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2e06的剧末高潮部分,女主离开情报中心,大步流星的通往广场的路上,这几秒风扬起发梢的片刻穿插的特别好,晚风轻轻扬起女主的发梢,同时全网正在播放着着揭露黑暗腐败系统的直播,这几秒风吹起发梢的剪辑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与大快人心。
心里暗暗叫绝,但是又很克制。
👆🏻正义自在有良知的人心中,这个大叔算一个。
他最后泪满盈眶和满意的笑容,可以看出不止女主一个人在坚持正义,像这种有良知知正义能辩黑白的战友剧里还有很多,女主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结局还是挺感动的。
水准很高的英剧👍🏻。
剧情紧凑,全程紧张,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
深伪技术、面部识别这些数字高科技话题非常深刻的讽刺了当今时代的问题,同时又比较容易在剧情上达到多次反转的效果!
前后都很精彩。
pls:虽然整个剧的基调都是严肃冷静高科技最高机密类风格,但是,中间不乏偶尔出现一两句幽默台词的神来之笔,比如Frank😄:她给我安排了癌症,又来求我帮忙。
[无奈🤷🏻♂️] 笑出声🤣,frank在剧里说了两次,太搞笑,冤大头既视感哈哈哈
1、杀手杀中国人,引起警察重视,同时引到程序员 Knox 身上2、 “杀”Knox的目的一是排除他自己的嫌疑,二来不能真杀,只有杀掉警察才能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冲着警察去的。
3、两次杀人均与移花接木技术相关,保证的安全大臣 Isaac Turner (黑人)被隔离到安全屋时会与MI6的知情人在一起4、移花接木 Turner 的连线视频,同时保障了其没法曝光移花接木技术5、黑入BBC新闻,二次移花接木虚构 Turner人设,以及后续的私生子反转,都是拉票6、自爆杀手一为俄罗斯人,并将其牺牲以结案7、 Turner 上位,程序员实证算法成功,美国拿到算法,双赢以上为坏人美国CIA和算法公司的行事主线,其他的支线:1、嫁祸中国是附带伤害,主要目的是转移英国注意力;2、美国公司获得合同是附带收益;3、大费周折在医院第二次杀警察完全是为了丰富剧情,没有任何必要,职业杀手第一次杀警察时完全没可能失手。
从剧中真的可以看到高贵腐国人民的世界观,China后起之秀,不仅担纲一开头就吸引高贵的bbc用户看下去的重要角色,而且已经可以独立行走扛起两集戏份,无论是马爸爸还是一鸣同学真的让玻璃心们碎了一地怕了怕了,相比之下毛子就很落魄了,彻底沦为背景板和打手,但是中俄携手还是干不过漂亮国,最后的大boss必须是漂亮国,前面那都是烟雾弹烟雾弹!
全世界黑了个遍,腐国authorities那必不能落下,但是都是被你们中俄美逼的,全世界都在干我们不干不得行了,而且我们都是为了justice,immoral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它不得行!
人权女律师那还叫高贵的英国人吗,已经被开除人籍了,再说那也不是咱们有贵族传统有骑士精神的皇家特工干的,那都是肯塔基怪蜀黍干的!
肯塔基怪蜀黍还想鲨女主,哪有什么女主光环,那是M女士给你的第二次生命!!
最后的最后,本来以为是妹妹的broadcast起作用了,结果好家活竟是我天朝上国第四权利无冕之王bbc以及聪明勇敢的腐国人民拯救了世界!
我反手一个起立respect加salute🐶你们腐国人民真的高贵,自己给自己拍propaganda都是论季出的,🐮🐸🐮🐸
看起来严肃冷峻的外表让真相捕捉躺在我的想看列表很久了。
当我终于打开时,S1e1一开头就让我会心一笑。
熟悉的质感让我当下就确定我会喜欢它。
我非常喜欢这部剧,它是我近期看过的节奏最快、信息量最密集、废话最少的剧。
每一个镜头都有意义,随剧情抽丝剥茧直到从第一视角变为上帝视角的过程非常有满足感。
趁热用影评记录下一些个人感受。
S1E1开头是一个诙谐气氛同时抓住人心的片段,和流人的感觉太像了。
包括片头、配乐,节奏的安排,我翻了真相捕捉和流人的主要制作人,没能找到重合的人。
S1里Shaun Emery的前妻现任丈夫露脸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
两部心头好终于可见地交集了。
第一季开始看的时候剧情太紧太快,一开始甚至还在脸盲女主和女记者,感觉不太对劲。
现在很熟女主了,皮肤太爽了太有质感了。
女主演员的类型在英剧里也是有独一份气质的。
另外男上司和我们苏格兰场花感觉好像啊!
