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堆婆婆妈妈哭哭笑笑大喜大悲的乱战中,父母爱情这部剧绝对算是一股清流了。
其实剧中并没有我很喜欢的演员,但就是不经意间看了开头的一小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追到剧终。
这么美好的爱情,值得追到终点。
有人觉得这么完美的爱情不真实,但只要选对了人,爱情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相伴到老才是真!
有的时候,往往第一眼觉得最不可能的那个人,恰恰就是那个最合适的。
无疑我是喜欢安欣的,她几乎具备了我能想到的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隐忍坚强。
可为什么她不幸福?
为什么安杰安欣的嫂子会告诉自己的女儿“难道你想向你大姑一样”“要嫁你小姑父一样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安杰的幸福,只是因为她有了江德福。
渔霸的女儿葛老师不幸福,和安杰一母同胞的安欣不幸福。
她们因为自己的父亲或者丈夫经历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磨难。
而安杰,从她遇到江德福一直任性了一辈子。
所以,《父母爱情》这部片子我觉得看得很好玩也很有意思,可是当你思考人物的关系,会觉得这样一部片子里的爱情显得太过轻浮。
女人要在爱情里扮演那个被呵护的任性小姐,男人要在爱情里为女人挡风遮雨。
他们的爱情真得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爱情吗?
回归安欣,丈夫苦难,她毅然追随,还一直劝慰丈夫,在欧阳和安欣之间,她们始终是平等的。
我觉得他们年少时,欧阳一定用他的学识打动了安欣,而安欣也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真正证明了她是一个“有家教”的好妻子。
江德福和安杰身边所有的苦难好像都在反衬他们的幸福,无论老丁、葛老师、德华还是其他,他们的愁苦让观众了解了那些年的辛酸,而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就像在寂寞的天空画上的一轮明月,遥不可及也无法让内心持续温暖。
最打动我的是安欣,我是不折不扣的配角控,专业偏题,这次也毫无意外。
安欣是最美丽的。
智慧贴心,不动声色的洞察一切却又不失真情的姐姐;隐忍坚韧,默默相随,无声守候的妻子。
她是那么的恬淡,不论是静静的陪伴还是知心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受到温柔的力量。
她亦是那么的坚强,当时代的暗涌无情的摧毁她的生活,她毅然跟随被打成右派的丈夫流放荒岛。
她敢接受颠覆的时代,更敢面对荒诞扭曲的现实。
她静默着,却给了生活和家庭她顽强的态度。
想必年少时,安欣也是书房大小姐,因为婚姻与生活,走进了柴米油盐,可她可以把生活的琐碎打理得那么美好。
走得进生活,出得了凡尘。
少年时的老欧,想必也因渊博的学识与傲气打动了安欣,他们想必是琴瑟和谐、读书泼墨的小夫妻。
他们的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我相信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他们有共同的情怀,他们的生活是面向同一个方向。
安欣是真正的大小姐,放得下大小姐身段,却从不输大小姐风范。
她是如水般的女子,如水温婉清澈,如水坚不可摧。
还有一位,称女子,简直太过矫揉造作。
江德华,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初登荧屏时,我觉得这位成天不分场合嚎叫撒泼的小姑子,在画面中显得太过不和谐,后来这份嚎叫撒泼竟变成了直爽勇敢。
德华姑姑对她的侄儿侄女,继子的孩子们毫无保留穷尽一生的爱护与照顾,让我感念至深。
德华姑姑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的追求,让我好生佩服!
就爱这敢爱敢恨好女子,真想为她点上三十二个赞!
她没有文化,她只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她努力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的一生奉献远大于索求。
最后想说的,回到主题,爱情❤,无论何时何地,都如此美好的爱情。
且不夸赞德福叔是怎样一个高情商重情义好汉子,这海边一起慢慢变老的浪漫最是这部戏感人至深的地方。
安老师好像一座美丽孤傲的冰山,说美丽孤独的冰山也行,德福叔就像将她温柔地揽入怀中的深邃的大海,德福叔就是可纳百川入胸怀的大海。
这个海边的旧故事,是我遥远的闲梦,在远离大海的南国,我可不可以也遇到将我围绕让我沉沦的一片蔚蓝。
===================================================================题外的话这是别人父母的爱情,这父母算起来应该是和外公外婆一个年代的人。
外公已经离开我三年了,他是我遇到过最睿智的老人。
外公就是二十年代的人,也是军人,退休的时候和德福叔退休的时候一个级别,连退休工资都差不多,也许是编剧做了功课。
虽说有这么多的相似,也许也是我对德福叔倍感亲切的原因之一,但不同的人始终还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故事。
我很想外公。
吐糟的话电视剧的后半段简直是按了快进键!!
