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这种平铺直叙的电影,但是这部片子整体看下来很流畅舒服。
其实这记录的只是独自生活的人们的一部分生活,与自己较劲的那一部分。
每天的关注点只有自身,不想也不擅长去关注别人的生活,就连自己父母的生活了解多了都觉得是一种困扰。
在这种环境下呆久了,人会废掉的。
隔壁后来搬来的那户人家,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有烟火气,我认为真雅是羡慕的,她也想拥有但是她不擅长交际,把自己裹紧一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她跟秀珍打电话道歉的时候也说道"我其实也不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抽烟。
"她是怕孤独的,妈妈去世以后她更怕了。
看很多影评说不理解为什么突然就和爸爸和解了,我是这样理解的。
在片子最后,她的房间终于出现阳光了,暗指她的心里也终于照进了阳光,她终于度过了和自己较劲的那一段时光了,以后这样阴暗的时候还是会有,但至少阳光有光临过。
与爸爸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她还是给自己留了边界的,她说以后我在摄像头里看你我们就保持这样的关系就好,她应该是告诉自己不要再被过去的事情绊住脚勇敢向前走了。
把工作上亲情上的事情处理好就可以迎接新的太阳了,下一段路要准备好好沐浴阳光。
你,是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上班下班?
《独自生活的人们》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社会中无数独居青年的内心世界。
这部由洪圣恩执导,孔升妍主演的韩国剧情片,于2021年上映后,迅速引发了观众对于孤独、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深度思考。
影片中的主角柳真雅,一个典型的都市独居女青年,她的生活平淡而机械。
每天,她按部就班地上班、吃饭、睡觉,业余时间则沉浸在手机的短视频和电视剧中。
她抗拒社交,尽管有人试图与她搭话,但她总是感到不自在。
她的这种生活状态,仿佛就是无数都市青年的缩影,他们在高楼大厦中,各自为战,虽然身处繁华,但内心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真雅的工作是信用卡客服,每天会接到各种奇怪的电话,但这些好像永远都不会激起她任何情绪,她就像一个AI客服工具人。
影片中,真雅的邻居意外去世,成为她平静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波澜。
而她新来的邻居是一个温暖又会张罗的男子,他的腿脚不方便时,会有很多朋友来帮他搬家,他还号召大家过来给死去的前租客举办安魂仪式,愿他能找到更好的地方。
还有在工作上,真雅被上司安排带一个刚来的实习生,小姑娘非常热情,但对真雅来说是一种折磨,她的脸上永远显示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他的父亲给她打电话,她要么响很久才接,要么不接,她还在父亲的家里安装了摄像头,看到父亲和他的宗教团体在一起很开心的样子。
这些事情不仅让她开始思考生与死、孤独与存在的意义,更让她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一份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因为缺少朋友或亲人,而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化,使得人们在追求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与他人真诚交流的能力。
独自生活,很孤独,以前是老年人,未来恐怕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孤独。
影片的导演洪圣恩,通过细腻的手法,将真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并没有刻意煽情或制造悬念,而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与人物的内心独白相结合,让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真雅的孤独和挣扎。
同时,他也通过真雅与邻居、同事、父母之间的互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
在得知邻居去世后,真雅虽然感到害怕和不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报警,并在之后的日子里逐渐走出了阴影,与自己和解。
她辞掉工作,存下了父亲的电话,打电话给那个实习生小姑娘,还学着和新来的邻居聊天。
《独自生活的人们》不仅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和反思的电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独居青年的真实生活状态,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追求生活的过程中,保持与他人的真诚交流,避免陷入孤独的深渊。
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觉得孤独不好,那你可以试着走向人群,但是,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特别轻松自在,那你就保持这份孤独,总之,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想要的生活就好,不用刻意,开心就好!
