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看过古天乐的《逃出生天》,同样是火灾,和这个几乎如出一辙。
不知道为啥香港和火灾杠上了。
其实这两部片子的演员表现都不错,只是剧情有差别而已。
整体而言,《逃出生天》的逻辑和选景要比这部片子好得多。
这部片子中,明明一个电话就可以避免的火灾,非要工程师跑来跑去,还去现场关闭阀门,愣是不打电话说明一下情况。
就算说电力公司有压力,一定要开阀门,也要把这个矛盾凸显出来才行啊。
这群憨货直接开车去现场,要和互联网拼速度。。。。
还有那个长头发的工程师,莫名其妙的说什么”神经病啊“,另外几个人竟然没反应,靠!
都是精神病吧~还有那个老太烧纸也太快了点吧,孩子刚救出去俩小时,就说马上挂掉,也得在病房哭一会,料理一下吧。
丫的啥也不管就奔火灾现场烧纸去了,是专门去放火的么?
这里面的演员说的话都是什么跟什么啊,装得很牛逼很深刻似的,其实都是狗屁不通的道理,编剧也是够烂的。
凭个一般也就是看在这些演员的份上。
一連幾個月在中港兩地先後上過《掃毒》、《風暴》,然後是這部《救火英雄》,都錄得不錯的票房,但實際上三者都有通病。
誇張失實、煽情、空口講白話的兄弟情,顯得有點審美疲勞之外,更加對香港電影有點失望,不論是新手還是老手,對感情的演繹是如此兒戲,對男性的情誼是如此的拖拉與婆媽。
縱使三者的劇情均不一樣,但觀眾的眼透視到的是這些香港電影的論述能力病入膏肓,證實患上「語癌」。
《救火英雄》雖然與前兩者在題材上不同,但實則意義卻有異曲同工之處,《掃毒》不離三兄弟,《救》起初的目的也是以三個青年人為基礎,同樣也是三個只能活一個的結尾,兩部電影同樣都是有關犧牲精神、兄弟間的情感角力與信任危機,而透過一宗事故把他們的命運改寫。
只是換湯不換藥,由毒品、由大佬化為大火與濃煙,警察換成消防員罷了。
至於《風暴》與《救火英雄》的關係就可謂是相輔相成,兩者都徹底玩殘香港,一個玩佔領中環,猶如外星人侵襲地球的爆破,一個玩佔領電廠,危城恐慌,突然驚覺原來香港很危險。
但更加危險的不是電影本身的內容,而是為了遷就合拍片與進入內地市場的制度,香港的影人著重浮誇、用一些華而不實的技術修飾電影,而不是腳踏實地做好一件事。
這才是最讓人感到接近無限的失望。
即使票房高又如何,那種香港情懷、香港的味道都已經「被消失」。
講到有關消防題材的香港電影,真正的就只有一部。
又到翻舊帳的時間,回到一九九六的《十萬火急》,杜琪峰用了一百萬拍攝,他講到拍攝的時候是用真正的石油氣爆炸,演員與攝影師身處的環境也實在很危險。
《十萬火急》至今絕對是消防類型片的始祖,同樣它是優秀的,不只是它是屬於香港的,而是它是實在的講述消防員的工作,從游繩救人到滅火都有他們的身影。
而片中也側寫了消防員的家庭生活,其中一點要講的是劉青雲與李若彤的感情線,似有還無又一見鍾情。
同時,杜琪峰也有先見之明,戲中有女消防隊長的出現,講到女生的不安。
而彭氏兄弟的《逃出生天》,只能夠稱得上是偽裝的電影,香港人裝成廣州人,成為廣州消防隊的宣傳片,更敗筆的是電影裡愚弄觀眾,當消防員的家屬會身處火海,而消防員的妻子則會埋怨丈夫不先去拯救她。
而《逃》片最重心的命題不是以救火為先,而是賣弄那些的技術,天秤、水底拍攝,十分的鋪張。
到郭子健的《救火英雄》,至少有一點比《逃》優勝的是回歸到香港的消防局內,穿上香港消防員的制服、看到香港的消防車,總算是有一點「港味」。
但這種「港味」也只是表面的,戲裡那種不切實際的「末日想像」命題顯得大並且不合理,由獨立的消防員到電廠人員的層遞關係也是兒戲,演員都是過客而已。
香港電影的「港味」建構主要是在香港的街景、建築物、文化,但在這部電影卻把城市抽乾,看不到香港的本位與文化,只有為誇大而誇大,為遷就劇情而顯出的沙石與接駁。
其中一個敗筆之處與《逃出生天》同出一徹,記住別當消防員的家屬。
故意要拍出一幕強加又俗套的親情。
而事實上,這部電影的接連「死亡」也與《風暴》很相似,在一個團隊裡就只有一個人可以活著,其餘的必須死。
這種的「死亡風潮」十足「馬上瘋」,一個一個的死亡就像玩電子遊戲似的。
死也不是問題。
但有必連死也文藝化嗎?
