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那些音樂、文學、科學以及數學梗】譯自於日本影院販售的小冊子,旨在頂禮膜拜賈導逼格。
雖然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趣味梗,但建議在觀影後閱讀。
關於人名/地名/作品名是否中譯,主觀判斷中文會認知度比較高的以外都保留了英文⋯不知道是否妥當,還請指正。
才疏學淺,略微吐槽,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指正,非常感謝(鞠躬)-不老不死的吸血鬼Adam與Eve,擁有著凌駕整個世紀的龐大知識量、經驗與華麗無比的人脈關係。
同兩人生於同一時代的人物、他們實時體驗了的事件與事物都有哪些呢?
♥musician、音樂家【William Lawes(1602-1645)】英國的宮廷音樂作曲家,魯特琴演奏者。
Adam那把1959年製的Supro吉他便是以他來命名。
【Eddie Cochran(1938-1960)】美利堅搖滾樂起步期巨星。
雖然由於死于意外車禍,使他的活動期間只有短短3年,但他仍以「Summertime Blues」等大熱名曲而家喻戶曉。
影片開頭,Adam見Ian拿來一把Gretsch吉他,便輕聲囁嚅「我曾看Eddie Cochran彈過它」【Jack White(1975-)】頻繁露面於Billboard榜單與格萊美獎的美國底特律出身音樂人,天才吉他手。
在組建了The White Stripes、The Raconteurs之後,現在以The Dead Weather名義活動中。
深夜的底特律,Adam向Eve介紹了他出生的地方。
【Charlie Feathers(1932-1998)】美國密西西比出身的rockabilly*1先驅。
貓王認為受到他極大影響。
影片中,Adam一開始放他的「Can't Hardly Stand It」便停電了。
【Chester Atkins(1924-2001)】多次獲得格萊美獎的美國鄉村音樂人、吉他手。
有著超乎常人的吉他演奏技巧,自創了「Chester Atkins奏法」。
Ian所拿來的Gretsch吉他便是Chester Atkins model。
Eve在預定前往Tangier機票時,Adam在一旁抱著吉他輕輕說了Atkins的名字。
♥作家、文學【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寫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劇(Doctor Faustus)』『愛德華二世(Edward II)』等代表作的英國劇作家。
與莎士比亞(1564-1616)生於同一年,才華的發揮卻早於後者,被認為給予了莎士比亞一定影響。
(不過沒有莎翁出名,難怪要扔飛鏢)片中Eve有所暗示John Hurt所扮演的Marlowe實際上就是他避人耳目地活了下來。
插播一則文學史上的八卦:在Tangier的咖啡店時,Eve與Marlowe對話所提及的是「莎士比亞的真正身份其實會不會就是Christopher Marlowe」這一假說在世間掀起的軒然大波。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二者作品十分酷似,以及莎士比亞登場於Marlowe差不多去世的時期。
片中,在前往底特律的航班上,Eve閱讀著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第116首,沈醉其中,說出了Marlowe的名字。
另,在Marlowe臨終之際,他朗誦了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一節。
【Dr.Faust、Dr.StrangeLove、Dr.Caligari】Adam為了獲得血液潛入醫院時的數個化名。
依次爲:浮士德(歌德的小說『浮士德』的主人公,將靈魂出賣給惡魔的鍊金術師)、奇愛博士(原來你也看Kubrick)、卡里加利(Robert Wiene導演的影片『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Das Kabinett des Doktor Caligari)』中主人公的名字)。
【瑪麗・雪萊 Mary Shelley(1797-1851)】英國的女流作家。
受拜倫(後述)「一起來寫怪奇小說吧」的邀請,她寫下了那部名作『弗朗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她是Mary Wollstonecraft(後述)的女兒,詩人雪萊的妻子。
Eve認為她是影響Adam成為浪漫主義者的人之一。
【喬治・拜倫 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國的浪漫派詩人。
代表作有『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Manfred』『唐璜(Don Juan)』等。
同時與吸血鬼文學也有著很深的淵源。
Eve雖認為他也是影響Adam成為浪漫主義者的人物之一,對此,Adam卻回憶說拜倫是個「討厭得要死的傢伙」。
【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英國的社會思想家,女權主義的先驅。
前述瑪麗・雪萊的母親。
在下象棋的過程中,Adam回憶道「她很美味」。
【Stephen Dedalus】登場於愛爾蘭作家James Joyce所著『Ulysses』中的青年,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
預約底特律前往Tangier的機票時,Eve念出的Adam護照偽名。
【Daisy Buchanan】F. Scott Fitzgerald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女主角的名字。
預約底特律前往Tangier的機票時,Eve所使用的護照偽名。
2/19
底特律早不是摇滚城了 这世上不可追 不再的 多了去 有什么稀奇但是贾木许失望了 贾木许对现在失望 only lovers left alive 可以借老科波拉的那部越战片名 叫disappointment now做文章宜小题大做 大题宜小做 我知道的贾木许一向都是小题大做 碎花 小蝌蚪找妈妈反着来 大青蛙找儿子 终于也没找到 倒中年浪子的心境找到了 其实贾木许像中国导演 不会讲故事 全是台词口白出彩 地球一夜 听起来大 无非不搭界的几个人聊闲天 聊出彩了 聊出了人味儿 咖啡和香烟 更甚 分了毫无关联的章节 他的熟人们淡逼 故事会 浮世绘 说对当下失望 之前小老头伍迪艾伦 也是小题大做 刚入门的编剧不得志 小小的郁闷把自己郁闷到了黄金时代 玩得够大了 小老头狡猾 又收回来 对的地方遇到对的妞就是好时候 小回来 完事儿only lovers left alive大题大做 导演自己的失望投到几百年的吸血鬼身上 用看过几百年人间风光的眼光来对如今失望 格局大 大有可谈 可贾木许失败了 气短到把adam写成了恋物癖 嗜名琴 吉他而已 几个世纪活下来 吸血鬼lover1竟然如初出炉的文艺爱好者 一墙的名人照片 卡夫卡 王尔德 patti smith 杜尚 另有我不确定的如 john coltrane billie holiday thelonious monk 和完全认不出的前现代人 adam他本人是个不世出的摇滚音乐人 吸血鬼体质与常人颠倒 白天睡觉 晚上继续躲在死城底特律的一栋宅子里奏乐自娱 通体的孤芳自赏 对眼下一切失望 伊眼中人类已是zombie开篇adam就托人类小跟班儿ian收入数把古董琴 显格调 实则完全遗老的小家子气真历了几世纪 看尽了世上云卷云舒 墙上一张相 手边一把琴 倒可信 足矣 他的夫人 lover2 eve 在印度(?
