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和题目没啥关系。
标题党。
前半部分看得很坦然,心想大致也就是神父感化的剧情,神父被打的鼻梁骨断裂甚至可能闻不到味道,除了觉得亚当够狠以外,还有就是打你左脸伸出右脸给他的教导的经文。
而实际上神父虽然表面不记仇实际上仍然存在着一种类似软抵抗的报复,就是在放纵那个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射杀无辜的白猫的情节--他不是完全人,不可能没有一丝的怨恨,最终还是示威了,就像一只羊露出了犄角。
中期完全感觉不对头了,完全一悲剧,儿子、姐姐都是悲剧,自己也是悲剧,而他只是靠着信仰甚至带有一些迷信色彩来坚持的生活,很显然他的不完整的信念也带动着其他几个软弱的罪人,使他们能够安于不犯罪。
可事情是越来越糟,就像约伯所遭受的那样越来越糟,连坚固的信仰都被看过约伯记知道的真相摧毁了。
这也是天意,让亚当看了圣经,并且去告诉亚当背后的真相。
亚当本想邪恶的靠着瓦解神父的信念来摧毁他。
但当晚,亚当悲催的躺在地上的时候,神迹出现了,那棵苹果树被闪电摧毁了。
亚当看到此神迹,后悔对神父所作的,把他送到医院。
而这次失去信念的神父已经没有几天活了。。。
整体这部电影是在对约伯记的神学意义上进行阐述。
看守苹果树人的名字叫亚当。
这个寓意太明显了。
亚当在一天天的被感化,尽管表面看得不够明显。
神父是在软弱中,坚守着信念来做工的。
神父尽管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但如果没有最后的受难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这在诠释着上十字架的含义。
苹果树的倒下大约意味着超自然的能力要破除知识果子带来的后果。
大致就这些。。。。
一个新纳粹党徒被送往一个偏远的教堂接受感化。
在那里他遇到了酗酒、惯窃的前象棋冠军;随身揣着手枪喜欢抢劫加油站的前恐怖分子;但是最让他不安的是天真而虔诚的牧师。
作为感化教育的一部分,Adam自己选择的任务是用花园中的苹果树的果实做一个苹果派。
但是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使得苹果派变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底是恶魔在考验Adam还是上帝在惩罚牧师?
究竟是牧师感化纳粹党徒还是纳粹党徒打破牧师的信仰?
几乎没有看过丹麦的电影,真的不错。
有点像德国电影的直接和冷峻,但是没有德国的沉重感觉。
影片中有很多黑色幽默,但是和剧情结合的非常完美。
让你笑一下,但是感觉还是不笑为好。
题材上加入了过多的宗教因素,像两个主角的名字,近乎神迹的种种事故。
但是整体而言还是以人性为主,是反对纳粹和种族主义的非常好的教材。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每次都是我?
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还是魔鬼作祟?
都滚吧把心寄托于上帝的人只会被上帝打败人活着只要向前看就行了没有什么为什么其实好电影前两分钟的话就能看出来,当光头拿出小刀,大巴开过的时候我就禁不住的笑了,一艘好船啊
如果你真的认为有,那世上就真的有魔鬼了。
魔鬼无时无刻在检验着我们,我们得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只是道听途说,这个世界就要变得忧郁而不适合居住了。
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牧师对所有人都不抛弃,对自己也没有放弃。
还有多少人,在把摩西出埃及、过红海的事情,在当做神话看?
全篇都是冷调处理,连让人为之动容之处都是冷冷的
我是个胆小的人,电影里的暴力镜头我都不喜欢,奇怪的是,当我看到牧师挨揍,我笑的像个疯子,太过瘾,太痛快,恨不得自己上去补两脚。
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历经苦难,却有本事把日子过得像北朝鲜新闻一样,亢奋又快乐,喝不完的鸡血和鸡汤,就是看不到真实的生活。
这就是逃避的最高境界吧。
所以牧师的妻子才会自杀,丈夫对苦难的反应,是个正常人都受不了。
救赎从那一句开始:儿子,上帝不爱我们。
”他终于看到儿子的苦难,在此之前,他的儿子多么孤单!
大爱法西斯帅哥第一个造型,很帅很有型。
回味良久的好片!
从头笑到尾!
北欧的电影感觉不涉及到《圣经》的内容,那“导演”就没有深度,因为每个人都是圣经解读的小能手……整部片以圣经新约为蓝本,众信徒因为各种原因跟随耶稣,开始也觉得耶稣是个“神棍”,但耶稣不断的用其创造的“神迹”让众人崇拜的五体投地;而这片不仅仅是“神迹”,而更强调的是“信念”,哪怕是看似“荒诞”,但也要坚持到底;而这片更将创世纪里犯错误的亚当和耶稣的那些信徒相结合,重新诠释了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有信仰……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以为和所有的励志电影一样,一开始讲一个人多么堕落,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教堂,神父用种苹果树的方式开导他,终于成功。。。
结果完全不是。。。
而且完全没有看出来笑点在哪里,所以很奇怪为什么要归到喜剧片,难道有人说是黑色幽默吗?
