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写报告写得手抽了,顺带着连影评也一起写了吧。
或许这也算不上是影评,顶多也就半个观后感罢了。
看了看档期,满是狗血淋漓的片名,激战这名字也不免有偷工之嫌。
若不是海报上两个肌肉男尽力的卖弄腹肌,我真想抽回已经拿着毛爷爷伸向售票员的手。
霸气如洛奇清新如阿虎,可这激战却满是平庸之意。
好啦,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
其实片子剧情很清楚明了,两条主线,两个主角,不同的年龄层遇到的不同的危机与挑战。
剧情或有些许的老套,但依旧很管用。
起承转合,一招一式都十分老道。
没有过于复杂迂回的的桥段,没有冲突激烈的矛盾,有的只是一个而立之年的花样男和一个将近知命的大叔的为了证明存在感而卖肉的故事,穿插着友情、亲情、基情和暧昧。
若是这样看来,这不过也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略带文艺主卖肉重点收刮各类花痴肌肉粉钱包的普通港片而已。
就如老友粉般,满大街皆是,吃完后便忘却了味道。
但若是加上泡椒、柠檬味的牛肉,浓郁的上汤,那这就是经典的舒记老友粉了。
林超贤以喜剧和动作片见长,早期的逃学威龙和江湖告急等皆口碑不错。
主线依旧按惯有的套路发展着,只不过里面渗入的各类小清新,热血以及基情等元素让片子满是加分点。
影片开头的空镜头,长镜头,骑行这充满文艺小清新的气息都是昭示这这部片子不完完全全是部卖肉片。
彭于晏在悠扬的背景乐下骑行的镜头,张家辉骑着电单车载着梅婷略过澳门宛如欧洲小镇的的街头,张家辉在空荡荡屋子里的独白这些若是拿出来做一个剪辑或许就会被剪成了王家卫式的小样。
电影前半部的悠扬婉转,后半部的快速强烈这两种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半部的动作片在给予人的视觉冲击感及其强烈,当然这不排除是肌肉男所带来的色元素。
充满雄性气息的肌肉相互纠缠搏斗,这正是杀伤雌性观众的最大武器,不管情节与否,不管演技好坏,单凭这一点已经够得上一个好票房了。
当彭于晏六块腹肌出场时,我分明听见电影院内的欢呼声,在稍显娇气的主调里也清楚听到了几声粗犷的呻吟。
此外背景音乐也是值得大赞的。
我记忆不好,看过的电影往往都无法记住各类细节,更没法详细叙述哪个镜头用到很传神,哪个分镜做得恰到好处这些。
一个小时后在脑子里残存的更多的是对于电影背景乐的精致所带来的感动。
尽管the sound of silence不能再经典了,当重新编排的音乐再次出现时,将整个片子都烘托得很是惊艳。
关于热血,这是动作片永远的主题。
看过太多的美式动作大片,无非肌肉,飞车和重型火器。
强调的更多是镜头的冲击感,给予的多是动作、特技以及道具所营造出来的热血喷张的冲击感。
多是硬绷绷的行尸走肉,流于形式的典型好莱坞大片。
当听到影院小哥说速度与激情已经下线的时候我还有一丝的庆幸感,不用随波逐流去追大片。
论动作的精气神,我还是推崇港片。
走题太多了兜回来,片子里面的精彩的搏击镜头就不用再费字数了,拳拳到肉,热血澎湃。
这热血不单止关乎动作,更关乎信念。
而立的彭于晏眼神满是执着和倔强,尽管套路稍显老旧,但是肌肉够丰满。
对于48岁高龄,打MMA在现实中基本只能是送死,但是高于生活的原则却让这种巨大反差放在张家辉身上,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情感。
当张家辉说道“我没有什么可以再输的,无所谓了。
”少有的,我的眼睛模糊了那么一下。
想起了艾米纳姆的8 miles,想起了那分义无反顾,想起了那首躺在手机里面久久的lose yourself。
一切无关风月与年龄,若是心存热血,那就是最强的武器。
张家辉强行挥出最后的那一记重拳,不仅狠狠砸在对手的脸上,也深深砸入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片子里还穿插着大量的笑点,张家辉老到的喜剧表演功力功不可没。
光是领跳健美操的那一场笑声已经笑翻了全场。
林超贤的片子里的喜剧元素没有太多花俏的的台词,没有无厘头的剧情,没有夸张的动作。
更多追求的是那种由平静逐渐过渡到剧烈喜感的强烈爆发的过程,平淡的镜头,加上出彩的表演功力自然而然的喜剧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综合来看,《激战》还是相当不错的,起码讨好票房的元素都齐全了。
大块大块卖肉,紧跟潮流卖弄基情,满眼的小清新与喜剧元素,看着都喊疼的强烈视觉冲击,热血沸腾的主题。
我想象不到有不受欢迎的理由。
当然要说有什么不足我还是会纠结于为什么要给李菲儿安排这么一个完全对剧情完全起不到推进作用,反而使得这段感情略显突兀的从来没有露过脸的男友呢,要我说嘛,干脆最后就成全彭于晏和张家辉好了。
若是真的如此,那腐女们还真要欢呼了。
好吧,忽略我最后说的吧,just kidding.
