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承认,看这种片子需要点耐受性,感到混乱、无趣、跳跃,想想你做梦的叙述,以及若去留意到每天无时无刻在你脑海中横冲直撞的庞杂念头,或许能看点别的味道出来。
——别信,我乱讲的其实我就冲着看窦靖童和宗萨钦哲仁波切去看看的。
走出影院的午后太阳有点刺眼,由于排片量太少,我不得不跑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看片。
一般人问我是否推荐,我想我不会推荐你看这样沉闷的片子。
讲不好的故事,散乱没有剧情跌宕的张力(不过文艺片大多如此),好像五颜六色的一团拼接物,让你力不从心还是妄想拼凑一个圆满的完整立意,徒劳地留下一些闪亮的碎片回荡脑海。
可是看完,却让我愈发回味这个片名——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英文名bipolar,联想到:躁郁,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信任怀疑,真假,贫富,生死,二元,极端。
迷失的心灵归所 · 家如果把此生就看做一次偶然的旅行,家在哪?
哪里是归处?
大叔问:小姑娘,你家在哪?
回家去吧。
窦问:你指的的家是什么,是出生的地方,我居住的房子,父母在的地方,还是什么?
每一个心灵渴求一个庇护,一个在世的归所,抵御着存在本质孤独这样的事实。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
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
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
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
无有代者。
独生独死,死亡和孤独从未躲藏自己,却是我们无法直视的真相。
死亡终会告诉你,散时,我们都是天涯里孤独的旅居者啊。
作为心理工作者,时常深刻感到,再近似的外部境况,却可能穿梭在完全迥然不同的内心世界,冰火两重天也可以发生在某人一天外人看似“没什么”的境遇之中。
这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之所以难以彼此理解的原因,那些即使朝夕相处在同在一个屋檐也可能隔着最遥远的距离。
而即便是,有些足够的幸运儿,在高度契合的关系中享受过最动人的融合,也无法避免分离和死亡的必然。
我们这些平凡的众生,沉沉浮浮,劳劳碌碌,在渴望和怀疑中,期望又失望着,努力打发以填补这一生的虚空。
你要什么?
——然后呢“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活得那么沮丧”窦靖童问假发店的老板(宗萨饰)为什么你自己不戴假发。
他说:我知道自己就是个秃子,我没必要骗自己。
宗萨问: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窦靖童:我就是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宗萨: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只是假装自己知道。
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假发,像不像我们对“秃顶”这一形象竭力粉饰的努力,甚至这一举措在人类社会中升华成了更加绚烂精致的伟业:修饰身形的时尚、整容、美妆,再到如何包装一个人形象的权威、名誉、各种头衔标签,可以任由所需,让自我得以充分陶醉其中。
于是,“幸运的人们”从镜子里得到了一个富足,满意的,令人羡慕的形象,但在那个挺好的“我”的身体里,却也迷失了另一个渴望天然呈现的真实之我。
就像电影抑郁的底色里所追问的,什么都不缺,但不知道为什么不快乐。
所有的存在方式都开始被质疑:工作,然后呢?
成功,然后呢?
活着,然后呢?
有的人彻底离弃了自我,他们盲目而自洽,变成了一个彻底麻木盲视的游魂。
有的人迷失了,他们以生病的状态被迫进入了混乱的原始森林,开启另一种内在旅程。
荣格在《未发现的自我》里写道:只要我们不是瞎子,只要我们还能有知觉,魔鬼、罪恶、极度的良心不安和难解的忧虑不安便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迷失的我去哪?
你只能自己上路抑郁的少年,迷失的朝圣之旅。
从酒店的玻璃展缸中全力解救“五彩神虾”,她一定要送它去明岛灯塔,好像一种自我救赎仪式,它的意义是那样的迫切,在他人眼里则是“荒诞而任性”的现代小孩。
坎坷的旅途,发现这个独一无二般有神明祝福般的神虾不过是个被人为着色的普通虾时,愤怒和失落后,一层伪装的躯壳卸下了。
“救赎行动”的龙虾经历身份真相风波和”死而复生”的劫难,明岛灯塔成为一个更坚定的向往和指引。
然而,在抵达那个平平无奇的海岛港口后,人们说并不存在灯塔,只有一个疯子曾说自己见过。
少年执着地找到这个老头。
最后在一具点燃的尸体篝火中,作为音乐人的少年拿起了吉他,“神虾”从桶里自己解脱了出去。
影片结束。
灯塔真的有吗?