難道是「死了都要愛」上身?
連死亡也一下子變得華麗了。
這種外加的處理手法表面上是內心戲、獨腳戲,但這種玩法難免是有點裝扮。
這種「英雄」電影最主要的應該是要強調男人的「艱險我奮進」,文藝的戲法還是放在文藝電影,詠嘆調還是省下來吧,倒不如多用眼神、動作交待手足之情。
這部電影的男人認真有問題,首先男人們的關係未能疏理得好,在拯救的大前題下還在考量兄弟之間的心事,在重大事情發生之時仍然糾結在私人事情上,到底是團體重要還是個人的英雄主義重要?
消防員工作以外的事情單單以一些沒整理過的鏡頭交待就算,感情與工作的衝突沒有很明確的展示出來,事實上那些婆婆媽媽的兒女私情戲份,直接刪掉就是,既然沒法連貫,就不用節外生枝,製造煽情。
男人的電影也要有男人味,男人的本質根本不需要花巧的包裝,不需要著重浪漫化。
同樣也不需要把男人的情義與香港的命脈牽扯在一起,這不是製造「人民英雄」的形象,而是對香港超人的想像,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在電影裡,郭子健告訴大家消防員最怕的是煙,而這重煙不只是火場裡的煙,更是心裡的煙,既要戰勝心魔又是戰勝火災,有雙重意義。
論娛樂性的話,《救火英雄》具備年輕偶像的元素,也有到位的特效,在某程度上也很有錢途的。
但要知道一個故事的藍本才是最基本的,消防電影是災難片,不是恐怖片也不是科幻電影,描述救災的場面與人與事才是正經事。
對於香港電影,更重要的是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即使有創意也要弄清自己的目標,香港需要的是有自己想法的電影,而不是從內到外「毀掉」香港的東西。
創作人也要治療一下「語癌」,煽情狗血、硬加的元素真是讓人看得很辛苦。
文/Dorothy
1997年,杜琪峰便拉着方中信与刘青云拍过一部《十万火急》;十几年里,TVB的《烈火雄心》也拍过3部;今年,彭氏兄弟又快人一步,加入3D技术,顺势在暑期推出《逃出生天》。
除了这些历历可数的港产作品,好莱坞同类型题材电影更是车载斗量、不胜枚举。
啰嗦这些,是想说,救火题材拍到今天,想要搞出点新意思并不容易。
或许技术进步,火焰的效果更加逼真,场面上升级换代,巨型爆破震撼视听,天降陨石、活火熔城、全城戒备,格局越玩越大,技术越来越精湛,荧幕里四射的碎片恨不得能甩到观众脸上,故事和手法却未见得有何新意。
郭子健是编剧出身,总有好玩想法。
比如这次电影便刻意避开“火”的问题,在“烟”上大做文章。
仿佛是承袭了“西游”的黑暗基调,电影在描写火灾时,没有过度循于传统灾难题材的渲染手法,却着力营造出魑魅魍魉的诡谲气氛。
可以想见,整部电影制作,便发端于这样一个想法:火灾中,最致命的并非火而是烟,舍弃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火”,去将飘渺无形的“烟”具象化,就是《救火英雄》实现“创新”的“致命武器”。
因为“烟”,电影无论在场景描绘、情节推进亦或是主题升华上均有突破,滚滚浓烟中,消防员失掉了视觉、听觉与触觉的支持,致命的凶险却潜藏于未知之处,这种不可确定,营造出真正的恐怖,也给予了《救火英雄》别样特色。
表现方面,除了利用特效终于能够制作出更加形象化的浓烟,使其仿佛如同一只在火灾现场步步逼迫的恐怖怪兽,大幅提升紧张度外,窥探视角的运用,以及特别加入的诡异呢喃之声,都是实打实的香港鬼片套路,再加上臆想的场景与幻觉,构成了区别于以往救火题材的最大不同。
火灾现场,仿佛成为灵异出没的阴宅,不是险境逼迫的紧张,而是毛骨悚然的阴冷。
若导演有心,炮制一部“救火怪谈”,相信会更加好玩好看。
同时,烟亦成为电影挖掘故事深度与提升主题的关键,无论此前任达华与谢霆锋关于戒烟话题的讨论,中段胡军略显戏剧腔调的念白,以及最后极具写意色彩的吸烟慢镜,“烟”这一主题都得到极好的铺垫、承续和总结,加上诸多小细节的前后呼应,有头有尾,言之有物,更重要的是,一切来得自然,全无半分造作与刻意。
当然,《救火英雄》固然有创新一面,但支撑起整部电影,依然要靠一帮好演员的演技与角色间的戏剧冲突及丰满性格。
《救火英雄》的重头在脱险与营救,有限的铺垫却能把电影中的各个角色都写得有血有肉。