不得不承认,在N多《X战》扎堆上映之时,再看到《激战》这个名字,原本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好感。
看了影片之后,才知道,误会是多么的深。
转山般清新的开头,在表达情感时运用细腻的长镜头和空镜头,这些都不是以往“粗犷”的林超贤,令人欣喜。
林超贤说,是张家辉给了他力量,是张家辉让他不要老是拍警匪片了,所以他才一跺脚一狠心,把自己想拍很久的题材搬上银幕。
这样的转变,同样令人欣喜。
我对于搏击题材的电影并不感冒,所以《激战》让我看到了《铁甲钢拳》的影子:一个失意的拳手最后重回拳场的故事;一段大叔和孩子从原本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的无法离开的温情;一份从零开始的拳场“鲜肉”,如Atom般被强手逼到角落猛捶猛摔,但最终坚强的没有倒下的感动……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联想罢了,至少《铁甲钢拳》是我喜欢的电影,爱屋及乌吧。
说说“伯乐”张家辉。
他为了《激战》练了九个月的肌肉,除了大露色相,还有一种别样的细腻。
对于里面的每一个人,他都有着不一样的掩饰和表达,为了生活,曾经的“拳王”不得不逃避,要强颜欢笑,要忍辱负重,但一切都显得如此顺其自然,影帝的头衔绝非虚名,他撑起了整部戏,也衬托了所有人。
他的“拼”让人不得不佩服,必须再拿几个影帝!
更加让人血脉喷张的,是影片里各种中青年的肉体,彭于晏、张家辉、安志杰、刘畊宏,各个都是“穿衣显瘦,脱衣显肉”的标准教科书。
训练时,面目狰狞、眼神坚毅、汗水湿身,绝对没有因为只是电影而懈怠。
上了拳场,上衣一脱,扭打在一起,掷地有声,拳拳到肉,在血肉模糊间让人无法直视,看到最high点差点紧张的飙泪(-。
-这个也许纯属心理素质不大好)。
当然“基情”是一定要有的,铁血硬汉间不经意间的“火花”实在是让人偷笑,后辈彭于晏还主动亲了张家辉,这让能打能杀能细腻的张家辉尴尬到不行,他说“第一次可能是说好的,第二次他就整个含上来了”,话音一落,全场无论男女都开始鼓掌尖叫。
但是,平心而论,影片的软肋也显而易见,几位客串的内地演员的戏份完全抽走也不为过,他们的存在有些仅仅是一笑而过,有些却让影片变得松散,这是硬伤,不提也罢。
最后再说回片名,不知道大家之后看了会有怎样的灵感,我至今都认为完全可以选出比《激战》更好的片名,例如《年轻的肉体》或者《一代肉神》,也算对影片里那些养眼的肉体的一种致敬吧(偷笑)。
全片看完只能说是还可以,我想说每部电影总有花瓶角色,既然是激战,,何必戏份这么足话说几场“激战”看的我是紧握拳头那真的是身临其境的疼啊!!
训练的大强度MAN啊!
