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贺岁片。
冲着文章看的。
喜欢它的结局。
选择去英国还是留下来那段,我本心想,作为一个好妻子,应当理解丈夫对于事业的追求,如此要求太过任性,我要是文章,肯定选英国,就算是留下来,内心也是一堆不服之气。
但,之后的剧情发展让我看明白了。
倘若丈夫为事业的奋斗是为家,为妻子的话,那他便应该清楚妻子要的是什么。
剧情没有破绽,合情合理。
只是现实生活往往没那么简单。
一起过日子的话,沟通,契合度,三观这些都很重要。
剧情设计有点老套,情节蛮夸张,高潮不明显,但是作为一部贺岁片热热闹闹看看还不错。
看过之后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父子二人在屋顶上的对话。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无数人和事之间,但是真正静下心来理智的考虑一下的人恐怕不多。
我们习惯相当然的作出判断和结论,或者用一些泛滥的观点和声音来取代,想当然而已。
多样性是人性复杂性的一个反应,就算大方向一样,细节需求也未必一样,就像有人喜欢QQ,有人喜欢Smart。
坐在宝马里面哭的人或许没有甜蜜蜜,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或许没有心理荣耀感。
祝福所有天然match的人们,祝愿所有非天然的人找到关键的match点。
新近认识一个朋友,立刻察觉他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喜欢透过看似简单的外表,深入到细节细细分析。
很欣赏这种咀嚼精神,也正是自己欠缺的。
话说回来,就是他问起我看什么电影。
我有点语塞,ben...自己身处在电影之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看中国网上的电影,而不是去电影院...我还是很诚实地说,我现在看很多轻松的喜剧,是很简单甚至幼稚,但是我假设这是一种放松方式...于是我想说说这个我寻简单的国产片,前天大半夜看的,看了只觉得更累,而且心烦浪费时间。
虽然只是区区半小时,可是恨不能返回两小时之前,夸张一点,就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部电影,我就不想多说了。
情结大家猜猜就知道了,方式正的是简单、理想、又戏剧,可是就像是看似新鲜嚼而无汁的甘蔗...我只是很想反思自己追求简单的趋向。
怎么突然之间觉的事情可以简单呢?
就像是可以用很好、不好概括一个电影一样,这样的评价是快捷,可是难道不是大大的可惜吗?
两个字就带过了也许人家一伙人劳碌一年的结果...我更想说的是,也许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只停在表面,不进入细节,只幻想是如此,可是不知道因为这种忽略错过了什么?
这个电影的女主角前一小时基本就是个完人。
为了自己老公的事业,把老妈给自己买的房子卖了换钱给老公的朋友再借给老公,就为了既帮助自己的男人又给足他面子;为了要回房子让两家老人过节,不惜编造自己老妈得了乳腺癌这样的事情。
工作上忍受着老板的性骚扰忍辱偷生,生活上富家女过苦日子无怨无悔。
贴心、细心、耐心,面对双方家长的“质问”反应机敏。
这货是媳妇么,作为女性,她简直是火力全开大天使!
简直就是如“别人家老婆”出现的鸡肋人物阿!
但还好最后十分钟,她暴露出了自己的缺点,那就是情绪化。
当初多坚定的支持老公啊,最后老妈在旁边吹点小风,就立马立场全无,把自己长时间以来和老公一起节衣缩食的原因给忘了,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就上演了一道“你选择钱还是我”的眼泪戏码。
大姐这两件事有必然的冲突么,第一个春节难道说就是最后一个春节么,就冲你这货你老公也成功不了,也变不成乔布斯或者是比尔盖茨,他们媳妇的耳根才不会这么软呢。
我相信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虽然他们不是每天都在回忆两个人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但她的老公,一个错过了机会就不一定有二次的男人,一定会经常地回忆起曾经有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
她要的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公,不是乔布斯,而是一个爱她,把她放在第一位的男人。
这我怎么就嗅到了一种浓浓的自私的味道呢?
她当然不在乎钱,不在乎成功,她早就说过,钱不是问题,有她妈呢,爱她宠她的男人才是她需要的。
所以她可以过苦日子,因为苦日子是暂时的,最不济最后还能电话求助父母呢。
但她不可以过感觉老公爱前途胜过爱她的生活,因为那不是她能掌控的。
最后她哭泣了,因为她没有得到她需要的东西,她太失望了。
可是有钱的富二代哦,失望的时刻,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呢。
整部影片完美展现了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从张雪伦和郑丹丹的身上都能看到不少打工者们的身影,比如拿房抵债等等。
到了春节前夕也就是过年时,也都会选择回老家与家人团聚。
本片也充满着中国人过年期间合家欢的团圆与欢喜的氛围。
然而在这对小年轻双方父母纷纷去他们打工的地方一起过年时,一幕幕闹剧正式开演,发生了无数啼笑皆非的事。
在观影过程中观众能时刻乐在其中。
似乎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合在一块都是一家人,心永远连在一起,在团圆时刻依旧能保持一片和谐与吉祥。
亲家过年,总体来说剧本一般,情节漏洞也不少,女主一般;还好有今年大热的文章撑场。
首先,生活片段类似于裸婚时代,所以女主角让我一直不习惯;每个场景,我都在想,这应该是姚笛啊!
