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世界

Cosmos

主演:Arjun Singh Panam,乔舒亚·福特,Tom England,本·瓦尔迪,Mike Coletta,Marc Baylis,Simon Worthington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宏观世界》剧照

《宏观世界》长篇影评

 1 ) 有一个bug,没电了,汽车不能充电吗

嗯,小众好片,概念很好,但是电池没电了,现成的汽车发电,完全够支持电源充电了,可能情节设定需要吧,怎么还没到140个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2 ) 有一个bug,没电了,汽车不能充电吗

嗯,小众好片,概念很好,但是电池没电了,现成的汽车发电,完全够支持电源充电了,可能情节设定需要吧,怎么还没到140个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3 ) 还是可以一看

是看了评论才去下载的片来看,本以为小成本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结果看下去很晦涩,前面几乎铺垫了50分钟,对于几个男人的身份背景不知所云,只是感受到了满满的基味(中东男看到多了个男的一直闷闷不乐,然后另外两个白人看人、讲话的时候都是一股基味,I like your sexy ass,对你有意思的感觉,PS:眼镜男像不像Westlife里面的shane),还有后面没有电池,要跑路了,居然不舍得那些装备,拿了电池再回来捡啊,结尾自己都说过几个小时人们才会醒来呢!

把这两点处理好,应该可以进小成本佳品行列了。

还可以一看的原因就是觉得音乐还不错,有代入感!

 4 ) 一半科普,一半废话。

2星吧,小成本,小制作,小场景的聊天谈话大电影,其实核心部分的天文、信息、宏观、微观世界讨论是很不错的,有一定深度,但只占了一半时间。

另一半时间则是这几个人的闲篇废话,或许暗有所指,但大部分人会觉得很没有意思。

相当于一半科学纪录片探讨,一半废话连篇,夹杂个人的政治感悟,人生理想,未来期望等等。

或许是科学家现在也不甘寂寞了,拍电影演一把过瘾,借机表达自己。

 5 ) 片名比电影本身更吸引人(中译牛逼!)

我居然看三个男演员在一台车里面对话看了快两个小时,Jesus Christ !

好吧,我再稍稍入戏一点。

这讲的是两个天文学家和一个工程师发现外星文明的事情。

我还以为剧情是一开始他们以为发现了外星文明,后来发现原来是地球上隐藏的文明。

结果不是!

就是这么“硬核”!

我想起高中时候有一次,跟一个爱好天文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他跟我大谈特谈宇宙奥秘,我听着贼惭愧,因为我根本没有像这种这么硬核、这么深奥的爱好……再贬低自己的话我就不说了哈,反正就是没有。

如果要我比较这部电影和那次跟朋友的对话的话,那我宁愿再来十次那样的对话也不要看这部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拍得很真实,对,我也沉浸其中了,但它毕竟不是真的,看完之后就会冒很多问号,哎,我这看了个啥?

我一直期待的更丰富的剧情,没有。

那就像在看三个人在湖边钓鱼聊天,钓完了走一样。

当然,很多人懂钓鱼,很少人懂天文,这会让人觉得这两件事有区别。

也就是说,这部片模拟了一件所有东西都在常理之中的事情,这挺没意思的。

因为连我一个外行人都会觉得“嗯,是这样”,而不是“啊,原来是这样”。

不知道天文爱好者看到这部片,会兴奋吗?

 6 ) 最后的数据存储速度毁了我的整体观感

可以理解科幻电影中一些常识性别扭,比如可笑的代码、低水平的顶级专家、还有科学家自己写的程序也有个超炫的UI界面,这些都让人习以为常也不会影响观看,但本片高潮部分的“断电导致数据存储不完”这个情节推动理由实在让我无法接受,先不说那段二进制代码只有不到2kb,就算要保存整段高清音频,以平均100mb/s的速度,20分钟可以保存120gb的数据,怎么都够了吧,如果只需要保存那张图更简单,拿手机拍个照就行了,他们竟然没人去做。

这个让我觉得别扭的地方直接导致我快进跳过高潮,直接看到几个科学家一脸憧憬的看向星空。

 7 ) 《宏观世界》致敬Arecibo(阿雷西博)

对于影片故事情节不再过多赘述。

对于小成本佳作影片打分8.5分(存在溢分),毕竟前期铺垫工作实在冗余沉闷导致整片时长超过两个小时。

近期关于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年久失修而报废的新闻大家有所耳闻,以下关于影片所涉及的阿雷西博信息相关及延伸内容用于科普像我一样之前普遍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却看完影片后有点兴趣的观众。

