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釜山行的前传,所以前来观影的。
补充去看剧情一般,导演想要表达的太多,逻辑上有些混乱,动画题材的丧尸片我第一次看,整体感觉就是画风我不是特别能够接受,总感觉差了一点什么。
丑恶的人性永远比妖魔鬼怪可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拿回钱,也许是过分的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总能例外免于一劫而国家军队的不作为,当决定舍弃牺牲同胞时候就应该想到,人性的激愤会随着转变成为加倍的狂性,又怎是区区一辆列车抵挡得了呢。
感觉这个电影没有釜山行带给我我的震撼力大。
最后主角们全死了,变成丧尸,感受着没什么特别出彩的结局。
人物十分的呆板,而且画质不是特别好,但是整个首尔大背景都十分的精细。
该片的故事比《釜山行》更加灰暗,展现了更多社会的阴暗面,虽然看影片的时候可能感觉没有希望,但其实导演也在故事中传达了让人重拾希望的信息,并不是单纯展现丧尸的恐怖,更多的是让人反思这个社会,从最开始感染的那个大叔,好心人准备上去帮忙,但是因为是流浪汉,最后没有伸出援手,整个场景里女主角在逃脱的时候,那些帮助他的好心人,让我们感受到温暖。
整部片给我最大的反转就是我真的最开始以为这个“爸爸”的角色就算不是爸爸但是和女主总会有一些联系的,从他的出场那些对话就能表现出来,但最后还是展现出人性丑陋的一面,被变成丧尸的女主咬死了。
而且说是釜山行的前传不如说是釜山行的前一夜,因为好像这个女主在动画片最后已经变成了丧尸,不是那个只是被感染了将丧尸病毒带上火车的那个小女孩,而且他俩的左右脚也不一样,在我看来好像没有特别大的关联。
7月20日在韩国上映的《釜山行》最近在国内火了起来,作为导演延相昊执导的首部真人电影,《釜山行》在中韩两国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一些电影推送号甚至将《釜山行》盛赞为“亚洲最好的丧尸电影”。
《首尔站》结尾处与《釜山行》中的镜头完成了呼应比起《釜山行》,延相昊在8月17日推出的动画电影《首尔站》则较少被人们提及,作为一部被片方宣传为“《釜山行》前传”的动画电影,影片被观众讥讽为“蹭热点”、“骗钱“”恐怕也是难免的事情。
平心而论,《首尔站》的故事和《釜山行》的确并无太多联系,宣传中的所谓两部影片头尾“无缝衔接”显然只是一个噱头。
仔细思考,这部商业气息较少的《首尔站》却有着更大的讨论意义,除了音画不同步、画面卡帧等技术问题之外,个人认为影片在故事内核与镜头语言上的表现相比《釜山行》要优秀许多。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否认《首尔站》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业作品。
前些日子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因获雨果奖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社会等级分化与资源分配不均等传统问题的讨论一时再度成为了敏感的热点,直到《盛世下的蝼蚁》网文的流行,这股热潮仍未退减。
在这一问题上,韩国影人似乎一直有着讨论的兴趣,奉俊昊在2013年曾为我们奉献了一部《雪国列车》,而今年延相昊则给我们带来了《首尔站》。
感染的老人坐在首尔站地下通道,若非尸变永远不会被人注意在现代商业文明的语境中,地铁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高铁站)是一个鲜明的物象,它代表着高度发展的都市文明,并同时凝结着商业文明背后复杂而敏感的社会问题。
很多时候,地铁是中产阶级和基层劳动者为数不多的可能发生联系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尔站》的命名可谓开宗明义。