)的某个角落 落魄贵族一般享用新鲜血液 无所事事 跟好古的adam video chat 头等舱驾机而来 打包行李时 全无日用品 唯各国语言古籍善本 几个世纪的闲暇学语言读原典 自是好消遣 可惜全是拉丁语系 不见东方文字 这adam独食摇滚 eve不读东方 贾木许给了两人圣经里初民的名字 却没给他们相衬的好奇心 又是败笔 大败笔了那些文的艺的古旧的道具就真的是道具 全不见在这两鬼身上折出光华来 那倒有什么好失望其余角色eve的妹妹 eva 永远无聊需要找乐子的美式青春期小屁孩儿 意义不明 老吸血鬼有那么一句台词出彩 贾木许将其设定为Christopher Marlowe 意义不明外还有点多余Adam如果有才华又爱才华 该去找人 而不是回避 艺术是人的事 好的艺术归根到底是好的人 躲起来拜物 自我欣赏 发牢骚 不足观 即便是拜物最终还是在拜人嘛用镜头抚摸底特律简直肉麻说到爱 爱人 又是人的事儿 两位美 美是一种天才 美就是爱 可why only lovers deserve being left alive?
“除了高寿一事无成者 被称人瑞岂不羞死”两位的爱成在何处 恕我眼拙 耳笨 只好等英文字幕ps. 两位惨白修长 戴墨镜实在太好看 值一颗星
電影史最酷的吸血鬼夫婦。
上帝先用了七天創造天地, 萬獸花草, 主認為大地需要管理, 於是依照自己樣式捏造泥土, 吹氣入土, 物成為有生命靈魂的人, 取名阿當(Adam), 後來神見男人獨身不好, 取他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 定名夏娃(Eve), 配偶管理大地, 衍生子孫世代。
吸血鬼英語是Vampire, 種族以吸食人類血液為生, 不能見日光, 晝伏夜出, Adam與Eve活了數百年, 從古時生擒活人咬破頸椎管道的原始吮飲, 到現代喬裝醫生在醫院購買陰性O型血, 時代變遷, 老一套不管用了, 疾病肆虐的中世紀感染病毒死亡人數多如沙粒, 棺木數量不足以安息死者, 阿當夏娃尚可以飽餐後棄屍荒野, 同堆積如山因病去世屍體蒙混過關, 到了二十一世紀, 疫苗醫療完善, 難有中世紀死亡枕籍出現, 用完了的身體不能隨處放置, 老練成精的阿當想到了利用人類賴以維生的買食物水源貨幣 ― 花不完的鈔票, 購買金屬鋁瓶血液, 黑人醫生Dr. Watson數著大束紙幣, 幹了非法買賣, 交易長期生效, 他賺的是名副其實的[Bloody Money], 吸血鬼就是看中了人的貪財如命, 犬牙刺入大動脈同獵物肌膚相親獵食的吸血鬼視人是僵屍(Zombie)的厭惡求生大可不必, 阿當活膩了, 他看透了世道, 以往在天文地理為世人創立新理論的偉人大都遭到當時未能接受石破天驚理論的平民唾棄, 更甚者視為異端處以火刑; 音樂家可以創作人畜無害樂曲, 留傳後世, 所以阿當樂於或是撰寫樂譜給樂師代為發表, 或是觸發當代作曲家靈感, 寫了名曲, 音樂千秋萬世, 搖滾、騷靈是阿當的鍾愛樂種, 也是他喜愛的作曲泉源。
吸血鬼不吃人間肉食, 不喝果汁啤酒, 腥紅鮮血是族群的唯一食糧, 人到處可尋, 血液不絕供應, 集合了數百年經驗智慧的俊美吸血族不恥牙頸交合, 無奈穿上同日常深色調子相反的鮮綠醫療制服, 臉露不悅的同醫生賣家交易, 買手對於血液供應商發現古董沒有回應, 阿當生存十代人生, 經歷了細菌、槍的摧毀人命, 亦體會了勇於發表突破前人困窘創造新論反被漠視排斥的哀愁, 他尊重只有少數他稱為[僵屍]的學者, 吸血鬼唯一的現世接洽人類Ian只是付款辦事的合作夥伴, 他要人類以物料交托工匠製作木子彈了結殘生, 人完成了差事, 收了豐足打賞買了車子, 阿當不會拍Ian肩膀稱兄道弟, Ian想借Adam家室洗手間, 阿當以設施長期尚未修妥為由拒絕, 人與吸血鬼界線清晰, 阿當可以多付額外錢予Ian, 人的便溺不能留在自視高人一等的吸血房舍, 儘管抽水系統很快的沖掉, 阿當就是這般輕視人, 錢財是身外物, 可以給; 排泄體液弄髒避世居所, 就是褻瀆。