扑朔迷离的氛围渲染得很到位,越往后越不知道what to belive, who to believe, 无法信任的难受感觉让观众感同身受。
第二季和第一季结构很相似,为了剧情的反转在细节和逻辑上就明显不足,在讲清楚、环环相扣上不如第一季。
人物塑造也很冲突降智,感觉不是一个人写的,重要人物的饱满度刻画不如1。
我要去看流人4了!
2019年有一部英剧在国内大爆,豆瓣8万多人打出了8.9的高分,它就是《真相捕捉》。
时隔3年,《真相捕捉》第二季王者归来,以其惊悚的开局和封神的结尾,再次征服观众,赢得9.4的高分,今天咱们就来谈谈这部剧。
《真相捕捉》是一部主打“视频监控技术”的犯罪悬疑剧,由一个疑云丛生的案子牵扯出盘根错节的幕后势力,先锋科技、政治权谋、国土安全和个体抗争共同组成一场风暴漩涡。
剧集在精神内核上更接近“科技惊悚剧”,走的是《黑镜》一脉,将技术、权力、人性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剧组还特意聘请了警署人员做顾问,所以相较于《黑镜》中的高科技,《真相捕捉》涉及的技术更贴近现实生活,带来的惊悚感也更加强烈。
剧作将惊悚点建立在Deepfake衍生的一系列技术的深度运用上。
Deepfake即深伪技术,专指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最近几年社交平台上大火的“AI换脸”就属于深伪技术的范畴。
剧中,英国反恐局和美国CIA将深伪技术的运用称为“校正”,或移花接木,就是将不符合司法程序的“反恐情报”变成符合司法程序的“监控录像”。
深伪技术突破了真相的边界,也就突破了伦理与安全的边界,当权力怪兽与技术怪兽合体时,个体的恐慌与惊悚被推向极致。
《真相捕捉》采取的是“双主角模式”,警探瑞秋.凯里是常驻主角,以她的视角逐步展现深伪技术下的世界,每一季还会有一个客串主角做线索人物。
第一季的线索主角是阿富汗士兵-肖恩.埃莫里。
警探女主在调查“肖恩.埃莫里案件”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到深伪技术,以及深伪技术背后的庞大势力,最终男主-肖恩为了顾全家人与当局签订认罪协议,女主则接受了反恐局的招募,准备暗中收集证据,开启吹哨人之路。
第二季的线索主角是英国安全大臣-艾萨克.特纳。
英国机场需要购置“人脸识别”系统,这是百亿级别的大订单,剧中虚构了一个中国公司-赞达科技,它呼声最高且志在必得,而英国安全大臣-艾萨克.特纳极力反对赞达科技接手,整个气氛非常紧张,围绕着这单生意和安全大臣,一系列案件就此展开……一:狙击安全大臣-迷影重重的幕后黑手。
第二季的开场十分惊艳:场景很普通,就是一位数据工程师晚上下班回家,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收起伞,走进公寓楼大厅,走进电梯,走进自己的家。
整个过程镜头给我们强调了三处场景,1公寓大厅,2电梯间,3楼道,重点突出工程师经过这些场景时,感应门、摄像头和感应灯的反应。
工程师不仅在家里安装了监控,家里的电脑还连接着整栋大楼的监控系统,这说明他是个很谨慎的人,进家的第一个动作也是望向监控屏幕。
通过监控,他看见公寓大厅的感应门开了一下,视频里却空无一人,这时候一楼的电梯间灯亮了,电梯门自动打开并启动,可楼道里、电梯内却空空如也。
电梯升到他这个楼层自动开门,看不见任何人,却有脚步声,楼道里的感应灯一盏一盏地亮到他的门口,可门外的监控里还是没人。
工程师看着屏幕后颈发凉,敲门声突然响起,他拿着餐刀来到门前,被猫眼里的子弹一枪爆头,这时镜头转向屋里的监控屏幕,空无一人的楼道里,感应灯由近及远一盏盏熄灭……
英剧以精致著称,短小精悍却信息量爆棚,这个开场不到4分钟,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场“技术惊悚”的盛宴。
导演用声音和光影来凸显“视觉失灵”的诡异。
首先用夜晚和雨制造出静谧的氛围,为凸显声和光打下基础。