相比于《釜山行》几乎并无设计的病毒起源,《首尔站》的起点则显然更具批判意义,携带病毒的乞丐老人在首尔站孤零零地游荡了一天,除了一位与他身份类似的流浪者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人伸出援手,若不是午夜的尸变,恐怕老人至死也不会引起注意。
尸变后老人咬死的第一个角色(如果不算啃死的路人甲的话)也很有意思,他几乎是影片前20分钟的主角,那是个唯一向老人伸出援手的流浪汉。
影片开始时流浪汉与吸烟者的冲突点明了角色的身份,而这一身份成为了他在前20分钟里几乎被一切主流社会人物排斥的原因。
他试图以正规途径向公立救助部门发起申请,却遭到了同为弱者的流氓的阻挠,他试图向车站保安及警察局寻求帮助,却都遭到了冷漠地拒绝。
用仅有的零钱购买药物的他却讽刺地成为了尸变老人咬死的第一个角色,而更为讽刺的是,这位角色似乎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img=9:C]被保安驱离的流浪汉[/img]
只有弱者才会救助弱者,而也只有弱者才会霸凌弱者,因为掌握资源的人从一开始就与弱者的世界选择了隔离,这似乎是延相昊在《首尔站》中为我们展现的残酷内容,然而末日已至,尸变终将吞没整个世界。
不厌其烦的警察局
警务人员因没有看到尸体而大发牢骚,而报警人竟觉得自己理屈电影的前30分钟仿佛更像是一部社会题材电影,弱者压迫弱者,强者与弱者自觉隔离,若不是尸变由基层发起,恐怕两重世界直至各自泯灭也不会有任何交流。
在濒临末日的场景中,即使最后只剩下两个人,社会等级依然存在。
被丧尸包围的警察掏枪瞄准报警人,而并非丧尸丧尸题材电影的精神内核是反思人类本性当中的某种黑暗,这已是被观众熟知的事情,也是很多批评者衡量丧尸电影的标准,如果说《釜山行》体现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的话,《首尔站》则在此之外表现出了更多的社会关注。
影片末尾的反转遭到了很多人批评,然而我却认为那是个正好与主题自洽的结局:你早已把我变成了鬼,吃掉你是我唯一的报复。
《首尔站》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镜头语言,虽然在很多时候影片的特效让人感觉尴尬,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在某些镜头看到有趣的细节。
在病毒爆发的首尔站,两位角色在逃离中曾途径一副广告画,镜头在此停留了近8秒的时间。
广告画文字内容为“梦中的新城市,龙山公寓开始销售!
”,影片末尾的段落也正是在一个售楼中心的户型体验室中结束。
影片开头的警察局中,警察也以房地产投资为谈资
房地产与地产开发等意象在电影中频频出现,比较露宿街头的流浪汉以及被债主追杀的援交少女,他们在影片中具有着怎样的作用,在此不言而喻。
大概自金基德的《圣殇》起,韩国电影便十分喜欢在影片中设置一些基督教元素以表现某种宗教情怀,比如在《哭声》的开头放上一段《路加福音》就似乎能为影片带来某种加持,在《首尔站》中我们也能时不时地看到基督教的符号。
惠善身后的圣母像成为了人物最后的救命稻草在影片末尾处出现的圣母像是一个重要的设置,除显而易见的隐喻作用之外,也在美学上发挥了一些作用,比如圣母像的造型和结尾处两位人物的……体位(抱歉我想不出优雅的词Orz)便形成了某种呼应。
就像所有灾难片最后一定要有所黑一样,《首尔站》也摆脱不了黑政府的套路,许多灾难片的末尾一定是警方(《首尔站》是军方)前来收尸,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电影借角色的口黑军队黑国家的同时,也不忘用一些小细节来从反向取消人民的天然正义性,这或许体现了导演对于民粹主义的某种思考。
套个流行语,不黑政府的灾难片不是灾难片。
但只黑政府的灾难片,恐怕只能算作商业片。
在人群中发表演讲的人很值得我们注意,他是人群里唯一衣服上印有文字的角色,在动画电影里,非大众脸的人设一定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他身上有字的时候。
“Be the Reals?
”不知道,但这位角色甚至宣称首尔城僵尸爆发是北朝鲜的一场阴谋。
没看清楚?