髮妻夏娃居住坦吉爾(Tangier), 她不是住在廢城底特律(Detroit)丈夫阿當除了買血檢查電力設備的足不出戶, 她會相約老相好Marlowe聚舊, 他性喜閱讀古典文學, 家藏古籍甚豐, 枕美沉醉文字是人經年的愁腸百結、愛情抒發, 有了愛, 有了文字, 夏娃有活下去的動力, 她不像丈夫及同類Marlowe在音樂文學範疇建樹良多, 高瘦女子感染了人類藉文學作品流瀉的愛打動了欲自我了斷的阿當, 她的心思花在怎樣製造驚喜給丈夫, 淋上血汁的冰棒是奕棋時最隹冷卻丈夫昏熱腦袋的美點, (Tilda Swinton吮食時可愛極了, 一點不像五十五歲)。
阿當帶同夏娃乘車兜風, 是丈夫對妻子的最大讓步, 亦是融入死寂孤城丈夫對妻子的浪漫情懷, 白色轎車疾馳的幽暗馬路, 仿如時間迴廊, 領著不老不死種族同人間界周旋, 純淨的血沒有了, 異地談論地球水量多少, 人體血量多少統統都是開脫再度原始犯罪的幌子, 數百年的文學、科學, 音樂代表人精神層面最高峰克制不了餓昏了的食慾, 牙齒伸張, 回到了百年前的原始咬噬。
Patrick Chan寫於2015年3月8日
终于看了这部电影,虽然是在飞机上看的。
真是一部非常美的电影啊,女王和抖森的诠释太符合我对吸血鬼的想象了。
唯美,脆弱,优雅,才华,避世。
其实整部片子的剧情缓慢而平淡,但是二位到位的表演加上迷幻的配乐,效果简直酷到爆,美到哭。
女王和抖森真是太太太配了,难怪俩人在戛纳时还是一副没缓过劲来的情人样子.... 抖森果然是小受啊,片中女王对抖森的那种宠溺,真是看得我心都颤了....只有结局不太喜欢,这么唯美的吸血鬼最后怎么能屈服于生存本能呢?
不是说《唯爱永生》吗?
如果结局是因为不能喝被污染的血最后虚弱而死,这样才能成全这个片名啊!
小心翼翼地活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晚节不保啊.....
夜晚的颓败之城底特律,处处是废弃的高楼与荒芜的杂草,昏黄的路灯寂静的小路,有人摁响那只或许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装了上去的门铃,破旧的半世纪前的大门打开,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迎接,苍白的面颊与颓丧的胡渣,却仍是高挑挺立、微扬下巴,仍是百年前贵族舞会邀请舞伴的站姿,一头蓬乱银发穿着机车夹克的女人长着一双清澈又好奇的灰绿色眼睛,两个人喜悦却又平静,靠近、拥抱,近在咫尺的嘴唇却又没有亲吻,女人伸出带着不合时宜的手套的双手询问:“可以吗?
”男主角安静褪下她的手套。
这是《唯爱永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桥段,充满出乎意料的平静和温和。
对于吸血鬼来说,手套意味着与人类世界的隔绝,在这个充满“噪音”、污染和“僵尸”(男主形容人类为僵尸,意为人类麻木堕落)的世界,褪下手套如同神圣的仪式,又有一丝曼妙的情欲,这对看尽数百年沧桑的情侣已经越过了对肉欲的沉迷,倒是真正拥有了精神恋爱的本质。
一对分隔两地的吸血鬼情侣漫长分离岁月里的一次平淡却又不寻常的相聚是这部片子的主要内容。
男主角在荒凉的底特律,女主角在古老的摩纳哥古城坦吉尔,一个在每晚扮成医生带着那只过时的四十年前的听诊器去医院和检验医生交易血液,一个去名为“一千零一夜”的水烟馆和老朋友拿新鲜血液,这位老朋友是莎士比亚的“影子写手”,当然,这个真相没人打算说出来。
拿回血液,是这个时代难得的没有受过“污染”的最健康的人类的血液,用精致的酒杯斟满小小的一杯,陷入那个堆满拜占庭刺绣的枕头或古董鲁特琴的柔软床垫里慢慢品尝,这是吸血鬼的情趣。
用吸血鬼的调侃来说,是十五世纪的做派。
轻抿一小口,立刻陷入迷幻的高潮,吸血鬼从不迷恋什么性爱与肉欲,《暮光之城》里那急色吼吼的床戏?
