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抱着“阿甘”这两个字来看得,阿甘,烂片导演代表,或者说中国电影淌水的代表者。
我是抱着烂片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
果然。
片中的内容就不剧透了,以内战题材表现情感方面,最突出的要指《太极旗飘扬》了。
同样是两兄弟,我们可以看到,钢刀和刀没多大关系,和情感的链接又不突出,一下子整成四不像作品。
内战?
兄弟?
立场?
爱情?
统统不突出,硬伤。
再说几点可圈可点的地方,影片采用黑白.背景与人物分离,这种表现手法在国内不多见,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满意的,阿甘导演下了功夫。
第二,我很欣慰的是,何润东的演技突破了,终于不再是“不哭死神”的“步惊云”,也没有再耍帅,从面部表情和眼神表现出,他已经充分融入这个角色中,美中不足的是,这次表演放开的有一些过了,动作上有些浮夸,这就和动作指导有关系了。
相比之下,李学东的表演中规中矩,却没有什么亮点。
题目还得补充一句,导演必是直男,历史也没有让你们扮演马家军的角色(话说前一段时间不是还为马氏翻案?
)。
嗯,前天晚上只睡了5个小时,所以进影院当然很困,椅子很舒服,所以其实想在这边休息一下,但是第一眼就看进去了,没谁,全程无尿点。
恩,整个影院没人,中间进来一个中影领导团的,中年人,看了会没意思就走了。
据说是检查工作的,难得有经理来售票(服务甩平时好几条街)。
首先说题目,钢刀,应该是来自于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的意思。
其实,咱们还是有规则意识的。
白刃就是,只是我们向来信奉的是,精英政治,层级管理,现在有个白开水一样的词汇,“人治”(好像法治就不用人似的,语言腐败。
)所谓刑不上大户,精英政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肯定不会向自己人砍去。
另外片子,还是有点沙文主义,帝王世家,兄弟阋于墙(比较负国呀共呀的身世),对人间正道是沧桑,走得更远一点,当然家国情仇还可以更深刻一点,光走极端,就虐心了。
然后说她的构图,本身这部片子是黑白片,黑白片(甘甘,你太有尿性了),灭点透视近大远小,乔托的景深,多纳太罗的人体解构表现,对作者古典影像美的执念是一种成全,特别是何润东,很适合默片时代(台词远没有动作有爆发力),黑白影像居然那么清晰,囚车一转,民国市区到西部丹霞地貌,进入战争格局这,叙事开始。
嗯,过程转接,也没有太多废话,交代的还算清晰。
另外就是色彩,这部片子,大致只有几种色彩(黑白灰以外),红色,红色,还算红色(红旗红缨、血还有火),不多的色彩情节是女艺术家们西出阳关无故人,“他们,是最美的色彩”,这句台词和这个场景中,就是把艺术家,送到西路军这样的一个,历史大背景中!
(后来就悲剧了)另外剧情就是本身,他有着比较硬朗的历史基础,不多说了,毕竟西路军的这一块,是建国以后最没有阶级判断掺杂的历史事件,再说有广电总局把握,一定是百般考究,客观上也让导演能够把精力集中到艺术创作和人物塑造上。
私觉,人物里,何润东的兄、梁家辉的座山雕、《无人区》里多布杰演的詹铁军,可认为是中国西部片里(如果有这个类型的话),三个代表性人物塑造。
另外,就是对这部片子的分歧,比较大。
或者是大多数人不看好的原因主要四点。
第一就是,就像片中所说这个时代,比较娘娘腔。
一个是时代从这个内容、形式、到精神内核都比较偏娘娘腔。
怎么可能做西路军的功课,怎么可能去承受那么虐心的家国情仇。
第二,从电影和文化艺术的创作讲,已然没有脊梁(要是没有自媒体,真以为万马齐喑究可哀),基本上都已经向市场低下了头,包括前段时间的百鸟朝凤。
知识分子跪,来实现市场价值,他实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当年的西路军,包括本人、后代争什么争,正史里非要争一下干嘛?