其余的柔情部分有得地方很搞笑,有得确显得拖沓有点脱离电影。
海报是:怕,你就会输一辈子。
真心不晓得女演员是用来衬托什么的,电影就不能没有花瓶么
在八月档的电影里,《激战》是一部称得上“好看”的电影。
演员尽职,导演放松。
放在林超贤自己的作品里面,《激战》也属中上。
动作场面激烈,节奏感良好。
但是包括不少朋友在内,我们都觉得《激战》本可以做得更好,譬如在结尾安排一场张家辉和彭于晏的对决。
若怕师出无名,担心高潮之后不应,只要给一个戛然而止的留白即可,绝对可以传为美谈。
而在目前的版本里面,《激战》有意把电影处理成了“基战”,最终以男人间的调情逗乐收尾。
这样的方法不是不好,只是显得太过简单和讨巧了,没能往更好的方向走。
期盼对决来自传统双雄片的影响,更来自过往香港电影的经典台词。
《枪王》和《柔道龙虎榜》里面,主人公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想同你打番场”。
这是棋逢对手的风云际会,也是跳脱碌碌人生的奋力一搏。
从宣传造势来看,很多人不免期待《激战》会有这样的对决,结果,电影还是采用了比较规矩的手法,师傅带徒弟,徒弟渡师傅。
他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据说,在港台放映的版本里面,《激战》砍掉李菲儿的戏份——就是彭于晏横空飞来的情感戏。
《激战》的动作戏并不怕多,观众还想打得更过瘾。
然而,一旦跑到动作场面以外的家庭情感戏,《激战》就会陷入俗套的老生常谈。
就说彭于晏,有了落魄父亲的线索还不够,非要加入一位红颜知己,生硬不说,更拖垮了主线,成为名副其实的累赘。
同样的,在张家辉那边,梅婷的出现,她一再发癫,几乎让她对这部电影造成毁灭性的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那个家庭还有李馨巧的存在,她拯救了这条线索。
小萝莉戏份不多,但作为一名童星,可以说是表现上佳。
两位男演员的表现也是我对《激战》存有好感的重要原因,改造身体不说。
他们的表演都比较节制,有力道有劲度,同时也用对了地方。
以彭于晏为例,他在《翻滚吧!
阿信》里头同样有一副好身板,结果被狗血剧情所拖累。
有些人或许要不以为然,认为电影不过是贩卖男色。
但如果和《小时代2》相比,《激战》的男色显然来得更加正面健康,这好歹是竞技体育类。
回想《逆战》时候,谢霆锋和周杰伦不可谓不用心,飞车爆炸满场打滚,但是,他们的粗犷硬线条没能打动观众。
个中原因在于《逆战》是一部老派的电影,无论它想做成怎样的国际规格,在港片式微的今日,那些大场面完全打不过好莱坞的电脑特技,缺乏吸引力。
反观《激战》,林超贤借鉴了近年好莱坞的动作情感戏路,像《斗士》、《勇士》以及《铁甲钢拳》,用少见的综合格斗(MMA)题材来表现励志热血主题,受力点变小,情感强度却变大。
《激战》是一部再简单不过的电影,它没有像陈可辛等人一样,尝试融入内地观众所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加入一些连创作者都没搞清楚的说教隐喻。
跟林超贤的《证人》、《线人》相比,人物身份明确,性格也变得扁平化,大开大合。
导演也没有一味狂打鸡血,健身房等段落都处理得相当幽默。
张家辉和彭于晏的一些表情小动作,近乎即兴的表演反应,真实而不做作。
就如前面所讲,如果把庸余的家庭情感戏做番修剪,《激战》会更上一层楼。
可惜,在合拍片的大背景下,出于各种原因,创作者总要加入一些奇怪的内容。
就说《激战》这部戏,它从头到尾都留在澳门,留在这座无国籍城市,未尝不可。
可是,电影非要去云南北京绕上一圈,看似做大了格局,结果却扰乱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我想同你打番场”的背后,香港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太多无关紧要的电影,每一部戏都要加入打斗。
而作为类型片的动作戏,早已没有了新鲜血液,缺乏看点。
去年的《突袭》再次给港片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拳脚功夫,也请在场面设计上下功夫。