嗖嗖嗖的从八十年代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而且八十岁的德福叔怕是活了不止八十年。
下一代的时间轴也有问题。
老年安老师和德福叔的妆画得还真逼真,可是没有皱纹的脖子和光溜溜的大白膀子和大白腿是怎么回事!!
还有什么暂时想不起来了,好吧,再多的噪点也不能让我对这故事的喜爱减分,哪怕一点点
文革时期无风无浪的就过了,明明家庭成分有问题,还升职加薪。
每一个重要年代过的都是当下非常惬意无忧的日子。
不想说了,我是孙一辈的,经历过他们的晚年生活,只想说剧里的故事真是卵一谈。
现在的电视剧讲爷辈的生活故事的就非得军队背景吗?
90年代手机随便买么,我千禧年前大哥大都没见街上有几个人拿,家里装个座机都是五六千,卵一谈。
晚上失眠了睡不着,随便写写吧。
疫情肆虐,不敢出门,就随手点开了这部高分剧。
一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平淡和隐隐的不适,原以为看到后面会渐入佳境,但事实就是看到了二十二集,实在没了兴趣。
看剧的时候,弹幕里很多人说江德福宠了安杰一辈子,可我讨厌这个宠字。
这个字给我的感觉,是对方并没有把你当做一个值得尊重的平等的个体,而是一个不用讲道理的,哄哄就好了的玩物。
后来江德福的行为,也印证了我的感觉。
安杰与德华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从头到尾都在和稀泥,根本没想过了解前因后果,了解她们为什么生气。
是非对错根本不重要,只要哄好了就万事大吉。
安杰和江德福的所谓爱情,太特殊了。
特殊的年代打破了身份和三观的巨大鸿沟,避居海岛躲开了迫害,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的德华承担了大部分生活的琐碎。
安杰就像是童话里的公主,无论多大年纪都有人欣赏她的美貌,身边的女性没有一个过得比她好。
而江德福,除了相貌不佳,妥妥的就是童话里的骑士。
他在舞会上对公主一见钟情。
排除万难也要和她在一起,用一辈子保护她,宠着她。
这样的故事,即使是童话,我也不会讲给我的女儿。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安杰最大的幸福,来源于嫁给了一个有权势的男人,最大的幸运,是这个男人愿意宠她一辈子。
大家只羡慕安杰是江德福的妻子,若是没了这一点,她的人生会剩下什么呢?
剧中的其她女性,似乎都是为了衬托安杰的幸运。
大嫂的势利,直接告诉她嫁给江德福多么幸运。
安欣和葛老师的磨难,告诉她没有江德福她的日子该是多么不幸。
她们存在的价值,只是直接或间接地反衬安杰幸福的婚姻。
相比之下,安欣和欧阳懿的爱情才令我动容。
他们的名字一起出现在请柬上,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自然就有了书香味。
欧阳懿给女儿起名安然和安诺,把安欣的姓藏在里面,带着岁月静好的浪漫。
欧阳懿被流放到了海岛,安欣没有多说一句话,收拾好行李就跟他走,满是生死相随的决心。
这样的爱情,远比安杰和江德福靠周围人的不幸强行衬托的爱情更动人,原因无他,真实而已。
他们一起面对了生活的琐碎,时代的压迫,却依旧不离不弃。
相比之下,安杰和江德福避开了这些的爱情,显得那样空洞无力。
我所理解的爱情,是两个灵魂之间的欣赏与契合,是两个人在互相的陪伴中度过那些或好或坏的日子,成为更完整,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男人充当保护者,给予宠爱,女人用自己的美貌吸引男人,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的烂俗的童话。
这样的意淫,不是爱情。
《父母爱情》是我看的为数不多又很喜欢的年代剧,剧中每个人物都很鲜活!
