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最初的带给我的感觉就是:操操、这吐槽点和雷点已经完全超出个人吐槽能力范围了囊办啊!!
瞬出场的时候各种小言场景、小言般的心里描述。
顿时内心涌现一种“难道这部片子是三生三世的恶趣味题材?
”女猪的红晕宛如朝霞永不消散。
一个类似于特种兵的X族人and会说故事的老师and一个有故事的老男人。
瞬死掉之后心的登场。
以及女猪把心当成瞬时各种言情的虐心脑补场面。
啊。
其实妈妈接到电话抱着女猪哭结果却是因为瞬死掉了挺让我面若死灰波澜不惊的。
还有就是作为腐女心中的疑问:新海诚和宫崎骏这对CP到底是年下攻大叔受、亦或是强攻强受?
完全就是闭着眼睛听配乐也能琢磨出一点两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吧。
=。。
=以上。
这是片子看到一半时的心里感受。
惟一一个看的快哭的场面。
龙司默认选择了明日菜的身体作为灵魂的载体时那抹似道歉又似痛苦的弯曲的嘴角。
先打断一下说一下这部片子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龙司。
与其说明日菜、瞬、心。
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兄弟伦理异世界三角恋的关系。
我更喜欢的是龙司的纯碎。
他隐忍、脾气不好、却又善良。
他残忍、却又坚持的让人心痛的一塌糊涂。
最后他选择接受。
下面再说说戳中我的几个场景。
明日菜对龙司说。
你像我爸爸。
明日菜和龙司坐上木船。
她唤咪咪过去。
得到的回应却是咪咪绕着她的脖子转了一圈最后回到了岸边。
然后等她再唤的时候,退却了。
小船开始前进,明日菜望向咪咪,画面却是倒映出了瞬的面庞。
我想,这一刻,明日菜是明白的。
再也见不到了。
心脏突兀的跳动。
血液孤独的轮回。
感受到了寂寞。
明日菜听到科扎尔特的歌声。
然后说“我听到过的,并一直留存在心。
”瞬出现的时候。
我还是被自己心里那尚未磨灭的少女情怀感动了一把。
明日菜对着夷族的追赶。
步伐放缓疲惫的姿态却是让我一下子悲从中来多愁善感起来。
在月但之后她说出的那句“我只是太寂寞了”还是让我不自觉的扯了一下嘴角,抖落一身的鸡皮疙瘩。
影片从开始就已经影影绰绰意味深远的从小细节里表述了明日菜的寂寞。
她似乎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也不似别的片子中目光如炬信念如斧的男女猪叫们。
明日菜在瞬失约的那个雨天。
抱着肩膀寂寞的说“明明说好会来的啊。
”明日菜只会在想念瞬的时候流出眼泪,然后在心的咆哮下哭的更凶。
最后两个人哭成一团。
这两个没长大的小孩啊。
明日菜一定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
她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和评论,所以只管自己生活的开心就是好的。
所以她越发的寂寞了。
这简直是一定的。
影片的结束。
龙司和心把明日菜送回了入口处。
他们留在这个世界。
我想,明日菜究竟是会变得不寂寞了。
亦或是更加寂寞了呢。
如果是我,应该会更加的,更加的寂寞吧。
这也是她一开始没有相好便跟着龙司义无反顾的理由。
她想要变得不寂寞。
所以想要一段不同寻常的旅行。
也不知道是谁把这句“hello goodbye and hello”译成了“相遇离别又重逢”。
hello goodbye and hello。
与你相逢,现在与你离别。
最后的最后。
在这首歌曲还未响起之时。
明日菜和瞬对桌坐着。
夕阳的光倾泻而下。
空气里浮动细小的尘埃。
美好如初。
一眼万年。
明日菜略微惊讶的开口。
她说,是心。
然后她说。
再见,瞬。
hello goodbye and hello。
与君共赏。
以上。
基于《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的初印象,《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星之声》《言叶之庭》的补习,我对于新海诚的了解可能并不完全,而《铃芽之旅》和本片则给我发热的大脑一些冷静,我也可以比较清醒的说出新海诚先生的问题所在了。
相较于纯爱情感线这一相对单一的主线和以主线为中心周围的塑造,新海诚实在不擅长于宏大世界观都叙述和多线并举了:不论是本片还是《铃芽之旅》,过于庞大的设定让诚哥无法消受——不同元素的杂烩、不同情感的并进,分别体现在这两部电影中,似乎让他有些兼顾不暇。
