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还是给了足够的悬疑。
夫妻倆一直过着隐居一样的生活,平时的消遣,好像就是给羊接生。
这个电影一点也不避讳,看起来还是有点不适的。
但是,夫妻俩在一次接生后,俩人神色都变了。
作为观众,还是能隐隐猜到夫妻俩接生了个啥,但故事可没想这么简单的揭开谜底,一直吊着。
不得不说,这手法也是厉害了,观众想要验证猜想,必须得看下去。
夫妻俩一直把羊崽当孩子一样的养着。
而羊妈妈一直在外头叫唤。
直到有一天,羊妈妈“带走”了羊崽,夫妻俩满世界的找。
此时,镜头才给了一个答案。
如果够幸运,你应该猜中了这个“羊崽”究竟是啥模样。
一转眼,这个羊崽就长大了,夫妻俩一直把羊崽当孩子养的。
看妻子的眼神,毋庸置疑的母爱泛滥。
可是,外头的羊妈妈也是一样的。
妻子终于忍无可忍,拿起了猎枪。
这个“羊崽”究竟是谁的孩子?
一个妈妈为了母爱,杀害了另一个妈妈,仅仅因为另一个妈妈是“羊妈妈”。
在道德和法律上,需不需要负责任呢?
这个问题,大概会一直纠缠着妻子不放。
这个农场很快又来了一位。
从这位的出场,感觉会上演一出“社会”大戏,但其实并没有。
这位看起来社会人的家伙,亲眼目睹了妻子枪杀“羊妈妈”的过程,然后就在谷仓睡下了。
第二天醒来,丈夫看到他,一点也没表现出陌生人入侵的戒备。
原来只是丈夫的哥哥。
这位哥哥,第一眼看到“羊崽”时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但事后,问了一句。
走投无路的哥哥,就在农场住下了。
没想到的是,这位哥哥和妻子之间,好像还有点暧昧。
三个人的关系好复杂。
终于,哥哥准备向“羊崽”下手了。
在他的眼中,他的弟弟和弟妹实在太病态了,这种病态必须结束。
只是可惜,当你面对一个“孩子”,你真的能忍心扣动扳机吗?
这位哥哥,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平相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哥哥和羊崽相处的还是蛮好。
只是,三人行的日子,哥哥多少有点居心不良,还想着用这事儿要挟弟妹。
弟妹也不含糊,她能枪杀了羊妈妈,也不在乎多这一个。
说笑罢了,最后这位哥哥还是被妻子“和平”的送走了。
他本来就不属于这个农场,该离开的还是需要离开。
这个农场,或许他们夫妻俩加上羊崽,就足够了。
当然,一对年轻的夫妻,竟然选择了隐居,自然是有原因的。
故事里头也做了交待,从这方面看,妻子的一切行为都有了解释。
那么,故事就剩下一个疑问,这个羊崽是如何出现的?
鉴于故事阴森的基调,丈夫一直是最佳嫌疑人。
然而,故事没那么黑暗,也没那么反伦常。
丈夫是个世纪暖男,但最终还是没逃得过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不知道妻子如何度过。
整个故事相当的挑战道德底线,放在科幻片里头,那当然是《星球大战》般的种族大融合,但是放在这里,毛骨悚然的同时,却又颇具几分玩味。
隐约之间,仿佛看到了“黑豹”的影子。
今天聊聊冰岛 / 瑞典 / 波兰电影《羊崽》。
片名Dýrið / Lamb (2021),别名羊惧(港) / 羊懼(台)。
《羊崽》由最知名的擅长制作独立文艺电影的A24电影公司制作,讲了一个奇异故事。
影片入选2021年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被冰岛提交作为2022年第94届奥某卡奖“最佳国际故事片”奖项,从而获得广泛关注。
《羊崽》成为冰岛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仅在第一个周末就获得了超过百万美元的票房,在冰岛总票房达到267.6万美元。
在美国本土,《羊崽》和《007:无暇赴死》同期首映,也不落下风,成了美国影史上,观众最多的冰岛电影。
《羊崽》引人关注的地方不仅是小语种和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提名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港版译名《羊惧》。
这个信、达、不雅的译名很好地传递了影片主要内容,“羊”有关具体元素,“惧”有关整体感受,但连起来却成了另一个意思。
这个译名甚至引起一些人的抵制,做到话题性满满。
皮图尔(Pétur)和玛利亚(Maria)是生活在冰岛农村的一对夫妻。
他们早年丧女,和一群牧羊、一条狗、一只猫相依为命。
