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诚第一部第二部的忠诚粉丝,这个电影总会让我反复想起,翻出来再看。
看葛优演绎的幽默台词,舒淇美的自然松弛,爱情或友情里的诚恳。
前两部要演技有演技,要颜值有颜值,情节也是起伏回环,冯氏幽默搭上爱情的浪漫,又有王朔的一针见血,温暖,有趣又过瘾。
也总会在假期,心情很好的时候再回顾,回顾爱情的来临,回顾两个人的相处瞬间,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非诚三最好的一点就是大家都还在,这也是认真告别的一种。
但就是没什么值得回味的细节了。
就是那些让人想一看再看的东西没有了。
这也像极了现在这个年代,看起来丰富多彩,异常有趣,可是能留在心里的越来越少。
生活像走马灯一样绚烂又快速奔跑,灯熄灭后总是无尽的空虚无味。
第一部最喜欢看舒淇的情绪,看相亲的各种意料外的细节,包括北海道之行,笑中有泪。
第二部最喜欢面对死亡的那场送别,当然亚龙湾的治愈风景也让我们给三亚贡献了很多钱。
喜剧教我们含着眼泪调侃自己的不幸,也要珍惜彼此。
第三部的人工智能是主角,但是它让一切都虚假又膈应。
可能我也是主观情绪作祟,所有的演员围绕着人工智能的无所不能,显得范伟的演技那么苍白无聊,葛优大爷那样物质又好色,舒淇更是把自己的风格给憋回去,迎合一个机器人的尴尬,况且部分细节物化女性严重,让人反感,但是观众乃至整个时代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智能化发展。
最后可能导演也给我们空间去思考人类生活和人工智能的必要关系,但是从人工智能人出现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件事跟非诚勿扰就没有太大关系了。
因为人工智能最后也没有真诚起来,他们的本质就是拒绝真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它们怎么理解“高山上建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这样的心思?
诚意是没有计算过的心意,有计算的心意都是服务。
所以,第三部也是图一乐,图一时髦,与爱情关系不大。
如果是第一部的笑笑,压根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如果是第二部的笑笑,回来时听说机器人的自己也会潇洒转身离开。
没有测试,没有试探,十年足够有一个答案,十年后也足够让人成长到可以快速给出答案。
难道不是吗,15年观影后的我们,早就从第一部对爱情一见倾心的憧憬,有趣的灵魂这样的神话中走了出来。
我们早就看懂了孤独是常态,爱情是奢侈,荧幕上也不会轻易寄托我们的爱情观。
青春爱情电影你有多少年没看了。
你敢不敢承认,连去电影院都要做好长时间心理建设,很久没买零食爆米花等着电影开场,也好多年没跨年,追星,唱KTV了。
我们的世界里,最少的就是真诚,更多的是算计,算计今天的工作,算计明天的工资,算计刨出去三顿饭钱我们还剩什么,算计还有几个小时用来睡眠。
总之,我们可以去影院为自己的情怀画上一个句号。
当然,如果你觉着情怀这个东西屁都不是,那就在新年档随便选一部吧,我认为国语到7分才能看,这个客观一点6分吧。
我是纯靠着舒淇,葛优和范伟三位演员撑下来的。
這部電影裡其實導演留下了兩個跟最後結果有關聯的提示給大家解讀。
一個是猜拳那段,結果是在帽子裡還是在兜裡。
其實就是不管你怎麼解讀,導演都給了你解讀的依據,就看你到底怎麼想。
你覺得是什麼,馮小剛就會給你提供你需要的證據。
還有一個是真包和高仿包,到底哪個是真包,哪個是高仿?
只有買包回來的那個人才知道,他告訴你什麼你就會以為是什麼,但這到底是不是就是最後的真相?
還是只有導演他自己知道。
要說最後到底留下的是真笑笑還是高仿人,我們還得先簡單回憶下前兩部。
第一部的時候,其實完全是不存在愛情的,如果硬要說有,那也是笑笑和方先生(方中信)之間的,她和秦奮之間,要不是最後跳海後的貼心照顧,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時候最多最多笑笑對秦奮就只是好感,這個在第二部開頭也有明說。
第二部的時候,他們戀愛兩年了,關係沒有實質的進展,於是決定試婚,但是笑笑發現她對秦奮還是沒有愛,於是選擇了分手。
之後是因為李香山的死,讓笑笑感受到了世事無常,才在結尾又硬和好的,這裡面愛的成分佔多少,可想而知,更多的可能是感動,是習慣,是愧疚,是報答,所以笑笑最後同意了秦奮的求婚。
第三部,過了20年,結婚的前十年兩個人一直在一起,從側面信息可以知道,雖然不說過的有多難受,但起碼經常吵架是有的,最後笑笑因為投身環保事業,選擇了離開,並且10年沒有回過家。
這個十年不回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都不說愛的有多深了,你一年,兩年,再怎麼樣三年起碼得回來一次吧,能夠10年不回來,不見面,對有愛的人來說絕對是不現實的,更別說笑笑做的事真的能夠忙到全年無休,幾年無休的程度嗎?