本片似乎是诚哥的阶段性总结之作:《云之彼端》的宏大场面、《星之声》的废墟、甚至还看到了《铃芽之旅》中猫咪的鼻祖…众多的要素,也反映了诚哥的良苦用心。
但是,就结果看来,这时的新海诚虽然成为二十世纪后的宫崎骏,但是远未达到宫崎骏的水准。
相比于《千与千寻》形散神聚的铺展,本片还是略显稚嫩。
全面的了解一位导演,或许真的要看完他所有的电影,不管是优点还是缺陷,总归是了解一个人,了解一种心境,了解前前后后的一个必然。
当然,细致入微的作画和对于单线剧情+补充设定的娴熟,还是新海诚扎实功底的体现。
末世之恋的三部曲随着《铃芽之旅》的上映而完结,也希望诚哥继续活力满满的突破自己,期待在电影院看到一部属于新海诚的《千与千寻》,看到他不仅仅纯爱、青春、勇敢,而是更加成熟、稳重和娓娓道来。
因为种种原因直到最近才补完,之前已经略有耳闻这部作品风评不佳,在作为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完还是不免有些失望。
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新海诚追求自我突破的野心之作,努力想要摆脱以前在庞大世界观下故事却只关乎你我两人情爱的世界系小格局叙事风格(如《星之声》和《云之彼端》),想要追求一种大格局的叙事,即在有庞大世界观的设定下,表达与之相符的宏大主题,而这个主题在故事中即是生命的意义和伴之而生的生与死的意义,相遇与离别的意义。
奈何因为是个人动画人出生,因为制作经历尚浅,新海诚还难以驾驭这样一部多线索叙事的作品,在美丽的背景和动听的音乐之下,本片因为其缺乏戏剧张力的剧本而显得尤为平庸。
可以看得出来本作的线索极其混乱,很多地方都交待不清,如矿石的来历,夷族的来历,瞬寻死的背景,少女旅途的意义等等。
在另一些地方还能看得出有电影化语言的滥用,如到达断崖时老师给了女主一把手枪让女主保护自己,大家都知道电影里出现了手枪,必然是会响的,但这把手枪就在女主被夷族抓到时开了无意义的几枪就退下了舞台,而大家都知道女主最终还是会被男主救的;为什么不把枪留在最后一幕,当老师不出意外地黑化,要用女主的身体复活自己的妻子时,女主挣脱束缚向老师开枪,说明要以自己的意志活下去,这样不是显得具有戏剧冲突么。
而关于作品的主题,新海诚选择了一个比较失败的切入点,全片女主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来到雅戈泰,对剧中各人物的情感,以及自己旅途的意义都是模糊的,而我们作为观众更对标题里的星星云里雾里。
或许是察觉出自己叙事的失败,新海诚不得不在最后选择借男主的口直白地说出本片的主题,是“活着的人才更重要“、”人要拥抱着丧失活下去“,而不是采用电影化的语言让观众自身去思考,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而我认为选择以男主心作为切入点会更好吧,对哥哥瞬抱有的想要认同而不愿意认同的独特情感,独自在地下世界里没有栖身之地的孤独,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无所适从,这些只在片子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但如果加以描绘,应该比女主作为切入点更有戏剧张力吧。
《秒速五厘米》的成功,或许更大的因素是大家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了共鸣,而被自己以前或多或少的类似经历里获得了感动,而其实大家更多的都是被自己感动。
而本片并没有延续这样的感动,苍白的叙事并没有让大家产生类似的共鸣与代入感,从而发起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大家至始至终都是作为旁观者,跟随女主一头雾水地直到结束。
当然,新海诚寻求大格局叙事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之前的成功,同样的感动是难以复制第二次,第三次的。
希望新海诚能通过这次失败里得到教训,让自己的叙事水平得以提升,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
作为天朝动漫迷,最怕日本动画出剧场版,日本动画即便举着若过宫崎骏的金子招牌也难在天朝上映,更别提小字辈的新海诚了。
在矫情大作秒速五厘米火了之后,大家都指望着矫情的恰到好处的新海诚能拿出怎样的新作出来。