开什么玩笑,只有鲜血才是唯一无法抗拒的本能。
这部电影是无数个如此这般缓慢又迷醉的片段组成,夜幕下丹吉尔古城的街道,底特律华美却惨遭废弃的密歇根剧院,全部给与了不厌其烦地特写,作为文艺片,情节当然也无可避免的简单,但这部电影并不无聊。
小小的幽默串联其中,男女主之间只有彼此才懂的调侃可爱又充满荒诞的奇思妙想,有种舒缓如诗的浪漫。
两人穿着睡袍蜷缩在沙发上拿着RH阴性血冻成的冰棒悠闲地下着棋,打趣着自己几百年前和那些传说中的“伟人”的枝枝叶叶.“你把你那只弦乐五重奏给了舒伯特,他却拿去发表?
”男人平静:“是啊,不过这是我让他做的,最后一章我还没给他。
”“我最爱听你讲和雪莱鬼混的那几年的事,他怎么样?
”“总之他是个混蛋。
”房子停电的时候,女主用葡萄牙语和藤蔓植物打招呼,男主角掀开了他那架只存在于尼卡古拉特斯拉幻想中的宇宙发电机倒腾一个吸血鬼也不得不面对的短路问题,为了处理被妹妹误杀了的那个人类,两人胆战心惊地交流:这个时代毁尸灭迹真是比过去难得多了不是吗?
……因为活了几百年,对性、对娱乐、对任何喧闹都失去了兴趣,唯有从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慰藉、打发时间,在两人相会之前,女主角带上了一箱子各种语言、各种年代的珍藏书籍、男主作了一首新的曲子,相会的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懒洋洋地在沙发上醉意昏昏,直到那个金发美丽却充满危险躁动的小姨子深夜来临。
因为小姨子的任性妄为,唯一的人类助手死于非命,两人不得不抛尸灭迹,回到丹吉尔却发现老友因为喝到被污染的血而病逝,两个人决定走上天台等候死亡,但最后还是没能放弃对鲜血的渴望。
“洛基”汤姆西德勒斯顿和“冰雪女王”蒂达斯文顿的组合在这里有一种奇妙的化学作用,他们都有一副疲惫苍白的憔悴面容,但又有一双同样清澈渴求的孩童般的眼睛,衰老和年轻、青春和沧桑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人的身上,冰雪女王近乎白色的睫毛与淡到无色的嘴唇与抖森同学敞开的长袍下消瘦苍白的身体,他们什么都不做,只要站在那里就像吸血鬼,疲惫又慵懒,配上导演别出心裁的慢摇配乐,从开头那曲嗓音怪异到让人沉迷的婉达杰克逊的老歌funnel of love开始,所有观众的心都跟着不停转动的片头陷入了迷醉。
关于吸血鬼的幻想大概是人类对永生的渴望的一种投射,虽然神祇、幽灵、精怪同样都可以不老不死,但只有吸血鬼是活在人世与人为伍,过着仍旧和人类差不多的生活。
虽然不再是人,但却又从未离开,于是自然而然成为了世界的旁观者。
导演用吸血鬼这一形象表达出一股寂寥的孤独,似乎还有一丝对人类自身的厌恶,两个吸血鬼仍怀抱着对人类历史中发生的无数美好事物的敬仰与欣赏,而人类自己却在污染自己的身体放纵自己变成“行尸走肉”,也就是男主口中厌弃的“僵尸”。
放纵吧,寻欢作乐吧,也许是时间有限所以才会沉迷如此肤浅的欲望,当生命变成永恒,当繁华都市热闹复又寥落,当文明此处陨落又在别处崛起,什么东西都会灰飞烟灭,唯有艺术与科学成了解救永恒孤独的出口,而这一切都只需要一个真正心领神会的爱人才值得分享,别的人都不重要。
作为玩过电影又玩过乐队,一直坚持着艺术电影的独立导演贾木许,孤独被写成了一首诗,用男人迷人的嗓音沉吟,映照在爱人婴儿般的双眸里。
“这对恋人是典型的局外人,富有智慧并经久世故,但仍然具有完全的动物本性。
几个世纪以来他们都用特殊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因为他们恰好是吸血鬼。
”——吉姆. 贾木许
***作为美国最成功的独立影人之一,贾木许的“任性”可不仅仅表现在作品永远与好莱坞的“唱反调”上,导演、乐手、编剧甚至是诗人,在做电影的同时,贾木许一贯的姿态往往是跨界跨界,再跨界,悠游文艺圈。
然而他也足够出色,似乎但凡涉足的领域,他都能够混的风生水起。
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得贾木许的电影极具个人特色,这也正验证了尼古拉斯 . 雷说过的,“如果你想做电影,不要只钻研电影,因为电影里什么都有。
”《唯爱永生》就是这样一部极端华丽的高逼格的作品,它带着文艺片一贯的一本正经,甩向了我们这帮注定平庸的文青们,回声飘荡,经久不息:快来膜拜吧……
***《唯爱永生》的两个主角是一对分隔两地却十分相爱的吸血鬼情侣,亚当和夏娃,他们已经一起生活了几个世纪之久。
亚当是一位极其低调的音乐家,他痛恨出名,是摇滚青年们心中真人不露相的大神,因为早年常常混迹于雪莱拜伦那一众小文青之中,使他对死亡始终有着宿命般的沉迷,现独居底特律。