還不如說她是主動選擇逃避,讓兩個人的關係慢慢冷淡來的實在,而那些一張張寄來的明信片,哪怕是對普通朋友這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麼在我看來整個事情到底是怎麼樣呢?
笑笑在老范那看到了仿生人能夠完全的替代自己,於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首先她完全授權給了仿生人,開放了仿生人的所有權限,甚至分享了自己的記憶和行為模式。
而AI機器人本來學習能力就是很快很強的,之前仿生人笑笑模擬吃醋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到位了,那之後略微表現出吃醋的痕跡對她來說也完全不在話下。
於是,升級後的,得到了笑笑全方位授權的仿生人笑笑回到了秦奮身邊,一邊陪伴秦奮,一邊模擬出一些不屬於仿生人的情感出來。
之後,回來的其實就是真的笑笑,這裡還有一個挺重要的信息,就是外貌。
仿生人笑笑仿佛回到了最年輕的笑笑的時候,而回來的笑笑有著在外面風吹日曬的歲月的痕跡。
要知道,笑笑可是在不同的國家做風吹日曬的活啊,還是公益性質的,沒有太多經濟來源的,別說保養了,能夠保持清潔可能都是問題吧,她在外面10年,回來還能比離開前更年輕?
這怎麼想都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吧,除非她這10年沒有做公益,過著滋潤的日子,花大價錢在臉上,就像電影里她的閨蜜芒果那樣。
但是,芒果花了那麼多錢,依然沒有這個笑笑看起來年輕吧。
風吹日曬的笑笑能夠比花大價錢保養臉的芒果還年輕,現實嗎?
最後真笑笑在車上問朱迪的話,肯定是最令大家懷疑她就是真笑笑的點了,因為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各自的主人在場,機器人之間是沒有必要閒聊的,更別說問對方問題了,問出的還是那種關於情愛思念的問題,這段戲可以說明示了這是真笑笑無疑。
也就是說,真笑笑授權仿生人笑笑,讓她回來照顧秦奮,又故意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讓有小聰明的秦奮可以在最後自己想到,這個假笑笑難道才是真笑笑?
但這其實是真笑笑通過對秦奮的了解而專門針對他設的局。
最後,仿生人笑笑本來就得到了真笑笑的授權,那自然也終於可以侍寢了,於是秦奮堅信了仿生人笑笑是真笑笑的事實,而真笑笑留下了完全繼承自己的假笑笑來報答秦奮這麼多年的不離不棄,而自己可以繼續浪跡天涯,尋找生活的下一個篇章。
所以,雖然表面上好像是大團圓的喜劇,但在我看來,其實骨子裡算是一出悲劇吧,畢竟仿生人笑笑再像真笑笑,她也是假的,而秦奮真正等的人只有真笑笑,他要的也只是真笑笑。
只希望他能夠到生命的最後也沒有發現這個真相。
騙他可以,最好能夠騙他一輩子吧。
烂片算不上,但剧情确实太平淡。
如果没看过1-2的肯定一个星。
如果看了之前的,也最多2-3星到顶了。
葛优和舒淇都老了,看一个老头贫嘴好奇怪。
而且梗都好过时,完全不接地气了。
冯小刚也老了。。。
美人鱼2快来了,希望周星驰别垮啊!
。。。。。。。。。。。。。。。。。。。。。
1. 我最不能忍受的,一个男的左拥右抱俩女的,咋,一个真人一个机器人就可以合法“一夫多妻”???
倒是满足了多少闷骚男的幻想,恶臭无比!
2. 两小时电影,你给我放45分钟的回忆(前两部片段剪辑???????
3. 李成儒和小岳岳你来我往说梗,你俩说相声呢?
相声成本多低啊!
而且跟剧情没有个毛线关系!
4. 我不喜欢虞书欣,连当机器人也没有舒淇那两下子,不会演戏的人机器人当然也不会演。
贺岁档已经过好几天了,元旦假期也结束了,刚查了一下电影票房榜,贺岁档主推的五部国产新片中,《非诚勿扰3》竟然排在最末,才几千万元,最后估计破亿都很难,和另一部喜剧片《年会不能停!