岸边的渔民们说根本没有。
我想,是有的,只是它不是一个实体的外在建筑。
疯子老爷爷究竟看到过的灯塔是什么,影片里只隐含了老人对儿子死亡的态度。
也许死亡这个人类的命运尽头,就是每场偶然旅行的归处,清醒这一点,内心的灯塔让你活着,即使旁人眼里像个疯子,又怎样。
End
又及:以前很喜欢读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著作,这次在电影里看到他惊世骇俗异装style的假发店老板形象内心还是有点震惊的Σ(っ °Д °;)っ。
like this ⬇
假发店老板的形象,想到他曾这样说过为自觉故,愿有勇气摘下所有面具;为利他故,愿不畏惧戴上所有面具。
真如是者。
(个人公众号:迷路之旅)
记录: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部好的电影,我的观念是能够让人思考的,我的分是十分。
不说电影好坏,就如海报所言,见仁见智,不多问,只言我的感受。
观看前需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观影体验是,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和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
抛出的观点很多,先理性的描述生死,生死的本质都是黑暗,母胎孕育,合眼死亡都是在无光状态。
由生到死的这段时间,就如之前所说:黑白之间都是深深浅浅的灰,人性最真实的灰。
这是人性最隐晦的东西。
无法摆在桌面谈。
影片很多隐喻,鱼,困在缸里,猛兽,困在铁笼里,人,困在虚妄里,情,被困在的执念里。
而这一切,就好比提起过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它的意义于我而言无非两层,生存和寻找,一个是物质,生活琐碎。
一个是精神,探索活真正的意义,这种意义,并没有答案,是内心对虚妄的向往。
动物被困,因为人的欲望,人被困,皆因起念,起念便有烦恼,自然落入这个角斗场。
电影台词:什么是家呢!
出生的地方,房子,还是父母住的地方。
发现到了一定年纪,人对家的概念愈发炙热,对落叶归根越加认同,到也不是我接受不来这样的属性,而是觉得,正如所说,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
去过的每一处,见过的每个人,都是一次偶然,由生到死,皆是过程。
再一个,影片两次提到的,你生下来,不是跟随你的父母。
或许有违很多人的伦理观,事实是它确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事。
再有,就是去面对接受内心,认识内心的本质。
整个影片强调的都是,去接受内心的本质,接受才能救赎。
为什么说,两眼相对能够治愈,因为此刻你内心躲闪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
生活的方式,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没有丑恶,成长的过程,或许就是不停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去改正它。
好比水火,如果两者融合,火的燃烧必有介质,水吞噬火的过程必也要受其灼热。
两两相抵,自是融得。
你觉得有意义的事,纵然无趣,也便是有意义,做就好。
一生之中,不要太计较,留有遗憾,或许才是完美,凡事尽善尽美,皮筋绷太紧,稻草和雪花,瞬间之事。
放下执念,和所有事情和解,那就是自我救赎。
假作真时真亦假,自古如此,佛学总是强调天机不可泄露,看透事物的本质不去拆穿,确是周全。
难分真真假假有多少,不想迷迷糊糊活到老。
人活着真正的意义就在路上。
太阳升起,农夫耕田,乌鸦鸣叫,我还活着。
通宵后,回到家放下东西 吃了顿早餐还坚持着跑了出去一个人坐在影厅里看完了这部电影。
(想说排片真的好少。。
唉算了想象之中T T 电影一开始 仿佛就像进入了梦境,像是梦与现实的来回切换 一个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气有轻生念头 却又相信虾相信了神 想带着去明洞灯塔的她 中途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好像有的能理解他 有的却只执己见 到最后遇到了说根本没有灯塔的老人 。
其实看到4/2之二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另一个人真的是朋友吗 。
越往下看越怀疑 应该是另一个人格吧 两个人格在互相的撕扯 甚至脑袋里想法也在互相努力试图说服对方 其实后来也还是没弄清楚 这个(外表男性?