我们给个人物着装特写《首尔站》另一个独特的设计便是影片几乎看不到任何人类的光明点,《釜山行》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希望:军队没有射击幸存者,自私的父亲自我牺牲完成了救赎。
而在《首尔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人害人,人杀人,人吃人,那些互相伸出援手的角色,令人遗憾地都没有得到好下场。
除了前文提到的被尸变老人咬死的流浪汉外,影片另一个“好人”也在救助他人后惨遭横祸,可以说延相昊在《首尔站》里几乎取消了“好人有好报”的设定。
除了“好人没好报”之外,《首尔站》还有着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尾,曾并肩解救女主角的大叔与基雄在患难中彼此帮扶,然而到了安全的境地里却开始厮杀,这是导演依例在丧尸片中回应人性恶的命题。
基雄没有死于丧尸却死于人类当然,浅尝辄止的对政权与人类社会的关涉让电影遭到了更大的非议,《首尔站》在豆瓣获得了5.1的评分,这无疑反映了观众的某种情绪:看场面不过瘾,看思想不深刻,那我看它干吗?
是啊,看它干吗。
难得出现了一组诞生在亚洲的丧尸题材电影,多看看学习下咯,有被培养出的具有良好素质的观众或许才会有诞生优秀作品的土壤。
写这篇并不是因为有人雇,姑且算作是一次自来水吧。
9.16
记得那年第一次看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人物说话都是嘟嘟囔囔的让人听着浑身不自在(不晓得当时为啥留了个这么个鬼印象,至今无解)。
再说韩国人用劲和紧张时发出的呻吟声是:“唉……系……”。
吗???
不知导演是否有意安排,受众(包括我)观影时会情不自禁以俯视的视角注视着画面中每一个卑鄙坑脏懦弱的角色,当然也许是我自己过度意淫中解读的结果。
底层的弱者在剧本中没有得到一丝来自编剧善意的慰藉,从镜头中一开始出现的又脏又臭被咬过的老者艰难的移动步伐时,得到的只有周围唯恐避之不及人群的憎恶眼神。
在救护站老者的一位岁数稍小的朋友寻求帮助时,另外几位被救护的对象马上投来恶狠狠的凶光只怕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占去。
当救护人员来到老者倒地的方位时发现人没有了踪迹后,从心底里发出的牢骚不满表明压根在他的眼里所谓人命只是他工作表单上的字符而已,也可能每天接触着酸臭不堪的活人和死人时,早已干涸的泪腺留下的只有麻木的眼光。
简单的将社会阶层划分为贫富的二元结构似乎太过天真,抛开中产阶级这个政治标签的产儿,在贫且弱的一方中相当的比例人群有着天生的类似富且强阵营中的优越感,他们某些时候某种程度相比憎恶他们的上层人物还厌恶自己所属的这一群体,当政府面对僵尸病毒四处肆虐时,震暴维稳显然优于一切,惶恐不安的一般民众无差别的被划入了僵尸大军中,看似高效的行政手段实则简单粗暴,逻辑简单的要命,对秩序有发言权的官僚机器首先想到的是自保,只不过大众平时接收来自主流意识灌输的伟光正式的服务外衣潜移默化不自觉地影响着每一个会思考的人,会爆发僵尸丧失横行的末日吗?大恶吞噬小恶
废话不多说,就单纯的谈谈人设问题。
一开始片中中年男子是女人他爹的身份,影片前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在户外逃生,老爹为救女儿以身犯险意志强大,女主接了很多在他关心命令之下男友打来的电话(我当时也很纳闷为什么他亲自拿电话打给她),在逃生过程中顺道训练了一下渣男,还义正言辞的斥责警察,等待中焦虑的想去解救这个“女儿”,甚至冲过去和队长厮打,这里的种种设定都ok吧,显得老爹挺正面吧,挺好的啊,一个负责的老爹,一个在困难中成长的男友,这种设定在灾难中才算是女主生存下来的理由吧?
(我为什么不说是女主生存下来的希望,动力,精神源泉,信仰等等,因为女主就是个懦弱的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的笨女人而已,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罢了。
所以她本身根本不具备什么向死而生的魄力,也没有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她一定要活下去)因为只有这么设定才在逻辑上说的通吧,要不然让一个全程在哭喊、无亮点甚至惹人厌恶的一个女人活到最后到底为了啥呢?