《激战》引入MMA的笼斗概念,无处可逃,只有死顶。
这也彻底远离了港片的传统——以接连不断的桥段所组成的动作喜剧,走出另外一片天地,追赶国际潮流。
【中国新闻周刊】
最近每周都回家,难得这周留在泰顺,下午去桃园影院看了一直期待很久 的《激战》,正对我这种血性男的口味了,这才是男人做的事情,汗水交叉鲜血。
里面的剧情其实过气香港拳王程辉,在拳坛没落后,沉迷赌博,负债累累,为躲避追债人,逃亡澳门。
与此同时,富二代林思齐遭遇家庭变故,他的父亲生意失败,变得一无所有,整日在酒吧糜烂。
为了鼓励落魄的父亲重新开始生活,林思齐报名参加了MMA。
为此,他在一家拳击俱乐部报名,在这里,他认识了正在俱乐部打工的程辉,并拜他为师,学习拳击。
经过几个月学习,林思齐在MMA中连胜几场,成为新拳王。
随即,又遭遇了另一位高手的挑战,林思齐负伤退赛。
同时,追债人找到程辉,打斗中,不小心伤害了梅婷母女。
为此,程辉深感内疚,不想再连累别人,便开始重新训练综合格斗技能,希望在MMA中赢得比赛,得到奖金偿还赌债。
在MMA中,程辉以四十多岁的高龄挑战拳击,不被人看好。
而他遭遇的对手,正是打败徒弟林思齐的新拳王安志杰……光看剧情就很励志了,而且电影张力表现也非常不错,尤其是最后大战,看的我热血沸腾,最后一击,王程辉壮士断臂逆转强大的对手的场面看的令人动容,当然还有前面林思齐宁可被扭断手臂也不肯认输,难怪最后评论员说了一句“意志,一切比赛取胜之道”,确实如此。
对于意志,我深有体会,2003年刚读高一的我,被鼓动参加5000米和1500米比赛,结果在5000米跑道3000米的时候因为前面水乱喝,导致呕吐不止,最终放弃比赛。
之后,第二天上午又马上要跑1500米,此时的我脚上已经有水泡了,结果还是继续跑,在最后一圈的时候,强行提速超了至少5个人夺了名次,导致最后走路都没法走了。
同样,在2010年运动会,从刚开始倒数到最后杀红眼,强超近10个人,尤其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估计整个人已经杀红眼了,遗憾的是虽然夺得小组第一,最后以零点几秒只差无缘前八。
两次比赛,到最后体力已经完全超出自己的身体负荷,这时候能够带领我前进的只有意志的。
大家都是人,在竞争和比赛中都会遇到不利的局面,这时候会很想放弃,就像我几次跑1万米的时候,跑到5000米,感觉自己腿快要抽筋了,而还有5000米没有跑,总是有一股放弃的冲动,同样在工作和事业上也是如此,越到后面面对的对手实力越来越强大,似妖更似神,感觉毫无破绽、毫无失误,完全不可以战胜,而自己就是屌丝一个,人家一击重拳就可能把自己击倒在地,但是没有办法,真正遇到这样的情况,硬撑着吧,人家宁可手臂被折断也不会被认输,而我们有理由被击倒之后就给我站起来,大不了再给击倒一次,我再站起来,就像我在电影院所说了,大不了打打死好了。
是的,无论是体育比赛还是科技比赛,能不能拿出意志挺到最后却是制胜之道。
推荐那些年让我热血沸腾的励志电影:1、亮剑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骑兵队与日本军队对杀,最后全军覆没的一段。
2、铁甲钢拳即便我出身不高贵,但我也能重拳击倒所谓的名门之后。
3、举起金刚女汉子必看的一部电影,当含着泪举起杠铃时,谁不为可爱的她们而深深感动。
4、叫我第一名就算我有先天缺陷,我依然可以做得最好5、肖申克的救赎自由之心永远不死6、奔腾年代虽然我个头矮小、虽然我腿脚也不太灵光,但是我的天性中却藏着十足的执拗和倔强。
在比赛场上,我可以击败最强大的对手。
当时看到小个子赛马“海饼干”眼神里面透露出对胜利如此执着,让我泪流满面,动物如此,人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电影里有句台词是这样的,“仙蒂,你男朋友上场了!!!
”影院中的我听到这句,瞬间猛拍大腿好想点个赞,就是这个感觉!
张家辉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就是这个感觉!
劳资(←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的男朋友出场的感觉!