)的人格存在 是只是在表达理念 想法的冲撞 还是说了点别的 性别障碍?
跨性别?
我这个脑子还不足以两个小时让我弄清楚哈哈哈,还准备接下来再二刷三刷几回吧 说完这个跟剧情有关的,作为童童的粉丝我就要开始抒发彩虹屁了!!!
一个人得好处就是可以放肆的花痴尖叫 哈哈哈哈 当1:1的童童面对镜头看着观众时 简直就是女友视角啊!!!
哈哈哈在电影里面的一些小动作 还有被吓到的一些反应真的都又可爱又搞笑 童童真的有一种自带氛围感的气质 所以请求余生多多拍电影吧!!
顺便还能多为电影写很多歌了:)
这部叫「小资梦」的电影内容充实,画面唯美,音乐品味好,讲了一段寻道之旅,内涵不少佛法佛理,类似什么“这龙虾福报不够,我吃了才算结个善缘。。。
” “家是旅店,肉体死了来世换个旅店就好” “学生准备好了,师傅自然就来了”等等。。。
最终主角在大海中解脱(当下的波涛中领悟到不朽的海水),唐僧师傅(佛)也骑着白马来了,电影在模仿昆丁的「千年等一回」舞曲中结束有造一明灯照千古暗的野心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疾病问题严重以及让人难以感同身受的天赋异禀。
用实际行动提醒了观众,要多食人间烟火,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对藏区的保护,军民心连心的严防死守瞎作文艺导演入侵。
要不是电影院里有个大爷边看边刷抖音,接电话啥的,电影我真坚持不下来。
我不能确定佛是怎么想的,但这导演肯定觉得自己是个诗人
扑面而来的黑白画面,一句句简单且朴实的台词,带领着我走入了女主(同样也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心中。
我明白,很多观影者到最后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还不知道女主和女主身边的男生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那个男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扭曲部分,总想着要脱离笼子的束缚,却怎么也出不来,即使物质生活已经无忧无虑,可精神上却始终没有寄托,始终从这个苦转向另一个苦。
到最后,也许我们才发现,最终能使我们走向真正的“乐园”的就是找回我们最初的模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里面反复强调的几句话(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你只需要去看着它(你的心),如果你的念头丢了,就让它再回来,继续看着它。
挺胸、摆臂不要低头,看着太阳当你失去你的心回来当你回来你在此刻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只要你能观察你的心,试着去管管它,时间久了你就会越来越强大,不会再空虚无助,因为你心里的那个男生(同样也是电影里的男生)就和你本来的模样无二无别了!
最后,想把一位老师的话送给观看了这部了不起的影片的朋友们:文殊师利菩萨因为他的心意天真无邪,远离对“我”和“我所”的造作,所以他永远快乐、自由。
请像文殊菩萨一样,保持单纯,永远不要长大!
对于这部卓越的影片,我所想和大家分享的观后感当然不止这些,但是以上是这部影片最最最重要的核心主题也是大家提升自己的捷径——观察心,找回心——永远单纯。
愿看到此文章的人都能每天开心,身心自在,健康安乐!
晃着晃着就晃出了一个魔幻旅途。
首先声明:我不是窦靖童的粉丝,也不是水军瞎吹。
实打实的自己花了钱买了票认认真真看完了一小时四十多分钟的电影(甚至还取消了一个中途的事情)如果说这个片子有一个可以挑毛病的地方,就是男主角的戏份好像真没必要。
难免有点为了给大家一点前情提要非要串起来故事主人公行为动机的意思。
已然这么魔幻了,为何还需要一个拯救男友自我放逐的故事?
不如啥也不交代,就是这么一个“偶然旅途”,遇到了酒店的彩色龙虾,偷走去放生,一路人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修车厂老板,寺庙的小僧侣,半只乌鸦翅膀念诗的娃,还有龙虾瑜伽俱乐部,怀了孩子要搭车的姑娘,老厂子里(莫非是兽医?
)的工人,还有海边独自住船坞的老渔人...... 这条线好歹也是清晰的,就是一路在路上的经历,古怪极了,看完之后,好像讲了很多,其实啥也不记得。
那么多的有故事有中心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六的电影了,为什么就不能有个啥也讲不明白,“就是太闲“的存在?
