。
——当作为旗手的杜琪峰面对自己以厚积薄发之力一手创建的个性强烈的电影世界,逐渐陷入一种类似“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放•逐》、《复仇》)里去的时候,他手底下的(包括受其影响的)一班干将,如何在其成熟的电影语言范式之下打开新的出路,越来越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就这一点而言,《报应》所体现出来的新变化,不应该视作创作者的无意为之。
只是可惜,罗永昌Hold不住。
《报应》并不鲜见水准之上的段落。
比如那些夜戏、跟踪的场面、黄秋生交赎金的情节,都拍得不怯,特别是任贤齐和绑匪林利在旧仓库决战的一段戏,依托杜琪峰摸索成熟的镜头模式,你来我往,动静交错,拍出很不俗的效果。
但一转到家庭戏,转到决定这部作品个性的、篇幅很重的讲述黄秋生和两个子女、和后妻张可颐之间关系的情节上的时候,镜头语言几乎是立刻就陷入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抓不住重点的局促当中。
这种犹如小学生般、面对素材不知从何着手的慌乱,居然和前述那些有风度的、底气十足而又举重若轻的(武戏)段落同时存在于一部电影当中,实在很让人觉得不适。
很自然就会想到,罗永昌功力不够。
作为从风格强烈的大导演手底下出徒的罗永昌,对于形式感的追攫似乎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动起来的部分,夜景里的路灯和小街,黑白对比强烈的暗影,空间,布局……纯是老杜面目。
他想拍新的对象,拍家庭,拍那些从亲情和伦常里化生出来的剧力,本来是不错的,但这一套东西,在老杜的电影语言体系里,没有相近的模式可以参考。
而罗永昌也没有能力提出任何可行的解决方案。
银河最擅长的电影技法之一,是从都市的室内外景观当中,提炼出常见却又是独特的意象,将其放大,作为某种符号来承载意义和感情(比如杜琪峰电影里经常被浓墨重彩描绘的街道、茶餐厅,《暗战》里的小巴,《枪火》里的纸团,等等)。
但在《报应》(的家庭戏份)里,你完全看不到类似的迹象。
一切都在无从着手中被草草带过。
《报应》或许从剧本的层面上看没有问题,但这改变不了成品“夹生”的窘境,也就因此达不到在立意上企图达到的强点。
(这里岔开去说两句。
我们从小受“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思维方式影响太深,看一个电影(或小说等等),经常见人评说其主题有多深刻,于是该作品有多了不起云云。
对这两者间的因果关系,我始终难以为然。
同样是登顶珠穆朗玛,自己从山脚下一步步登上去,和从直升飞机上跳下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艺术的艰难(同时也是它的美妙),乃在于以人本身的力量,去探到常人难以触及的境地。
在这一点上,艺术和竞技体育没有两样。
打个比方,如果你平地摸高3米5,或许已经有资格去打NBA;但如果你搬个梯子,说我手一伸就能碰到篮板上沿,没人会把你当盘菜。
——在艺术作品里,主题永远是和形式纠缠在一起,并最终通过形式自然表现出来。
电影亦然。
而电影的形式,从来都不是文字。
把电影视作所谓剧本的影像化,缺乏对电影本体特质的尊重,是内地少见在电影美学上有独特创见的风格化导演的重要原因。
)但是,仔细想来——与其说这纯是罗永昌的问题,倒不如说,是老杜(银河)的这一套电影语言,有着先天的局限。
就像成龙之于李小龙那样,杜琪峰的电影语言,是从对80年代港片黄金时期的张扬炽烈的反动发展而来的。
与吴宇森模式的夸张、渲染不同,杜琪峰的美学更多体现出“以动补静,以静制动”的特征。
“以动补静”,亦即所谓的文戏武拍;而“以静制动”,则表现为越是动作场面,越是紧张(甚至残酷)的戏份,镜头越是克制的倾向,往往画面里张狂暴戾,血溅五步,画面外却以绝大力量,硬生生一个单镜头凝定不动,表现出拒绝迎合观众习惯的观影期待的态度。
这种刻意为之的静与动、动与静之间的反差,在镜头与内容之间发展出一种带有对抗性的撕扯力。
而这种力量,往往又建立在一种优雅冷静的、宛如游戏般的节奏之上。
动、静、游戏,三者结合,杜琪峰电影的独特形式感就此形成。
但再怎样反动,老杜的电影也都与现实主义无关;调子再冷,底子还是浪漫。
这就是香港电影。
至于老杜(银河)的电影,就更加是一个诗化以后的世界。
什么叫诗?
