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主演:黄志忠,张丰毅,柯蓝,李玥,刘小宁,谭凯,岳红,徐永革,李欣凌,柯志凌,大冢匡将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中国远征军》剧照

《中国远征军》剧情介绍

中国远征军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的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中国远征军上校韩绍功和谢孝彰同赴缅甸作战,先后经历了中、英联军缅北大溃败、经历了戴安澜等我军将士的重大牺牲,也经历了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和滇西的伟大胜利。该剧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中、缅、印战区为背景,以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将国际战场、中国大后方、敌占区和国共两党的抗战壮举联为一体,再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抵御外侮的全民抗战的壮丽图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狼游戏:爱人当女人沉睡时穿越时间线第一季木乃伊杜米恋爱禁止的世界OAD坟地喜事想星的大天使MythofEmotions非常小特务2BuddyComplex完结篇魔法师归来:双面艾利克斯你好,我的对面男友双魂妙女神探第五季缉毒警罗布泊神秘事件生忌快乐真爱节拍十一月的罪行忆梦记这一家人什么鬼?!提亚拉之泪谋杀干预组2草莓公馆辛白林乡锁未见其形儿子老子活女丧尸夜江湖绝色录人命关天

《中国远征军》长篇影评

 1 ) 要是順溜兄弟在的話!

第3集20分左右,要是順溜兄弟在的話,小日本還不都得死,導的太假了!

那河有50米寬嗎?

那小日本還敢在河對岸囂張?

 2 ) 战魂•军魂•国魂——观《中国远征军》有感(一)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摘自穆旦《赞美》1春暖花开的季节,云南丽江、大理、瑞丽、腾冲,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游客们在饱览这旖旎的西南边陲风光时,几乎没有谁会想到,逾一个甲子以前,为了从日本人手中夺回这片美丽而丰饶的土地,数万国军的年轻生命埋葬于此,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多数国人的记忆中,那些理应铭刻于心的悲壮历史,不仅是被遗忘,而是全然的懵懂无知。

而今,我们终于有勇气跳出意识形态的桎梏,打破兄弟阋墙的藩篱,去正视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也许掀开的仅是冰山一角,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一段值得我们去回望与深思的铁血岁月!

时光回溯到二十世纪40年代初,中华大地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百余年帝国列强的入侵,使我们古老的民族背负上屈辱、沉重的烙印,深陷于内忧外患的苦海中。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东南亚势如破竹,继侵占香港、越南后,兵锋直指缅甸。

当时,自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的滇缅公路,是中国与西方国家连接的唯一枢纽,80%的战略物资和民用物资通过这里从西方运抵国内,被称作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如被日军切断,中华民族的命运将更加岌岌可危。

《中国远征军》所展示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先后派出40万国民革命军远赴缅甸,联同英美盟军对日艰苦作战的全貌。

它以严谨、客观、艺术的创作手法,再现了1941年底至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从首次溃败到二次反攻的征战史实,是一部充满硝烟与炮火、侵略与反侵略、牺牲与大义、责任与信念的全景史诗剧,是一幅波澜壮阔、跌宕悲壮的长篇历史画卷。

该剧既生动展现了远征军挥师出境、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野人山大撤退、印度兰姆伽整军、于邦歼敌、密支那攻坚战、缅北反攻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战役,也部分还原了戴安澜、孙立人、杜聿明、史迪威等远征军抗日名将的真实事迹,还栩栩描绘了战时陪都重庆的夜夜笙歌和结党营私,沦陷边镇腾冲人民的悲惨遭遇与不屈抗争,以及英美联军立体复杂的众生相。

这部剧,有着一种平实、包容、博大的气度,却不刻板僵硬,而是把宏大与细腻、理智与情感、颂扬与批判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有很强的故事性、可视性,又不失历史厚重感。

从中可以看出,主创人员的认真态度和良苦用心,更能体会到,一份难能可贵的诚意。

我们的电视荧屏,不再总是充斥着戏说、穿越、矫揉造作、粗制滥造的剧集,终究,还奉献了如此优秀的艺术精品。

正如该剧导演所说:“这是一部具有沉重历史使命感的电视剧。

”观看的过程中,我多次泪眼模糊,一幅幅画面就此镌刻进了记忆深处。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中国远征军》里许多残酷的战争场景,令人不忍卒看。

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呼啸而来的炮弹,密如雨下的子弹,前仆后继又不断倒下的士兵,战壕内外,尸横遍野;残垣废墟间,散落着血肉模糊的断胳膊断腿……坐在电视机前,仿佛可以闻得到激战后残留的硝烟味道。

起初,我看得惊心动魄,晚间几乎难以入睡。

可在读过章东磐著的《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一书后,方才知道,原来真实的战况远比电视剧所展现的,更为惨烈。

远征军在滇西反攻时,海拔3200米、险如剃刀的高黎贡山脊,是全世界绝死厮杀的战场之巅,战后从山上流下来的不是水,而是浩荡的人血,延绵十数公里,汇进汹涌的怒江。

而为了争夺1100公里长的滇缅公路,有超过40万、至少6个国家的军人阵亡在与它直接有关的战场上,再加上两倍于此的中缅两国死难平民,这条蜿蜒的山路平均每一米就是一条人命,触目惊心。

——侵略战争,是人类永远的噩梦!