但是剧情却没有顺水推舟的迎来good ending,正当劫后重生,灾后重逢的温暖场面持续升温的时候,突然来了个反转杀——“老爹”是过去“小姐”的老板,那些小姐都管他叫老爹。
仅此而已。
WTF?!
老爹你说啥?
你不是她亲爹,你特么不是你干嘛豁了命的一定要找到这个女人,就因为她拿了你钱?
这特么都天下大乱了你去银行提点不行?
去珠宝店拿点不成?
为毛非要“虎胆龙威”走泥潭,入虎穴?
表现的那么伟光正,搞的我们都以为你是个很有安全感的大好人,特么你这演技有点好了吧?
真的不愧是演员啊。
总之,这里的温情主线的突然反转导致很多观众表示不适,很多人表示费解甚至难以接受。
所以在此时完全可以加个回忆杀之类嘛,女主见到老爹脑海浮现过去在酒店上班的种种…对吧,也算有个交待嘛,要不然这种急刹车不晕才怪了。
所以老爹你到底是为了啥啊?
才这么在乎这个曾经拿了你钱的妹子啊?
直到剧情结束了看完以后才能稍微感觉出来,这大叔是喜欢草女主(抓到以后直接扔床上开始摸)和夹杂一种变态的控制欲的“爱”(女主床上没呼吸了,他就焦虑的抢救)。
为什么这么说,他自己看到大床,就喃喃道:这么大的床要是马上来一炮多爽?
看到床就想到女主,想必之前已经是常客,毕竟是自己店里的小姐,想上就上,那么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吧?
大叔为了再次草到女主,将女主霸占才舍生忘死伟光正的前来搭救女主。
所以,这设定就尴尬了吧?
你这180°反转把之前的设定完全推翻并且毫不留情的抽自己嘴巴子完全不讲道理不顾及逻辑就是为了增加你所谓的社会黑暗度,完成你别扭的社会阴险论?!
我只能用最通俗的俩词儿来形容这种不顾及他人的剧情转变——狗血!!
写到这里算是把全剧最大的BUG揭完了,那么面对一个混乱的据点和内核,你想要赋予它多么有深度的内涵都是毫无意义的(什么讽刺黑暗揭露不公等等),不管你这部作品其他的地方表现的有多可圈可点。
所以各位评分老爷,这么别扭的电影看完了,没有good ending 也就罢了,还被导演强迫洗脑要接受黑吃黑,自作孽不可活,no zuo no die 的设定之后,我们不该深感烦躁,上当受骗的感觉吗?
我真是没受到什么启示教育或者吸收什么营养,但是被强灌了一瓶脑白金。
所以,你们是怎么做到评2星以上的?
釜山行看完,来看的首尔站电影讽刺社会,讽刺人性的黑暗面都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但是你不能把所有的黑暗面都集中起来爆发你所谓的讽刺,事情还是要合情合理的不是吗你就不能好好想想这么编合适吗???
哪怕是迷雾最后这帮人绝望到自杀还是能够强行解释。。。
你告诉我,面对丧尸,一个与女主非亲非故的蛇头,就因为贪钱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她,看完大半我他妈都没有怀疑过他的身份,在我眼里亲爸也就做到这种程度了。。。
最后你告诉我是假的,你可以说他贪财不惜命,可是这个姑娘有什么钱啊,为了看不到的钱却要牺牲自己的命,她就算还去卖,钱也不会马上回来,可是现在命马上就没了,现在你还要去为了她,为了钱去死,这合理吗,他是怎么到了这个位置的,智商负数吗???