两个人(或几个人),没有一点关系的,可以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一起去闯世界,可以爱爱得要死,恨恨得要死,这就是诗。
如果有关系的,就不是诗。
死生契阔的朋友,是诗;萍水相逢的爱情,是诗;甚至残酷环境里微弱的希望或者冰冷的绝望,都是诗;但老公和老婆,不是诗;父亲和儿子女儿,不是诗。
普通人不相信的做不到的,是诗;那些日常的,在现实里维系着人和人的,不是诗。
因为无论拍不拍出来,老杜电影里隐含的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这个现实的世界。
因此,越是虚的、稀有的、不牢靠的东西,越可以在老杜独特的撕扯方式下,扯出令人动容的张力。
而那些本来就存在在现实里的,和那些他要反抗的东西混沌成一片的,想要撕扯也无从下手的——对不起,不兼容。
《报应》让我明白地看到了这种不兼容。
本来觉得,《报应》是罗永昌没有拍好。
但后来想,如果是老杜自己来拍,面对那些家常伦理、一地鸡毛,他又会怎么拍呢?
我想象不出来。
《报应》更象是银河一次失败的试验。
想要用既有的模式去拍一些新东西,结果验出的是自己的短处。
但这也比重复自己好,不是么?
我一直以为是后妈干的,因为黛西一直对后妈恶言相向,结果不是,也不是华西村的村民干的,因为黛西老爸要开发那片地,单纯为了钱,一个之前完全没有出现过的人物,绑架了黛西,没有说服力,剧情简单的片子,幸好只有一个半小时,再长10-20分钟,都是累赘。
但是知道了玻利维亚有一个天空之境,真的很美,向往!
里面黛西老爸为了那块地,让黑社会攻击村民,是不是影射了社会现状?
冲着明星去看,剧情和情节没有剧情设计中的紧张和冲突,出现了部分荒诞的设计,有点摸不着头脑. 喜欢黄秋生和任贤齐的可以看看,其他的会让人失望.
刚看完《迷途追凶》,其实这部片子的片名叫《报应》的话会更好,整部片子情绪紧张,任贤齐演一个浪子回头的古惑仔却又又一次的陷入深渊,想回头都没有机会;黄秋生却还是继续以前发家前 恨的风格,虽在佛教中不断洗礼,却因 罪恶深重,无法解脱!
其实《报应》这个名字更加的适合这个片子!
关于人性耐看!
好吧 是因为报纸上点评的挺好的 然后抱着是嫩模 黄秋生 任贤齐演不一样的style 才看的 一开篇不错。
至少让还停留在90年代阿 0几年阿 蛊惑仔阿的形象感觉的我 有了原来绑架那种撕票 让人窒息 是开始用那样的胶带 然后 初在发现尸体时 是像开封保鲜膜的感觉 把Daisy 捆绑了的头带 撕开的 这个还瞒cool的什么极具残忍的手法阿 割据 铁锤敲打 枪击 是不是还不够呢 虽然不是属于重口味的型 但至少 要有让我少许尖叫 或忍不住快速捂眼睛的状况 很可惜 是没有的。
所以抱着害怕心里想要去看的 大可放心至于影片必不可少的感情戏 更注重亲情的缺乏沟通与了解 无论是王海潮和他现任老婆的 王认为女儿Daisy自己绑架自己的 还是初与他中一儿子的 都是选择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扛 哪怕意见或最后的告知 都没有与亲人相说 这是当代家庭的一个盲点 确实需要注意 影片中开头一幕 王怀念女儿 去到天空之境 在还在开车的时候 周围像一大片的镜子 而转着手盘 就像在空中 开着飞机的感觉 好梦幻不真实 在加配着悲伤的情感 好迷离天空之境 那个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乌尤尼小镇附近 世界最大的盐沼是Daisy 愤气要去找朋友的地方 是王并不相信女儿 认为拿钱不戒的借口 是一个美丽的遗憾总的还可以 不过ending 真的太太太烂了吧 以终身监禁作为终结 把原本充满报复 钱财 犯罪的片子 有了一个 罪恶终有报的结局 符合现实道德律法 可是作为影片 应该有一个与前面铺垫与高潮 相当的结局更为好
