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电影《所有明亮的地方》昨天(2月28日)上线。
国内字幕组旋即就已带来官方中字版本的资源。
虽然网飞充斥着不少仿佛批量生产、只为填充原创片库的电影,尤其是青春片。
但不可否认,它如今已是传统制片厂之外电影产出大户,时不时也能带来佳作。
那么,这部青春片《所有明亮的地方》算是佳作吗?
目前豆瓣只有百余人评价,评分7.2。
IMDb 6.3分。
个人觉得还是好看的,女主艾丽·范宁的表演是最大看点。
其实故事、主题都是没有新意的。
剧情很简单:两个各有心理创伤的青春期少男少女相遇、相爱,男生治愈了女生,但医者难自医,男生自杀了,女生带着成长和思念的力量,勇敢开始新生活。
传达的精神主旨也是老生常谈:我们不会记得每一天,只会记得每个瞬间;在黑暗的时候找不到光亮也别怕,你自己可以成为最明亮的所在。
男女主都是高中生,白人配黑人,分别由艾丽·范宁和贾斯蒂斯·史密斯饰演。
贾斯蒂斯·史密斯1995年出生。
年纪轻轻就已有金酸莓奖履历,去年凭《侏罗纪世界2》提名最差男配角。
1998年的艾丽·范宁,以前是“达科塔·范宁的妹妹”,如今风头和声势远超姐姐。
虽然还很年轻甜美,但戏路多变,这种青春片高中生很少出现在她近年的履历——2018年《少年追梦情》的波兰星途没这么小清新,演的角色倒是同名。
艾丽·范宁是电影节的常客。
——柏林电影节(《未曾走过的路》)——戛纳电影节(《霓虹恶魔》、《派对搭讪秘诀》)——多伦多电影节(《玛丽·雪莱》、《少年追梦情》)——圣丹斯电影节(《此刻只有你共我》、《忧愁围绕着我》)——西南偏南电影节(《加尔维斯顿》)——纽约电影节(《二十世纪女人》)灵气受到名导青睐,她演过本·阿弗莱克的《夜色人生》,演过索菲亚·科波拉的《牡丹花下》,去年则有伍迪·艾伦的《纽约的一个雨天》。
也有票房商业大片傍身,两部饰演爱洛公主的《沉睡魔咒》合计全球票房超过12.5亿美元。
《所有明亮的地方》是什么吸引艾丽·范宁呢?
或许是能大彪演技吧。
比起同龄傻白甜,她早已见过高山,驾驭起这种青春片,调适一下本色的部分就能演得鹤立鸡群。
全片有很多她的特写和长镜头,故事简单,但人物情绪层次还是很多的。
女主人公薇奥莱特,男主人公芬奇,是高中同学。
一个被认为有自闭,一个被认为是怪胎;一个走不出车祸丧姐的悲伤,一个走不出被父家暴的暗黑。
芬奇晨报时偶遇疑似要跳桥自杀的薇奥莱特,救下她后,想进一步治愈她。
芬奇真是撩得一手好妹,有点专横、甚至死缠烂打地要和薇奥莱特组成作业搭档,一起探寻印第安纳州的奇观。
聊天时一会儿引用弗吉尼亚·伍尔芙,一会儿引用《海浪》。
是的,他很喜欢摘抄伍尔芙的作品句子(导演也是埋了钩子呢,伍尔芙也是自杀的)。
芬奇选择带薇奥莱特去漫游的地方,也是颇有机巧。
有印第安纳州仅380多米的最高海拔点,在那里埋下一个硬币一个色子,来一场两个人的干瞪眼比赛。
有书写“死前寄望”的涂鸦圣地,芬奇死“保持清醒”,薇奥莱特写“要勇敢”。
从字体来看,芬奇下面那一行应该也是他此前写的,“与神共舞”。
有老农自制的简陋版过山车,不用体验生死时速,但也能在风中感受心跳加速。
薇奥莱特也是首次恣意飞扬地大笑。
薇奥莱特的心逐渐对芬奇敞开,别人说芬奇是怪胎又怎样,我面前的他多么特别、多么暖。
芬奇对薇奥莱特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吗?