——昔日那些为了捍卫家园而献身疆场的勇士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2《中国远征军》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全方位刻画了一大批国民党军官将士的形象,用历史真实人物戴安澜、孙立人等的传奇事迹,来展示上层将领的风骨风貌;以虚构的男主角韩绍功及其伙伴谢孝彰富有戏剧性的征战经历,来塑造这场战争的中坚力量——信奉中国传统礼义信念的典型军人;选取了一大批个性迥异的配角人物,来表现下层士兵的各个侧面,笔墨不多,却个个鲜活生动。

剧中,通过男一号韩绍功之口,淡然而坚定地说出两个词:忠贞与责任,想必这是全体远征军群像的“魂”。

其中,并非主角的戴安澜将军与孙立人将军尤为形神兼备,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翻史观剧,一同追忆他们戎马倥偬的生涯。

抗日名将戴安澜毕业于黄埔军校,历经北伐战争、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等,身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五军200师(当时中国陆军唯一的机械化师)师长,他文韬武略,战绩卓越,人称“海鸥将军”。

远征军开赴缅甸时,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入缅,他即兴赋诗:“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秦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

”何等的豪情万丈!

他还为远征军创作了军歌。

在同古保卫战和收复棠吉战役中,他率部奋战,以少胜多,但由于中美英盟军高层矛盾和多头指挥,导致第一次入缅作战溃败。

后第五军被迫撤退野人山,200师又担负后卫掩护的重任,为保护主力突围,戴安澜部遭日军重兵伏击,全师伤亡惨重,他本人不幸中弹,后壮烈牺牲,以身殉国,年仅38岁。

特意查了一下,本剧饰演戴安澜将军的是不甚熟悉的演员徐永革,他出色演绎了这位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熏陶,集忠诚、仁义、睿智、儒雅、英武于一身的儒将,如炬的双目闪动着时而果决、时而隐忍的光芒。

同仰玉一样,欣赏他的才华横溢,钦佩他的用兵如神,仰慕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他明知不可为却慷慨赴死的悲壮情怀而忧伤。

戴安澜的戏份不多,只出现在前半部,可他用自己马革裹尸、舍生取义的践行,撑起了远征军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

剧中感人至深的细节俯拾皆是:同古血战时,他立下“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各团按番号顺序代之”的遗书;败走野人山前,有人劝他此途凶险不如抗旨,他毅然回答:“安澜不舍弃部下,也不舍弃长官!

”;而茅邦离世的情景是最心酸也最感人的(这一段因不符史实而被戴家后辈指摘,我认为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升华),在日军追击和战火交织的空隙,小村庄呈现出难得的片刻宁静,袅袅炊烟腾腾升起,安澜将军面容安详,远眺北方,缓缓地说:“我最喜欢看弟兄们埋锅造饭宿营的样子,像一个家。

”一代将星陨落。

——七十年岁月呼啸而逝,尽管世事沧海桑田,可那份生死无惧的侠骨深情,那份革命浪漫主义的悲怆,抚之,依然令人荡气回肠。

孙立人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军校(与西点军校齐名),他通晓英语,有勇有谋,是二战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最为器重的中国军官。

初征缅甸,他率新38师在解围仁安羌一役中,营救七千余英军和记者、传教士,一战成名。

他坚拒军长杜聿明撤退野人山的指令,率部西撤印度,会同新22师一起在兰姆伽接受美式装备整军,为后来的绝地反击打下了基石。

后二次入缅,他成功指挥了于邦战役、胡康河谷反攻等,联手史迪威打通中印公路,战功彪炳,是史上歼灭日军最多的军级将领。

孙立人将军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留在史册上最浓墨重彩也备受争议的是“杀降”事件,他令部下活埋了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曾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士兵及军官。

而他与杜聿明在军事策略上的分歧,也为其后半生被台湾当局软禁33年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孙立人的戏份主要贯穿于剧的后半部,可以说他是组建中印军基地的灵魂人物,回顾历史,如果没有他对史迪威将军的契合响应,远征军再度出征并最终夺取胜利之路是难以想象的(个人观点)。