谢霆锋饰演的何永森抛开了主角一贯的高大全,与安志杰、余文乐之间的关系复杂纠缠,较之一般港片要更多几分真实,特别是面对曾经竞争对手如今上司又是好友关系的安志杰,森所表现出的隐忍、纠结与不甘,被谢霆锋演绎得入木三分;任达华与胡军的角色算是惊喜,任达华举手投足都是戏,培总市井性格,又光芒四射,魅力甚至盖过主角,胡军以大陆人的身份进入角色,消解了过往内地演员在港片中的突兀感,一口不标准的粤语以及直梗的性格又为影片奉上不少笑点,堪称惊喜,而任与胡两名角色的关系,又暗示了港人与内地人的冲突和竞争;即便是谭耀文所饰演的配角,一手铸成大错,却也在最后奋力想要救众人脱险,自私粗暴却又本性善良,不过是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最终依然回归人性之善,导演直言,都是照着寻常港人的性格,做了艺术放大处理。
有了这些性格鲜明的角色,以及角色间复杂的关系与冲突,使得包裹在灾难片外壳下的电影展示出了更多的层次与深度。
此后郭子健在与影迷交流时,直言整部故事的基调原本更加灰暗,谢霆锋的性格要更“奸”,是其一手导致安志杰丧命,而整个过程又为余文乐所目睹,这样的故事无疑更加痛快与震撼,不过考虑观众观感,最后选择做了简单化处理。
鬼魅气息也好,角色冲突也好,如同郭子健的其它作品一样,《救火英雄》最终依然回归了浪漫主义。
满屋面粉飘飞如雪,慢镜头下,谢霆锋缓缓点燃手中烟,一只烟,几经传递,曾经的对手或好友环绕身旁,无需多言,只消共享安宁。
电影没有说英雄的伟大,却讲了和解与释怀。
几组特写,置人于死地的烟幻化成口中吞吐有型的气,一定会有苛刻的观众觉得这写意的画面破坏全片力求真实的紧凑节奏,但主角拍得有型,画面唯美,文艺腔十足,情绪也完全到位,多数观众所接收到的,依然是感动与贴心。
这也是港产片的一口气,创新与坚持,严谨地创造,导演直言不在乎自己的风格或长远规划,只求认真做好每部作品,务实耕耘,大胆尝试,香港制造终会生生不息。
PS:1、看的是粤语版本,胡军一口不标准粤语意外为电影贡献最多笑点,但国语版本估计此类效果全部归零。
港片里的内地演员始终是游离于创作本意的尴尬存在,本片中,基于导演的特殊设定,胡军已经算是相当好地融入其中了,并且占据了相当戏份。
至于白冰,哪位老板介绍的?
2、电影出乎意料地没有制做3D版本,虽然电影里满满当当全是粉尘、火焰、浓烟、碎片、坍塌等做3D的好素材,在当前是部电影随便转几个3D镜头就敢诓钱的情况下,出品方的选择绝对堪称业界良心。
3、作为编剧,郭子健也写过《五个吓鬼的少年》,以他最近参与的两部作品来看,他实在应该试水恐怖片领域。
4、虽然电影细节考究、故事扎实,但是讲究逻辑的同学们还是要怀抱一颗释然超脱的心。
5、成龙客串部分,突兀生硬又入情入理,算是导演玩一个恶搞的小拼贴。
不过大哥客串而已,都要搭上那么多特效镜头,太奢侈了。
6、看完此片,觉得《西游》的成功,特别是黑暗的那部分,有70%功劳要算在郭子健身上。
7、电影特效由谢霆锋的PO朝霆公司制作,效果不俗。
8、本片的音乐依然是泰迪罗宾,非常赞!
9、目前看来,《私人定制》与《警察故事2013》缺乏足够口碑支撑,难以长期维持目前的强势排片,而引进片又缺乏重头大制作。
因此,1月很有可能诞生一只票房黑马,以品质来看,《等风来》与《救火英雄》或是其中胜算最高的两名选手(由于题材缘故,《等风来》成功几率或高于《救火英雄》)。
习惯了各种各种浮华浅薄之喜剧,又习惯了各种潜规则的现代商业片,同时见过太多的动作大片。。。。。。
从心里问一下自己的观影原则,你是否还能像一个普通人看一部电影,不励志,不绚丽,不好笑,不英雄来英勇去,我们看到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会思考到一些什么样的道理这种道理都太平常了以至于没人注意,这也许就是越华丽的也是越简单的,而看起来简单平常的却又越复杂,《救火英雄》说的是消防员的经历故事,但讲的是平常人(普通人)的心气,值得看一看
这部电影由一个从大陆来的“烟民”的独白开始,也从他的独白中结束。
看完电影,我忽然发现,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谢霆锋是一个不吸烟的良民,但是在经历了兄弟变上司,并再三教导他吸烟的好处;还有老队员任达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吸烟有益健康。
看着上司和队长在自己眼前死去,他终于明白了吸烟的真正意义。
然后,他在聚光灯下,在漫天的白粉中,在胡军自白的教义中,他点燃了一支烟,真正做到了人烟合一的最高境界!