(不都是胜利者写得吗)直接去市场经济变现多好,通过各种文章、研讨会来纠正历史,来平反,来正视历史。
何必呢?
因为西路军的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救赎(也可能我们有弱者情节,西路军毕竟打输了,虽然战略与形势、孤军外战必然输),西路军是正统体系难得的边缘群体和救赎力量(后来很多身居高位,永远要空位置,无论是帅位、还是将位、还是相位),没有他们,正统就不知道要飘到天上了,估计在未来的改革中,很难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方向性的把握,至少得有底线咱不作恶。
第三恐怕是错误的历史观,我们不说建国以后,不把它局限在这里(不谈政治,咱谈点历史),几千年来,这种错误的改朝换代,后人颠覆前人的,这样的一种错误的历史观。
为什么我们重视礼制重视传承,恐怕恰恰是因为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认知,所以正史总是扮演爱打扮的小姑娘的角色,很多时候表现上恰恰是欺师灭祖和孤臣逆子的。
一代一代,“你太书生气了”所以从正常的历史观角度讲,这部片子,比很多爆米花影片,强(历史扎实、演绎丰富、人性可圈可点,虽然战场上不可能给兄弟俩一个对决的机会,话说又不是欧洲的骑士精神、贵族气质),对得起六年磨一剑,它对历史观的这种打磨,应该正视并尊重,而且在打磨的过程中,逐渐的变得猴赛雷(犀利)啊!
最后一点,就是大多数人,我们这个文化比较安全,自然比较封闭和保守,可能也比较少经历过别人拿刀子往你最柔软的地方插的感觉(太嫩,否则电影院的中年领导才不会看不下去,就走了),电影中何润东说:哥哥会害你吗?
(弟弟已经长成爷们了,也是一身刀疤,战场上总会赐给男人一些东西,无论是勋章还是……其实,他钟情的女艺术家是与哥哥之间的第一道真正裂隙,第一颗揉到眼睛里的沙)。
第二句是何润东说,不让你离我半步。
另外关于西路军历史,只能想说一句,西部戈壁无险可守,开始就是必死之地。
(你见过谁在那里弄根据地,人们老拿陈毅粟裕来比较,大戈壁上你给来个化整为零,你让湖南同学给唱个陕北花儿),所以,海德格尔说我们是古老的婴儿,精神品质还不是很纯粹,人性之恶有时远远大于创造之善。
(西路军二万一千八百人在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灭。
其中战死者七千多人,被俘九千多人。
被俘后惨遭杀害者五千六百多人,回到家乡者二千多人,经营救回到延安者四千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二千多人。
其二,它长期被当作张国焘路线遭受鞭挞。
西路军幸存者大多命运坎坷,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
特别是在“文革”中,许多西路军人员在备受摧残之后,死于非命。
红9军军长孙玉清被俘后被大刀砍死。
与总部失去联系的妇女独立团,遭重敌包围全部被俘。
这些女战士有的被马步芳、马步青作为战利品赏赐给各级军官做妻妾,有的被转卖多次,有的被迫自杀……西路军:曾经被遮蔽的历史真相 作者:王散木 《三联生活周刊》,下同)所以电影产业也要有点情怀,更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目的,不能踩着西瓜皮,走到哪算哪,要有底线,要自己创作而不能去抢,不能简单地去抄袭和复制。