看过孙立人将军的自题词像片,面容坚毅,英姿威武,特别是一手遒劲的好书法教人叹服。

忽然有些恍惚,觉得著名演员张丰毅与孙将军真的很像,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军人专业户”张丰毅,举手投足间,将一位受西方现代军事理论和自由民主思想浸润、傲视群雄、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杰出将领,演绎得贴切到位,但张的身上,似乎缺少了一点想象中留美将军所应具有的洒脱、儒雅的洋味儿,英语讲得也不够纯熟。

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孙立人公然违令,要带军撤走印度。

杜聿明警告他去印度会沦为英美雇佣兵,让中国军人受辱。

此时,孙立人掷地有声:“军人的尊严在自己心里,别人是拿不走的。

”如果说看至一半时,我完全被戴安澜将军的悲情所感染;那么后来,孙立人将军这种不盲目愚忠、审时度势、进退有据的现代军人风格则更为我欣赏。

史海钩沉,多少峥嵘岁月的荣哀,早已尘埃落定。

两位将军,不同的处世哲学、性格气质和作战特点,但相同的是,卓尔不群的才华、执着顽强的斗志和忠诚报国的信仰。

他们,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尽到了对祖国、对人民、对部下最无私无畏的职责!

巧的是,戴安澜与孙立人同为安徽籍,这当属全体安徽人的骄傲与荣光。

事实上,远征军中功勋卓著的将领很多,如新22师师长廖耀湘、198师师长叶佩高、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等,都在缅北和滇西抗战中名垂史册。

3虚构的韩绍功是《中国远征军》全剧的主角,他出生在边陲重镇腾冲的书香世家,国难当头,他弃笔从戎,驰骋在中缅印疆场上,先后追随戴安澜和孙立人,在200师和新38师任团长(期间曾因犯错屡被降级),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征战生涯与两位将军的真实经历巧妙穿插在一起,也与中国军队两次入缅作战的重心转移相匹配,是一种源于史实的艺术再创作,增加了剧情的跌宕起伏和紧凑性,也使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生质感更加丰富,由此可以体会编导们的苦心。

韩绍功如同整部剧的蛛网核心,继而把触角延伸至他的家人、朋友、恋人、上级、下属,通过人物相互间复杂的情感、依存、冲突、矛盾等关系网络,逐层推进地演绎,来全面展现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

其中,韩家三兄妹韩绍功、韩绍英、韩绍臣,分别代表着抗日救国的三条线,韩绍功呈现的是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主线;其妹韩绍英作为《新华日报》记者,侧面展现了重庆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同时期我党的抗日作为;其弟韩绍臣应取材于腾冲当地的名医张德辉(在《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中,我看到一段简略的叙述,张德辉沦陷时期曾为日本人提供过医疗服务,暗地里帮助抗日老县长张问德,与剧中形象颇吻合)。

与一位同样喜爱看此剧的同事聊天时,她议论道:韩绍功实在是太完美了!

——演员黄志忠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基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具有忠、孝、悌、信、恕的铁血男儿。

他智勇双全,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具有出色的军事天赋;他重情重义,对军中弟兄情同手足,甚至因不忍手刃同袍而私放逃兵;他胸襟坦荡,牺牲为民族、战死为国家是他始终恪守的信条。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有宿命感的的军人。

”而如此的完美并未使我们产生虚假感和距离感,韩绍功不仅让剧中的女主人公何玉姝、罗星深深爱慕,生死相随,也悄然走进了许多观众的内心。

现实中丑陋、虚伪的现象我们已听得太多了,自私、狭隘的男人见得亦不少,且让这样完美的形象寄存于我们的心海深处,收获一些安慰。

不过,对剧中的某些细节,多少是带有疑问的。

譬如:韩绍功作为一名团长(曾被降为营长、连长),能轻易参与杜聿明、罗卓英、史迪威等高级将领会商的作战指挥部吗?

同古保卫战中,他曾电话戴师长请求炮火支援,焦灼的语气含命令之嫌,这与部队森严的等级制度似不符;他因私放逃兵被关押,为了不错过驱逐倭寇的大业,他变身军统身份重返战场,如此的情节设置有些匪夷所思。

而相比之下,戴安澜、孙立人等完全立足于真实历史人物原型的塑造,更加令人信服,因为,史实永远比戏剧更震撼人心。

说到韩绍功,不得不提及他的同乡、同窗兼战友谢孝彰,两人有着几十年的深厚友情。

说实话,看剧时,我很欣赏这位男性,特别是前半部分。

与韩绍功刚毅的性格、略有点火爆的脾气相比,谢的个性更加沉稳、内敛,也是一个有胆识有智慧的军官,而且,他胸有韬略,抱负远大。

在毛淡棉解救被困学生时,因不合军规他起初是理智拒绝,但在情势危急之时,他又毅然加入了救援队伍;回到重庆,他满腔的报国热情遭遇了现实的铜墙铁壁,空有一身军事谋略却无处施展;重返一线后,在仁安羌战役中,他带领突击队摧毁日军榴炮阵地,赢得了师长孙立人的信任和欣赏;翻越野人山前,他头脑清醒地看清了前路,却依然选择与200师将士们共历生死跋涉;他暗恋何玉姝,一直用温情的举动默默关照她,却从未趁人之危,相比韩绍功,他更像一位绅士君子。

