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型和声音配不上,感觉声线全部是后期补上的,看的实在是让人难受二、剧情跳的太快,就演了个开头,马上就跳到下个战役,这么赶着上映么?
有的就演了两三个镜头,故事刚起劲儿就结束了三、男主的表情都很欠打,女主的狙击视角永远不是三点一线,举枪就爆头四、道具组还行,家伙事儿挺齐全的五、感谢志愿军同志们为祖国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那前夫下了连队指挥了一场战斗就全片失踪了,感觉应该还有故事啊!
全片感觉四连应该升级到四营,连长指导员作为基层主管基本不参与战斗的吗?
再说四连作战如此勇猛,不应该升一级吗?
还有赵和的头发为什么不剃一下,剃一下就更完美了!
不过瑕不掩瑜,比那些五毛钱特效的片子好多了,道具服装也很用心,三湾和赵和最后能在一起就更好了!
很喜欢这部剧,最喜欢雨三湾的人物设置,历史上有许多女英雄,此剧有她一个代表足矣!
此剧真诚、细致地告诉观众:我们的先辈如何用“小米加步枪”做到“能打仗和打胜仗”的!
智慧与意志是决胜的基本要素。
当然首先人民要意识到打的是正义之战,美国之所以在朝鲜战败,因为其政府发动的是武力干涉、肆意妄为的战争,是反人类发展的战争,其人民是看不到正义与价值意义的。
这部剧每个角色都演地好,台词朴素、真实,董哲编剧很厉害,具有优秀的思想和历史发展观,把我带入了那一段光荣的岁月,看到人们在战争中义无反顾的大义,智慧、善良、勇敢、担当和乐观等等积极心态,都是促进胜利的因素,都是心智的健康模式。
特别喜欢第七集赵和在国内养伤的那段经历,在和平与美好的环境里,除了对共产党建设美好家园的认同,也开始对自我身份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认同,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典语句不禁叫人泪流满面……先烈们永垂不朽!
作为之后时代的一员,我不仅骄傲,还愿意继承你们光辉的传统与精神!
不知道观众如何理解赵和脑部负伤而被医治的奇迹,我想这里可以告诉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奇迹的出现意味着不要按照常理就轻易地放弃和抛弃,“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自会创造奇迹。
剧中对美军的演绎比较客观,甚至显得友好,比如记者詹姆斯,“美国人民多好啊!
他们曾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战,那条驼峰航线牺牲了上千名飞行员”……后面3集的空降兵素质很高,帮助印证了强大的对手才能造就更强者。
喜欢剧中配乐和插曲:欢快而富有激情的口琴配乐,表现出朝气蓬勃与积极乐观的情绪;主题曲斗志昂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片尾曲纯净的像清澈的山泉,令人向往美好与和平。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好好的电视剧愣是从24集删减到13集。
还能看不哈哈哈哈哈😄😄😄😄😄😄😄😄😄😄😄😄😄😄😄😄😄😄😄😄😄😄😄😄😄😄😄😄😄😄😄😄😄😄😄😄😄😄😄😄😄😄😄😄😄😄😄😄😄😄😄😄😄😄😄😄😄😄😄😄😄😄😄😄😄😄😄😄😄😄😄😄😄😄😄😄😄😄😄😄😄😄😄😄😄😄😄😄😄😄😄😄😄😄😄😄😄😄😄😄😄😄😄😄😄😄😄😄😄😄😄😄😄😄😄
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更像兄弟连的感觉,对党的赞美也没有以往影视剧那种煽情的情节手法,更多强调的是大家身处乱世熔炉之中身不由己,如何活下来,延伸到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战友,维护集体的大无畏精神。
这场战争谈不上正义邪恶,更多的是大国之间的较量,中国的崛起之战。
除了志愿军的正直之师,朝鲜军队也不见得那么干净。
说起侵略者,却是朝鲜先开得枪,先进攻韩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更关注人物的刻画,战争的残酷无情,很多人动不动就扯上为何而战,我只能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国而战!
