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阿隆索·帕拉西奥斯
主演:劳尔·布里奥内斯,莫妮卡·德尔·卡门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1
简介:这部跨类别纪录片剖析墨西哥以至全世界最备受争议的团队:警队。警员其身不正却得以逍遥法外,大大削弱司法系统,究竟这种风气是怎样形成的呢?详细 >
其实形式倒非常接近真人秀了,一种前置的扮演体验,随后完成对影像、声音与原型的溯源。影片将将能应付形式的几次转化,再试图做内容上的延展便捉襟见肘了。
发疯似的嵌套结构,与现实的墨西哥格外分明。如果是要强调一种形态的掷地,那就不该与纪实相适应。比较遗憾。
每次看到有这种形式的电影就会想去看,不管评分多少,而且大多都很喜欢。真·《警察,形容词》
几个类型杂糅的实验段落之间,没有比较,没有思考。将用演员重新演绎现实人物的那种纪录片,强行解构成别人看不懂的样子。大鹏的《吉祥如意》要比这个好得多。
流水账 弃
过早暴露甚至刻意的去挑明形式及割裂感,前半段扮演部分实在是太无聊了 2.5
结构有点意思 想到了《吉祥如意》
非常棒,通过个体的角度讲述作为普通人的警察与整个系统的矛盾,其中最震惊的是竟然许多墨西哥基层警察是原住民。在一个依靠腐败发展的系统中,也只有依靠腐败才能活下去。很喜欢影片的摄影和拍摄手法,把纪录片与电影相结合,真实与演绎叠加在一起。电影的摄影真的是poetic和politic的结合!
对《博物馆》手法的复用以及更进一步的具象化,即通过类型概念的拆解和自反,提取现实本身的反类型,也就是它的复杂、黑暗和皱褶。手法算不上聪明,但放在一个纪录片的内核框架下,会带来更直接的共情效应,因为技术抵不过真实现状的呈现,它就摆在那儿,大于电影自身。导演属于对社会有所强烈的批判意识,且有那么一股对强权世界绝望的忧郁与反抗的幽默这一混合体质,但实在没法抽取出来变作更精致敏锐的创作品,原石仍待开发。
拍摄手法新颖值得鼓励,题材选择也敏感,弥补了剧情单薄的硬伤。
看简介本来觉得应该会挺有意思 结果大段大段的自白 语言的意义完全盖过影像本身的含义 像是给一个采访硬加了一些无关的图像
77/100。#CPH:DOX#这个故事这样讲其实蛮好的,如果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那是没什么太大的亮点,只是一个纯粹纪实性影像的话似乎也稍显寡淡,但用这样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来进行展开,观众们似乎也跟两名演员一起潜入墨西哥警察的世界,从一种完全陌生的角度去了解这个职业在这个国家中的某种敏感性,由此推出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公与各方面的欠缺性,某种程度上的确具有强大的张力。但是如果是建立在此般目的上的话,这种模糊现实与虚构的方式似乎又显得太做作了,难道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事实非要用这样另类的方式才能体现出来吗?另一种意义上,这种尝试又显得有些没有必要了。最后,此片中的这种设置有比《吉祥如意》高级到哪儿去吗?为什么评论都在挖苦大鹏?我看大可不必。 @2021-04-30 00:53:56 @2021-12-23 01:27:24
虚实结合有新意,但导致结构松散,情绪时断时续。
【柏林 2021】用一对警察扮演去还原真人真事,某些时候以为自己在看「社会传真」栏目。但导演过于执着形式的创新,却忽略了内容,最终成品或许都达不到「社会传真」栏目水准。另外,记录与剧情融合的新形式,从去年到今年估计看了七八部,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才是真的驾驶我的车。
B/70|Doc Fiction的形式看得多了也不再神秘了。完完全全是工业质感的精良,导演对技法令人厌烦的精益求精成了减分项。看似是对人物本身感兴趣的故事线,其实什么也没说出来,不如说是导演自我感动的自嗨,真正有社会价值的部分全浓缩在结尾。反而是两位演员的心理历程比警察人物本身更有趣了,演员真的有够拼。#LondonCurzonBloomsbury#
4.5。像是由CCTV12主辦的吐槽大會。
设定新颖 但是拍的挺一般的
#71st Berlinale# 艺术贡献奖(剪辑)。果然如我所料导演拍的是个对社会机构的分析,虽然暴露电影机制这个手法并不少见,但是把影片筹备过程和演员准备工作放进去还是颇有意思,后半段演员与原型人物交替出现也很精彩。片子固然不错,不过影片其实让人有点失望,至少承诺到的对警匪类型片的戏仿给得量太少(仅有一场追跑戏),加上片头给出的警察和游行学生的冲突把期待调的有点高(cue了前作[男孩超级白],片中也用骄傲游行做关联),虽然喜欢还是不免要刨一分……