调侃完了,正经的说下电影。
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明星耀眼,场面火爆,但情节无波澜,剧情无新意。
导演已经贫乏到剪一段陨石撞地球的宣传片加入电影来博人眼球。
别的不多说了,来总结下本片的硬伤。
1、谢霆锋、安志杰、余文乐是三人关系,是不是也想玩《扫毒》,这样的三人关系本可以变革法子玩出新意,来一场“扫火”或者“扫烟”也不错的。
可是终究蜻蜓点水,没能深入下去。
更让人无语的是,大火还没烧起来,安志杰竟然死了!
还是出意外死的!
此处的败笔跟《战国》的大地震一样烂!
2、警匪片中,反派们总会以主角的老婆或者孩子的性命相要挟,本片的大反派是发电站的大火,主角的孩子竟然也被抓住了,准确的是,是自投罗网的,还带了两无辜的孩子。
此桥段体现出导演为煽情而不择手段的高明觉悟。
3、近年来的香港电影,男主角的大陆老婆或情人总会独守空房、哀怨寂寞,本片主角的家属总是要么孤独,要么遭殃。
本片更是不甘人后,谢霆锋手机上的Emily出来几场独角戏,然后就走了,不痛不痒,无关紧要,倒不如余文乐那离婚的老婆干脆不出场的好。
4、谢霆锋为什么要死,面粉洒在空气中,他完全可以把烟点着,从门缝扔出去,快速把门关死,那样不就可以不死了吗?
导演执意要让他死,谢霆锋也没办法,故意装作很酷的样子。
这时,让人无语的情节又出现了,他竟然掏出那张国际学校的申请表给余文乐,早不拿晚不拿,偏在临死的时候拿出来,火灾现场你还把那张纸带上,而且在大火中还保存的那么好!
5、人物清一色的扁平。
所有的人物都没有深入挖掘,全部蜻蜓点水、无关痛痒。
只有一直在自白的胡军有点背景,但也没说清他儿子的死对他人生的影响。
好一大帮消防员,各种一二线明星轮番出场,近两个小时下来,我仍对消防员这一群体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上映时间是1月3号,可是重庆的电影院2013年就在放映了,这也促使我在新年第一天早起冲到电影院,看一场特价电影,原来是一场特烂的电影。
2014/1/1
文/牧嘎2013年进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风暴》,而2014年进影院看的第一部片子是《救火英雄》,1314的特殊观影还是献给了港片,真是情有独钟。
郭子健的《救火英雄》有着像他的《打擂台》一样的艺术情怀,继续传承着那种不做作的释怀,那种只出现在香港电影里甚解风情的释怀。
尤其电影的结尾,像极了王家卫的慢镜头风格。
可整部片子前九段剧情都是以快节奏的形式在发展,如此慢镜头的结尾看着不但不反胃,反而倍感激情。
就好比一列高速运行的地铁车在即将到达终点时能一厘不差的停在停车线上一般。
片子的剧情简单,一场场紧凑灵活的戏在人物的流动中显得格外逼真。
有大场面的爆破及救火场面,特技逼真的浓烟滚滚让《救火英雄》里的那个世界伸手不见五指,似乎那一群困在浓烟世界里的人群上都在进行着艰难的自我赎救。
那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术业的专攻,对团队精神的高追求,一副副扣人心弦的画面总是带着一种意味深长的情怀。
浓烟里的摸爬滚打中揭示着一层层布满灰尘的人性观,内心世界的浓烟比现实世界的浓烟更恐怖,一个人内心的灾难可能导致一个美好世界的崩塌,这点从谢霆锋饰演的男一号身上看的尤为明显,整部电影里的人物中仅有男一号有着优柔寡断的内心性情,像一股浓烟时刻沉淀在他的内心世界一般,任其切斯底里的哭泣也无法消散。
而从其他人物内心世界可以看到明显的好与坏的区别,有踩着“兄弟”往上爬的职场竞争,有浑然傻气的“扛把子”,有电话不断的真挚爱情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人物塑造,却始终绑在了一根人性“主轴”上,那就是围绕着谢霆锋饰演的男一号在活跃着。
看去,其实这一场浓烟滚滚的大火就是男一号浓雾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电影在诠释人物情怀上的宗旨便是一种思考人性之后的自我赎救。
这是属于男一号的一场自我赎救的内心战。
每一个人物都是他内心情感的分支线。
有职场的失利,对爱情的刻意躲避,对兄弟的愧疚,尤其对自我的不敢跨越。
影片中除了男一号本身其他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可谓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毫无特点,但每一个人物都为丰富影片的人性世界作出了必要的价值,人物处理的干净利落,不庸俗不做作。
影片格局巧妙,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配乐惊艳,搭配极具画面感的剧情,视听效果甚好。
有大部分的紧张激烈,亦有小部分的安静从容,有人性的不断叩问,亦有人心的温纯感人,有英雄,亦有思考者。
谢霆锋一直在进步,这比在《线人》里的演技更纯熟精彩。
《救火英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科教片。
从电影一开始剧情就牵动着内心的思考,浓雾般的世界里,人性有着诸多的棱角,如何去磨合,总要结合现实去揣摩,去思考,去解决。
就像影片最后的那一个亮的鲜明的结尾一样,处之坦然的吐出那一口看似落定的浓烟,吹散内心的烟雾缭绕。
也请记住影片里的那句独白:总会见到光明。
整部电影非常符合我的审美,任达华演的有些过了,不过性格鲜明,胡军给内地消防员长脸呀。
整部片子最大的败笔,最后谢霆锋死得太坑爹了,如果说他最后是想赎罪,为了死而死,和整部片子的简单粗暴的风格太不搭了,如果说是逞英雄,那一刻我有四五种方法逃出去,不能说比他的更好,至少更合理,救火的是英雄,不是傻子,本来五颗星的,现在只能给四颗星了。
依然强势推荐!
