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以为又是校园时期曾经互相喜欢的两个人多年后重逢的故事,现在小清新电影大多都是这清节,不报什么期待。
但是看完之后大反转,剧情不落俗套,最后揭示出有两个夏叶。
非常心疼夏叶,看到夏叶想念爸爸,夏叶生病,夏叶寻找海里的另一个自己时,忍不住流泪,很感动,看到一个渴望父爱但又很懂事儿的小女孩,张慧雯演的太棒了!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单纯地心疼高老师说真的 ,这部电影我只能是冲着高老师和张慧雯的颜值给了还行。
整部电影的剧情就是零零碎碎一点都不连贯。
杨紫这个酱油打的也是让观众云里雾里。
从头到尾,这部电影除了比较精致的画面,和一些温馨的场景之外,没有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东西。
而且很多小伏笔埋的太浅了,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没有内涵。
但是我不得不说,我高老师,是那么地帅气,比男主更像男主的男二,说的就是高老师了。
尤其是假扮班主任那里,演的很好的!
而且这部剧造型还算比较良心了。
完全是因为高老师来看这部电影了。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欧豪,真的是毫无感觉,完全get不到帅点……可能他唱歌好听吧……但是真的提不起兴趣……只希望,高老师今后能有多一些的好资源!
让他展示自己的演技和唱功
朋友推荐看此片的理由是: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的高中生活被狗啃了。
我看完此片的感觉:明明是剧情被狗啃了。
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槽点实在太多:1、是不是青春片就一定要以男主/女主出国或者死亡来诠释生死离别?
女主还没上手术台,就抱了必死的决心。
医生只是说手术的风险很大,让你上手术台又不是上屠宰场,为毛就那么确定自己会死在手术台?
2、编剧的医学常识是不是不太好?
小夏叶术后失明,大夏叶捐个眼角膜就能让她重见光明?
按我的理解,人家的眼角膜又没受伤,术后失明是属于神经性的,不是你把身体的一部分给人家就能恢复视力这么简单吧?
3、编剧的时间观念是不是不太强?
但凡主角死离之后,另外的搭档必定以泪洗脸。
可是男主那副悲伤的脸孔能保持十年。
从时间推算,这位80后的男主比现实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青年都要痴情。
4、编剧的地理常识是不是也不好?
再大的雕像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沉入海底,再次寻找时也如大海捞针。
况且女主她爸都没说在哪扔下的,就算知道也不可能记住准确的经纬度吧?
男主竟然开一辆游艇就能准确达到雕像上方,还能在没有任何探测设备(石头也无法被探测吧)的情况下与石雕像深情对望。
5、编剧你真的懂艺术吗?
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对于使用的工具一定会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没理由搞摄影的男二号见到多年没联系的男一号就能就地扔下单反去拥抱。
6、男主是不是神话故事看太多了?
找到一尊雕像就连命都不要了。
难道你真的相信一尊雕像是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我就纳闷了,像这种剧情被狗啃了的青春片,能在现实中引起多少人的共鸣?
17岁的青涩,快乐和憧憬。
18岁的害怕,悲伤和绝望。
27岁的沧桑,无奈和解脱。
这是主人公的三个年龄段,也是我不同的观影感受。
第一次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个故事,所以没有所谓对比。
但是我一点也不失望,柯达和夏叶的17岁,明亮的让我不舍得闭上眼睛,没有彼此说爱的年纪,却满世界都透露着爱意!