》差了一整个数量级,和十几年前的《非诚勿扰》第一、第二部票房也不可同日而语,算上这些年来的人民币购买力变化,冯小刚的这部新片,只能用“折戟沉沙”来形容了。
作为一个独力开创了内地电影贺岁档的导演,冯小刚的此番败北,就更是具有英雄末路的标志性意味。
如果说之前《只有芸知道》《北辙南辕》《回响》的接连失败,还可以归结为尝试不熟悉题材所必然存在的风险,那么这次回到最擅长的喜剧片老路,而且又是《非诚勿扰》这么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IP,结果还是不能奏效,那我们似乎就可以板上钉钉下个结论:冯小刚应该是彻底过时了吧。
《非诚勿扰3》剧照冯氏喜剧,向来都是票房与争议同飞的。
这次不但票房低,连争议批评也很少,悄无声息,无人在意,这种情况好像还是第一次。
曾经在国内电影界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冯小刚,现在会觉得落寞吗?
这部电影我倒是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看了。
尽管并非冯小刚影迷,但总觉得他是琢磨中国大众文化绕不过去的一环,之前这么多年来他的每部新片我都第一时间去看了,就像一个习惯。
平心而论,《非诚勿扰3》绝对不算差,绝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烂片,甚至比起以前的冯氏喜剧,他还有一点进步。
以前冯氏喜剧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小品化,故事结构松散,基本都是靠贫嘴、说段子引人发笑,就像是把好几个春晚语言类节目拼在一起凑成一部电影。
从《甲方乙方》《私人订制》到《非诚勿扰》前两部,都是如此。
《甲方乙方》剧照而到了《非诚勿扰3》,冯小刚总算是编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就是讲葛优饰演的秦奋,和舒淇饰演的梁笑笑,结婚后长期分居,一个在高科技公司当老板的朋友看秦奋太寂寞,就给他定制了一个跟梁笑笑一模一样的机器人送他,伺候他的饮食起居,然后梁笑笑忽然回来了,于是秦奋要面对一真一假两个梁笑笑。
整个故事都在围绕这么一个核心设定,最大看点就是真假难辨的两个舒淇同时出现并且明争暗斗,考验老公是否真心,通过人物身份错位制造笑料。
故事内部有起承转合,最后还有几重小反转,结尾还有点开放式,不再只是靠语言本身搞笑了。
《非诚勿扰3》剧照冯小刚肯定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他不想被时代抛弃,想贴近现在年轻人的趣味,于是定了一个现在最时髦的人工智能题材,视觉上又是现在很火的鲜艳明亮的多巴胺配色,而且剧本没有依赖王朔和刘震云,主要都是自己操刀,都已经这么拼了,为何依然无力回天呢?
但仅仅凭我并不算时髦的眼光去观察,也可以肉眼可见地察觉,这部电影到底过时在哪里。
《非诚勿扰3》剧照首先,66岁已成“真·大爷”的葛优,配47岁驻颜有术依然美丽的舒淇,这俩演感情戏,光脑补就会让年轻人觉得难以接受。
大家更想看舒淇搭一个年下小帅哥,而不是在大爷身上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这一点葛优也是有自知的,他在片尾彩蛋里就说了,以后不会再演这个系列,年纪大了不适合演恋爱戏了。
其次,既然是恋爱戏,就必然涉及到性别观念。
二十年前冯小刚讲爱情观还有人听听,但现在经过这几年性别领域的一轮轮思潮和一茬茬觉醒,冯小刚在大众心中,尤其是大城市年轻人心中,已经成为落后的“爹味直男”代表。
这一点,从他日常生活中流出来的聚会片段,到他执导的女性题材网剧《北辙南辕》均得到印证。
结果就是,一看是爱情片,观众们,尤其是年轻女观众们,就已经下意识在抗拒了。
《北辙南辕》剧照冯小刚在主观上,肯定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观念有什么问题,他可能还觉得自己挺尊重女性的,对老婆也是敬重恩爱的。
但那一代直男心里的“爱”,和如今年轻人所需要的“爱”,早已经不在一个体系之内,交流起来只能是鸡同鸭讲。
就拿《非诚勿扰3》来说吧,主线都在表现秦奋是怎么思念、疼爱梁笑笑,他经受住了高仿真机器人带来的考验,并且说出了一句感人台词:“什么是思念,思念就是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什么是挂念,挂念就是害怕,怕你过不好,怕你受委屈,怕你不回来。
”这就是冯小刚想表达的爱情观。
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非诚勿扰3》又可以看成是一个老男人漫长的意淫:结发妻子不听话,不着家,然后有了一个机器人,容貌是年轻版的妻子,永远不会变老,而且还对自己百依百顺,家务全包,像女仆一样伺候自己。
这时老婆回来了,自己既要表现顾念旧情,可心底又舍不得听话的机器人,于是就坐看一真一假两个老婆为自己争风吃醋,不亦乐乎……舒淇在这部电影里其实还挺有演技发挥空间的,她要演出好几种不同的状态,包括梁笑笑本身的状态,模拟梁笑笑的机器人状态,还有梁笑笑又反过来装机器人的状态,亦真亦假变幻莫测。