btw:这电影才出多久,电影天堂就有了?
套用语文课的思路来总结这部片的中心思想:本片通过一座发电厂火灾的起因、发展及整个救援行动,展现了一所消防队里性格各异的消防员群像,讴歌了他们勇敢坚强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相信很多观众看这部讲“救火”的片子之前,已能对上述梗概猜得八九不离十,也多是抱着被这样的情节感动的期待来的,效果如何呢?
大火的最初诱因是酿酒厂的一场火灾,消防员在救火的同时还展开了回忆,很明显创作者是想让观众了解角色的背景,但这样会不会拖慢节奏,大概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接下来正式救人,水里的电火花告诉我们现场危机四伏,可现实中真能有如此景象吗?
被救的伤者在咫尺的距离被一抛一接,的确展现了消防员的密切合作,可一百多斤的大活人,抛接双方只靠两只胳膊,这样真的可行吗?
没别的法子了吗?
接下来,酿酒厂的复燃威胁到发电厂安全,期间伴随的只一个字——吵。
消防队里为有无必要回去检查吵架,发电厂为是否对潜在危险采取措施吵架,在将剧情推进至大爆炸的同时也塑造了人物:消防队这边是关注安全VS一心晋升,发电厂这边是严谨负责VS顽固渎职。
正邪形象可谓鲜明,可这些专业人士真会做这么草率的抉择吗?
规章流程允许如此吗?
天然气管道被引燃这种任何人都不敢小视的危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偷偷抢关阀门?
情节再继续发展,就是在布满浓烟,四处坍塌的大楼里求生了。
任达华的角色好伟大,牺牲我一个拯救好多人,可这角色也够可怜,那句“我一定要拿回我的头盔”一出口就注定要挂了,难为大叔还坚持了那么久摆了那么多造型。
当然影片最大的英雄还是谢霆锋演的男主角,但他的高大形象在开车撞墙那一刻崩塌了——能再不专业点儿吗。
实际上全片涉及救火的很多情节都不够专业,消防员与普通人唯一的区别是服装装备,或许身体也更强壮些,但多数时候都在使蛮力,逃生方式也很鲁莽。
不知何时开始,影评界特喜欢用“完成度”这词,或许是因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思路大多像本片,编剧先想好要表达的各种情感,然后用若干情节来实现。
但情节往往“立功心切”,很多时候偏离了实际,导致“编”的痕迹太明显,不可信就难动人。
要可信,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像《大逃亡》、《阿波罗13号》那样,将故事精确到毫厘,让观者坚信事件和人物本身,从而产生情感;二是像《卡萨布兰卡》、《神秘河》,把人物立起来,剧情随人物发展而不再受编剧摆布。
——举这些例子不是要国产片有多高的水平,只是希望创作过程别再走捷径了,国内观众现在能看到的不只是你们的电影。
《救火英雄》值得一看,不仅仅在于导演郭子健用最香港电影的方式近乎真实的展现了香港不为人知的独特一面,更在于电影用一系列逼真的画面和各具特点的人物设置,巧妙而直观的传递了一份人性内核的思考。
这种内核,我的理解是,人的内心救赎。
电影传承了港片特有的经典元素,无论画面、对白、节奏、叙事,还是故事张力、人物塑造、细节呈现,都可以看到一位香港本土导演的香港制造痕迹。
令人在欣慰之余,生出一种希望。
而电影又不仅仅局限于传承,还有令人惊喜的创新。
地域上不再局限于香港元素,还融入了内地因子;人物塑造不简单于表现个别,而能巧妙的展现群像,让每一个人物都颇具特点,没有打酱油,只有深印象;叙事手法不拘泥于皆大欢喜,结尾的大胆处理,让影片的思考得以延续到影院之外;紧张而不失轻松,严肃而不失幽默,有紧张也有从容,有斗争也有感动,有爆点也有笑点(笑点在粤语版应该更突出),有敬畏也有思考。
处理严肃题材最考验导演功力,如何不落俗套又耳目一新,是一种考验。
《救火英雄》可能答卷还不够太完美,但已然干得不赖,尤其在香港电影止不住的追逐烂片的节奏里,显得特立而惊艳。
最值得称道之处,便是对影片人物塑造过程中所挖掘的关于人性深处内心救赎心理的展现。
《救火英雄》至少有三个人物在电影推进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内心救赎,令人省思。
第一个,是谢霆锋饰演的森 sir,一个富有野心又郁郁不得志的消防队长。
因为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秉持“救得一个是一个”的信念,冲进火灾现场,却让自己和队友都受伤。
管理层以违背消防员守则为由,分别审问他和安志杰饰演的叶志辉、余文乐饰演的游邦潮。
在审问过程里,三人各执一词,森sir为了自己的仕途,而否认自己做过决定,这不仅没能让自己的仕途风顺,还间接祸害了邦。
随着叶的升迁,森的发挥受到压制,上升空间一再受限,郁郁不得志。
时不时受到的压制和对过往决定的懊悔,困扰着他的内心。