电影:《独自生活的人们》国家:韩国上映:2021导演:洪性恩主演:孔升妍豆瓣:7.1=====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14部:《独自生活的人们》-over-
#影视/独自生活的人们 #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鲸落,一个喜欢读书,正行走在写作路上的普通人,今天是我连续更新的第411天了。
今天推荐一部电影吧,比较适合我现在一个人生活的状态,名字就叫做《独自生活的人们》,这是一部韩国的电影,讲的是女主自己生活的一些经历。
女主,是信用卡中心的接线员,小组中的销冠,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用户的各种信用卡问题,她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吃午饭,一个人回家,回到家也是一个人。
她一直戴着耳机,看着各种各样的视频,也不用和别人交流,就这样日复一日。
开篇她还遇到邻居和她搭讪呢,他说“用火柴点燃的烟,抽起来不一样”。
她没说什么。
直到几天后她闻到屋子里有怪味,报了警,才发现原来邻居已经死了好几天了。
可是明明这几天她还一直碰到他在门口抽烟来着。
她感到一阵奇怪,但是也没放在心上,但是可能也想到了,自己也会有独自一人死在出租屋的情况吧,所以肯定是有那么一些感触的。
工作上,上级分配给了她一个新人,她开始时抗拒的,拒绝不了才接受的,她抵触和别人的交流,却不得不带起新人。
这其中当然有摩擦,她在新人身上看到了以前自己初入职场的摸样吧?所以才会在新人旷工之后给她打电话,真诚的说了对不起和道别。
还有她妈妈去世了,她爸爸是带着野女人消失十几年后才回来的。
她妈妈把自己的遗产都留给了丈夫。
但是她爸爸又怪她在妈妈的葬礼上不哭,看不到伤心的表现。
这里让我想到了加廖的《局外人》中男主的表现,她也是一样的。
很少感情外露,不进入别人的世界,也拒绝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
但是她对妈妈有感情的,从她一直不愿意把去世妈妈的手机号名称换成爸爸,就能看出来。
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很多自己生活的影子,所以才会感触这么深吧。
独自生活的我们,自己也要过的开心一点才是。
偏压抑和冷色调的氛围,bgm甚至到了诡异的程度,像是「大象席地而坐」风格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工作中给人感觉亲切热情的柳真雅在生活中其实是个高傲冷漠的人,看似独自生活其实对别人充满了依赖,片中处处是这样的矛盾,就连好像更适合做接线员的朴秀珍最终却放弃了其实片中光是客服接线员这个角色就给了我很大的感慨,自从2012到2014年做了五险一金工作,加上平时去社保中心和公积金中心看到工作人员们的工作状态,我对客服有了非常真实的体验,我在电话中也曾发过火,也曾咬着牙道歉,也曾假装没信号挂掉,也曾把话筒放在一边忙自己的,我始终做不到像柳真雅这样的业务骨干一样,连道歉和客户的道谢都毫不动容,只是当成一份工作,所以她才能成为业务骨干而我更像朴秀珍,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或者说情绪,不过这样的经历过后,我对于客服人员尤其是接线员萌生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一直觉得像是同行,所以一般对他们都很客气,也不会什么功课都没做就打电话过去浪费时间让对方帮自己百度一下可如果我没有过类似于客服这样的经历,可能怎么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吧,所以人和人的接触让自己所产生的变化着实有点不可思议,即使过去了七八年,想起来时依然印象深刻朴秀珍接进来那个时光机大哥的电话时,如果按照柳真雅的做法,早就想办法打住了,而且能做到让对方不反感,可是秀珍犹豫了一下,好奇地问"为什么想去2002年呢"这是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对话和一个场景,让我想起来2020年疫情期间,好多人压力大的时候就给各种渠道的客服们打电话,去倾诉去聊天,实际上跟业务没有关系,但是很多的客服人员很耐心地倾听,甚至救了一些人的命企业心理健康管理师培训时,老师说那时候他们也都是24小时连轴转,接听各种电话,累得不行,"做心理咨询行业那么久,很多时候都有点麻木了,但那一刻突然意识到,认真听完别人讲什么并且做出合适的回应,对于他人来说其实特别重要"大三时去一个猎头公司那实习,遭遇几乎跟朴秀珍一模一样,最终我也觉得自己完全就是跟这个工作格格不入,所以第二个周一就无故缺勤不辞而别,只不过没有柳真雅这样的人打来电话说"抱歉是我没好好照顾你",而是被发来短信被批评,大意是怎么那么心安理得地给人添麻烦,以后如何成事,没有基本的做人修养,之类的,以至于至今对那个猎头公司都有点难以释怀"我最近在想,我们是不是过于专注了呢,是不是应该马马虎虎的"其实柳真雅一开始各种独自吃饭独自睡觉独自坐公交之类的,都不算是真正的独处,她总是带着耳机,吃饭时就看直播,睡觉时就打开电视,坐公交时就通过家里的摄像头看她父亲,她后面给朴秀珍的那个电话,其实是她转变的开始,她不再带着耳机,真正开始享受独处在工作电话中假装有诚意地道歉了那么多次,终于真诚地向朴秀珍说出对不起时,才是她真正释怀的时刻,那一刻,诡异的bgm也终于换成了吉他版温暖的纯音乐不知道别人怎么觉得,习惯于独处的我看到最后,紧绷的心终于松了一口气
孤独,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平淡随意的生活态度。