*说是最开始取材一本书《hastings express》,发生在温哥华,在BC省看了很多地方,觉得加拿大很多地方很荒芜,最后为了接近中国观众,还有朝圣的考量,最后选了西藏啊啊啊,要是来hastings st就好了,步行一条街去看lol
一些还停留在记忆里的回答。
#IFFRQ: 可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吗?
A: 大家好,我是Queena Li,来自中国,在北京长大。
我在英格兰和北京学习的电影。
这是我的长篇处女作。
Q: 喔,Queena现在是在拉萨和我们连线,看你拿着一个氧气瓶。
你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可以谈谈你创作的灵感和想法吗?
A: 我读了一本我朋友写的小说,我很喜欢也给了我启发。
接着我就写了一个粗略的故事梗概。
然后我发给了Leah,她也很喜欢。
我们最开始想在加拿大拍摄,到后来改到了西藏。
Q: 我们的主演Leah负责了配乐,为电影写了三首歌。
你能谈谈Leah如何加入了你的项目,你为什么选择她为主角?
A: 我拍摄之前就认识了她。
她是我觉得唯一合适的人。
给她看剧本,她喜欢,and we did it,quite simple。
Q: 能讲讲为什么她最合适吗?
长相,性格,说话方式?
A: 我觉得她的角色就像现在的年轻一代,有创造力,勇敢,敏感。
他们也有隐藏的一面,他们有时也会思考很深入。
我不知道,总的来说,我觉得她就是适合这个角色。
Q: Let's talk about the 类型 of the movie.(原话)有一点黑色幽默,同时也有一些荒谬元素。
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了公路的类型。
A: 因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想将龙虾释放回海里。
它必须是一部公路电影。
您还问了什么?
Q: 一些荒谬的喜剧。
A: 这部电影的concept是一个女孩在寻找她精神上的答案。
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
但我觉得寻找的过程可以不那么沉重。
可以更幽默。
Yeah,我们需要幽默。
Q: 为什么一开始定在加拿大,后来又改到了西藏,云南,大海?
A: 因为我朋友的小说背景就是在加拿大。
后来我的一个老师告诉我,我应该改到西藏。
有时候答案不出现在你想的地方,所以这个女孩遇到了龙虾,改变了她的计划。
云南和广西也是很神秘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对写故事很有帮助。
Q: 观众可能不太知道中国地理。
西藏,云南,广西都是边境省份,从西北到西南。
一路上你有怎样的团队?
你的拍摄路程上发生了什么?
有困难吗?
A: 是的,我们是独立电影。
很多事需要我们自己做。
很多事都是意想不到的。
但还好,拍电影就像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Q: 这就引出了我的下一个问题。
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的意义截然不同,能谈谈其中有什么含义吗?
A: 事实上你问我之前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我知道了,“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是external name,“Bipolar”是internal name。
就是两种介绍电影的不同方式。
Q: 在我看来“Bipolar”有很多的意义,比如路程的起点和终点,或者是一个人心理上的情况。
你能对此谈谈吗,对你的角色而言?
A: 我觉得她有两个extreme polar。
她有极致的情感,她有对生活极致的看法,所以这是她在电影里有这种形象的原因。
我觉得我不能说太多了,否则观众会知道电影的内容了。
Q: 你可以多说一点,这一段会是在映后播出的。
A: 但是其他观众还没有看。
我也不想给他们一个答案,如何去理解这个角色。
观众可以自己理解。
有没有正确的回答并不重要。
Q: 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一个美丽的实验作品,你是想通过不同场景的拍摄,将不同的时间,不同层面的现实结合在一起吗?
A: 我觉得这是我喜欢电影的一个原因。
你可以将现实,梦境,幻象结合起来。
有时梦会给你启发,有时现实会让你感觉在做梦。
我不太关心是否会对此混淆。
Q: 龙虾是一个很关键的元素。
谈谈龙虾这个电影的中心符号。
A: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是说我不想回答,因为龙虾就是我们随机选择的。
因为这个女孩需要将一个动物送回海里,所以我们选择了龙虾。
它也可以是其他东西。
Q: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有很多龙虾的视角,用一个小框框。
然后也展现了龙虾之前的旅程,还有看主角时的视角。
为什么要给这个龙虾的视角?