以致于每一次走进火灾现场,面对浓烟时,内心的困顿迷失了视野,他看到的不仅是黑滚浓烟,还有藏于心间的内心困兽。
冷落女朋友,专注于工作,没有给他带来更多改变,只有更多的煎熬。
尤其在一次与叶sir的争执导致其不幸身亡之后,不仅失去了一个曾为兄弟的朋友,还失去了另一个朋友的信任,也失去了默默等待的女友。
谢霆锋在楼道里的黯然哭泣,是他奉献的又一次杰出表演,既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也道出了内心的困顿。
怅然若失的眼神里,全是对过往的歉疚以及对现实的迷茫。
他需要救赎,他也选择了救赎,以牺牲的方式。
影片最后,谢霆锋饰演的森 sir不顾上司阻挠,不畏生死危险,毅然走进浓烟。
在穿越浓烟的过程中,他说他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以及更加清晰的过往。
像是找到了出口一样,他不带犹疑,甚至从容地选择了牺牲自己的方式,为余文乐和他孩子炸开一个出口。
他用自己的死,换来朋友的生,更换回自己内心的安,从而实现对自我内心的救赎。
第二个,是胡军饰演的内地消防员背景的海洋,一个职业素养过硬,内心却深藏隐痛的“新人”。
他的消防职业素养过硬,体力1000丝毫不输年轻人;他的消防经验丰富,临阵处理丝毫不让队中元老“培总”(任达华饰演);他的男人风范十足,敢于担当勇于突前;他有勇有谋,专业职业,深得队友喜欢,也深得培总欢喜。
在与任达华饰演的培总一来一往的比拼中,两人表面较劲内心认可的生动表现,成为影片一大亮点。
而他那蹩脚逗趣的粤语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也为影片注入了不少的笑料。
但正是这样一个坚硬强悍的男人,内心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隐痛,那便是自己作为消防员,却没能在一次火灾中拯救出自己的孩子。
这是他内心的隐痛,也是他内心的困兽,甚至在执行任务时,也会不断闪现那些悲伤无奈的画面。
他需要救赎,用了一种拯救更多人,发挥更多消防职责的方式。
他做到了,因为有他的存在,好几次的危机都化险为夷。
影片最后,他绑着绷带镇定的坐在救护车里,脸上有种不可言说的欣慰。
第三个,则是由余文乐饰演的阿邦,一个努力工作却疏于家庭,一心仗义却疏于心计的人。
在三兄弟中,他最偏于单纯,这种单纯不是说不谙世事,而是毫无心计。
他可以为了朋友而扛负并非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可以为了工作而疏忽家庭,他并非能力不够,也并非精力不够,只是对朋友信任,对工作投入。
但即便这样,他却无法收获相应的回报:妻子离开他,孩子对他也捉摸不定;上司不认可他,朋友甚至也并非百分百对待他。
与工作上的不得重用相比,家庭,尤其是孩子,是最牵绊他内心的所在。
他显然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家庭,对于孩子的疏忽,于是他希望能够进行一定的弥补。
他为了博取儿子欢心,不惜违规开消防车去接儿子;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浓烟……。
在这个过程里,他的内心世界虽然没有谢霆锋那般煎熬,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父亲、一个消防员面对生活的时候,内心的一种状态。
影片最后,曾经的三个兄弟只剩他一个,并不意味着没有心计便有生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他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他对消防员的诠释,以及对下一代的影响。
而他对谢霆锋由信任到怀疑再到感激,是一种内心变化,而对儿子的拯救,则是对自己的救赎。
《救火英雄》是在讲救火,的确有英雄,但更多的是在讲人。
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难以完美之处,如何克服,如何改善,则涉及到一种内心救赎。
郭子健导演通过电影的流畅叙事和恰到好处的节奏控制,制造了一个紧张的浓烟场面,却诠释了一个救赎的内心需求。
谢霆锋点烟传烟的片段堪称伟大级,在这个片段里,好友安志杰出现了,队友培总出现了,他们从容地接烟抽烟,以一种进入某种境界的方式实现一种牺牲。
而这样的牺牲背后,是对香港公共精神的升华,更是人物对内心的救赎。
我们通过《救火英雄》见识到香港公共体系的专业素养和香港精神,也见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与帮扶、信任与理解,但更多的,是穿越浓烟的内心救赎。
2014的第一天,本着红红火火的精神,在红色打底衫的感染下,观赏《救火英雄》!
