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太好看了,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最温暖的一部剧,现在,这是我最爱的一部剧了!
真的好巧啊,恰好在这一天,新买的啤酒到了,我可以喝着两罐啤酒边哭边笑看完大结局;恰好在这一天宿舍开始熄灯了,我在昏暗的氛围感里看完了最后两集:恰好在我看完大结局之后笔记本才没电,我终于反应过来,就这样结束了啊。
这一切都恰到好处。
真是感到落寞,就这么结束了,根本没有过瘾啊,真想看着他们的故事继续下去,一直甜下去!
终于理解了李钟硕说,如果只能留下一部作品希望是这部剧了,原来真的不仅仅是因为女主角演员是他的女神啊,这部剧真的值得啊!
这里面每一个角色都那么好,每一段剧情都那么温暖,每一集最后的文案都那么吸引我,每一个细节都令我感动。
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电视剧,我一定会再一次回顾这部剧的!
在我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时光。
看过一本书、听过一张音乐专辑、看过一部电影后夜深人静时坐在电脑前用键盘打出自己的阅(听)后感受。
不是介绍推荐,不是评论打分,就只是记录自己当下的心绪,诉说着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动。
看完《浪漫是一册副刊》,泪流满面……我也有了这样的冲动。
很久很久没有静静的将自己的心绪打成文字了。
看完这部剧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从"月亮好美""雪好美"代替"我爱你"开始,这看似不经意却又浪漫的表白正中我意。
从女二表白男主的方式开始,从男主拒绝女二的方式开始,从来没想到拒绝也可以如此温柔浪漫。
整部剧的色调、采光、运镜、台词、配乐、氛围都是浪漫的。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反派陷害打击,没有肝肠寸断的别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反转,但就是不自主的跟着剧中角色一起笑一起哭。
让我不断想起自己热衷文字的20岁,也曾炙热的爱着一个男孩的时候,幻想着浪漫的表白,把我们的相处都浪漫加工,细心记录着。
在那之后的日子也无数次叹息着:当时要是……就好了。
越是怀念过往越是为眼下的空虚寂寥难过。
以前有大把的时间伤春悲秋,一遍一遍写着自己的孤寂,现在看来仿佛那时心灵富足,被缱绻的文字、温柔的音乐、对所爱诚挚追求的热情填满了心,孤单寂寥只是诉说内心一种方式而已。
现在的生活,每天忙碌,工作、育儿、家务……被填满的时间,心空空荡荡,没有时间再伤春悲秋,伤悲却不断涌进心里……放下育儿和家务的时间来追求自己,仿佛是一种罪恶感,可是与这相比,不追逐自己的内心,怎么能感觉到自己真正活着?
所以我义无反顾选择了学习韩语,这才是我啊,勇敢追逐热爱不计后果。
也正是自己经历过了,当看到剧里徐组长诉说自己离婚理由和每次为了孩子撒谎请假时,不禁潸然泪下,爱情浪漫得趋之若鹜,而婚姻好像真是爱情的杀手。
这个社会赋予妻子和妈妈的要求似乎太多,而女孩子内心里的那份温柔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磨灭殆尽,生活真是让人绝望啊!
天还未亮,坐上首班公交车,车上差不多都要坐满了,大家都闭着眼补觉,刚入职场的富家女孩才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不容易。
我们是剧外的观众,也是现实戏剧最真实的演员。
我们只是为了生活在艰辛现实里为自己编织浪漫毛毯的人。
这部剧真的是太棒了!
平淡的诉说着生活,浪漫、温柔、快乐,也有辛酸、压抑和悲伤。
但没有大吵大闹、没有爱恨情仇,就那样无声无息的给予观众温暖,就那样浸润着,好像是一种浪漫的鼓励。
生活可以很好的!
你、我都要期待着,努力着。
别放弃!
지지마라고!
本来是为了李钟硕来看剧的,没想到这么好看!
除了李钟硕,整个剧都非常好看!
而且男女主的互动都很自然,温馨浪漫,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也许是韩剧看多了,也许是年纪变大了…我现在已经逐渐get不到类似于,内在美啦,来自星星的你啦,蓝色大海的传说啦,还有之前的什么姑娘与四骑士?
继承者们?