关键问题的另一面,不合理的管制要逐渐去纠正和消解,要给文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留点空间(中国文化不是还强调留白呢么),有点创作的宽容,否则只能丛林法则,互相抄袭。
不把人的创造性发挥出来,泯灭于众人,那他就成四不像,路那么窄,斯文扫地,只能下跪了。
(徐帅用手示意李先念走到自己跟前。
李而炳回忆:“他告诉先念同志,自己的后事有三点交代: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这时的李先念紧紧握着老领导的手,转过头来,他一脸庄重地对李而炳等工作人员说:“我也是这三条……”临终前的几个月,李先念经常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西路军悲壮的一幕:战士们自动排成左右两排厚厚的人墙,掩护李先念、程世才和军部机关从中间通过。
敌人的子弹一排排地射来,许多指战员倒下去了,鲜血染红了通道……)排片不算密集,另外看了看评价,叫好不叫座是必然了。
和老爸一起看的钢刀,毕竟当初电影频道宣传觉得还颇有个性和风格。
尽管明显模仿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罪恶之城,但天朝也可以玩玩呀,但在天朝你要暴力美学是很勉强的。
不过这不是主要缺点,舞台剧效果却没有舞台剧的艺术感,钢琴的存在纯粹是导演的恶趣味了,钢琴约等于剧情脑残.何润东分分钟座山雕灵魂附体,表演风格突破却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
整部剧对白非常非常非常苍白 。
整部看下来也就开头不久的渡江一战还算有点看头,但规模有余气势不足。
打着打着就觉得人数时多时少地。
不计较啥,看时别带脑子,但不可能和导演一起zw到高潮了。
我之前有了耳闻评论不好,但我想真的勇士,是敢于看艾德伍德的…但可惜,说艾德伍德都太抬举了
《钢刀》:没人知道,这个世界谁曾爱过谁张军瑜其实,我一直喜欢何润东。
看《风云》的时候,就超级喜欢步惊云,再到《霸道总裁》欧辰,《楚汉传奇》项羽。
何润东的那种帅,不是小鲜肉的那种韩国伪娘版的帅,而是一种很男人的、很有型的帅。
《钢刀》里,这个男人的那个小圆寸,一不小心就会撩你一脸鼻血。
钢刀,钢刀。
整部戏都在闪烁着一种金属质感的光芒。
不仅仅是由于影片的黑白红三色当道,犹如出鞘之后的鲜血四溅,更是因为影片的故事,也是讲述了一个散发着金属光芒的两兄弟的生死交战。
中国电影,还可以这样玩。
没有外景,整部戏都是在绿幕前拍摄。
即便是千军万马,也是后期特效制作完成。
一开始,在黑灰金属色的弥漫中,我以为只是开头会这样;但一直到最后,整部戏的风格都是如此。
无穷的黑灰色金属天幕,何润东和李东学两个型男大秀肌肉,像是在这大块的金属天幕中,去做一幅浮雕一样的烙画。
那些女音乐家们站在那里,在漫天的金属质感和男人们的力量美学面前,呈现出一种凝固的温柔和精致的美感。
我一直觉得这部戏删节的东西不会太少。
夏梓桐饰演的女艺术家葛兰和两个型男之间大约应该是一种三角恋关系,陈铁金爱着葛兰,葛兰却又迷恋狂放不羁、一身野性的王炳生。
只不过最后在院线里,他们三个人的感情纠葛被剪辑了不少。
王炳生最后一枪爆头葛兰,那里头要表达的意思大约是,你是要选择兄弟,还是要选择女人?