夏娃住在摩洛哥的丹吉尔,和亚当不同,她在丹吉尔有个吸血鬼老朋友,马洛(莎士比亚的“影子写手”),夏娃也同样热爱艺术,然而比艺术更让她放不下的,是她的爱人,亚当。
这天,她决定飞往美国和爱人团聚……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来到底特律的夏娃开始了和亚当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两人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在荒凉、破败的底特律空城,两人拜访了杰克 . 怀特的童年居所,曾经热闹奢华的剧院,还有早已淹没在烟尘中的摩城公司,恢弘的时间幕布在两人流动的谈话声中却只是永生生命中的短短一节,亚当、夏娃俨然成了时间本身,纵然永生不死却也敌不过沧海桑田。
然而平静的生活却并没能持续太久,因为熊孩子——夏娃的妹妹艾娃咬断了人类的脖子,为了隐藏身份,两人不得不逃到了丹吉尔。
故事的全部最终结束于两人到达丹尼尔后的生活。
不要吃惊,实际上贾木许的意图也根本不是故事,骄傲如贾木许,他怎么会想花时间给我们讲个恐怖故事呢?
他想展示的实际上仅仅是他心目中的完美吸血鬼:过去,今天,一个人生活时,同居时,在底特律时,在丹吉尔时。
整部影片没有完整的情节、高潮和结局,贾木许做的只是改变了这对吸血鬼夫妇的生活的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通过日夜和回忆的行进来展示时间,通过地点的不断变换来构建空间,用这横、纵两种方式,贾木许完成了完美吸血鬼的塑造,而编织故事,不过是“商业片导演的敛钱手段”。
***但依然有人拼命寻找影像中的各种细节,试图给这部四处弥漫着颓废、诡谲气氛的绝美电影以意义:影片最后亚当、夏娃杀死人类的选择应和了艾娃,这说明贾木许想表达的是再高雅的艺术修养也难以摆脱动物本性。
哈哈哈哈,听到这个,贾木许估计要放声大笑了:你们这群愚蠢的地球人。
贾木许会好心关照一下人类(或者说关照一下观众)?
你想多了:他把人类称为僵尸;痛斥现在的人类不仅污染水源,还污染自己的血液;他看不惯今天文化的走向:人们沉迷于油管,被想象力和创新吓得半死;他将西方史上最顶尖的名人横系于一个吸血鬼身上,满墙的名人画像,竟全是亚当的已逝好友。
贾木许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表示:“因为在在墙上出现的名人肖像太多,我的团队甚至无法搞全授权,但这部电影我唯一的画面标准就是“酷”,真是辛苦他们了。
”甚至从影片的放映时间看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虽然贾木许本人一再否认自己是在感《暮光之城》的时髦,但《唯爱永生》的上映时间却恰好赶在了“吸血鬼+人类+狼人+三角恋”这种俗烂模式的大火时期。
按贾木许自己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时一部相当个人化的电影。
”作为吸血鬼文化的忠实粉丝,贾木许不能容忍吸血鬼文化遭到如此“玷污”。
事实上贾木许本人就像一个吸血鬼,他是个夜间动物,所以他的影视作品也大都发生在夜里,他一年四季都爱穿身黑衣服,而且还像电影里的反派那样,留着一头茂密的银发——从小他就习惯自己替自己剪头发,打理造型,他还常年混迹于纽约的地下音乐,酷爱前卫摇滚,因此了解他的人在看过《唯爱永生》后通常都会认为贾木许实际上是在借亚当来表现自己,对于这一点,贾木许也并没有否认。
贾木许的电影从来都不走亲民派路线,这往往被人们诟病为“不断地重复自己”,他的主角永远都是孤独、难以融入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往往都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在《破碎之花》中是每晚都要品尝古典乐的独居男人,在《帕特森》中是会写诗的公交车司机,帕特森。
但这些热爱文艺的平凡人显然是没办法和《唯爱永生》中的亚当比的,他拥有无尽的时间,亲历了几乎西方历史长河中的一切文明,可以说在贾木许的眼中,亚当连接了过去与未来,他成了一个人类文化的结晶。
这便是贾木许心中的完美吸血鬼——搞音乐,爱读书,和名人谈天说交朋友,然后学贯中西。
那些你咬我,我咬你抢老婆的吸血鬼算什么鬼东西,怎么配在吸血鬼圈活着!
是在不够逼格.