终于在苦等半年之后,诚哥追逐繁星孩子终于进入了鄙人的视线。
要说新海诚之所以能在动画届杀出名声,不得不提就是他那足以进入动画教科书一般的天空景色,当新海诚的云成为业界标准被每一个画动画的人模仿的时候,我们往往也就忽视了他作为导演的另一面,把控故事的另一面。
云之彼端带着科幻的气氛设定首先讨人喜欢,秒速五厘米时长正合适配合现实都市的冷漠感觉恰到好处搔到了广大寂寞青年的胸中之痒。
而追逐繁星摆出大山石头异界的广阔景象,企图让沉浸于五厘米悲哀中泪流满面的文艺青年欣赏日式物语的中二哲学,但这么搞,人家就不得不那你和那个在舆论与口碑上只能高山仰止的老爷子比较。
对于那些把吉卜力作品如数家珍的观众来说,阅诚哥新片就是扳着指头数脑海里出现了多少次吉卜力即视感的过程,女主肩上的不明物种生物不就是娜乌西卡女神肩头那货么,抱着女主从悬崖一跃而下的舜连脑后的长发都像极了移动城堡中的哈尔,心同学切断长发一跃上马但如果把马儿换成山羊的话如同幽灵公主男主再世,守护者的造型鄙人实在懒得吐槽但最终浸入女主全身的液体颜色都和幽灵公主中一模一样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甚至于最终boss复眼怪物的造型和功能,诚哥你是故意让观众回忆eva和钢炼?
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诚哥无数次的尝试之后终于发觉这类片子无法逃脱宫老爷子建好的牢笼,索性破罐破摔反其道而行之,反正怎么拍都说我抄袭吉卜力,那我就撕破脸皮把你们那些经典作品的特色来个大锅烩,也展示展示我新海诚对待吉卜力一颗虔诚的心。
话题扯远讲回故事本身,本作中,处处都能体现出诚哥希望自己的作品拥有现实意义的痕迹,作为一个在个人特色矫情领域获得成功的导演,这么想是合理并且值得鼓励的,但第一次执掌此类型片子的诚哥显然有些准备不足,故事开端的铺垫短缺让人物性格无从宣泄使观众只见人物其形不见其心,快步跳到中段却又带着诚哥焦急的心态不得不把故事主题从女主口中用台词喊了出来。
如同明日菜同学大声呼喊的:“撒比西”一样,诚哥找不到故事的出口只好用尽全身力气大喊我这故事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但这么做无非就是把用力过度几个大字又一次烙在了观众的脑海之中。
结尾更是离奇,本都立好死亡flag的大叔奉献一只眼睛把领到的便当又退了回去,撒比西的女主拥抱过傲娇男也若无其事的返回地上的世界继续日常生活,无比商业片式的大团圆结局把故事里唯一那点还算隐含的现实意义埋葬的一干二净,终于故事结束,观众把视线停留在黑幕上的声优名单看能找到几个自己熟悉的名字,才发现影片为啥叫追逐繁星的孩子都没给人一个明确答案。
难道说,影片的题目只是诚哥为了炫耀那谁也模仿不来的新海诚银河么?
不过1080p还是要等的,因为那银河的图片截取下来做桌面着实不错。
最好还要在啰唆一句,看到某篇讲皮克斯的影评讲到,失去了情怀的皮克斯就是一简单的3d工作室,在这里也想套用一下,失去了名为新海诚的特色矫情,诚哥充其量也就宫崎吾朗的水准。
诚哥,文艺青年们等着你回归呢,别掺活普通青年这一趟浑水。
04年《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把我陷入新海诚的世界,07-08年《秒速5厘米》则使我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动和共鸣,从此便无法自拔。
这部新作期待已久,7月末发现香港MCL会在9月上映便马上托人买票,当时能买到最好的位子就是今天5点这场第3排靠边的位置,大众对这部影片的期待可见一斑。
然而看过后还是少许失望:剧情破碎感强烈,较前作在题材上虽有突破和创新但缺少了前作的灵气;虽然画面相比前作更加精美,但因审美疲劳和处处似曾相识的设定仍未能拉高整体评价。
虽然我不了解新海诚其人,但从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除星空、云朵、夕阳、电车等出现频率超高的景物外,他还有其它几件偏好的事物:学校(云之彼端、秒速5厘米),猫(她和它的故事、云之彼端、猫的集会),飞行器(星之声、云之彼端、秒速5厘米),兵器(星之声、云之彼端),远古神秘的废墟(星之声、云之彼端),等等。
新海确实是倾全力于这部作品,因为上述一切元素在这部作品里都有出现,而且篇幅不小。