王炳生宁可这样杀掉一个让兄弟之间心生间隙的女子,也要让曾经的兄弟情回归。
只不过,陈铁金在王炳生的召唤面前,一次次冷血回应。
王炳生最后其实是死在自己对兄弟的怜惜之上,他的体力和功夫都要好于当年的“娘娘腔”兄弟,但是他一次次放过杀掉陈铁金的机会,他唯一的愿望只是想,当他再一次像是五年之前说“一二三”的时候,他曾经的生死兄弟陈铁金还能像是当年一样,跟着他跑路。
只不过,五年时间,他们已经选择了不同的“主义”,不同的道路。
即便是王炳生自己可以回去,但是陈铁金却再也回不去。
到最后,王炳生终究倒在陈铁金的怀里,当陈铁金撕心裂肺地呐喊出“哥——”的时候,一切,已经不再。
那些女艺术家们一个个都死在了高城的炮火和枪弹之中。
不幸,正被王炳生言中。
一朵精致的玫瑰,在一把锋利的瑞士军刀之下,轻触即碎。
没人知道,这个世界谁曾爱过谁。
毋庸置疑,电影《钢刀》将以其极具风格化的呈现,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阿甘导演五年磨一剑的精心淬炼,不仅是电影视效特技方面的突破,也是何润东、李东学这对“双东”组合的养成,如此犀利,就似片中战士们冲锋陷阵时所持的钢刀,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钢刀》的故事很典型,以两小无猜的兄弟俩半生“不相为谋”的生存与革命轨迹,来呈现出国共两党“相爱相杀”的斗争历程,从这一点讲,影片中有着大量隐喻,由来自大陆的李东学和来自台湾的何润东,分别诠释这豪情两兄弟,也是足够契合暗藏的交战主题,还是很值得好好揣摩一下。
陈铁金与王炳生两位异姓兄弟,少年时期便流浪街头以擦皮鞋为生,一次被侮辱后的反抗导致的杀人事件,使哥哥陈铁金锒铛入狱,成年刑满后才再与兄弟相聚,而这一次的劫后喜相逢,却又阴差阳错被一起抓了壮丁,运兵途中哥哥助弟弟逃走,从此天涯海角,分入国军共军,铸就了后半生的反目成仇、势不两立,开启了各自刀口上舔血的生涯,也开启了彼此内心滴血的生死对抗。
印象中上一次见李东学,还是两岸合拍的喜剧爱情片《大喜临门》,扮演大陆新郎官的他与林心如上演了一段令人捧腹的两岸联姻,是时的李东学面如冠玉、颜值甚高,却不料在《钢刀》中,就这么涅槃般的成长为一个棱角分明的战争汉子,即能手持钢刀英勇杀敌,又能和蔼可亲护送女团,而最纠结的,还是他和何润东两人的爱恨交织,患难的成长,友情胜过亲情,而战争的残酷,却又泯灭了人性,正义凛然的李东学和匪气十足的何润东,再次相逢在战场,却已经是时过境迁,往昔难返了。
出演《钢刀》,对李东学而言,有两大主要挑战,其一是人物复杂的性格和跌宕的命运,在诠释过程中所呈现的,是时间的量变和性格的质变,其二是面对绿幕的全程表演,本片全部是绿幕棚拍,后期再进行场景的制作,就需要演员完全凭借想象空间进行的演技发挥,目前来看,面对挑战的他,完成度很高。
李东学扮演的陈铁金,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童年就开始在街头流浪,却似乎在成年后才开始迅速成长,出狱后与哥哥相见的欣喜,偷窥哥哥嫖妓的羞涩,共同从西餐厅逃单的忐忑,被抓入警察局后强制参军的惊恐,中途被哥哥冒死解救后孤身一人的无助……似乎一切境遇,都在成就着他加入红军后的百炼成钢,战场英勇杀敌,敌后尽职尽忠,即便在中途遭遇战,撞见失散多年的哥哥后,并没有放弃了战士的原则,至此,一个有担当的汉子脱颖而出。
很难相信一向给人文弱优雅形象的李东学,还可以这般彪悍,战争戏、搏斗戏毫不含糊,待人接物却又能粗中有细,情深意重,在西餐厅的钢琴弹奏,道不尽离愁别绪,在保护女演员们的路上,又是若即若离的情窦初开,英武的短发,怒睁的圆目,带来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观感,或者,整个角色就如一块精钢,只有经过演员与创作团队的千锤百炼,才能完全走心的感人至深。
从《大喜临门》的两岸爱情,到《钢刀》的两岸亲情,当然,还有《绣春刀》的耿直率性刀客,以及最被观众所记忆的《甄嬛传》中的果郡等等,李东学在各种不同类型化的作品中,努力探索着表演的要义,精神可嘉,收获也可喜。
《钢刀》中,我们都看到了李东学的坚强,却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陈铁金内心的痛楚,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在纷乱的影视节目里,自此或将树立起一个刚毅而威猛的身影,如钢刀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奋勇向前。
刚上映,冲着3D和特惠票去看的,演员也是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本以为是一部主旋律兼兄弟情的战争片,结果却赤裸裸的拍成了疯狗哥哥和白眼狼弟弟从相依为命到相爱相杀的狗血腐剧……所有出现的配角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悲剧,最后的肉搏真的是卖肉吗?