从小接受着良好教育,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安杰和出身贫寒,大字不识几个,还离异过的军官江德福一经遇见就遭遇了很多“麻烦”,最终两个人能结合也是很意外的一件事!
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他们慢慢了解了彼此的优点,携手同行,过完了平凡但不无奇的一生。
安杰与江德福虽说感情磕磕绊绊,但也不失爱情的本质——相守一生。
安杰与江德福前后共育有5个子女,一起陪伴子女的成长。
5个孩子调皮捣蛋,又各有理想,让安杰与江德福操费了心。
相比江德福的严父下,安杰在教育子女上唱起红脸。
好在最后5个孩子都各有各的出息!
这是一副时代的画卷,这是一个年代的缩影,这部剧带我们回到了自己爷爷奶奶辈生活的年代,体味了一次他们的酸甜苦辣!
整部剧最喜欢的是女一的姐姐安欣(张延饰)和男一郭涛饰演的江德福。
安欣对待妹妹真心实意、担心她的前途,也记挂她的心理感受,比如在选择江德福作为妹夫的事情上她一方面觉得安杰跟这样的男人以后日子会好过,但同时又担心安杰万一跟了他会委屈了自己,在妹妹结婚的时候她亲自给她做衣服,在妹妹宴请江德福的同事时,她给她准备饭菜;不像安杰在对江德福问姐夫欧阳懿怎样时,安杰直口说不好,说和姐姐是一人一个眼光;和安杰比起来安欣是贤惠的,是温柔的,是善解人意的,是顾及别人感受的,这些也许与其丈夫在后来被打为右派过的那种忍气吞声的日子有关,但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有所表现的,也就是与其个人素质是有必然联系的。
安欣在对待丈夫上,表现出的是一个肯吃苦,肯追随对方的好妻子,欧阳懿打为右派,她毫不犹豫地辞职跟随他来到小黑岛,一个资产阶级大小姐成为一个每天压面的农村妇女,即便这样她的家也是干干净净,同样是大小姐在安杰面对江德福升职调往岛上时,她表现出的却是不去,死都不去,才不去受罪,凭什么跟你受罪的样子;而那个真正跳入火坑的安欣却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
安杰则是有些刀子嘴豆腐心,有些时候嘴上不饶人,不说好话,但背后为娘家人和德华做了不少事;她任性自傲。
这样的姑娘如果不遇到江德福这种很喜欢她敢为了她放弃军衔脱下军衣,失去升职机会,家庭观念重的人,她的一生又会是怎样的呢?
好像一个女人一生幸福与否都在于她所嫁的这个男人好不好了,而事实又是不是这样呢?
也许现在的社会也差不多吧,一方面在于他本身好不好,另一方面在于他会不会更好。
江德福的好在于他接人待物的机智、风趣,在于他对安杰的包容忍让。
这部剧讲述了几个家庭的琐碎生活,看过之后回顾起来就像是看了他们的一生,夫妻年轻的时候一起打拼,一起养孩子,等到老了就成了老来伴,似乎是在失去的那一刻或者失去了以后才意识到他对自己是多么重要,自己是多么的在乎。
与其这样,我们应该在相伴的日子里,好好享受彼此一起的幸福,幸福不是等待,而是在路途中。
全剧核心价值观就是“女人要嫁对人”的唯宿命论主义 令人丧气 我对安杰这个角色无论如何是喜欢不起来 奈何编剧喜欢呀 相反姑姑和安欣倒是有点艺术生命在 奈何戏份不够丰厚 总之编剧和导演想要的逻辑就是无论如何安杰都要顺顺利利 而顺顺利利的根源就在于她嫁给了江德福 我不想否认厮守一生的伟大爱情 但我实在无法认同这种因“嫁对了人”而产生强烈优越感的傲视 那是一种对遭际和命运的蔑视 而一旦这种优越感以及建立优越感的价值体系培植下去 会让我们忽略那些可以自我把控的部分 变得唯宿命是谈一定有人要以时代背景进行反驳 试问哪个人不处在时代中?
哪部历史不是当代史?
如果我们反观曾经的岁月而将一切不遂都归咎于时代的原因 那么反观的意义何在?
反正都是时代和命运惹的祸 又关人什么事呢?
倘若所有人都以此为判别标准 那我们何必要进步?
停留在哪个时代又有什么不同?
