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办公楼里每年死九个人。
看似是鬼者 未必是鬼,和你友好者却可能只是虚情假意 只是为了拿你当替身…·第一个故事】绝顶塑料姐妹,和你友好只为要了你命 换自己去投胎…第二个故事】一场车祸里领盒饭的同伴们没一个拿Richard当替身换自己去投胎的,众鬼只是担心他管理不好公司而不肯离开…还有flag不要乱立…
第三个故事】Ken一心想要保护的阿珊结果是一直要害他之鬼 Ken被珊害死后又继续找别人当替身…99年冯德伦莫文蔚在一起,02年的这部片子两人演前任 后来真成了前任冯德伦舒淇在第三单元演西皮 多年后在一起还结婚了· 不明白的是,清扫工白化病就罢了 为什么还要穿白裙子搞得更像鬼…
这种怪谈类的恐怖片真的很有意思,尤其是这部office有鬼,不断让我想起了阴阳路系列,包括莫文蔚说的“你不要这么雷宇扬”这句台词,让我会心一笑。
我本就看鬼片不多,这部电影还是我以前没怎么看过的题材。
厉鬼索命,主角本就与鬼魂无冤无仇,只是“时运低”而成为厉鬼索命投胎的对象,这种毫无道理而言的霉运颇有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味。
然后,可怜人又成为了加害者,如此循环往复,无法逃脱生死的法则。
PS:恐怖片里的人都是怎么回事,鬼来的时候怕得叫得比谁都大声,但是自个公司死了人可以一直毫无心理阴影地盯着看。
为什么每年都会死8个人?
结合本人看过的许多鬼片,本人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有人在用阵法故意在养鬼,而每年都会有新的灵魂去替代旧的灵魂,以维持阵法的稳定。
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又是何人所为呢?
细思极恐,想想看,8寓意着发,一个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这栋大厦的开发者为了赚钱而故意修造了这样一座阵法!
而目的就是为了这栋大厦在这些灵魂的保护下能够财源广进。
由于这座大厦每年都会减员,同时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新人进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这栋大厦的阵法就能够一直不停运行!
记得看这部戏是一段一段看的.可能这样子就不觉得太恐怖吧.记得结局是4掉的10个人做了新的10只鬼.要害4多10个人.这些鬼才能重获新生...对了.那时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我们不应该以貌取人.要认识人的内在.不要单看别人的外表就断定人的好坏.反正被鬼害4的人.就是因为单信鬼话.又只看外表.所以才惨4的
读书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看片不看恐怖片,阅尽影片也白看。
是很久很久之前了,至少十年前刚搬来的时候,门口有家影碟店,每当侯车的时候,就会驻足在那门店前,看新玻璃墙上张贴的影视海报,有电影的,有连续剧,都是最新的面市的;如果是下午等车,还可能会走进里去,那个老板是个长相老成的年轻人,却是极少数我喜欢的类型之一,他从没有赶过我,连一个多余的表情眼神也没有。
因为对文字敏感吧,会看看简介,说是简介,真的是很简单,只言片语,很难窥其全貌,也是在那里我知道了有一部叫《office有鬼》。
光是那个影碟的介绍,就在青春期的心理留下了恐怖的“阴影”,可能胆子大小真的跟心智、年龄这些有关。
光是看那方块形的影碟盒的文字封面背面图形装饰,就让我倒抽一口冷气,背脊发凉更甭说看啦。
凡是恐怖的东西、激情的、快乐的、幸福的、极度痛苦的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吧,那时上初中吧,office是基本词,所以还认识,《office 有鬼》便在脑中留下印痕。
时光荏苒,一晃10余年的今天,影碟店前几年前便搬走了,或者说没做了,家家户户宽带光纤入户,vcd、dvd、cd的光盘时代已经终结,中国大陆城乡步入了信息时代。
更多习惯了上网看电films,近来无聊或者说感觉一股新的可能叫爱的力量已在心中潜滋暗长、扎根生芽、蓬蓬勃勃了,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跃跃欲试心态,也想借此测试一下,看看究竟人有多大胆,寸心之处多大产。