明明是卖腐好么!!!
主角兄弟相依为命,被迫分开各有际遇,N年后战场上配角为救主角弟弟挂了,弟弟杀了俘虏(1个!
)报仇,结果身为刚打完胜仗的连长,因为滥杀1个俘虏要被枪毙???
身为主角当然死不了,结果接到任务要附送一队穿旗袍登小皮鞋的美女艺术家去高城,偶遇主角哥哥,身为敌方的哥哥知道去高城必死无疑,千方百计阻止弟弟送死,由于性格扭曲兼恋弟控,炮灰逐渐开始领盒饭(PS:本以为是女主的妹子居然是第一个挂的!
)随后剧情发展,高城沦陷,炮灰基本死光,兄弟俩正面PK,公然露肉卖腐,哥哥最后要求弟弟一起走,被弟弟捅了一刀,然后被个小屁孩一枪嗝屁,弟弟抱着哥哥情绪爆发……END!!!未解之谜之一,美女艺术家团队中一员,半路累到被发现怀孕(完全看不出大肚子),这一路上枪林弹雨居然没事,到达高城举行音乐会过程中居然生小孩了!!!
请告诉我路上走了多久?
未解之谜之二,哥哥为了让弟弟跟他走,杀了弟弟有好感的妹子,弟弟一怒之下劈了哥哥一刀,哥哥当场倒下,那力道,那一地的血啊,我都以为要把哥哥劈两半了,坚信着主角不死论,果然最后哥哥又出现了,但是!!!
导演能不能走点心,半米长的钢刀啊,用尽全身力气的一刀,居然只在哥哥脖子上划了个小伤口,完全不影响哥哥后期发挥,把弟弟揍得不要不要的……这部电影好不好,完全看怎么定位,冲着主旋律战争片去的,你们可以歇歇了,如果单纯冲着演员颜值演技去的,不得不说,两位主演演技都是杠杠的,酷爱何润东……
看这部电影还是由于本片的视觉效果,不过看完之后可以发现,视觉效果终究是一种风格上的强化,电影所要表达的,却是一段被人们遗忘的历史。
<图片1>技术流拓荒者了解这部电影首先通过电影的预告片,风格凌厉而熟悉,没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罪恶之城》。
从风更的角度,说本片抄袭《罪恶之城》有些欠妥。
毕竟作为这类画面对比强烈的漫画风,《罪恶之城》是首创,但并不是独此一家。
以创作者弗兰克•米勒为代表,其后来的《300勇士》《闪灵侠》都是在此基础上风格越发漫画化。
如今这类风格已成为具有鲜明标签化的漫画风,与其是《钢刀》模仿《罪恶之城》,倒不如说其是对这种风格的采用。
<图片5>本片的导演阿甘,其实就是电影制片刘晓光,个人认为他是华语电影一个先锋流发烧友,而且非常擅长西学东渐。
比如早期的《闪灵凶猛》源自西方杀人狂电影,倒是引领了华语同类作品的潮流;随后还有《高兴》、《大电影2》等结构来源于西方歌舞电影;《北纬38°录像带》则是源于西方伪记录电影,尽管这些作品质量参差,但真的是华语电影第一个吃螃蟹的。
近几年来刘晓光同学开始在技术方面做文章,那部《唐吉可德魔侠传》就是当年对华语电影真3D的实验之作,随后便有了两部西游主题的贺岁片,刘晓光是制片人,特效水准的进步有目共睹,这就是刘晓光的特点,也是个人很佩服他的一点。
他的作品噱头尽管可能没那么新,大多源于西方技术手段,但在华语电影中确实拓荒人,从类型、风格到技术,完全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后面有一大批跟风者。
以这部《钢刀》为例,风格不新鲜,但在华语中是首次尝试,未来肯定会带动相应的潮流。
对比强烈的风格化电影的风格观众都已熟知,这里只是提几点:全片黑白影像为主,在特定情节之下,辅助以色彩上的点缀,令电影视觉效果凌厉,色彩对比明显。
对于色彩的使用,集中在飞溅的血液、开场霓虹灯光和子弹轨迹,红色为主突出对比,渲染战场上的惨烈,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对几位女演员的渲染,各种色彩的铺张。