张家辉的外形算普通,也不是天赋异禀的人,不然也不会多年来在烂片里打滚,他说过“我承认我拍了很多烂片,但是我没有演过烂角色,我对得起自己。
”能够问心无愧的讲出这句话,可见他这条路走得有多艰难,他太缺少能够证明自己的作品了,谁也不想自己的大好年华付之东流,但是上帝是公平的,多年的历练给予他的气质,是别人学不来的,岁月是最好的老师。
直到《证人》横空出世之前,张家辉的演艺事业并没有完全打开局面,可能他的另一个身份:关咏荷的丈夫 更让人熟知一点。
我那时只看过《金装四大才子》《赌侠》系列等等,但是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都只是看看而已。
他的演艺事业前期,塑造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大哥的跟班,BOSS的跑腿,然后有一天,他可以和以前为之配戏的主角平起平坐,共同去竞争一个影帝的位子。
28届金像奖,当曾志伟宣布影帝是张家辉时,他和关咏荷紧紧拥抱,让人动容。
记得看过一个采访,说张家辉问关咏荷为什么会看上自己,要知道关咏荷是当家花旦的时候,他还是个“廉价小生”,然后关咏荷说你现在虽然没有,但是你将来会有。
演好一个角色,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塑造灵魂。
张家辉显然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他大器晚成的人生,凛冽默然的眼神,都是程辉这个角色很好的注解,既有着吊儿郎当的随意感,也有着跟命运死磕的使命感。
之前看到宣传海报,张家辉健硕的肌肉真的吓到我了,虽然《大追捕》里面他的造型就有够吓人,但是视觉冲击还是没有这么猛烈,一个四十六岁的中年男人,把自己淬炼成这个样子,得是多么大的决心和毅力。
光这份执着和拼搏,就担得起影帝两个字,他太拼命了,拼命到别人无法忽视的地步,拼命到恨不得给他跪下说一声大哥你注意身体啊!!!
这样的人,总是会让别人肃然起敬。
说回电影,我喜欢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那些需要靠着旁白和字幕来推进叙事的片子,不是电影,而是PPT。
而且这电影的色调和配乐我都很喜欢,特别是《the sound of silence》这首歌,那一个个不眠的奔跑之夜,或许耳边能听得到的,只有寂静、寂寞、孤寂的声音。
健身房内,大海边,楼梯上,马路旁,张家辉和彭于晏一步一个脚印儿的跑过,他们在和命运较劲儿,和自己较劲儿。
彭于晏是一个让我很纠结的演员,我不喜欢他,但是他的存在感好高啊!
而且感受的出来,他也是一个很敬业很努力的年轻人,塑造这个角色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他的完成也很出色。
在这个妖孽横行的娱乐圈,越发不辨雌雄的审美观之下,作为当红小生,彭于晏干净清爽,不娘炮,已经是难得的气质了。
没明白李菲儿的角色是何用意,觉得很突兀,把她的戏份完全删掉也不会怎么样吧,很多地方挺多余的,其实没有什么必要。
李馨巧演的的确不错,对于一个小孩我们不能要求太多,她角色的完成度已经是相当相当的高了。
这个角色被她塑造的很真实,不做作,单薄的身板有着巨大的力量,那个简陋的出租屋里,到处都是她瘦弱的身影在奔忙,最关键的是她哭起来显得并不假,这一点十分可贵。
梅婷对于角色的把握度很到位,一些细节和小动作都有力的展现了这个角色的纠结和不安,也恰如其分的衬托了李馨巧。
虽然这三位女演员都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但是情感戏这条线和全片的主线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紧密和必要。
这也是为什么观影过程中总有些地方显得不是那么的流畅。
这段时间国内屏幕的混战让人哭笑不得,接二连三的烂片不断的刷新着大家的下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票房过亿已经是轻轻松松的一句话,任何一部片子(原谅我吧有些片子真的不是电影!!
)卷走两三个亿就像吃饭睡觉那么简单,不知道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局势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感谢林超贤和张家辉在这个硝烟弥漫的八月给了大家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生活需要热血,因为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冰冷,所以我们的心,要更加的热气腾腾。
PS 唧唧歪歪的说了这么多,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好爱张家辉啊怎么办 = =-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灵异事件,客观事实是12月7号8号那两天我的五篇影评全部消失不见,为此我还哭了 - - 然后求助客服也什么都没有找回来,各种郁闷,但是今天无意中打开豆瓣发现居然又回来了是什么情况!!