写剧本时就有了吗?
A: 是的。
我觉得龙虾的旅程也是主角的旅程。
我们只是想让龙虾看起来是个很重要的形象,跟主角一样。
Q: 这部电影主要是黑白,有时会变成彩色。
这是你最初的想法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大约95%的画面是黑白的?
A: 我就是想做成黑白电影。
因为女主lost her mind。
在她的世界她不能看见真相。
所以她的世界是黑白的。
彩色部分可能就是一瞥。
Q: 我们最开始讨论的时候你就说到,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主旨就是mind。
主角的mind,人们的情感等等。
能谈谈你怎么把mind当做你电影的核心?
A: 我喜欢所有能讨论mind的艺术形式。
Mind is not the heart. It is everyone has it. 总得来说,mind就是我们的boss,带领我们,我们就有了不同的感觉,情感,动作。
Mind is quite powerful. 所以你lost the mind,你会丢失人生的方向。
我们的主角有时就lost the mind。
所以我说mind在电影里很重要。
Q: 我们有点超时了。
最后我们来谈谈音乐。
Leah写了三首歌,我觉得是写给你的电影的。
能谈谈她的音乐如何进入你的电影吗?
你如何觉得这些歌会很适合你的电影?
A: 她是第一个和我一起为这部电影工作的人。
她知道我要什么,她很了解这个故事,她知道我想通过画面表现什么。
这就是我觉得她最适合为这部电影配乐的原因。
我喜欢她的音乐,就像我喜欢她的表演。
自然,可爱,(笑)anyway I just like it。
Q: 据我所知这部电影准备在中国发行,然后Leah也是非常著名的独立音乐人。
这会帮助电影吸引一些年轻的观众吗?
A: Yeah.Q: 还有什么想对观众说的吗?
A: 我只想说我很开心。
很开心在电影节期间做这次采访。
我在西藏,虽然我有一些高原反应,但是因为我们在西藏开始,现在我们也回来了。
我窗户外面就是布达拉宫。
I just feel happy, that's all.Q: 非常高兴今天你能加入我们。
你完成了西藏到大海再到西藏的闭环。
我们也很感谢你能信任鹿特丹电影节,在主竞赛单元做世界首映。
期待再次见到你!
A: (Leah出镜)Bye! (Queena指着Leah说)她看起来跟龙虾一样。
西藏、拉萨,是喜欢旅游的人的必去之地,去拉萨,去布达拉宫,仿佛是一次朝圣之旅,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之旅。
布达拉宫人们都说:“读万里书,行万里路”,旅行是让人治愈的,但只读书或只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是有可能致郁的。
这是一部只看简介就能知道讲了个什么故事的片子——女孩独自来到拉萨旅行,而一只被供奉的“七彩神虾”意外改变了她的所有计划。
女孩决定独自驾车穿越半个中国将神虾送归大海。
一路上,她遇到了形色各异的人和事,回忆、梦境与幻觉也断续涌现在她眼前。
最终,放虾之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落幕,女孩也抵达了她内心最隐秘的世界。
故事很简单,说明这并不是一个故事向引导的电影,而是一个碎片化、反叙事的电影。
如果说大部分电影都是在讲故事,那么这部电影只是在用流水账式的片段让观众自我创作、让观众去填补内心隐秘的角落。
为了让整个电影是基于一种压抑的感觉,电影选择了几乎全黑白的拍摄,但有极少的几处是彩色的。
例如有两处龙虾的特写,则是用了极为鲜艳的色彩去诠释“七彩神虾”。
这让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中黑白中那一个红色的小女孩——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这抹红色是很多人难以忘却的一个场景,它象征着危险,象征着摇摇欲坠,随着场景的不断移动,这抹红色最终消失,也意味着危险的到来和生命的终结。
而在《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中,色彩鲜艳的龙虾是女孩心灵救赎的纽带,它象征着希望。
其次对于黑白还可以这么理解——女孩作为一个歌手,它的光环都是环境与他人赋予她的,而对于她的主观内心来说,是一片黑白的;龙虾色彩鲜艳,被供奉为七彩神虾,但最后却发现色彩是别人染上去的,它只不过也是一只普通的龙虾。
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龙虾被囚禁在水槽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像公子哥所说:“它福报不够,不能被我吃。
”女孩同样是如此,不断闪回的梦境,想见大海却一直被困在水缸里,女孩是易怒、抑郁、烦躁的,她和龙虾一样需要自由、需要被救赎。
所以虽然这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偶然也是必然的。
影片没有什么说教,只是随着女孩的旅行一起感受人与事,感受这个旅行的过程,旅行的目的便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
龙虾的色彩掉了,意味着人卸掉了自己的伪装与盔甲,无论好坏,你都要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而真正地认识自己。
至于结果是什么,那便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01 什么是家?