黑白主色的冷色调搭配各类暖色调,令电影画面感很强。
从这方面而已,电影更像是《闪灵侠》而不是《罪恶之城》。
<图片4>对于特效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大背景渲染,其二是子弹特效与场景特效的运用。
能看出电影多数情况下是在绿幕前拍摄的,对演员也是一个考验。
而这些以渲染为主的技术手段都属于辅助特效。
华语电影特效水准一般,但这类辅助效果的特效场面还是没问题,对大量战争场面和打斗场面的特效渲染,刻意突出那种热血漫画风。
有些地方和场面很看出明显的特效痕迹,但整体在这类风格下,不会显得很突兀。
比如对出膛子弹的高速镜头特写场面,特效制作的子弹采用了简单的高光处理,这种镜头如果放在平时电影里,没有做出质感就会显得很假,但在电影的整体风格下高光与黑白背景的融合,则不会突出这方面问题。
说完技术手段,再来说电影的故事本身,如果技术手段只是包装的外衣的话,褪下外衣,还是要审视电影的主体内容物部分。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电影的故事比较简单,战争时代一对兄弟分列不同阵营的故事,从开场兄弟俩从小相依为命的情节,到失散落入不同阵营,弟弟奉命保护一群女音乐家跨过河西走廊,在危机四伏的战地里兄弟再度相逢时,家国情仇、亲情信仰、任性爱欲错综纠缠,成为生死之敌。
<图片3>电影总体在描述情义与立场之间的博弈,错综复杂的民国往事,被概括为两兄弟的人生选择,热血的情义,站在对立面上亲兄弟的血肉之情,同一立场下手足兄弟的情义,最终演化成为一场悲剧。
作为一部描述战争年代的电影,电影的反战思维浓厚,但却不像《太极旗飘扬》、《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甚至《辛德勒的名单》那样走人文路线。
众所周知,国内战争片一旦打算走人文路线,就必须要带上意识形态色彩,拍得跟主旋律一样,否则审查都无法通过。
所以电影选择了另一条路线,热血的悲情。
从两兄弟角度,电影淡化了意识形态,通过情节设置,将两位曾经的手足情哥俩一步一步的逼向了完全的对立。
电影中对阵营方面并无过多笔墨,但喜欢历史的朋友都会了解。
电影是在描写西路军的悲壮故事,李东学的弟弟是西路军的连长,而何润东饰演的角色,阵营就是西北三马军团的属下。
电影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将这种尘封的历史用这种方式展现给观众,用兄弟相残暗喻,很隐晦。
电影故事氛围很热血,雄性荷尔蒙气息浓厚,然而在热血激战的背后,确实“相煎何太急”的唏嘘。
正如片中以夏梓桐为首的女音乐家,暖色的处理,悠扬琴声之下,面对的是战争无情的残酷。
战争毁掉了美好,变成凋零黄花,毁掉了亲情,让两兄弟最终热血大战,战争毁掉了一切。
就像电影的色彩对比那样,整体阴郁的画面,热血的战斗背后,对比于刹那间的温暖,顷刻消散。
<图片2>《钢刀》的故事简单,比较工整,但其中容纳的信息量挺多,除了对历史的隐喻,对战争的控诉之深刻,其实在华语方面中是比较少见的。
本片也算得上一部少有,很少带有意识形态的战争片。
无论是一身痞子气的大哥,还是从娘娘腔成长为硬汉的小弟,对于各自立场和信仰的坚定,在残酷的年代和毁灭一切的战争面前,化作一把钢刀,分别刺入了对方的身体。
首先【警示】各位家长,真的真的不推荐带小朋友看,哪怕再便宜。
片头的污,片中的灰暗血腥,片尾的沉重暴力。
和我同厅居然有家长带三个小孩子来看!!!