之类的剧的好看了。
因为逐渐觉得,看完了好像对我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帮助,轻松的时候可以用来发泄一下,不过其实也有更好的娱乐方式这样子…现在观众尤其是年纪稍小点的观众的钱好赚,把一些会热门的元素堆积起来就好了,而在这个年代,看着我们的二硕接的剧本,拍出了这样一部剧,真是感觉欣慰极了,看出来他是想要诚心诚意的拿出作品,不求打动所有人,而是打动一部分人;感觉他也是认真在考虑着转型的事情,毕竟不可能一辈子靠脸吃饭(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他能保持这么帅很久…)。
这部剧其实也延续了二硕拍的剧的社会性,在这个实体书越来越不受人重视的年代,拍一个出版社的这么好看的故事,感觉就像是“给自己的礼物”一样?
这份礼物我有好好收到,非常非常开心。
还有就是!
我怀疑这个编剧是不是真的有这种旷日持久的暗恋啊,这个心理描写得实在不能太准确了!
因为爱了实在是太久,太习惯爱着然后默默照顾的日子,所以很怕说自己的爱会因为真的在一起了而变色,很怕这么熟悉又不能失去的人就这样不小心因为自己的轻率而离开自己的生活…这个心理描述的太对了,这样的爱不是直接亲上去就可以在一起的…其实真的,吃不吃香,观众多不多,有啥重要的呢。
就像毛姆的刀锋肯定没有飘啦之类的书有名,可是却是我最爱的书;就像村上最有名的是挪威的森林,我最爱的却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样。
作品这个东西真的不求大众化,自己喜欢最重要,相似的灵魂自然会被吸引,只要是充满诚意的作品。
我觉得最近一次访谈,我能看出二硕想明白了很多事,而且生活的有一些平静的,但是孤独的疲惫。
给我的感觉是觉得他真的可能开始不在乎名利那些东西了,毕竟也不能让自己不孤独,给自己更多的快乐-所以他才逐渐开始接一部又一部更文艺一些电视剧,从有声诗,到自杀剧作家,到作家…他活的好诗意啊,我真的好喜欢。
虽然生活不是电视剧,我们只有0.000000001的概率遇上我们的车恩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像姜丹伊一样努力的生活。
原来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工作对一些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
--‐-‐--晚上鼻塞睡不着觉,就草草写了一篇剧评,还是第一次写剧评,但是难得写东西不卡壳,就一口气写完了。
忙着不知道什么事,从不知道某个地方出来,走在路上,忽然想起我好多天没回自己的家了!!!
我的大白狗是不是又像上次那样,饿得又瘦又脏?
可即使那样,当我转动钥匙开门,刚走进客厅,原本饿得趴在床边地上的大白狗,还是第一时间从右边的房门跑出来迎接我。
好心疼好自责啊,都是因为我,又懒又不负责任,对小动物没有爱心,有一个这样的主人,大白狗变得脏兮兮的,骨瘦嶙峋的。
这次我竟然比上次还过份,自从5月23日就再没有回家。
大白狗是不是已经饿死了。。。
像一块被丢弃的脏抹布。
我想起郑雨盛和沈银河主演的90年代杀手电影《born to kill》,那个叫其其的小狗。
像一块被丢弃的脏抹布那样,在世界上的某个黑乎乎的角落死去了。
心里一阵绞痛。
我又有点害怕,因为想起小时候听过的恐怖故事: 大人出门前忘记喂狗吃肉,留在家里看门看小孩的狗太饿了,最后把小孩吃掉了。
当我转动钥匙打开门,我的大白狗会不会因为太饿而忘记我,要扑过来把我吃了。
如果这样可以让它不饿死,我宁愿它忘记我,扑过来咬我也可以。
虽然我很怕疼的,但我肉多,尤其胳膊和腿都好胖,所谓四肢发达什么的,说的就是我。
大白狗咬下来几块肉吃,完全没有关系。
我还能体验一次瞬间减肥,想想也是比较激动的。
可是,这么多天过去了我都不曾回家,把它锁在屋里。。。
是不是已经饿死了?
是不是现在赶紧给它一点水一碗饭,还可以救活?
可是,我赶得回去吗?
离自己的家好远好远啊,回去还要走好久好久,可怎么办啊?