看着并不熟悉的演员刘小宁的演绎,不温不火,丝丝入扣,让我感叹男性的魅力决不在于玉颜粉面,这张稍显沧桑的面庞隐藏着故事和见识,很有味道。

遗憾的是,本剧的后半段里,谢孝彰却成为了反面人物。

很难相信理智冷静、身经百战的他,会在于邦战役初期犯下如此低级、愚蠢的错误,弃曾经肝胆相照的弟兄性命于不顾,这与前面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符的,有些突兀。

谢孝彰固然有现实、功利一面的本色,但无论是他脱离部队去后方机关,或是加入军统,还是后来企图谋取兵权,其出发点是好的,他想通过策划战略、控制部队来推动战局。

剧中,谢孝彰曾反复对韩说:我们只有自己掌握了军队的权力,才能让前方士兵不白白流血、牺牲,夺取更大的胜利。

——这样的话或许不够正面,但未尝不是现实之镜的反映?

与历史上和现实中多少表面冠冕堂皇、实际却考虑一己私利的官员相比,谢孝彰无疑更富有人性。

最终,他永远留在了缅北反攻的战场上,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捍卫了一名军人的尊严(这一点,颇有点像曾遭世人唾骂,最终以死报国的张自忠将军)。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中国作为同盟国成员之一,当时的战争格局和进程主要由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三大国首脑主导,由于国力的积弱积贫,我们很难有话语权。

同盟国内,各自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因素、高层领导者间的实力博弈,都紧紧牵制着战局的变化。

《中国远征军》一剧中,对中美英盟军之间的重重矛盾有所表现,“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官场百态也得到了反映。

但,抛开这些我们普通人很难搞清楚的政治利益纷争,单就事论事地说,英美盟军特别是美国人对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给予了十分重要的驰援。

——剧中约略提及的“驼峰航线”。

史料记载,1942年,日本占领缅甸,切断同盟国援华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后,美军联合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空中通道驼峰航线,3年时间里给中国国内空运了80多万吨的战略物资和其它各类物资,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这条航线途经高山、冰川、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航路异常艰险,美军共失事飞机1500架,牺牲飞行员逾3000人。

——有超过10万的中国军人在印度兰姆伽基地,接受了先进的美国武器装备和技战术训练。

这次换装与新军事理论的再建,是中国军队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清晰记得开剧前几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镜头多次定格在士兵们穿的破草鞋上。

不得不承认,在美国人的帮助下,装备精良的新38师如凤凰涅槃,从而为后面的反攻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远征军》的主创人员,力求以一种客观、包容的视角,刻画了多位英美盟军的将领和军官,既有英国盟军自私弃守撤退的行为,也展现了美英盟军同中国官兵一起亲临前敌浴血作战的场景。

其中,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剧中的史迪威是个固执、古板又有几分单纯的老头儿,充满理想主义,却对政治不敏感。

作为远征军最高首领,他不停地在盟军之间协调,却发现盟国各怀目的,很难形成一股力量,史迪威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由于手无兵权,他一度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一次远征失败后,史迪威吸取教训,加强与中国军队的合作,在印度整军、修建中印公路、二次反攻等方面居功至伟。

历史上的史迪威因个性直率语言尖酸而得绰号“酸酸乔”,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对中国军队、中国军人怀有深厚的情谊。

剧尾闪过一个他坐飞机回国的镜头,可许多人并不知道,史迪威是因为提出“把送到中国的美国武器平均分给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的各抗日部队”而得罪了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将其召回,二战结束仅一年后,史迪威将军去世。

历史不会忘记,这位正直率真的美国老军人。

而有着典型美国大兵性格特征的教官金尼森、富有纯粹军人气质的英国军官查尔斯,不管他们初衷如何,但为了反法西斯与世界和平,同样牺牲在了中缅疆土上。

茂密的红叶灌木下,埋葬着那些曾帮助过我们的异国将士,树影摇曳,似红霞浮动。

上述取自真实史料和电视剧的数据事例,对自小长在红旗下,看着电影《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耳边刮过“蒋家王朝投靠美帝国主义”论调的我们而言,不啻是一次很好的反思。

只有真正揭开笼罩在历史上的迷雾,摒弃一切的虚伪粉饰,辨清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有胸怀、有担当,才能真正以史为鉴!

《中国远征军》的热映,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3 ) 413

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奏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亲爱的朋友: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安为第一人。

多少儿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 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兄弟们。

你们愿意紧随英烈先驱的脚步,跟随他们永远不死的精神。

来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吗?