然后将工程师和杀手经过3个场景时的“声光反应”通过“监控视频”做对比,视觉失灵的诡异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这个时候自动开合的电梯门,一盏盏亮起的感应灯,越来越近的脚步声,都会产生巨大的压迫感,因为“监控里没人”。
短短4分钟就将剧作内核诠释的淋漓尽致,现实向的剧集竟然拍出了“灵异感”,这个开场太惊艳了。
剧中的数据工程师隶属于“机场订单项目”的顾问小组,他是华人,还是香港移民来的。
随后顾问小组的负责人-诺克斯又遭到了杀手攻击,保护他的警官还因此受伤昏迷。
紧接着安全大臣-艾萨克.特纳频频爆出丑闻,在他接受BBC电视台采访时,直播的视频竟然遭到篡改,视频里的艾萨克一反常态,大力支持赞达科技。
种种细节表明,这是一场针对安全大臣的攻击行动,与机场订单项目有关,中国企业-赞达科技似乎是幕后黑手。
这些暗指中国企业的戏份,让很多国内影迷担心剧作会下架,但熟悉悬疑剧的朋友都知道,最先出场的假想敌一定不是反派BOSS,剧中反倒有意无意地给中国唱赞歌,科技如何如何先进,各类制造业如何如何厉害。
后续的剧情证明,赞达科技与案件毫无关系,狙击安全大臣的幕后黑手另有其人-一个由大数据造就的“权力巫师”。
《真相捕捉》世界里的另一类反派正式登场。
二:结尾神反转-人性与技术的双重博弈
技术能改变人的生活,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权力,还能预测人的行为-只要收集足够的数据,深伪技术就相当于定罪权-可以代替一个人说没说过的话,也可以代替一个人做没有做过的事。
人性面对技术时,会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变成权力怪兽,利用科技去控制一切,一种是变成惊悚的羔羊,不知道该相信什么,陷入怀疑的漩涡,最终失控、崩塌。
《真相捕捉》展示的就是人性与技术的双向博弈,反恐局高层向女主展示了深伪技术在打击恐怖分子、保卫国土安全等方面的贡献,并多次劝说女主:技术并无好坏之分,就看谁在利用,我们一定要比极端分子更好的掌握深伪技术,利用它去做善事。
然而女主看到的却是:无辜的人被假视频陷害入狱,为了防止深伪技术泄露引发恐慌,反恐局默许CIA暗杀人权组织的成员,最后连英国警察都无法幸免,深伪技术让背后的权力怪兽越来越膨胀。
经过两季的矛盾积累,人性与技术的博弈来了场总爆发。
第二季的开局用4分钟,惊艳了所有人,第二季的结尾用最后10分钟,来了一场神级逆转,最后的大逆转还是多个小反转共同促成的,每个反转都埋了伏笔,一系列的信息爆炸。
最后一集太高能了,很多朋友看完之后没反应过来,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女主翻盘的具体操作和逻辑,下面是剧透环节:
1安全大臣因电视台直播被篡改视频,由此了解到深伪技术,为保住自己的政治仕途,他与女主,以及渴望独家新闻的电视台主持人组成“吹哨人联盟”。
2反恐局基地的监控视频,被人用深伪技术替换,导致“先锋行动失败”。
这次失利极大动摇了反恐局的军心,局长-丹尼.哈特因此递交辞呈,他开始怀疑CIA的负责人弗兰克,并与局里的2号人物-加兰也产生分歧。
3美国的明野科技最终取代赞达公司获得“机场项目订单”,而明野科技正是顾问小组负责人-诺克斯的客户,而诺克斯的数据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可以预测人类行为的算法系统。
上述三点是女主翻盘的前提伏笔。
诺克斯与弗兰克是技术怪物与权力怪物的代表。
诺克斯手里掌握全球30亿社交用户的信息,公司研发的-特鲁罗算法能预测人的行为,并成功地运用到选举当中,他的目的是控制安全大臣,帮他登上“首相”之位,实现技术控制权力的野心。
而杀掉开头的数据工程师,将赞达公司排挤出“机场订单项目”又符合美国的利益,明野科技有五角大楼的背景,与CIA少不了干系,同时又是诺克斯的客户,CIA还可以通过行动,获得特鲁罗算法的使用权,这样就可以提前预测极端分子的行为,排除不安定因素。
这一系列行动符合诺克斯与弗兰克的双重利益。
CIA的利益-五角大楼-明野科技-机场订单-安全大臣-特鲁罗算法-诺克斯的野心。
女主在最后一集前半部份终于将第二季的反派阴谋线梳理清晰了,但又能怎么样呢?