我又想起来,今天要回回龙观我爸妈家,爸爸妈妈说,今天晚上去五道口吃椒麻鸡。
等了三年好不容易终于又可以吃椒麻鸡。
我好想吃椒麻鸡啊。
现在我可怎么办啊!!!
大白狗是不是已经饿死了???
是不是万幸现在没有饿死,正奄奄一息等着有人去救它???
可是等我赶回去,是不是救不活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
怎么办啊!
怎么办啊!!!
站在路边,我开始捶胸顿足,仰天干嚎,不论睁开眼睛还是闭上眼睛,眼泪都不停地飚出来。
撕心裂肺地挣扎着。
我是谁?
我在哪?
淡淡的紫色和白色渗入沉重的眼睑,那是印着大片芦苇的窗帘,有着梦境的颜色。
我在蚌壳小屋的床上醒过来。
严肃冷静地想了想,首先我没有客厅尽头是阳台、卧室门在右手边的属于自己的家。
另外,关键是我根本没有大白狗。
我从来没有养过狗。
我只有一盆绿萝,忘记浇水当然会变蔫,赶紧浇水就又活过来。
很体贴又很坚强的绿萝是我除了我自己之外唯一能养活的东西。
所以,原来只是做了一个梦。
太!
好!
啦!
真是万幸啊万幸啊,我反复感叹着。
然而为什么会梦见,大白狗呢?
除了小学时代养小蝌蚪变成癞蛤蟆吓得哇哇大哭最终悲剧收场之外,我从来没有养过任何具体的小动物啊。
想了半天,终于得出结论:一定是因为之前看过《听见你的声音》,后来又看过《罗曼史是别册附录》的缘故。
毕竟修夏和恩浩真的很像大狗狗,而李钟硕真的很!
白!
鸭!
2019年冬春,人生中第一次追着看的韩剧,《罗曼史是别册附录》。
第三集,第六集,第八集,第十集。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集。
再过去几十年,应该也还记得这段时光叭。
听见roykim《只是想你》,就会想起车恩浩始终温柔地看着姜丹伊。
他总说,不要跑啊,小心摔倒啊。
姜丹伊穿过小区公园,向着有车恩浩的家跑回去。
就像好多年过去还记得2005年春夏,人生中第一次追着看的日剧《Engine》。
只要听见Aerosmith《angel》,眼前的天空就仿佛撒下一大把金子,木村拓哉反手扛着乌龟背包,迈着由他创始的J家步,金光闪闪地走啊走啊。
用生命看电视剧的人,看见了好看的电视剧,就好想嗦一句,茸杏之极!!!
如果说车恩浩是目前为止韩剧里最完美的男人,应该也不算过分。
他的完美除开他的外貌,光环,才华,魅力,更吸引我的是他对身边每个人的那一份体谅,他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同身受,理解他们的艰难,哪怕不能做什么,至少可以给予一份陪伴。
这也许是一个作家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天分,是他珍贵的特质。
车恩浩在他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释放着他的情怀。
在现在这个随手一发就是内容的时代,他坚持纸质书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他也理解大众阅读习惯和市场的变化,所以他愿意去多做一些作家本质工作以外的事情,去让做书人的辛苦努力没有白费。
他完全理解诗人的艰辛,但也知道出版社难处,出钱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他愿意花心思在他们身上去给予一份关怀。
他知道宋海琳藏在他书架上的秘密,但不愿去揭穿她,也不直接拒绝她,就让她以为他不知道,这并不是他享受这种吊住女人心的游戏,而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他更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感情。
如果真心爱一个人,那份感情岂是说收就能收回,如果可以收回,他早在檀伊结婚之后就不再迷恋了。
如果檀伊连这份暗恋的自由不给他,他应该会比现在更痛苦,所以他给了海琳单恋他的权利。
出版社代表说车恩浩是最有能力最有人缘的人。