作为一个懒货写影评还挺困难的。
但是憋着有点难受。
没事就写点吧。
但是恕我无法写出一篇文艺唯美的影评。
当初要看这个电影的目的是相当杂的。
男神女神论堆戳。
独立导演。
原声上乘。
神秘主义。
画面唯美。
信息量巨大的台词。
等等。
其实和片名也有关系。
说句玩笑话。
导演及演员参加戛纳的照片用奇形怪状形容是不为过的。
导演在氛围的营造和元素的糅杂方面是鬼斧神工的。
欧洲早期的拜占庭式。
中世纪哥特式。
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式。
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
二十世纪的美式复古。
二十世纪中期‘垮掉的一代’。
中东东方异域色彩。
所有的风格被毫无违和的混合起来。
足够浓厚。
其实是两个活了太久的文艺吸血鬼的老夫老妻生活。
极端得默契和虔诚的仪式感在两人几个世纪的爱情中混合进行而并不琐碎。
总是巧妙的理解对方。
像是两个活在不同季节的毒蝇伞。
以一种很微妙的既亲密又若即若离的方式进行着。
就像根本不知为两个情入骨髓的人为何会分居在坦吉尔和底特律。
尽管他们自己说离了彼此自己是活不下去的。
在我看来可能有演员的关系也有导演的关系。
Eve和Adam的关系在情人的基础上更像是一位智慧的‘母亲’开导浪漫又作死的’儿子‘如何度过消极厌世的青春期 。
Eve说过自己是个书呆子女文青。
说都是当初都是法国那群小混蛋(法国19,、20世纪的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带坏了她的甜心。
Adam始终认为我们这些‘僵尸’毁掉这个世界所有精粹的理论、文化、伟人。
甚至到了厌恶到想要结束自己的地步。
但是其实就像Eve说的‘为什么你(Adam)活了怎么多年还是不明白?
’一样真的没必要。
而导演把Adam生活的地点安排在底特律的原因就是底特律这座近乎废弃的城市的后工业视觉风格象征着Adam极度颓废的内心,倒也符合他的摇滚音乐人的身份。
过于文艺的沉溺在自我的的世界中。
排斥这个世界。
反而引起了这个世界对他的兴趣。
希德勒斯顿赋予这个角色的是大卫.鲍伊式的性别模糊和苍白瘦削的哥特美学。
是个艳丽的角色。
他会窝在Eve的怀里。
这可以让他平静下来。
像一只猫。
他用一种反乌托邦式的眼光处理生活。
穿这外科医生的手术袍。
带着五十或者六十年代的读懂听诊器在午夜里游荡。
或是在自己连鬼都找不到的家里研究各种不同时期的各种乐器和他自己的音乐。
还有托人用微凹黄檀和蛇纹木帮他做38口径的子弹一类的事情。
那个布满电线相框古董地毯老旧家具音箱混音器黑胶盘磁带古怪的老乐器的房子实在是合适他不过了。
是个Eve说的‘老仓鼠’。
追忆过去而舍弃现在。
值得一提的是希德勒斯顿在片中秀了一把自己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帕格尼尼A小调小提琴独奏曲第四章。
著名的高难度小提琴独奏曲。
而反观Eve尽管文艺但是是个更加随性且有生活情趣的角色,把吸血鬼热爱的O型阴性血冻成血冰棍这种情节更像是一个冷笑话,在两个活了几百年的吸血鬼的思维方式中这是相当跳跃和怪诞的。
她如何懂得更好的度过自己无尽而漫长的生命。
开篇蒂尔达身着古典宫廷风格的刺绣长袍躺在铺着古董地毯又堆满硬皮旧书的床前。
她在成山的书中挑选时盘起的蓬松白发和有着古典盘口和刺绣盘龙的东方色彩的黑色缎面长袍。
她裹着皮衣和素色刺纹的头巾在北非城市迷宫般的巷道里穿梭。
是无法抑制的鬼魅美学。
散发着哈希什大麻气味的坦吉尔是在空气中流淌着的迷幻在整个影片中蔓延。
但是其实我是十分赞同Eve的妹妹的话。
虽说艾娃臭名昭著(其实我并不觉得)。
这对爱人活的过于遵循自我美学。
这大概是文明史最能改造的事情。
即削磨人类自身的动物本性和欲望。
用各种条文或方式去修饰去抹去去隐匿这种本能。
而臭名昭著的艾娃恰好是两人的极端对立。
无美学的极度放纵。
当然导演最后用‘饥饿’剥开的文明的外壳。
所以这个充斥着文学艺术音乐医学科学理论等等知识而信息量庞大的电影有对现在世界的反省和厌恶但是更多的大概还是想说当关乎生存时所有人类其实都是野兽。
音乐是这个电影无法割舍的成分。
当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冲着原声集去的。
Funnel oflove(爱的漏斗)是印象最深的一个。
虽然这个歌并不是原创曲目,而是上个世纪四十年带的一位美国老牌女摇滚歌手的曲目改编的。
但实际上我认为比原曲更加嘶哑而有穿透力。
片头的中整个画面随着这个音乐的黑胶盘一起旋转。
像是浸淫在快感中的眩晕感就像在漏斗中不停下旋的沙砾般下陷。
而在巷道里穿行时配的Streets oftangier更像是某种异域宗教的祭祀舞曲。
有着无法言喻的艳丽之境。
最后。
其实这个电影并没有看之前想象的那么难懂。
反而有点黑色幽默。
其实是件不错的事。
何必要逼迫自己。
我真的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喜欢的电影了!
整个人颅内高潮到自己在家发疯!