你们渴望经历那个遍地烽火 狼烟四起的动荡年代吗。

无论在现实是与否。

我们可以让您一一享受到这种感受!

  你将拥有以上的一切精神财富!

   二战突击军事虚拟社区始建于2008年。

而其中的中国远征军第贰零零师是于今年才刚刚组建,虽成立不久,经过所有成员的努力奋斗,现在已成为一个非常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体,其成员包括有社会的各个层面,有企业家,有证券专家,有解放军现役军官,现役特种兵,有警察,有各级学生等等.是一个温馨的集体,是一个让人来了就有家的感觉的地方,   200师真诚期待您的加入。

  加入方法:新兵营Q群号78134865 将有教官接待您!

或者用联系鄙人(QQ598804035),突击军事虚拟社区中国远征军第200机械师 权威发布地址http://www.tujiwar.com/u?=5690

 4 ) 中国远征军的震撼

看了第一集就被深深震撼,正面战场是国民党的天下,也是抗日战胜胜利的保障,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的胜利的话,毋宁说是国民党军队的胜利。

 5 ) 感动

韩绍功、谢孝章、戴安澜、大秦、杨文、木匠李木生、李克己、杨四木、史迪威、金尼森、罗星……这一个个人的名字,不知不觉地烙印在我心里,嵌入我的骨子里,浸透我的血液里,在整部《中国远征军》里,我一直是感动着,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

他们是一类人,是一种人,是有情有义的那一种人,是真诚的人,是磊落的人,是好儿女,是真汉子,是我们人类的高贵。

我哭了,我无声的心绞般地哭了。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无法抑制我内心的悲伤,更无法控制我内心的感动。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动?!

胜利了!

我们用众多可贵生命换取来的胜利终于来了。

但我们曾经熟识的亲人,兄弟呢?

……回忆他们的音容笑貌,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可爱。

他们牺牲了。

牺牲是什么?

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感。

他们为什么要牺牲,我想,因为我们心里有比我们更重要的那样东西,那是正义,是感情,是我们值得为之牺牲的人。

因为我们爱,爱这个和平的世界,爱我们身边的人。

兄弟们,请容许我这样叫你们一声兄弟,我想与你们同在。

倘若能,我和你们并肩作战;倘若能,我也为你们而牺牲。

英雄们永垂不朽!

敬礼!

 6 ) 战魂•军魂•国魂——观《中国远征军》有感(二)

5有人说:抗日不是毛泽东、蒋介石个人的抗日,远征军也不是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自己的远征,那数十万微不足道的抗战个体的记忆,不会也不该永远那么微不足道。

——曾经刻意的遗忘,使远征军滇缅抗战的那段历史、那片战场、那支军队,连同所承载的惨烈、悲壮、荣耀,一并被尘封六十余载,成为沧桑岁月里的一块无字碑。

《中国远征军》全景式扫描了厮杀战场的千军万马,场面浩大,气势开阔,在此基础上,撷取若干出身不同、个性不同、追求不同的配角,集中展示了国民党军队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缩影,复原了那些尸骨无存的无名老兵的精神风貌。

大秦、李克己、姚二林、木匠……他们以饱满生动的迥异形象进入观众的视线,久久难忘。

一口东北腔的副连长秦大岭,几分粗鲁仗义,几分善良诙谐,他追随团长韩绍功南征北战,生死与共,是个让人一看就想乐的基层军官;营长李克己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剧中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陕西土话“怂样子”,于邦战役中他所在的营被日军包围,背靠一棵大榕树坚守34天,终于等来援军,里应外合消灭了敌人(史料实际比剧情表现的更为有趣,据说,坚守战中曾有一群猴子声东击西,无意帮了部队的忙,可爱的李营长还给猴子们奖励罐头,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幽默的一笔。

后人将榕树所在地称为“李家寨”);憨厚胆小的农家娃姚二林因当逃兵而险些被枪毙,后来他改名姚四木重返军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却永远无法实现开药铺和娶媳妇的朴素愿望;绰号“木匠”的阻击手李木生,是大秦嘴里的“老兵油子”,牺牲时,鲜血染透了他怀揣的一块留给媳妇的花布料……这些熟悉的音容笑貌,都一一离去了。

真的勇士,内心并非没有怯懦和畏惧,但他们战胜了自我,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整部远征军史中最悲情的部分,当属兵败野人山,第一次远征失败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从胡康河谷撤退回国,3万多远征军将士青春鲜活的生命埋葬在了那片神秘的原始森林中。

本剧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展现这场人间悲剧,那种惊心动魄的惨烈,像一块巨石压得人无法喘息。

胡康河谷,位于缅北,山高林密,雨季泛滥,人迹罕至,阴森恐怖,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剧中以点及面,着重演绎了掉队的战士杨文带领四名女卫生员,试图追赶大部队的一段历程。