本以为本着一场大火给新的一年贴上火红与热情的标签。
无奈影片偏离了本人内心的轨道,一场本以为红彤彤的肆意释放,却演变成了一部震撼心底的黑色刺刀。
曾几何时,我们也经历过迷惘与无助,我们也曾不断的质问自己,不断的自我放逐!
我们曾经痛恨过这个社会,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难过,感到不屑,甚至对于生长在这个社会感到羞耻!
我们也曾无比地痛恨过自己,在时光的飞逝中,我们终究成为了我们感到不屑的那种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这个看似无比繁华的社会,不知不觉中攀谈着这种这样的人,在称兄道弟的表面上,暗地里进行着互相撕裂的游戏。
正如影片的开始,运用了差不多2分钟来描写浓烟的肆虐,配上文字与音效的氛围陶冶下,营造出了一种充满宗教味道的气氛,心底的疑问仿似被浓烟所遮盖,内心的通道同时亦被阴霾所堵塞。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淡入了死神的领域,一把黑色的镰刀早已挥向了我们的头颅,我们却浑然不知。
一场大火,一次出生入死的行动,一次人性的分歧的营救,像一把无比锋利的利刃,狠狠地切入到原本相安无事的平淡故事中,由于信仰与社会推动轨迹的偏差,剧中的森sir走入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当仕途变得不再明朗的时候,在野心与占有欲的冲击下,信仰跟情义在利益的面前变得那么的不足一提,特别是在叶志辉已经站定立场,选择利益一方的时候,森sir 的信仰变得开始动摇,内心开始把持不定,最终还是选择了舍弃信仰,投靠了满怀铜臭的魔鬼。
尽管一年来,森sir无比努力地拼搏,虽然升职的机会被第一个背叛信仰的叶志辉所得到,虽然失去了与女友多年的感情,森sir却不以为然,是因果?
还是报应。
日复一日看上去无比上进的奋斗,实则内心早已变得麻木。
森sir学会了逃避!
用无穷无尽的工作掩盖心中的创伤,兄弟之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增添了一层时刻微笑的面具。
因为他不敢再去面对,甚至连火场都成为了他的禁地。
此刻,我却突然想起了谢霆锋在《活着viva》里面的mv,驾驭者熊熊的烈火,玩世不恭!
每天在信仰与现实之间徘徊,令森sir的内心变得无比的脆弱,在发电厂里面森sir与叶志辉的对话,是森sir开始自我救赎的开端,森sir大声地呼喊,把心中的不快和埋藏已久的话语,进行了一次尽情的释放。
向着自己的敌人同时也是自己的战友的叶志辉倾诉着,声量大并不代表生气,也可以代表着对过去刻意地掩饰。
在发电厂大火中,森sir内心的信仰彻底地苏醒了过来,自我救赎进行到最后的一步!
面对自己的一个兄弟叶志辉命丧黄泉,另一个兄弟游sir进入火场生死未卜,森sir的灵魂终于从沉睡中醒觉了过来!
直到火场中,阻止游sir救自己的儿子的时候,森sir毅然选择了救群众而放弃(最起码当时他是这么想)游sir的儿子,森sir内心的魔鬼仿似听到了末日的宣判,进行了一次极地的反击!
可惜,这次,森sir并没有选择逃避,有时候,信仰的力量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在漫天飘满粉尘的世界里,配上平安夜作为故事的背景,恨恨地冲击到了我的心灵,请容许我对编导送上最真挚的敬意。
片中几个孩子一脸向往地看着那飘零的粉尘,不知道,以后在他们的回忆里,是不是有那么一幕,平安夜的夜晚,漫天飘雪(香港不下雪),那恍如童话般的世界里,或者是天使的将临带给了他们重生的希望,抑或是坐上开往地狱的列车前,最后的一幅美景呢?
没有人能够知晓!