给了四星,同行衬托有所虚高,但是情怀因素又在那。
其实我觉得还能更好。
满意的地方是4k画面很清晰,能看到镜面匣子上的标尺和德国制的刻字。
剪辑是个败笔。
1.哪有一段音乐放着放着戛然而止(没有理由)的道理,背景音乐要有连贯性,这是蒙太奇的基础吧。
2.很多人都说24剪成13集,没有确实依据。
但是故事割裂感是真的强。
3.脸盲的人直到最后一集才分清周念鱼和陈天放,都是两个小胡子,都虎了吧唧。
4.希望能再说清楚一些战术安排,譬如最后一集,连队发现了美军,分成了两队,希望把这两对人去的地方能给个镜头,镜头里要有美军。
不然我脑海中的小地图建立不起来。
、不说了,向英雄致敬!
不想白嫖,冲了会员看德云社。
顶部标题主推电影《蟑潮》,电影想法不错,可是剧情尬的要命。
幸亏来豆瓣看吐槽的时候,顺手瞅了一眼电视剧榜,在旮旯角落里发现了这部《战火熔炉》,8.7分,看过的很少,评论更少。
可有一位朋友的话勾起了我去看的想法,“有了完整版战火熔炉,团长可以排到第二名”。
14集,从弹幕知道有删减,可是真的是好电视剧,服化道精良堪比电影,细节真实符合史实,改编合理通畅,展现了我们是谁,为什么到朝鲜的坚定意志,让观众了解了志愿军的精气神,比什么金刚川强一万倍不止,相信评分会继续升高。
优酷独播,独播个鬼,一点水花都没有,宣传直接不存在,守着宝贝不识货,你多少年没有上八分的剧,自己不知道吗?!?!?!
尽管电影《金刚川》票房不达预期,但也取得了7亿多的票房,并且引发不少讨论。
而几乎与之同时,在优酷、央八联播的抗美援朝题材剧集《战火熔炉》,在播完13集大结局之后,几乎毫无声响。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加上复杂的国际局势,官方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高规格的纪念。
就文艺作品而言,不仅排播了不少纪录片、专题片,还对一些老电影、电视剧进行特供剪辑。
但就“新出炉”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而言,严格来讲只有两部——电影《金刚川》、剧集《我们的战争》。
众所周知,《金刚川》上马仓促,8月初开机,10月底上映。
紧张的制作周期导致其在文本上也使用了“巧劲”——把一个故事从四个视角讲四遍,这也引起不少争议。
据报道,《我们的战争》2018年9月底开机,2019年3月杀青——它不是一部“赶工”出来的剧集。
今年7月底,总局将抗美援朝纳入“重点题材电视剧”序列中。
彼时,《金刚川》正准备开机。
全国影视剧库存的这一题材作品只有一部《我们的战争》。
物以稀为贵,《我们的战争》被剪辑成了一部网剧,和一部院线电影。
这部网剧就是“深藏功与名”的《战火熔炉》,电影则是之前官宣过海报的《英雄连》。
不久前,中影股份总经理傅若清透露,电影《英雄连》是从一部17集的网剧中梳理素材,并补拍适合大银幕的镜头和场景,重新制作而成,预计将于11月6号上映。
今天,笔者就为尚未关注到这部13集战争剧的观众强力推荐一下《战火熔炉》。
《战火熔炉》讲述了一名“解放战士”(解放战争中俘虏后加入解放军)赵和在朝鲜战场,和四连的战士们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互相接纳的故事。
这部剧的短板是明显的,但这依然难掩其在国产战争剧中的光彩。
《战火熔炉》最大的短板是不连贯,情节与情节之间、战斗与战斗之间,经常会出现跳跃。
虽然已经用字幕板进行串联,依然难掩戏剧中间的割裂。
以第三集为例,开篇是战士们在谈论冬装的问题,一切换就变成排长命令赵和去和黑人美军连队进行谈判;这一集结尾四连准备在夜间发起攻击,一眨眼战斗就开始清扫战场。
也就是说如何与黑人连队遭遇以及夜间战斗的过程都略过了。
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整部剧只有最后4集与美军空降兵的遭遇战,是比较完整的。