缓慢推进的镜头里,通过杨文和女兵们的眼睛,漫山荒野,一条由万千将士的累累白骨堆砌成的路向前延伸着,遥无尽头,掠进眼底的,是树下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枪支,旁边尸骸成群。

饥饿、暴雨、蚂蟥、疟疾、伤病,让无数国军的生命被吞噬。

迷路的传芝葬身丛林,为了不拖累战友,身染黑热病的天心跳崖自杀,重伤的廖班长开枪自尽,活泼开朗的李兰瘴气中毒,她竭力想抓住杨文的手,最终还是无力地松开了(这些情节均取自历史真实往事)。

清晨,太阳透过茂密的丛林缝隙射进来,四名可爱的女兵如朝露般在光影下消逝,再也无法挽回。

她们,与无数年轻人一样,有着单纯美好的梦想:“如有来世,我愿化作一滴雨,只看这世界一眼,因为短暂,更想留恋。

”编导用一种含蓄的手法,为这曲山河变色、草木同悲的挽歌平添了一抹温情,却也让人更加痛彻心扉,泪如雨下。

其实,与残酷的史实相比,剧中对野人山之殇已刻意做了淡化处理。

撤退野人山前,军中有一千多名重伤病员,面临前路崎岖、后敌追杀的险境,为了不影响大部队的撤退,他们选择了集体自焚。

军长杜聿明当时泪流满面,跪地磕头。

——这是历史上真实的一幕,也是远征军最为凄凉的一幕。

还要提一笔杨文,这个亲眼目睹野人山撤退中女兵几乎全军覆没,从南京大屠杀死人堆里爬出,曾屡次大难不死的帅小伙,终因稽查军火黑市交易,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我生国死,国生我死。

”这是剧中也是历史上的中国军人常吟的一句话。

电视剧里,有一幕士兵们为牺牲的战友集体放灯的场景,一盏盏烛火摇曳的小星星灯,静静地浮在河上,漂向远方……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两千年前屈原的《招魂》,世世代代,传唱不息。

6历经惨痛的首次出征失败和退守印度的卧薪尝胆后,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滇西远征军,同时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经过艰苦卓绝的血战,重新打通了陆上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1945年1月,两军在中缅边境芒友胜利会师。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伤亡接近20万,中国远征军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不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在我们辽阔、顽强、离乱凋零的国土上突现出空前的欢腾。

整个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狂喜,终于战胜强敌的欢乐,和告慰忠灵的哀荣。

那一刻,无论在重庆还是延安,所有军人的眼中都啜着同样的泪水,誓言流血不流泪的汉子们相拥着喜极而泣。

所有军人前额上都缀着同样的帽徽,那颗青天映衬下棱角分明的白色太阳,是中国军人的标志与胜利者的光荣。

”以上这一段节选自章东磐的《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

电视剧收尾于主人公韩绍功抗战胜利后的解甲归田,洋溢着温情和诗意,可现实远比剧本更为复杂、苍凉、冷峻。

其后内战的爆发,使原本同仇敌忾抵御侵略者、遥相欢呼共庆民族独立的同袍手足,卷入了政治与党派的纷争搏杀。

漫长的岁月里,因为头戴帽徽的不同,用一己之躯尽忠报国的另一派将士们,在我们曾经幼小的心灵里,被刻画成面目狰狞的坏家伙。

而那些和剧中韩绍功一样没参加内战、隐退乡间的抗日国军士官,也未能逃脱饱受磨难的厄运。

——参加过滇西反攻怒江战役、曾在卫立煌总司令身边工作过的上尉张子文,1956被叫去“谈话”,在牢狱中度过了26年与世隔绝的黑暗岁月,妻离子散。

回首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冤屈浩劫,记者问老人:“你后悔吗?

”他遥望窗外,许久才轻轻回答:“都过去了。

”那一声叹息,悠远、深长。

——滇西反攻中的孤胆英雄吴昌铣老人,自新中国成立后,被迫过上了流亡生涯,一位叫蒋兴治的公安人员受命抓捕他,两人数次交手又擦肩而过,像极了《无悔追踪》电视情节的真实版。

文革时吴昌铣被捕,出狱后已是垂暮之年,令人称奇的是,两位当年的死对头,耄耋之年竟成了执手同行的老友。

——曾任远征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的陈宝文老人,公私合营时失去了他的家族产业酱菜园,后靠做苦力为生,如今独居在简陋的棚屋里惨淡度日。

他用老去的生命翻译了大量美国陆军援华资料,没有分文稿酬,却依旧执着,其中一本是多尔将军的回忆录《当旗帜降下的时候》,书名恰如老人苍凉的一生。

…… ……拭去覆盖在历史上的尘埃,擦亮我们的眼睛。

那些和我们一样平凡的父辈,用他们单薄的脊梁力挽狂澜于既倒,用他们年轻的血肉之躯厮杀于绞肉机般的战场,开创了中华民族百年来洗雪外辱的反攻首役!