但是,追求大而全的结果往往是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这部作品颇有大杂烩风格。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渲染普通宁静的日常生活,就在观众默认了这样的现实风格的世界设定后,却突然出现了种种对立元素:武装直升机的激战,魔幻奇异的地下世界,宛如宫崎骏笔下的怪物,电光火石的冷兵器决战...风格上的大转弯确实可以凸显世界观设定的复杂,有利于向观众传达更多信息、体验更多监督想呈现的意境和思想;但观赏时颇有不适,让人不禁思考该作品的世界观设定是否过于复杂、叙事方式是否仍有可改进之处。
新海诚监督想把作品做得完美、面面俱到固然不错,但过犹不及,反而毁了作品。
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可以参考《千与千寻》的叙事结构和篇幅。
早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时代,新海城就因“长篇作品叙事能力不强”而被诟病。
自然,对于设定如此复杂的本作,影片零碎的片段感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发明显了。
片段感首先体现在叙事节奏上。
整体来看影片张弛感欠佳,突然走向小高潮又突然落下的片段很多,就好像突然勃起但10秒钟就出来了一样,有些莫名其妙。
也许是因为剧本中世界观和剧情的设定确实都太庞大了,于是很多情节只能从简,无法详加渲染描述。
这样就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谜题都没有详细解释或干脆没有解释,很多情节显得不可思议或不好理解,观众自然也就有了“莫名其妙”的感觉。
再者,破碎感也体现在几条支线的叙事上,切换的连贯感欠佳。
影片再三使用了fade to black这种转场效果,实际上这种转场比较适合ending,正常情况下应通过线条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场,而不是用这种非常容易破坏作品整体性的手段。
关于破碎感,从OST也能明显感受到。
前几部作品的OST,每条track都是一个情绪、结构完整的作品,但本作的track大多包含诸多场景和情绪,非常跳跃,完全为剧情服务,确实只是“OST”而已。
这里有要说一下《千与千寻》,典型的剧情杂乱但组织有序,是型散而神不散的佳作。
另外,此作真的可加个这样的副标题:向宫崎骏和庵野秀明致敬!
影片随处可见吉卜力和EVA的影子,以致给人以这样的感觉:演员都是吉卜力客串的,尤其是男主既像《豪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豪尔,又像《幽灵公主》中的飞鸟;现实的风景是吉卜力式的草地+新海诚式的天空,地下世界的风景是吉卜力式的荒野草原+新海诚式的天空;地下世界的人文景观,就更加熟悉了:LCL般可入肺呼吸的液体,莉莉丝附体的远古巨人,非常吉卜力风的怪物和飞船,甚至心与僧兵决斗的那一段一下就让我想起了《幽灵公主》里飞鸟与骑兵武士对阵的那一幕,关于起死回生的情节又让我想起《钢之炼金术师》...这也是我说这部作品缺乏新海诚应有的灵性的原因,这些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除了那标志性的星空和云海,实在是缺少属于新海诚独树一帜的元素。
那么,我想说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作品缺乏新海诚作品一贯带给我的感受——关于纯真的共鸣与感动。
喜欢新海诚的多数人,说“喜欢他的风格”是表象,最重要的是他的风格能让人共鸣,能让人记起记忆深处那些非常平凡却闪着绚丽光芒的人和事。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同是一部长篇、偏幻想类的作品,但前半部分现实主义的铺垫让人非常共鸣非常向往,而后半部分科幻味道也并不重,重点还是突出三人的感情和羁绊,在已有共鸣的前提下,观众也会潜意识中把这后半段虽虚幻但浪漫纯真故事作为一种憧憬和希望,以补完自身的现实缺憾,这样的手法非常完美、非常美妙。
《秒速5厘米》在这方面就更加纯熟,新海诚用如此唯美的手法讲述了那些平常、似乎是属于每个人的情感故事,这三段故事甚至没有开始没有结局、只是有这样的一些残缺的经过,但也正因如此才与观众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鸣,仿佛新海诚用他美妙的世界为你的故事专程打造了这样一部作品。
然而,这部新作呢?