但是之前各种朋友的回复全都找不回来了%>_<%,很遗憾,这是最大的遗憾。
不过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新年第一个大惊喜了吧,好知足。
直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最可贵。
果然是真理。
但是生活总要继续下去,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等待着自己。
这也是真理。
祝大家新年快乐。
张家辉好评,程辉为了重返赛场而付出的那些努力,真的很励志!
有时候付出,才能有收获!
没有收获,那代表你付出的还不够吧!
剧情可能过于理想化了一些,但是生活嘛,还是乐观一点比较好,因为日子还得过下去,即使它已经把你的背压弯,扼住你的脖子喘不过气来,还得咬着牙挺过去!
梅婷出现在港剧里还满意外的,把有精神病的母亲演的很好,尤其是在知道女儿要被她的爸爸带走的时候,情绪的爆发,病发的时候!
表情动作处理的都挺好的!
看着张家辉和彭于晏的肌肉,然后得减肥了我!
本篇剧情几乎全部模仿million dollar baby,但我仍品出了许多不一样的味道。
欠了一屁股赌债的过气拳王,老爸欠债十几亿跑路的初学拳渣,被老公抛弃的女人,孤儿院的正太妹,所有的元素构成了影片中独有的灰色背景。
然而,电影却没有向灰色继续发展。
影片中的倒霉蛋大loser思齐,为了让老爸觉醒,想了各种办法,最终选择通过打拳让爹爹重新振作。
碰巧,辉哥也来了同一家拳馆当杂役。
无人问津的拳渣,碰上了两届冠军得主辉哥,互通有无,一拍即合!
接下来就是拳渣,刻苦训练,改变世界的时候了。
随着比赛的临近,拳渣的进步是迅猛的。
终于,比赛降临!
第一场,靠坚持搞定。
第二场,依然坚持。
第三场,碰到了真正的高手,继续坚持,但也输了。
可是,这场来之不易的输局,却换来了三个人命运的大转折。
爹爹看到儿子的拼命,燃起了当年的斗志,继续做起了经纪人,重塑了自我。
辉哥看到徒弟的拼命,想到当年的退让,如今的赌债,重新开始了拳王的奋斗!
众望所归,老拳王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战胜了新拳王,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小正太在辉哥的刺激下,也奋发图强,战胜病魔,愿意回到爸爸身边了。
影片中,各种loser为了战胜失败、战胜病魔付出的所有努力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互相关怀、鼓励的温馨镜头,是本剧最大的成功了吧。
影片末尾,辉哥还了债,思齐得到了爱,小正太回了家,这种完美式的结局,没有让我们众多影迷失望!
一部好电影,往往表现的是人生。
激战中的人生,虽然和现实离得好远,但是剧中浓浓的情谊和战胜未来的勇气,确实是每个热爱奋斗,不干现状的人所需要的。
能表现出这些的电影,再烂片如云的中国现代,不多见了吧?
如果你没看过《勇士》,你可能会给出3星甚至更高的评价(也就是4星。
得多脑残粉会给5星?
)如果你看过《勇士》,那么《激战》就真的名副其实。
你会惶惶不安的跟自己进行挣扎:我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我能不能在坚持一会?
再看一点吧,尊重下主创吧?
再忍忍,好歹买票了/下载了/…在这部我们能深深看到《勇士》的电影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流的题材,二流的表演,三流的制作。
电影的题材正是华语电影亟需的。
国产电影对于运动电影的不够重视,让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同类型的运动电影。
女性观众对于肌肉男的饥渴可以有大把的男色福利电影进行满足,而男影迷们压抑许久的运动热情久久不能释放。
MMA(Mixed Martial Art)就是最具表现张力的运动类型,《勇士》的空前成功就是证明。
同时父亲的酗酒沉沦,大叔与小萝莉,师徒前赴后继的故事,如果处理得当,就是一把好牌。
演员的表演,马来童星李馨巧可谓最抢眼。
李馨巧表演的驾驭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我们看到了一个长得十分像郑佩佩的小萝莉,絮絮叨叨地演绎出了叶德娴的“桃姐”的感觉。
对于这种超越年龄的表演,可能无法带来《逆战》中她首秀那样的惊艳,但是在整体表演只及平均水平的《激战》中,已经好比干吃了一个月的馒头白饭的民工捡来了一袋不算难吃的榨菜。
张家辉为这部电影的准备,尤其是那一身的肌肉,充分体现了演员的职业素养。
早已成为影帝的他对于手里这个角色的把握,还有与小萝莉的互动,都十分到位。
想比之下,梅婷时刻用她十分用力而又莫名其妙的形象暗示我们这部电影有成为惊悚片的可能。
尖叫,不住的尖叫,啊!