剧终,张丰毅扮演的孙立人将军不无动情地说:“胜利来之不易!

在你从梦中醒来,总会感觉到‘伟大’二字!

”——是的,无论是昔日白骨埋荒冢的10万忠魂,还是而今已风烛残年的零落老兵,都应该得到我们最深的缅怀、尊重与致敬!

7最后,我愿以感性的笔触谈一谈罗星——士兵心目中的“战地女神”。

战争让女人走开,作为一部男儿血性十足的战争戏,爱情仅是穿插其间的一条辅线。

看到网上有人颇不以为然,认为剧中呈现的“三角恋”很俗套,完全没有必要;我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上世纪40年代的《战地钟声》、本世纪初的《珍珠港》,是好莱坞出品的两部战争爱情题材电影,那份穿越战火纷飞、至死不渝的爱情,曾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而《中国远征军》的主创人员,怀的正是一份真诚之心,极为克制而含蓄地演绎了铮铮铁骨的远征军将士,内心深处所隐藏的儿女柔情。

罗星美丽、善良、热情,星眸如漆,笑靥若花,既有东方女性的妩媚淡雅,又有在美国长大的率真大方,她像一朵清丽、深情的小花,神采飞扬,给残酷的战争涂抹了玫瑰色的一笔,征服了荧屏内外无数战士和观众的心。

剧中,罗星与何玉姝同时深爱着男主人公韩绍功(我不太喜欢后者,戏里戏外都不喜欢),该剧编导最终让韩绍功选择了何,虽然有些遗憾,却可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正如杨文开导罗星的话:“韩团长是一个信守忠孝恕悌的人,他与何局长之间,不仅是爱与不爱那么简单。

”无疑,韩绍功是值得罗星去爱的。

无论从女性审美的角度,还是从崇拜英雄的情结讲,爱慕的都是这样集英勇、豪迈、磊落、才华于一身的男子,而且,他对爱从不轻言出口,为的,也是一份责任和珍重。

非常欣赏《远征军调查笔记》作者章东磐的一句话:“一个男人,千万别轻易说爱。

一旦说了,就要有为爱而死的勇气。

无论爱的是你的祖国,还是女人。

”韩绍功代表的,正是这样的好男儿,让甜言蜜语、美元金条黯然失色。

所有的人,都感动于罗星那封浪漫的战地情书,满怀真挚的字里行间,寄托着罗星的深情期许,它一次次地在烽火硝烟中被传递和诵读,温暖着战士们赴死杀敌的胸膛,也让我们日渐磨蚀的心房在感动中复变得明净。

“韩,昨晚我向流星许了愿,祈求上帝给子弹都装上天使般的眼睛,让它们不要伤害到你,不要伤害到你们的同伴弟兄。

……还是告诉你,我许的是什么愿望吧,我们去属于我们的伊甸园,有温暖的屋子,门前屋后开满紫罗兰,让你紧紧地抱着我,为我们正在享受的美好泪流满面。

”泪水,顺着脸庞静静地滑落。

这封后来被鲜血浸染的情书,回响着战场上铿锵雄壮的主旋律中隐约透出的罗曼蒂克,折射出无数将士穿梭于战阵、历经生死去换取的理想:自由、和平、真爱。

这样的情怀,平凡而伟大,坚强而柔软,散发着玉石般清澈的光芒,即使玉碎,它迸发出的力量依然激越人心!

最近,顾长卫执导的电影《最爱》上映,尚未看过。

什么是“最爱”?

且试着诠释一下个人的理解,——是执着地追寻,是无悔地付出,是真心地成全,是拒绝出卖自己的情感和灵魂,是立足责任、大义基础上的矢志不渝,是身处险境中的生死相依,是爱而不得时安静的放手……经过痛苦的思考,罗星选择了离开,带着炽热又凄美的情感,带着无尽的忧郁和愁绪,带着对祖辈故土的依恋,离开了韩绍功,但那朵怒放在烽火岁月里的爱之奇葩,将永远留在每一个爱过、泣过、拥有过、也失去过的人的记忆深处。

结 语遥望,祖国的滇缅边陲,青天如洗,远山含黛,松柏苍翠。

从粉墙黑瓦的玉石之城腾冲,到静谧的三峡守据石牌,从汹涌澎湃的澜沧江,到斑驳累累的功果桥,从早已湮没在现代化高速公路、几乎寻不到遗迹的滇缅公路,到边境外丛林莽莽、河流密布的胡康河谷……阳光洒落,为如画的山川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险峻的高黎贡山延绵不绝地耸立在天际,似铜墙铁壁。

漫山的奇花异草,星星点点,像无数人的眼睛;山谷间,飘荡着少数民族少女天籁般的歌声,余音缭绕。

我们不会忘记,近七十年前,我们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是在10万远征军将士英勇卫国的殉难中,振拔于苦海而重生的!