首先我完全没有搞懂新海诚想借这部作品表达什么,看似整部作品的主题是“活着就是幸福的,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p.s.不要执念于已去世之人”这样的,然而标题“追逐繁星的孩子”似乎是指为了星空而跑到地面上来的瞬,而这是一种不满足于当下、积极探索世界的行为,实在无法与前者结合起来。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不论本作想表达什么,我没有从本作中得到任何共鸣,没有找到前作中那样鲜活跳动的属于新海诚作品的灵魂。
虽然不明确的内涵和毫无新意的叙事方式让这部作品显得不像前作那么有灵性,但新海诚的世界还是那么美妙,充满闪烁的回忆和憧憬;对我而言这部作品对得起粉丝,新海诚把他标志性的光影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那些绚丽的星空、辉光的夕阳让人无比神往,仿佛离开尘嚣回归田园,整个人都被净化了;新海笔下的魔幻风格村庄、废墟、天空等等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有时觉得,新海诚的画面看着就是种享受,只要气氛没错,其实我并不真正在意他的剧情是否完整流畅。
不论怎样,本作都是新海倾力之作,作为一个新海迷,巨幕下遨游于新海世界的2小时仍不失是令人陶醉和感动的体验。
出BD版本后,我会拖下来再看一遍的。
新海诚的片子我虽然没有全部看过,但从《秒速5cm》当中可以看出很显然他是擅长运用纯净的画面讲人与人之间的细腻感情的。
现在众多评论都谈到了这部片子的世界观有多吉卜力附体,我就不说了,因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就说比较关键而惋惜的,这回新海诚没有怎么发挥出他的特长来。
对于这么好的一个设定有些惋惜。
片子中实际上问题非常多:1. 开篇气氛渲染不错,观众已经接受了这么美妙的乡村安宁生活之后突然杀出一只既不像熊又不像虎的怪兽,让人觉得措手不及,很奇怪。
老实说,如果按照现代写实风格这么演下去,讲与父母,朋友,和男朋友瞬之间的感情的话,这又会是他的一部好片子,可惜新海诚野心太大了。
2. 我不是一口气看完这个片子的。
也没有看过预告片。
雅戈泰一系列的名词让我开始摸不着头脑,在看到明日准备进入地下时我暂停了,然后第二次找回上次播放到的这个位置时看到进度条我震惊了,这居然还在片子的前面!
真正的地狱之旅还在后面!
新海诚这回真玩大了!
你确定在你把写实风格玩的这么成熟这部故事的背景铺垫的这么美好的时候你要走这条幻想路?
3. 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古代生物和村落,森崎老师对于明日的态度也非敌非友,在这个幻想世界中突然出来这么现实的关系让人觉得不和谐。
真心不和谐!
4. 片子过程中路过一个村落,稍微揭露了一些新海诚反战,希望和平的愿望,可是不深,没有渲染这个很多。
让人觉得基本上是一个顺带的东西,何况战争之类的一向来不是新海诚爱管的事,这种表现手法 完全是吉卜力工作室乐意拿来当主题的。
5. 让我一直很困扰,而且觉得至关重要的就是,女猪脚对进入地下世界之后自己要干嘛,这种动机一直一直都不明确。
我从来从来没有看过一部动漫,在到了最关键的部分之后猪脚仍旧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
就算是H漫,猪脚也是很明确自己要和眼前这个女人OOXX的,真理!
这个地方绝对是瑕疵,是这个片子最大的失误,因为女猪脚是至关重要的,她是要替新海诚来向观众传达他的主题意思的。
这样没有动机,或者说动机不告诉观众,简直是一部片子的自杀行为。
6. 也许很多人要说,是我没仔细看,明日在进入水中之前,已经决定了也要同去复活瞬,那么我要说了。
经历了一系列的旅途辛劳最后走到大悬崖边,她为什么又要害怕的不敢下去呢?
这很明显的是表明她对复活瞬,并没有绝对的意志。
这是要观众骂她不给力吗?
我相信很多人心中已经开骂她不给力N遍了。
而从这起,新海诚就开始破坏女猪脚的形象了。
然后女主打算回到村落,半路回忆起往事,叹息出一句“因为我太寂寞了!
”太寂寞了!!!
我看到这里心里一阵雷!
主角啊主角!
你在这种幻想的题材下是要作为坚强勇敢撑起整个片子的关键人物的,你怎么可以透露出你像个凡人那样害怕寂寞的缺点!
你临阵脱逃不说还穿越荒野的时候被一群怪物掐住了喉咙差点死掉,关键时刻有手枪打不中,而且还爆发不出主角光环和小宇宙!