在时间静止的18岁,我想去替柯达抓住夏叶,想让他们继续17岁的时光,然后见证彼此的27岁。
27岁的柯达终于见到了他思念的夏叶,他说在世界的中心可以和死去的人见面。
我认为其实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的内心。
夏叶说她一直都在这里,所以柯达可以慢慢来。
如果你的生命中也曾出现过一个柯达和夏叶,你会不会也舍不得离开,你会不会也想跟着离开。
随身听的键按下,磁带转动的声音,那是独有的青春的声音。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改编自日本小说家片山恭一的同名畅销小说,2004年曾被日本导演改编为电影,被称为“亚洲青春电影鼻祖”。
我看的是2015年郭在容执导,欧豪,张慧雯领衔主演,杨紫特邀出演的青春爱情电影。
首先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是这个唯美的名字让我有了兴趣,点开后看到有我亲爱的小雪就是“杨紫”出演,还有蒋勤勤才决定一看的。
而实际上这部片子跟世界中心毫无关联。
影片讲述柯达(欧豪饰)收到了来自于20年前一个包裹。
唤起了他无限回忆,从而令他踏上了重回故乡之路。
跟随着柯达的记忆路线回到了他们的母校,在那段青葱岁月里她们闹,他们笑,他们打架,他们一起上学,一起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的镜头好唯美,让我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十七岁时自己还是很懵懂,哪有男女主角这般纯纯的爱情,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宽的水泥路,一路泥泞,一路磕磕绊绊的羊肠小道。
影片开头遇到危险往海里丢雕像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错觉,这是我看的电影吗?
感觉像是打仗片一样。
然后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切换到柯达和徐浪(高泰宇饰)在看着身穿黄色游泳衣的女主看的目不转睛,笑的纯纯的,浅浅的酒窝看着挺唯美的。
只是女主在一堆穿着黄色泳衣的泳池里,我几乎是没有分辨出来,只是导演给了个撩水的镜头,我才发现了女主。
但是那个场景竟然没有一个特写,不知道男主在看什么乐。
1996年的校服原来可以这么漂亮!
女主房间里竟然有了现在流行的玻璃花瓶的绿植。
夏叶父亲的豪车,徐浪母亲的豪华别墅,竟然毫无违和感的出现在90年代,是个奇迹。
还有那个未来邮局是个什么鬼?
竟然可以知道你现在的地址?
在别墅和墓地的那一段让我感觉是在演惊秫片,有没有?
总是感觉男主的气质和本片的内容有违和感,说不出的怪异。
感觉不适合这个角色,诠释不出那种气质,或许演员本身太阳光,看着太倨傲不逊的感觉吧。
他哭的时候,我总是被带入不进去。
当然故事的情节还是很感人的。
记得前些年看的《蓝色生死恋》看一次哭一次,可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我竟然没有哭,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吧,这种青春校园爱情已经不能打动我了?
在男主写文章在电台播出时,编写的故事中女主得了白血病,那时候我就在想会不会一语成谶?
结果后来女主真的是死了,得的竟然是医学上号称青少年极少有的骨髓瘤,估计导演感觉得白血病的太多了不想重复吧。
整部片子看完,没有什么比较深刻的印象。
看过就过了那种感觉。
也没有什么地方让人印象深刻的,我竟然还没太弄明白男主和女主为什么相爱,俩人就已经爱的超出了生死界限了。
90年代就这么多离婚的了吗?
要说女主的命运真够悲惨的,幸亏有了男主这么一个痴情种子,不然岂不是白来一遭?
被最敬爱的父亲抛弃不说,还得了绝症。
真是够让人无语的。
男主和女主去北京的那一段,徐浪扮演老师却在不停的揪男主的耳朵,跟男主调笑,女主母亲竟然没有怀疑?
不过这个桥段还是蛮接地气的,这种集体欺骗的事情我们上学时候也干过,那时候单纯的朋友跟现在的“朋友”意义已经相去甚远。
影片最后男主也没有到世界中心,而是在浩瀚的大海上站在汽艇的前沿,看到了另外一个夏叶--杨紫,不知道他们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哪?
总体来说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种唯美的纯爱生死恋,是我们现代社会极其缺少的。
是我们都渴望的爱情,然而这样的故事我想也只能在电影里诠释了。
故事里,人死了,爱都还在.。
二十年后依然还会去为爱情寻死,现实中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都活着,爱却消失了.别说二十年了,就是二十个月恐怕也维持不了,并且还是这种单纯的初恋了。
作者:子玉草字数:1900正文:向来对人对事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看电影也一样,不吹也不黑。
看完号称最美初恋与青春回忆的国产片《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不要把日本小说家片山恭一的同名小说和日本版电影《呼唤爱》的期望值来看待国产版《呼唤爱》,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不耐烦地玩手机巴望电影赶快结束。
我只能说这个片名和标题党一样,名字取得好,跟内容无关。
《呼唤爱》上映这几天,厦门的每家影院,同档期上映《冰川时代5》和《谍影重重5》,一天排场高达40场。
《呼唤爱》仅仅安排两三场,看到这样的排场,我也就放心了。
我的观点和某些APP的网民一致,还不如陈铭来主演。
陈铭,是谁?