技术怪兽与权力怪兽太强大了,她被弗兰克抓获,不合作就得死,就像第一季的结尾,女主陷入绝对劣势。
然而这才是反转的开始:在反恐局的人看来,弗兰克和诺克斯玩得太过分了,一个肆无忌惮地杀害英国公民,包括警察,一个野心勃勃的地操控英国选举,太不把英国当回事了,反恐局的精英们开始反击。
1反恐局女长官-加兰和弗兰克一直走的近,甚至与他合作搞掉了局长-丹尼.哈特,她不敢明着反抗弗兰克,只能用阴招-篡改他的就医视频,让他误以为得了癌症,借此保住了女主的性命。
2女主配合弗兰克将杀手的脏水嫁祸给俄罗斯,在事后的庆功宴上,反恐局老局长-丹尼.哈特派手下与她接头。
在一系列事件后,他看透了加兰对弗兰克的绥靖行为,想更强力的反击。
3丹尼.哈特退出,加兰上位,她开始着手组织对诺克斯的反击,女主供出与电视台主持人的联盟,加兰准备用深伪技术再次篡改安全大臣的直播采访,让他在直播中直接讲出与科技巨头-诺克斯的合作,借此打击技术怪兽。
4直播途中,弗兰克得知癌症造假的消息,他与加兰发生激烈争吵,女主趁机切换了直播里的台词,在反恐局同事和电视台主持人配合下,安全大臣的虚拟人像将深伪技术的所有内幕在直播中说出来,并显出电子原型。
至此,深伪技术彻底曝光,女主露出久违的微笑,但笑容立马就消失了……
真相已经揭晓,风暴已经降临,女主会有如何下场?
技术与人性还会有怎样的博弈?
《真相捕捉》第三季,敬请期待。
首发未来电影局。
记得看第一部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疫情,那时候其实对correction 并没有特别的大的触动有,但同样会对 Shaun的入狱,Robert的死亡耿耿于怀,对权力背后的虚伪感到恶心。
但是回到第二部,说真的心态变了,你很难不把自己带入到某种角色中去,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泛滥加上精准的算法,这一切被当权者垄断后,报应都可能砸到每一个人头上,除了成为待宰的羔羊,你百口莫辩。
另外第二部的结尾算是为第一部补上了缺口,Rachel 的大反击真的是过瘾,同样能如此自黑的英剧也算是对当今局势的一个反击。
当然必须说一点,有些国家可能不懂也不可能懂。
其实AI算法也好,deepfake与correction的技术也罢 ,目前还没有那么成熟,未来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这些技术会不会如剧里一样被当权者滥用。
其实我更倾向于会,说个小事情,我们是否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任何账号都跟手机绑定了,账号密码登录不了,邮箱也不行,只有手机认证过才能行。
身处裸奔时代,你可能不是你自己。
相比于第一季对“校正”技术的负面评价,这一季的态度更为客观中立。
实际上,在这一季中,技术也能被用于对抗科技寡头和他国霸权,维护政治秩序和国家主权。
这引发我们思考:技术无罪,罪恶的是执剑人。
面对深不可测的技术,各种人性暴露无疑:艾萨克先是恐惧迷茫,而后转变为利用技术谋取政治利益;艾萨克的妻子则是一般大众的代表,极其容易被一个伪造的新闻蛊惑并且深信不疑,是技术的受害者;也有女主、女记者这样敢于斗争、敢于曝光黑暗的吹哨人;而男上司则是认识到了技术的危害,却又不正面斗争的妥协者;同为掌权者,女上司虽然支持使用技术,但却还有底线,一般不滥用,只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政治秩序;弗兰克则是彻头彻尾的技术暴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维护所谓的社会秩序不惜牺牲无辜个体,真正的恐怖分子。
一直在等反转,果然没让我失望,这季的编剧简直太牛逼了!
看弗兰克知道自己的癌症结果被被黑了的时候我笑了😂以夷之计以制夷,终于看见我们的小瑞秋笑了😂这个英剧的编剧水平我觉得已经比卷福的福尔摩斯要牛逼一些(不是贬低的意思),在口罩隔离在家期间能看一个这么好的剧真的很爽!!!
怎么写了这么多还没到140字!!!!