你糅合了所有颜色,达到最耀眼的亮度。
夕阳中,接吻最美。
很冷的天,去游野泳。
桥洞下,情难自禁,野合吧。
但芬奇毕竟是个怪胎,突然就会消失好几天,音信全无,然后又突然出现。
他自己的说法是,有时候需要躲起来一阵,让自己清醒,做一些事情来提醒自己对生活还具有掌控权。
说白了,就是间歇性抑郁症吧。
作业要求份额完成后,两人还常一起出去漫游,但一次夜不归宿致使薇奥莱特的父母干预两人相处,而男主则又陷入阴暗情绪,又消失不和薇奥莱特联系了。
其实从过来人的年纪来看,这些青少年的情绪总是被放太大,显得矫情、自我。
未成年女儿夜不归宿,父母肯定担心要干预一下啊,况且也没说什么重话,男主就崩溃了。
薇奥莱特也想治愈芬奇。
但芬奇明明自己是强行介入薇奥莱特的伤痛,我是为你好所以无赖一点也无妨,当转换到自身时,就只会对薇奥莱特吼:我不需要你的帮忙,这是我的问题,与你无关,你不会懂。
厌烦了人类的芬奇,抛下了最爱的姐姐,抛下了还没一起展示作业的薇奥莱特,在和薇奥莱特野泳过的湖里自杀了。
薇奥莱特说芬奇是梦想家,醒着的时候也在做梦。
这种人格,不由自主就会把事情搞砸,说难听一点,就是自毁倾向。
若自己不想活,别人是救不了的。
最后,薇奥莱特在既有美好回忆又有新伤记忆的那一片湖里,舒展徜徉。
影片色彩清新明亮,印第安纳州的风光也很美,配乐也是欢快悦耳向的(例如在车上配合着广播唱《Too young to burn》),但故事又有点悲伤。
冲着不施粉黛的艾丽·范宁看一看,看一看她非少女式哭法,倒也不算浪费时间。
这样的电影需要多一点。
更关注的点在于帮助别人的人谁来帮助他。
小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得到帮助的人并不会觉得施救者有多大的贡献,大多是人的想法是:因为这是你们这样的人应该做的。
你们就应该帮助别人,你们的问题自己还解决不了吗?
可能在开始的时候施救者是天使,只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就像歌里唱的,只是偶尔被需要。
就简单的写一下吧,毕竟很久没看到这种类型的好电影。
闲来无事找来找去最后还是选择了这部。
两个少年之间简单而又朴素唯美的画面给这部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少年感,同时电影中从他开始对她关心,对她一步步做的改变,他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救赎了她可他却没入大河。
少年时期谁没点心理问题,在成长过程中这问题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不敢倾诉,害怕没有人理解,只能让自己越来越乱 甚至无法认清自己,也许这样痛苦的过程很难摆脱,但还是要相信光明会有的,期盼你早日遇见给你带了光明的那个人。
个人感觉不错,画面唯美清新,具有少年感。
Moment and moment, TF reminds me a friend of mine. One that occasionally lost in some dark thoughts, one that will disappear for a while from social group, one that need personal time to find himself and retain control...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is mentality, I will step back to protect myself that somehow I am afraid that I cannot go through the lost of a friend...Before die I want to...be brave
女孩,因为姐姐的离世,而变得不愿与人交谈,男孩,因为幼时父亲的家暴,而变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一个变得自闭,一个被人称为怪胎。
男孩治愈了女孩,女孩重新拥有了向前看的新生活,但男孩却越陷越深,越来越无法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最终选择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女孩的眼里,男孩是一个梦想家,甚至是醒着的时候都在做梦,然而,当这么一个在她眼中自信,乐观,开朗向上的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突然明白,男孩一直都在教自己向前看,自己也没有真正看到男孩的痛苦。
all the bright places,也希望,all the places has the bright
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有明亮的地方,如果没有,你自己可以成为最明亮的地方。
也许对于一个人来说走出黑暗很困难,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帮你一把,你就可以走出最黑暗的地方。
芬奇帮助女主走出了黑暗,却把自己留在了黑暗。
很多时候,他会自己陷入一种情绪,他无法集中,他不知道怎么解决,他只能自己消失一段时间,让自己慢下来,但到结局,他还是选择了通向那个没有人任何人去过、没有任何人触碰过的地方。
影片根据詹妮弗·尼文2015年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维奥莱特·马基(范宁饰)和西奥多·芬奇(史密斯饰)这两个高中生和精神疾病不断作斗争,他们相遇并发现各自内心的世界。
影片根据詹妮弗·尼文2015年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维奥莱特·马基(范宁饰)和西奥多·芬奇(史密斯饰)这两个高中生和精神疾病不断作斗争,他们相遇并发现各自内心的世界。
影片根据詹妮弗·尼文2015年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维奥莱特·马基(范宁饰)和西奥多·芬奇(史密斯饰)这两个高中生和精神疾病不断作斗争,他们相遇并发现各自内心的世界。
什么是伤痛?
