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在豆瓣真的不吃香。
我还以为这片跟异灵第六感和小岛惊魂一个套路,所以剧情老套评分低了,然而并不是。
电影一开始采用了土拨鼠之日的套路,其实这里应该先安排一个丽莎是怎么发现一家人处在了日复一日的循环里。
片名,附身,很好的剧透,埃德加不断的附身成年男子,一次次杀死入驻屋子的人,跟万能钥匙挺像的,但剧情并不这么简单,丽莎也可以附身在活人身上,这样邪恶的鬼魂和善良的鬼魂都附身在活人身上变得有看头了。
拍摄手法还是不错的,不是老套的从奥维利亚这个活人视角去讲故事,而是从丽莎这个鬼魂视角去讲故事。
然而这部电影的缺点就是,第六感和小岛惊魂把悬疑高潮放在了片尾,而这片把悬疑放在了中间,观众看电影,比起过程,更记得住结局。
还有就是,埃德加自己剧透丽莎是死人,然而丽莎自己发现自己是死人的话,才能营造出悬疑。
结尾的话,被埃德加杀死的一个个女孩子的鬼魂通过媒介集结在了一起,消灭了埃德加。
(有点爆米花式收尾了)不恐怖,惊悚气氛渲染的很好,整体不错,后面不够悬疑了,毕竟谁是活人谁是鬼魂都给交代清楚了,当然无法安排万万没想到的情节了。
这部电影好在,小岛惊魂和万能钥匙等为了一个牛逼的结局,铺垫多得久,故事进展的慢,但是观众可以思考诡异的原因。
而这片放弃了牛逼的结局,前面情节很紧凑,不拖沓没尿点。
本片一开始永远无法到达的十六岁生日的小女孩与毫无察觉的家人,乍看像是是个科幻题材,结果发现是个鬼故事还似曾相识。
说到底只是对小岛惊魂的重复。
突然想到初中时在《科幻世界》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说有个人被囚禁在时空监狱中,不断重复某一天的生活,最后这个人终于忍受不了这种无止尽的循环往复选择了自杀。
没什么联系,就是在看片时突然想到而已。
还可以,就是这房子的主人是个杀人狂,喜欢收集杀的人的东西在一个瓶子里,杀人是用地下室的火炉焚烧,1983年死了1984女主一家搬来,女主爸爸被杀人狂附身,在女主生日前天晚上杀了全家,而在现代有一家人住在这个房子里,那家人的大女儿发现爸爸的不对劲(被附身了)通过女主生前的项链link到了女主,并通过吹黑笛等老联系达到附身 来对抗杀人魔……希望女主救她...最后女主拉了一大堆被杀人魔杀死的人的灵魂k.o.了杀人魔
首先,那首有点诡异的小曲子不错。
内容方面,我个人觉得比恐怖游轮更让我觉得窒息,每天单一定点的生活,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毫无察觉的无助、歇斯底里,然而有了一些小的改变又让你胆战心惊,渴望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
但是我们总要醒来,为着那些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事情。
到那时,相处一室的,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剧透,故事应该是这样的:...............................................当变态杀人魔小的时候他杀死了自己的父母,长大后接连绑架女性并杀害,最后自己老死在这栋房屋内,之后但凡住在这栋房屋的家庭,在幸福的生活一段时间后,变态杀人狂的鬼魂会附身男主人身上并用同样的手法杀害每一个家庭成员,并将杀害的人都控制在这栋房屋内以陪伴他。
总的来说故事比较老套,剧情也算中规中矩,如果你恐怖片、穿越等题材看的少一些的话,应该会有惊喜,总的来说影片还是可以看看的级别。
被污染的精神家园既然本片是涉及灵魂的,那么我认为必须从精神世界中找到影片的意义。
家本来是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快乐的地方,所以每个人希望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不断打拼,为了在家里享受自我。
家人在家里应该是最放松的,卸下白天在社会职场上的伪装,坦诚的面对家人和自己。
在家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孤僻、热情、自闭、自信你是什么样的在家里就是什么样。
这是我们最后的地方,在现实中受委屈的时候总是想躲在家里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家或许是我们最后的根据地。
而当我们奋斗几十年终于有了一个家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家竟不属于我们,这里还住在一个权威。
这个权威用威胁恐吓让家里的成员闭嘴,让家里的成员相互担心却不敢有一丝的表达。
家人为了成员的安危竟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谁也不许提,谁也不能提,于是达成一种共谋。
谁破坏了共谋谁就会毁掉这一切,久而久之,那个最先说出事实的孩子被认为“早上行为怪异”。
大家似乎遗忘了,睡着了,生活在梦中。
而这个所谓的安全,这个所谓的太平,这个所谓的家的根基竟然建立在谎言和恐吓之上。
于是家的意义就消失了,每个人在地狱里,死和活着没有区别,活着的标志就是醒了,死就继续沉睡。
上一个家庭为沉睡付出了代价,但是勇敢的丽莎却没有沿袭这个悲剧。
丽莎每天都醒着,她不堪骚扰,她没有屈服,试图揭开这一切的真相。
这让我想起柏拉图的洞喻。
我一直没有了解洞喻的意义,我认为我醒着就可以了,别人沉睡让他们继续睡吧!