尽管只是个软科幻片,但两个舒淇斗法的场面还是挺震撼的,特效做得没有丝毫破绽。
冯小刚一定会为此得意,但我也知道,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一幕会尤其让人火大:如此美艳不可方物的舒淇,一个配给葛大爷就够了,现在看两个舒淇争一个葛大爷,这可能是导演的“好梦”,对于观众来说却是一场噩梦。
我无法衡量冯小刚和年轻观众之间究竟谁对谁错,我只是看到了这种明显鸡同鸭讲的状态,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
上面说冯小刚够努力,但他确实也有不思进取的一面。
同一个题材和故事结构,一旦成功,他就要反复征用。
比如《甲方乙方》成功了,若干年后就有了换汤不换药的《私人订制》。
机器人故事看似新鲜,实则也是个陈旧的题材,光是冯小刚本人,之前就有过两次同题材的尝试。
《非诚勿扰3》剧照第一次是1992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剧是赵宝刚导演的,冯小刚那时是跟王朔一块儿当编剧,这也是他认识葛优的缘起。
《编辑部的故事》第22集,标题叫《人工智能人》,片头注明编剧是王朔和冯小刚。
当时的“甜歌皇后”李玲玉,在剧中客串了一把,演一个被出租给《人间指南》编辑部当助理的机器人。
这样的设定,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而且剧情展开也颇具深意:在机器人的刺激下,编辑部各位成员都暴露出各种人性弱点。
两位老同志感到被淘汰的威胁,对机器人横挑鼻子竖挑眼。
余德利和李冬宝见机器人模样不错,见色起意,戈玲还因为李冬宝吃起了机器人的飞醋。
看得出来,冯小刚和王朔是要借这个故事狠狠讽刺一把知识分子。
不过后来,机器人也流露出了一些人性弱点,让大家起了疑心,最后证明,此人其实是找不到工作假扮机器人的社会女青年。
整个人类都被王朔冯小刚涮了一道。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冯小刚第二次创作机器人题材,是1996年春晚,郭达和蔡明主演的小品《机器人趣话》,当时编剧栏署名是冯小刚和张越。
这个小品讲的是郭达定制了一个机器人给自己当老婆,本来想要毛阿敏那模样的,结果打开一看是蔡明,他恍然大悟怪不得买的时候给打了八折。
机器人用遥控器指挥,可以设定成各种模式,包括“温柔贤惠型”“清洁型”“善解人意型”等等,结果每一种模式都让郭达受挫抓狂最后疲惫不堪。
这个故事架构已经很接近后来的《非诚勿扰3》,可以说是雏形了。
小品《机器人趣话》我还记得这个小品给当年十岁的我造成的心灵震撼,不夸张地说,我当时笑得一边打滚一边打鸣。
蔡明歪着头举起两只胳膊摆出的那个定格姿势,她似乎带电的嗓音,还有最后遥控器摔坏使机器人进入逻辑混乱状态,都让小小的我感到新奇不已。
可以说,蔡明饰演的这个名叫“菜花”的机器人,就是我对机器人最初始的印象。
现在看来,这个小品除了新奇有趣,也有一些对于人性的讽刺,比如郭达对搭档蔡明的阴暗内心活动,被机器人给抖落出来。
早在二三十年前,冯小刚就先后两次操作过机器人题材的剧本,所以这次《非诚勿扰3》只能算自己抄自己。
曾经的前卫先锋,到如今只能算残羹冷炙。
对人性的讽刺已经不见了,只有抖机灵和老男人们一厢情愿的深情与怀旧。
而且这前后三个机器人全部都被设定为女性,是太明显的男性视角。
如果宽容一点去看《非诚勿扰3》,也能笑得出来。
只是现在大家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就显得这盘剩饭可有可无了。
《非诚勿扰3》剧照看完《非诚勿扰3》后,我又去电影院看了《年会不能停!
》。
将这两部电影对比着看,就特别能直观地感受到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残酷。
大鹏、白客都是伴随互联网文化成长起来的喜剧人,他们是懂现在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包括大厂的那套黑话,手机和邮件显示框的快速剪辑,还有打工人的疲惫和焦虑,都被生动地呈现出来。
整个故事结构,远比《非诚勿扰3》要复杂,节奏也快得多。
我估计里面一些段落,冯小刚可能连看懂都费劲。
冯小刚前一阵为宣传电影,上了毛不易和李雪琴的节目《毛雪汪》,他在里面盛赞了大鹏,说大鹏非常聪明。
他一定能感觉到,世代更替的不可阻挡。
但决定这更替的最重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一定不是聪不聪明。
冯小刚在节目里介绍《非诚勿扰3》的故事时,对李雪琴和毛不易反复强调,这就是个荒诞故事,只为逗人一乐,千万别较真。
当毛不易问他,是怎么想出电影里那些桥段的,他笑着摸摸头,蹦出一个词:“胡扯呗。
”
这或许只是自谦,但无意中说出了一个致命因素。
冯氏喜剧,从始至终,都是建立在一拍脑门突发奇想的基础上。
他和王朔都更接近于语言艺术家,就是靠舌灿莲花来刺激观众,引领观众。
但现在这一套已经走不通了。
现在比起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说什么。
最近这两年几乎所有的高票房电影,都有一个明确对应的社会议题:杀妻、电诈、黄谣、留守儿童……《年会不能停!