真是越说越来气
导演对演员的挑选是极其用心的,强大的配角阵容是这部戏成功的关键因素!
1、杨书记最初的惊喜来自于娜仁花,这个久不露面的金鸡华表双料影后突然出现在电视剧里演一个小配角,着实让人意外!
娜仁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同班同学有张晓林(老版《封神榜》里的武王姬发)、臧金生(央视老版《水浒》中的鲁智深)、林芳兵(《唐明皇》中饰演杨贵妃)等,班主任是李苒苒老师!
去年11月底,娜仁花和赵薇、徐帆等人一起参加了北京的文代会!
2、江德花《香樟树》之后,刘琳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和梅婷再度对戏,也是让人意外。
刘琳同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徐静蕾、刘孜是同班同学!
2000年,刘琳凭借张元导演的《过年回家》获得了13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3、王秀娥这个应该算是配角中最大的惊喜吧,土到掉渣的农村妇女王秀娥是祖大大现实中的老婆!
刘天池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学生有文章、白百合、唐嫣等!
她也算得上最早的《谋女郎》,曾在张艺谋的《活着》中,饰演巩俐和葛优的女儿凤霞!
4、安杰大嫂安杰的大嫂一出场眼睛也是一亮,因为刚完整的看了一遍央视98版《水浒传》,所以印象深刻,正是被高衙内调戏的林冲的老婆!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赵文卓主演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当时觉得里面的苗三娘真漂亮呀!
5、张桂英猝不及防的,静白师太就冒了出来,至今对那条被割下来的舌头记忆深刻!
6、基地政委第三集里,江德福因为上面不批他和安杰结婚,听了杨书记给出的主意,躲在厕所里等的那个政委是毕彦君,他是老版《红楼梦》林黛玉饰演者已故演员陈晓旭的前夫!
7、老丁任帅在《我和老妈一起嫁》《老农民》等剧中让人印象深刻,但最喜欢的还是《闯关东》中的震三江!
8、安杰大哥第一次见郭广平是在经典的《大明王朝1566》中,他演裕王,妻子是闫妮,这么多年了,他反倒变得年轻了!
9、安欣看到张延出场给小妹支招,笑出声,当年《都是天使惹的祸》里,郭涛对她可是穷追不舍的!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TVB时期的张延,最有名的应该是古仔版《神雕》里的何沅君!
《笑看风云》里和古巨基饰演情侣也让人印象深刻
有人看过《欢乐总动员》么,还记得最有名的单元叫超级模仿秀,好暴露年龄,中国最早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吧,尽管程前太抢戏,张延还是蛮有存在感!
10、海军炮校校长看到校长,莫名的熟悉亲切感,《我爱我家》看了太多遍,百看不厌,那个时候能拍出这样的喜剧,真是太难得了!
11、王政委王政委作为山影出身的导演,山影的戏处处都有他的影子,《闯关东》中他饰演鲜儿所投靠的那个戏班的班主!
12、欧阳懿这个角色演的太好了,“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啊”,泪奔......刘奕君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师从马精武老师!
同班同学有张嘉译、张子健、邢岷山、王全安、孔琳等!
注意最上排右边四位以前看过一部叫做《摩登家庭》的电视剧,他演肖云天,里面还有赵明明
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大染坊》里的赵东初
13、田小娟这部戏还有一个角色值得提一下,就是来自江德福老家的亲戚田小娟,一口一个三爷爷叫着的那个!
这个演员最早是给巩俐做替身的,《秋菊打官司》《荆轲刺秦王》里都有她的身影,后来“替而优则演”,考入中戏正式走上了表演这条道路!
最被观众熟悉的角色是《甄嬛传》的莫言!
14、二大娘江德华不满意江德福一直为安家的亲戚安排工作,于是给农村的二大娘写信,于是二大娘来认亲了。
扮演二大娘的苇青,是演员毛孩的母亲。
毛孩最知名的角色是《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小毛。
苇青老人也算“大器晚成”,近几年频繁活跃于荧屏和大银幕,《红高粱》中,她饰演了四奎的娘。
在《我不是药神》里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
15、白红梅江卫国领回来的第一个女朋友,安老师百般不待见。
饰演白红梅的女演员叫陈旭,她有一个姑姑叫陈红。
所以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里看到她就不足为奇了!