贾木许X蒂尔达X抖森的高配吸血鬼故事,光听听这个设定就没道理不喜欢,看了之后简直就是直戳我的全部嗨点!
首先节奏,是我最喜欢的缓慢的节奏!
虽然是吸血鬼题材却完全没有血腥暴力的描述,相反两个人克制孤独,分居保持着对彼此的激情,同时各自探索着世界的意义。
Adam觉得世界没劲了想结束漫长的生命,而Eve则希望让他明白世界还有很多新鲜事可以了解和探索。
这是我最想知道的吸血鬼的日常:漫长的无尽的生命里,参与历史,成为历史之后的他们的心态和日常。
这不是玄幻故事反而是真实的人的样子,我们不会厌倦吗,不会烦躁吗,不会想了结吗,而真好啊,如果吸血鬼都会有这样的烦躁那我们有情绪一下子正常多了。
美术和画面我无话可说,特别是两个人的家,太多细节了!
伊斯坦布尔的风情和成堆的书,底特律的颓废和杂乱无章的乐器和收藏,越是这样复杂的房间越考验美术的功力!
服装也都有一种草率的精美,看着他俩感觉也不打扮,但睡袍一出又高贵的很,很吸血鬼了!
两个人和妹妹三个人来自不同的城市,穿衣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简直美得很!
很多俯瞰旋转镜头有一种迷幻的感觉,特别适合整个电影的氛围!
但我最爱的还是音乐!
其实我不太懂音乐,但就能感觉出来真好啊,节奏氛围和几首有歌词的配乐适配度非常高,加上男主的音乐人的设定,对音乐的要求也是很高,所以在底特律所有的音乐都能感觉到一种讲究,太喜欢了。
剧情上是我最后关注的部分,但依然很惊喜,对生活的看法,对爱好的探索,对城市的感受,对才华的释放,对他人的不满本来都是漫长人生中的自我追逐,然后一个不靠谱的亲戚来了,打碎一切让你收拾烂摊子的样子太生活了,就是吸血鬼你也逃不过这些真实生活里的细碎,这是我最爱的部分。
我喜欢他们的真实和生活的本来的样子,藏在夜色里的一切都神秘又真实,让人留恋着走不出来。
第三次进BFI Southbank,正好是情人节。
外面正风雨大作,落座时,荧幕上是满天星辰。
贾木许的片子看得少,也看的晚。
若是年轻,或在校园,一定爱得要死。
看到一半心里忍不住跳线:这,这不是王家卫吗。
120分钟里我无数次感慨,贾木许一定是被抖森迷住了,抓着他的美和眼里的光——再黑的夜也遮不住的光——一点一点雕琢开来,演技似乎都是次要的了。
而Tilda Swinton,她是如何做到把一个孩子的纯真与母性的沉着相合一的?
她是少女,是爱人,是姐姐,是母亲,是知己。
于是亚当可以孩子气,傲娇任性,才华横溢却不屑一顾(好吧,我真的没有在说夏洛克)。
两个吸血鬼就像村上笔下的木月和直子,对人世隔绝,疏离,但他们是[正能量版]。
热爱艺术,哲学,智慧,对人类文明的精粹心怀崇敬,又结合着私人记忆时时怀恋,用尽心力去呵护维持。
他们经历几个世纪的世故,却毫无城府,心如明镜。
一个纠结了失望了,另一个就小心翼翼地倒着夜班飞机飞过半个地球来陪伴。
他们享受孤独,却在深夜与遗迹起舞。
他们是时间的儿女。
这份温暖在影院里暗自涌动,令人会心一笑。
这是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
不是那些装酷的慢镜头,更不是台词,不是色调甚至不是音乐,是在于意图,导演孩子气又野心四溢的念头。
与舒伯特谈音乐,与拜伦吟诗,为莎士比亚写作?
我若流连千年,一定也割舍不下这些。
谁也割舍不下这些。
Life is about surviving things, appreciating nature, nurturing kindness & friendship, and dancing.贾木许也和王家卫一样,让演员自由发挥台词。
而这是tilda的即兴发挥,听说也是抖森私人最喜欢的一段。
看电影时,身边一对小情侣一直在激动不已,尤其是女孩。
男孩在我邻座,一直温柔的安抚着她,时不时还与我相视一笑。
最后散场,观众都止不住笑着鼓掌,仿佛说着“真有你的,贾木许。
”空气里都是"brilliant"“really good”,更不用说那些为抖森的美貌所折服的感慨,几乎要把我的耳朵吹红了。
总之我老了。
看两人惊为天人的裸睡图,第一反应是“这pose一定摆了很久吧。。
”出了影院,心里的os都是“贾木许你个假(不)正经!
”我不会为这样的电影摇撼,但它让我快乐,像是一场美梦拂过心头。
“你们这些装逼的矫情货!