每个人都很惨,完完全全的负面经历,神父尤其甚,如果是我,我想我早就崩溃了,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或者早就自杀。
于是也就更加理解西方的性恶论之说,人出生就有罪恶,自私,为获个人私利不顾一切,所以有雇佣兵,所以有杀手,所以有强奸犯,所以有抢劫犯。。。
面临千疮百孔的生活,惨痛的现实,本能的报复只能离幸福越来越远。
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是什么,是原谅和理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了那么多电影,经历那么多事,都在说这个故事,上帝说别人打你一个耳光,你就要把另一半脸凑上去。
遭遇不幸的人们会忍不住痛苦流涕,为什么难过的是我,为什么这种事情要发生在我的头上,是我做错了什么事嘛?
神父说是魔鬼的考验,亚当说别自欺欺人了,你的不幸就是上帝本身给你的,没有希望。
看到那一刻,我也绝望了,会质问人活的意义是什么,可是我希望即使我们不信仰基督教,我们也要相信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今天和明天,我想不到意义,因为意义是通过我的行动来赋予的,生活本来就毫无意义,单纯想是没有用的。
过去的不幸我们只能选择淡忘,因为对过去我们实在无能为力,但多少好像看起来有点像逃避。
也许,信仰就是给昨天一个合理的解释。
2005年的这部电影,果然算是被忽视的佳作。
首先主要的还是信仰,关于信仰的电影,或者里面多少带着对信仰思考的电影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题材类型。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印度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PK》、《偶滴神啊》,以及我非常喜欢的《天佑鲍比》、《菲洛梅娜》、《以德报怨》等,还有前面比较热的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这些。
以前在看了《以德报怨》的时候爷写了一个短影评,提到过一个故事,好像是在知乎上宗教信仰话题里看到的,说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突然面向他飞来了很多小石头,砸中了他。
他很生气,开始咒骂他所信仰的上帝的漠然。
他边走边骂,结果却发现在路的前方,上帝正在张开双臂竭尽全力去遮挡前方密密麻麻飞来的石头。
绝大部分的飞石都砸在上帝的脸上和身上,只有小部分的漏掉才落到了后面砸中行人。
于是这个人对刚才自己咒骂和不理解上帝的行为感到羞愧,并继续信仰着全知全能的上帝。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下面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有人就问了:“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这些石块是哪儿来的呢?
”答案应该是“撒旦”,于是又有人问了:“既然上帝全能,为什么不直接把撒旦消灭?
”如果说这些罪恶,对人类在认识上带来益处,从而让人类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走下去。
这些我也是不认同的,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意义层面的东西能够让上帝忍受,比如二战犹太或者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
当然这都是历史进程过后看到的无数个个体遭遇集合在一起的大事件,这样的话题说多了或许往往无情,而去关注身处当时的某一个人的遭遇和态度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启发。
这也是这部《亚当的苹果》在聚焦神父伊万以及伊万对周围人的影响所能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原因。
或许在每一个信教者的心中,他们也深知无法去解释神的漠然,无法去解释自己或者别人经历的那些痛苦、罪恶到底是为什么。
魔鬼常在,为何神却不常在?
其实并不是这样,不是神不在,而是我们在祷告时,神也在祷告,我们在遭受苦痛的时候,神也在遭受着同样的痛苦。
所以信仰的上帝有没有呢?
或许可以说是有的,但其实它不在头顶,也不在神台,而它就在我们自己。
上帝就是我们,撒旦也是我们。
神的全知全能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全部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潜能。
就像这部《亚当的苹果》里面提到的那个印度球员,在事故中失去双脚后仍然能够跑回家甚至还开始继续训练并踢球。
人的意识意志所能承载和改变的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个印度球员如此,电影主人公伊万如此,那些虔诚的信教者也是如此。
或许他们只是找一些理由去面对那些苦难、罪恶,那都是魔鬼在考验他们。
或许他们只愿去相信上帝,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以求维持一个平衡,抗拒那些不好的东西去打破这个平衡。
有的说这就是对现实的逃避,对,这的确就是逃避,但这没有什么不好。
我们本来不是就应该离那些苦难、罪恶以及悲伤的东西远一点么?