》则是聚焦公司裁员问题。
这些议题背后,是无数人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就是所谓的“时代情绪”。
《非诚勿扰3》剧照大鹏、陈思诚,就是当今电影界捕捉时代情绪的两大行家里手。
在这方面,冯小刚只能甘拜下风。
但,大鹏和陈思诚难道就是我们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吗?
我又很怀疑。
捕捉时代情绪的另一面,也可能是迎合大众,是投机取巧。
《非诚勿扰3》里还有一句台词,说机器人擅长计算,而人类擅长算计。
我感觉,大鹏、陈思诚是两者皆有,既会计算,又会算计(只是对作品而言,不涉及人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看到冯小刚的黯然失势,又不免会替他感伤。
他固然有不少缺点,容易得罪人,但总体而言,还算是一个比较真诚的创作者。
而且,我毕竟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他曾经的努力深刻改变了内地娱乐业,让台词终于开始说人话,让快乐终于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价值取向。
让我现在去对他落井下石,跟着墙倒众人推,我做不出来。
冯小刚的时代过去了,我能理解,也能接受,但我依然有点怀念它。
本文首发于“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
特别庆幸,秦奋和笑笑还能再次重逢,想问一下,今天坐在影院里的,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坐在身旁的人变了呢?
一点也不夸张的说,《非诚勿扰》算是80后这代人,重要的爱情启蒙电影作品之一吧。
所以,能看到冯氏喜剧,尤其能在跨年档回归,真的是打心里高兴!
一知道《非3》上映,就开始回顾1和2了。
当时看这两部时我大概还是在高中吧,那时候看不懂现在再看简直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很爱那句话: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将错就错,有些事本来从根上看可能就是错的还不如就将错就错。
没想到《非3》里还加入了未来和高科技的元素,配上多巴胺色彩,让故事特别新颖!
《非3》延续了秦奋与笑笑的爱情故事,讲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后,还没等蜜月结束,笑笑便加入了环保公益组织,奔赴全球各地保护环境,一走就是10年。
后来老范送了一台人工智能人“笑笑”陪他,陪着陪着就陪出了感情。
这次,秦奋要在人工智能人“笑笑”和真人笑笑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这个和笑笑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的出现,对秦奋来说就像是一个新的爱情考验。
一个是几乎完美的她,但是机器人;一个是10年不见,我行我素的她,但是真实的她。
秦奋作出选择的那一刻就是对爱的选择。
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有趣,笑点也很多,泪点紧随其后。
虽然已有十几年未见,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仿佛感觉他俩的爱情线这么多年从来没停止过发展的进程。
还有这个演员阵容也太难得了,葛大爷66岁了,他饰演的秦奋在电影中70了,再想看他谈恋爱够呛了,所以这是最后一次看他和笑笑了。
就和那些老一辈的歌星开演唱会一样,看一次少一次了。
现在想起来,那个时代的电影和看电影的我们多么单纯啊!
你可以相信一个演员的演技,你可以相信一个导演的初心,你会为了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而泪流满面。
最开始看第一部觉得是一部荒诞的爱情喜剧,到了第二部,则是满足我对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理想居所和美好爱情的悲喜剧,到后来慢慢大了,也看懂了很多台词,秦奋那些市侩的贫嘴里其实是真性情 ,笑笑对秦奋的爱是越来越深厚的。
每重温一遍除了让我会心一笑,留给我更多的是对婚恋观和生死观的更深层次地思考。
随着《非3》的到来,我也从懵懂的高中生变成了一个大叔,……还好冯小刚爱念旧,让秦奋和笑笑再爱一把,也让我们再笑一把,可我却笑着笑着就哭了,第三部的故事,让我太有共鸣了!
也让观众在嬉笑中看见自己的爱情和人生,笑泪齐飞。
这样的水准说明了冯小刚导演在商业性,艺术性,和群众口碑的把控上展现了大师级的功力。
非常开心在23年的跨年档,看了最后一部《非诚勿扰》。
我的青春,也就此别过!