看前面几集我还有有点纳闷他有点刻薄的形象哪里来的好人缘,看到这里我明白了,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温暖,是可以让对方感受到的真诚。
他对身边每一个都很好,对作家对代表对奉组长,甚至对情敌,都保留了一份宽容和大度。
那就更不用说对待姐姐了。
可最让车恩浩郁闷的是,姜檀伊完全没有把他当成男人看。
同为年下男,池书俊还比他小三岁,为什么姐姐把那人当成人生最后一次恋爱。
说事业都算成功人士,为什么姐姐不对自己春心荡漾。
论颜值,他还高了几个level,同样是撩拨了她,为什么姐姐对池书俊的电话满是期待。
在那些黑白精分的夜晚,车恩浩也没想通这些问题。
他究竟应该是秉持爱情不一定要拥有的风度,还是跟随自己不说出口就会后悔的本心。
如果姜檀伊真心疯狂的爱上另一个人,我想车恩浩也会含着泪祝福,但问题就出这里,明明是段肤浅的艳遇,还要从白纸开始培养,姐姐都愿意给对方机会,眼睁睁看着她重蹈上一段感情开始的覆辙。
而他已经用了近20年去书写他和檀伊的故事,你这让他如何安放这份深刻,如何消化过去对她数万次的思念,他又如何阻止自己不再一次的陷入后悔的痛苦之中。
说到底,像姐姐这么简单粗暴的人,车恩浩就是吃了有文化的亏。
可是,什么时候爱情也变成了快消文化,它究竟饥饿时候的补给品,还是历久弥新的我为你着迷。
当你靠近我时候的脸红心跳,到底是身体的欲望作祟,还是心底那份渴望拥有的真心召唤。
车恩浩不断对姜檀伊强调让她更注重自己都内心,不要管其他人的想法。
优秀的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男人,比如我。
嫉妒也许不是一件坏事,它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清晰可见。
如果两个人早已在思想趣味交流价值观上琴瑟和鸣,又为什么不能在感情欲望激情的荷尔蒙里火花四溅。
月色很美,下雪很美,你也很美。
车恩浩文化人的告白好唯美。
“亲爱的,别任性,你的眼睛,在说我愿意。
”PS: 很喜欢三个女人醉酒抱在一起哭的那场戏,人与人之间拉进距离的最好方式,就是各自说一个心底的小秘密。
EP01-02 看到过一些恶意抨击不予置评,也没刻意要为新剧写点什么,随笔一篇不喜勿喷~ 总有人为大龄失婚女与惨淡余生划上等号,为家庭主妇再就业扣上面对现实不要妄想的帽子。
就都这样了(这是哪样了,电脑当机还能重启,怎么人生不可以?!
),哪里还有机会开启明亮余生,面对现实吧…… 我以为丹伊她活得挺真实的也挺明白的,因为曾经相爱所以结婚,因为共同筑造幸福所以妥协(丈夫出轨),这些遭遇与现实生活可以说分毫不差(幸福各有不同,不幸的悲剧倒是常常雷同)。
经历绝望无助痛哭流涕依然无法挽救自己的家庭,是时候明白应该振作(哪怕是为了孩子),要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这个点挺敬佩的),这个人设真实而勇敢(完美正能量)!
最难能可贵的是,丹伊即便在不富裕的婚姻生活里或失婚后拮据度日的一年里,都未曾借助弟弟的力量(去弟弟家里做家政凭劳动力获取报酬没毛病好吗?
),她是真的珍惜这段姐弟感情的纯净,不愿被任何物质掺杂(完全可以玛丽苏脚本上线,然而编剧没有),剧情的铺设令人欣慰~ 这也正是车恩浩会一直很欣赏姜丹伊的原因吧,宛如婚礼当天,丹伊即便有过犹豫彷徨不安,终究回到婚礼现场,车恩浩坚信姐姐的选择(未必是完美人生,即便如此也一定是姐姐能够承担的人生),这种信任正如我相信李钟硕选剧本的眼光一样,从未怀疑……(最后必须彩虹吹~)
我的幸福以你的幸福为起点 给慢热的剧本多一点耐心,给你们的欧巴多一点信心,真挺好的这份礼物!
大家为什么都要吐槽女主大龄离异女还能找高富帅?
女主除了感情失误之外别的不都是很好的吗?!
少年时期勇敢救陌生小男孩,因为自己的读书习惯将男主培养成了现在的高富帅:青年时期才华横溢,风靡全国的两个广告都是她的策划:中年被丈夫抛弃也不自暴自弃,还努力打工面试爱护女儿。
男主的命和前途都是女主给的,女主凭什么就不值得男主的爱?