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过去的伤痛?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的性格发生过巨大的变化。
小时候我在家里是孩子王,在学校也爱惹事,那时候到处惹是生非,但是也是我最为自信的时候,也是最吸引异性的时候吧,记得小时候还有小姑娘说过喜欢我,自此之后直到遇到囡囡,没有女孩跟我说过一样的话了。
但我没有勇气去回应,我不敢,我自卑,这种自卑根植于我的内心,自从我父母来到城市,我家可以说是比院子里其他的家庭要差一些的,而且父母贷款买了房子,家里的亲戚都怕我们借钱,不敢上门了。
所以爸妈一直教育我,一定要什么事情都依靠自己,我家里是院里最穷的,一定要努力奋斗才有出路,不要偷奸耍滑,我妈尤甚,从不夸我,这也跟她一直以来受我姥娘的影响有关吧,用她的话说是怕我会太骄傲。
其实在这种教育之下我已经自卑了。
爸爸偶尔还会在其他同事前夸奖我,我也因为能给爸爸争气而自豪。
那时候也亏得我脑子比较好,所以总是成绩还不错,叫家长一般都是因为我太皮了,而不是学习,所以我爸妈还是挺放心我的,他们也因此没怎么管过我。
但是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班上同学起了冲突,他身高很高,而且农村来的,有股横劲,我被他打了一顿,还没敢反抗,我也不过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罢了。
还有一次在公园里玩的时候,跟一个刚见面的人玩的比较high,叫他A吧,我们当时好几个人一起到处瞎逛,我捡到了一个子弹壳,然后A就说这是大家的还是怎么的,意思就是我得把这个东西给他,但我也很喜欢,就拒绝了。
结果A立马翻脸了,说以后再也不认识我,我当时有点怕,过了一会把子弹壳给了A,算是和好?
但是没过多久,我反悔了,去跟A要回子弹壳,这时候他打了我一巴掌,跟我说,给了别人的东西,就不能要回来了,要回来的话跟偷没两样。
我自小很少会被打脸,这次直接蒙了,眼泪直接就流了下来。
但我以为这样他就能把东西还给我了,竟然还想要跟他要,结果他又打了我一巴掌,并且跟我说,我要一次,打我一次。
虽然有个一起玩的人看不下去,跟我说A的班级,想要安慰我一下,但能让我记到现在,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的。
小学还有一次跟张玉玺起了冲突,那时候他是班长,我旁边一个女孩子的东西找不见了,所有的人都以为是我拿的,张玉玺直接把我的抢了过去,给了那个女孩子。
我不敢反抗,只是在那里默默地哭,我记得当时还有人说“他都哭了,看来真不是他拿的”。
我也不过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软蛋而已啊。
还有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同学闹着玩,叫他的小名,结果他都哭了,还把我的桌子掀了。
问我班主任知道之后,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我,还问叫你小名你愿意吗。
我打小被叫小名叫惯了,还真没有这种不能叫的想法,我就说愿意,然后班主任就阴阳了一番,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她的原因。
但这件事确实我做的不对,明知道他不喜欢还是要让他羞,让他烦,这是我的一种贱料吧。
小学还是欺负别人的多,在别人的眼里,大概我就是我现在说的A或者班主任这些人吧。
又看了一遍。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觉得黑暗好像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贪心的希望或许会不会看完后,够到一点光。