可以感受到经济不景气大家急需赚钱,剧本水平小于等于大学生编剧课期末大作业,色调布景对多巴胺重拳出击,台词表演也是春晚小品的水平。
李诚儒、姚晨、岳云鹏贡献了全片唯三看得人舒服的表演,范大爷尽力了,葛大爷偶有高光时刻,舒淇依然绝美但角色陡然无趣,虞书欣和关晓彤半斤八两的烂,一个像努力装机器人的没脑子女大一个像只长了岁数没长脑子的女大。
感谢常远,起码建国还有点意思,但也就一点。
虽然用AI切口、环保调侃与旖旎风光装点,全片挥之不去的还是那股浓浓的老人味儿。
非要给中老年男性标榜贞洁就像在AI朱迪脸上画网红妆倒钩眼线,是一种行为本身比结果更为明显的幽默。
尽管舒淇留起中年妇女发型依然美丽,主角夫妇的年龄差仍然摆在那里,所以说她浪迹天涯就是为了回到这个为她守身如玉的老头身边做保姆?
我更愿意相信真正的笑笑放手离开了——人不是一定要有婚姻和爱情的。
看着看着明显觉察出没东西拍了就来大量PPT转场式flashback,大学生写论文凑字数莫过于此,而结尾字幕拿出了中学生初学PPT调色艺术字的水平。
电影院里两小时尬得如坐针毡胃里翻江倒海…谢天谢地这就结束了。
但我本以为会有更深沉智慧的结局。
纵观全片最为合理的一处设置是什么呢?
是中国男足还会输。
影片调色过于艳丽用在年轻偶像剧可能还行可用在满脸褶子葛优大爷主演的影片上感觉就有些违和,对白台词还是耍贫嘴抖机灵但是没有了灵气没梗了让人觉得老气横秋甚至有些油腻腻。
人是孤独的,有钱有闲的人也会觉得孤独,渴望付出爱与被爱。
葛优饰演的秦奋事业成功感到人生孤独需要陪伴于是通过征婚找寻另一半奈何遇到的全是奇葩,最后遇上陷于恋情纠葛的空姐舒淇心生爱慕,用贫嘴,抖机灵,陪伴旅行方式获得美人芳心。
纵观整个《非诚勿扰》系列故事情节老套对白尴尬,如果是偶像剧用耍贫嘴,抖机灵的方式获取女孩芳心我会觉得这是年少青涩尚可接受,但大爷都66了还用十八九岁的那套贫嘴,抖机灵显太得过油腻,于是又是北海道旅行又是原生态半山别墅加上所谓的人生哲理来俘获美人芳心,让人不禁联想这是不是编剧兼导演本人生活认知的真实写照:功成名就有钱有闲的大爷,用幼稚话术和引以为傲的人生哲理外加最为重要的钞能力,就能取得女性芳心赢得一场幻想中的完美恋情,通过恋情证明自己仍富魅力还很年轻,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用了几乎一辈子的油腻老套话术来“泡妞”,用自己的那套悟了一辈子的人生哲理充当导师指导他人的人生。
至此,有钱有闲老大爷的最终幻想成为该片剧本。
看剧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器人,我会不会定制一个想要的人。
带着这个疑惑,我又不禁想到秦奋为什么会这样等笑笑十年,这十年他们没有任何现实的接触,没有一起成长的经历,喜欢的还是真正的对方吗?
直到ai笑笑的出现,果然,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秦奋明显喜欢上了这个为自己量身定制的ai,她有着笑笑的外表(甚至更年轻),又有着他想要的听话、贴心、知冷知热……再果然,后来短发笑笑也说出了他的这份心思……
为什么说短发笑笑呢,因为这部剧真的同时出现了两个笑笑,一个长发一个短发,有很长一段剧情,我真的分不清哪个才是真的(PS:短发笑笑真的好像郭采洁)在这里我只能表达一下个人观点,在反复看了两遍以后,我摸索出了一个可能:应该是梁笑笑代表国际环保组织回公司商谈ai机器人捡垃圾的时候,她提出要范先生帮一个忙,从这里开始,短发笑笑是真人,和秦奋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而且是秦奋这么多年来极其想要的,相依为伴的生活(同时在此期间,他们公司又进一步突破了机器人吃饭问题,以及梁笑笑本人回归,可以授予ai更多权限的问题)
这里开始笑笑的肢体语言明显比之前的ai更有人味儿,没有之前那么浓厚的机器感但是当他躺在病榻上,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后,笑笑的内心就开始质疑,秦奋想要的这个梁笑笑,到底是真正的、完整的她,还是有她的外表就行了的ai
秦奋的态度很明显,他喜欢的是这个能照顾他陪伴他的ai笑笑,对于真正的梁笑笑不过是责任——接着
所以出院后,ai笑笑陪秦奋先回了家,真笑笑则恢复了环保工作者的形象随后回家,开始了三人行的生活到最后车上和朱迪对白的那个长发笑笑说了那段话就更加确定了,走掉的这个才是真的笑笑,最后回到2008年的彩蛋也再一次证明了走掉的那个长发笑笑才是真正的笑笑。
《非诚勿扰》三部曲,纠缠了25年,分手复合又结婚,可是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正如剧中所说,人物关系一旦形成,想改变,就很难了。
哪怕这个笑笑是假的,也无所谓,因为人物关系已经形成了,他俩才真正符合彼此的需要
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暗示,真笑笑回归后要撵走ai笑笑,但是ai笑笑和秦奋穿的才是情侣装(绿袜子&绿拖鞋),暗示了秦奋现在更偏心于ai笑笑这十年,秦奋一直在放风筝,他说笑笑每寄一张明信片,他就换一个款式。
为什么放风筝呢?