某天,一只母羊产下一个半人半羊的孩子。
皮图尔和玛利亚将这个孩子带回自己家,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
他们重新找回为生父母的快乐,却对逼近的危险一无所知。
夫妻俩亡女的名字叫艾达(Ada),捡到小羊人后,夫妻俩也给小羊人起名艾达。
被抢走孩子的母羊则表现出极大地不愿意,多次找上门来,想要要回自己的孩子。
玛利亚很强势地干掉了母羊,专心致志照顾小羊人。
与此同时,皮图尔的哥哥皮特前来借宿。
可以看出皮特以前和玛利亚有过十分亲密的关系,皮特看到弟弟家匪夷所思的事情后感到很诧异。
碍于没有话语权,皮特一番操作后悻悻离开。
玛利亚以为摆脱了母羊、皮特,获得了小羊人,可是没料到,属于她的失去环节才刚刚开始。
小羊人的生母是一只编号3115的母羊。
这里的3115指的是《耶利米》(Jeremiah)31:15部分。
31:15部分说的是,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他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Thus says the Lord: "A voice is heard in Ramah, lamentation and bitter weeping. Rachel is weeping for her children; she refuses to be comforted for her children, because they are no more.)这个指的正是玛利亚和母羊3115的情况,她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女儿,玛利亚甚至失去了两次。
女主角玛利亚由劳米·拉佩斯(Noomi Rapace)扮演,她沉默中蕴含力量的气质就很适合这个角色。
本片也是她第一部说冰岛语的电影。
她小时候在冰岛生活,学会了冰岛语。
劳米·拉佩斯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专门在冰岛的一个农场呆了一段时间,甚至学会了帮助绵羊生产。
《羊崽》用一种极为缓慢的节奏,讲述了一个无尽索取被反噬的故事。
人类还是不要太贪心,即便自认为是高等生物,也不要对被奴役的生物无限索取。
表面看起来人类可以利用掌握的科技能力吊打地球上其他生物,奴役其他生物为自己服务。
而在人类认知所不及的地方,人类又处于绝对劣势。
或者换一个角度理解,人类在繁衍后代愈显颓势的情况下,外族生物强势入侵,产生了看似全新的杂交物种。
这就像一些低生育率又自诩人类文明之光的种族,他们渐渐丧失人口优势,却又不肯放弃既得利益,想要不断掠夺其他种族的后代为自己所用。
结果被外族教做人,重回一无所有的状态。
冰岛羊圈说因果,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羊崽上映之前的tag是恐怖片,作为惊悚电影,他实在不惊悚。
冰岛电影一贯的蓝色调,是忧郁而寒冷的。
(剧透)最开始我还以为是男主跑到羊圈里造了个🐏孩儿😓(没仔细看又没啥对白,事实证明我想的真的离谱),最终这个半人半羊还能耍猎枪的玩意儿的出场也就是影片最大的败笔,没啥伏笔(你说🐏孩儿不是伏笔吗?
我这之前不是想偏了吗)突然出现,为了惩罚人类的贪婪索取冷血无情而设计出来的形象着实套路又无聊,不能让人胆寒也不能引人深思。
唯一我觉得影片有点意思的就是对仗的结构吧。
我觉得女主杀了🐏妈是因为她认为一个孩子不能有两个母亲,所以影片安排半人羊杀了男主,同理这个🐏孩儿不能有两个父亲。
到了结尾🐏孩儿的生命又回到了一个标准的结构,留下了心碎和死亡。
慢节奏的一部电影,标签贴着悬疑恐怖就很无厘头了,我理解为一部带着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片,或者是一部描述婚姻问题的伦理片。
(二刷再整理一下细节更倾向于第一种)地点在阴冷的冰岛,故事则展现得很隐晦。
从各个细节交代中大概知道了故事框架:男主和女主夫妻俩都是农场主,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婚姻与生活看似毫无问题,又像冰岛的天气和名字那样~冰冷潮湿,所有的一切都显得且麻木又如常。
剧情推进过程中,我一直倾向于这是个婚姻伦理故事,男主想展望一下未来,女主则想回到过去。
直到一个突兀特别的存在降临,他们的生活和感情才开始改变。
电影有很多剧情细节过于隐晦、没有交代。
比如有一个男主痛哭的特写(不止是因为孩子吧?