便联想到了这部以前想看不敢看,想看机会却不成熟的港片。
故事看起来漏洞百出,纰漏不断,其实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只是疏忽罢了。
这也是许多人看电影看好几遍的原因,想四年前,看movie从来只看一遍,看第二遍也是为了学英语,毕竟是巅峰时期,那时候注意力出奇的高度集中,仿佛眼睛像吸铁一般,能把文字牢牢吸住。
可能是后高考时代的缘故吧,或者说高考后遗症。
现如今,也“落入寻常百姓家”的水平了。
莫文蔚的演出不知该不该用“不够投入”来形容,不是特别入戏,可能因为她心理的排异反应所致吧,说不定她是个无神论者呢。
一直认为她不会死,不过剧中她饰的角色还是挂了,不过死的不难看而已。
她死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不怕鬼,二是太好奇。
正常人遇见她的情形早就避之唯恐不及了,她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对一些灵异怪异光怪陆离的事,还是不要太好奇,更不能以身试法,想亲自试一试,这跟尝试毒品一个模式。
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咪西。
“敬鬼神而远之”就是个很好的做法。
影片的选景也很特别,是在一座写作楼的办公室,而且该剧中的过道走廊没有开窗,显得更加阴闭密封,让人心生压抑和恐惧。
影片由三个短剧结合而成,只有第一个主情节运用了电影拍摄技法,确实也最具视觉冲击力来吓人;或者是为了调剂调节;陈小春这个第二主角出场了,以前认为春哥也就是打打杀杀,走古惑仔道路,可是影人们也是要各种角色突破一下,一看他,就多了份喜感,这跟人的气质有关吧,演到最后更成了搞笑闹剧令人忍俊不禁,还有众“鬼”现身后对他的一番临终嘱托,更是语重心长,1无论如何上班要守时,不要迟到2要勤奋3遇见好女孩,一定要好好珍惜。
情真意切,入木三分,深情款款,情深深意真真,尽显人间真情,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有时候,有些事情有些道理用正常的语言正常逻辑来表现,显得分量很轻很薄很不入人心,没法让人服服帖贴,只有所谓的“鬼话”,让人顿悟、让人放下片刀,立地改过。
现实的很多东西,已经让人麻木了,人们已见惯不怪了,对各种事情无动于衷,只有血、死亡、鬼魂这些东西才能让人清醒,意识到一些被自己践踏了的伦常、道德、良心、真心、同情心。
这也是近来独辟蹊径看鬼片的来由吧,以期让这些特殊的叙事方式来刺激心里某些麻木不仁的神经。
第三个主角有两个,一个男的(不熟悉)和舒淇,其实本人最讨厌的明星就是舒淇了,也就是看着不顺眼看不惯。
果不其然,她就是厉鬼,找替死鬼的鬼。
而看起来最像鬼的却只是一个被厉鬼威胁的自闭症白化病患者。
个人认为鬼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影片的最后部分,也就是怎么收拾鬼的方式方法,每次看总会有惊喜,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有许多难觅的道理在里面,说来奇怪,别人皆不喜欢说教,本人却很喜欢被说教,好像还很欠似的,小学时就特喜欢班主任坐在讲台上骂人,反正骂的永远不会是自己,所以隔岸观火,洞若观火,暗自窃喜。
鬼之为物,只在你脑中感应到,而不是实体,它可以吓唬你,要掐死你,事实上,可能是你双手在掐自己,也就是别让鬼影响你的脑袋,控制你的思想,这样就平安大吉了。
鬼找替身,是让这个替身觉得自己很惨很没用(自怨自艾),让人鬼迷心窍,自己陷入陷阱,所以不临深溪,不近深渊,不被诱惑,不占小便宜是很有意义的。
魔由心生,相由心生,最后以王维晚年的一首《过香积寺》的两句诗结束全篇吧: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分享:
也许是中国人,所以从小我就最喜欢香港拍的恐怖片,心灵上容易产生共鸣嘛。
可惜英叔去世后,加上国内对恐怖片的压制,我很是消极了一阵,转战到了欧美。
前几年,偶尔一不小心看了此部电影。
一下子,久违的情感又回归了。
此片虽不是上乘,但五个字:“真的有鬼耶!
”总比那些看了半天结果不是神经病,就是阐述伦理道德的好吧。
恐怖片,没鬼,有啥子意思哦!