16、丁小样江德华所生的女儿丁小样,饰演童年时小样的小演员在《甄嬛传》中饰演过胧月公主
而饰演成年后小样的演员,则在《如懿传》中饰演了仪嫔。
17、医院领导安杰在医院上班的时候,这位医院的领导,也是一位老演员。
她曾在多部古装戏中出现过,比如张卫健版本的《少年张三丰》,她饰演了张君宝的母亲。
吴奇隆、朱茵版本的《萧十一郎》中,她饰演了沈家的徐姥姥。
PS:刘敏涛老师的作品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赘述了;张延的“男人婆”形象十分深入人心,我认为也没有提及的必要了;关晓彤的作品我确实不熟悉,所以也不做表述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如果你们和我一样,对这些实力派、演技派演员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守望演艺圈】,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为大家介绍更多的好演员和好作品。
很无聊的剧 很难想象是2014年拍出来的 竟然九点几分 不可思议 网上很多网友推荐 特意和妈妈一起看的这部豆瓣“神片”电视剧 一开始就觉得很一般 以为会渐入佳境 结果居然高开低走 越来越不好看 通篇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特权的崇拜 虽然理解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记录 但主旋律电视剧这样拍 真的可怕
大院子弟的青春回味,真是令人作呕
性别观念挺陈旧的,在此情况下的呈现和还原缺乏质疑。
没看到爱情,看到了吃人
故事情节设置合理,矛盾制造的恰到好处,画面具有时代感,人物冲突点到为止,是一部可用来慢慢观赏的民国家庭剧。江德福和安杰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因为时代背景原因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学识、见识、阅历、学历、爱好及习惯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会想到吧!
应该改名叫家族的荣光 无关爱情
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娇妻文学,特权阶层,忍着无聊看了好几遍都没看下去第一集,最后边打moba边听完了,就一句话,官太太真好,普通老百姓真倒霉,姐姐真倒霉这剧各种黑知识分子,我就想知道,知识分子掘他家祖坟了吗?莫名其妙这么多人吹捧,人心已经变了,大家都向往不劳而获,特权
被《余欢水》一个反派亡命徒的台词三观激怒来打低分的可以滚了!
本剧至少有四个惊艳之笔,是四场哭戏。第一是杨书记问安杰你能和他一起回农村老家吗,安杰哭着说能;第二是老欧摘帽子哭着说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啊;第三是老丁对德华说咱俩结婚算了,德华在回家的路上笑着哭了;第四是老丁死后,亚菲和丁家两个儿子一起喝酒、在酒桌上带头哭了…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啊
鲁冰花的小确幸!
那个时候时代吃人,人吃女人。哪里能看到爱情啊。。。。。女人被压榨,只是能喘口气,就是人人羡慕的“好日子”。
今天打开豆瓣才知道导演拍过《生死线》,主题曲是刘欢的弟弟演唱的,片子看了几集,感觉一般。没有坚持下来。
小姑子胡作恶我也就是算了,老公只会和稀泥,现实早都离婚了,垃圾剧
这个剧是把中国的电视台承包了吗?打开电视永远能看见这位黑眼圈
避重就轻了文革十年,毕竟那些东西也是没人敢碰。全剧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欧阳懿摘掉右派帽子,一顿大酒过后痛哭道: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欧阳懿啊!知识分子那点可怜的自尊和自我身份认同在时代碾压下显得多么苍白。
说实话拍得算是不错,但是价值观不还是“嫁给特权过上好日子”吗?
超好看真的超好看 绝对是国产电视剧一番 正午拍的戏质量的确有保障 特别喜欢BGM 很温情~
是儿时的记忆,只是当成年工作以后,回头再看这部剧,才注意到其中很多刺眼的背景。历史像是在开玩笑一样,革命前的大小姐和土包子,革命后之后就变成了有罪者和当权者。只是这一次,他们的位置不会那么快互换了,当权者会一直是当权者,他们的后代会成为新的大小姐,直到下一场革命...... 选择一个当权者作为故事主角,可能是因为只有在他们身上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吧。
话不多说,就是特别好看,我是17年才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现在只想说,它当初火是有原因的,确实非常好看
一部好的电视剧能做到的是,即使是我不喜欢的题材,依然能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