参加第一季《超级演说家》,演说太出色,开始爆红。
85后,博士,情商高,能言善辩,任教武大,也参加《奇葩说》录制,非常正能量的人,特别对情感有积极正面的见解。
陈铭是个标准人,父母慈爱,夫妻恩爱,孩子可爱,所以打辩论一年四季都在呼唤爱,以爱服人。
“情人节,是充满爱的日子,这种美好的日子,我们必须要让鸡汤担当的陈铭出来,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这就是关于陈铭“呼唤爱”的由来,虽不及《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凄美悲凉,最起码陈铭的“呼唤爱”,平淡却让人很向往。
制作方说,故事、角色以及场景都讲以中国为中心,在对原作者重新改编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
国产版《呼唤爱》男主角柯达,听说这个名字是最软的广告植入了,女主角夏叶背着时尚的Jansport双背包,告诉我,90年代的小城市你们有背过这么潮的背包么?
柯达的母亲经营一家大排档,父亲早已去世。
女主角夏叶,父母离婚,父亲是北京一所高校的老师,夏叶只知道他们长期分居两地,父亲有很多的借口和理由,很少回去陪她。
直到男主角柯达带她去北京找她的父亲,夏叶才知她父亲重新组建家庭,还有一个小妹妹。
虽然剧情没有交代夏叶的父母感情背景,我个人猜想是夏叶和她的母亲生活一直在青岛,夏叶的父亲难道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的知青?
另外一个叫男角色叫徐浪,父亲有点钱,有个后妈,打了一场街架,柯达“义气”地冲上去帮忙,夏叶也参与其中,然后收获了友情。
最后,另一个角色也叫夏叶,姑且叫2号夏叶。
原谅我,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男藤井树和女藤井树。
2号夏叶同样得了同样的病,幸运的是,她活了下来,但眼睛失明,1号夏叶把眼角膜捐给她,然后,把她的录音磁带通过未来邮局寄给了2号夏叶。
支离破碎的家庭,满满的负能量,满满的copy感,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元素?
1号夏叶和柯达,2号夏叶和柯达,三人的情感发展,我想不出他们有什么爱。
说是电影吧,不够煽情;说是现实吧,又一点都不像。
这爱,太没有代入感了,令人感觉不到初恋的味道,也无法追忆自己的初恋。
大一实习那会,我主管和我们这般小年轻闲聊时,我们那种青春的朝气感染到他,他感叹着年轻就是好啊,也想起他高中时代的初恋女友,说偶然间想起她,心头一震。
什么叫代入感,譬如说,我们看一本书,读一个故事,看一场电影等等,我们就会感慨,啊,说的就是我;啊,我也有过这样的爱情;啊,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在一起。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电影,国产版有很多镜头画面和日本版一样,论电影镜头的美感和采景,日本绝对是略胜一筹;论情感发展路线,处理流畅,不拖沓。
日版《呼唤爱》,男主角阿朔和女主角亚纪,男主角阿朔和2号主角津子。
阿朔和亚纪,是彼此的初恋,亚纪得了白血病,在亚纪住院过程中,他们逃出医院,去了重爷的照相馆,两个人拍下了婚纱照,照片里的阿朔一脸稚气和傻气。
年少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很简单,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那种喜欢,不显山不露水,笨拙又讨好对方,捉弄对方也是引起对方的注意。
那种喜欢,青涩又单纯,在心头荡漾,不言爱。
那种喜欢,比恋情少一点,比暗恋多一点。
津子是阿朔的未婚妻,也是当年替亚纪和阿朔传递录音磁带的小姑娘,她见证了阿朔和亚纪的初恋。
最后一次送录音磁带是台风天,津子冒着风雨撑了伞出了门,遇到了车祸,腿也落下轻微的残疾,亚纪的最后一张录音磁带也没有送出去。