)、比如叔子想枪杀羊崽又放弃了(是什么隐晦让他突然想通了呢?
)女主和叔子的秘密,男主应该其实是知道的,如果不是羊崽眼球的那个镜头和最后的结局,是不会把他定义在神话色彩上的,而公羊原型看着又是希腊神话潘神,这也衔接印证了电影开头。
电影艺术的魅力可以有合适的留白和给观众足够深度的想象空间。
我觉得最后开枪的其实可以是羊崽,这样更有冲击,或者只是男主自杀。
或者这个故事里其实并没有羊,也不是羊的故事。
羊只是一个参照物/替代品 来借喻、来增强感观刺激与深度的,这只是一场情感纠葛与人性伦理。
①公羊就是是男主?
②羊崽并不存在,而女主精神伤害后的精神幻想产物最终他是一个寓言着大自然天道好轮回,并没有我臆想得那么玄乎吗?
“大潘神死了!
就像是痛苦的悲剧一样,这样的声音响在整个希腊人 的世界山峰,悲剧死了!
随他一起消失的是诗歌的本身!
” —— 尼采《悲剧的诞生》电影很质感,但故事不够饱满这或许就是一个“悲剧是从另一个悲剧开始”的故事吧。
看了Lamb海报,碰到了观影途径,有了合适的时间,按了开始键,走了进去,也伴随着很多疑问。
夫妇二人养羊、耕地,没有孩子。
后来接生了一个羊崽。
女人很爱护,可能他们没有孩子,更有可能他们还很想要一个孩子。
羊崽有一张婴儿床,女人会冲奶喂食,抱着小羊崽的姿势就像抱着个孩子。
因为没有看除海报之外任何有关影片的信息,我只能从羊崽的头做判断——羊崽只是一只羊,因此我还在思考为什么他们接生了三只羊,偏偏爱护这一只,往后看我才知道了答案。
羊崽引起了羊妈妈和女人之间的斗争。
一次偶然的机会,羊妈妈带走了小羊崽,但还是被女人找到了,当我看到男人用毯子裹起羊崽的时候,显现出人形的样子,我恍然大悟。
难怪,连字幕里的ta都用得是“her”来代替,而不是“it”。
于是,我暂停了一下,去看了豆瓣上的简介,简介里说,影片中的夫妇丧失了孩子,我还真没看出来,除了男人看到了女人爱护羊崽的样子,在拖拉机上抹了眼泪这个情节有一点和丧子可以联系起来之外,其他的地方我看不出有任何暗示。
我还挺喜欢这部影片的,感觉能入我今年个人观影十佳。
尤其是结局,出乎意料,同样也给我疑问,这只羊崽的身世究竟是怎样?
整个片子用了一种蓝色的冷色调滤镜,拍出了那种冷清冷酷阴冷的感觉,就是说大自然不是人类的谁,就是那样存在的,我们互相存在,但是大自然不施舍你分毫。
我还很喜欢里面的固定镜头,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发现羊崽没了,那个镜头就只是固定在走廊尽头,拍摄着三个房间和楼梯,然后我们就看他们在那走来走去。
我也很喜欢整个片子安静的感觉,这种与商业电影的反常就会促使观众思考:这个不一样诶,为什么不一样诶?
要讲啥呢?
上次看这种安静的片子还是《Sun》& 《彼女》,但是那些剧情有高潮,有代入感,觉得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能也赖我再没看之前就知道剧的走向和结局,所以对我来说没有新意。
这个片子剧情非常平淡薄弱,完全没有情节高潮抓人的地方。
细细想来,就一个疑惑:这样都能拍电影么?