这种“残章”的出现有两个原因,第一,要把素材剪到电影中去,挪用了;第二,压根没有拍,后期也没完成补拍。
毕竟战争戏太烧钱了。
尽管有点残缺,《战火熔炉》依然是一部有特色的战争剧。
武戏讲究,文戏出彩,主题深刻——这三个长板一定程度可以掩盖住“残章”对观剧造成的破坏性。
先说武戏。
在早期的海报上,《我们的战争》就被形容为“一次对标国际级制作的战争剧集”。
并且“首度启用即时军械装甲,全景还原战场群像”。
从最终呈现的质感来看,片方不算吹牛。
从故事结构上来看,《战火熔炉》有点类似HBO的《兄弟连》。
这不仅仅在于两部剧都聚焦于战场中的一个连队,还在于二者都通过连队的战斗任务不断推移战线,最终呈现出战争的全貌。
《兄弟连》的故事从诺曼底登陆一直延续到攻占柏林,而《战火熔炉》则串联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况。
而为了表现这种时间推移,《战火熔炉》使用了冬、夏两个外景地来拍摄。
在第4集中,四连接到临时任务支援东线,战斗打响后,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在冰湖上冲刺,这很可能就是“长津湖战役”。
不管是军械、战斗经过,还是战场氛围的还原,《战火熔炉》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它能一下子把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带入到敌我装备差别极大却依然士气昂扬的惨烈战场。
相比之下,之前绝大部分抗战剧在这方面都过于简陋了。
再说文戏。
剧中有不少“闲笔”,其实都没有那么简单。
四连俘虏了一位美联社随军记者,作为懂英语、又熟知美国人的“前国军士兵”,赵和与这位美国记者有不少共同话题。
但当这位美国朋友心平气和说出“十个美国人中有九个人认为中国人该有辫子,在遇到你之前,这是我对你们的全部认知”“这场战争是超级大国的游戏,中国不在这个行列,没资格参加这个游戏。
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时,他还是被刺激到了。
这是赵和思想改造的开端,他开始思考——“我为何而战?
”
作为四连的一位女战士,雨三湾有一个传奇的身世。
她是一个弃婴,1927年在三湾村被工农九班的8名战士在雨中捡到,所以取名“雨三湾”,于是有了八个爹。
“雨三湾”的出生和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联系在一起。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而她的八个爹的人生轨迹则勾画出一部人民军队光荣奋斗史。
“一爹在直罗镇,死在东北军手里。
”这是西安事变前的“反围剿”。
“二爹死在平型关,三爹、五爹‘五一大扫荡’的时候跳崖了;四爹在关家垴之战被鬼子炸掉一条腿,失血太多没救过来。
”这些都发生在抗日战场。
“五爹后来去了上海,死在76号的手里;六爹被调到平西,四三年局面紧张,每天亲自盯电台,走几十里山路送情报,累到吐血,咽气之前还在写电文。
”这分别是沦陷区与敌后的情报战。
“七爹在延安去了炮校,后来去了东北,1948年10月初在义县,朱校长要上去看弹着点,他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踩上了反步兵地雷。
”朱校长指的是朱瑞,东北炮校校长,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八爹则是她现在的上司、军政治部主任余万里,战斗在朝鲜战场。
最后说主题。
一部抗美援朝题材剧集,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为谁而战?
为什么能胜利?