我觉得编剧很高的一种境界就是用角色的人设来推动剧情,而不是提前设定好剧情反过来支配角色的人设。
真相捕捉的编剧绝对属于第一种。
编剧塑造的人设和人物关系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剧情的精彩度。
真相捕捉这个剧太适合用来分析人格了,里面的很多形象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女主的人设是我十分欣赏的一种——聪明、细心、坚韧,洞察力和行动力都极强;有原则有目标,且有一种强烈的信念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内心想法。
以上都是绝对的优点。
缺点也有:理想主义人格的操控往往会形成考虑实际问题不周全的局面,在信念崩塌的一瞬间也会导致短暂的情绪失控。
但我从不认为这些是绝对的缺点。
从完美主义的角度来说这些或许是缺点,但从现实角度来说,女主的这些所谓的弱点会增加我对这个人设的好感度 ,正是这些弱点构成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人。
Danny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
女主和Danny都属于优缺点分明又十分具有人格魅力的类型。
这两个人既拥有理智与智慧,也拥有人的温度。
(插:太磕Rachel x Danny了谁懂!
)安全大臣的人设也很典型。
一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政客也是政客,追逐权力的人自然也就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自己处于劣势时会考虑他人的帮助和合作,一旦局势已经扭转,放弃棋子是必然。
利益驱动型,没有任何人的温度,加上避重就轻、言语迂回、表里不一,且蠢(没错就是蠢,他根本不像聪明的)。
一个追求控制他人并以控制他人为乐的人其实最容易被他人控制。
特纳每次以为自己可以美美翻身的时候,其实都处在别人的把控之中。
这个人设就是很讽刺。
珍玛的人设是介于Danny和Frank之间的。
不像Frank那么冰冷,但也没有Danny的温度。
她是一个很有手腕,头脑很冷静,但也愿意尝试“迂回”的女上司。
珍玛和女主这条线其实也很有张力,就像Frank说的“妈妈不在哦”一样。
和女主比起来,珍玛的控制欲更强,情绪更收敛,更会“运作”一些。
但我猜这有可能是出于她的年纪和她的阅历。
珍玛在某些方面能够理解女主,比如女主说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上位快”的时候,珍玛表示“他们也那么说过我”。
她的内心是基本认可女主的能力的,她也能一眼看穿女主容易emotional。
珍玛一直试图将女主打造成另一个自己——她希望女主成为一个更理智的人,其中包括真正转变立场。
因为她希望,所以她愿意相信女主的“转变”。
珍玛对女主就像是一种塑造,苦口婆心的塑造,一旦被塑造者表现出被塑造成功的趋势,往往会让塑造者心生愉悦并放下戒心。
控制欲在这场博弈里就是珍玛的一个弱点。
Frank就不存在塑造女主一说,所以他也不会相信女主。
(所以我觉得,只有不呈现出被成功塑造的趋势,让其控制欲得不到满足,才能使珍玛这种人时刻保持警惕。
)丹尼、珍玛、弗兰克、瑞秋四个人之间的人物关系简直太精妙了。
女主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对三个boss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了如指掌,而且她非常明白这三个人对她的态度:一个是温和的平等往来,一个是急切的驯化,一个是激进的敌对。
所以她可以放心和丹尼发泄自己的不快,又能想到在危急关头找珍玛控制大局,以及,十分不留情面的怀疑到弗兰克头上,因为敌对是相互的,弗兰克能怀疑到她,她就一定能怀疑到弗兰克。
女主与这三个人形成的三种关系,每一种都很典型。
这部剧带给我的其中一点思考是:剧情至上和人物至上是可以并立的。
当独立的人物形象达到一定的饱满度、角色的人物关系被精心设计时,虚构的人物是可以引导剧情发展的,因为角色是有生命的。
今年时间多,看了很多剧,所幸跟下来觉得自己还蛮幸运的,大部分都是好剧,目前the capture应该已经升为我心目中的第一了,md从来没有一部剧让老子这么难受,前面也说了,silk至少还爽了两季,到第三季开始大虐,the capture简直从头虐到尾,好在最后扬眉吐气了,或许现实主义者会觉得结尾烂了吧,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结尾简直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如果说silk是先给糖再给一巴掌,那么the capture就是先给一巴掌再给一块糖……这两个剧集大概是我内心第一第二,也有极其相似之处,希望之后还能看到一些这样的英剧,不过看来得缓好一阵子了,真的很伤,就算结局是好的,还是为DI Carey的经历隐隐作痛,真的第一季虐男主,第二季虐女主,一次更比一次狠……最后还是为lattif回归三人组感到欣慰