放在现在说,这是前任和现任,如何面对。
阿朔也是津子的初恋,津子也十分懂得亚纪和阿朔深爱彼此,只是亚纪死后,阿朔便淡忘刻意不去想。
直到阿朔和津子重听了录音磁带,唤醒了和亚纪的回忆。
同样的机场,同样的误机,同样的雨天。
津子自责地哭着跟阿朔道歉说:“对不起,阿朔,亚纪的最后一张录音磁带这么久才交给你。
”阿朔抱住了津子,说:“我不怪你,因为你,亚纪和我才加深了解。
”也因为亚纪,阿朔和津子走到了一起。
阿朔带着津子去了澳洲乌鲁鲁,完成亚纪的心愿,把骨灰撒在亚纪生前向往的浅褐色草原。
亚纪的骨灰就像是变了魔术一样,倏忽之间,存在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爱的呼唤,阿朔和亚纪了结过去,阿朔和津子面对未来。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上映本身,就是国产电影创造力衰竭的一个表征。
首先,这是一部翻拍片,翻拍自2004年的日本同名电影。
翻拍本身并无对错,好莱坞偶尔也翻拍一些经典剧本,可区别在于,我们翻拍的往往不是什么优秀剧本,并且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像之前的《我是证人》《我的新野蛮女友》,还有正在拍摄中的中国版的《咖啡王子一号店》《Kill me heal me》《她很漂亮》等。
为什么热衷于翻拍?
原因可不是冠冕堂皇的所谓“致敬”,实际上是国产电影原创剧本的枯竭。
有业内人士称,培育一个优秀的原创剧本可能要几年时间,但现在影视工业化速度太快了,完全是快餐化,制作方根本没有耐心等待。
相较之下,翻拍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捷径,打着翻拍的旗号,就可以百无顾忌东拼西凑地抄袭,从剧情、人设、台词到背景音乐、后期特效、装饰物件——压根就不担心没有原创的源源活水,早晚抄无可抄。
《汽车人总动员》/《汽车总动员》其次,这是一部中韩合作的电影,国内的演员、国内的制作方,配上韩国的导演。
近些年来,不少韩国导演纷纷来华,像执导过《我的野蛮女友的》的郭在容,执导过《来自星星的你》的张太维,执导过《我脑中的橡皮擦》的李宰汉……这反映的是,国产电影优秀导演的匮乏。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电影行业大概缺200个导演。
中国现在一年大概有300部影片上院线,基本上需要300个相对成熟的导演。
但是市场能用的导演大概只有100个,好导演的缺口太大。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边是连一堂导演课都没上过的演员、主持人、歌手、三流作家,纷纷拍起了电影;一边是由外国导演掌镜的电影越来越多。
优秀导演缺口太大,外行人纷纷当起了导演《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便是在这种原创剧本匮乏、优秀导演匮乏的背景下诞生的。
可遗憾的,纵然有前作在先、有“名导”掌镜,其在豆瓣却只得到了惨不忍睹的3.5分的评分。
问题还是出在剧本和导演身上。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日本电影原作,本身就远称不上经典,它是一部纯爱电影,讲述的一对同班男女同学恋爱了,可女生不幸得病去世,男生始终难以忘怀。
现在重看也不免觉得有些俗套和煽情,但在2004年还算情有可原,这就像1980年代的琼瑶、2000年的《蓝色生死恋》,它们毕竟在特定时期开创了一种影视类型和风格。
可老话说得好,“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这都十几年过去了,几十部影视剧都这么拍过,可中国版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还是:柯达与夏叶喜欢上对方并且一下子就非你不可至死不渝,两人谈恋爱还是要骑自行车经过长长的林荫道,闹矛盾了天一定下大雨,夏叶得了绝症柯达痛不欲生……这就不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而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狗血,全是可怕的雷同和俗套,一点没有可信的人物动机和立得住的逻辑。