家的作用又是什么?
想到家,我们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和父母一起住的地方,也许是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但这都只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家,而“精神意义”上的家应该是一种归宿感,是一种心灵的归宿,我们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真正的家应该是你时刻思念,可以信赖依靠的地方。
片中寻人启事上有离家出走的女孩,路人也在议论窦靖童饰演的女孩也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但家已不在,又何谓离家出走呢?
女孩问王志文饰演的角色:“那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王志文感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
”是啊,游子总是有难以言说的苦楚,家是自己定义的,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灵有归宿,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王志文饰02 父亲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片中一位与女孩同行的另一位女孩cici问怎么和母亲交代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则把她之前遇到的另一个人说的话告诉了她——孩子生下来不是为了追随父亲的,而是为了追随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父母比作弓,那么孩子就是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孩子总要脱离父母的掌控,去追寻自己的人生,去发现真正的自己。
03 我们如何消除杂念?
又如何在有杂念的时候继续好好活下去?
女孩在驱车前往的途中被交警带回派出所进行例行检查,在这里她遇见了另一个男人,他说他是陪他兄弟来办事的,但是他兄弟却跳湖自杀了。
他嘴里还在不停念叨,为什么就这么死了,要像我一样要坚强...诚然,这世上没有几个人是真的靠热爱活下去的,人都有杂念,即使我们不坚强,也要装作很坚强,因为人活着本就不是单单为自己而活,只要活着就会有无限多的可能。
女孩的伴侣男孩也曾试图自杀,同样这也让女孩十分困惑。
女孩在路上遇到了一队老外,女孩参加了他们“奇怪”的训练,喊着“如果我丢失自己,回来;如果回来,我在此刻;如果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的口号。
如果人思绪拉的太远,杂念太多,回归本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曾听过一句话:“勇敢不是在心上筑起铜墙铁壁,而是不设防。
”同样,寻找自己本真的手段就是直面自己的伤痛,暴露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修复那些溃烂的伤口。
“人人向往快乐园,人人迷路快乐园。
”在路上我们总会迷失,但只有不忘本心,才能不忘来时的路。
窦靖童独坐警局04 我们每个人都是龙虾 我们每个人都像龙虾被困在各种各样的缸里,有的人不自知而有的人自知却也无力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字幕主演窦靖童饰演的是她,而贺开朗饰演的是他。
这是导演和编剧设计得很精妙的一点,这也说明他们两人是我们很多人的一个映射。
有人说男孩是女孩的男朋友,看到龙虾就像看到他;而有人说男孩只是女孩的另一面,是她的内心,看到龙虾就像看到另一面的自己。
我比较认同后一种说法,从片尾的男孩出现在女孩背后也可以验证这一点,二者互为纠缠相爱相杀,这也是导致女孩负面情绪的由来。
在被困在缸子里的时候,如何应对,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法。
05-end 导演在采访中最注重的一个词是"mind“,她认为mind是最重要的,也是电影的主旨。
女孩是lost her mind,所以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彩色只是一瞥。
mind是我们的Boss,它带领我们,从而让我们有不同的感觉。
我认为我们要主宰我们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我们,不然我们就会lost our mind.在电影的最后,女孩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明岛灯塔,但女孩却并没有看到灯塔。
无论什么事情,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你所以为的浪漫美好也许并不会成真,但是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享受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也许你要的不是一个结果,答案已经在你心里了。
当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要么问题会自己消失,要么老师或者答案会以自己的方式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
正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人的观看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其实灯塔就在我们心中,只需要我们自己愿意去寻找。
PS: 最后有一个问题,是你去电影院看一场文艺片,你是想看别人的故事,还是想通过别人的故事投射从而看到自己?