孤独,并不意味着切断。
很多人一直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认为独自生活的人们,是带着孤独感,染着孤寂、惆怅、迷茫、空虚的情绪,和周围的一切都割裂开来,每天重复着无聊的事情,周而复始,麻木成为生活的主题曲。
其实,并不是。
单纯孤独的人,可能正如上面所说的那般,他们在麻木中失去生活的信念,产生厌世的情绪,以至于每分每秒都会在痛苦中挣扎。
但是,独自生活的人们,孤独并不是生活的主旋律。
每天,一个人起床,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赶地铁,一个人走在路上……,从睁眼开始,到闭眼,好像这个家一直都是一个人,孤独油然而生。
起床,拉开窗帘,暖阳投射在脸上;微风吹过,窗台的绿植在风中摇曳;出门遇见邻居,友好的打声招呼;行走在路上,春天带来了绿意盎然,花香扑鼻;坐在地铁上,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工作闲暇之余,和同事聊聊天……。
独自生活的人们,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孤独会有,但很少,我们并不需要,也没有理由去刻意切断和周围的一切,孤独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随意的情绪,而不是一把自己亲手安上的枷锁。
独自生活的人们,应该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自由呼吸着生活的空气,去找寻自己喜欢的事物,轻快愉悦的踏出每一步。
很喜欢孔升妍在电影中那张冷漠的脸,也许我们的脸上也都是这样的表情吧。
作为前辈,必须要照顾后辈,这是哪里的规则?
本都是独自的个体,哪有什么照顾与不照顾之说,在社会这所大学中,谁不是独自闯荡?
而后辈的突然离开,却好像是前辈的错,错在前辈没有照顾好后辈,从工作上,从情绪上,本就是无趣的挑战人性的工作,谁又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得好,从一开始就能认为这些咒骂和无理的要求就是对的?
在1人家庭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无论是哪个国度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这亘古不变的真理从上个世纪就被点破了,而在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只能去被动的接受。
独自生活的人们,是享受孤独,还是惧怕孤独,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了解其中的滋味。
但我知道,如果对谁有恨,是很难100%消除的。
因为曾经珍视彼此,在背叛的时候才会如此的刻骨铭心。
所以,我们只能孤独,独自生活的人们。
孤独,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平淡随意的生活态度。
孤独,并不意味着切断。
很多人一直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认为独自生活的人们,是带着孤独感,染着孤寂、惆怅、迷茫、空虚的情绪,和周围的一切都割裂开来,每天重复着无聊的事情,周而复始,麻木成为生活的主题曲。
其实,并不是。
单纯孤独的人,可能正如上面所说的那般,他们在麻木中失去生活的信念,产生厌世的情绪,以至于每分每秒都会在痛苦中挣扎。
但是,独自生活的人们,孤独并不是生活的主旋律。
每天,一个人起床,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赶地铁,一个人走在路上……,从睁眼开始,到闭眼,好像这个家一直都是一个人,孤独油然而生。
起床,拉开窗帘,暖阳投射在脸上;微风吹过,窗台的绿植在风中摇曳;出门遇见邻居,友好的打声招呼;行走在路上,春天带来了绿意盎然,花香扑鼻;坐在地铁上,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工作闲暇之余,和同事聊聊天……。
独自生活的人们,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孤独会有,但很少,我们并不需要,也没有理由去刻意切断和周围的一切,孤独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随意的情绪,而不是一把自己亲手安上的枷锁。
独自生活的人们,应该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自由呼吸着生活的空气,去找寻自己喜欢的事物,轻快愉悦的踏出每一步。
这跟想象中独自生活的人们群像不太一样,这个有点偏激和恐怖,这和孤独不太一样,更像是人际交流恐惧症,对别人有些不信任,也不想让别人加入自己的生活,打破自己觉得舒适圈,也不想融入别人的生活。
邻居、父亲、新同事的不断的交流开始打破女主的自闭圈,产生了焦躁和不安,这类人虽然有,但是偏激至此的有点少,更多的是人格分裂。
隔壁的男子在楼道抽着烟,她低着头走过去,男子突然回过头来,像是要分享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看到网上说,用火柴点燃的烟抽起来味道不一样,不过,我试了一下以后才知道,就连吐出来的烟也不一样了呢。
”她不知道怎么回应,没有作声,打开密码锁,关上门。
不久,隔壁屋被警察封锁,房东大妈在哭闹,她问大妈怎么回事,大妈说,隔壁那个男人已经死了一个星期了,你都没发现吗?