真是可惜了女主角啊!
从头开始就给她奠定的洗衣扫地煮饭搞卫生里外一把手的风风火火的坚强勇敢五好女青年就这么毁在了这样一句“因为我太寂寞了!
”整个形象变成了一个废柴女,关键时刻掉链子掉的呀!!
7. 我觉得片子比较注重的主题应该是在最后,老师想要复活他老婆这段,老师有个心结,就是老婆死了,心理一直不平衡,以至于最后两手空空来跟神明要回老婆的时候准备借花献佛牺牲明日来复活他老婆,这完完全全妖魔化了老师,前面稍微对老师有点好感起来之后立马被这段毁掉,在看到他老婆起来之后他们二人缠绵恩爱一阵,观众心里不免升起一阵对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可是很快,心又因为明日不见了暴走准备毁掉那个叫什么来着的歌微丝,这……这是要观众也毁掉对心的印象吗?!
这三人能不能同心同德做点事嘛!!
都走到片子最关键的地方了!!
应该该磨合的都磨合好了呀!
应该共同为导演唤出主题做出配合了呀!
8. 心在砍歌微丝的时候来了一句“活着的人更重要!
”我觉得这基本上应该要诠释这个片子最中心的思想了,于是理沙死了,老师的眼睛也毁了。
他们都散了准备炉石了。
那么试问一下,就光凭这么一句,老师最后就安详了?
十年的心结就这么打开了?
我心中存了这么一个疑虑。
你看最后片尾,貌似只有明日透过水井回到地上了,而老师跟着心回到村落里。
这真的难保老师哪天还想再回去复活他老婆啊!
我就这么说吧,十年啊,他为了复活他老婆打算只身闯入这么一个未知的世界,甚至不惜牺别人的生命来成全自己,这种执念,就心这么一句就治愈了?
完全不可能!
新海诚这句话,说服不了老师,更说服不了观众!
9.那么最后来说说标题吧,主题应该要呼应标题,“追逐繁星的孩子”,到底是谁呢?
这片子重要的人物就那么几个,女主,老师,心,和瞬,首先,既然是孩子,可以排除老师;追逐繁星,地下世界是没有星星的,且女主并没有显露出喜欢星星的迹象;心也不愿意在地上多呆片刻;而不惜消耗生命力来到地面上打酱油的瞬显然才是符合这个标题的人物。
可是新海诚赋予瞬的使命非常短浅,他似乎只是为了引导女主进入地下的存在,就连最后女主在神明面前连想都没有想过一次要复活他,而是很从容的说了再见。
并且和他的弟弟跑了!
这完全不符合一个二次元纯真少女从一而终的形象!!
新海诚你是要闹哪样!!
片子最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女主为了正太一个吻而进入了地下,遭遇了那么多危险的状况,并不值得。
真心为她不值。
去坚守梦想,最后却没有实现,反而放弃了它,虽然是无奈之举,却并不能打动人。
如题,两颗星里一颗就是给主题曲的(另一颗星献给自己那新津古参的淡藤岁月)——之前没听过熊木杏里的歌,但一曲hello goodbye&hello真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啊,曲也好词也好,人渣诚的主题诉求全在这首歌里唱尽了——关于接受离别,接受没有你的世界,那么多无谓的感伤纠结一股脑儿浸在旋律里娓娓道来,让俺没被这槽点不止欢乐不断的片子煽出什么小情绪,却在这片尾曲里鼻腔发酸泛出几滴鳄鱼泪,加之旋律中那股子暖而不燥哀而不伤的抚慰感,顿时对这自己写歌唱歌的姑娘好感倍增,一会儿抽空一定要找找她的其它专辑……换句话说——我说新津诚同志,好歹我也算从02年开始刷你Other voice官网副本的古参玩家了,这他妈一首歌就能说清楚的问题被你絮絮叨叨零零碎碎浪费两个小时,你害臊不?