看了短评那些嘲笑女主是大龄离异女配不上男主的,让我发现剧里那些带有色眼镜嘲笑女主是大龄工断女的配角们在这世上是真实存在的。
最喜欢这个编剧,因为男女主的感情总是来的最自然。
从需要浪漫三部曲和恋爱的发现到这部剧,男女主基本都是青梅竹马或者是相识多年。
他们不是在短短16集里就莫名其妙哦突然地海誓山盟不离不弃,而是花了16集认清自己对对方存在了多年的感情。
这些年钟硕每部戏都哭。
海洋馆里唯美的哭,轻轻的吻过姐姐,泪水一颗砸下来,然后又一颗砸在第一颗泪上。
韩剧吻戏史上至今无人能突破的让人惊艳绝伦的纯情之吻。
也有山崩地裂的哭。
崔室长弥留之际,丁检狂奔而来,跪在地上,抱起室长,血越来越多,他惊恐又无力,知道是回春无力了,哭的山河黯然哭的天地同悲。
朴勋的哭也是,哭的撕心裂肺令人心碎。
当手指颤抖着打开父亲的遗物,哭的像个这世界上最孤零零的孩子。
每一次都跟着哭,带戏的能力真好。
每一次我都在想,论一个人一生的长短,最长不过百年,要么平平淡淡走完一生,要么就在泥泞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算一算,钟硕三十岁不到的年龄,却经历了普通人的几世的艰难坎坷,虽然只是剧中,但这走心走肺的,身临其境,这么深陷其中沉沦角色中,怕也是仿佛经历了几世轮回的沧桑罢。
经历多了反而情感并不如之前那么浓烈。
相反越发淡淡的。
最后一集,他沉着的驱车,一路载着池书俊,还不忘安慰他,老师会挺过来的。
像个温暖的哥哥无疑了。
来到沉沉的,陷入昏迷的老师床边,紧紧的,紧紧握住老师的手。
池书俊泣不成声的蹲在父亲榻边,车恩浩牵起老师儿子的手,把父亲和儿子的手放在一起。
毕竟这才是血脉相连的父子啊。
可当车恩浩想抽开自己的手,好让这对相处甚少的父子紧握彼此的手,昏沉的老师却紧紧拽住了他的手,死死抓住不肯松开。
他望着老师。
眼睛里有了晶莹闪烁的泪水,氤氲着,悬而不落。
微微的,嘴角上扬,想淡淡的,从容对老师说老师,您安息吧,我们一定要相见啊。
这么多年,你一直做的很好。
恩浩。
一直陪在老师身边。
在老师最茫然的时候,你一直都在。
老师在没有人经过的寂寞山道里走着的时候 ,你笑嘻嘻的跟在身后。
老师因为对失去记忆和肌肉能力而变得颓丧,因为失去写作能力而变得对自己失望和厌弃时候是你把老师从死神手里把他拼命拉了回来。
这些年你忍受了很多的怀疑,责难,也被最爱的老师忘记,但你始终把这所有沉重的一切背负在肩膀上,变成自己的责任,变成自己此生该承担的负重。
所以在老师心里你一直都是他最爱的儿子。
就像他从未没有忘记一个生于4月23日的儿子一样他从未忘记过你,车恩浩,也没有忘记你这些年的陪伴,和你给予他最后一段岁月所有的温暖。
钟硕是长大了。
演技越来越自然了。
虽然没有绝望大哭,悲痛欲绝,但是看着那样的哭泣就忍不住和他一起哭,一起陷入悲伤里。
现在是真的懂得四两拨千斤的演技了,即使不用过于浓墨重彩的感情就可以,就如同老师的书的扉页,这么介绍老师的文字,淡淡的,却能让人深陷其中。
我觉得现在钟硕表达感情就是如此,淡淡的,即使只是默默的流泪,只是一言不发的紧握老师的手,一滴一滴的泪水悄悄顺着脸颊滑下来。
就像一本淡淡忧伤的书。
这个人真的越来像一本书,刚刚打开的时候,总以为只是一本好看的漫画,渐渐你发现你错了,错的厉害,他只是一本封皮绚烂,里面纸张淡白,内容却很平实的,却又很丰富的书。
每每你翻阅这本书,都会发现崭新的内容。