这就是她的生活。
她是一名银行电话客服,早就搬出来自己住,每天两点一线,在家的时候看电视,走路的时候看视频,坐公交看视频,吃饭看视频,上班的时候戴着耳机听顾客的声音,下班的时候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她像是一座游动的孤岛,拒绝靠岸。
她在工作上一直很出色,接听的电话数量经常排名第一。
因为能力强,负责人让她帮忙培训一个新人。
实习生的到来似乎让她的生活一团糟。
实习生太主动了。
主动和她说话,主动跟着她到每天都去的同一家面馆吃饭,主动送她保护嗓子的喷剂。
实习生也很笨,开始的时候居然会睡着,培训过的知识也会忘掉,接电话时经常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她不主动帮忙,往往是在结束后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直到有一次,有个歇斯底里的顾客在电话里破口大骂,实习生愣住了。
她说,先向顾客道歉。
实习生没反应。
她再次提醒,实习生依然没反应。
她只好自己接过来。
挂了电话,实习生含着泪水说:“我为什么要道歉,我又没做错什么。
”她很意外地看着委屈的实习生。
大概是她平静麻木的生活中第一次看到涌动的情感。
负责人批评实习生,又不是在和朋友打电话,没必要在工作通话中带情绪带感情。
就像这间办公室的氛围一样,大家都只顾闷头工作,累了到楼外抽根烟,她们都只是“工具人”,工具人不需要有情感。
电话那头的顾客也只是报表上的数据,数据也不需要有情感,很快,实习生学会了道歉,不管顾客的要求合不合理,也能平静地说声对不起。
实习生与世界之间也开始出现了缝隙。
但年轻的实习生依然做不到绝对“无情”。
一个经常打电话的男子,系统里备注是“有精神疾病,自称有时光机”。
男子每次打电话都问,如果自己的银行卡回到2002年还能不能用。
她的做法是他怎么问就怎么回,告诉他,银行还没有开发出针对正在进行时光旅行的用户的产品,非常抱歉。
实习生也接到了男子的电话,按她的样子回答完以后,对方沉默了,实习生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要回到2002年?
没想到对方非常兴奋,说因为2002年我们正在举行韩日世界杯,那时候大家一起喊着加油,感觉非常好。
他说,你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他很开心,想邀请实习生一起回去。
这些内容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
她没有想过电话那头的人是什么样的,怎么想的,她的目标就是按流程高效完成工作。
她是一名具有高度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职员,擅于执行标准动作,与客户保持绝对的距离。
这份工作不需要面对真实的人,不需要真实的互动,流程规范统一,考核标准明确,很难说,是她的疏离感提升了工作效能,还是工作性质增强了她的疏离感。
有独居的年轻人,就有独居的老年人。
她的母亲刚刚去世,父亲独自居住。
难得回家,父亲旁敲侧击地说,这男人年纪大了不适合一个人住啊。
父亲早年出轨,离家十几年,最近几年才回来。
她和父亲一直很疏远,不恨,也不亲近。
父亲一直试图与她拉近距离,经常打电话给她,她都是直接挂掉,有一次父亲干脆撒谎说自己去医院了,她才回了电话。
实际上,她在家里装了监控器,一直能看到家里的情况。
她常常在独自居住的公寓里,抱着手机,看着独居的父亲在家里徘徊。
一座孤岛的周围其实还有很多岛,它们遥遥相望,各自前行。
电影里的这些人,或者主动,或者被动,或者已经独自生活,或者正在走向独自生活。
没有戏剧化的冲突,没有宏大的时代背景,电影仅仅是女主人公生活的吉光片羽,但观众很容易共鸣,这样的生活司空见惯,散落在城市甚至乡村的角落,在智能产品高度普及的今天,独自生活是获取自由和空间的“权利”,也是迎合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科技触角的“义务”。
人终于被现代生活驯养成“独居动物”。
独居不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成为一种人格状态,生活中只有自己,自己就是评价一切的尺度,陷入过度的“自我中心主义”。
电影的主人公已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内心依然单纯善良,但放下了伪装和智慧,只会用拒绝和攻击,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边界。
面对孤岛,初入茅庐的实习生退缩了,她还没有做好“无情”的准备;父亲向前走了,他加入了教会,并且也劝她加入,还在家里举办追思会,笑容又回到了父亲脸上;一向严谨的负责人也变了,说出了“我啊,最近有个想法,我们做事都太专注了,应该马马虎虎才好啊。