更何况絮絮叨叨两小时也没把故事讲囫囵,尤其是明日菜这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女主角——直到结局我们才发觉,她并不是故事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仅有的存在价值只是被追妻的大叔当成一把开路钥匙而已,即使明日菜在前往异世界之前选择退场,也无非是给大叔的追妻之旅开个hard模式罢了——或者说她原本不该这么可有可无,前中期数条伏线都在暗示她有机会大有作为:手中矿石的来历,被蛮族追杀所暗示的家族血脉,家母在孕期与父亲意味深长的对话……可以深化女主角形象的线索伏笔似乎随处可见,却硬生生被混乱的叙述节奏铺陈搞得全部烂尾,让这无辜的小姑娘更缺乏剧情存在必然性的同时再也没机会撕下形象浮浅的标签,连带着搞尴尬了一个立意良苦却无法令人全盘信服的故事,以及被中学生等级的叙事技巧浪费的两个小时。
当然也有不甘心被剧本摆一道的观众继续深挖故事内涵,试图从泥沙俱下的叙事中掘出几粒金来捍卫影片价值……或许新津试图传达的寓意与价值观本身可圈可点,但谁奈何一个A级立意被钉死在E级剧本里?
假设新津同志你能用60分钟把这故事讲得比主题歌更简洁直观动人心弦,那样的话十颗星我都不会吝惜的,给你,给你,都给你。
——在那之前,还是先把スーパー設定タイム这种低端的世界观灌输方式改掉再说吧☆劈埃丝:“原来我只是太寂寞了”绝逼是这片子的点题金句啊,这么真挚恳切又指脸打脸的扪心自问真是让俺闻之绝倒的同时感慨新津同志你终于肯对自己坦诚了一回,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在离乡的火车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因为心情特别合适,所以非常感动。
渐渐地,自己的人生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漂泊和离别,所以明白这部影片的主题:Hello,Goodbye&Hello。
人们总在经历相逢,然后离别,离别之后如何以不完整的生命,再次勇敢地面对世界。
在这么混乱的年代,纯真干净的样子都是一致的。
回想手冢治虫领军的年代,各个漫画家的画风都很类似,我也不介意宫崎骏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新海诚是否也要走这样的路线。
一直在意形式上的东西,不该是你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初衷。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的危机与脆弱变得真实。
没有了内心强大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追寻的目的,简单、任性、不明就里。
没有明确的善恶分别或物种分歧,只有自然之力的不可解与不可知,悠远古老、面目不清的文明残迹。
太多生命半睡半醒的人,不都是这样面对世界吗。
头顶的那一片星空如何给人归宿,正因为它飘渺不定,与人类追寻的造梦太过相似,使人们误以为那片星原是真理,是宇宙的模样,就像永远存在却永远也追寻不到的指标,牵引人类千百年的脚步。
生命都有残缺,正因为残缺才生动真实。
就像乔布斯的苹果永远都被咬了一口。
所以我能下定决心,以自己渺小的生命,来追寻所能追寻的疆界,并把生命的缺憾与世界的未知,当做一种力量。
想起朋友写过的一段话:“那一刻清晨的第一道光照在他们身上,太阳从地极升起,于是这辽阔美丽的世界为之苏醒。
”
画面的确没得说,吉卜力加上新海诚风格的天空,至少在我看来达到了现有2D动画的最高水准。
而且细节做得很到位,从玻璃可以看到反射出来的天空,每一本书都细致的标上了名字等等,然后,没有然后了- -除了画面每个地方都感觉差了点什么。
剧情感觉上完全没有着重描述的地方,也完全没有稍加略过的地方。
新海诚把两个小时的时间平分给每一个片段。
换而言之,需要煽情的时候不到位,无聊乏味完全可以一笔带过的地方他倒乐此不疲的叙述着。
让人觉得他就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是最优先项。
至于渲染,没有,那不重要。
给人的感觉?
那也不重要。
然后是这个故事本身,似乎也谈不上是什么好故事- -,不过还是跟«借物少女》差不多了(那个老实说也不怎么样),但区别在于借物完完整整的把他能做到的,能展现出来的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他把原作有限的魅力发挥到了最大。
而这恰恰是监督的工作,而新海诚没办到。
谈到吉卜力了接着要说的就是概视感了,各种吉卜力的元素在这部片子里面重现了,首先设定上感觉就是融合了«天空之城»跟«幽灵公主»的产物。
不过是把天空搬到了地下,幽灵公主变了个性别。
接着是各种场景,人物的类似。
瞬回头的瞬间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哈尔穿越了,地下世界那只守门的跟幽灵公主里的森林之神是亲戚等等。
就着说配乐,原本天门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而里面的音乐不管哪一段单独拿出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可是一放到影片里面就悲催了。
原本配乐就是营造气氛的,与剧情,画面之间相互契合,使得整个场面得到升华,原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到了这里,就完全变了,音乐再跟这部片子打架......两者的关系完全不是互衬,而是在互相搞破坏。
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老师在回忆妻子的煽情场景,天门煽情的钢琴声一响,居然有嘈杂的机关枪声,这是要闹哪样啊!