啊啊啊啊!
你们都去死!!
整个角色都游离于故事之外,让人忍不住想提示她走错了片场。
彭于晏是在成长和进步的,如果没有令我作呕的十分钟土大款聚会戏,兴许我还能回忆起刚开场的美好画面。
至于一众群众演员,特别是那俩傻×拳赛解说,如果我是拳手,我恨不得第一时间跳下拳台把这俩货废了算了。
开始不久后,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 卡拉OK 里,王宝强和彭于晏 浮夸的 富二代同学聚会, 简直与所有粗制滥造的国产边缘话题微电影毫无二致。
如果拍不出《盖茨比》哪怕是《小时代》的极尽奢华,至少也不应该找到那么冷清的路边野店, 否则对得起你继承的十几亿冥币么?
王宝强嚣张的大棉袄,很可能暗示编剧最近正在看《海贼王》, 而且对”小丑“杜弗朗明哥 那一身鸟毛无法自拔。
钓富二代几乎已经成为所有国产烂片内容,以至于更多人把这扭曲的三观引导当成了这个社会的常态,而为这糟烂的世界多添了一些污秽。
如果我早早在这三俗的剧情进行下去之前果断的往后跳十分钟,兴许就不会毁了开场唯美的云南山水和人文风情给我的好印象。
豆瓣7.9分的虚高评分,更多出于男观众长期不见华语运动电影的饥渴,女观众对肌肉猛男彭张二人的口水,以及出于对于华语电影的宽容和同情。
在这里,我也很想宽容一次,但是无尽的宽容,把烂片当成佳片,对电影发展没有好处。
相比之下,你敢相信故事性和表现力更强的《阿虎》只有6.6分么?
这部我心目中最佳的华语运动电影,也是刘德华第一百部电影。
故事的独创性,架构设计,刘德华和常盘贵子的倾力演出,使得《阿虎》从各个角度都是一部能够代表香港电影人的运动电影。
更不要提MMA的巅峰之作《勇士》了。
同样是父亲的酗酒沉沦,高捷更像是一个在酒馆里的杂耍演员,而尼特•诺特在被儿子训斥后回酒店喝酒,歇斯底里地吼着《白鲸记》,让所有人都深深被震撼到了,也为他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而比赛的动作场面,《勇士》是你能看到的最高制作水准,血脉喷张的场面真是让人不敢喘气。
而作为结尾,一首淹没掉众人欢呼 让世界骤然安静的”About today”一直伴随着拳赛结束退场。
音乐声响起,浮华和喧嚣都飘散,只有兄弟二人紧紧相拥。
I love you, 有了这一句,没有什么不可以原谅。
不论男人女人,在音乐响起的一刹那,泪水就没有办法停住了。
运动电影,应该是这样煽情的。
About Today ——The NationalToday you were far awayand I didn't ask you whyWhat could I sayI was far awayYou just walked awayand I just watched youWhat could I sayHow close am I to losing youTonight you just close your eyesand I just watch youslip awayHow close am I to losing youHey, are you awakeYeah I'm right hereWell can I ask you about todayHow close am I to losing youHow close am I to losing
假期快结束了,终于得空去看一场电影,看《激战》其实主要是冲着两位主演的好身材去的,特别是张家辉,年龄偏大了还能练就一身好筋骨,的确让人佩服,至于彭于晏,我和他年龄相仿吧,自己也想练一身肌肉出来,他们算是我的好榜样。
看完电影后,其实我是想给四星的,一般看电影很少有让我给五星的,但这部算是运动题材的,很符合我这个体育工作者的口味,而且其中的台词句句打动我心,几次我都有些感动。
我觉得我也像极了里面的两位主人公,快到中年,一事无成,生活过的一塌糊涂,甚至快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也想努力去做好一件事,也觉得活过三十多岁没有干好什么事情。
就像剧中林家父子那段街头感情戏,林父对自己儿子说,“我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一片天了。
你呢?