而丽莎看到了十字架和圣经,如果说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逍遥的话,那么十字架和圣经意味着不顾一切的拯救。
丽莎并没有跟随家人一起出去,而是返身回到那个家,去帮助那个小女孩。
影片中有两个片段让我觉得悲哀。
第一个场景是丽莎拿着受害者各种物件充满希望的呼召大家一起来抗争的时候,竟没有得到回应。
最终结局是美好的,大家出来了共同打败了恶魔。
但是现实中的呢?
多少人在呐喊,多少人在受难而我们置若罔闻?
似乎我们不吃血馒头了,不落井下石了就是进步了。
很多人并没有等到,仍独处在汽车里,等着恶魔的汽车发动。
第二个场景是丽莎问她的弟弟罗比的时候,罗比很清醒地回答他早就知道了,是魔鬼告诉他的。
这孩子超乎的平静,他没有恐惧害怕继续打着游戏。
他的天真消失了,因为他跟魔鬼交了朋友。
也许开始是害怕屈服,也许是魔鬼用谎言安慰了,也许是孩子想用善良打动魔鬼与他交朋友能改变命运,但是结果是丝毫没有用。
于是孩子消失了,天真没有了,犹如我们现在的孩子,塞满了不该他们塞的东西,像个大人一样戴着五道杠爱看新闻联播官腔十足。
家,早已不是家,我们每天重复着,被谎言和恐吓威胁着,没有成长,没有明天,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不知道,这样我就是安全了,这样我的家人也安全了。
于是我们就这么活着,丽莎被砍了头,我们继续谈论着新闻娱乐打着游戏,似乎没有丽莎这个人。
其实很简单,要么我们燃烧,要么魔鬼去燃烧。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丽莎,也可能是睡着的家人。
1.在创意枯竭的今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独孤的大宅子,宅子外面的迷雾,让人不自然的想起了孤岛惊魂,这让很多肤浅的观众第一时间就揶揄它是一个抄袭品/复制品。
但这种嘲弄不过是嘲笑者在卖弄见识广博罢了,其实恰恰映衬了他们无底的浅薄。
因为道理很简单:谁规定孤宅迷雾+死人的创意就必须永远属于孤岛惊魂?!
因为附身绝不是一个拙劣的仿制品,与此相反,他只是很有意味的和孤岛惊魂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明确的告诉观众:主角的家庭已经死了。
这部电影的卖点根本不在于这里。
那么悬念又在哪里?