这讽刺的不是人性,讽刺的是神经病。。。
这完全是一部抱《釜山行》IP大腿的电影,说它是前传《釜山行》里的BUG没有解释清楚,说它独立成章《釜山行》电影里的僵尸设定全部抛弃了。
很多人说电影批判人性,揭露黑暗什么的,道理我都懂,就是可不可以拍的好看点,大段大段抻长无聊的对白,人物刻画完全失败。
为了反转而反转的结局。
这是部僵尸动画能不能多拍点僵尸,开篇僵尸变异拍了20多分钟结果与主线毫无关系。
有人说开篇是为了揭露政府与流浪汉的对立关系,拜托那毫无内容的台词看完完全无法感同身受好吗。
如果非想要拍流浪汉与政府的对立而又与主线无关可不可以拍成两段式故事。
女主与父亲强行反转的结局我都无力吐槽了,有的人看出点人性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堆,你要想讲这些完全可以借鉴隔壁《未麻的部屋》干嘛要拍成僵尸片。
不是说僵尸片里不能有人性,但导演你在人性片里插播僵尸就是你的不对了。
什么走路从来不关门这种强行推动情节进展的BUG我就不说了。
恐怖片里讲人性前提他是恐怖片,动作片里讲人性前提他是动作片,僵尸片里讲人性前提他得是僵尸片。
最后送导演一句话——我要看僵尸!
我要看僵尸!
我要看僵尸!
1《釜山行》和这部《首尔站》其实还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前后传,尽管导演都说是,但这部动画电影里的人物和《釜山行》没有一丁点关系。
2看着让人揪心,边看弹幕边看剧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女主角的人物设定太过“白痴”了,毕竟还是在援交界混过的主。
3这部电影比韩国其它电影更“反动”,觉得要是放在中国,就不会有《釜山行》了,因为导演肯定要被封杀了。
4剧情很黑暗,警察和军队不保护平民也就算了,国家机器要是动起手来,分分钟让一个城市变成鬼城。
5处处嘲讽政府,对生命的漠视,对底层人民的不尊重。
但,看不到希望,手无寸铁的百姓,只能被政府活生生的逼成丧尸。
6好的丧尸电影借助丧尸体现人性和社会,不好的丧尸电影只会喷血浆。
好人未必有好报、底层人民之间的互相伤害和算计才是最让人难过的。
7为了国家,你可以牺牲青春,但是国家为了你,不会浪费一颗子弹打丧尸。
上层官员根本不知底层社会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眼里,底层人民只会暴动,所以只能用子弹来侍候。
8想起了《北京折叠》,这些生活在黑夜里的人们,情绪积累久了,总要有个出口要让他们发泄出去,这一次,他们用撕咬代替沉默和顺从。
9如果你是为了看丧尸大片,你最好不要看此片,它制作不精良,画面不唯美,故事也不动人,它只会让你心里难受!
10《釜山行》里最后的结尾是军队没有开枪杀死孕妇和小女孩,《首尔站》里的军队开枪打死的第一个人是个见义勇为的大叔,因为他做了“出头鸟”。
关注我的公众号“滕吠吠”(微信号:shenyeshi),回复“首尔站”可获取下载链接。
我觉得挺好看的呀,一条明线:丧尸,一条暗线:讨债。
最后大叔的身份揭示的时候,真的神反转,因为已经之前的过程已经把他作为爸爸的身份逐渐固定化了,结果竟然是讨债的。
这样一看也合情合理1. 说是讨债的估计也不会被男朋友引到女主身边2. 中间我还奇怪为什么打电话过去,那个大叔不和女主通话——男朋友面前表现成爸爸的焦急的样子,女主那里不提前暴露,真的心机3. 男朋友在中间作为沟通桥梁,被大叔算计得真是好。
一方面一直带着他,我开始还以为是这个大叔有点道德在,丧尸在那里让人害怕,这个男朋友战斗力几乎没有,带着也是个累赘,还可能害自己丧命。
如果是父亲联系不上女儿,可能女儿把父亲手机号拉黑,那把男朋友的手机抢过来自己去找女儿不就行了?
一旦找到女儿再找个借口说路上有意外,男朋友死在丧尸嘴下了。
这个男朋友毕竟把女儿挂在网上卖了,渣的不行,是个做父亲的都生气,完全可以。
然而作为作为父亲,看到女儿男朋友遇难,况且是面对丧尸的生命威胁,终究还是带着吧。
最后完全不是这个思路,因为这是唯一能找到女主的引路人,所以才不能死。
另一方面,在这个引路人面前,透露得信息非常少,降低了他在女主面前反馈相关信息而细节不对暴露的危险,成功伪装下来,男朋友在不了解女主爸爸的情况下被摆了一道。
4. 男朋友为什么一点也不晓得女主老爸?