对于故事讲述的内容并非一时兴起的虚构,在相关资料中查阅到 阿雷西博信息 不仅存在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也是真实存在的。

回信同样是在英国发现只是并非片中讲述人类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外星生命通过麦田怪圈的形式主动展示给我们。

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 ,是于1974年,为庆祝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完成改建,而创作的无线电信息,并以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为目标,把信息透过该望远镜射向太空。

该信息共有1,679个二进制数字,而且1,679这个数字只能由两个质数相乘,因此只能把信息拆成73条横行及23条直行,这是假设该信息的读者会先将它排成一个长方形。

如果把它排成23条横行,它会变成白色杂讯,相反如果把它排成73条横行,便可排出图中的一幅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影片中所展示的阿雷西博回应(右)看到这里,很明白导演此剧就是为了致敬 在2001年8月21日,英国的麦田上所展现的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就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电波望远镜,前方的麦田上 展示 “奇尔波顿麦田圈” 对于回信内容的解释有下: 外星人与地球人类同样都使用十进制  外星人的DNA除了含有地球人DNA中的五种化学元素:氢、碳、氮、氧、磷(硅在后来被排除  外星人的DNA基本结构和人类DNA的基本结构相同  外星人的DNA结构与地球人类DNA的双螺旋结构有明显不同为三螺旋结构  外星人DNA中核苷酸的数量为4292835309(十进制)相比人类4294441823(十进制)略少  外星人的外形与地球人有明显不同,表现为头颅大身子短小  外星人身高比较低为1000(二进制)= 8(10进制)倍本信息的波长(126mm)约为1.008米  外星人所在星球人口数量为85亿(十进制)  外星人所处恒星系的恒星大小(4个小格)小于人类太阳系的太阳(9个小格)  外星人用于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外形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弧线M图案)有明显差别  外星人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口径为6748(10进制)倍于此信息的波长约为850米延伸: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一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就在一周后,2001年8月21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二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而就在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出现的当天,著名的麦田怪圈之母——“银河麦田圈”同一天出现在英国。

银河麦田圈早在一年前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同一地点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下面这个麦田圈显示的就是它们的信号发送装置,比我们的要复杂的多。

一年后以印证 “奇尔波顿麦田圈” 阿雷西博信息回信 中的信号发送装置。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

根据对比图案,回信中对方电磁波信息发送装置和这个怪圈所示图案极其相似。

这个图形结构却正是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此类装备和原理将微弱信号不断转换增强能量,以提高发射功率。

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却是无法实现的。

阿雷西博信息被成功解读并以相似且内容正确可解读的图案回复,大量有联系的麦田圈图案出现在英国奇尔波顿天文台前的麦田,难道一切都是如此巧合?

所以,有理由相信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是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向人类传递的一个信号。

对于阿雷西博原信息的每一个对应解释在百度可以搜索到,而有关阿雷西博信息回信的内容来源于外星人给人类回复阿雷西博信息 和 神秘的阿雷西博麦田怪圈信息的第五颗星球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奇尔波顿麦田圈

 8 ) 感觉到他们两个白人是Gay

其余剩下那个卫星工程师是直男!

双线叙事,明线就是无线电探测,暗线就是对以前的辞退释怀!

不过为何要加这么多的暗线浮现成主线,甚至一度抢戏。。。

导演对剧本的把握还欠火候!

不过这两个白人加太多的那种亲密的眼神特写,让人觉得导演有其他的想法!

镜头可能是广角镜头没买够,导致全是大特写,而且全部在车上!

一度拍成希区柯克。。。

 9 ) 不错

电影精彩在森林里面布置天线的场景,真像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自己拿电筒在明处,未知生物在暗处,各种叫声,吓得科学家心惊肉跳的。

不知道导演是否看过三体,故意穿插一段在漆黑森林里摸索的剧情,纯属个人猜测,哈哈哈。

就电影还是不错的,一开始平淡无奇,中间紧张刺激,最后宏大壮观。

电影有起有落,穿插的慢叙事情节比较符合现实。

喜欢科幻的小伙伴不能错过。

很久没有看见这类电影了,最近看的类似电影应该是《时间陷阱》

 10 ) 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我喜欢

为了这部片子特意注册了豆瓣账号。

首先说,这绝对是一部低成本电影,而且绝大对数人肯定觉得无比枯燥,或许都没能看到他们把车停下来就起身走人了。

作为一个自身天文爱好者,这个故事能产生深深的共鸣,影片描述的场景,就是我们的日常。

一两个人,一片旷野,头顶浩瀚星空,这时候你就能深深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在漫漫长夜中,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冻的全身僵硬。

更无聊的是,还不能使用手机,不能使用任何带光源的设备,而你所面对的,是各种光谱、曲线、直方图……这些东西外行人觉得枯燥无比,但是这群人却能二三十年始终如一,或许这二三十年一无所获,但却列在其中!