2:深赋东方哲学意味的恐怖故事这部电影和以往一惊一乍的欧美风格鬼故事完全不同,也远胜过那些构思简单的廉价日本恐怖片,可以说,作为一个恐怖电影老观众的我,自龙婆外,已经很少有影片让我如此倍感窒息了,这部电影全篇布局异常诡异,但仔细思量起来,却发现这些诡异的故事,全部是东方关于阴间的传统认识。
比如中国人认为,死人总在重复生前最后做的事情。
比如吊死鬼不断在上吊地点上吊一样,主人公一家以及被杀的小女孩也始终是在重复死亡前一天最后做的事情。
同理东方人认为死人总是在他死前的亡地徘徊,这篇故事的亡魂也全部离不开这间房子。
3:明暗主线交相辉映,光阑交错却毫无破绽这部电影的名字:附身。
就是全剧最大的悬念,也是本剧最富内涵也是最深刻的主旨。
也正因为此,也是让绝大多数肤浅的观众沦为2比只给本片6分的原因。
全剧译名是附身,可是开篇太久也没有一点情节让人觉得剧情和附身有关,但等结局落幕,附身两个恰到好处的深入人心,让人倍感命名不虚,这才是本剧的高明之处。
之所以附身始终不见,恰恰是编剧布局谋篇的玄奇所在,本剧一开始看似是孤岛惊魂的复制,但其实这只是编剧煞有介事的虚晃一枪,顿时无数2比观众中标翻身落马,大呼上当,但其实关节根本不在此,因为前面说过,女主人公很早就说自己和全家都死了,那么问题其实就显而易见了,为什么只有她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而他的家人却浑然不觉?
而她的结局又会是怎么样?
正当大家为此苦苦思索时,编剧又瞬间给了观众们当头一击。
那就是鬼宅怪客的到来。
他的到来合情合理,他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但瞬间就致我们于最深的两难之中:主人公全家已经死了,荒宅则给了他们幻觉中的永生,能永远和慈祥的家人在一起,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为什么要拆穿一切呢?
拆穿一切所谓惩恶扬善的大团圆结局恰恰是本篇无法解构的最大的悖论,因为这种结局本身就等于主人公全家的烟消云散。
但是恰恰本篇的剧情是异常紧凑的,它根本不给观众们犹豫一下的时间,很快剧情继续推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他根本不给你喘息的时间,同时也明确无误的展示着真实(注意真实这2个字)的不可抗拒性。
并且很快就毫无保留的告诉大家,之所以女主人公率先觉醒,是因为她被活人通灵了,现实的女孩向她寻救,从此,明暗的主线全面展开,剧情开始流出水面。
明线:女主人公觉醒,发现家人被困在宅子里,但父慈母爱,同时她明白自己已经死了,即想改变现状,发现事实真相,又舍不得慈爱的家人。
暗线:现实的女孩搬进了豪宅,发现父亲的性情大变,她和母亲想救回父亲,开始探索房间的秘密,无意间她发现了死去主人公的遗物,并发现了古宅的秘密,和女主人公通灵,唤醒了主人公,开始不断用通灵的方法呼唤她,试图让她帮助自己。
直到明暗双线展开,附身的含义在浮出水面。
4:全篇具是心理悬念,与视觉恐怖无关。
本篇的镜头语言是大师级的,全篇丝毫没有喘气的空间,更别提去上什么厕所,但从头到尾,结果看不到丝毫血腥的场面,即便是罪孽的魔鬼和被附身的父亲,也只是靠演技吃饭。
简单说了这么些,本篇堪称10年来恐怖电影唯一佳作,不看甚是可惜!
此部片子,是2013波兰恐怖片新作。
片头开始就可以看出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轮回大戏。
女主16岁,可是永远也过不了16岁的生日,一直在重复16岁的前一天,每天如出一辙。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想到了之前一部很有口碑的韩国恐怖片,叫做《2个月亮》。
此部片子还是跟《2个月亮》差了不止是2条街。
首先内容故弄玄虚,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没有大起大落,情节略显拖沓,其中bug也不少,比如为什么女孩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死了,既然知道自己死了,为什么不知道是谁杀了她,反而在不断重覆的世界里如此淡定。。。
还有最后一家人终于醒觉,这让我想起了一部我觉得很不错的电影,叫做《觉醒》不过,此片讲述的是活人如此感知死去的人,最后觉醒,真想大白。
而此片则是,死人感知死人。。
但是在手法上略显单薄,除了屋外的大雾场景让我为之一振之外,其他好似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触。
而最后,大欢喜的结局也很牵强,既然都已死,为什么最后女主醒来在一个真实的家庭,莫非是灵魂出窍咩、、、题材是家暴,毫无缘由的家暴,不深刻,也不感人。。。
女儿知道父亲家暴害死了全家,可是貌似一切完全合理,一家其乐融融灰常淡定!