一开始就给了铺垫,女主是从家里逃出来的,估计没提过她爸爸。
但女主爸爸病情严重,女主怎么在电话里听到她爸爸来了,不觉得蹊跷呢?
因为女主没和家里联系,她爸爸的近况也不晓得,只知道身体不好,她脑中觉得还是有可能出来找她的。
5. 况且当时情况紧急,逃命还来不及,无暇主要到这些细节可能还有一些没有列举完,这只是我刷了第一遍的感受。
但整个思路还算完整,给的铺垫都是可以注意到,设计得挺巧妙的。
一些评论区说大叔千里讨债然后想xx一点也不实际的,估计是没怎么体会过讨债、被骗一大笔钱的感受;况且那个大叔在整个过程也表现出暴躁、冲动甚至癫狂的个性,做出这种疯子行径是有很大可能的。
现实里的类似大叔、男朋友、女主这样子的人还要狗血多了。
当然,这部片是是有明显的缺陷,我个人印象深刻的是几点1. 动画和人物配音的脱节,以及配音中间的各种喘息声、人物骂脏话的尾音稍微有点过(我不晓得是不是韩国语音特色,但看其他韩国的片子也没这么让人不舒服)2. 中间到了那个和政府军对峙的地方,节奏很拖沓(整体节奏平均水平我觉得还行,缩成10分钟的说法不敢苟同),而且冲突太少了。
高潮让人完全不过瘾。
与之相对,结尾部分的节奏就显得好很多,女主从另一个衣柜走出来的设计也挺棒的,能看到一些电影的影子。
3. 丧尸的宏大场面的描写,那种凶残的程度很欠缺4. 女主打电话哭得像个傻子,不知所措的样子没有做到点到为止,让人觉得又假又厌烦
#首尔站[电影]#画面差强人意核心内容强过真人电影完全是一种末日论,无论是灾难的蔓延,还有对人性的披露,几乎没有给人类一丁点希望。
相对后作的釜山行,这部前传动漫反而更加出色,叙述了病毒起源于流浪汉中。
全片弥漫着压抑感,剧中角色全灭,全都直接间接死于政府的手中,最后剧情的反转,更是将绝望感攀升到极限,毫无希望存在。
人性丑恶,无一幸免看到手脚冰凉,头疼脑热[失望]还是比较喜欢釜山行
先来说说其糟点。
第一,女主你能不能随手关门,关个门也就几秒钟的时间,不关门真是硬伤,常识有木有。
女主一路逃亡,没有抗争,给我的感觉只有懦弱。
直到最后,牺牲一人后,女主才有反应。
第二,配音配的差劲,跑路都这么僵硬。
画风虽比不上日本,但起码一点,人物能不能刻画好点,怎么个个龅牙凸起,西八。
第三,救护人员怎么回事,连个老大叔都制服不了,晚上没吃饭吗?
看的我干着急。
吐槽完毕,来说说剧情。
《釜山行》的原剧本应黑暗收场,导演为了让观众看到希望,最后结局虽不是开放性结局,但还是以“温暖阳光”式结尾。
但《首尔站》完全不同,一切以现实、黑暗、肮脏为基础,将“末日”进行到底。
从流浪老人开始感染,到全城丧尸。
一群人逃跑到警察局,警察的呵斥、叫嚣、怒火、驱赶,这就是现实。
在警察眼里,穷人没资格进警察局,更没资格为自己的不幸与遭遇来寻求帮助。
在逃亡过程中,女主和流浪汉逃到地铁站内,两人嚎啕大哭,女主想回家,流浪汉没有家。
首尔百分之八十的房子是你盖的又如何,你一间都得不到,这就是现实。
现实是多么残酷,现实是多么黑暗。
家是多义词,可以代表家人,也可以代表国家。
一个栖身之所都没有,还谈什么国家。
“爸爸”只是个称号,为了追讨女主逃跑卷走的钱,从开始的“英雄主义”到最后的“原型毕露”,这就是现实。
正因为穷久了,钱才是王道。
而作为女主的男友为了生计,甚至可以“逼良为娼”,这就是现实。
政府也可以为了牺牲被困的群众,无论底层、中层还是高层,只要你违抗命令,一律射杀,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是现实。
对于《首尔站》,看到的是黑暗现实的一面。
而对于《釜山行》,看到的是人性光辉的一面。
不一样结局的电影,就看你怎么看待了。
最后补充一点,大家请养成随手关门的好习惯。
总有那么笨的人,哎。。。。。不过结局好过瘾。
画质粗糙,动作生硬,听里面的人对话肠子都要打结完全不说重点的!快来救我啊55555……而这里的手机完全没有隧道里的手机给力,不是没信号就是没电要么就是屏幕裂了……最后的那个爸爸真是完胜了…… 我给你点赞
说好的前传呢?!这明明就是完全的另外一个丧尸片呀!画风简陋的可怕,剧情弱智的出奇。火了一部丧尸片,总有老鼠屎想顺势沾光。
十分钟能讲完的故事拍了九十分钟,西八!