”隔壁的房间,搬来了新的邻居,一个独居的男人,他想为之前的逝者举办祭祀仪式,邀请她也参加。
积蓄已久的压力随着生活的变化爆发了,她开始出现幻听。
是该作出改变的时刻了。
她与不辞而别的实习生打电话,主动卸下了心防:“实际上,我也不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坐公交,一个人抽烟,我只是假装自己可以。
祝你一路顺风。
”她准备给自己放一个假。
拉开一直紧闭的窗帘,把母亲的号码备注改为父亲,告诉父亲家里有监控器,“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保持联系”,和负责人约了休假后一起吃饭。
晚上在门口遇到做完祭祀仪式的新邻居,用着之前住客的烟灰缸,用火柴点燃香烟,轻吐一口,再一口,然后看向她:“果然不一样啊。
”即使一个人,生活也可以不一样。
电影《独自生活的人们》是凭借短篇电影《好爸爸》(2018)而备受瞩目的韩国电影学院出身的洪成恩导演的长篇处女作,获邀参加第22届全州国际电影节(2021)的韩国竞赛单元。
《独自生活的人们》讲述了拥有独自孤独的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是一部在每五个家庭中有两个家庭是"1人家庭","1人家庭"比率接近40%的2021年,通过温暖的视线描绘并不同年代1人家庭的生活的作品。
看不懂在干什么,为臆想出来的符号化的表征生活委屈?
逼仄困苦空虚抑郁是职场电池人的日常,灵魂孤岛早已是人间的新常态,物质是维持生命的需要,一成不变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在悄然之间损耗着人的精气神。明明是个上佳剧情/文艺片的模板,最后的成品却总感觉差了点味道。插入个灵异的桥段来强调寂寞如影、孤独致死的观念,私以为破坏了故事的整体美感。女主最后的放下(和解)是意料之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命皆为渡,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另,原来孔升妍和金泰妍是SM的同期啊。
这个片子最大的硬伤就是演员长得太漂亮,所以很假。
独自生活的人们 有时候会出现幻觉 他们称之为精神错乱 可谁又不是在人群中离群索居呢?
仿佛看着自己的故事… (ps 女主真好看呜呜
切入点蛮有意思的 但是给人营造一种独居=恐怖片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韩国文艺片真看不下去。
74/100
整个片子挺压抑的,可能不适合我的胃口。这或许是大多数打工人的生活常态。看下来有感觉的大概是真雅打电话给秀珍道歉,秀珍一个乐观主义者,被迫要学会孤独,所带来的伤害。女主最终换上红色针织衫代表着有所改变。往往改变从开始学会接受和沟通开始
独来独往,冷暖自渡,有很强的时代烙印。亚力士多德说过,离群索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女主长的很正。
外在的情愫太多,称不上独自生活
因为不能独自吃饭,所以吃面的时候会插着耳机看做饭vlog。因为不能独自入睡,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打开电视机。因为不能独自坐公交,所以坐车的时候会追综艺。因为不能独自吸烟,所以在吸烟区会沉默地聆听上司的抱怨。她说她好像独自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可是她已经独自走了很久很久,其实只需要一点小事,她就会给只认识了五天的后辈说,我一直在假装我可以。
4.5真的狠狠共情了,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但我还是很享受一个人孤独的生活,至少很随心,很自由!
很无聊。
实习生让 女主发现了她面具之下的真实情感的自己
不鸡汤,不治愈,现实社会如实地展现出来。不如意的生活里还有那些可爱的人会给你一丝温暖,让你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如今,独自生活的人大把抓吧?本局看不明白,最后是为了宣传基督教吗?
独自生活的女主角,导演感觉想说很多,却又什么都没说。自己建立了一道围墙,我好像有点懂那种个人需要有的疏离感,但我却不懂最后的和解来的莫名其妙…离开一家公司,告别前同事,和父亲保持那样的关系,我接纳了自己独自生活???
同样是讲现代人的孤独感,这片就比《在街上》显得刻意很多,那种随意感荡然无存,共鸣感就会减少很多,做戏感太甚。
虽然每个人都有故事和选择的权利,但感觉确实不符合这个题目。要是有2.5颗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