” 当Mia饰演的妹妹Ava在离开前这样对着Adam和Eve大吼的时候,我深深地觉得她就是在骂我,于是隔着屏幕大笑三声。
贾木许配着平淡的剧情、迷离的配乐和诗意的影像狂掉书袋。
作为一个文学、音乐、微生物、物理、天文、数学都不大懂学渣,还偏偏觉得这一切都迷死人地酷到骨子里,如果真有人骂我装逼我好像也只能认了。
反正思来想去,就算真的拥有了永恒的生命,做个Adam般装逼的吸血鬼也还是酷过只会傻笑的Ava。
在大把不见天日的光阴里,读遍所有书奏遍所有乐,连量子力学也能沉下心去理解得如诗篇,也总好过依旧很十五世纪地忍不住吸人血。
活过几百年,要是还没有资格嘲笑愚蠢的人类是僵尸才真是白活了。
说回电影本身。
Tilda和抖森的搭配完全是惊喜,毕竟女王年纪足以做抖森的妈,刚听说时难免觉得接受无能。
结果看过预告片和片段就发现苍白起来的女王简直逆生长,两个人在一起不仅是毫无违和感而且简直美哭。
真心是不能更适合演吸血鬼的一对。
全篇冷幽默无数,能get到一定觉得趣味无穷。
但是我觉得最好笑的还是最后一个镜头,当然那不是一个冷幽默,根本是彻底在搞怪……总之风格音乐卡司情感哲思诗意指数以及逼格指数等等在我看来都几近完美。
唯一受人指摘的剧情也只是平缓如涓涓细流,总好过一些(我极讨厌但是风评很好的)影片的无剧情或者不知所云,反正这本来就是一篇关于文艺吸血鬼生活的流水账。
最后。
你知道在五十光年外的人马座有一颗行星那么大的钻石吗?
是一颗白矮星被压成了坚硬的星星,不仅是一颗发光的钻石,还能发出巨锣般的乐声。
A diamond, emits the music of gigantic gong.———————————————————————————————————————敲完才发现这一篇的思路和文风都特别跳脱……(如果有人看的话)请原谅一个昨晚失眠到凌晨3:30的人。
男神女神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结尾萌。文艺吸血鬼版《天堂陌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大概是所有吸血鬼题材电影中活得最窝囊的两只了。
好海报
低级的关联 台词弱 画面美极了 音乐极佳
贾木许带你走进他满是摇滚和文学的吸血鬼世界,孤独,闷骚,浪漫,迷幻;通过他的吸血鬼来看满是病毒的21世纪,衰败,荒废,堕落,黑暗。一部完全风格化的贾木许,天马行空的冷幽默喜剧。斯文顿+抖森将入选影史最酷情侣。
女神气场飙爆表了 衬得抖森弱弱的 我也要在live house里戴着墨镜装酷!// Mia Wasikowaska保持一贯传统 演一个annoying as fuck的不懂事姑娘 #飞机上看的
2014年底看了几部积压的好片子,这是一部。片子的感觉特别对,活了几个世纪的吸血鬼应该就是这种颓废的贵族范儿,哪儿可能像美剧里还那么起劲儿地厮杀、争权夺利的活着?设定在底特律和摩洛哥也很赞,废墟一样的城市,及老旧的神灯魔毯里的世界。背景音乐已经五颗星,值得买原声碟。吸血鬼片中最佳。
创意美妙而故事空洞,未能进入情境也就没法共鸣。人物看似有来历却无故事,导致所有人物即便不是吸血鬼,人物关系也能全部成立。妹妹一笔尤其明显。时间流动是美妙的,断瓦颓垣的确引发感慨,但个中没有故事,便与纪录片无二。
三星是极限了,画面美场景美主角美,剧情那是什么啊?导演知道自己得了中二病么?
基本没剧情。节奏太慢格调装的太高。
不觉得蹦名词很好玩,贾丑逼一贯矫揉造作,难以下咽
看的是预映,电影后是贾木许和他乐团在红磨坊机器的现场演唱会,老贾唱太烂了,像没吃饭。荒芜的底特律很棒,本可四星,太多装逼对话减分,哪怕你是活了许多世纪的吸血鬼,如果张口闭口就要谈之前怎么跟舒伯特合作跟拜伦如何如何,也会显得蠢极了。所以人还是少张口。
睡了
原来斗森可以这么美!
装得一逼;美得一逼;骚得一逼!!!这逼装得绝逼的绝了!阴郁的浓墨重彩,冷静得恐怖的天马行空。孤独与寂寞显得高贵且妖娆。男神女神那邪魅中带着优雅的表达方式加上贾木许完全的风格化,让这片华丽得就是一逼!!!!!!!PS:绝逼华丽!!!
导演一定不举。或者即将不举。
我打一万分!我的年度十佳!我的女神!你怎么能这么美!你确定你今天53岁了么!!!!!!!!!!那样鲜活的肉体!!!!俏皮活泼的演技!!!!!!狂点赞!!!!!!
片子逼格甚高 看不懂
告诉文青们一个道理:没饭吃,会饿死。总觉得像是母子,妹妹一出更像是一家三口,单亲妈妈+任性的兄妹- -(这就是传说中的抖森啊,略花瓶儿的感觉,我要说演技有点儿单薄会不会被打……)
满足了人们对中产阶级文艺青年生活的意淫,不,是满足了文艺青年对其理想生活的意淫,有酒,有浪漫,有音乐,书籍,和偶像做朋友,自己就才华横溢,并且把大部分正常人看作“僵尸”,真的很自恋,很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