520瞅着便宜来看了这部片子。
不得不说有些惊喜。
前半剧坐不住的朋友们,一定要坚持坐稳了,看到后面你会懂我的!!
首先步惊云和果郡王突破,走出了我心中那个固定形象。
片中的形象不得不说塑造的很成功,果郡王好几个眼神都看得我心发颤😂步惊云演的匪气也是找不到一点不满意。
其次影片的手法,据说是仿别的片子《罪恶之城》,原谅我没看过。
但是不得不说,唯有这种灰黑背景,半舞台剧的表现模式才能给我这种震撼。
影片一开始看得我莫名其妙,这到底是要讲哪个朝代的故事?
可后来连长陈骑在哥哥身上,那狠狠挥下的一拳又一拳,却震撼到整个影厅鸦雀无声。
片中哥哥一共劝了弟弟三次,三次的倒数,却换来弟弟捅在哥哥身上的三刀,一刀比一刀狠,一刀比一刀要命。
哥哥在狱中呆了十年,在左肩一笔笔刻下无数个凌乱的正字,说自己变成了疯狗。
弟弟说一个都不能少。
战场上无兄弟,只有战士。
哥哥说一个都没有了,跟哥走吧。
弟弟说,你杀了我的兄弟,你是我的敌人片尾两人不死不休的战斗,真的令人震撼,让我整个人都绷直了僵坐着,一口气堵在胸口,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
看过各种战争题材剧,但没有一部令人反思,当我们拿起大刀端起长枪冲向同胞,狠命的砍、杀,这到底是为什么?
你一刀刀砍下去的所谓敌人也许就是昨日蹲在村口弹弹珠的二狗子。
战争,改变的不仅仅是兄弟情义。
兄弟,也不仅仅是相爱相守。
看到豆瓣影评很差,但冲着何润东看的,场景有点假,但可能我是大姐,我感受到大哥对小弟那种爱与牺牲,很感动啊。
还有何润东在我心中一直是王子,现在扮演这种枭雄也很到位啊。
他的眼神声线邪笑等等都很好。
还有这部戏让我最感悟的是音乐,你会觉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好人还是坏人,有钱人还是穷人,都需要音乐,音乐可以带给人力量带给人净化,这部片有点了这个点,但渲染得太弱,音乐会场面太短,没有感化人的详写。
但战地记者那段我还是挺感动的,一个用生命报道的记者,最后拿起枪支战斗,最后胶卷洒落一地的镜头让我很感动。
继续提就是场景太假了,这个真心不喜欢。
忍着浑身鸡皮疙瘩坚持到最后,想知道一部上映电影究竟能有多么烂俗。
这次观影又一次遗憾地刷新了我对电影下限的认知。
1.音乐,从片头第一个制片人的名字出现开始,007式的画面和音乐就开始让我反感,进而演变成恶心想吐。
我可以闭上眼,无奈不能关上耳朵。
很怀疑制片方是否有最基本的乐理常识,哪怕是有一点正常的知觉,就绝不会在国共内战中配用类似黑客帝国式的美声曲调,将西方音乐强行搬上祖国大荧幕,大兴陕北老妇卖萌撒娇之能事,最终成功导致哥哥的惨死有了一种破涕为笑的讽刺剧色彩。
2.画面,坐在我旁边的哥们说电影的画质不错,我可以倒立在粪坑上发誓,他一定没有看过罪恶之城。
这部电影在画面上是胆大妄为地彻彻底底地抄袭。
如果说罪恶之城让人耳目一新,那么这部钢刀就是让人耳目生烟。
黑白画面中大肆渲染鲜血的红,旗帜的红,女人靓丽衣服的红,自认为有了罪恶之城的后现代暴力美感又有了辛德勒的名单结局里的乱世深沉之美,孰不知自己是东不成西不就。
罪恶之城的画面是清晰分明的,血是血,泪是泪。
但山寨到这部戏中,导演的功力与境界显然差了不少,美图秀秀一番后,便用烟雨云雾来遮盖瑕疵,故意将全片弄得乌七八黑、滥用深沉,让人看了生臊不安。