JC是社会与权力之间的怪异连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其实形式倒非常接近真人秀了,一种前置的扮演体验,随后完成对影像、声音与原型的溯源。影片将将能应付形式的几次转化,再试图做内容上的延展便捉襟见肘了。
发疯似的嵌套结构,与现实的墨西哥格外分明。如果是要强调一种形态的掷地,那就不该与纪实相适应。比较遗憾。
每次看到有这种形式的电影就会想去看,不管评分多少,而且大多都很喜欢。真·《警察,形容词》
几个类型杂糅的实验段落之间,没有比较,没有思考。将用演员重新演绎现实人物的那种纪录片,强行解构成别人看不懂的样子。大鹏的《吉祥如意》要比这个好得多。
流水账 弃
过早暴露甚至刻意的去挑明形式及割裂感,前半段扮演部分实在是太无聊了 2.5
结构有点意思 想到了《吉祥如意》
非常棒,通过个体的角度讲述作为普通人的警察与整个系统的矛盾,其中最震惊的是竟然许多墨西哥基层警察是原住民。在一个依靠腐败发展的系统中,也只有依靠腐败才能活下去。很喜欢影片的摄影和拍摄手法,把纪录片与电影相结合,真实与演绎叠加在一起。电影的摄影真的是poetic和politic的结合!
对《博物馆》手法的复用以及更进一步的具象化,即通过类型概念的拆解和自反,提取现实本身的反类型,也就是它的复杂、黑暗和皱褶。手法算不上聪明,但放在一个纪录片的内核框架下,会带来更直接的共情效应,因为技术抵不过真实现状的呈现,它就摆在那儿,大于电影自身。导演属于对社会有所强烈的批判意识,且有那么一股对强权世界绝望的忧郁与反抗的幽默这一混合体质,但实在没法抽取出来变作更精致敏锐的创作品,原石仍待开发。
拍摄手法新颖值得鼓励,题材选择也敏感,弥补了剧情单薄的硬伤。
看简介本来觉得应该会挺有意思 结果大段大段的自白 语言的意义完全盖过影像本身的含义 像是给一个采访硬加了一些无关的图像
77/100。#CPH:DOX#这个故事这样讲其实蛮好的,如果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那是没什么太大的亮点,只是一个纯粹纪实性影像的话似乎也稍显寡淡,但用这样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来进行展开,观众们似乎也跟两名演员一起潜入墨西哥警察的世界,从一种完全陌生的角度去了解这个职业在这个国家中的某种敏感性,由此推出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公与各方面的欠缺性,某种程度上的确具有强大的张力。但是如果是建立在此般目的上的话,这种模糊现实与虚构的方式似乎又显得太做作了,难道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事实非要用这样另类的方式才能体现出来吗?另一种意义上,这种尝试又显得有些没有必要了。最后,此片中的这种设置有比《吉祥如意》高级到哪儿去吗?为什么评论都在挖苦大鹏?我看大可不必。 @2021-04-30 00:53:56 @2021-12-23 01:27:24
虚实结合有新意,但导致结构松散,情绪时断时续。
【柏林 2021】用一对警察扮演去还原真人真事,某些时候以为自己在看「社会传真」栏目。但导演过于执着形式的创新,却忽略了内容,最终成品或许都达不到「社会传真」栏目水准。另外,记录与剧情融合的新形式,从去年到今年估计看了七八部,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才是真的驾驶我的车。
B/70|Doc Fiction的形式看得多了也不再神秘了。完完全全是工业质感的精良,导演对技法令人厌烦的精益求精成了减分项。看似是对人物本身感兴趣的故事线,其实什么也没说出来,不如说是导演自我感动的自嗨,真正有社会价值的部分全浓缩在结尾。反而是两位演员的心理历程比警察人物本身更有趣了,演员真的有够拼。#LondonCurzonBloomsbury#
4.5。像是由CCTV12主辦的吐槽大會。
设定新颖 但是拍的挺一般的
#71st Berlinale# 艺术贡献奖(剪辑)。果然如我所料导演拍的是个对社会机构的分析,虽然暴露电影机制这个手法并不少见,但是把影片筹备过程和演员准备工作放进去还是颇有意思,后半段演员与原型人物交替出现也很精彩。片子固然不错,不过影片其实让人有点失望,至少承诺到的对警匪类型片的戏仿给得量太少(仅有一场追跑戏),加上片头给出的警察和游行学生的冲突把期待调的有点高(cue了前作[男孩超级白],片中也用骄傲游行做关联),虽然喜欢还是不免要刨一分……
JC是社会与权力之间的怪异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