这两个问题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志愿军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如果撇开这些问题不谈,那么真是白瞎了抗美援朝这个题材,它和其他抗日剧没有区分度。
故事的主人公赵和,是一位没有完成思想改造的“解放战士”,他日常交流中用“我们”和“你们”来区分解放军和国军。
同时,由于和美军打过交道,他有很强的惧美心理,一开始认为志愿军是在白白送死,牺牲没有意义。
而就在每天的战斗中,赵和一步一步融入了志愿军当中,从思想、信念、精神上焕然一新,不再区分“你们”“我们”——因为这是“我们的战争”,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火熔炉》与电视剧《特赦1959》在主题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二者都是讲战败后国军的思想改造,一个在功德林战俘监狱中,一个在朝鲜战场。
当赵和最后一集中以代理连长身份做战斗动员时,他已经获得“重生”:“我们现在面前的敌人从未将我们视为敌手,因为他们觉得我们不配。
他们可以无视我们的警告,他们可以肆意轰炸我们的国土,他们认为,屈服或者死亡,我们只能选择一个。
他们错了,因为我们来了,我们站在这里,我们绝对不会退让,我们也绝对不会妥协。
我们的民族曾经用了100年的时间来谋取独立和平等,我们已经战斗了100年,我们可以继续战斗100年。
在平等还没有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在胜利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在正义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文/杨文山
看剧的想法来源:想去看2021剧王《跨过鸭绿江》(日常破2!
多天破3!
),但是40集好长啊。
热门短评之一推荐了《战火熔炉》。
《战火熔炉》13集!
豆瓣8.8,不错短小且评分不错。
据说原来按照网剧拍的,有26/24集,后来上了cctv8,减到了13集。
倒还想看完整版的。
故事线脉络很清晰:(一)朝鲜战争第一阶段时间顺序(二)原国min党军队士兵、解放战士赵和逐渐融入四连,逐渐理解革命队伍。
以及四连是如何逐渐接纳赵和的。
(三)“高干子弟”雨三湾从文艺团下放一线部队四连。
身上维系着从南昌起义开始的抗日情结。
战术和战争描写让我觉得可信。
一路打仗一路死人,非常真实。
大概一月前,我电视投屏了“沙盘上的战争”的一半多一点视频(太棒了!
西瓜视频也有号!
)。
对曾经的方略、战争思路有了一些认识,其中“粟裕苏中七战”内容中的伤亡交换比的概念有了一个蛮深刻的印象。
所以这部电视剧的伤亡让我觉得比较可信。
明显的bug就是,大家脸好干净啊!
大家都不长胡茬子的啊总体而言还是很棒的,没有想到居然还留下了“第二部”的悬念,还能接着写!
加油啊!
摆脱,网播吧要不?
天放那个角色人物真的太鲜明了,看上去就痞痞的。
最后一集笑哈哈真是不适应。
不过表面上执拗而有血性的人,比表面温顺实际扭不过来的人要好相处些吧。
服化道还算用心,但是配音和剪辑是一塌糊涂。
有点看不下去,糟蹋了这笔投资。
另外要真实就好好考据还原一场战斗。
平地上堆麻袋用机枪对射坦克??
最基本的掩护,爆破都没主次描写。
真心一般。
另外配音明显不对口型,大量的对不上口型。
看到第3集有点看不下去了。
希望有几场战斗能从结合史料和地形,还原真实,这样有助于大家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和烈士们多么不易。
别轻描淡写。
1、男主命真大,爆头后几个月就养好了。2、女主脸太白了,衣服前几集真干净啊。3.道具方面不错。唯一加分点。4.这评分咋上8.3的。5.剪辑太离谱,剪的乱七八糟
真实不带抗日神剧的那种。有种《亮剑》的感觉!能拍出如此还原现场的剧,点赞(。ò ∀ ó。)虎头蛇尾,个别场景简直为了精神而不符合实际乱来。比亮剑差点。。。愈看星愈少,能不能只播一集就收场🧐看第一集就好
真不错,但是剧情进展有点突兀。
前面几集还不错,挺好看的。最后三集太拉胯了,为了强行煽情,一会儿弱化自己,一会儿弱化敌人,有些地方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比如亮子连续被敌人的狙击手射击,我方也有多名神枪手在场,这么些人硬是连那一个敌人的方向都搞不清,做为我方狙击手还冲上白白去送人头,莫名其妙。比如最后一集,在草地相遇,敌人都名牌了,直面我方,拍成一排,各种轻重火力对我方射击,打了一轮,我方牺牲多人,居然还不知道敌人的方向。大哥啊,已经是面对面了,面前的草都被子弹削完了,还不知道敌人在哪里是吗?然后是最后三集我方人员在休息时,从来不派出哨兵或者巡逻,一堆人挤在一起,任由对方占领高地,靠近我方,然后肆意向我方开火。敌人开火时,我方人员都是统一背对敌人,敌人都来到眼前了,硬是没有一个战士发现,是对方会隐身术吗,这些都科学吗?