因为谈恋爱的人都知道,只要风筝线还愿意被拽在自己手里,这只风筝迟早会回家。
可是这次风筝本人回家了,他也有了新的笑笑了
在这里,ai笑笑笑着剪断了代表真笑笑的那根风筝线看到最后感觉挺讽刺的。
秦奋是明确带着“非诚勿扰”的标签开启了相亲之路,他就是想找一个一心一意挂在自己身上的女孩,但是和他相亲的这些女孩子,没有一个是带着诚意来的,包括笑笑。
他想象着笑笑如果跟方先生切断了念想,就会把一颗心全都挪到自己身上,所以毫不犹豫地在梁笑笑身上下了这个赌注,陪她去北海道断情绝爱。
可惜他所谓的这个“好姑娘”,其实也只是在方先生的事情上偏执了一回,就再也没有燃起爱情的火苗,而他却在跳海自杀的她身上进一步看到了一些小白当年的影子——年轻、漂亮、聪明,又脆弱,而且缺乏勇气,甚至最后压垮她们的都是同一个原因,扛不住世俗的压力(小白是因为想通过偷渡开始新生活却被告发的生存压力,笑笑是因为做小三口不能言的道德压力)
为了找到秦奋爱上笑笑的原因,我又特地回头看了前两部,终于发现了这段小小的,前后呼应的细节所以秦奋真的是一个很爱揽责的人,第一部里,他酒后哭过一次,是因为想起小白的死;第三部里,他酒后又哭过一次,是因为想起李香山的死——他始终觉得这两个人的死都跟自己有关,所以始终走不出来。
所以这才是秦奋当初下定决心接住笑笑的原因,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宠爱笑笑,面对十年不回家的妻子却始终包容的真正原因——他接住的不是梁笑笑,而是当年他没能接住的小白
所以笑笑不回家也没关系,只寄明信片也没关系,相比起死去的小白,他只需要知道她还活着就行至于笑笑对秦奋的感情,第二部中已经很明确地说了,笑笑对秦奋一直都不来电,只是依恋于他对自己的好,习惯于他的陪伴,甚至我觉得,是足够有钱。
所以长城上接受求婚,紧接着海南的试婚之旅,笑笑最终还是没办法跟他走到一起;分手后给秦奋发短信,也不过是有点把秦奋当备胎的意思(风筝寓意);最后第二次接受他的求婚,也不过是听信了李香山弥留之际的那句“婚姻怎么选都是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于是她接受了十年和秦奋将错就错的婚姻,又在十年后以环保事业为由离开了他。
当然,秦奋其实也只是把她当成小白的替身而已,所以他俩其实都没有“以诚相待”,对于剧名的“非诚勿扰”来说,挺讽刺的但是分开也并不一定是be,他们只是各自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了没关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PS:虽然全剧都在夸赞未来美好的人工智能世界,但是冯导还是悄咪咪吐槽了一句人类的担忧
到底怎么才能证明谁是真的,在未来可能真的是一个难题
作为结尾的一部,画面受到了爱乐之城的影响,但剧情叙述和节奏却离其甚远,故事立意也过于浅薄,1探讨了相识相知的故事,2探讨了人生的离别,3好像要探讨爱情的意义在于现实的人还是记忆中的人,但只是点到即止,人与机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电影对于这些仅仅作为彩蛋,没有深入探讨。
中国不缺少话题的电影,但缺少具备一定深度的电影,前两部都是通过现象来探讨人生,方能得到好评,这部仿佛入现在中国电影的缩影一般,深度越来越少,炒的只有话题。
所以不及格,只能希望未来会更好吧。
平时不做题,上来就考试,能及格就不错了。哈哈
冯小刚的确是老了,老人都忍不住要回顾过去。关于婚姻,非2已经讲过了,非3讲的是如何相守一生。一辈子很漫长,要从一而终,就不能有第三者存在,感情的转移其实很容易。
虽然不否认电影也有一些笑点,但是两个长得好看的女人对一个老男人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还为之争风吃醋的桥段,真的是冯小刚低俗至极的意淫。
这系列这么看过来还是挺有记忆点的,感情上给三星,真的是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