我也一直认为感动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第二种是想到自己的切身经历从而感动。
在电影里王志文饰演的角色对女孩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钱人找到自我的方式也许很多,而没钱的人却能想到的办法很少,这部电影的缺点也很多,我不希望这成为一种架空的文艺片,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高处不胜寒”。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救赎,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是成为有钱人的 champagne problem。
最后用电影开始的字幕结尾:一旦你开始了“旅行”,许多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你必须有所准备,有信心很重要,但是持有怀疑、利用理性也是好事。
通常,怀疑之后会生起疑心,信心之后也会再生起怀疑,而后者的力量经常强过前者。
终究,我们必须将二者都抛弃。
影片刚开始的感觉很吸引我,看着看着我开始跟不上逻辑,脑子有点晕,有点凌乱,想要努力抓住开始的情节却发现无法回去,理不顺其中的逻辑了,有点不适; 渐渐地,我开始困乏,想睡觉;再渐渐地,我又似乎明白了点什么,醒过来一点; 最后看到女孩依然在展示龙虾的大厅里,我恍然大悟。
观影完后我愣了一会,似乎被冲击到了一些,这一切的一切,不正像我们大脑里的念头吗,凌乱,无序,找不着边际,跳跃,散乱,焦虑。
多么难受,也许观影过程中的一些不适感也正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迷乱吧。
记得王志文演的一个场景里,除了他和女孩走在轨道上,其他的人物都是不动的。
是啊,这一切,不正像我们的梦境吗,不太合理的存在着。
想起一段话才感受到一些稳定,清醒和光明。
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
当我回来,我在此刻。
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窦靖童:“从大家听到推广曲,这部电影就已经开始了。
”它偶然闯入我们生命之中,顺理成章成为奇妙的部分。
本来想二刷后再写感触,但这边的电影院封停了影片的英文名是“Bipolar”,双级的,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BD简单来说是一面天使一面地狱,情绪波动幅度极大,上一秒你还开心的要死,下一秒莫名其妙难受的要死。
(but 仔细来说狂躁时也并不好受)说是心灵的旅程嘛,看完之后感觉躁的方面不明显 郁倒是挺郁,更多展现的是处于这种心灵困境下的状态,就像有人说的 这部电影是次心理测试,投射不同人的心灵困境。
细节,修车时相互撕扯的马,暗示两个极端 她说她不喝酒 但她一直在喝酒 当她出现在瀑布 一群拍电影的人驱赶她 不停喊“快消失 快消失 快消失” 死亡般盘旋的魔咒 这般回荡在心头 她拿起小刀伤害自己时 自杀与大海时 也有个声音在她脑中喊着一遍又一遍的“快消失”吧 “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事外。
”这句台词可以说是很bipolar了,很阐释心境,BD带来了敏感、观察力、各种各样的灵感与能量,带来了一个无比色彩斑斓的美好世界,也带来了那个毫无意义、痛苦着整日向死的自己。
也无法自我掌控她使劲敲打的任何一下,都像重重敲打在玻璃,用尽全力却无力,她就是那只虾,在敲打困住它的缸。
观众也是虾,那样多的主观视角,让荧幕外的我也分不清自我。
送虾回灯塔的途中(也是旅行中)虾死了却又复生,BD人群也是这般生了死死了生。
“你可不能死” 她一直自我安慰 就像那个不存在的男朋友 一幕幕再次浮现时 剩下的只有她自己 “当你失去你的心 回来 当你回来 你在此刻 当你在此刻 你无处不在 ”在卖假发的光头那时,光头被问为什么不戴一顶,光头说自己本来就是个光头,没必要戴。
就像那只五彩神虾,它除去颜料也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虾。
(荒诞的吊头卖假发场景啊~后来她剪了短发)“当学生准备好 老师就会出现”这句话也很奇妙 还有各种扎气球 对家的描述 佛写的诗 恐惧死亡最后七天什么也没做的女人 飞蛾扑水等等等等 其实还有蛮多笑点!