喜欢港式恐怖的同志,此片不容错过哦!
小学的时候,大概四年级,过年的时候,一群人来我家做客。
天知道那天去光盘店租来一张鬼片碟……好像是小朋友们极力要看,还租来了咒怨。
当天我永远也忘不了。
包括大人,在看完a面后自动选择离开我家,小朋友已经有吓哭的- -我当时在想,别走啊,我们还没看完b面。。。
这部电影最狠的就是让我对写字楼有了非常大的阴影,以至于我都不敢坐电梯很久。
在电影里,我还是很喜欢舒淇,如果我是冯德伦,我也愿意被她骗,哪怕是个梦也好,一个美女给了自己一个英雄梦。
她一定也是冤死的鬼,曾经应该也是善良的吧。
白衣鬼说,鬼最会说鬼话了,但是你看陈小春的女朋友,还有龙婆,他们走的时候,还是心心念念着这个世界。
我想舒淇当年也是一个善良的鬼被害死了。
还是很吓人。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观看的过程中害怕倒是次要的,真正的恐惧来自剧终人散,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你独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反复回味之际……看完电影,看完舒淇,看完最后阴阳眼的那个女人的陈述,回到电梯当口那一幕,你会选择谁?
人还是会被眼镜欺骗,不知真相,一美女投怀,你抱还是不抱?
呵呵,我想大多数男生都会抱吧。
都说外表不重要,可谁又不是先看外表呢?
由外表控制行动,控制思维,这是人性,也是本能。
众人一开始就认定公司大厦里被白发,穿白睡袍,长着白眉,走路像是用飘得那个神秘女子是鬼。
冯德伦也不例外,所以当初在大厦等电梯时,看见一个电梯里“白衣女鬼”,另一个电梯里是红衣女郎,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
直到影片最后小冯被“红衣女郎”骗的跌下高楼摔死,化成鬼魂之后,他才恍然大悟。
“白衣女鬼”告诉他:“我从小患有白化病,很多人看到我白发苍苍的样子都以为我是鬼。
我有阴阳眼,所以大厦里那些真正的鬼魂们总是威胁我不要提醒你们……其实你一开始就选错了!
”小冯回想起当日等电梯的情景,耳畔回绕那句:“其实你一开始就选错了!
”,脸上懊悔和顿悟的表情让我的心脏骤然就冷了。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不应该以貌取人,要认识人的内在,不要单看外表就断定人的好坏。
“其实你一开始就选错了!
”这句话对人生同样有警惕作用。
我看过的十根手指头绝对能输完,主要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观看时恶心镜头一概遮挡,看完后遗症还是一大把……太不划算了。
太久不看香港片了,怀念旧情人。
刚好春春,舒淇,莫文蔚都是喜欢的,所以就下了这部旧片。
下的粤语版,蛮有感觉。
其实,道理说的蛮好的,人总是看不清自己的处境的,喂你毒药的你叫他亲爱的。
那个人只不过长得不顺眼一点你走路都绕开。
很喜欢莫文蔚畏畏缩缩拔掉复印机插座,英勇无畏地举着斧子走进厕所。
喜欢冯德伦粉嫩的帅哥最后电梯里的温柔一笑,唉,帅哥从来杀伤力大。
他听白衣女子讲完自己故事也只是一笑,看不出怨恨,大概只觉得自己太傻。
泪点太低,看到春春遇见的鬼叫他好好做人,女孩子说我知道你没有珍惜过我,还是有泪。
这种故事哪里是鬼片里的。
其实想学学那个婆子,不争不抢,照顾别人,自己安心。
只是命不好。
舒淇无限纯洁+诱惑,扬起脸来的时候你觉得一眼初夏的阳光,实在是不能怪冯德伦。
所以,死掉的人人们,让我觉得好可惜。
唉,最后说,还是被吓到了。
鬼片里面我最怕的场景有两个。
一是厕所,二是电梯。
理由是一样的:密闭空间。
这种想逃又无处逃脱的境地让人恐惧且无望。
办公室是最能催生这两种场景鬼故事的地方。
想起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