无论看多少遍,你都会从里面发现从前被你忽略的,看不见的内容和脉络。
把一个人比作一本书,车恩浩是一本书,李钟硕也是一本书。
淡淡的,却久久的,给人温暖和力量。
把一个人的人生比作一本书的话。
李钟硕本人总说,他这个人比起戏里的人生就太无趣太乏善可陈了。
可罗曼史是别册附录这个故事却让我对这个人的一生有了重新解读的方向。
即使平淡的一个人,即使没有故事里主人公的超能力,也没有故事主人公那般的金手指,可就这么平凡的,淡然的,幸福着的,成为能萦绕在人们心中的,每每悲伤时候,快乐时候,每一个不同的日子都会想起,想念的一本书。
以前的的确确每天都在害怕,恐惧离别日子的到来。
饭他以后的每一天其实都在恐惧那一天来到的一天。
害怕他被遗忘,害怕时间流逝感情会变得淡薄。
直到2019年3月8日那一天的来临。
直到今天。
我开始渐渐感到,分别或许对我们并不是坏事。
至少离别的日子我们在思念的厚度里更知道彼此的珍贵,也会因为暂别而想着为了重聚的一天而彼此想变得更好,因为世上有这样一个宝贵的人,想想都觉得了幸福。
谢谢你,车恩浩。
谢谢你,李钟硕。
第五集从新作者书籍的推广开始,借著作人的恐惧传递的信息,我简单的谈下即是著作人又是推广者、还是用户的自己的想法。
用户即是上帝,对所消费的作品都有评价的话语权,用户如何选择作品,看推广者的手段,推广者如何包装作品,则看著作人的亮点及作品的本身。
逐鹿这次面对的作品是一位新作家,且没有得力的封面设计师助阵。
如何包装是他们的难点。
而姜丹伊的出发点很好,她定义:新人新作品对用户而言就是一份礼物,未知会趋势很多人因为好奇或好的寓意去选择。
拆开后拜读后,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用户的礼物,则根据用户喜好去评价,著作人和推广者在礼物送出时,任务则完成了,覆盖的大众里能有多少人喜欢作品,除了用户基数外,全靠作品的本身。
而这,正是剧中著作人看到推广方案后的恐惧。
因为口碑压力全部压在了他的身上,用户在购买时并没有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对他的作品的评价人,覆盖的不仅仅是喜欢他此类作品的用户,还有一部分因为推广而盲中的用户。
丹伊说服他接收的核心思路是:无论你多么畏惧未来要走的路,只有迈出去,才是开始。
要走这条路,就躲避不了世人的评价,一直躲避不如直面迎击。
关于“上帝之手”也是这一集之前,这些年看着豆瓣评分的感想,就像今早一名给《流浪地球》刷一星,名为这片应该三星,现在五星过高的用户说的:若批判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这种站在道德高地的“上帝”端着一副上帝的姿态,想要平衡评分,但却未曾想过,你要表达的批判是自由的,赞美是否也是自由的,你有你三星的权利,别人是否有人家五星的权利,你凭什么认为你认为的三星水准就是整部片的应得评分,就去刷一星平衡呢!
所谓的“上帝之手”是你消费后的话语权,而不是你煽动及带歪其他未消费群体话语权的话筒。
同样,《罗曼史是别册附录》作为一部新作品,在剧播期因为第一集表达方式的问题,遭受的一星轰炸及短评一直也在带歪路人。
什么玛丽苏之类的评价,皆停留在海报的解读之上,第五集我也想借直播中翻译小姐姐的话,忠告那些只看脸和cp向出来打分的:除了看个热闹,也请带个脑子,思索一下编剧传递的正向的观念,且好好做人!