窦靖童超可爱,对着虾装模作样念经太可爱了抽帧的鹿 很多叠化 斜角(一个倾斜的角度代表一个倾斜的灵魂!
)一些中心构图 以级画面横幅宽度的切换 有正方形的镜头 平蒙 插叙 “旅行就像做梦 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视听都很棒 画面超级美 !
炫酷的租车场景 涂鸦线条 拿表炼出金 95%的黑白 更体现情绪 那一点彩格外令人珍惜(龙虾第一视角也可nice)喜欢的一段采访:摄影指导柯昱名在首映礼现场分享了影片视觉呈现的种种设计:“用黑白影调去展现影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除了严谨的拍摄,影片的镜头更注重一种即兴的感受,是跟窦靖童一同把内心打开的过程。
在贺开朗出现的段落,他更像是一种能量,摄影机与之相应的运动就更为疯狂。
而当如田壮壮老师一般的智者出现,电影的镜头就松弛下来。
”又是骗人去拉萨 西藏系列 竟然还有尼泊尔取景 对了对了配乐!
童童首部主演还是音乐总监子
那冒出的一段又一段迷幻的音乐我太爱了 最近都在听《乐园》“人人向往快乐园 人人迷路快乐园” 却忘了 快乐也是一种悲伤窦靖童太有才辣!
看完就喜欢上她了,上一次被她惊到是《第十一回》。
她酷死了!
电影市场可以容纳多元,才是我们应该看见的,还是有许多人喜欢这种风格的,各取所爱便好!
感兴趣的就去看看吧!
我当时一个人独占巨幕开心死了哈哈哈哈
人虾视角的画幅比转换
送虾回家,一路上遇见了许多被困在原地的人。西藏那么大,像宇宙一样,人被一种暗能量禁锢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人们很难理解这种禁锢会让人多绝望,这种绝望,类似“阳光普照”里跳楼的哥哥。
绝了。音乐和画面都太美了。而且很有佛教智慧。大爱。随便截一屏幕都是电脑背景。
有两个优点 画面拍得很好看 窦靖童长在我的审美上
#IFFR2021#一部非常自由的散文电影,剧作内容上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走到哪里算哪里。影片主题是一次身心灵的救赎之旅,那只被困的龙虾其实就是主角自己,或许也是导演自己,龙虾一直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大海,却一直找不到灯塔,其实灯塔就在自己心里,只不过是自己愿不愿意去找罢了。视听语言偏实验,影调整体充满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孤寂美感,推荐找一个巨幕厅观看。
挺意识流的,贺开朗和窦靖童都是气质取胜
百年孤独的炼金术
“配合治疗吧!” “然后呢?”“至少先把工作做完。”“然后呢?” “然后,做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呢?”“好好过日子。”“然后呢?”
旅行就像做梦
?
氛围感很强,出乎意料之外的公路片,新人导演很敢拍
电影不好看,老公也不行。
浪费窦靖童的灵气。就,抓瞎(虾)了
五彩神虾的彩色片段好惊艳,佩服导演的想象力,演员阵容强大,大家都是导演的好朋友👍
“特权阶层”的自我冲浪和意淫,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和旅行都没什么关系,那是一个你接触不到的小圈子,不错的MV也可以拖长为电影了。说实话从拉萨住进五星级酒店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这部片子其实应该叫《一个太闲富二代和她的明星朋友门的奇幻MV》
后补!童童这部处女作电影演得真不错,不过真要说哪里不好!结局非要突显一个老师的出现有点多余,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是你的老师!(讲完)
大概是讲抑郁症的电影吧 有点浅显但天马行空 观影体验很舒服 窦靖童好迷人 cici绝美啊我的天
无病呻吟这种事,找个班上就好了。
并不是很难懂。只不过没想到是黑白片
如果是聚焦于内心的挣扎和救赎,就不需要这么多累赘的旅行部分,看起来像是凑时长的。当然,旅行是这部片重要部分,可两者的连接相对割裂。部分镜头很喜欢,导演很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