类型电影的横行的今天,要拍一个武打片,搞笑片,悬疑片实在太容易,容易看过就算。
所以我觉得能以一个绑架的故事讲一个老派香港类型的家庭观,生死观的伦理剧实在已经算优秀了,而且导演是银河的罗家昌,至少有了讲故事的基础。
片子对于社会的代际冲突,婚姻家庭,子女教育,法外报复的观念展现面面俱到,作为大陆人看港片,多少能分辨出香港社会所固守的精神原则,特别是雇佣关系,纯粹的契约精神,这是富有香港社会的特色的。
电影要展现一个人的观念,就要将他置身于冲突当中,观察他的反应,这样就会观察到一群人的观念。
黄秋生演的大富豪无疑是香港草根打拼一代的缩影,发迹于草根江湖,达到富裕阶层后任然信奉人固有的价值观,各种自负,执念集于一身,体现他在对婚姻,家庭,子女教育方方方面面他的家庭观其实很可以和大陆富裕阶层的现状相比较,很多相似之处,对人和事的沟通机械化,对亲人关系是公司化的处理,特别是精神信仰上的贫乏。
公司里杀伐决断,雷厉风行,部下也是听命斥责,我看这种情节都觉得甚为老派,老板给你钱,答应的事情豁出命都要做到,资本主义的契约精神淋漓尽致 ,这也是香港旧日辉煌的原因,其中开发商经理唯唯诺诺当然也出于老板的多年威信,任贤齐的保镖的忠心来源于有知遇之恩的报答,也都是符合中国传统社会伦理。
香港电影作品即使这两种精神的结合,契约在庙堂,义气在草根江湖。
关于复仇,影片选择私力救济,即展现了一个纯粹的法外环境中事情是如何发展的(影片至始至终连一个穿警服的警察形象都没出现)。
不选择法律,不选择警察,也是大富豪草莽性格的凸显,他的对一个人可以爱得粗鲁,复仇这种事情当然也要亲手手刃仇人才顺他心意。
有意思的是,复仇的过程中,一直少不了宗教的安抚的出现,杀了帮凶要放生,请和尚做法事,女儿助理虽然也是绑架的共犯,却也是个基督徒。
可见无论强者如富豪,弱者如女助理,做法之外事只有宗教才能给他们一些精神慰藉。
我觉得整个影片还是想讲一个富豪在和周围人观念上不断冲突,不断挣扎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去应对的所发生的事情,他在一直没有特别想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一直在愤怒,在以自己的价值观批判事情,直到后来他才觉得大概是自己的教育害死了女儿,才会在儿子的专业上妥协。
零零碎碎再讲一些,最后讲下表演,黄秋生的演绎老戏骨级的,非常细腻,对情绪的表露时隐时现,基本上是镇定中带着着迷茫,愤怒,最后是疲累,后悔。
最后的玻利维亚景色很美,寓意很正。
吐槽一下这部电影居然这么低分。。。
受不了豆瓣的影评家们。
富豪之女被绑撕票,心腹保镖追凶复仇,主框架情节相当简单,只因编导赋予了宿命主题,于细节处不断穿插着“命运之手”的安排,营造着人生祸福皆由自取的报应不爽,反复强调着主人公的无奈不幸皆因其人际冷漠、奉行功利所致,才令简单的故事有了一丝不简单的意蕴。
影片最后富豪放下执念、放弃报仇,算是完成了一段自我心灵救赎。
不过全片最令我有感触的是为他收地不果、被其辞退、一直窝窝囊囊的老下属,一方面客观呈现了我们所处现实的某些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他为找回自己的尊严毅然赴死,从主线情节的侧面去映射主人公性格的负面影响。
――――――――――――――――――――――――――人生必看电影三千部,尽在我的电影收藏夹(dyscj.com)――――――――――――――――――――――――――
在心情凝重下看完這部戲,我想到用“放生”二字來形容自己的感想。