看下去才知道出版一本书承载着多少破的心意,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在努力的人。还有女主群代表的结婚中断孩子的一群代表,社会真的应该给予更多可能性,而非偏见。
李钟硕的新鼻子真好看,女主一言难尽,剧本也一般,不太想追了。
我真是一部不合心意就很容易滤镜碎掉 以前我多喜欢这位哥哥啊,而且还是哥哥和女神的爱情剧,可惜自从上次沉睡伤透我之后就对哥哥失去滤镜了,这部就真的有点无聊。。不知道会不会追完吧。
我真的吹爆这个剧
一个离婚有孩子没钱没工作没地方住的老女人,依旧可以偶遇赶流氓送鞋送雨伞的大暖男,被帅气多金有才华的弟弟爱着……真的是极度意淫了
越来越喜欢这种年下恋了。 不过有点童话故事的感觉了 ≡ ̄﹏ ̄≡
有佳句但无佳章,最让人感动的是第七集的诗人之死吧,除此以外就没什么了。出版业的没落在全世界都是个问题,而且这种工作环境下也缺乏喜剧冲突,所以整体比较平缓,但也导致观看性降低。
李钟硕的所有角色都是理智,冷静,清冷,带着一点疏离,你们可以一部一部的去回顾,他接的所有角色包括演出来后都是一个特质和形象,非常串戏女主有一种从日剧里跑出来的李钟硕的大姐的既视感,这种韩剧我不看脸那我还会去看韩剧吗?何况如不看脸这部剧还有什么内涵或出色的地方吗?莫名其妙的设定和剧情,拍个爱情轻喜剧都能如同新闻联播般无聊,颜也看不下去,看什么?或许只有李钟硕的粉丝看的下去了吧?而且离异带孩,人生的转机就是万一有一个帅气多金的弟弟一直在等着你呢???这是什么魔鬼价值观,9012年了,韩剧在想什么呢?怎么越拍越过去了?就算不探讨价值观,这也是一个自私的中年妇女的极度自我意淫,真的作呕
李钟硕这次失手了,看了一集没有追下去的想法
有点没头没尾?
先不论别的,韩剧也太会对准观众群了,以前是捡起少女心,现在是这些家庭主妇全职妈妈,她们日复一日与社会脱节,太需要这样的电视剧来满足一下焦虑心:我的人生还随时有可能重启,甚至还有李钟硕在等我。
1集劝退。原本想看轻松的来调整心情,毕竟李钟硕有演技保证。可是剧情和风格盲目抓马无厘头overact,完全不是我的笑点,甚至不舒服,这风格,在我看来属于风格的油腻,再次肯定我不看的剧作类型。导演居然导了我喜欢的《火星生活》,太让我大跌眼镜了。想起《365:逆转命运的1年》片头模拟了这个风格,反转后我拍手叫好。20201206
看了开头的剧情和人设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看到主角爱情线就快进,只想看宋海琳小机灵鬼,营销组长和理事的的工作日常,女主得到高人相助的主角光环化解工作危机真没意思……;徐组长可以拍一个单人戏,第二天妆面惨烈地去找前夫吃拉面再踩着高跟鞋歪歪斜斜地离开让人非常感慨了;浪漫对于男女主是副刊,婚姻对于徐组长难道是错印的书页吗
离婚被出轨有孩子的老女人和年轻有为的作家,对不起,我磕不下去
这是我硕最后一部剧,太舍不得了,和以前的剧比起来,这部太过于波澜不惊了,然而正是这温柔的治愈,让我对他更加留恋不舍。他回来后,还能是我的少年吗?希望不变,又祝福他变
被热评中一个评论误导存了很久才看,我想说,真不是单纯的浪漫史那种韩剧,怎么表达才恰当呢,有一种淡淡的优雅意蕴,虽然正好认识做书的人知道实际出版社不是这样,但拍出来真的感觉很好,前三集有点浮夸,但四集以后就是美丽的温暖啦,钟硕这次挑的剧本比之前当你沉睡时好太多了
切勿失去自我钟硕的皮相和身材简直绝了男二的出现太突然了,人设也莫名其妙
出版社的故事还是有点新鲜,无奈人物塑造在女主身上彻底崩坏,编剧好象既要写断工女的现实,又想要写与年下男的浪漫爱情,结果两头不讨好,反而不伦不类.既没有女主努力工作从中重新找到自我价值,也没有令人心动的爱情,只有尴尬的暖昧和撩拨.导演的镜头表达也不够流畅,期待以下,一星给演员,一星给把背景设在出版社.
暖暖和和可可爱爱的冬日小品,谈恋爱的部分反而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