里面的人都是头衔大大滴,但真没演出来能胜任的样子,太多地方为了悬疑而不要逻辑。虽然这个技术是目前真实存在需要重视的,但阴谋论的剧情没什么新意。甚至前几集的人物线索都被编剧给忘了,看的过程还算爽,根本不能细想。
第一季精彩,追过来的。可是,可是,我打赌一众演员们都不清楚他们要演什么,如果知道,那一定是编剧偷偷告诉他们的。四五集都过去了,几个大BOSS一直在暗戳戳的勾心斗角,查案能力去哪里了?然后就猛一脚刹车结束。很多小角色,都毫无交代的断线没下文了。我国的技术是神一般的存在,都不屑插手,要是插手的话大家根本没法活…剧情里说的,不是我。就喜欢女主走路带风,含着泪花花发狠的样子。
没第一季好看,逻辑漏洞挺多 I don't care. 系列剧应该封神,未来科技现代化,到底会有什么改变都是未知的。用科技伪造现实,用科技构建“犯罪” BBC拍出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可能,或者说毛骨悚然的真相,有zz隐喻也有抹黑,但他拍出的就是影视从业者最应该给出的答卷,也是国内根本不可能看到的种类。 BBC发起狠来自己都黑。我喜欢最后的结尾,明知道前方黑暗依旧怀揣着烂漫的天真。
条目即将消失,前两集保持观望,毕竟剧作套路(关于中国的)还停留在40年前,40年前bbc写了啥,是大臣啊!ps.ep3更新,看来条目能存活,万恶的美帝哈哈哈,豆友猜的大反转结果下一集就抖出来了,编剧可以!pps.大结局更新,虽然自黑的可以,但作为一部广义的电视剧,后半集烂尾的可以。
和第一季差距太大了… 又浪费了一些时间
最后一集大失所望,感觉是编剧圆不回来,直接开金手指了。倒是不希望有第三季了。
第一季真的非常惊艳,但第二季没看下去
比第一季更好看,也更简单。在第一季铺展出的设定之下,第二季变成了一个更近似于纯类型的故事:谍战、政治惊悚以及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尾。当一切都能被篡改和虚构,真相已经彻底不存在之后,人们如何重新建立真相和对真相的信任与信心?这个故事给出的答案仍然是将一切公开,公开给尽可能多的民众,因为“校正”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那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被一群人垄断,然后生产出的幻象,而拆穿这一切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其透明化,碎片化,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拍到自己看到的事和人,那个由极少数人操纵的故事就失效了。但是这个光明的尾巴在现实中真的可以实现吗?或许,还没有机会使一切透明的时候,黑暗就已经笼罩了世界。
厉害厉害!
设定的过于夸张了,前一半还挺好看的。任何影视作品中出现无限能力的boss的时候,都会变成烂片,因为逻辑就会出错,大boss能轻而易举做的事有时候就没做,就会跳戏,女主自己都说了,为啥不自己造他的签名……最后bug太多了,而且结尾太突然了,女主翻盘的细节全省略,这片拍的就是细节吧
开头和第一季一样,开篇设定等各方面都不错,悬疑点也设置得挺到位,但逐步展开的就一言难尽了,衔接也缺乏逻辑和重点叙述……结尾的反转虽然符合普遍的期待,但无力而苍白,如《故事会》一样的段子……
女主已经不是拥有主角光环了,而是开了无敌外挂——但是,其实开挂游戏很无趣,影视剧也如此。
第一集无人的监控影像绝对是本年度最恐怖场景。最后一集过于仓促,甚至还带点正能量。其中对中国的刻画既准确又天真。
这种题材很容易拍得无聊
请配合《算法的力量》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就像盗墓笔记一样,前面有多少铺垫,后面就有多烂尾。挖的坑根本填不上了😥
上一季脏活都让美国干了,这一季黑锅都让英国背了……剧情太聚焦于展现深伪技术了,很有燃点,但如果把科技公司和政府怎么通过大数据研究给社媒用户预测和画像,然后影响选举或监控犯罪之类的展开来说说,感觉更有意思呢。
女主屡次玩了顶尖聪明人还得到了免死金牌加官进爵 凭一己之力五杀团灭 前半部鬼片 后半部有如神助英雄主义爽片 很多不合理半信半疑看完 倒也符合了第二季主旨 真真假假别轻信
这一季话题足够劲爆,但太多直抒胸臆的义愤填膺让人看不进去
前两集不如第一季 还有评论区看个电视剧就高潮的人 有点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