于是乎,这个原本应该催人泪下的场景充斥着人物对话声,钢琴声,还有该死的“哒哒哒”的机关枪声。
整部影片让我感觉契合完美的只有结局主题曲响起,到他第一次黑屏的26S。
黑屏?
黑屏。
不知道新海诚是有多等不及宣告片子整完了,在结尾放主题曲搭配场景的让观众回味整部片子的时候迫不及待黑屏插入制作者名单。
当看到这里我整个人石化了,到他再次恢复彩色场景我也完全没有开始的感觉,只有......苦笑。
这是一部就算你骂得再狠,也要抽时间去看看好有资格骂得更狠的片子。
像标题说的,这是一部除了画面几乎一无是处的片子,但就为了感受下那个华丽色彩冲击,还是去看看的好。
PS:主题曲很好听
新海诚的主题(一瞬的相遇、永远的分别),宫崎骏的故事(人与自然)。
新海诚的背景(依旧精细有加),宫崎骏的前景(吉卜力小人儿)。
(瞬一出场我还以为白龙来了哈哈,整部片子里各种吉卜力小怪兽儿到处乱窜阿。
)新海诚的特色之崩坏的脸,宫崎骏的特色之流畅细腻的动作。
新海诚的小细节,宫崎骏的大框架。
新海诚的电波,宫崎骏的历史。
(这俩衔接得真生硬。
)新海诚的宅男感,宫崎骏的童真调。
新海诚的来回扯淡卖关子为赋新词强说愁,宫崎骏的清楚直白。
连天门都横跨两家了,小清新时淡幽的新海诚味儿,大场景时换上壮阔的宫崎骏味儿。
可是片尾曲hello goodbye&hello响起时又分明出现了押井守的滋味儿整体来说还可以,故事有趣。
我向来并不特别注重个体,而是看重整体,即使风格杂糅,只要整体效果好就是好的。
老师这个人物作为情节贯穿线,用得有些牵强,性格设定也不够明确,几次突然大转向。
不过因为是井上papa的声音,听着真受用XD新海诚,对他的概念和对琼瑶的一样,就是始终只认可一部作品。
处女作中投注的宛若生命般的精诚,在之后的岁月里再也没有出现过。
25分钟的《星之声》,新海诚已经把他的所有表达殆尽,后来的作品感觉总是把那截甘蔗嚼了又嚼。
另外为什么名字叫追逐繁星的孩子呢?
哪里追星星了?
风之谷+天空之城+千与千寻+钢炼,新海诚你好新海诚再见!
画风细致,虽然人物长得很像宫崎骏动画的角色,但没那么好看。他们落下瀑布的桥段都有点像千寻与白龙在天上的那一幕。那个跳下死亡深渊的守护者也很像风之谷的怪物。用活的肉体换死者生命又像是钢之炼金术师的核心。最重要是珍惜眼前人,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新海诚的故事宫崎骏化,果然失败了,不如讲些爱擦肩的小矫情了,画风依旧明亮,故事零乱,台词也相当不给力~~
裡面那句“原來我。。。只是太寂寞了” 很動容
活在当下
单纯的不喜欢这故事,不知道为毛。
真心不喜欢。
没有自己风格的动画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故事情节即视感多到令人发指!!
hello goodbye and hello
什麼玩意兒
为什么这一部弄得好像吉卜力的一样……以前的感觉呢
新海诚去过西藏了?
hello ,goodbye&hello ~~相遇,再见以及新的开始,交替不息,不管是追逐还是羁绊,生命总得向前。
好吧,你退步了
除了华丽的天空,这片一无是处
追逐繁星的孩子,只是太寂寞了…那么,你的星星在哪里。6.9分低了
那只酷似风之谷里的松鼠的猫咪出现的那一刻我就按下了关闭,从来没对一部动画那么失望过,吃屎吧
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性都没什么优点。有点模仿吉卜力的风格,让我想起《幽灵公主》,可是差太远了。
等了四年,非常值得!!!!各种情感都描写的很细腻啊!!情节也很紧凑!!画面非常精致!!永远保存!!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