对的,青春恋爱片一定会有这个情节:两人骑自行车经过长长的林荫至于那些我们高金聘来的韩国导演们,几乎都“水土不服”。
张太维的《梦想合伙人》保底3亿,结果票房8千万不到;赵根植的《我的新野蛮女友》票房更是惨不忍睹;至于郭在容,早前的《我的早更女友》就把口碑丢得差不多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终于把口碑丢尽了……这一方面是,那些来华的韩国“优秀”导演,其“优秀”完全是饥不择食的我们捧出来的,像赵根植在韩国就没什么优秀作品,张太维也仅仅是一部电视剧走红,他们与奉俊昊、朴赞郁那种真正的名导差距太大。
至于像郭在容这种有点底子的,在内地影视圈浸淫太久也染上了种种弊病,像《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镜头、打光、配乐、情节推进,完全是停留在10年前,郭在容是没有一点长进。
换言之,我们的中韩合作,只不过是以合作做噱头,韩国影视工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没有带过来。
《我的新野蛮女友》票房扑街总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糟糕口碑和惨淡票房再次验证了:没有优秀的剧本、优秀的制作团队,“翻拍+中韩合作”也是死路一条。
那些后继者,得醒醒了。
---首发荔枝评论,发表时有改动---
一片大海海边的人和小故事一个音频引发的回忆脑海中的碎片,清晰美好的青春爱恋柯达(名字确实胶卷)成绩不错,记忆不错!
可是当面对人生中第一次生离死别,对着医生说的那番傻话,印象最为深刻!
17岁的少女本该有美好的未来,豆蔻年华却遭受病痛折磨,她会说:我害怕!
男孩一边安慰却也止不住流泪!
录音磁带留下的音频是他们后来仅有的纪念!
初恋很纯粹,只希望你爱的或者人本善良都希望身边的人过的好!
跟着剧情的起伏流了几次泪,我觉得看了电影这样就很值得!
郭在容真的是……痛心,曾经很欣赏的导演!
这片应该是乡村爱情故事,山寨水平太差了,说实在现在的青春片已经不抱期望了,上两个月陪朋友去看了几部小鲜肉大片,有颜看下还好,这部连颜都没有,投资方疯了,选的什么人啊,这演技尴尬得没法看……男女主角哪里来的,本来打发下时间,看到是郭在容出品,太失望,不住要吐槽!
烂片,看看日本的选角,台词不行,演技不行,连颜也看不了……我看微博吹这么厉害,还以为可以看一下,果然是闭眼吹的,还是豆瓣比较诚实!!
现在的青春片真的拍烂了,而演员的门槛也太低了……
原来也是翻拍
以为是一个轻松爱情片,没想到看哭了
无力吐槽
坦白说没有看得太明白,感觉剧情有点混乱。
17岁
其实全程挺尴尬的
女主都不错
郭在容都有勇气拒绝范冰冰的《杨贵妃》,却接了这样一个从里到外都透着扑街味的山寨项目,口味还真是独特。
我没看过原版(日版),觉得拍的挺好,眼泪被骗。
终于还是把这个给看了,郭在容这个懒鬼,几乎每个片段我都能找到他之前作品的影子,没见过抄自己抄的这么带劲的,丧失创作力的导演真是太悲哀了,唯一还残存的能力就是把人拍的比较好看
欧豪痞痞的样子呀果子还没熟呢 我会慢慢的等你好久好久
世界的另一个我
演员演技都在线,还挺好看的。
每逢翻拍片都处处显示着水土不服,鲜肉们把演技磨好后再来吧,至少学会怎么说台词,而不是背台词
谷阿莫6分版。还好吧,至少,那个年代的高中爱情,也就如此吧。不像现在,初中生的爱情都可以交配了啦~
仅仅是个名字
都什么年代了,郭在容导演还在用癌症这种过气老梗儿,他在韩国是有多跟不上时代潮流啊,还有两个主演的演技简直尴尬到了极点!
故事画面都太一般。
远不如原版。
一场柏拉图式的完美爱恋,世界在理想主义的文艺青年眼里大概就是这样又凄美又脆弱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