导演原来是这种灰暗的风格啊。
顶多十分钟的容量硬撑到了一个半小时
讲道理这个也好看,豆瓣上对丧尸片的褒贬标准过于奇特,捧釜山行踩首尔站还好,当年那部大烂片僵尸之地火得简直匪夷所思
我觉得还不错啊,至少结局挺好的~蛮锋利的~不懂为什么骂成一片~
这好像是我看的第一个韩国动画片。人物的动作,各种奇怪的点头,哈哈。人物反转的也很厉害,一直以为是慧善完美的老爸,为了找到自己的女儿不顾一切,结果并不是,是鸭头,找她是因为她把她的钱给弄走了。流浪汉大叔,还以为会有男主光环,结果被当兵的给打死了。女主也没有逃过,就因为脚腕被抓伤,也变成丧尸了,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她变成丧尸后,第一个咬的人就是这个假爸爸吧,把她便宜的男朋友割喉的家伙。动画片还是挺耐看的,虽然画风不精美。对了,这动画里的丧尸,速度和正常人一样,一大堆蜂拥而来,可是真不好对付。
果然比起釜山行,更喜欢首尔站啊。更黑暗,更彻底,就是逃亡,就是丧尸,没有鸡汤,太棒了
白色的。。。。。。。
釜山行的练手之作吧,动画不流畅所有人物运动都有梦游感,无论配音还是角色都窝窝囊囊,不少地方我都觉得好笑,剧情也比较简单粗暴控诉人情冷漠底层人民可悲政府屠戮百姓不如都变丧尸吧,导演有多讨厌社会。。
前八十分钟全程感慨世上只有爸爸好,后十分钟黑人问号脸。如果这都不算爱🎵 集中训练长跑、格击和关门技能。这部动画告诉我们,只要你是女主,跟住战斗力max的男人,坚持奔跑,最后一定会,拖累他团灭的。
以前看的
太厉害了!舍友在看,我中途才加入,所以结尾老爹变老板真的没猜到!至此完全理解女主和流浪汉大叔在地铁里哭得稀里哗啦的剧情,两人都是无家可归、毫无尊严和希望的底层人。大叔肚子被卡住那段太真实了,虽然猜到过来的大妈不是丧尸但还是很喜感——不过仍是边缘人,或者说本片的丧尸就是社会边缘人的隐喻,这么来看警方(个体及群体)与普通群众的冲突就变得有意思起来。群众从个体逃窜、互帮互助到集体自救,最后被当成叛乱分子,被当成和丧尸一样的人被“肃清”,比釜山行黑得痛快。女主千辛万苦逃出来却栽在老板手里,样板房一段惊悚得让人感慨这还是丧尸片吗(事实证明它还是)。想到女主会反杀,但竟然是变成丧尸“被动”反杀,似乎连这个唯一可能幸存下来的角色也不得不顺从贱民的命运,最终成为丧尸。成为丧尸,是一种命运也是对命运的反叛。
ball ball你们随手关门好不好!
so sad
智障女主。
后面没钱了?
抛开最后神翻转,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糟糕。反倒是流浪汉来回奔波想救老人,在药房买药时的犹犹豫豫,看得戳心戳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