但是,其中也不乏槽点。

1. 做拍摄或观测,我们绝对不会选择月圆之夜,除非带了妹子2. 前期工作远比他演的繁重,三脚架(赤道仪)需要各种调试,尤其对极轴,影片中戳那就用是我们梦寐以求但至今无法实现的3. 讨厌一切光源,更别说镜筒里面的光了,纯粹是为了影视效果4. 镜筒子是里面最便宜的物件,影片中用的是个牛反或者施卡,大概150mm,这种型号的,我一个人拎四个能健步如飞,轻的一逼5. 影片中的赤道仪goto速度和跟踪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十几万的设备远达不到,而且,通轴导星,到达这种分辨率那是牛的一逼6. 牛反镜一般是定焦的,调焦在这种东西上面基本没用

《宏观世界》短评

低成本科幻(或许还算不上科幻)电影,四个人一辆车就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拍摄,无非就是接收返回信号,探索宇宙文明之类,两个多小时有些拖沓了,90分钟比较合适。

7分钟前
  • 安大帅
  • 还行

属于天文技术直男的小众狂欢,那种专注,欣喜,热情,竟有种Big Bang的感觉哈哈哈

10分钟前
  • Rocketeer
  • 推荐

确实整体拖沓了一点,但绝对不失为一部好片子

14分钟前
  • wandering
  • 推荐

小成本科幻电影,有点拖沓。三个人开着车去在远郊寻找外星信号,还真的有收货,喜欢这种科幻,但不会再看第二遍了。但是吧,外星人都来了,为啥还用这种方式来接触?还有电池那里怎么会精确到秒来断电?

19分钟前
  • 泊焉未兆
  • 推荐

原名很好,宏观世界不咋地。

21分钟前
  • oldtsai
  • 较差

故弄玄虚部分有点多,太不爽了

25分钟前
  • aka另付费
  • 较差

外星人就在头顶上方,比卫星还近

30分钟前
  • 张小豆
  • 还行

题材喜欢的,但是内容含量太低,10分钟的片子拍了两小时

35分钟前
  • 大大坚
  • 较差

很奇妙的美好感,可能是本人对描述地外文明的电影都有天然的好感吧……

38分钟前
  • 致命拜访
  • 力荐

故事对一个热爱天文和SETI计划的孩子没有抵抗力,部分剧情有点拖沓,真的期待片尾那一幕,有生之年。

42分钟前
  • 天空C
  • 还行

沃尔沃神车广告,空间大,速度快,就是安全性没怎样体现😂缺点是点不着火

44分钟前
  • Royma
  • 推荐

小成本这样不错了,就是紧张配乐用的太多麻木

45分钟前
  • 晨曦
  • 还行

一部堪比《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低成本科幻片。全片紧张,刺激。四个男人一部车就把这个故事给说全了

49分钟前
  • Carl Wong
  • 力荐

小成本,科幻部分全靠YY

53分钟前
  • 高压蝈
  • 还行

它并不是一部科幻爽片,而根本就不是科幻,就是三个人夜里的糟心事,并没有意思!

54分钟前
  • liudae
  • 很差

仔细看才有点味道,关于宇宙,关于科学家

57分钟前
  • 残月
  • 还行

4分,一星致敬结尾的“FOR DAD”,导演的父亲也许曾是一位科学工作者。整体来看是一个技术宅自嗨的片子,前20分钟我不小心看出3个男人之间产生了一点基情[滑稽],逻辑上有硬伤,电池没电这一点,和最后舍弃望远镜那段要笑死我了,为了凑剧情强行加冲突实在是大可不必。最后有个感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并思考别人有意义的看法意见,比如工科男的执着带来了最关键的信息。

59分钟前
  • 唯爱雨天
  • 还行

硬核的接触片,发烧友肯定喜欢

1小时前
  • 飞翔的猫
  • 还行

还行啊,除了啰嗦点

1小时前
  • 借尸还魂
  • 推荐

煽情

1小时前
  • job方式即可
  • 力荐