没有传统灾难片的那种悲壮,影片利用森sir给两位死去的兄弟派烟而讲诉了森sir完成救赎的过程,估计森sir点烟的那刹那迷倒了不少女粉丝,那种唯美与悲情的画面,感觉骗到了不少的眼泪!
有人充满疑问,故事到最后出了一个bug,森sir完全可以从门缝里把烟扔出去,自己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了!
那不是剧本出现了问题,只是森sir在完成救赎的过程中,生命也变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故事的最后说过,无论是救人还是被救,其实大家都逃不出那层厚厚的浓烟,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浓烟共存!
(大概是这个意思)而森sir也选择了跟自己内心的浓烟共存,把自己的身躯交予到那无尽的浓烟中,烟飞散,人俱灭,既已救赎又何须痛惜!
森sir到了最后,消灭了心中的魔鬼,维护了兄弟间的友谊,完成了自己心中自我的救赎。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间这样的发电厂。
由于前期处理的不当,我们往往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无尽的救赎!
年少时的轻狂,注定让我们内心的这所发电站发生猛烈的爆炸,我们唯有带着不同的目的深入,唯有不停地在这所被完全封锁掉出口的心房中进行着摸索。
每个在发电厂的人,都希望着逃离,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逃离,对丑陋的事物的逃离,对未知因素的逃离!
我们只有失去了逃离的通道,才能得到人生中,或者是未来的一份专属于自己的救赎。
至于那根烟,那根烟的主人...那个话说“手中有烟,心中无烟”的人!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再抽过一根烟!
那何尝又不是一份救赎呢?
(时间关系,只写了一个救赎....望见谅啊)
看完累死了。
太怀疑《西游降魔》里最出彩的几段都是出自郭子健之手了,浓烟里的诡异拍的极棒,气氛营造媲美恐怖片!当然故事上缺陷不少,人物塑造有点模糊不明,三人兄弟情给的很别扭。演员倒是挺好,和朋友一起去看,两个傻子在影厅里足足花痴了115分钟,简单来说就是余文乐帅过谢霆锋帅过任达华帅过胡军吧哈哈
最后几分钟是烟草广告吗
灾难片能拍成这么无聊算你厉害了。整部片子感觉没有高潮,谢霆锋最后抽烟的镜头挺帅,配乐挺好,其他一点出彩的地方都么有。严重怀疑有水军,给二星把评价稍微拉回点正常值。
说教的旁白,灰暗摇晃的镜头,不喜
比逃出生天好,小谢很好,去争影帝吧,胡军说粤语好好玩,但是实力派就是实力派,和任达华飙戏很爽,又是帅哥扎堆,最后的队员合照帅翻了!
没啥剧情,不知道为什么评价这么高
火灾的恐惧感依然没拍出来,个别浓烟场景整的跟恐怖片似的,给人还是停留在大场面的视觉体验。剧情又中规中矩,兄弟情今年已用烂…为啥今年这么多火灾片?
真难看
十万火急、逃出生天、救火英雄,用的是一个剧本吧。其实演员阵容还是很强大的,一群二三线明星,可惜缺少有号召力的明星,且珠玉在前,题材没噱头,文宣又差,导致票房差强人意。
不管怎么说,看到最后霆锋弹烟头那一段还是觉得这真的挺帅的。相比同期同题材的《逃出生天》可以说是好太多了,至少导演显得很有诚意,编剧也显得很有智商。
太空片||
Seriously?这是心灵鸡汤还是救火电影啊……莫名其妙的抒情是怎么回事 有空说那堆话人早就救到了 不喜欢这种对兄弟情过分夸张的表现。
三星半,以浓烟透视人心作为主题,理念和feel都不错,但直击人心的恐惧和伤感还是差了小小,前半段十足恐怖片范,结尾免不了腐一下,抽烟慢镜很有味道,但在电影当时的情节和节奏下有点突兀让我有点出戏,整体节奏特效都不错,值得夸奖这片是2D,相比同题材3D的《逃出生天》,这片可算业界良心了
要不是最后的结局,我一直以为我看的是惊悚鬼片呢。三星鼓励吧,强烈不推荐!
无力吐槽,可能唯一的看点就是胡军宛若谢老二一般的存在,不认识谢老二的同学就不用看了。。
排片场次不行,票房不高,但却是贺岁档同期贺岁片中最值得一看的华语电影。和朗霍华德的《烈火雄心》异曲同工,灾难场面和兄弟情义并重,浓烟效果很棒,有的场面堪比恐怖片,几位主要人物比较立体,配角相对单薄,有《冲锋队》和《十万火急》的感觉
还不错,就是时不时的容易出戏,结局还是蛮煽情的。
过分运用艺术渲染手法拖延影片节奏,把一个紧张的故事讲的支离破碎。
晚了半小时,进场发现完全不影响剧情,火灾整体一般,人VS烟的主题,最后谢霆锋吸烟那里很唯美很性感,搞得我在影院里烟瘾都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