当我看到finch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
救赎的能力就像是,我觉得我必须要这么做,因为我看不得你的世界也是黑暗的。
所以我发光,我努力的发光,疯狂的发光,想要照亮你。
即使我知道我很难走出我的黑暗,我甚至有时候不明白我所思考的问题是否有意义。
陷入阴郁,其实挺容易的,它可以比一秒快。
在融入周围人快乐的瞬间,我会感觉 detached fromthe moment, 然后再把自己拉回来。
我是很快乐的,我也很乐意传递和分享我的快乐。
但是当我知道自己的状态很奇怪的时候,我会无数次推开你,我希望你留下,但是我却以最凶狠的声音呵斥你离开。
我很高兴我能够治愈你,但我却没有走出来。
我不会责怪你当时不理解我,只是我想,好像这一千种能力都不足以对抗我的黑暗了吧。
周末最后的几个小时,又被安利到一个评分并不怎么高的电影。
但是我很喜欢它的名字《所有明亮的地方》。
初识艾丽•范宁是在《我家买了动物园》这部电影里,当时就觉得这个在各方面都算不上好看的小姑娘,怎么浑身散发着贵气,有种不属于人间烟火的贵族感。
后来百度才知道这姑娘岂止是不食人间烟火啊,从小定制穿到大的真正白富美。
不需要模特一样的身材,也不需要逆天的颜值,就这份气质足够吃一辈子的。
所以艾丽范宁的出现,给这电影带来了无限的观感。
这是一个挺没劲的故事,女孩死了姐姐(PS:爱丽范宁的亲姐姐是大名鼎鼎的达科塔范宁,不过现在说不上这姐儿俩谁更有名了),一直在消沉中。
男孩有抑郁症,偶然勾搭上了女孩,本想着互相治愈,但美好在电影里总会戛然而止。
无论是彼此,还是家长,还是同学,虽说不上谁有错,总之就是戛然而止。
最终自觉搞砸一切的男孩自杀了,女孩破茧成蝶。
就这么个故事。
要是换一个女演员,那这份代入感就不会这么强,你跟艾丽范宁谈恋爱,你还有个鬼的抑郁症,祖上好几辈的抑郁症都治好了。
所以她的出现,能让人看下去。
片子拍得很柔和,也挺文艺,确实有种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老泪纵横感。
不是 我看过这部电影???为什么毫无印象...
这爱情我选择不要
没有什么喜欢的地方,只有男主把女主violet叫 ultraviolet比较有意思吧,紫罗兰成了紫外线哈哈吼。
人设极致但拍得简单,简单得无聊。以及,范宁我真的不行……
三星半,最后看哭了。什么叫戏剧张力,情感一直压抑直到最后范宁的一段独白情绪达到最高潮直接哭了,这就是戏剧张力。最后男主角死了我还蛮意外的,哎,爱不是万能的,情绪病只能自救。
#Netflix#還是會被學生時代的戀愛所感染,這種不顧一切的在一起和分開都挺懷念的。范寧小天使笑起來真美。
小清新爱情片~
很温暖。
结局是悲剧略意外。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早就值得关注了。小范宁演绎得不错,情绪有所起伏。
问题就在故事线太普通,又没有拍得精彩的能力。
故事性还是弱了点,但男女主演技不错。有些疼痛能治愈,有些不能,如果不可避免,请是有可能性的!
可以说真的非常非常难看,恶心矫情矫揉造作...拿这两小时发呆都会更有价值。
原以为只是个普通青春片,结尾给了我一巴掌...心理问题拍的非常写实,配乐很棒
看过原著,原著把芬奇的心理描述得更加细致,让人完全能理解最后他为啥会选择自杀,电影却把更多重心放在了V的痊愈以及两人的爱情故事上,忽略了对芬奇这个角色更深刻的塑造。
小清新爱情片。年龄大了,有点不爱喝这种高中生的小清新鸡汤了。
剧本撑不起来这个设定啊…
你快一点好不好,因为还有六十分钟我就要失去你了。
???啥,虽然很真实疼痛但还是???
音乐比剧本好。范宁还是要演这种小片子才略有味道。
导演不会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