3.剧情,剧情毫无疑问地显示出导演拍摄全片时心态爆炸的过程。
兄弟情中套用国共矛盾与感情纠葛,听起来和裤裆藏炸弹徒手撕鬼子的剧情相差无几。
没错,于是导演索性另辟蹊径,来个“城毁人亡兄弟死,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什么手足战友女人,甚至狗,全部实行三光政策,仿佛让人看到导演偷鸡不成恼羞成怒的丑态。
过度追求情节的曲折,于是换来个歪七扭八的酸麻花,让人满头雾水。
结尾时兄弟赤膊相杀更是笑点连连,最后让一个小孩儿,从后面一枪打死了赤裸纠缠在地上的两个男人中的一个,仿佛在说,520快乐,再见。
4.演员,恕我无知,全片只认识一个演员何润东,和基米洛克比起来我也不想说什么了。
但是必须喷一下片头里卖肉的洋女人,难道是在模仿伊娃格林?
天哪,崩坏了我!不清楚这部电影是怎么审核通过的,让我这个阅影千万的老司机托着下巴质疑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导演声称这部电影用了五年时间才完成,你麻痹的是不是花了四年半时间来睡觉?
以为观众是白痴,孰不知白痴了自己。。
看看韩国电影近些年的发展,反观中国电影,跟着档期走,纵容观众恶趣味,不是洗钱内幕就是假票房丑闻,真正走心的片子凤毛麟角。
最后四个字来总结这部影片再贴切不过:垃圾电影,骗人上当,谋财害命。
ps:好在我从电影开始20分钟后就开始写影评,电影结束正好写完,并没有耽误我更多的时间,这也算是种安慰吧,呵呵。
题材非常好,战争、激战、兄弟情谊和反目等元素,比起好莱坞甚至韩国,中国很缺这类电影。但讲故事的水平太次,背景交代不清看着也很累。
兄弟情大于天!
大胆啊!国产片雄起了
其实我能看进去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啊
16.05.21cinema
没有评论中的那么不好,我觉得还行啊
为什么是黑白的
为支持国产而来!为数不多的亮点:何润东的演技。片子主题在我看来不是很明确,大致理解为战场无兄弟吧。钢琴女子的死和弟弟的很多表现都意义不明,代表红军优秀战士的弟弟让人觉得有些冷血无情,反而哥哥的反派角色却是重情重义,有血有肉,至始至终希望挽回兄弟情。不过对于国片,应给予包容和支持
没有手撕鬼子,差评。
强忍着看了半小时实在忍不住删了
SinCity山寨版…剧情简直是个渣渣啊
看到男主因为一女的果断给了他哥一刀,我立马退出了。
海明威之后
画面色彩比较新颖。
果然剧情辣鸡。画面的模仿给两星吧。
我觉得这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抗战片,去你妈的艺术家。模仿《罪恶之城》的画面,看的让人觉得恶心到家了。
罪恶之城和斯巴达克斯的画面有木有?国产电影知道学习,你说模仿也对!其实我超喜欢这种格调,但是影片质量还值得进步!希望有长足的发展!兄弟情,兄弟仇,兄弟你想起你的兄弟了么。。
钢刀,有正气的歌颂,有正义的质感
在兄弟情意里,没有所谓的是非曲直、善恶对错,两个人一起经历过那么多,早就已经超越了生死。
哥哥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