某次加班听到楼下公司有一堆和尚在念经。
我公司仁爱的台湾同事热心地告诉我,他们在念大悲咒。
这是专门超度亡人的经。。。
当时我正欲往厕所走。
而厕所正对那家公司的门。
还好令我欣慰的另一件事是,我公司地处厂房改建的创意园区,楼房都低矮无电梯。
但加好班,午夜时分走到以前住的小区楼下时,不得不鼓起全部的勇气按下电梯的按钮。。。
一般的香港鬼片是以因果来讲故事的。
种恶因,得恶果。
鬼之所以来寻你,那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结果。
OFFICE有鬼是不按章法来的,莫文蔚和冯德伦就是两个悲催的替死鬼,还是彼此的前男/女友。。。
抓交替的故事我听过很多。
多是讲十字路口的。
坊间传闻十字路口在风水学上属于恶址。
不仅不宜居住,还容易出现抓交替的恶鬼。
估计这部片子里的办公楼就是在十字路口的‘凶楼’。
我特别偏爱香港这些小段子组合在一起的鬼片。
比如早期的怪谈协会,半夜N点钟系列。
阴阳路里有一集(我在你左右)也是三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的一个大结构故事。
每个小故事都独立却也是分别支撑整个框架的柱子。
这是唯一一部当时立即把我吓哭到连VCD的包装盒都不敢拿的鬼片,也是我心中香港鬼片的翘楚。
喜欢看鬼片,不过是因为对那些坊间戏说奇谈抱有极大的好奇心。
当然也并没有从此就不敢坐电梯,避免厕所的最后一间等等。
可惜好看的香港鬼片越来越少了。
不知道是人变得越来越理性开始玩惊悚而避免直接的恐怖,还是好故事都被说尽了。
莫文蔚那部分最好看,不过名字起错了应该是女卫生间有鬼。渣男老板居然有一群好员工,放过他,也算是影片出人意料的地方吧。舒淇冯德伦一见钟情,嗯可以的,这导演是预言家。
那些年 碉堡的鬼片。
卧槽!!!!!小时候就是因为这部电影三个月不敢单独上厕所!!!吓死我了
烂。一点都不恐怖
我个人认为很精典的一部香港鬼片,过于真实,害得我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呆在空荡无人的办公楼内,上个厕所都有点紧张。
真的是比较好的香港恐怖片
傻比的年代
即使这种鬼片我也被吓得不敢一个人上厕所睡觉
以前看还觉得挺恐怖,最受不了实景的恐怖片……厕所学校办公室之类的
我靠!!吓死我了…不错不错!
香港鬼片的魅力在于中间夹杂的幽默感和出色的中式氛围,可惜此片只记得搞笑,而没有氛围
笑死了这也能叫恐怖片。。。噗,可是还是会遮眼睛!!
女鬼造型来自于《office 有鬼》第三个故事中的白化症女鬼,故事本身有着太多亚恐的影子,女鬼蜘蛛爬行和“出镜”方式,则完全脱胎于《午夜凶铃》,借来借去,很无聊很不恐怖~
陈小春在里面还蛮搞笑的
重温了下,莫文蔚很搞笑,最后颇有大姐大的范儿!拿着大斧头配着牛逼哄哄的音乐!笑; 冯德伦很帅,喜欢小酒窝,舒淇也很漂亮~~最喜欢的还是春哥,黄头银链,一身痞气,酷极了!!
无论气氛,故事,各演员表演,拍摄等方面来讲,本片算得上是一部质量上乘的“鬼片” 有很多不同于一般恐怖片的俗套,有创新,有感悟,片中的因果论,替身的说法 完全成立,所以整个故事很立体,真实感的呈现出来,不过分夸张,又贴近现实,恐怖片里难得的优秀作品!
边个话好睇架!!!!
这片子叙事安排得非常巧妙,三个故事三段式相互穿插,都很公正没有跑题,第一个到最后才揭开谜底,真相还是有点小惊讶,第二个罗兰阿姨那个比较温馨,最后舒淇那个其实是最恶最邪的,不过全程都没有任何惊悚和骇人画面,整体处理得干净利落挺有品质,一直不喜欢冯德伦,但他那时候言之不错!
原來白衣女子是江美儀演的。 整部看下來我真是當喜劇片再看,不恐怖。
这么多年还是很喜欢,尤其莫文蔚那一段,从办公室到卫生间的转场,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