对于结局,我倾向于理解真笑笑来过,又走了。留下一个假笑笑给秦奋挺好的,除了捡垃圾,她大可以周游世界,寻找新的方向。与其让我相信秦奋十年没有性生活,不如按这个走向来理解。何必让真笑笑交接假笑笑的家务活、糟心事呢,如果一个机器人可以代替秦奋心中的梁笑笑,那么这份所谓的爱和守候,归根到底不还是为了“吃上一口热饺子”吗。还是爱你年轻的容颜,不愿承受岁月的变迁。120分钟充斥着中老年男性的由衷诉求:“我们爱美女,70岁依旧可以金枪不倒,美女还能给我热油推背。”电影本身是一个情怀向的广告片产物,宝强的语音ai想要拥有,其余的毁灭吧,谁爱看谁看。
全程都是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要不是葛大爷和林小姐两个人残留的那点化学反应,可能真的看不下去。
冯小刚攒点儿钱治治阳痿吧
以未来当噱头,持续输出老男人的封建表达,充满偏见、物化,打底仍是二女侍一夫争风吃醋的无聊幻想。即便不提以上这些,《非诚勿扰3》也依旧是部处处敷衍的烂作,何况内核还这么令人反胃。世界上从此又多了一部压根不该被拍出来的电影。
看得出来冯爷是真没辙了,才能想到拍非诚勿扰的第三集,问题是谁会想看一个66岁的葛优和47岁的舒淇谈恋爱的故事呢,何况还是个留着难看发型的假舒淇,连老帅哥刘德华和梁朝伟光谈恋爱都没人看了吧,对面屈楚萧可是都能演葛大爷孙子了。
今天的人,对冯小刚的王朔式碎嘴子和北京梗,已经不认可了。葛优确实老了,人老是老在眼睛,舒淇演技精湛,对未来的配色和机器人应该先为工业环保服务再为人服务是两个槽点,故事时不时还能打动我。酷喵。
听葛优说话是一种享受,莫名给人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短暂忘记现实的烦恼。再见吧,葛优老了,舒淇也没法再演4了,一对经典组合,存在过,就很好了。
3.75星。糖果配色的电影,结尾的真假笑笑有悬念,get到了姚晨的美,服饰有松弛感之美。
几句每一句台词都能精准踩雷,对lgbt的刻板嘲讽就不说了,十年如一日的老男人yy,一个不够yy两个,老的不要要年轻的,分不出真假就靠do,真的是恶心到吐……
看完这个的那天又看了一遍《我是你爸爸》。电影本身就那样,但是它映射了一种挥刀向弱者又渴望被管束的京男奴性。这里的权力最集中,离权力中心最近,但也最难以跨越。回忆一圈我看过的北京城市片子或者认识的北京男孩,最有标志性的不是富贵闲人的闲散,而是一种知道上升通道关闭或爹上有爹,于是开摆的窝囊。不在山东,最能代表中国现代男性文明的城市,当然是北京。再映射到感情里就是吐槽老婆又希望老婆管,希望和对方有无止境的游戏,玩四爱的游戏。因为其实不独立,挺娇夫的。
显然导演把这个以相亲恋爱开始的故事,放置进入婚姻生活之后,而且用如此超现实的手法,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在这个晚婚不育浪潮的微博时代,还在讨论承诺和相守确实有点赛博朋克,把严肃的亲密关系包裹进喜笑颜开的糖果色中,不失一种理智过后的云淡风轻。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爱在一起,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无论如何复杂的演化,最终也逃不了心中那份对爱的执着与信念。
本来想看看舒淇,但实在浪费时间且有点恶心。
暮气,陈腐,疲倦,懈怠,颓势难掩还故作轻松,冯导和华谊的时代过了,京味贫嘴抖机灵,老男人高端局,不灵了,如今的江湖已经不是他们的江湖了!
冯导讲故事越来越稳了,不疾不徐。只是这故事实在没编好,跟老年人的身子骨一样虚弱,架构和情节都有些力不从心,台词也有硬凑金句的嫌疑。总体来说干货不多,远远没有第二部朔爷出手那么能打,比第一部也差很远。总之是越往后越水,结尾时两位主演竟然出来恭祝大家龙年大吉了。话说您这也不是春节档啊!片头片尾也更像是个三流公司年会的PPT,毫无艺术设计感。老啦,老啦!岁月如梭,冯小刚也熬成老一辈艺术家了。这部片儿与其说是一部爱情片,毋宁说是冯导对于老年生活的抒怀,对年轻往事的追忆,对过去朋友的缅怀,对唯一真爱的一往深情。时光不再,回头看这一生,些许欣慰,些许遗憾,喝两杯小酒,庶几可以迷蒙双眼,模棱头脑,坦然享受最后这一点余晖残照吧。舒淇真美呀,小翘臀真迷人。5分。
不知道岳云鹏李诚儒那条线的意义,结尾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真的走了留下假的,假的走了,但是有了真感情
15年!!三部都超级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