这剧情,太不可思议!
很多镜头都很薄弱。
还是再内容上太欠缺,题材不错,可惜内容太少。
看到最后不免有些犯困。
看完了这部恐怖电影,一般,剧情有点无聊,而且没啥深度!
影片讲述了1985年,浓雾笼罩的郊外,周日早晨少女丽莎·约翰逊(阿比盖尔·布蕾斯琳 Abigail Breslin 饰)被弟弟罗比(Peter DaCunha 饰)吵醒。
她颇感烦恼地起床,按照妈妈(米歇尔·诺尔顿 Michelle Nolden 饰)的指示洗衣服,爸爸布鲁斯(彼德·奥德博拉治 Peter Outerbridge 饰)则在地下室修着汽车。
看似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家,却弥漫着诡异神秘的气息。
不知曾几何时,丽莎发现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家人反复干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度过同一个浓雾笼罩的周末。
她尝试改变这一切,然而无从下手,此外更有带着死神气息的男子警告丽莎不要破坏当前的一切。
无法忍受折磨的丽莎,不可避免落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夹缝中,局势完全失控……
个人觉得整部影片还可以,中途还有反转,让人小小惊奇一下。
但如我标题所说,影片不难看,但也不够震撼。
虽然影片中途有了一个反转,由开始的丽萨(人)遇到鬼(奥莉维亚),反转成丽萨才是鬼,奥莉维亚是人。
但个人觉得这个反转不够震撼,仅仅有一种——噢,原来是这样的 的感觉。
不过影片一些细节处理的不错。
例如,丽萨和奥莉维亚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在瑟瑟发抖,一个以为遇到鬼,一个因为遇到鬼。
还有第二次附体奥莉维亚时,奥莉维亚让丽萨按ipad看视频,结果因为丽萨是1985时代的人,没见过这东西,所以是用整支手掌去按,像按某个按钮一样,而不是有手指点。
总得来说,这部片子可以一看,6.6分有点低。
虽然并不恐怖,但想法颇具创意,只是拍轻了。
这是一场死人们的较量
哈哈哈好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如此烂的恐怖片了,隔离房子重复着土拨鼠之日“小美女”一人苏醒每日被不知明恐怖音乐给吓睁大双眼进入爱丽丝的小门里发现一个个谋杀少女案的少女并以炫酷的特效进出和蠢比的对话,“血族”大叔总是邪魅一笑。三言两语说服父母介苏醒后…女主你这大义凌然的样我真想掐死你…
有些假 本来可以拍得更好看
很不错
视角很新颖,一个房子里能拍的那么棒是编剧的艺术
不仅仅是重复每一天的套路化剧情,增加了反派的设定以及开放性的结局,值得一看的作品。
梗太多了,附身,反转,鬼魂,谋杀,往生,回魂,死循环。。有点让人吃不消啊,而且每个元素也没有玩的太精,不过我还是第一次看往生死循环拯救present的电影,只能说小女主太不讨喜,要是换成Chloë Moretz绝对加分很多。。。
A happy ghost family story
感觉差把劲儿~~~
阳光小美女全程目瞪狗呆的表情真是让我目瞪狗呆。。。演技这东西还能缩回去吗?
无聊
想法不错,但拍的太烂
附身片,只有当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后,才能逃出恶魔的掌控。
倒不吓人(好吧主要我确实不怕恐怖片),剧本写得很符合三幕剧的规则,基本看着情节的起承转合我都能大概推测出演到了多少分钟了。创意OK,拍得太无聊了,阳光小美女长大后为毛演技下降这么多!只剩下瞪眼睛一个选项了。ps.小Edgar(叫这个名字真不是因为爱伦坡么!)好有戏的感觉!
中途睡了三次醒来,竟然还没演完...
微博上推荐说类似恐怖游轮轮回式恐怖片 其实没什么恐怖镜头 感觉导演没有把编剧很好的想法拍出来 可惜了
*故弄玄虚,不知所云*女主这个演员前些年挺红的,近几年不知去哪儿了
一日劫类型:地缚灵。新意:视角转换,主视角放在鬼身上。
最后一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