你到现在,还不知道想要做什么?
你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做不成!
你没有用!
你根本不懂,什么是责任!
”感觉这就是对着我自己说的一样。
我也很想专心做好一件事,但没有目标,而且有很多羁绊,有些无奈。
片中最给力的还是张家辉饰演的贱辉最后的出战,48岁的人了,用于挑战自己,的确给我这个三十多岁的落魄人以很大的鼓励,我也不想和贱辉说的一样,到临死的时候连一件值得回忆的事都没有,我也想为自己做一件事情,我也想对自己说我能做到的。
是的,我觉得我能做到,我也会对自己说,不要怕,怕,你就输了一辈子。
最后想说一下剧中两位男主人公训练的镜头,真的不错,喜欢看,我也要这样。
唉
我的top10之一。在我人生最阴暗最低谷最害怕最迷茫的日子里,它告诉我,不要怕,怕你就会输一辈子。我静下心来开了一家店,单曲循环一整年寂静之声没有换歌,一个人开店一个人回家,孤独再也不可怕。后来又发生了好多事,但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怕。
中规中矩吧
不停快进
台上精彩,训练精彩,其他就算了吧,导演讲故事有点儿乱……
林超贤的卖惨癖多少收敛了些,主线包括拳台戏都很结实。如果把那些或拖拉或多余的副线砍掉一大半,可能会比《勇士》更好,在运动电影里,一个拳手上场是不需要那么多理由的。另外,开场让我以为进错了厅。
没觉得好看,只觉得极端。一个证明要整到脖子折了,一个受挫折就要缩起来让全世界迁就,影片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
因为天天向上知道了张家辉曾经是警察,所以对他改观了,所以他演的这个类似于百万宝贝的电影,我觉得也挺好看的。
难得一见的运动搏击励志电影,本年度最佳港片备选!强烈推荐!
我居然对这片子无感……肌肉男不是我的菜。
林超贤还是不会讲故事,掺入了太多想表述的东西。热血的时候切煽情,煽情的时候切热血,一个两代励志故事就像风筝一样轻飘飘混不受力。唯一让人有点想笑场的是彭于晏亲张家辉:“感觉...还不错。”“要不要再来一个?”——可这不是该放到NG片段里的吗?海报丑死。
激战时虽是咬牙看完,但却太不过瘾。双重励志的设定很别扭,彭于晏倒下的时候所有情绪都跌到底,张家辉的成功就带不起情绪了。废戏也比较多,比如梅婷和小女孩两个角色无足轻重,没起到剧情发展的意义,王宝强的客串更是鸡肋。
一般吧,同意木卫二的影评。欣赏彭于晏的肌肉。
很多很用力的桥段。得奖的张家辉在《激战》里总带着一种“我现在变好帅、好壮”的自恋感,完全没进入角色啊……真浪费时间,还不如重看好莱坞的拳击片,张嘴就能说出四五部好看的!
导演应该是有野心的,不过用力不在点上,太分散。如果2个男主有所取舍,再把对手好好刻画下就好了。
老一套
是因为看到张家辉的名字才去看的。其实,拳击一直是我觉得觉得太血腥太残暴的运动。不过两位男主的肌肉真让人觉得过瘾,电影之内四十八岁的拳王,电影之外四十六岁的拼命演员都值得敬佩。
真心没觉得这部片怎么样,完全没感觉到最佳影片提名的水准。张家辉的表演其实不用多说了,一直公认地好,这部电影又和彭于晏安志杰狂练了一身肌肉,着实不易,仅就这一点就相当令人敬佩。但片子本身的故事相当平淡,桥段和无意义的环节过多,让人昏昏欲睡,打斗场面也没有创新意图,总体给人感觉平庸。
不用这么励志吧
极致的男体肌肉诱惑,不错的MMA格斗场面;少了点运动片激动人心的励志氛围,多了点温情欢乐的生活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