感觉电影不应该是这样,不应该就是讲述这么一个单薄的故事。
整个故事结构如果做一个30分钟的短片的话就感觉刚刚完美。
尽管100多分钟有点长,里面有些镜头是可以琢磨的。
比如很多的风景镜头,联想起导演的想法,这些镜头就是自然,联想起电影里选农民夫妻,可以说是代表大自然,并且通过这些镜头不断表明人类对比大自然的渺小,不断阐述着导演的思想: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尚未知道的超自然力量。
比如很多谜底不给我们展示,都是通过人物表情。
刚开始为什么抱了羊崽回去,我们不知道,直到看到羊崽穿了衣服,才发现哦原来是这样。
比如女主和哥哥的情况特殊,我们不知道,直到看到大家喝多了之后女主和哥哥的身体边际感减少了以及女主说羊崽是礼物,是新开始,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俩可能之前有过什么。
比如最后女主茫然的凝视,是女主的疑惑,也是导演想带给我们让我们思考的疑惑。
怎么说呢,其实整部电影有点像PPT式叙事,一句话能讲完的故事非要长篇大论,这样让我本想一边捧着薯片、一边幻想着看这部惊悚片的心情都完全没有了。
感觉导演想讲的内容很大:动物与人以及动物与人的占用, 还有就是一段破碎的夫妻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从未讲,但是随时都在出现的丧子事件,可惜看完影片最后有关这个的具体点睛画面什么也没看见。
A24的电影总是这样独特,就好像一副抽象画,很难一目了然,而是需要反复的解读。
从一开始男主小心翼翼的提到时间机器,到这对夫妻对羊崽异常的宠爱,我就判断他们经历了丧子之痛。
这让我联想到《D伯爵宠物店》里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妻的孩子死了,他们从D伯爵这里买了宠物当孩子,D伯爵再三警告他们禁忌事项,可是出于溺爱,这对夫妻还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触犯了禁忌,被宠物反噬。
看这部电影总想到这个D伯爵的故事,也许也是类似这样,畸形的爱带来的只有畸形的怪物吧,最后羊头人身的潘神出现的有点迷,不是太理解,也许只是表达了神对他们这对夫妻的惩罚?
还是不太懂。
毕竟里面有太多可以解读的东西了。
整部影片都采用了冷色调,始终给人冰冷,扭曲的感觉,观看这部电影建议做好心理准备,并不是一部容易理解和观赏性高的影片。
A24的缺点也在这里,虽然A24总是给人新鲜感,但有的时候会觉得题材太过于脱离现实,只管个人观点,太曲高和寡了,上手太困难。
因为这部电影了解了潘神的形象,半人半羊,是一个放纵好色但是颇有音乐才华的神,但是犹如丑陋的外表没有人靠近他去聆听他的内心,但是说实话整部电影看下来我都抓不住电影的主题,一开始我以为是生活感悟,然后以为是家庭,结果好像都不是。
前面铺垫了一些背景但是看得我一头雾水,整体故事的讲述也比较慢。
最后羊人回来找羊崽把男主给杀掉了,人家养大才回来找…蛮会的
羊崽 (2021)5.92021 / 冰岛 瑞典 波兰 / 惊悚 奇幻 / 瓦尔迪马尔·约翰松 / 劳米·拉佩斯 赫米尔·希尼·古纳森
(羊崽)这部电影里,唯美的画面,极简的风格里,上演了大量的隐喻。
英格瓦:“听说现在都能时空旅行了。
”玛丽娅:“哦!怎么做到的?
”英格瓦答道“还没有,只是理论上的,只是理论上说可行。
”玛丽娅“那得有人去研究怎么具体操作。
”英格瓦“或许吧!现在我倒是不着急想看到未来,我对此时此地的生活很满意。
”玛丽娅“我觉得可能做到,回到过去吧!”英格瓦“嗯,那倒是。
”玛丽亚和英格瓦在餐桌上的这段谈话确实很有深意呢。
玛丽亚对时空旅行的向往,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对过去失去女儿的深深悔恨和痛苦,她可能幻想着如果能回到过去,就能避免那场悲剧,重新拥有女儿。
当羊首人身的羊崽诞生时,它们先是一脸惊慌后,竟然有点暗喜,彼此眼神交流间,又默契地决定了什么,刚出生的羊崽被它们抱走。
她对羊崽的接纳和抚养,表面上是一种母爱的体现,但实际上也包含了一种自私的掠夺行为。
她把羊崽当作自己失去孩子的替代品,还为羊崽取名为艾达,艾达正是它们女儿的名字,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内心的伤痛和空缺。
(当玛丽娅抱着羊崽.哼唱着摇篮曲的这一慕)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母羊时不时的在窗外呼唤着羊崽时,母羊的这种行为充分的体现了它对羊崽深深的母爱和不舍,而它们却对这种自然的母爱进行践踏和剥夺。
母羊最终被玛丽亚射杀,则更加凸显了这种掠夺的残酷和无情。
第二篇章当“英格瓦”领着“皮特”进屋时,对着“玛丽娅”说“有客人来了。
"玛丽娅说道“是吗?