逃避丑恶、残酷,选择去相信那些善良美好以及阳光。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些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或许我们往往看到他的苦难面,这其实不是因为在这些事件中放大了罪恶与残酷,实际上只是这些事件放大了罪恶以及它对立面美好善良的总和。
因为或许我们去寻找看这些事件中的一些美好光辉,它们也同样深刻得让我们对未来继续怀有期望。
人能够犯下如何深的罪恶,人就能展现出如何光辉的伟大。
其次,关于这部电影说说另外几个具体喜欢的地方。
第一就是这样一部悲情色彩的心灵救赎故事却是一个十足喜剧的构建来呈现。
亚当、贡纳、哈立德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喜剧效果很好。
有几个段落真的是笑得差点停不下来了,比如伊万纠结饼干时、哈立德拔枪射鸟时、哈立德拔枪射光头党时……第二是片中在车上多次出现的那首歌,每次的出现所对应的当时伊万和亚当的心境其实都有不同改变,这首歌曲的插入就像是一个逐渐愈合的心结,是一个极具亮点的存在。
第三是几个意象的存在,翻开的约伯书,总是会掉落的希特勒挂像,苹果树……这些都和那首歌一样,像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惊喜点缀。
最后是结尾,在这样一个故事的结尾,总算还是阳光的。
这时的伊万又驾着车去接两个过来“改造”的问题小伙,不同的是,这次有亚当陪着。
另外,再说一句,麦斯米克尔森是男神,绝对的男神。
(以上是个人观后想到的一些杂乱东西,仅是观影后的个人体验,若有不当,并非针对或者中伤,欢迎指出讨论。
)
超沉重的轻盈喜剧。
内容上的沉重,叙事上的轻盈。
亚当是主角,但伊万才是主角。
亚当(低-高)---高:起初,新法西斯,想通过让教父认清真相杀死教父。
中间,阿拉伯人的一句“伊万呢?
他不管那个低能儿了?
”让亚当性格大变。
最后,亚当充当了一段时间的教父角色,并用贡纳偷的一个苹果做了派献给出院的伊万。
伊万(高-低)---高:母亲难产死亡,父亲强暴,妻子自杀,自己脑癌,妹妹淫死,儿子脑瘫。
起初,教父。
中间,被亚当杀死信仰。
最后,在帮内争执中被爆头却复生。
哈立德:抢劫Statoil的劫匪。
最后,离开教堂而重新从业。
贡纳:因误判而颓废的棒球手。
最后,与莎拉结姻。
莎拉:因怀上残障儿而加入的女人。
最后,与贡纳结姻。
剧情概要- -前40分钟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
中间20分钟亚:上帝讨厌你。
伊:。。。
亚:上帝讨厌你。
伊:。。。。。。
亚:上帝讨厌你。
伊:。。。。。。
%>_<%哇(哭着跑开- -)亚:YES.最后30分钟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诶,我给你烤个苹果蛋糕吧- -
哈哈哈哈哈哈哈
美好的音乐,有意思的片子。。
哈?哈?啥?啥?啥?啥?啥?
自诩邪恶化身的新纳粹分子,因意外堕落前网球运动员,执着于抢劫报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害怕生出畸形儿的女人,罪恶累累的前集中营侩子手。拥有不幸经历的神父,却感化不幸的人们。从魔鬼的考验到上帝的抛弃,突如其来的转变,被劈碎的苹果树是神罚也是神的昭示。历经波折,神父已然将信仰内化为信念。这种宗教思辨,不禁让人去思考生存的方式和意义。
世界上最奇怪的喜剧片,一部冷峻的喜剧片,我很奇怪喜剧与惊悚这两种类型是怎么结合的……喜剧、惊悚、犯罪、宗教四个题材造就了这个奇怪的混合物。片中要是真有上帝,那就是个冷峻的父神,旧约的上帝。别看片名有苹果,其实苹果在剧情里很轻。
3.8吧,荒诞的教堂,和来来往往的人,觉得匠气和刻意了点
是魔鬼的恶意还是上帝的故意?你信上帝,魔鬼终会远去。你信魔鬼,上帝就会降下惩罚。你什么也不信,上帝和魔鬼都懒得搭理你,因为你就是一俗人。
感召你 爱你
最近好像恢复正常,能好好看剧情,不再老觉得剧中人都是被提着线在布景里跑来跑去的玩偶了。但看到挨了一枪倒在血泊中的麦叔却还有心思看他的细腿又是怎么回事
All are not saints that go to church.
分数有点高 就这部电影来说 不值得 我来平衡一下
小清新,故事本身还行,就是没代入感,也缺少爆点
有点意思 和我想象中的丹麦风格大相径庭 有许多回味
信仰和爱,全员神经病,突然开枪射鸟吓一跳,子弹打掉脑瘤荒诞幽默
五星,关于对信仰思考的电影,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题材。以前我一直觉得那些信仰上帝的人都是无法解释神的沉默,现在想一想,或许他们只是相信自己的美好,不愿去接受那些受伤害的事实,这是逃避,逃避那些罪恶、苦难以及悲伤的记忆,让自己始终相信美好和阳光。喜剧效果很好,还有男神麦思米科尔森。
值得一看再看再看的电影!!“神借万事互相效力,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我们以为是被摧毁,岂不知,在神的法则里,摧毁是为了真正的重生!
米叔演的电影几乎都被独眼龙了……好虐啊!这个结尾……啊……为什么看着觉得那么腐呢?妈滴!这就是天天看原初带来的副作用么?我去!!!!
看得很痛心
北欧人民神奇的脑回路好温馨
很北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