我總覺得現在有太多的悲傷、太多的暴戾之氣,身處其中,讓我覺得迷失,不知所措。
也許我應該學片中的黃秋生,去街市買幾條金魚,放生。
还好不是一部说教以求感人的家庭伦理剧。
只是两个身份为父亲的男人的救赎。
62年的黄秋生先生近年来的角色地位越发提高,不见戏路多样。
银河印象给的这部戏,黄先生可是好好的过了把瘾。
武断的暴君和隐藏的深刻感情的碰撞。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任贤齐如果换成别人演这个阿初会如何。
后来才明白,戏搭子是要上把和下把的,任贤齐的下把做的很敬业很称职很及格。
无条件的忠诚以回报赏识之恩。
剧本也是从简化中叶看出了心思。
为毛绑架的人要撕票。
为毛阿初这么死忠。
为毛曹查理这么拼命,是愚忠还是为证明自己。
为毛女助理要给绑架者提供线索。
简略交待,同时又不是逻辑漏洞和剧本的不精密。
将时间留给了表现生活的复杂性。
有些事情可能解决不了的。
像父女关系和后妈的问题。
像父子关系和有案底的问题。
像脾气差和言辞独断的问题。
是自我救赎么。
王浩潮有这么问阿初。
我觉得是。
至少在牢里面,能睡着觉。
也知道中一的儿子和他妈妈生活有了保障。
看完有压抑,从王浩潮身上看到一些生活的影子。
也许生活的动力就在这里,挣扎的救赎自己和去爱。
也按自己的看法,觉得PUNISHED 这个题目取得过于简单了。
或者说过于隐晦了。
贱精部分:本来期待阿黄的国语乃本人配音。
近年来他的国语可是突飞猛进还京味十足。
结果!!!
竟然连粤语版都是欧锦棠配的?!
你是要怎样啊?
变声期么?!
温馨家庭MV能不能不要出现那么多次啊?!
每次看到女儿还是萝莉的时候阿黄就顶着一模一样的发型是多么怪的一件事情啊!!
放生的和尚我还是不厚道的想到了豆蔻年纪的阿吴短暂的出家岁月。
阿黄有肚腩了。
好萌好萌。
毫无亮点
分数给得也太离谱了吧!你们看看粤语原版好不好!!这叫报应,由不得你不信。
如果是小说的话应该很好看吧,很想看看原剧本呢...天空之镜美到拍都拍不出她万分之一的美。・゜・(ノД`)・゜・。
搞不懂豆瓣文青为何给出如此低分
港片是最好的发泄药。
没抱希望,但还不错。
这才叫香港电影嘛 有情节有内涵有反思 加上黄秋生和任贤齐的搭配 不错
绑匪老大为什么这么针对王浩潮?仅仅只是凶了一句被激怒了?还是有更多的纠葛?他对阿初说“王浩潮真幸运有你这么个人给他卖命。”总觉得话里有话。好在总算出现个内鬼让我觉得剧情不那么平淡,可是,可是,有点牵强鸟~~我还希望阿初是个反派来着
立意很高,剧情很差,王秋生有所退步、任贤齐是个好演员,不过应该再放开点来演。
到底想说啥
用“报应”这个名字应该更贴切一点。
6.6;一個人如何毀滅自己
开头的30分钟的确有侦探片的味道,但是后面完全不知道剧情。
看了粤语版,只能说罗永昌还是那个罗永昌,再自私的人亦有恻隐之心。只是,各种人物的各种动机都实在单薄。所有的人物都被磨得很尖,缺少圆滑,以及现实世界的暧昧性。是一部无法做到耐人寻味,类同电视剧格调的比较失败的作品。
沉闷的电影
看到最后一幕,原来是部Gay片啊。小齐跟秋生摆脱一切,比翼双飞咧。
其实还不错了
演员给力,只是剧本呢?想表达的太多,却又让人感觉过于单薄,也许只是我内心太过阴暗……
结尾很奇怪
故事围绕佛家的因果报应展开来叙事,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回应着主题,善恶皆有因,善恶皆有果,在金钱和亲情下,暴力与暴力的碰撞。在文戏方面,使得故事变得拖沓、啰嗦。黄秋生依旧保持着他的演技状态,但是小齐作为心好男人,在恶狠方面总觉得略显少了一股子气。六、七分中规中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