”当“皮特”出现在“玛丽娅”面前时,她说道“你又来了。
”皮特“看到你真好。
”玛丽娅“坐吧。
”他回道“谢谢。
”从两人这段简短的对话和语气氛围中,不难看出,它们以前应该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还有一短话,展现出皮特对玛丽娅的爱昧。
当玛丽娅问皮特“要来点咖啡吗?
”皮特“要。
”他伸出了手,触摸了玛丽娅的脸。
她说道“别这么做!”皮特“我看到了你昨晚洗澡了,你没关门,是不是希望我溜进来偷看你?
”从皮特偷看玛丽娅洗澡,以及两人的对话和皮特的行为,皮特还趁着哥哥英格瓦酒醉挑逗玛丽娅,就这几点就已经充分展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这种欲望与他对摇滚音乐的痴迷,与(潘神)的形象不谋而合。
潘神作为西方神话中的形象,羊首人身。
而皮特(潘神)?
那艾达呢?
无疑是潘神的孩子。
隐喻中,艾达就是皮特与玛丽娅不伦的产物。
当玛丽娅抱着羊崽,唱起摇篮曲时,英格瓦看她的眼神,很是奇怪。
他在车上的痛哭,或许……他是为了维系家庭,也为了妻子,逼迫自己咽下委屈,去爱上这个“他人的孩子”。
潘神所用的猎枪看似是英格瓦自家的,暗示着英格瓦家庭的悲剧与皮特(潘神)的介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潘神会开枪
确实是A24会喜欢的风格,女主角中途还给羊崽戴了一个花环,瞬间就仲夏夜惊魂了。到了这部,冰岛新浪潮感觉的北欧风格去掉了戏剧冲突,类型强度很弱,最后WTF的结尾有效地拔高了主题,把故事变成了寓言故事。
整体的类型化还行吧
3.5
抢人小孩还杀人老婆,活该灭门啊
上次看到对潘神的描画是在《潘神的迷宫》,形象偏神话;冰岛版的潘神以标准的北欧简约风落地处理,视觉冲击力更强。不要随意膜拜,你不知道神究竟是正是邪;不要妄自菲薄,也许神的选民根本不是人类。重要台词“这他妈的是什么”“幸福”
隔绝于世的壮美北欧景观仿佛众神的领地。政治化的隐喻解读可能让电影失去原本的趣味,我比较倾向于这是个神秘风格的伦理片,但是太长了,太长了就散发出神棍的质感。ps.大概截了二十多张羊崽的可爱瞬间,简直是萌娃穿搭指南。
哥哥的角色,不清楚对影片表达有什么用处。个人感觉,羊崽在电视中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人们,随后望向镜子的镜头,暗示了羊崽最后被带走。PS结尾曲是巴林林登的主题曲?
居然看了一个星期
(非常适合anxious的时候用来calm the nerve...)
女主拿着枪扫杀羊头人夺回崽且为夫复仇的话 我可能会给四五星⋯
气氛营造是A24合格水准。内容不多,冲着惊悚片看的人不推荐。逐渐变A24的无脑吹粉。好家伙,昨天刚吃烤全羊……
看到结局部分终于知道在暗喻什么了
无聊,故弄玄虚,琢磨半天这是讲上帝的羔羊?潘神的淫欲?宠物、工作动物、牲畜的等级和权益?素食主义者替动物表达复仇?结果是抢小孩归化,结果归化失败反被灭的事
3.5星。北欧性冷淡风。参考影片《林中女妖》
别管什么宗教隐喻,养宠物的人看这片没有不哭的
做作,为何怎,隐喻又如何
怎么做到无聊与有趣共存的?可能因为羊仔可爱吧
可爱的羊宝宝和最后的震撼好像一扫全片的压抑和单调,值两星
基本上沒有戲劇衝突,夫妻倆的鎮定自若無法理解,換成好萊塢的話就是一人贊成一人反對,然後是羊崽的矛盾與黑化。《羊懼》這個譯名我是服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