这个女的是谁啊,文章你咋扔了老婆跟着女的在一块亲热呢。
看完了片子我都无法承认这女主和文章是一家。
都是裸婚时代惹的祸啊!
搞笑的部分主要是蔡明和姥姥的功劳了,另外,张丰毅一直的角色都是不苟言笑的正派人物,这次演一个小人物还不时来点搞笑部分,也是别又一番趣味。
过年就图一乐呵就成了,咱也要求不高,看了笑过了就算合格了吧
演员阵容感觉还行,但是剧情感觉很突兀,没有喜剧的氛围,而且主题很让人摸不透……总之,看这个片子是冲着文章去的,支持文章。
电影里唯一让我觉得有收获的,就是夫妻两理解与帮助的重要性。
爱情与婚姻,也许从来都不能在乎谁为谁付出的多,谁一直在照顾谁,重要的是你们在一起是不是开心,彼此是不是真心的想在一起。
电影里,一直觉得是丹丹对雪伦说“有我呢”,也许传统的思维总是认为应该是男人照顾女人,但有的时候,爱的深了,从来不会去计较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
爱情这个东西,从来就不是用来计算的。
有的时候,爱就只是一种感觉,说不出,感的到……爱的深了,就自然会有一种为了对方可以不顾一切,一心为TA的勇气……爱,就好好爱,不去计较,不去算计……一旦爱了,就深爱下去!
以下对白是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启发之处:老张:你以为女人心里,这老公给她买房子买车,买得越多,就越有价值?
小张:这我得打断一下,我并不是想在别人面前证明我张雪伦有多么多么能干,我只是想丹丹心里很清楚,她选择我没有错,是,她们家是很有钱,能给她买房子买车。
但这并不代表我张雪伦做不到啊,说不定哪天我给她的东西比她妈给她的东西更多更好。
老张:可是你给她的是她想要的吗?
如果她要是图你的钱怎么会嫁给你这个穷小子呢?
文章喝酒之后在路上跌跌撞撞的那一段,我最喜欢了,镜头语言很到位,配音,剪辑都很好。
还有就是文章的表演也有张力。
给人的感觉就真的像是喝醉之后胡言乱语的状态。
而且,还是那种喝胜利了的状态,表演的比较到位。
很多人想有这样的爱情这样的家 电影很喜庆 很适合 过年看 剧情 也不是那么纠结 总比乡村爱情小夜曲好 这给东北男人埋汰的 我的天啊 长这么大我也没见过这样的东北男的
过年回不了家的人看这个特别有感觉。文章还是这种角色 都有点烦了。 但是现在这社会的现实就是这样。需要一个大房子才能结婚 大家压力都好大啊。
看了足足三天,导致我妈不相信这是个电影,女主周正但是一点都不可爱,简直就是讨厌,大妈头
吃晚饭打发时间看的
.
准确来说是两星半。不过文章倒是聪明,在大伙批评他们之前,他自己倒是检讨了一遍。剧本不好,演技没有提高,走的是【裸婚】题材的老路,就是过年图一热闹。。。坏话都让他说了,我们还能说啥?
前半段还成,八零后的电影呗。后半段突然就开始看不懂地不伦不类狗血起来
两块钱呢。。。
又是叶伟民+文隽鼓捣内地题材 人在囧途吃得太香了吧 这回开始消费文章的同时夹带各种荤嗑我操 张丰毅和丛珊表演不赖 夸张但又真实
哎哟最后那破剧情
我很穷。。也不可能成为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有哪个傻妞跟吗。。?
裸婚成就了文章也毁了文章
the second time with vivi看得很难受啊,在北京真心会很累
属于典型贺岁片
让我现在想起来还乐的是那个亲家老太太总是损自家亲家小老丈人。。
女主别扭啊,看完了也完全记不住脸。
挺温馨的哦~~~
这电影的一切都少了情感必备动力。
价值观莫名其妙,破绽百出,穿帮随处可见,可见制作之粗糙。
服装、道具、美术、摄影、剪辑、演员表演,所有你眼睛能看到的都处于肥皂剧级别,不求你制作多么精良,至少画面后期可以调下色吧!知道电视电影和电影在制作上的区别吗?比较一下【大侦探福尔摩斯】和英剧《神探夏洛克》吧,当然这都和本片没半毛钱的关系,因为这货粗糙的连电视电影都称不上。★
这不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