感谢《中国远征军》,向世人展示了这座属于整个民族的历史丰碑,把曾经遗忘的记忆重新镌刻进了我们的心田。

也希望,我们不要从原本的淡漠无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让远征军本身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成为某些人猎奇、戏说、谋取暴利的噱头。

——缅怀,是为了走得更远!

 7 ) 以韩绍英为首的那一小撮,怎么哪都有他们的事儿啊!

不错的电视剧,唯一遗憾的就是那一脸正气的韩绍英和她那个SB报社主任,就像老鼠屎一样玷污了这部电视剧.....      这不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这是正儿八经的抗战,谢谢,总跑出来得瑟什么啊,跟他们有一毛钱关系吗?

也不臊得慌,这人不要脸真是没招。

 8 ) 跳着看跳着评吧

刚刚看了第一集,觉得男人们比较奶油,说话都像初出茅庐的学生在读呢,不像军人说话,更不像军人在战场上说话。

男人戏拍成这样,真让人败胃口啊。

 9 ) 我期待着斯皮尔伯格版的

如题。

中国不差钱,但是就是舍不得。

不用3D动画制造飞机,电视就没法拍?

你好歹留个传世之作啊。

中国战争片就这样了?

 10 ) 依然很假的战斗场面~~~

首先,八卦一下,剧中的谢孝彰饰演者的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孙立人将军倒是有几分相像,豆油们可以搜下。

中国的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有些个通病,恐怕是100年也改不了。

如:战斗场面太假,爆破效果太粗糙,火光太大,炸点效果太差,很少见战斗人员主动换子弹,喜欢端着机枪站着狂扫,被子弹击中后动作要么太做作,要么很狗血的慢镜头。

值得一提的是《集结号》中聘请了韩国的效果师,表现的很不错,《太行山上》也差强人意。

《中国远征军》短评

看过

4分钟前
  • 细雨微晗
  • 还行

还行

9分钟前
  • sssssss
  • 还行

感觉没啥意思,远征军的历史让人感动,但是电视剧拍得一般。

11分钟前
  • zongzihe
  • 还行

渲染力太强了

14分钟前
  • 二点五素简
  • 还行

还是团长比较香

16分钟前
  • 小艾
  • 较差

白瞎了好历史...........

18分钟前
  • summer
  • 还行

以第五军200师戴安澜师的某个团为切口,只是总看得怪怪的。。。相比倒是张丰毅的孙立人颇有模样~~感觉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更写实点。

21分钟前
  • leon_takeuchi
  • 还行

国军威武,但在几大战场的激战就一笔带过,失望。

25分钟前
  • 种菜自己吃
  • 还行

替我妈来评个分

30分钟前
  • 小盐
  • 力荐

三星半,很多情节是有史实依据的,致敬中国远征军

31分钟前
  • 孤独的牧羊人
  • 还行

杜书记、戴政委!你们安息吧!

36分钟前
  • 沧池流波
  • 还行

还可以

39分钟前
  • 地瓜
  • 还行

冲着黄志忠来的,有些场面做的粗糙了,表演还不错

43分钟前
  • 一觉年华秋梦醉
  • 还行

很多人应该都是将此剧与《团长》作比,在我眼里《团长》是一片沼泽地,我们看着这群人跌入沼泽,有人用绳子救他们,就在他们将要逃离时,绳子断了,就连救他们的人也跌入沼泽,我们看着他们燃起的希望变成了绝望。而《中国远征军》则是一座高山,死人堆起来的高山,这座高山记录了他们为了拿回自己的尊严,为了拯救自己已经丢了的国。本剧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远征军的历史,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八千人的坟已经没有人记住了。中国远征军是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抗日部队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功绩与日月同辉中国远征军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

44分钟前
  • 被遗忘的回忆
  • 力荐

t沉重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45分钟前
  • 笑点好低啊
  • 推荐

道具飞机太雷人了,老实说,拍的很烂,勉强跳着看完了,看在那些尊敬的远征军的分上,给四星吧。

50分钟前
  • 陈小过
  • 推荐

枉对剧名

54分钟前
  • ivy
  • 较差

剧情这些都很一般,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还是不错的

56分钟前
  • 星巴克不加糖
  • 还行

这种烂片怎么也会有这么高的分!

59分钟前
  • 李延平
  • 很差

本来给一星,因为题材多加一星,只是不知道中国远征军和GCD有个毛关系?生拉硬扯上GCD的人进来不觉得尴尬吗?

60分钟前
  • ├相濡以沫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