女主太有违和感了,好莱坞大片的开头,狗血职场剧的后续
致敬153 致敬被删
看到第四集,剪辑真的要命……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就是残文……但是表述还是很好,目测如果没有硬生生剪到十三集应该又是一部神剧
无力吐槽这两集,还是参杂着情爱,另外,看过了觉得志愿军后勤挺给力的,前一秒还在水中飞奔,下一秒从上到下就干净了。军服洗的真快,干的更快,朝鲜天气真好。美军技战术真差,比日本人还不如,火车站给端了第二天还照常发火车,什么口令啊电话啊都是假的。一张文件上随便记载800人队伍人员装备配置,作战目的,很轻松就在一个火车站被发现。这志愿军真轻松。
真是无语了,为了打分而坚持看了三集。如果只拿这当战争片看,勉强过得去,战场画面的剪辑比较OK。但是拿他当历史剧看,完完全全不及格。编剧、表演、服装、后勤保障、美军真实战术能力、志愿军内部氛围等等细节方面的刻画严重不足和失真。 志愿军入朝第一仗是1950年10月25、第40军118师354团协同353团,在温井村通往北镇的公路,成功伏击歼灭掉计划当天开进到鸭绿江边的南朝鲜第6师团第2联队先遣第3营(加强营)。这一仗的对手压根不是美军! 而且原本属于四野的40军,当年6月就已经从海南战场回归东北、编入东北边防军建制,部队也是一水的东北兵,怎么可能没有御寒冬衣穿啊!没有冬衣穿的是从华东三野紧急调来的第9兵团(20、26、27军)等后续部队,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情形下参加了第二次战役。
抗美援朝志愿军永垂不朽! 我们为谁而战? 我们为我们而战!
还是剪辑不行,配音口型对不上,道具和场景有点塑料。
太跳了 稀里糊涂
优点大家说了,不必细说。但缺点也明显,先不说剪辑造成的问题,部分场景的军服太干净了,战斗连队里的女兵也像是影视剧里为添加爱情场景而增加的设定,有不真实之感。主角对新近武器的熟悉程度也不像当年的原KMT下级军官,而更像当代混迹论坛的军迷。
1.口型没有一个人对的上,同期声对于战争题材多重要知道吗?2.急行军之后的战士们,衣服新的像是刚从服装厂拿出来一样。3.那个女兵,知道你想扮酷,还画了个精致的素颜妆。4.志愿军战士不是兵痞子,希望各位演员大爷不老是撅个嘴,展现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5.剪辑支离破碎,从哪来,到哪来去,要干嘛,为什么,铺垫的过程单薄地像纸片一样。6.因为剪辑问题,根本让人记不住角色。看了半天,稀里糊涂,还是各位慢慢欣赏吧。
拍到这份上了,就不能在剪辑后期各种细节上再精益求精一些?
报看
內容有點欠完整的感覺,劇情推進得很快。
诚然,这部剧有可取之处,服装道具这些细节看起来像是打过仗的,战争场面震撼,连长牺牲那一刻让人泪目,但最后几集槽多无口,文工团女兵例假带走一大波人,我方士兵也强行降智,强行煽情,狙击手无遮无掩去送死,又惨又无意义,这样的剧竟然有8.7分?
3.5,我爸给的分
20210218初七上午base数字电视新闻联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